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练习-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练习-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选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

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D。

能力成分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

能力 B.道德C。

态度 D.情绪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A。

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5.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B。

6—8岁 C.8-10岁 D.10—12岁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

直觉的B。

想象的C。

行为的 D.伦理的7.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

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

通过学习形成的8。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

内化性和意志性9。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

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认知B。

道德信念C。

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11。

( )是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A。

态度的评价 B.态度的认知 C.态度的意向D。

态度的情感12。

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为态度的().A。

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C。

行为成分 D.评价成分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认同B。

模仿 C.从众D。

内化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的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A。

依从B。

认同C。

内化 D.参与15。

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分为()。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价值成分2、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道德责任感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观念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道德的“两难故事法”由()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布鲁姆D.克拉斯沃尔7、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表象的道德感D.伦理性的道德感8、每当想起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就会让人产生无比的爱国之情,并激励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理想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想象性的道德感9、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都的最概括的情感经验,叫()。

A.理想性的道德感B.直觉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理念性的道德感10、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对儿童道德性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沃尔特B.布鲁纳C.科尔伯格D.斯金纳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认识缺乏B.道德意志薄弱C.道德情感异常D.道德行为不良12、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哈特斯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章志光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评价成分D.行为成分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技能D.意向15、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人云亦云”属于()现象A、认同B、服从C、模仿D从众2.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态度的认知成分B.态度的情感成分C.态度的行为成分D.态度的意识成分3. 一般认为,()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品德B.态度C.心向D.能力4. 有人认为雷锋品德高尚,但有人又认为他很傻,从态度的结构来讲这属于()。

A.态度的认知成分B.态度的情感成分C.态度的行为成分D.态度的意识成分5. 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说明品德()。

A.反映人的社会特性B.不同于能力C.具有相对稳定性D.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6.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被称之为()。

A.态度B.品德C.能力D.道德素质7. 下列选项中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是()A.道德学习B.道德修养C.道德认知D.道德素质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

没有了它的道德只会变成干枯、苍白的语句,而这些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A.道德价值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评价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是()。

A.道德理想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0.个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意志坚强B.依从C.内化D.认同11.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素质12. 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诸如明知故犯之类的错误行为是因为学生()。

A.缺乏道德认识B.缺乏道德情感C.缺乏道德行为D.缺乏道德信念13.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无道德规则阶段出现在()。

A.10岁以前B.10~12岁C.5、6岁以前D.婴儿期14.科尔伯格在研究人的道德发展规律时采用是()。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A.心理特征 B.认知结构 C.倾向性 D.价值体系2.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3.()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4.()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5.()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道德 B.品德 C.价值观 D.情感6.品德反映了人的(),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A.本质属性 B.社会特性 C.价值 D.情感7.品德具有相对的()。

A.可变性 B.稳定性 C.个人倾向性 D.独特性8.品德是在()的控制下。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A.道德观念 B.个人动机 C.价值观 D.情感9.品德与道德都受()的制约。

A.年龄 B.教育水平 C.社会发展规律 D.智力10.品德则是()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1.道德是( )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2.( )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3.( )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4.(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1.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江南博哥)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单选题]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单选题]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像C.行为D.伦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单选题]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依靠信念来坚持下去。

[单选题]6.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含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和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包含阶段C“好孩子”定向和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③后习俗水平(包含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和阶段F道德和良心定向)[单选题]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科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_____。

A : 情景故事法B : 道德两难故事法C : 道德故事法D : 示范榜样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

2、简答题试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过渡性和协调性。

(1) 良好行为习惯 (自觉纪律) 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 (2)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 (3)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4)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 (1) 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

表现在: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标准来调节自身行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2) 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

具体表现在: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填空题 ____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参考答案: 初中二年级4、填空题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内化5、填空题皮亚杰认为,____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参考答案: 自律6、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_。

A : 依从B : 认同C : 内化D : 服从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判断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2.态度由认知成分(知)、情感成分(情)和行为成分(行)所构成。

3.品德(道德品质、品行、德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

5.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10岁以前)和自律道德(10岁以后)。

6.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B.态度 C.意向 D.技能2.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6.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7.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8.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9.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 A.一年级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 C.服从 D.感染11.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C.服从 D.认同12.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D.认同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认同D.内化三、简述题1.简述态度的内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理学试题及答案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认同更深⼊⼀层,它不受外界压⼒控制,⾏为具有⼀定的 ( )A.⾃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品德学习的⼀般条件包括 ( )A.教养⽅式B.⼈际关系C.个⼈信念D.社会风⽓E.同伴群体2.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B.服从C.认同D.内化E.同化3.道德情感包含多⽅⾯的内容,其中,对于⼉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卑感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量实验表明,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常重要的作⽤。

2.________是进⾏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________ 。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1.内化2.服从3.替代强化五、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品德的形成试题

品德的形成试题

品德的形成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能够促进品德形成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都是
2.品德形成是一个()的过程。

A.长期
B.短期
C.单一
D.无限期
3.以下关于品德形成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A.品德形成只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B.品德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C.品德形成涉及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D.品德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和加强
4.以下哪项行为不属于品德形成的主要阶段之一?()
A.儿童期阶段
B.青少年期阶段
C.成年期阶段
D.老年期阶段
二、判断题
1.品德的形成仅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可以加速的,不必经历多年的积累。

()
3.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品德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4.个体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会经历品德形成的不同阶段。

()
三、问答题
1.请阐述家庭教育对于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品德形成的影响。

3.你认为学校教育在品德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你认为品德形成是否与个体的性格有关,请解释你的观点。

四、综合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个体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请你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认为对于品德形成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并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以上试题为一种可能的选题结构,仅供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不拘泥于此结构。

中学教师资格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章节练习(2014-09-13)

中学教师资格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章节练习(2014-09-13)

1.问答题结合实际谈谈个人道德价值观经历的三阶段七过程。

参考答案无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过程。

(1)选择阶段第一,自由选择...【查看详解】2.问答题简述态度的实质。

参考答案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查看详解】3.填空题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难故事法4.填空题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参考答案道德观念;道德信念 5 道德情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

A.集体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事业感6 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B.无道德规则阶段C.自律阶段D.独立阶段7.问答题简述态度的结构。

参考答案(1)态度的认如成分指个体时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如...【查看详解】8.判断题道德教育中的价值辨析理论来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研究。

参考答案对9.判断题在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仅仅处于柯尔伯格理论中所描绘的某一发展阶段上。

参考答案错 10 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有()A.认可B.依从C.认同D.内化11 下列不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是()A.习俗水平B.前道德阶段C.他律阶段D.自律阶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习题精讲三

2、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
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
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 B )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3、健康的概念是指( D )。
A. 身体健康
B. 生理无残疾
C. 心理健康
D. 身心健康
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B )。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和结构、小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理论;理解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 本过程。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 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
8、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_使_奖__励_数_量_与__良_好行为数量相适应 。 9、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_对__学_习__不_感__兴_趣、 _讨__厌__学__习___。 10、学习困难的学生指感官和___智__力_____正常而 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11、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 以及__家__庭______、___环__境_____的影响有密切关 系。 12、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 为常见的一种以_注__意__力__缺__陷_和_活__动__过__度___为主 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B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C )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0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0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2、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P161A.初一年段 B.初二年段 C.初三年段 D.小学六年级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4、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A 】P154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5、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这种道德判断属于【 C 】P157A.无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前道德水平6、依据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儿童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年龄是处于【 B 】P157A.10岁以前 B.10岁以后 C.15岁以后 D.15岁以前7、心理学上把“人们对某一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跟随他人行动”称为【 A 】P162A.从众 B.认同 C.内化 D.顺从8、小学生在电影中看到雷锋雨中送大嫂时,深受感动,此时的道德情感属于【 B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D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10、学生在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 B 】P155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11、儿童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沦中的哪一阶段【 C 】A.自我中心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权威阶段12、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等,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 D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1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1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P153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动机成分15、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D 】 P164A.个体智力水平下降 B.道德认识水平下滑C.态度定势变化 D.认知失调1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C 】P154A.道德动机 B.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17、只有到了哪一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才形成【 A 】P163A.内化 B.解冻 C.依从 D.认旧18、研究表明,能达到柯尔伯格后习俗水平的人数是【 C 】P160A.没有 B.多数人 C.少数人 D.所有人1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C 】P159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0、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处于【 B 】P158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l、老师说服学生时,对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最好【 B 】P165A.不要提供证据 B.提供正反证据C.提供正面证据 1).提供反面证据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以下品德形成的哪个阶段【 D 】P163 A.认识 B.依从 C.认同 D.内化2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C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24、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P162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25、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P153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D 】P154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27、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B 】P153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28、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B 】P153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2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B 】P153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30、“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 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 伦理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 直觉的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单选题] 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信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单选题] 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 能力B 性格C 态度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单选题]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

它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人们坚持某种道德义务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单选题] 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 知识经验B 观念和信念C 道德认识D 道德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单选题]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 品德B 态度C 意向D 技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态度。

[单选题] 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试题预测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试题预测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试题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_____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行为D : 道德意志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单选题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_____。

A : 道德动机B : 道德评价C : 道德行为习惯D : 积极的道德情感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单选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_____A : 幼儿阶段B : 小学阶段C : 初中阶段D : 高中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4、单选题品德是_____A : 自然现象B : 生物现象C : 个体现象D : 社会现象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5、判断题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6、多选题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_____。

A : 无律阶段B : 他律阶段C : 合作道德阶段D : 公正道德阶段E : 自律阶段参考答案: ABE本题解释:【答案】AB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2)。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5.(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 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和认同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19.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 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 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3)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 。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22. 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 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 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23.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 )水平。

A.组织 B.反应 C.接受 D.性格化 24.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它是 ( ) 。

A.比较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不稳定的 2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27.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

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2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2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4( )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30.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青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31.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 。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32. (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 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3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

A.0~5 岁 B.6~8 岁 C.8~10 岁 D.10~l2 岁 3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3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3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5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3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39.认同的出发点就是( ) 。

A.得到他人认可 B.试图与榜样一致 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与他人相接近 4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技能 4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 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

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视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44.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 。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45.研究表明,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4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6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______和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_____和倾向。

3.______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4.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______。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

6.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______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 道德意义的行为。

7.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______和自律道德阶段。

9.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 ______三个水平。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______和相对功利取向。

11.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 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寻求 认可取向和______。

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______和普遍伦理取向。

1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______和言行一致的特点。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依从、认同、______。

1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 能力和______。

16.______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 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1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______。

18.__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9.______是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20.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______、道德认知。

2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______。

22.皮亚杰认为______阶段时,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2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______相互作用而 形成或改变的。

24.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72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_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6.与依从相比, 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 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__、主动性、 稳定性等特点。

2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8.了解中学生______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