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智能整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doc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等内容。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
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唐诗(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3.宋词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抗金将领岳飞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
•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发展。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 的知识移民政策。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根据“弃其所短,取之所 长”归纳为“扬长避短”;根据“有谠(正直)言直谏……当拭 目以师友待之”归纳为“虚怀纳谏”;根据“爱而知其恶,憎 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归纳为“知人善任”;根据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归纳为“任 人唯贤”。第(2)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获取和 解读图表信息:先降后升,直至最高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变化的主要原因”,从选官制度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到唐 宋科举制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第(3)问“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 院系调整”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改革开放后”概括作答。 “目的”分别从经济建设需要和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作答。 “理念”概括图片文字信息即可。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 知识移民政策”,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施、影响 的角度作答,并阐明对该政策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第16单元1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38张ppt)
(1)1964年,中国第一 原子弹 爆炸成功 颗_______ (2)1964年,中国自行 “两弹 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一星” 弹试验成功 技术 (3)1970年,我国第一 东 颗人造地球卫星“___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_________
神舟五 2003年,“_______ 号 ”飞船载着宇 载人航 ____ 天工程 航员杨利伟升入太 空 1973年袁隆平成功 农业 选育出杂交水稻 科技 南优2号 _________ (1)1983年,中国成 功研制出“银河— 计算 Ⅰ号”巨型计算机 机技术 (2)1993年,成功研 银河—Ⅱ 制出“___________ 号 ”巨型计算机 ____
主 要 表 现
(1)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美 (1)1956 年毛泽东提 术产生,是艺术家对资产阶 出“双百”方针, 级“理性王国”失望的思想 使中国的科技和文 表露 艺领域出现了繁荣 (2)19世纪中期,注重表现社 文 景象 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兴起 学 (2)受“左”的路线 美 (3)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技 艺 影响,“双百”方 术 的发展,印象画派产生、发 术 针的贯彻执行遭遇 展 曲折,“文化大革 (4)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重 命”结束后,我国 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 文艺事业再次呈现 ”和“自我表现”,具有明 繁荣局面 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
6.新时期成就 (1)原因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路线。
双百 方针。 ②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____” 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成就
反思文学 伤痕 ①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_________”“
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学术讨论 空前热烈。 ②_________
(1)新中国成立初期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文化大革命”时 主 要 教 期教育遭到重大破坏 表 育 (3)“文化大革命”结 现 束后,教育重获生 机,“科教兴国”战 略极大地推动着教育 的持续发展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专题整合
20世 纪80 年代 以前
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时期
背景
侧重点
影响
(1)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主题 20世纪 (2)国际经济领 80年代 域的竞争日趋 以后 激烈 (3)改革开放日 益深化
(1)科技为经济服 务,如注重核能 的和平利用,进 提高了综合国力, 入国际卫星发射 缩小了与世界发达 市场等 国家的差距 (2)提出“科教兴 国”战略,致力 于提高综合国力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 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表现 主要表现 (1)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1949~ 深受苏联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 1956年 影响 整 (1)1964年先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 了第一枚中近程导弹 (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 1956~ 曲折中前 也有教训 1966年 进 (3)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 针 时间 阶段特点
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时间
阶段特点
1966~ 1976年
遭受严 重挫折
主要表现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 研究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教授受到批斗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 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2020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原卷版)
第十六 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空定位0>0(<文MKClb/a 小& am,”3: I Y R ,年 mm 年tn a 。
n 隔。
秋x«四本 丽 viw框图结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I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I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诗经》.楚辞} 汉岐、唐诗]宋词、无曲明清小说书法艺术中国画元杂剧京剧一逐渐通俗化_思维导图经典训练I 人民教育莫基I I 动乱中的教育II 教育的重兴Iq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 I 裁人航天11杂交水稻I 四大发明,数学丸孵罕天文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I 方针的提出I-1曲折的道路II 计算机泰生物丽世界上最早的曰食、月食、太阳聘子和哈•瞥型的i 己录、中国古悠/' 文历?ittSJ浑仪、啪瞄-jtWg 煨时历〉■*-西汉;68^把68£2:书〉顽王桢《农书》战国向世、西汉编订《86帝内经》医学'景莅?^珞〉I 珍目,书画厂汉矣一起氯熟一发响匕L 书法匚特点清朝以筋戏戏曲繇严*产啪出呻屁竺隼 ’4 f 呻盛」京嗾g 一用旋建二影® 政治、成、以危觐悉。
瓢酮盟L!._因素_ 一丞密1.(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雌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019•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3.(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4.(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考点2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即时演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考点2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即时演练一、选择题1.(xx衡水月考)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解析:D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而且是美苏核争锋,故A项错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1950年,故C项错误;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分别是在1964年、1967年,冲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因此美国有了材料中的忧虑,故D项正确。
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
中国的增长率为4.4%。
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④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C 从1978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撤销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③正确;1973年,“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故②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故④错误。
3.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C 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1.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2.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命题规律】纵观近三年高考试卷,本讲都有涉猎。
1. 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讲考查的重点有古代文学成就(如2015年江苏卷第3题)、古代科技成就(如2014年江苏卷第3题)、古代书法艺术(如2013年江苏卷第2题)和现代教育(如2014年江苏卷第11题)。
2. 从题型上看,涉及该部分的近三年的试题都是选择题。
采用古文、图片或者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评价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是其特点。
【命题趋势】1. 从命题方向上看,直接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成就,现代部分要关注我国在“两弹一星”方面取得的成就。
2. 从热点角度看,要注意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与现代科技相关的因素;注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现代价值教育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注意联系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考点过关】考点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基础梳理】【要点突破1】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认识1. 原因(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制定方针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 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建立沿着社会主义 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 ②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 度。 (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 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2-
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①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 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果: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 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1)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银河-Ⅰ号”计算机。 (2)地位: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5.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 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展,为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2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
(4)冷战环境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 社会制度 、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1) 新中国成立后, ___________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3)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 毛泽东 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 3.含义: 艺术问题上“ __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___
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
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史料三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
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 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问题 根据以上史料指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双百”方针?
“ 文革 ”时期而非改革开放时期,故 B项符合题意。《义务教育法》
颁布于 1986 年, “ 银河 -Ⅰ 号 ” 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 1983 年,秦山核 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分别于 1991年和1994年建成投产,A、C、D三项
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4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 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 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A.爆炸原子弹 C.试爆了氢弹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建成了核电站 )
史料研读 读如下:
两则史料主要论述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具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单元智能整
合
【知识网络】
【史学前沿】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难题表述: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1000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表征意义:“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作者努力: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