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及误差分析(1)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计数儿童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计数儿童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计数儿童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与手工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产生的误差。

方法:用两种血液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对600例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成人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300×109/L)的比率低于儿童,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的儿童血小板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分析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直方图尾部有异常升高的血小板值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使用血液分析仪计数儿童血小板时如出现,计数有警示信号(URI);MCV0.05)。

MEK-6108测得的值[(204.0±80.5)×109/L]与手工显微镜计数值[(190.0±65.3)×109/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将MEK-6108血液分析仪分析时出现异常报警(URI)的28例标本的血小板值[(486.0±98.7)×109/L]与显微镜计数的结果[(279.0±76.5)×109/L]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不同的血液分析仪虽然有不同的生产厂家,且分析原理及试剂有所不同,但在分析时只要按其要求操作,所取标本合格、操作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5~60 min),所得的血小板结果无明显差异[1],笔者的结论也与之相符。

血液分析仪所测得的血小板值高于正常参考上限的儿童多于成人,考虑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某些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溶血性贫血、川崎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喘息发作期、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引起血小板增高,这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参与其发病机制有关[2],而这几种疾病儿童的发病几率要大于成人。

②在采集儿童静脉血液时由于儿童与工作人员难以很好地配合,采集到的标本很容易造成红、白细胞破坏形成碎片。

由于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的测定是与红细胞在同一个计数池中进行,其原理是在一定体积(2~24 fl)范围内的颗粒被计数为血小板[3]。

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林一民;吴立翔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05(34)1
【摘要】血细胞计数中,血小板(PLT)计数最为困难,这是因为:(1)体积小,其形态的识别容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2)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

由于消毒剂往往对血小板有破坏作用,因此皮肤消毒后应稍等一会使皮肤表面的消毒剂挥发或用棉球把消毒后的皮肤擦干。

目视显微镜计数,由于人工操作干扰因素较多,重复性差,现多采用血液分析仪法。

血液分析仪法因其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筛检疾病的主要检验仪器。

【总页数】3页(P133-135)
【作者】林一民;吴立翔
【作者单位】重庆市肿瘤医院临床检验中心,400030;重庆市肿瘤医院临床检验中心,4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1
【相关文献】
1.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J], 孟艳平
2.血细胞分析时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J], 李明;鲁家才
3.血细胞分析时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 [J], 鲁家才;李明
4.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原因分析及该类标本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评价 [J], 王培昌;郑宇佳;高世超
5.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J], 孟艳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及误差分析PPT课件
13
PLT-F与PLT-O的差异
FSC
PLT-O (XE)
FSC
PLT-F (XN)
IPF IPF
PLT-O
PLT-F
Lower size PLT
Lower size PLT
SFL
SFL
PLT-F通道的染液对PLT的染色效果更敏感,微小血小板能够检出
检测颗粒数是PLT-O或PLT-I的5倍
14
各PLT测定模式的重复性比较
5
电阻抗法(PLT-I)
电阻抗法(PLT-I):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 于电解质溶液为非导电颗粒,其电阻比电解质溶液大,利 用两者导电性的差异,当体积大小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 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 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当的脉冲电压, 从而间接区分细胞,电流或电压变化的频次即为细胞(或 颗粒)的数量,故此法可受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小微 粒、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的影响
Normal Platelets
FSC
PLT Clumps FSC
Laser
Laser
FSC FSC_W
FSC FSC_W
19
PLT-F优点
• 优点: • 高特异性,与CD41/CD61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当 • 排除网织红细胞影响,排除红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影响 • 排除微小血小板假性减少 • 5倍颗粒检测,即使低值血小板依然有较高的精度 • PLT-F可检测IPF,为诊断PLT减少的原因提供分析数据 • 敏感监测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及误差分析
学术应用部 张文忠
1
血小板基础
• 什么是血小板? • 血小板(platelet,PLT)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

血小板

血小板


形态改变
病理性幼稚型血小板
☆体积较大,呈圆形,胞膜无丝状“树突”伸出, 胞质蓝色,颗粒缺乏,为未成熟巨核细胞所脱落;
☆正常人见不到。
☆↑:见于特发性和反应性血小板病。
☆当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时,尤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出现PLT减少危象和粒细胞性白血病时, 可以见到大量蓝色和巨大的血小扳。
形态改变
方法学评价
优点:重复性好,准确性高,能同时提供血小板 缺点:仪器不能区分PLT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
质,如:RBC碎片、WBC碎片、灰尘等
杂物。因此,有时仍需目视法做校正,
因而国外仍然将目视法(特别是相差显
微镜法)作为参考方法。
目视计数法
目 视 显 微 镜 计 数 法 普 通 显 微 镜 法 直接法
ACD保养液
【质量保证】
原则:避免血小板被激活、破坏,杂物污染。
1.检测前 (1)采血是否顺利:采血时血流不畅可导致血小 板破坏,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2)选用的抗凝剂是否合适:肝素抗凝不能用于 血小板计数;EDTA-2K抗凝血标本取血后1h内 结果不稳定,少数患者可引起血小板聚集; (3)储存时间是否适当:标本保存于室温,低温 可激活血小板,储存时间过久可导致PLT计数 偏低。
Plt计数
血小板计数(目视计数法)
•原 理:
P P P P P
• 与白细胞计数基 本相同。 • 不同点:计数中 央大方格内5个 中方格的Plt数。
Plt计数
血小板计数(目视计数法)
• 国内最常用的血小板直接计数法: • 1、草酸铵溶血法(首选) • 2、复方尿素溶血法 (次选) • 无论是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法或显微镜计 数法,多以草酸铵溶血法作为参考方法, 国内将其作为首选方法。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液组织细胞,参与了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评估两个方面。

血小板计数是指通过检测单位体积或单位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稀释后的全血进行计数,得出血小板数目。

间接计数法则是先通过稀释血液,使血小板分散在血液中,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判断出血、出血倾向等疾病。

血小板功能评估是指通过相关实验方法来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凝血时间是指从血液凝固开始到形成凝块的时间,可以通过添加活化因子或添加促进凝血的物质来测试血小板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凝血酶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也是评估血栓形成能力的指标。

凝血酶原活动度则是通过检测凝血酶原在血液中的水平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能力。

血小板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评估两个方面,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判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3篇)

血小板聚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估其止血与血栓形成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血小板聚集是指活化黏附的血小板之间互相作用,聚集成团的特性,是血小板的重要功能之一。

血小板聚集涉及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a)、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Fg)和Ca2+,这三者缺一不可。

当血小板黏附于血管破损处或受活化物质作用活化后,血浆Ca2+和血小板活化后表露的糖蛋白GPb/a作为一个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及某些其他黏附分子结合而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样本2. 血小板聚集检测仪器(如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3. 诱导剂(如ADP、胶原、花生四烯酸等)4. 生理盐水5. 计时器6. 记录本四、实验方法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诱导剂,将诱导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

2. 取受试者血液样本,加入诱导剂,置于血小板聚集检测仪器中。

3. 检测仪器自动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包括聚集速度、聚集程度和聚集时间等参数。

4. 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记录本上。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血小板聚集曲线:根据检测仪器记录的血小板聚集曲线,分析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2. 血小板聚集速度:受试者血小板聚集速度为每分钟增加的聚集率。

3. 血小板聚集程度:受试者血小板聚集程度为聚集曲线的峰值。

4. 血小板聚集时间:受试者血小板聚集时间为从诱导剂加入血液样本至聚集曲线达到峰值的时间。

六、实验分析1. 正常参考范围:根据文献资料,正常参考范围为血小板聚集速度0.5~1.5 mmol/min,聚集程度0.5~1.0,聚集时间2~5分钟。

2. 结果分析:根据受试者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否正常。

七、结论1. 受试者血小板聚集速度、聚集程度和聚集时间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表明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

2. 如受试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如进行相关药物治疗。

血小板技术原理

血小板技术原理

血小板技术原理
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原理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阻抗法、光学法和流式法。

1. 阻抗法(PLT-I):在RBC/PLT通道中,用鞘流直流阻抗法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

稀释后的血细胞一个一个通过检测小孔时,形成脉冲,脉冲振幅越高,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

根据细胞体积大小来区分血小板和红细胞。

2. 光学法:PLT-O:在RET通道中,在对网织红细胞核酸成分的染色过程中,也对血小板进行染色。

PLT-F:在PLT-F通道中,专门对血小板进行荧光染色,并且对血小板进行5倍颗粒分析,同时可检出幼稚血小板。

3. 流式法:CD41/CD61双抗体标记血小板进行计数。

流式细胞仪法是ICSH推荐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学评价本实验室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检测血常规,未开展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血小板数量,因此主要就PLT-I、PLT-O、PLT-F这三种通道检测血小板计数进行方法学评价,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血小板计数相关的书籍或咨询医生。

血小板比积的检测原理

血小板比积的检测原理

血小板比积的检测原理
血小板比积(Plateletcrit, PCT)是一项衡量血液中血小板比例
的指标。

它表示在血液中的血细胞成分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血小板比积的检测原理一般是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进行测定。

具体流程如下:
1. 采集血样:通常使用一般的采血方法采集静脉血或者指尖血样。

2.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将采集到的血样注入血细胞分析仪中,该仪器会自动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细胞成分的测定。

3. 血小板比积计算:血细胞分析仪根据测得的血小板数量和总血液体积,通过计算血小板比积的公式(血小板数目/全血细
胞数×100%),得出血小板比积的数值。

血小板比积的正常范围一般是在0.1%到0.3%之间。

高于正常
范围可能表示血液中的血小板比例增多,例如出血性疾病、炎症等;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血液中的血小板比例减少,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抑制等。

因此,检测血小板比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

编辑ppt
9
(二)试剂
1.草酸铵稀释液
草酸铵1.0g, EDTA-Na2 0.012g,蒸馏水 加至100mL。
2.许汝和稀释液(复方尿素稀释液)
尿素10g,枸橼酸钠0.5g,40%甲醛 0.1mL蒸馏水加至100mL。过滤冰箱保 存。
编辑ppt
10
(三)器材
光学显微镜
血球计数板
Hb吸管 试管
采血针等
编辑ppt
29
编辑ppt
30
(二)异常形态
1、大小异常 (1)大血小板:直径4~7μm,巨型血小板直
径>7.5μm。见于ITP、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脾切除等。
(2)小血小板:直径<1.5μm,主要见于缺铁 贫、再障等。
编辑ppt
31
巨大血小板 编辑ppt
32
2.形态异常
(1)幼稚形:颗粒少。 (2)老年形:边缘不规则,颗粒粗,呈
26
形态检查内容
血小板大小
有无巨大血小板或小型血小板
形态
胞质的颜色,颗粒有无、分布、
粗细、空泡
PLT分布
编辑ppt
27
(一)正常形态
1.5~3μm,呈圆形、 椭圆形、逗点形或 不规则形;
胞质呈淡蓝或粉红, 中心有若干细小紫 红色颗粒,无细胞 核
血片上3~5成群。
编辑ppt
28
血小板 (血涂片)
血小板检查
编辑ppt
1
目的要求
掌握 血小板计数的原理、方法、质 量控制、参考值、方法学平价及临床 意义。
重点 血小板计数 难点 血小板形态
编辑ppt
2
一、概述
编辑ppt
3
骨髓 外周血

血小板计数误差分析

血小板计数误差分析
在 4小 时 内检 测 完 毕 。
在 血 细胞 计 数 中 , 血小 板 计 数 最 为 困难 , 是 因 为 : 血 这 ①
小板体积小 , 其形态的识别容易受其他杂物 的干扰 。②血小
板 在 体 外 易 于 黏附 、 聚集 和变 形 破 坏 。 由于 目视 显 微 镜 法 操 作 复杂 、 扰 因 素 多 、 复 性 差 , 多 采 用 血 细 胞 计 数 仪 法 。 干 重 现
20 年 1 08 0月 第2 O卷 下 半 月 第 2 0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o i e eP o l at d c l u n fChn s e pe SHe l J l h
0c . 08 t 2o
Vo . 0 S 1 2 HM NO 2 .O
会 降低 。
2 4 冷凝集素引起 的干扰和疟原虫也可使血小板计数假性 .
增高 。
在工作中如发 现血小板 数 目过 高或过低 、 直方 图异常 、 用于血小板计数的标本应 于室温储 血小板分布宽度异 常、 平均体积异常 、 计数 与临床不符时 , 都 应浏览全片估计血小板数 目, 观察血小板形态并用 目视显微
放 置 时 间 的 延 长 逐 渐 解 聚 为单 个 血 小 板 。故 经 E T D A—K , 抗 凝 的全 血 标 本 , 采 血 3 m n 进 行 全 血 细 胞 分 析 可提 高 在 0 i后 结 果 的 准 确 性 。但 是 放 置 时 间 也 不要 过 久 , 为 随 着 放 置 因 时 间的 延 长 , 细胞 形态 也 会 发 生 改 变 。有 报 道 , 血 血小 板 在 2
参 考文献
[] 李胜 发, 大林 . 1 程 血小板 可逆 聚集在 全血细 胞分析 中 的影响 []临床检验杂志,0 32 ( )3 . J. 20 ,1 1 :7 [] 郭 2 建, 孙葵英 , 孙 滨. 抗凝 剂选择对 全血细 胞分析 的影响 [] I J 临床检验杂志,9 8 1( ) 3 1 19 ,6 5 :1 .

关于血小板检验误差

关于血小板检验误差

关于血小板检验误差-指血和静脉查血小板的差别首先我们要了解血小板波动是很大的,正常是10万到30万,这么大一个区间,15万和25万几乎没有区别,但是8万和10万就需要观察,如果发现3万5万了,就要复查了,因为毕竟3万以下是有出血危险的。

血小板检验的误差一直在困扰我们,我相信同样也在困扰医生,大家多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就不会太迷茫了。

1.大血小板变成了红细胞很多年前有一次我去医院验血,因为那次刚输过丙球蛋白,所以心里有数,但是结果一出来还是吓了一跳,1万,不可能掉这么快的,我说了自己的情况后,检验科的主任蛮负责,她又抽了一管血给我复查,结果是9万,后她又把我的两次血样拿到北医大总院复查,最后结论是,不同的机器结果不同。

后与我一同分析:我的血小板偏大,有的机器默认大血小板的形态为红细胞了,这时的血小板就会偏低,所以出现了误差。

这只是一种误差因素。

2.还有一种:抗凝剂导致血小板检验误差血小板检查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指血挤压出来的-指血,还有一种是静脉抽血。

静脉抽血的检验中会有种抗凝剂,是防聚集的,某些人对测血小板的这种抗凝剂会有影响,这样静脉血在检验机器读出的血小板会少,因此出现较大误差,所以血小板低的病人用手工计数,会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另这次我生宝宝在协和医院得知,其实在做静脉血化验时还可以避免抗凝剂,那就是不用常人的紫帽管,而改用无抗凝剂的蓝帽的管装血样,或者还可以用肝素的绿帽管,就可以避免因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化验误差。

3.指血挤压出来的-指血也有误差因为有过挤压,导致血小板数值也会有误差,因此一般我们去查指血时都会友好的对医生说,请扎深一点,让血自然流出,不要挤压避免有误差,呵呵。

4.血聚集以后也可能导致血小板数值不够精准5.其他干扰因素,女性的月经周期影响,药物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检测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议病友们在检验中,如果觉得血小板指数有异议,在复查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多途径,指头血和静脉同时做,还可以做一个血图片,另静脉血要求用无抗凝剂的蓝帽管。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随着全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手工计数法已逐渐被替代。

由于血小板体积小,易聚集,检测时受影响因素较多,出现误差的几率较大,因此当血小板计数过高、过低或与临床不符时应当涂片镜检观察,并用手工法进行校正。

经过日常工作的观察分析,现综述原因如下。

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因素采血不顺利: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身上,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1],产生微小的目测不到的凝块。

这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最常见的原因。

这些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血小板凝聚成团。

标本放置时间: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

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

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这些伪足缠绕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若在。

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

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2]。

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3]。

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一些患者血标本与EDTA抗凝剂混合后其血小板会发生EDTA依赖性聚集,有报道认为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与血小板表面抗原(IGA、TGG、IGM)的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由于全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识别,一些血小板未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4],这种凝集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凝集成团。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在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

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可见血小板体积较大。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周围,这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断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

由于一些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上,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未被计入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

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血小板是一种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凝血过程中形成血栓以止血。

准确检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不同的血小板检测方法以及其原理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不同的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然后,在第三部分将列举常见的血小板检测技术与设备;紧接着,第四部分将讨论质控与误差分析相关内容;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读者对于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

通过阐述不同的方法、设备和误差来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对血液疾病等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 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2.1 血小板检测方法概述血小板(platele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负责止血和血栓形成。

因此,准确检测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状态对于诊断与评估出血和凝血性疾病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计数法和功能检测法。

2.2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原理血小板计数是评估体内总体或特定情况下的血小板水平的重要手段。

其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最为常见的计数工具。

该仪器利用电子学、光学学和流式技术等原理,通过精确地识别并统计细胞颗粒数量来实现快速、准确的血小板计数。

2.3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原理除了数量上的检测,功能性也是评估血小板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功能性检测包括凝集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以及纤维蛋白原依赖性聚合试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模拟不同情况下的血小板功能,如凝集、黏附和聚集等,并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测量,从而评估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

以上是关于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概述。

在具体实践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原理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原理

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原理

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原理今天来聊聊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原理。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去数东西,比如说数豆子,一颗颗去数虽然能知道具体数量,但是很费时间。

那如果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小板子呢,而且这些小板子还很小很小,这就相当于我们血小板啦。

直接去数血小板那可太难了,分光度计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计数器来帮我们搞定这个难题。

我们得先了解一个知识,就是不同的物质会吸收或者散射光的程度不一样,这是个很重要的理论支持哦。

就好比不同颜色的玻璃放在阳光下,透过的光线多少就不同。

血小板也有这样的特性。

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时候呢,是建立在血小板与某些染色剂发生反应这个基础上的。

咱们打个比方,血小板就像一个个小房子,染色剂就像要进房子的客人。

血小板会和染色剂结合,然后呢,这个结合之后的整体对光的吸收或者散射情况就和单纯的溶剂不一样啦。

分光度计有一个光源,光照射过来,经过装有血小板和染色剂混合溶液的比色皿(这个比色皿就像一个小房间,血小板和染色剂就在里面等着光线来检验它们)。

光线射进去后,因为血小板和染色剂结合体的存在,光的强度就发生了改变。

探测器就能探测到光强度的这个变化。

实际上,在医学实践中,这个原理可帮了大忙了。

比如说医生想要知道患者血小板是不是正常,如果人工去数血小板耗时又不准确。

用分光度计检测就快很多,而且能给出比较准确的数据。

不过这里面还有些注意事项,比如说染色剂要控制好量啊,比色皿要是干净透明没有杂质干扰的等等,就好比做菜时候调料要控制用量,锅要是干净的一个道理。

有意思的是,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啥一个仪器就能数清楚这么小的血小板呢。

我就慢慢学习关于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知识,渐渐地就理解了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光与血小板的特殊对话。

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有别的东西干扰了这个过程怎么办呢?这确实是个问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除去可能产生干扰的物质,就像你在数豆子的时候要把混进去的石子先挑出来一样呢。

希望我上面说的这些能让你对分光度计检测血小板的原理有个大概的理解,不知道你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想法或者疑问呢?咱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小板在血液中的聚集能力来评估其功能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通过黏附和聚集来形成血小板栓,以止血。

血小板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黏附能力,从而判断其功能是否异常。

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查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法:通过将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特殊试剂(如ADP、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2. 血小板激动素释放测定法:通过测量血小板释放的激动素(如血小板因子4等)的浓度,来评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性。

3. 血小板粘附率测定法:通过将血液与含有相应黏附因子的介质(如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介质上的粘附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黏附能力。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关于血小板功能的信息,有助于评估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科检验误差分析

血液科检验误差分析

血液科检验误差分析血液科检验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然而,由于人为和技术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些误差可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血液科检验误差的分析和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误差来源血液科检验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本采集和保存误差: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环节是血液科检验中最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之一。

不正确的采集方法、不合适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甚至是标本泄漏或交叉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

2.仪器和试剂误差:血液科检验仪器和试剂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的校准不准确、试剂的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都可能引发误差。

3.操作人员误差:血液科检验需要经过专业的操作和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检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不正确的操作步骤、不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人员的误判和疏忽,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发生。

二、误差分析与解决办法1.标本采集和保存误差的解决办法: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确保采集器具的清洁和无细菌污染;采集过程中避免空气进入和血液溢出,以免影响标本的完整性;标本保存时,注意温度控制和保存时间,避免冷冻和溶血现象的发生。

2.仪器和试剂误差的解决办法:定期对血液科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对于试剂的选择和购买,应选用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纯度。

3.操作人员误差的解决办法: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持续加强对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的培训;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误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科检验误差的存在,可能导致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1.假阳性和假阴性:误差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指标的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血小板计数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血小板计数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维普资讯
威 在各 厂家仪 嚣之 间 ຫໍສະໝຸດ 计 敷有差 别 。因此对 于需要
动态观寨血小板数■的病人 . 应该在固定的仪嚣上 进 行测定 其结果 才 有可 比性 。
22 病人前 后检 查 结果 不 一致 . 有 些 临床 医 生反 映 :对 于一 些 非 血 液病 患者 , 前 后 多次 检查 血 小板 数 量 差 别 很 大 , 时候 第 一天 有 检 查血 小板 数 为 lo l L,第 二 天 检查 血 小板 散 0 x ,
维普资讯
血小板计数误差产 生原 因分析
警 t
空t撂讽■ B 空● ■ 号 10 - 0 3 2 0 ) 10 4 - 2 0 8 0 2 (0 2 0 - 06- 0 中 ■ 分 羹 ● R 4 .1 4 61 ̄
血 小板 计 数 是 临 床 检 验 中血 液 分 析 的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检验 结 果的 准 确 性 , 直 是 检验 工 作 者 其 一 较 关 注 的 问题 ,也 是临 床 医生 反 映 较 大 的 问题 之

目前测 定血小板 多 采用 自动化 的血细胞 分析 仪
进行测定, 由于 受仪 器 种类 、 标本 采 集 、 剂质 量 及 试 操 作 人 员等方 面的影 响 较 多 , 使 血 小 板 计数 结 果 致 产生误 差 的情况较 多 出现 。现将 临床 对我科 血小 板 计 数 误差 所 提 意 见 的 主要 产 生 原 因 及 解 决 方 法 探

围 内但 前后 两次 检查结 果 相差较 大者 5 。 o例 1 测 定方 法 :所有 仪器 均 采用 E T 抗 凝 . 3 D A一 的静 脉 血进 行 测 定 并 采用 手工 方 法 按 照全 胃 临 检 操作 规 程 进行 血 小板 计 数 以做 对 比u 仪 器使 用 前 】 。 均进 行校 准并 每 日开 展室 内质控 以保证 工作 质 量 。 2 结果 与分析 : 据统 计资 料 分析 , 映血小 板 计 数结 果有 误 差 反 的 主要 问题有 以下三 条 :1 () 仪 器 之 间 结果 不 统 各种

血小板分析仪原理

血小板分析仪原理

比浊法(光学法)原理: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诱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TXA2,PAF等),用一涂硅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以PRP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0%,乏血小板血浆(PPP)所测得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100%,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自动测定、记录、描绘血小板聚集曲线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

缺点: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cv值达到15%;操作繁琐:必须分离贫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还需要调整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溶血、高血脂样对检测有明显干扰;检测样本去除血液主要细胞成份,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真实的血小板聚集功能;VerifyNow维梵纳抗血小板治疗检测仪[1](全血比浊法)CHRONO700血小板聚集仪(美国Chrono-Log公司)原理:检测原理还是采用传统比浊法,没有本质突破,检测误差达15% (cv)优点:无须制备血小板血浆的操作术前血小板功能的快速筛选,全血/PRP/ATP释放检测缺点:耗材价格昂贵;目前尚未在国内注册;国外使用信息不多。

电极法ChronoLog 590(美国ChronoLog公司)简介:590系列采用电阻法测血小板聚集,在全血中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操作步骤节约了时间,反映了血小板的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用于监测药物作用于血小板功能的功效,对相关血栓与止血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理:可用全血或PRP进行检测。

检测杯中有一对铂电极,血小板在诱导剂的诱导下发生聚集时,可覆盖在铂电极表面,导致电阻抗的改变,后者的变化程度与聚集程度有关。

此信号经过放大传送到监测器或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将电阻抗的改变转换为聚集曲线从而计算出血小板的聚集率。

优点:无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操作,使操作更简便省时,采血量仅为2ml ,完成操作仅需大约10 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检
解决方案: 显微镜镜检发现有红细胞大小不 均,有大量红细胞碎片存在。血 小板散在分布,数量正常。此种 情况下,PLT-I必然假性增高, 使用PLT-F可以完全排除干扰
3、巨大血小板
• 刘某,女70岁,因身体不适,在县城二级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 WBC:6.1*10E9/L,RBC:5.4*10E12/L,HGB:132g/L,PLT:10*10E9/L, 转诊至某三甲医院血液科就诊,PLT-I:8*10E9/L,使用PLT-F通道 后,PLT-F:24*10E9/L, IPF:75.8%,推片镜检,可见血小板明显减 少,血小板体积明显增大。
非常感谢!
血小板的检测原理及误差分析
学术应用部 张文忠
血小板基础
• 什么是血小板? • 血小板(platelet,PLT)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
胞产生,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聚集、释 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 • 正常血小板形态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约1.5-3um, 新生血小板体积大,成熟血小板体积小。
PLT-I方法学优缺点
• 优点:目前常规筛检PLT的主要方法 • 1.检测速度快 • 2.重复性好 • 3.准确性高 • 4.同时提供多项指标
• 缺点:容易受干扰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 1.假性增高: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微小细胞碎片 • 2.假性减低:微小血小板、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光学法(PLT-O)
无PLT体积分布异常报警信息
有PLT体积分布异常报警信息
单位
低值范围的血小板样本中,PLT-F测定的精度最高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
Correlation with immnological method ( anti-CD-61 Ab; Abbott ). Subjects: Samples with PLT-I measurement abnormality (n=120), fragments, g-PLT and so on.
• 3、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差显微镜下,血小板立体 感增强,有助于识别血小板
• 4、普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按不同的稀释液,可分为破 坏和不破坏红细胞的PLT计数,稀释液可用草酸铵、复方 尿素、高铁氰化钾。
Sysmex-XN系列PLT检测方法
• 1、电阻抗法(PLT-I) • 2、光学法(PLT-O) • 3、荧光法(PLT-F)
分析思路:在RBC/PLT通道中,只是通过体积鉴别,无法将巨大血 小板和红细胞分开。在PLT-F通道中,采用特殊的染料使血小板进 行染色计数。
镜检:镜下发现巨大血小板,与PLT-F结果相符。 PLT-F通道提供的IPF符合镜检,且以数据形式提供给血液科医生, 更方便诊断。
小结
血小板检测影响因素较多,部分病例需要综合 分析,但是sysmex新增的PLT-F通道能够大大提 高血小板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结合XN 的3R自动复检功能能够快速准确的排除影响, 为血小板检测提供了更优的检测方法。
• 优点: • 避免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小微粒引起的PLT假性增高 • 避免大血小板引起的PLT假性减低
• 缺点: • 假性减低:微小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荧光法(PLT-F)
PLT-F:使用专用通道,染色液Fluorocell PLT主要对含 核酸丰富的细胞内构造进行染色主要是小胞体(核糖体 RNA)和线粒体(MtDNA),PLT-F检测颗粒数是PLT-O或 PLT-I的5倍,能够同时报告IPF(网织血小板或未成熟血 小板),PLT-F通道对血小板聚集更加敏感。
解决方案: 枸橼酸钠,肝素,无抗凝, vortex搅拌仪器搅拌,氟化钠+EDTA的血 糖采血管;自身抗体引起的聚集也可采取血浆置换的方法
2、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
分析思路:PLT直方图出现大幅度 抬高,MCV值为53.2,并报警有红 细胞碎片,从PLT直方图目测其高 值鉴别线在25-30fl 之间,怀疑是 高值鉴别线较高原因把部分小红细 胞和红细胞碎片计入了血小板里, 出现PLT-I假性增高。而在PLT-F通 道可以排除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的干扰,并对血小板值进行修正。
电阻抗法(PLT-I)
电阻抗法(PLT-I):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 于电解质溶液为非导电颗粒,其电阻比电解质溶液大,利 用两者导电性的差异,当体积大小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 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 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当的脉冲电压, 从而间接区分细胞,电流或电压变化的频次即为细胞(或 颗粒)的数量,故此法可受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小微 粒、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的影响Leabharlann PLT-F与PLT-O的差异
FSC
PLT-O (XE)
FSC
PLT-F (XN)
IPF IPF
PLT-O
PLT-F
Lower size PLT
Lower size PLT
SFL
SFL
PLT-F通道的染液对PLT的染色效果更敏感,微小血小板能够检出 检测颗粒数是PLT-O或PLT-I的5倍
各PLT测定模式的重复性比较
Normal Platelets
FSC
PLT Clumps FSC
Laser
Laser
FSC
19
FSC_W
FSC FSC_W
PLT-F优点
• 优点: • 高特异性,与CD41/CD61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当 • 排除网织红细胞影响,排除红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影响 • 排除微小血小板假性减少 • 5倍颗粒检测,即使低值血小板依然有较高的精度 • PLT-F可检测IPF,为诊断PLT减少的原因提供分析数据 • 敏感监测血小板聚集
PLT-I
*鞘流阻抗法 浮动界标
浮动界标
血小板直方图
• 分布范围:LD(2~6)Fl;UD(12-30)fl之间
• 反映参数:PLT、MPV、PDW
• 高位干扰:小RBC、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 低位干扰:电流、尘埃等
PL
12 fl
PU
100 %
20 %
10 fl 20 fl 30 fl 40 fl
PDW/ P-LCR
• PDW
假设峰值高度为100%,在20%频率 水平上的分布宽度即为PDW。单位用 fL表示,其中1 fL = 10-15L。
• P-LCR
P-LCR为由12 fL界标或更大界标得 到的巨型血小板的比值。计算时,将 固定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子数,同 低界标与高界标之间的粒子数相比而 得到一个比值。
• 光学法(PLT-O):在RET通道中,荧光染液(主要成分 为聚次甲基、噁嗪)能够对细胞内的RNA和部分DNA染色, 通过光信号的强弱区分细胞(RET通道特异性针对红细胞 膜表面的RNA)。
白细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侧向荧光 (SFL)
强 中 弱 弱
前向散射光 (FSC)
强 强 强 弱
PLT-O优缺点
• 消耗增加:TTP,DIC,虽有血小板减少,但RP比例接近正 常,RP绝对值亦低于正常水平
• 分布异常:脾大、血液被稀释等 • 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17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未聚集散点图
血小板聚集散点图
18
FSCW (FSC-Width)
Direction of Sheath Flow
误差分析
• 血小板聚集 • 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 • 巨大血小板
1、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镜检
EDTA 和肝素抗凝不良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原因。IgG自 身抗体是EDTA-抗凝不良的主要原因,导致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计数假 性降低。
常见病例: ① 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较多 ② 感染症:败血病,病毒感染等一过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③ 药物:有报告说部分抗生素引起的病例,但致病机理不明 ④ 自身抗体:有报告说健康人有发生
正常血小板
大血小板 血小板卫星现象
异常形态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检测方法及原理
• 1、流式细胞仪法:用免疫法荧光素标记特异的血小板单 克隆抗体,常用CD41或CD61,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血小板。 目前为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 2、血液分析仪法:主要检测原理包括点阻抗法和(或) 光(或荧光)散射法,为常用方法
X-axis: anti-CD61 method, Y-axis: PLT-I, -O or -F
16
IPF(RP)的临床意义
●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学诊断
• 生成减少:再障、白血病及肿瘤,由于骨髓受抑制,血小板 总数减少, RP比例大致正常,而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
• 破坏增加:ITP,骨髓生成血小板加快,外周血中新生血小板 增多,使RP比例升高。但由于血小板寿命缩短,使RP绝对 值减少。脾亢虽有血小板减少,但RP比例接近正常,RP绝 对值亦低于正常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