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doc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事情。
然而,正确的学习态度往往需要培养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的《论语》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其中的第十二章提供了一些有关学习态度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回答论语十二章的练习题,探讨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学生?孔子认为适合做学生的人是那些勤奋且志向远大的人。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生应该从基础开始,努力学习,同时要具备孝顺和尊敬他人的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如何在学习中追求真理?在学习中追求真理是培养正确学习态度的关键之一。
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即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先回顾和巩固已有的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追求真理。
三、怎样正确处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们。
孔子说:“温恭而正诵,久之必得我哉!”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掌握学科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的学科。
四、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气馁。
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迈向成功。
五、为什么坚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人生。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感到满足和快乐。
六、应该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与生活是学生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强调了与朋友的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
【精品】XX大学《心理学》第十二章 品德心理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品德心理一、名词解释1.态度:2.品德:3.道德:二、判断()1.平日里说的“人格有问题”是指品德败坏。
()2.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学习无关。
()3.一定的态度总是与一定的行为一一对应的。
()4.品德是对整个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品德形成总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的。
三、填空题1.态度通常包括三种成分:、和。
其中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品德包括、、和四种成分。
2.皮亚杰首创_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科尔伯格采用的是。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水平、水平和水平。
三、选择题1.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的影响。
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A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B观察学习;C害怕老师的批评;D儿童有模仿的天性。
2.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离;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
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A品德;B不良品德;D不能确定;D嫁祸于人4.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5.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6.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9.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志D : 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2、简答题【案例分析】杰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弄些鬼点子捉弄周围的同学。
最近老师发现他又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今天背后女同学的钢笔丢了,在杰明的文具盒里可以找到。
明天晓东的钱丢了,也能发现杰明突然富有了很多。
杰明的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怎么跟他说话了。
请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杰明的行为,并说明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三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特点的掌握,同时考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策略的掌握和应用。
考生在解读案例时要抓住“三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促进品德发展的具体途径来提出自已的建议。
【名师点睛】杰明现在上三年级,正是小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品德上出现一些;^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与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有关。
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 (1) 逐步形成协调的道德认知能力,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是发展趋势是和谐稳定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渐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本质的理解。
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关注行为效果,逐渐过波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原则逐渐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
(2)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是盲目模仿导致的,也可能是缺乏技能导致的。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B.无道德规则阶段C.自律阶段D.独立阶段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3.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A.直觉B.想象C.行为D.伦理5.(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二、多项选择题1.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E.伦理的道德情感2.道德情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 ). A.集体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事业感三、填空题1.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2.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四、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2.C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处于第二阶段的是认同.3.A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二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4.D 5.C二、多项选择题1.ACE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遭德情感.2.BCD解析:缺乏义务感、责任感与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了.三、填空题1.道德观念道德信念2.两难故事法四、简答题:1.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尽管两者都是内部倾向.(3)态度是通过后天学*-7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2.(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即言行一致.这包括: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7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这包括: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五、论述题1.无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过程. (1)选择阶段第一,自由选择.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的?”第二,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这一想法之前,你经常考虑什么事情?”第三,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让学生思考:“每一种可供选择途径的后果将会怎样?”(2)赞赏阶段第四,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第五,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3)行动第六,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什么了,现在你能为它做些什么呢?需要我帮忙吗?”第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教师问学生:“你知道这一途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真正具有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这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赋值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A : 调皮搗蛋B : 恶作剧C : 考试作弊D : 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
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
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3、多选题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有_____A : 前习俗B : 习俗C : 后习俗D : 他律阶段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
解析:他律阶段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4、单选题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_____A : 前习俗水平B : 习俗水平C : 后习俗水平D : 他律水平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5、单选题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志D : 道德行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6、单选题“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 : 前习俗水平B : 后习俗水平C : 习俗水平D : 公正道德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单选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江南博哥)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因此,答案为C。
[单选题]3.情操分为三类,它们是()。
A.理智情操、美的情操、思想情操B.道德情操、美的情操、思想情操C.理智情操、道德情操、美的情操D.思想情操、理智情操、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情操分为三类:①理智的情操,又称认识性的或逻辑性的情操,是在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真理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②道德的情操是评价个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情操的核心部分。
③美的情操是通过观赏自然景物、欣赏文艺作品和社会生活关系的节奏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4.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因此,答案为B。
[单选题]5.某学生在考试时正想作弊,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一种不安之感制止了作弊,这种道德情操从形式上看主要是()。
A.伦理道德情操B.理情道德情操C.直觉道德情操D.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道德情感如果按其形式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
直觉的道德感是由具体情境而引起的,以迅速产生为特点,对道德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
【19】态度与品德【题目】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多选题】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的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下列有关态度与品德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B.二者都是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因素构成C.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D.二者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2.【多选题】下列关于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社会舆论风气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C.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是最终根源是相同的D.道德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3.【多选题】关于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受社会发展的制约B.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受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制约C.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应D.品德依赖于具体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依赖于具体人的存亡4.【多选题】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主要变现为()。
A.概念范畴不同B.影响的因素不同C.表征方式不同D.性质不同【皮亚杰】5.【单选题】某个年龄段的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大人就是好孩子,此时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期B.自律期C.自我中心阶段D.前道德阶段6.【单选题】5-8岁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这时期儿童的道德叫做()A.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权威道德D.公众道德7.【单选题】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说明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8.【单选题】哥哥在帮妈妈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水桶,地板上洒了许多水,妹妹认为哥哥这么做会给妈妈添麻烦。
妹妹的这种想法属于皮亚杰的()。
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功利阶段9.【单选题】小威认为道德规则是由父母或者老师确定的,并且是绝对的,不能改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2关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认同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参考答案:模仿3.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____。
参考答案:道德认知4.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参考答案:认识与体验5.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这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____。
参考答案:习俗水平6.品德等同于道德。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
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7.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包含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8.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新版考题
教师招聘题库带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1.简答题。
试述根据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2.单选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_____。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3.多选题。
一般认为,品德包括的基本心理成分有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识D、道德行为4.单选题。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
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_____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个案分析法D、文献研究法5.单选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斯腾伯格B、科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6.填空题。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依照由低到高分别为____、____和____。
7.简答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
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来的?”小刚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
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
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8.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填空题。
____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10.填空题。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_____的反应倾向。
A : 持久性与稳定性B : 稳定性与短暂性C : 一致性与短暂性D : 持久性与一致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3、简答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方式; (2) 社会风气; (3)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 (2) 态度定势; (3) 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填空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5、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 品德B : 态度C : 意向D : 个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单选题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A : 比较不稳定的B :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 : 时稳时变的D : 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 品德B : 态度C : 意向D : 个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简答题简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
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1) 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 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 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 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 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 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 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单选题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_____。
A : 维果斯基B : 皮亚杰C : 科尔伯格D : 奥苏贝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4、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5、单选题爱国主义情感属于_____A : 直觉的道德情感B : 想象的道德情感C : 伦理的道德情感D : 法律的道德情感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遵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教师考试——小学心理学热点考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心理学热点考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__,_____。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
三、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精析】A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3.【精析】D考查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4.【精析】A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5.【精析】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题。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 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2) 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3) 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 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5)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奖励有物质的 (比如奖品) ,也有精神的 (比如言语鼓励) ;有内部的 (比如自豪、满足感) ,也有外部的。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比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
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2、单选题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_____A : 从众B : 服从C : 认同D : 内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03关
1.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等,一般是指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5.看到电影《雷锋》中雷锋雨中送大嫂的场景,有的学生心中非常激动,此时处于_____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理智感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6.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巩固新版考题
教师招聘题库带答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巩固word版可编辑1.单选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_____A、外化B、内化C、行为D、从众2.单选题。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_____A、 6岁B、 7岁C、 8岁D、 9岁3.填空题。
从众是指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简答题。
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5.单选题。
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A、科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6.单选题。
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_____A、解冻B、依从C、认同D、内化7.单选题。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_____。
A、情景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道德故事法D、示范榜样法8.单选题。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多选题。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有_____A、前习俗B、习俗C、后习俗D、他律阶段10.单选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_____。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11.单选题。
品德是一种_____A、社会现象B、意识形态C、道德准则D、个体心理特征12.单选题。
以下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_____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13.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01关
1.品德形成的标志是_____。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2.“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_____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3.“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公正道德阶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4.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__。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5.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_____。
A:情景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道德故事法D:示范榜样法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doc
1.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之为(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D.内化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呈现厌恶性刺激 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 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9.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10.(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11.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1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1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1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l6.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A.相同 B.不同 C.有时相同 D.基本一致17.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18.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结构不同19.(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5.—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0A. 0—5岁B. 6-8岁C. 8〜10岁D. 10—12岁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2的态度和行为()oA.与他人基木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0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遵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像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1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o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16.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知识17.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 ''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 “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二、填空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2.态度的结构包括:()、()、()。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三部分。
5.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到()的发展过程。
6.()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7.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
8.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
9.强化是()的核心概念。
10.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或()。
11.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必须加强()的教育。
12.在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教师应采用()的教育方式,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
13.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亦称()。
14.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一条是()。
15.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包括()、()和()三种形式。
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5.简述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1.请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请阐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选择题1.B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答案为B。
2.C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因此,答案为C。
3.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因此,答案为B。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因此,答案为Ao5.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弗和改变的。
因此,答案为D。
6.D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此,答案为D。
7.B解析: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因此,答案为B。
8.D解析: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因此,答案为D。
9.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因此,答案为210.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认同就属于形成过程中的第二阶段。
因此,答案为C。
11.B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
因此,答案为B。
12.B解析:道德认知是属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的影响属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因此,答案为B。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因此,答案为B。
14.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意识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浙的意识性和明徘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因此,答案为C.15.B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曜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弁信念来坚持下去。
因此,答案为B。
「0 、芍「"16.A解析: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经常会发生明知故犯之夷序误行为。
因此,答案为A。
C17.B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因此,答案为B。
18.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后习俗水平的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就是第三选项的良心或原则取向。
因此,答案为C。
19.B解析:权威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因此,答案为B。
20.D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1.内部状态2.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3.心理特征;倾向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5.他律;自律6.柯尔伯格7.思维能力.8.自身所属文化9.联结理论10.对外力的屈从;逃睛惩罚11.道德认识12.诱导性13.观察学习;社会学习14.言语教诲;身体力行15.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简答题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答:(1)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态度作为一种内部状态,可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1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也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的。
(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往往是积极的;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而也常常是消极的。
对于某些对象,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
%1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在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1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行为的准备或行动的领备倾向。
一般来说,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成分是一致的,但是态度的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也存在分离的情况,表现在人们口头所表示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答:态度和品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1圈度与品德的联系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
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首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住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2)态度和品德的区别%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
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比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品德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