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记录、分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此外,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有利于进行观察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中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类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中常见的动物,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记录法: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信息,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3.分类法:让学生对观察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4.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动物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游戏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动物,提高学生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

2.准备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信息。

3.准备分类卡片,让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

4.准备相关游戏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校园中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动物,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动物信息。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校园里常见的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校园里的常见动物,观察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描述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校园里动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校园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呢?2.实地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实地观察,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提醒学生观察时要安静、有序,不要惊吓动物。

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3.小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信息。

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疑惑。

4.记录观察结果教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或符号记录观察到的动物信息。

展示一些学生的记录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校园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校园里的动物,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校园动物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动物的乐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动物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兴趣和热爱。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2.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2.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2.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提示】
昆虫的特点:
◆都有六条腿,也就是三对足。

◆都有触角,也叫触须。

四、作业布置
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动物。

你对这些动物还想知道哪些呢?课后继续探索。

辨别拓宽知识面
培养探究动物兴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
动物,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通过实地观察,
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利用简单
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图画
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增强探索
动物的兴趣;增强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喜鹊、麻雀、燕子
蚂蚁、蚯蚓、潮虫
校园里的动物蜗牛
蜜蜂、蝴蝶
蜘蛛板书设计
教科版。

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校园里的动物-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校园里的常见动物;•能够简单地描述校园里的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了解保护常见动物的意义;•能够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发现和记录校园里的常见动物;•能够简单地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能够了解保护常见动物的意义;•能够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课前铺垫通过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了解动物并促进课堂效果。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用幻灯片或者图片让学生先看到了野外的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并让学生回忆在家里或者家附近我们可能看到的动物,然后再进行一个认知对比;3.通过让学生竞争的方式,增强他们对于对动物了解的兴趣学习活动•介绍常见动物:教师介绍校园里最常见的动物,例如麻雀、鸽子、松鼠、兔子、鸭子等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校园里可能还有其他的动物。

•观察常见动物:组织学生到校园不同的角落,利用望远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观察校园里的常见动物,然后通过观察,学生组织语言,记录动物特征和生活方式。

•保护动物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生存环境,并由教师和同学自由讨论如何为校园里的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好习惯和环保意识。

总结和归纳•通过比较和观察学生学习到野外动物的特点和校园动物的特点;•针对校园动物群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评估•观察学生对动物的护理和保护意识表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器家周围的动物,并且进行总结和报告;•通过课堂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常见校园动物的耳熟能详和认识程度。

参考资料•《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一下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

教科书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对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但是,对于一些细微的特征和习性,他们可能还没有注意到。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的这些细微之处,并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特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自己发现动物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这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校园里的动物?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家里或者身边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习性,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校园中的不同动物,包括动物种类、习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2、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3、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为保护动物和环境尽一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校园中的动物: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动物种类,如鸟类、昆虫、两栖类等。

2、了解动物的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物、活动时间、繁殖等。

3、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让学生理解动物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校园中的动物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观察与发现: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寻找并观察校园中的动物。

注意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及生活环境。

3、阅读与理解:阅读本课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动物种类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4、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习性、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

5、知识拓展:通过拓展阅读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如动物的分类、保护措施等。

6、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观察法、阅读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动物和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1(校园里的动物)教案2.1(校园里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拟,掌握比照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究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打算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拟常见、简单捕捉、易于喂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

课文中了解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搜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搜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21世纪全部教学过程一、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师生商量后总结出: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损害;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觉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局部,肯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21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响。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商量: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拟?学生小组内商量、交流。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教材简析】本单元中,教材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备受关注的大型动物转移到了比较熟知的小动物。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把探究的目光聚焦到最熟悉的学校和身边的动物上,主要通过寻访活动了解校园里有哪些小动物,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体悟小动物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适应性。

本课的聚焦板块运用回忆的方法,一起来说说秋天的校园里会有哪些动物,并提出观察方法和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

探索板块,主要是像科学家那样带上工具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运用画画的方法进行记录。

研讨环节中,引导学生交流与反馈观察到的校园动物,并注重动物与环境的相适应性。

【学情分析】以校园作为探究活动的场地,学生已经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有过亲历,并且在探究校园植物的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了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甚至表现出比研究植物更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兴趣的驱使下,在已有经验的保障下,学生对于校园动物的寻访和探究,一定会改变他们原有对于校园动物那些零碎的、不成结构的认知,从以前只对校园动物的身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转移到对校园动物结构特点与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体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2.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校园动物的知识和经验判断。

2.学生能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观察所得。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学生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初步具有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难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一、说教材科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有: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蜗牛的秘密》这个活动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在活动中观察认识蜗牛的外部特征,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幼儿认识了解大自然当中存在的蜗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让幼儿学习认识观察的方法,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感知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科学的有趣,并且愿意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中,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提供基础。

二、说活动目标目标,是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指南》中,科学领域一共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探究和数。

学认知,而科学探究又包括三个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宄2、具有初步的探宄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根据这个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为以下几个方面:1.乐意观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体验发现的乐趣。

2.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知道蜗牛的眼睛在触角上面。

3.能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学习用图画纪录蜗牛的基本形象。

三、说活动重难点根据指南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设为:乐意观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体验发现的乐趣。

根据三到四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不同,我把此次活动的难点设为:能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学习用图画纪录蜗牛的基本形象。

四、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活动过程实现活动目标,根据中班的学习特点,我把本次活动准备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经验准备:会使用放大镜2.物质准备:蜗牛的图片、橡皮若干、铅笔若干、图画纸若干、蜗牛六只、放大镜若干。

采用直观的教具,能够让幼儿更形象跟具体的观察学习对象。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这一章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身边的动物并不陌生,他们对于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

但是,对于如何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他们可能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准备好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动物,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动物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校园中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校园中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中的动物,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向大家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的校园中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动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2 校园里的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2 校园里的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2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通过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内容涵盖了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类群的动物,以及它们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趣事。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接触动物。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动物知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的、碎片化的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校园中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分类等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共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动物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校园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描述法: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3.分类法:学生根据动物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动物,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校园里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在校园中观察到的动物,介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动物进行准确的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选择一种校园中的动物,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024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2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课件ppt

2024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2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课件ppt

xiào yuán
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校园
lǐ shēng huó zhe nǎ xiē dòng wù ne
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蜘蛛
天牛
潮虫
蝴蝶
麻雀
蟋蟀
蚂蚁
蜈蚣
螳螂
蜜蜂
蚯蚓
你在校园里看见过哪些动物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在校园的 花丛中 见过 蜜蜂 。
dài shànɡ wǒ mén de ɡōnɡ jù dào xiào yuán lǐ qù xún zhǎo dònɡ wù bɑ
科学 教科版 一年级 下册
科学概念目标
1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3 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2 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我在

),
找到

),
它在

)。
bǎ wǒ men
2.把我们
fā xiàn de dòng wù huà
发现的动物画
xià lái jìn kě néng yǔ
下来尽可能与
wǒ men kàn dào de yī
我们看到的一
yàng 。
样。
guān yú
3.关于
zhè xiē dòng wù

这些动物,我
开始活动
序号
观察到 在哪里 的动物 找到的
是什么 样子的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动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校园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和接触动物。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了解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动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它们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中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几种校园动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物的外貌、动作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校园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中的动物,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保护动物的想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的其他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并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校园常见动物: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蝴蝶、蚂蚁、蜻蜓、小鸟等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强调这些动物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保护校园里的动物,如减少噪音污染、保护植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校园里的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校园里的哪些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校园动物的奥秘。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巩固知识点。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校园生态环境中的动物展开。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常见的校园动物,如蝴蝶、蚂蚁、蜻蜓、小鸟等;
2.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
3.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校园动物的行为和特点;
4.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校园里的动物》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校园里的动物》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校园里的动物》     教科版

【教材简析】本单元中,教材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备受关注的大型动物转移到了比较熟知的小动物。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把探究的目光聚焦到最熟悉的学校和身边的动物上,主要通过寻访活动了解校园里有哪些小动物,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体悟小动物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的适应性。

本课的聚焦板块运用回忆的方法,一起来说说秋天的校园里会有哪些动物,并提出观察方法和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

探索板块,主要是像科学家那样带上工具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运用画画的方法进行记录。

研讨环节中,引导学生交流与反馈观察到的校园动物,并注重动物与环境的相适应性。

【学情分析】以校园作为探究活动的场地,学生已经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有过亲历,并且在探究校园植物的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了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甚至表现出比研究植物更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兴趣的驱使下,在已有经验的保障下,学生对于校园动物的寻访和探究,一定会改变他们原有对于校园动物那些零碎的、不成结构的认知,从以前只对校园动物的身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转移到对校园动物结构特点与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体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2.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校园动物的知识和经验判断。

2.学生能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观察所得。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学生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初步具有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难点:学生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教科版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教科版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二单元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3.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4.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5.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3.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3.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放大镜、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动物的谜语,由此引出“你的周围还有哪里生活着动物”,引发学生关注自己在什么地方发现过什么动物。

将学生目光聚焦到“我们的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

二、讲授新课1.聚焦: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6、27页动物图片,或播放素材库中【科学博览】我们身边的动物系列视频,提问:这些都是校园里比较常见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或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校园中常见的动物。

2.探索:带上我们的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1)要想快速的找到小动物,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小动物都生活在哪里。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科学博览】动物哪里找)学生了解常见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2)指导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小动物,提醒学生在寻访、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可以用棉签轻轻拨动草丛、泥土寻找小动物,不能伤害动物,也不能用手直接抓小动物。

学生带上工具,跟着老师,到校园里观察动物,教师现场演示寻找、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学生学习寻找、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指导学生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简析】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动物,观察、记录和认识身边的真实动物,了解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虽然学生从小就对身边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观察,但是这些在无目的、随意的观察中获得的认识比较有限,有些认识甚至是不科学的。

实际观察活动中,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

学生相对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进而阻碍后续的研讨活动。

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探索校园里生活着的那些动物,包括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以及它们在干什么。

在观察中,学生将掌握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学习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放大镜每组1个,长竹签每人一根2.教师准备:课件,寻访场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设2分钟)1.出示多种多样的动物(PPT)的确,我们周围生活着很多动物。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校园里的动物》教科版

《校园里的动物》教课方案【教材简析】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找寻动物,察看、记录和认识身旁的真切动物,认识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觉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领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科书第26 页,聚焦以“我们的四周生活着很多动物”将察看的视线从整个动物界减小到身旁的动物世界,而“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进一步将察看的范围齐集到校园,指引学生转向对校园动物的察看与研究。

教科书第 26、27 页的动物有蜜蜂、麻雀、蝴蝶、蜗牛、蚯蚓、西瓜虫、蚂蚁,都是校园中比许常见的动物。

这些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林林总总的动物,既能使学生感觉到校园动物的多样,也表示了例外的环境中生活着例外的动物,同时提示学生能够在天空中、大树上、草丛和花朵中甚至泥土里找寻动物。

教科书第 27 页的研究部分,提示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找寻小动物。

教科书出示了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四种工具。

棉签需每人一份,放大镜每小组一个,记录夹可直接用活着手册取代。

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寻访、察看小动物的时候,能够用棉签轻轻拨动草丛泥土找寻小动物,目的是不伤害动物,也浸透不直接用手抓小动物的安全教育。

学生带着学生活着手册,把察看发现记录下来。

本课的寻访需要学生察看纤细特色的地方较少,所以,放大镜能够在学生寻访一段时间后再散发给各小组。

给得太早,反而会分别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寻访的成效。

教科书第 28、29 页,是学生在校园里找寻、察看小动物并记录的场景。

教科书倡导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序、实用的寻访和察看,教师应付察看要求、察看方法予以指导。

当一年级学生抵达室外时,常常会将教师在教室里提示的任务、要乞降方法忘在脑后,为此需要教师先把学生带到寻访地区,现场演示找寻、察看的次序和方法。

察看方法包含“怎么察看”和“察看什么”,图中的老师说“察看动物的身体和运动状况”,一个女生说“数数动物有多少,看看它们在干什么”,这些都是提示学生要“察看什么”。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
2.小组分散活动。
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
1.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教学重点
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资源
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课件,寻访场地、图片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预设6分钟)
1.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
2.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
总(6)课时
课题
2校园里的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
(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
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
(2)统计动物的数量。
3.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
三、实践观察
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寻找动物,观察、记录和认识身边的真实动物,了解校园环境中生活着的动物,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科书第26页,聚焦以“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将观察的视野从整个动物界缩小到身边的动物世界,而“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进一步将观察的范围聚集到校园,引导学生转向对校园动物的观察与探索。

教科书第26、27页的动物有蜜蜂、麻雀、蝴蝶、蜗牛、蚯蚓、西瓜虫、蚂蚁,都是校园中比较常见的动物。

这些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也暗示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同时提示学生可以在天空中、大树上、草丛和花朵中甚至泥土里寻找动物。

教科书第27页的探索部分,提示学生带上工具到校园里去寻找小动物。

教科书出示了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四种工具。

棉签需每人一份,放大镜每小组一个,记录夹可直接用活动手册代替。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寻访、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可以用棉签轻轻拨动草丛泥土寻找小动物,目的是不伤害动物,也渗透不直接用手抓小动物的安全教育。

学生带着学生活动手册,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本课的寻访需要学生观察细微特征的地方较少,因此,放大镜可以在学生寻访一段时间后再分发给各小组。

给得太早,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寻访的效果。

教科书第28、29页,是学生在校园里寻找、观察小动物并记录的场景。

教科书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寻访和观察,教师应对观察要求、观察方法予以指导。

当一年级学生到达室外时,往往会将教师在教室里提示的任务、要求和方法忘在脑后,为此需要教师先把学生带到寻访区域,现场演示寻找、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观察方法包含“怎么观察”和“观察什么”,图中的老师说“观察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一个女生说“数数动物有多少,看看它们在干什么”,这些都是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

教科书图中的另一个女生说“我想仔细地观察一种小动
物”,是告诉学生可以细致地观察一种动物,“记下它们生活的地方”是指向动物与环境的联系。

教科书第29页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动物,这是本课和整个动物单元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强调最有利于自然状态观察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科书第30页,提示在寻访校园动物后在全班范围内研讨“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在哪儿发现的?它们在做什么?”。

教师要组织学生依据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整理、描述寻找、观察到的动物数量、名称、特征、活动地点及活动内容。

教科书中的“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实际填写。

教科书第31页,提示学生“把我们发现的动物画下来,尽可能与我们看到的一样”。

记录是整个寻访、观察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提示学生尽量在寻访与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图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简图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

由于动物是动的,学生有可能来不及记录完整。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先画下主要特征,还可以借助拼音或文字辅助记录。

这个活动要在学生寻找动物之前进行落实。

教科书第31页的第二个研讨问题是“关于这些动物,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寻访小动物后会产生后续研究的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再观察,引导孩子继续研究动物。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从小就对身边的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成长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观察,但是这些在无目的、随意的观察中获得的认识比较有限,有些认识甚至是不科学的。

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考察活动,给予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

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

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探索校园里生活着的那些动物,包括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身体和运动情况,以及它们在干什么。

在观察中,学生将掌握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学习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
2.教师准备:课件,寻访场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6分钟)
1.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

2.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提问: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3.猜测课件图片上的动物会不会是校园里的动物,学生用对或错的手势来判断,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不去作评价。

二、活动准备(预设10分钟)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出答案。

(1)到哪些地方找动物?(天空、大树、草丛、花朵、墙壁、泥土……)(2)需要带上哪些物品?(棉签、放大镜、活动手册、笔……)
(3)怎样统计记录动物?(图文记录,《活动手册》第9页)
2.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
(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

(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
(2)统计动物的数量。

3.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

三、实践观察(预设15分钟)
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
(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

2.小组分散活动。

轻轻地走进草丛,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悄悄地靠近小动物,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预设9分钟)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介绍观察到的动物。

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总结完成校园里的动物(班级记录表)。

3.提问:关于动物,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
眼睛看、耳朵听、用棉签拨、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草地上、树上蜗牛草丛里、枯叶堆西瓜虫枯叶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