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2023春新人教版部编本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3春新人教版部编本美术五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研究下册全册的美术课程,并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课程内容涵盖了色彩、图像、雕塑等方面。
教材内容
本教材由12个章节组成,详细介绍了不同的美术技巧和知识点,包括:
1. 颜色知识和色彩理论
2.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3. 建筑艺术和城市风景画
4. 动物、人物和静物画
教学方法
1. 团体合作:课程中包含各种团队活动,学生可以分组工作来完成作品
2. 游戏和比赛:课程中的游戏和比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3. 工作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加各种工作坊,研究新的技术和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下述内容,并完成课程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将能够:
1. 能够了解和运用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2. 开始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3. 提高自己的创意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评估
1. 所有课程都有指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包括口头评估和书面反馈。
2. 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的作品都会受到评估,以确保学生的研究成果得以把控和提高。
本教案可为五年级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参考和活动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技巧和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06
现代美术流派赏析与创作 尝试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探讨
抽象表现主义概述
简要介绍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 发展及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 该流派的基本概念。
代表画家及作品分
析
选取几位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 家,如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 宁等,对其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 析,引导学生理解抽象表现主义 的绘画语言。
课程目标
学习纸艺的基本技巧,培养创意和审美 能力
教学内容
讲解纸艺的历史、种类和基本技法;示 范多种纸艺造型的制作过程;学生动手 实践,创作自己的纸艺作品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
课程资源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布艺玩偶设计与制作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布艺玩偶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动 手能力和创造力
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学习如何运 用色彩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构图原则及实践
01
02
03
构图的基本要素
了解点、线、面等构图基 本要素,及其在画面中的 作用和表现力。
构图的基本原则
学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 调和、节奏与韵律等构图 原则,理解其在画面中的 运用。
构图的实践应用
通过临摹、写生等方式, 实践运用构图原则,提高 画面的组织能力和表现力 。
与学生共同制定创意、技巧、表 现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明确评
价目的和要求。
同学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会欣 赏他人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 汲取灵感和经验。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 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04
手工制作艺术品设计与制 作
纸艺造型创意无限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形旳魅力课时:1课时教学目旳: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旳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旳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多种形状来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旳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发明多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旳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造型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 导入阶段:1.欣赏多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何?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旳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旳魅力》旳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多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旳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旳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旳形状) 3.形旳特点(外形和骨式旳变化):有规则--无规则—三. 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多种形状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发明出多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环节(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 作业规定: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旳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旳作品。
六.收拾和整顿:收拾并整顿好自己旳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思索:用多种形状还可以发明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形体旳组合课时:1课时教学目旳: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旳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旳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多种形体来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旳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旳环境保护意识,运用废弃物进行再发明,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旳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何?生答:是立体旳2.导入课题:《形体旳组合》二. 发展阶段:1.形体旳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旳立体实物。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彩色铅笔教学目标:- 了解彩色铅笔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使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彩色铅笔的喜爱和兴趣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 紙张- 绘画实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激发学生对彩色铅笔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介绍彩色铅笔的种类和特点,例如油性铅笔和水性铅笔等3. 示范练:展示一些简单的绘画实例,演示使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的技巧和方法4. 学生练: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进行自由绘画,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技巧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水彩画、粉笔等第二课: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教学目标:- 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背景和特点- 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名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准备:- 《蒙娜丽莎》的图片或海报- 图片展示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猜测画中人物的表情和特点2. 知识点讲解:介绍《蒙娜丽莎》的背景和作者,解释画中人物的神秘和魅力3.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细节,讨论画家的用色和构图技巧4. 学生表演:让学生模仿画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5.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蒙娜丽莎》的感受和想法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近距离欣赏名画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鼓励学生研究绘画技巧,尝试模仿和创作自己的名画作品......(以下根据教案内容继续编写)。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学习如何评价美术作品,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或利用网络资源欣赏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色彩等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各种绘画技巧和方法,如铅笔画、水彩画、蜡笔画等。
学习如何观察和表现对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材料。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第三章:雕塑与塑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雕塑技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各种雕塑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如泥塑、石雕、纸雕等。
学习如何观察和塑造对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雕塑能力。
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雕塑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
学生进行雕塑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材料。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设计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学会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评价美术作品。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学会欣赏和评述。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能够有深度的评述美术作品。
1.4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6 教学步骤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第二章:绘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等。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绘画。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5 教学准备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准备相关的绘画作品图片或实物。
2.6 教学步骤讲解和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三章:雕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学习不同的雕塑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等。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雕塑能力。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雕塑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能够创造性地进行雕塑。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如写实、抽象等。
2. 学会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评价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评价作品。
3. 每组选取一幅作品进行详细评价,分享评价心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创作一幅反映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学生练习绘画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创作一幅反映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三章:手工制作与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
2. 设计并制作一件环保主题的手工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
2. 学生练习手工制作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件环保主题的手工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章:雕塑与塑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雕塑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2. 创作一幅反映自然景观的雕塑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2. 学生练习雕塑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创作一幅反映自然景观的雕塑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图案与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理解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学习图案设计技巧,如重复、对称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欣赏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作品。
1.2 教学内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介绍。
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
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评述的练习。
1.3 教学步骤介绍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组织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评述练习。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的介绍。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步骤介绍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学生进行绘画材料的尝试和绘画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基本概念介绍。
学习使用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3 教学步骤介绍雕塑和立体创作的基本概念。
学生进行雕塑材料的尝试和雕塑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立体创作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应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设计和社会应用的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
学习使用设计工具和材料。
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3 教学步骤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
学生进行设计工具和材料的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和社会应用的实际项目,培养设计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章:综合与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2 教学内容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形的魅力 (2)第2课形体的组合 (4)第3课抽象的雕塑 (6)第4课学构图 (8)第5课静物写生 (10)第6课喜怒哀乐 (12)第7课夸张的脸 (14)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6)第9课写意蔬果 (19)第10课写意动物 (21)第11课学画松树 (23)第12课十二生肖 (25)第13课风筝的魅力 (27)第14课微观世界 (29)第15课会亮的玩具 (31)第16课小布偶 (33)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第18课旅游节 (37)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 (39)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教学反思: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发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教学反思:第3课抽象的雕塑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抽象雕塑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二、发展阶段: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教学反思:第4课学构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2、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学构图》二、发展阶段:1、学习知识窗内容:三个苹果的例子2、学生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比较好看3、欣赏范画实例: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1)摆好静物(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四、学生作业:完成一组静物写生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教学反思:第5课静物写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二、发展阶段: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三、拓展阶段: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3、写生步骤:(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教学反思:第6课喜怒哀乐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1、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五、课堂小结:六、课后拓展: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教学反思:第7课夸张的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二)新授揭题:夸张的脸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