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英国自然风景园植物造景李艳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11)摘要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布朗为代表的庄园园林和以钱伯斯为代表的图画式园林。

这个时期植物造景上崇尚疏林草地、树丛、牧场式田园风光。

对于目前久居城市的现代人,自然式风景园林已成为重返自然的捷径,为目前自然式公园、风景林、游园等的营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自然;园林;植物造景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4-07443-01 18世纪,英国随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人们开始感到自然的简单美丽和真实,而法国园林却过于呆板、豪华、生硬。

人们对代表绝对皇权的法国规则式园林的排斥,引导了自然风景园的发展。

英国人渴望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地形、民族精神的本土风格园林,设计田园式园林成为真正道德规范的标志。

H orace W alpole 在他的著作《现代风格园林史》中写到,“诗歌、绘画和园林或者说景观科学根据人的品位而被视为装点自然的三个新宠”。

地形起伏、翠峦、薄雾、灰色天空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园林巧夺天工。

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形成于18世纪中叶,大盛于下半叶。

造园艺术在18世纪下半叶成了英国的代表性艺术,并且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影响,完全取代了古典主义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其影响力可以与法国勒・诺特式园林相媲美。

1 自然风景园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布朗为代表的庄园园林时期和以钱伯斯为代表的图画式园林时期。

布朗在自然风景园中创造了气派很大的英雄史诗般的风格,宏大、庄严、简洁、开阔、明朗,堪称大手笔。

他擅长改建自然风景园,去掉围墙,拆去规则式台层,恢复天然的缓坡草地,大片随坡起伏的草地是园林的主体,一直伸展到主建筑的墙根;将规则式水池、水渠恢复成自然式湖岸,水渠上的堤坝建成自然式的瀑布,岸边为曲线流畅,半缓的流线形园路,如经布朗改造的查兹沃斯风景园、布伦海姆风景园、斯陀园等。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s),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是指一切应用于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的观赏功能,可以美化景观的植物材料。

它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木本和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不仅指观花植物,也指观果、观叶、观干、观茎、观姿、观形植物等。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就是以园林植物为基本素材而创造的。

“植物造景”的概念,在众多的文献综述中,说法较为一致,现总结如下。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具体来讲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并综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

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景观空间,构成优美的园林风景。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植物造景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一、国外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一)日本园林中的植物材料多数日本庭园里的植物配置常绿树,花木稀少。

近代日本庭园,对植物配置追求简单而不繁杂,要有含蓄而不是显露,要朴实而不是华丽,要终年好景常在而不是过分突出季节变化,叶的色彩逐渐变换而不是落叶树那样骤然变叶形和叶色。

但也有例外,槭树、吊钟花、冬青等,在庭园中是常见的树种,因为槭树有着丰富的叶品种,吊钟花不公开花细美而且主要是为了欣赏它的秋色叶,锯缘冬青主要是观赏它的在落叶后的红色浆果。

受欢迎,庭园不可或缺,而且常加以整形而具有特殊风格。

姿态优美的松常安置在主要地住成为构图中心。

在泷口有乔木格灌木丛的配置,部分遮掩瀑布以增进深度感。

多采用槭树,可使其枝条伸出到瀑布前,如似在随跌下的水一般,从而冲破瀑布的单调,但既不可把瀑布全遮雠,也不可掩住了瀑布本身的美景部分。

在石类笼旁一般植日本榧、松、柯树,用枝叶半遮光线,在池后边植槭树、落霜红以便有倒影。

桥侧植柳、枫、槭树类,以便用枝叶部分遮掩桥身。

花木类种植在远眺处,中间为开旷地,以欣赏盛花时的整体效果。

大叶的棕榈及芭蕉常种植屋旁以便欣赏雨声,绿篱用的是耐火种类栎树、银杏、皂荚、桃叶珊瑚。

在日本庭园里,成丛的种植往往采取二对一,三对一,五对一等方式。

丛植中的各株间距要使人们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全丛的条株树木。

在池畔的树,有的不宜生长过高,不然会影响到湖边赏月。

树丛本身不宜过密而影响通风,或不利于地形起伏的显出,也不宜过于稀疏导致树间关联中断。

多株树或每个树丛不仅本身应是优美的,而且要使全园增色。

这一丛对另一丛要难相互平衡,这个空间和另个空间相接。

直线和弧线相连,空间和线条产生韵律等。

总之要求多样中的统一。

(一)意大利园林中材料意大利境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其中丘陵占80%。

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闷热,而山丘上凉爽,这一地理地形气候特点构成了意大利的传统园林――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中的植物运用也是适应其避暑功能要求的。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北美和欧亚植物形成的北美草原草甸景观
湿地设计
新修建的三角形池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几百米的防护栅栏用于保护新生的植物
雨水园
雨水花园种植了大量耐水湿植物,可以暂时容纳雨水,平衡 池塘和湿地的水位,如果水量过大,雨水将溢到河里。
利亚河河段
所在的场地约占整个下利亚山谷振兴区总面积的1/5,两侧分 布着2km长的利亚河河段。 河流和运河形成郁郁葱葱的低层核心景观 通过广泛种植橡木、白蜡、柳树、桦木、榛子、冬青、李树 和山楂来改善野生动物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南园
北美草原草甸
南园中还包含了由四个花园组成的时间序列设计。四个花园所代表的地 区有:西欧地区,包括地中海和小亚细亚,以典型植物反映公元14世纪 左右风格;温带的美洲地区,以草地与林地结合反映公元16~18世纪的 风格为主;南半球地区,主要以反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南非为主; 温带亚洲地区,尤其以山地中国、日本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其气候与 英国相似,用来反映20世纪左右的风格。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植物造景分析
地理位置
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后改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 位于伦敦东部郊区的下利亚山谷,与斯特拉特福德市相邻, 占地面积超过230h㎡,两侧分布着2千米长的下利亚河河段。
公园四周各级道路分布合理,交通便利,北面与哈尼克 尼沼泽贯通,西面衔接维多利亚公园,而南面则与绿道串联, 形成一个大型的绿色网络。加上大面积的永久性林地,这些 为人们和野生动物创造了优越的公共空间和栖息地。
“奥林匹克公园”与城市发展的交融与互动使其所在片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不断地优化,此种循环 模式基于特定的基地选址。伦敦奥体公园,实际上其基地是一个被污染的工业废弃地。所以,除 了社区生长之外,其生命周期循环中还包含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清洁和修复土地,让它回归自然, 成为一个新的社区公园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

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论文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情况1.1古典园林的设计方式及发展过程西方古典园林的功能极为丰富,包括生产功能、遮荫功能、游乐功能、赏玩功能、装饰观赏功能、空间组织功能、环境生态平衡并可以作为建筑材料。

因此,设计者需要将自然引入庭院,美化环境,提高绿化程度及环境的活力,并充分利用植物景观的蒸腾作用及遮荫效果,调节局部的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吸收热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逐渐代替了建筑材料,各种建筑材料制作的园林建筑、墙体或者砖石建筑的室外空间逐渐减少,植物景观数量增加,也属于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

如果庭院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可以适当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包括水果、蔬菜、鲜花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功能。

现代西方园林修剪技术逐渐的进步与发展,也明显地体现出了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

园林景观的各种功能设计逐渐完善,展现出了设计者对于美学的.理解。

在空间组织方面,灵活地将各种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包括列植、间植等,创新设计手法对于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幽深小径等道路实施改进措施,强化遮荫功能,调节小气候。

1.2西方现代的园林设计发展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相较传统有了较大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经历了许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及现代园林。

在该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景观功能要求不断出现变化,使得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在传统园林的基本功能上,有衍生出了环境生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更加突出乡土特征的植物、归化植物,其生境景观等元素构成的自然景色。

设计者会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置自然保护区域,其中的植物则是具有当地特色且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印象,包括沼泽、荒野、草原等自然景观,构造生态型园林。

该园林植物设计方式被许多国家的设计师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包括草原风格浓郁的林肯纪念园,即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植物逐渐生长稳定,各类草原植物均会得到一定的生长空间,且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养护工作,成本较低。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

浅谈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摘要: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本文回顾西方古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深入探讨西方古今云林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与功能的变化,并对中国传统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对当前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以促进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更好地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实现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西方对比;发展方向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

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

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

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

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

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

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

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

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

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The Butchart Gardens植物造景分析

The Butchart Gardens植物造景分析
玫瑰园,园地宽广,玫瑰品类繁多,花团锦族, 锦绣天成。除此之外,布查特花园尚有温室花房,里 面布满各种名贵鲜花,分叠多层,犹如花山花岛。 “水舞”喷泉,亦为园内胜景,夜间彩色灯光与群花 相辉映,喷泉的水花,竟能合音乐节拍和灯光闪动起 舞,故有“水舞”之名。
玫瑰花园
利用藤本植物 攀爬遮掩突兀的垂 直岩壁,驳岸在多 种花卉组成的花丛 中点缀颜色鲜亮出 挑的郁金香,点缀 在喷泉水池边,使 得整个景观鲜活动 人。
植物配置的时间探究
花园植物配置的季相分析
春季Spring 超过二十五万株的黄水仙和郁金香恭候您的到来。各种杜鹃和花木也都 竞相绽放。此时园中充满了春天的烂漫色彩和芬芳气息。
夏季Summer 玫瑰园中大约二百五十种玫瑰为游客带来了缤纷的色彩、精致的造型和诱人的花 香。每年更新的花卉遍布全园,令人眩目。
植物配置的空间探究
花园空间探究
日本花园 布查特花园占地12 公顷,分 4 个大区。 一为新境花园 二为意大利式花园 三为日本式花园 四为玫瑰园 除此之外,布查特花园尚有 温室花房,“水舞”喷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 劳动力缺乏,无人管理的布查特 花园日渐荒芜。大战结束后,布 查特的儿女承担了管理和整修花 园的任务,使布查特花园重新赢 得声誉,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园之一。
利用花卉,观赏草,绿篱, 攀缘植物,乔木塑造层次感很 强的植物景观。利用石块砌成 的台基层层而上,分割空间。
五.其他区域
供游人休息的 区域。园内处处有 造型多样的椅子供 游人坐下休息和观 赏,但为了维护并 呈现花园典雅的气 氛,所有的花卉都 没有挂牌作文字说 明,对于任何有关 园艺的问题,花园 有“园艺咨询中 心”,里面的工作 人员都很乐意为游 客解说。据说这也 是布查德夫人的创 意,她是想保持自 然的气氛,让人们 轻松地欣赏。

园林设计 第一章 第三节 国内外植物造景的发展

园林设计 第一章 第三节   国内外植物造景的发展

Acanthus 刺老鼠勒
番红花
油橄榄
油橄榄
欧1. Acanthus spinosa(acanthus)刺老鼠勒 2. Buxus spp. (boxwood)黄杨 3. Citrus spp. (lemon)柠檬 4. Cupressus sempervirens (cypress)地中海柏木 5. Hedera helix (ivy)洋常春藤 6. Laurus nobilis (bay laurel)月桂 7. Lavandula spp. (lavender)薰衣草 8. Mentha spp. (mint)薄荷 9. Myrtus communis (myrtle)香桃木 10. Olea europaca (olive)油橄榄 11. Pinus pineas (tone pine)意大利伞松
欧 洲 矮 棕
纸莎草
海枣
蓝睡莲
2、希腊文化中有意义的植物
Acanthus spinosa(acanthus)刺老鼠勒 Crocus sativns(saffron crocus)番红花 Hedera helixivy洋常春藤 Laurus nobilis(bay laurel)月桂 Myrtus communis(myrtle)香桃木 Olea europaea(olive)油橄榄 Platanus orientalissy(camore)三球悬铃木 Punica granatun(pomegranate)石榴 Taxus baccata(yew)欧洲红豆杉
4、植物造景的外沿不断拓展,渗入到国士规划中。 很多已经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 ①首先考虑保护自然植被; ②有目的地规划和栽植了大片绿带(Green Belt),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再在城镇附近及中心,重点美化。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

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

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

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

”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

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

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

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

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

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

西方景观布局及其植物配置全解课件

西方景观布局及其植物配置全解课件

英国伦敦公园的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
总结词
自然、流畅、野趣
详细描述
伦敦公园的植物配置注重生态和环保,大量采用本土植物 ,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公园内还设有雨水收集系 统和生物净化设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详细描述
伦敦公园的景观布局追求自然、流畅的感觉,公园内道路 蜿蜒曲折,湖泊、溪流等水系自然流动。植物配置也强调 野趣,利用丰富的野生花卉和自然生长的树木,营造出一 种自然、生态的氛围。
凡尔赛宫的植物配置极为丰富,利用了大量的常绿树、花 卉和灌木,形成丰富的层次感。植物的种类也极为多样, 从大型乔木到小型花卉,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配置,展现 出多样性的美感。
总结词
规则、几何、装饰性
详细描述
凡尔赛宫的植物配置遵循严格的规则和几何形状,树木被 修剪成各种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增强了 装饰效果。花卉和灌木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几何形状进行 配置,呈现出高度装饰性的特点。
完善景观元素
植物配置可以与景观中的其他元素 相互衬托,完善景观的整体效果。
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的互动关系
相互影响
创新发展
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在设计和实施过 程中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 关系。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推动景观 布局与植物配置的和谐发展,创造更 加宜人的环境。
动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会影响景观布局的效果,而景观布局 也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总结词
生态、环保、可持续
总结词
艺术、文化、历史
详细描述
伦敦公园的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都融入了艺术、文化和历 史的元素。公园内的雕塑、喷泉等艺术品以及历史建筑都 与周围的植物景观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深厚的历史和文 化底蕴。

水旱盆景国外研究

水旱盆景国外研究

水旱盆景国外研究
一、引言
水旱盆景是一种独特的盆景形式,它将水与石头、植物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自然美感。

在国外,水旱盆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本文将对水旱盆景国外研究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历史与发展
1. 水旱盆景的起源
2. 水旱盆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3. 水旱盆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风格
三、设计原则与技巧
1. 设计原则:平衡、对称、比例等
2. 技巧:选材、造型、配色等
四、植物选择与养护
1. 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2. 养护技巧:浇水、施肥、修剪等
五、材料选择与加工
1. 石头:种类选择及其加工方法
2. 水泥: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案例分析与评价
1. 日本著名水旱盆景大师林义雄的作品赏析
2. 美国著名水旱盆景设计师John Naka的作品赏析
3. 欧洲水旱盆景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七、结论与展望
1. 国外水旱盆景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国内的盆景艺术有何启示
2. 国内水旱盆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前景
八、参考文献。

植物造景介绍

植物造景介绍

植物造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及国外动态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

究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当然,在总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

如用欧洲紫杉修剪成又高、又厚的绿墙,与古城堡的城墙非常协调;植于长方形水池四角的植物也常被修剪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体;锦熟黄杨常被剪成各种模纹或成片的绿毯;尖塔形的欧洲紫杉植于教堂四周;甚至一些行道树的树冠都被剪成几何形体。

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

模拟自按然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

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钠季相变化到枝、叶。

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

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遥、活泼的气氛。

随着各学科及经济飞速地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自然美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

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地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到处污染环境,酸雨到处发生,危及人类的温室效应造成了很多反常的气候。

人们不仅惊呼,如再破坏植物资源,必将自己毁灭自己,只有重视和遍植植物,才能拯救自己。

西方植物造景史

西方植物造景史

Tag2:埃及的地理、气候条件:
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 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 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 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 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 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 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区的希腊半岛,其中部和南部以港湾众多、海峡连绵 著称,为希腊文明提供了面向海洋的自然条件。就希腊陆地而言,则是山多 土薄的贫瘠地区。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陆 路交通的极为不便和地域的分割,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 的重要因素。就地理整体上看,希腊世界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心地理距离很近,易于接受两大文明的积极影响。从 气候来看,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赋予了古希腊比较适宜的农业条件,而多 山的地形又促使当地人更多的发展采矿业与林牧业。
科技进步影响到园林布局
二、古巴比伦园林植物造景
Tag1:古巴比伦的地理、气候条件:
古巴比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 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 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 这个地区没有天然险阻可以抵挡入侵者,所以有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美索不达 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Tag3:古巴比伦的地理、气候条件:

西方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精华版

西方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精华版
金嬝 北京林业大学
``````
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对西方园林植物的分析研究进而推出以下结果: 1.植物整形技术历史悠久,在规则园林中大量应用。它可以使自然植物呈现出人工的多种造型。我们 可以用在隔离带、景点以及专类园等场合应用。 2.植物凉亭和绿廊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应用在规则园和自然园中。我国有丰富的藤本植物资源, 此配置方式非常值得推广。 3.刺绣花坛在欧洲宫殿式花园中应用非常广泛,装饰效果强,但费工。我国适宜在如中心广场、欧式 园林等重点地段应用。 4.植物迷宫同时具有观赏和娱乐性功能,要求高维护。我国华东地区可以利用天然茶园加以应用。 5.古老的花境和现代兴起的野花园和观赏草是贴近自然的配植方法,易于维护,管理粗放,最具有借 鉴价值。
植物凉亭与绿廊:
发展:人觉得凉棚和树荫都能减轻炎热的程度,于是人们在凉棚旁栽种植物,这就是植物凉亭最早的 来源。之后人们又想出伸展地很长的凉棚形式,光遮荫还不够,喜欢享乐的贵族们又在长凉棚脚种植 葡萄等水果,这样既凉快,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水果,于是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绿廊。 西方应用实例:
规则式园林 植物凉亭和绿廊在规则园中常常做为连接几个园子或通道的中介物
植物凉亭与绿廊:
蔬菜园 蔬菜园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专类园,在动乱的中世纪欧洲特别流行。
中国应用现状:造型流于传统 框架材料过于单一 攀援植物的种类应用不够丰富
借鉴
: 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注意植物选择 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棚架
长江中下游可以采用树廊形式
华南地区
植物凉亭和绿廊这种配植方式可以随意的应用到各种场合,甚至可以
园林:林园(grove)、乐园(paradise)、公园(park).景观(landscape)、自然境地(wilderness) 和果园(orchard)等。

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比较解析

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比较解析

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比较解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类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植物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园林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自然空间和艺术空间的结合。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园林设计的好坏,文章介绍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分析了中日以及西方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对中日、中西方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配置方式、侧重点、植物的选择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并且提出了在现代园林中应该如何进行植物的配置造景,希望未来中国的植物配置造景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配置植物造景中西方古典园林现代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6文献标识码:A1.概述植物是景观中的“魂”,有它景观才会“活”。

可知:景观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的设计。

应从不同的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风景。

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植物的合理配置与植物和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和配置,使它和周围环境相互衬托,形成一件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艺术,使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因为它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因此了解植物的配置及其造景至关重要。

在生活中,植物和空气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从窗台上的花盆到公园和森林,它们在我们的日其他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植物王国中几乎没有其他种类像藤本植物(又名攀缘植物)那样寻常而又广泛。

它们有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视不同的种类顺着墙在房顶、花园、庭院、广场以及沿街生长,将我们随有植物点缀但常常显得平淡无味的生活环境装扮的有如仙境。

藤本植物堪称真正的园艺师,因为它们不仅能够自下而上生长,还能自上而下悬垂,以及横向斜向生长,甚至坏绕牵引架接。

它在现代城市绿化,特别是城市垂直绿化中运用十分广泛。

1.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作用不同1.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植物造景区分人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人分尊卑贵贱,而植物材料的运用也如此,由于皇帝地位的尊贵和其所拥有的特权,使得皇家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考究而别于私家园林。

中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

中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

中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一、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从全国范围来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和方法。

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

当然,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1、我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常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另一方面,植物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生长,短时间内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楼、阁则能一蹴而就,有的将不同材质的石料堆砌在一起,不伦不类;有的在植物景观比例较大的公园内大兴土木,筑台建亭;有的乱择地点,在原来景观较好的湖中设喷泉,破坏了湖中倒影美景。

2、在园林建设中,提倡以植物景观为主,大力弘扬自然园林。

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营造森林公园,有的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

相应的部门也纷纷成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另一方面,园林工作者与环保工作者相互协作,对植物抗污染及改善环境的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植物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总的来看,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有如下特点:1、师法自然,回归自然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有幼壮苍老之体态差异,而且有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它们在自己的空间内,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发育、演变更新,并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群落。

自然群落植物群落自然形成。

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群落,东北红松林群落。

栽培群落人为栽培的植物群落。

它是按人类需要,把同种或不同种的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的,如最常见的果园、苗圃等。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始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

2、与“风水”密切相关风水在我国被认为是迷信,是封建思想的瘤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造景,有时也还讲究“风水”。

风水说的核心内容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中国古人对周围环境的重视远重于房子本身,林语堂曾对此作过论述“因为人人知道择居之道,要点不在所见的内部什么样子,而在从这所屋子望出去的外景是什么样子……”。

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与国内外动态

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与国内外动态

• 一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 场等,而轻视植物。 • 另一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
• 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 • 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300多种,杭州、上海 200余种,北京100余种,兰州不足百种。 我国植物园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没有超过 5000种的,这与我资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 相称的。
• 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700种,经过几百 年的引种,至今在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己拥 有500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
英国 • 1560-1620年始从东欧引种植物; • 1620一1686年去加拿大引种植物; • 1687一1772年收集南美的乔灌木; • 1772-1820年收集澳大利亚的植物; 1820-1900年收集日本的植物; • 从1839一1938年这一百年 中,选择了我 国甘肃、陕西、四川、湖北、云南及西藏 作为重点,引种了大量的观赏植物。
塔形桧柏 (Juniperus chinensis cv. Pyramidalis) 塔形铅笔柏(Juniperus virginiana cv.Pyramidiformis) 塔形云杉(Picea abies cv. Pyrarnidalis) 塔形银白杨(Populus alba cv. Pyramidalis) 钻天杨 (Populus nigra cv. Italica) 柱形无梗花栎(Quercus petraea cv. Columnaris) 塔形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 cv. Pyramidalis) 直立紫杉(Taxus baccata cv.Staridishii) 还有很多帚形、 球形等变种。
• 柱形的栽培变种:
柱形红花槭(Acer rubrum cv.Columnare) 塔形银械(Acer saccharinum cv.Pyramidalis ) 塔形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 cv. Pyramidalis) 柱形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 cv. Columnaris ) 柱形美洲花柏(Chamaecyparis lawsoniana cv. Columnaris ) 塔形柏木(Cupressus glabra cv.Pyramidalis)

植物景观设计摘要

植物景观设计摘要

1.古埃及园林普遍应用的植物包括:欧洲矮棕、纸莎草、埃及榕、蓝睡莲、海枣、石榴2.希腊文化中有意义的植物:刺老鼠、番红花、洋常春藤、月桂、香桃木、油橄榄、三球悬铃木、石榴、欧洲红豆杉3.古罗马园林栽种的植物包括:刺老鼠、黄杨、柠檬、地中海柏木、洋常春藤、月桂、薰衣草、薄荷、香桃木、油橄榄、意大利伞松、三球悬铃木、李、百里香4.中国古典园林应用的植物:杜鹃、桑树、竹子、荷花、山茶、睡莲、菊花、兰花、银杏、牡丹5.日本园林常用植物:杜鹃花、鸡爪槭、竹子、连香树、山茶、玉蝉花、赤松、日本黑松、李6.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植物包括:柑橘、熊果、意大利伞松、欧洲板栗、三球悬铃木、石榴、地中海柏木、圣栎、薰衣草、油橄榄、桂叶荚7.法国规则式园林植物种类:欧亚槭、银莲花、普通耧斗菜、锦熟黄杨、欧洲鹅耳枥、皇冠贝母、百合、晚香玉、欧洲红豆杉、大叶椴8.英国园林植物种类:雪松、澳洲茶、北美鹅掌楸、荷花玉兰、欧洲山梅花、欧洲丁香、美洲榆9.美国园林植物种类:鸡爪槭、大花金鸡菊、多花梾木、山茶、紫叶欧洲水青冈、北美鹅掌楸、二球悬铃木、栎树、加拿大铁杉、异叶铁杉、美洲榆10.常见植物对水分的要求:⑴耐旱强的树种:雪松、黑松、垂柳、旱柳、化香、小檗、构树、榔榆、苦槠、山胡椒、枫香、枇杷、石榴、火棘、合欢、黄颤、紫藤、臭椿、楝树、乌桕、黄连木、盐肤木、木芙蓉、夹竹桃、栀子花、马尾松、油松、侧柏、千头柏、圆柏、毛竹、棕榈、毛白杨、龙爪柳、朴树、重阳木、黄杨、枸骨、冬青、无患子、栾树、木槿、梧桐、杜英、胡颓子、紫薇、石楠、榉树、桑树、南天竹、广玉兰、樟树、杜梨、杏、李、皂荚、槐树、枸橘、香椿、油桐、常春藤、桂花、丁香、迎春、醉鱼草、凌霄、六月雪、金银花等⑵耐旱较弱的树种:银杏、水杉、水松、日本花柏、白兰花、檫木、珊瑚树、三尖杉、香榧、金钱松、华山松、柳杉、鹅掌楸、玉兰、腊梅、大叶黄杨、青榨槭、油茶、结香、珙桐、四照花等⑶耐淹的树种: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树、杜梨、落羽杉、水松、棕榈、栀子、枫杨、榉树、山胡椒、沙梨、枫香、悬铃木、紫藤、楝树、乌桕、重阳木、柿树、葡萄、白蜡、凌霄等11.常见抗废气污染的花木有⑴抗氟化物:月季、丁香、桂花、杜鹃、木槿、菊花、紫藤、海棠、紫茉莉、玉簪、栀子花、石榴、美人蕉、油茶、柑橘、李、黑松、沙枣、桧柏、女贞、杨树、大叶黄杨、国槐、臭椿、龙爪槐、悬铃木、胡颓子、白皮松、侧柏、山楂、紫穗槐、连翘、金银花、地锦、桑、接骨木、美国凌霄、华山松等⑵抗二氧化硫:七叶树、悬铃木、槐树、杨梅、柳杉、柞木、华山松、冬青、乌桕、珊瑚树、银白杨、白玉兰、蚊母、黄栌、朴树、麻栎、栾树、泡桐、无患子、合欢、榆树、梓树、黄连木、葡桃、枫香、鸡爪槭、木瓜、白皮松、罗汉松、芒果、腊梅、桂花、鸡蛋花、中国槐、番石榴、鹅掌楸、红叶李、榔榆、毛竹、苦楝、榕树、臭椿、女贞、棕榈、构树、柑橘、枣树、桑、柚子、桧柏、银杏、广玉兰、木芙蓉、石榴、紫薇、海棠、木槿、雪柳、月桂、扁柏、厚皮香、连翘、花柏、锦带花、匍地柏、十大功劳、丝兰、洒金东瀛珊瑚、枸骨、石楠、丁香、珍珠梅、紫珠、稠李、胡颓子、无花果、小叶女贞、九里香、凤尾兰、接骨木、山胡椒、山茶、杜鹃、迎春、夹竹桃、海桐、大叶黄杨、金银花、玉簪、鸢尾、美人蕉、蜀葵、吊兰、鸡冠花、金盏菊、牵牛、凤仙花、络石、金鱼草、石竹、紫茉莉、月季、半枝莲、地锦、万寿菊、水仙、菊花、仙人掌类等⑶.抗氯气:广玉兰、朴树、桂花、梓树、构树、喜树、菊花、山茶、月季、石榴、紫薇、鸡冠花、夹竹桃、天竺葵、美人蕉、栀子花、无花果、石楠、蚊母、凤尾兰、合欢、香樟、棕榈、木槿、五角枫、黄连木、木芙蓉、海桐、枸骨、黄刺玫、女贞、侧柏、连翘、柑橘、重阳木、柳杉、黑松、龙柏、丁香、红瑞木、珊瑚树、胡颓子、小叶女贞、臭椿、板栗、细叶榕、九里香、芒果、蒲葵、假槟榔、米兰、油橄榄、鱼尾葵、黄杨、紫叶小檗、接骨木、竹类⑷.抗氯化氢:大叶黄杨、核桃、梓树、桑、杜松、银白杨、楸树、香樟、喜树、木槿、泡桐、山茶、无患子、梧桐、桧柏、紫穗槐、花椒、侧柏、蚊母、香椿、五角枫、构树、珊瑚树、山楂、玉兰、银桦、乌桕、油茶、紫薇、槐树、蒲葵、青冈栎、白蜡、云杉、枣树、朴树、海桐、胡颓子、刺槐、女贞、臭椿、月季、石榴、瓜子黄杨、罗汉松、黄连木、芒果、榆树、夹竹桃、芭蕉、美人蕉、小叶女贞、棕榈、麻栎、萱草、五叶地锦、广玉兰、百日草、龙柏、无花果、香豌豆、金银花、菊花、矮牵牛、风铃草、一串红、万寿菊等⑸.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桧柏、侧柏、白皮松、马尾松、雪松、油松、冷杉、肉桂、杉木、柳杉、核桃、五针松、紫薇、黄连木、香樟、悬铃木、枫香、茉莉、柠檬、复叶槭、稠李、桦木、山胡椒、臭椿、楝树、紫杉、香柏⑹.具有一定滞尘:榆树、朴树、木槿、梧桐、泡桐、悬铃木、女贞、广玉兰、臭椿、龙柏、桧柏、楸树、刺葵、楝树、构树、桑、夹竹桃、丝绵木、紫薇、乌桕、沙枣、槐树、核桃、珊瑚树、海桐、小叶女贞、棕榈、石榴、无花果、木绣球、重阳木、榉树、腊梅、栾树、喜树、木芙蓉、盐肤木等12.屋顶花园土层厚度控制13.常见挺水(湿生、沼生)植物13.常见浮叶与漂浮植物14.常见沉水植物15.平台上种植土厚度要求16.耐盐或耐碱品种:银杏、黑松、白皮松、日本柳杉、落羽杉、水杉、侧柏、香柏、日本香柏、花柏、竹柏、木麻黄、白杨及变种、旱柳、垂柳、馒头柳、薄壳山核桃、构树、红楠、海棠、西府海棠、皂荚、臭椿、乌桕、火炬树、黄栌、栾树、枣树、沙枣、水曲柳、石榴、夹竹桃、日本樱花、梓树、楸树、刚竹、黄刚竹、槽里黄刚竹等17.适生钙质土品种:千头侧、柏木、圆柏、侧柏、化香、榔榆、榉树、珊瑚朴、青颤、桑树、无花果、悬铃木、李、红叶李、黄颤、刺槐、国槐、苦楝、香椿、黄连木、元宝枫、三角枫、鸡爪槭(及其变种)、黄山全缘叶栾树、复羽叶栾树、无患子、梧桐、紫薇、慈竹、棕榈等18.耐微碱、轻烟品种雪松、池杉、杨梅、核桃、核桃楸、野核桃、枫杨、沙朴、小叶朴、榆树、山楂、玉兰、月桂、海桐、杜仲、杏、梅、观赏桃、樱桃、红果冬青、喜树、柿树、君迁子、油柿、白蜡树、女贞、白蜡、桂花、珊瑚树、盐肤木、淡竹、早园竹等19.中性土或土壤要求不严品种杜仲、罗汉松、山核桃、栗、金缕梅、蚊母树、枇杷、石楠、合欢、山合欢、大叶合欢、紫荆、酸橙、重阳木、黄杨、锦熟黄杨、唇齿冬青、大叶黄杨、丝绵木、扶桑、木荷、山茱萸、毛白蜡、海仙花、黄槽竹、孝顺竹等20.适于微酸性土品种金钱松、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枫香、香樟、楠木、紫楠、杜英、含笑、深山含笑、钩骨、无刺钩骨、广玉兰、紫玉兰、灯台树等21.常见草坪植物种类22.攀援植物分类表23.常见地被植物。

英国园林植物造景

英国园林植物造景

国外:英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1、斯陀园(Stowe Park)疏林草地的景观,使整个园子浑然一体,扩大了视线范围及空间感。

孤植的大树在自然式密林的衬托下,使整个画面更富有诗意,这便是典型的英国自然风景的画面。

运用缓坡草坪及自然式的绿色树林将白色大理石建筑衬托的十分醒目。

3、斯托海德(Stourhead Park)湖岸景色优美,草地直接伸入水面,在天际线富有变化的深绿树林背景前,点缀着红、黄、紫、白等各色低矮灌木,天鹅在湖面上游弋,画面绚丽多彩。

以密林为背景,白色的花神庙两侧有各色杜鹃,白色建筑掩映于花丛中,和投入水中的倒影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湖中小岛上的孤植树成为全园视线焦点,运用不同季相和不同种类的植物充当背景,沿湖岸道路前进,岛上及对岸景色不断变化,到达步移景异的效果。

临湖开阔的草地缓缓伸入湖中,背景是茂密的森林,前景用各色开花植物及体量较小的小乔木将白色建筑掩映其中。

阿波罗神殿地势较高,三面树木环绕,前面留出一片斜坡草地,一直伸向湖岸,岸边草地平缓,上有成丛的树木。

从对岸看,阿波罗神殿如耸立于树海之上。

不同高度,各种颜色的杜鹃灿烂夺目,加上各种色叶树,使花园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4、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s,Kew)邱园中的树木配置既按科学系统分类,又形成了美丽的景观效果,人们在此可以学到植物学知识,还可陶醉于艺术享受之中。

棕榈温室旁的自然式水池,路与水面之间的草地形成缓坡,逐渐伸入水中,或有成丛的湿生、沼生植物,由路边延伸至水中,在这些地方已很难觉察出池与岸的明显界限了。

大片修剪整齐的黄杨铺地,稍高处的金属凉亭,展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园林。

树姿健美,树冠丰满的古树是邱园的历史见证。

有些大乔木直接与草地相连,有的乔木前点缀着五彩缤纷的灌木,由它们围合成不同大小的草地空间,草地上又耸立着树形优美的孤植树。

5、尼曼斯花园(Nymans Park)自然式配置的植物营造出自然质朴的小径将游人引向山丘顶上的观景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

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

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

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

”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

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

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

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

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

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

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

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

”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物景观设计》( Planting the landscape)专著中系统地回顾了植物造景的历史、对植物造景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将植物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丰富外部空间设计。

她认为风景园林设计的词汇主要有两大类:由植物材料形成的软质景观和由园林建筑及其它景观小品构成的硬质景观。

植物景观设计与其它艺术设计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是最具有动态的艺术形式。

植物造景的关键在于将植物元素合理地搭配,最终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她提出了植物造景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线条、外形、群植、质感、色彩。

英国风景园林师Brian Clouston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指出园林植物生态种植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

保存性强调的是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完善,人类是唯一具有改变其生存环境的物种,具备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能力。

而人类又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不能脱离环境而孤立生存。

因此,保持自然界的长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风景园林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最重要的层面。

观赏性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有别于其它绿化的显著性特征,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

多样性是自然法则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形成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景观形式多样的前提。

经济性体现在对于人工绿化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上。

他还强调了乡土植物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季节变化所形成的真实的季相景观,乡土植物对当地自然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世界景观趋同的时代,乡土植物是体现地方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层面。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运动的诞生,生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保护和凝聚,保存和过程占据了统治地位”。

受景观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 1920~2001)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影响,植物造景开始更多地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文化又重新得到重视,玛莎·舒瓦茨(MarthaSchwartz,1950~)的“城堡”广场、G. Clement和A.provost等人的巴黎雪铁龙公园的植物造景明显具有了更多文化的意味。

8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植物造景的创作和研究上也反映出更多“综合”的倾向。

如《Planting Design:A Manualof Theory and Practice》,《Landscape Design With Plants》,《Planting the Landscape》等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功能、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