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专题

合集下载

大学数学史考试知识点

大学数学史考试知识点

大学数学史考试知识点大学数学史是一门研究数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理解数学的本质、思想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数学史考试知识点:一、古代数学1、古埃及数学古埃及人在数学方面有着一定的成就,他们掌握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他们还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土地测量和税收计算。

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数学知识,其中最著名的是莱茵德纸草书。

2、古巴比伦数学古巴比伦人在数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采用六十进制的计数系统,对代数和几何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能够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掌握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古巴比伦数学的代表作品是泥板书。

3、古希腊数学古希腊数学是古代数学的巅峰之一。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发现了勾股定理。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的经典之作,系统地阐述了几何公理和定理,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基米德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都有杰出贡献,他通过穷竭法计算出了一些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二、中世纪数学1、印度数学印度数学在中世纪有着重要的地位。

印度人发明了十进制计数法,并创造了数字 0 到 9 的符号。

他们在代数和三角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提出了求解不定方程的方法。

2、阿拉伯数学阿拉伯数学家在吸收了古希腊、印度等数学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花拉子米的著作《代数学》对代数方程的解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阿拉伯数学家还将印度的数字和十进制计数法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数学的发展。

三、近代数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达·芬奇等艺术家在绘画中运用了几何知识,推动了几何的应用。

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在代数方程的求解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微积分的创立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

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为解决物理、工程等领域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3、概率论的发展概率论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用于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

数学史知识点及解答

数学史知识点及解答

数学史知识点及解答1. 欧几里得算法欧几里得算法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连续除法的方式,将两个数的较大数除以较小数,然后用余数替换较大数,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余数为零。

最后一次余数不为零的除数即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对于数字36和48,用欧几里得算法可以得到他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2。

2.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数学序列,起始于0和1,后续的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这个数列在数学和自然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个数字依次为0、1、1、2、3、5、8、13、21...以此类推。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在组合数学、几何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3. 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一道关于质数的未解之谜。

它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18世纪提出,猜想的内容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质数之和。

虽然这个猜想在很多特殊情况下得到了证明,但至今尚未找到一个通用的证明方法。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4. 无理数的发现无理数是一类不能用两个整数的比值来表示的实数。

最早的无理数发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们通过构造正方形的对角线,发现了无法被有理数表示的长度。

这个发现颠覆了当时数学界的观念,并为后续的数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的π(圆周率)和√2(根号2)都是无理数的例子。

5. 导数与微分导数和微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由众多数学家在不同时期独立发现。

导数描述了函数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可以用于求变化率、最优化问题等。

微分引入了一个新的数学对象——微分形式,使得数学分析中的计算和推理更加方便。

导数和微分在物理、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总结:数学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发现,它们不仅为数学学科本身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

欧几里得算法、斐波那契数列、哥德巴赫猜想、无理数的发现以及导数与微分等都是数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

数学史

数学史

1,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这是三个作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求出下列问题的解,直到十九世纪被证实这是不可能的:1立方倍积,即求作一立方体的边,使该立方体的体积为给定立方体的两倍。

2化圆为方,即作一正方形,使其与一给定的圆面积相等。

3.三等分角,即分一个给定的任意角为三个相等的部分。

2,九章算术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若a、b、c分别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则,m>n。

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仅得到了这个公式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到3世纪的丢番图才取得相近的结果,这已比《九章算术》晚约3个世纪了。

勾股章还有些内容,在西方却还是近代的事。

例如勾股章最后一题给出的一组公式,在国外到19世纪末才由美国的数论学家迪克森得出。

后世影响《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

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

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

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

所以,《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一杰出贡献。

3.《几何原本》的意义和影响在几何学上的影响和意义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这种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提出了几何学的“根据”和它的逻辑结构的问题。

在他写的《几何原本》中,就是用逻辑的链子由此及彼的展开全部几何学,这项工作,前人未曾作到。

(完整word版)数学史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数学史复习资料

《数学史》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2、可公度量:对于任何两条给定的线段, 总能找到某第三线段, 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为整数段。

这样的两条线段为“可公度量”, 即有可公度量的度量单位。

这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世界任何量都能表示成两个整数比信念的反应。

3、出入相补原理: 一个几何图形(平面或立方体的)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后, 面积或体积总保持不变。

4、费马大定理: 关于X、Y、Z的不定方程Xn+Yn =Zn , 对于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n无非零整数解。

大数定律: 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 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

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常数收敛的定律。

P128 帕斯卡曾提出的n为正数时的二项式定理, 得到所谓伯努利定理: 若p是某一事件单独出现一次的概率, q是不出现该事件的概论, 则在n次试验中, 该事件至少出现m次的概率等于二项式(p+q)n 的展式中的从pn 项到pm qn-m 项的各项之和。

容易看出, 这实际上就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大数定律”的最早表现形式。

倍立方体:就是已知一立方体, 求作另一立方体, 使它的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两倍。

也即求作一立方体的边, 使该立方体的体积为给定立方体的两倍。

祖氏原理:P65“幂势既同, 则积不容异”, 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 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 若所得截面总相等, 则此二几何体积相等。

它被称为“祖暅原理”。

1.简述古希腊数学的特点。

答案二: (1)追求理性和唯理的论证数学特点;(2)欧氏几何开创了公理化理论体系;(3)欧式几何形成了演绎思维的特征;总之, 希腊数学是追求理性, 主要以演绎几何为特征的数学。

2.简述欧几里得《原本》中所确立的公理化思想。

答:公理化思想是古希腊时期在欧氏几何中确立数学演绎范式。

这种范式要求一门学科中的每个命题必须是在它之前已建立的一些命题的逻辑结论, 而所有这样的推理链的共同出发点, 就是一些基本定义和被认为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公理或公设。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是指关于数学史的课程大纲,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简介:介绍该课程的名称、目的、学时、学分以及授课教师。

2.学科概述:介绍数学史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3.古代数学:介绍古代数学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文明中的数学成就。

4.中世纪数学:介绍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发展,包括阿拉伯数学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时期数学革命的兴起。

5.现代数学: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包括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数学的需求以及20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崛起和发展。

6.重要人物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包括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高斯、布尔巴基等。

7.重要理论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

8.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9.课程评估:介绍该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和论文等评估方式。

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调整和设计。

数学启航班教学大纲数学启航班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__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

__数学应用:学生将学习简单的数学应用,如购物、时间管理、计数等。

__数学概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等。

2.教学方法:__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启发诱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__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3.教学目标:__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__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历史 知识点总结

数学 历史 知识点总结

数学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数学的古代历史数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数学知识产生于人类最初的文明社会。

在古代,数学主要是与宗教、天文、建筑和商业等相关联。

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是最早有数学知识的民族之一。

在古埃及,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水文学问题,进行土地测量,并且建立了一套数学体系。

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土地测量、建筑和商业问题。

古印度人也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诸如《苏尔达莱数》就是印度数学的一个重要成就。

此外,古希腊人也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古希腊数学的重要成就。

第二部分:数学的中世纪历史在中世纪,数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古印度的数学知识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后,欧洲的数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笛卡尔等相继出现。

同时,阿拉伯数学家的工作也在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部分:数学的近代历史在近代,数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7世纪,微积分学的发明推动了数学的一次巨革。

微积分学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用数学语言更好地描述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同时,数学的其他分支如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著名的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高斯等相继出现,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第四部分:数学的现代历史在现代,数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世纪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数学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在代数学领域,人们发明了抽象代数学,从而使得代数学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扩展。

在几何学领域,人们发现了非欧几何学,从而使得几何学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扩展。

在概率论领域,人们发明了随机过程,从而使得概率论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扩展。

同时,数学的应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数值分析、计算数学、运筹学等新的数学学科相继出现,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数学基础。

第五部分:数学的未来发展在未来,数学将继续发展。

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人物

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人物

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人物数学史: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与重要人物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数学为人类求知探索,技术创新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数学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1. 古代数学的发展古代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明。

古埃及人通过解决土地测量、建筑和财务等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古希腊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奠定了几何学和数论的基础。

古印度的数学家发展了零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并进行了广泛的代数研究。

古中国的数学家以《九章算术》和中国割弧法的发明而闻名,他们在代数、几何和算术方面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2. 中世纪数学的突破中世纪是数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有两位数学家的贡献尤为重要,分别是阿拉伯数学家穆罕默德·本·穆萨和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穆罕默德·本·穆萨的著作将印度和希腊的数学理论带入了欧洲,他对代数、三角学和几何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而斐波那契引入了阿拉伯数字符号和十进制法,并在其著作《算盘书》中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

这两位数学家都为中世纪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近代数学的进展进入近代,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学革命为数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是牛顿和莱布尼茨,他们独立地发现了微积分学,为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欧拉、高斯和拉格朗日等数学家也为代数学、数论和几何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现代数学的多元化在现代,数学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细分的趋势。

微积分、线性代数、数论、拓扑学、概率论等各个分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等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同时,现代数学也面临着一些复杂的挑战,如黎曼猜想和费马大定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激发了数学家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教资数学史重点2024

教资数学史重点2024

引言概述:教资数学史是教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对于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资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包括数学的起源、数学在古代的发展、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数学在近代的发展以及数学在现代的发展。

通过对这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教资数学史的核心知识,并为教育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数学的起源1.数学的定义和作用2.数学在古代的起源3.古代数学的发展特点4.古希腊数学的贡献5.古代数学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二、数学在古代的发展1.古代数学的主要内容2.古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3.古代数学思想的特点4.古代数学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中的应用5.古代数学的传承与影响三、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1.中世纪数学的特点与背景2.中世纪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3.中世纪数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4.中世纪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方程式5.中世纪数学对科学方法的影响四、数学在近代的发展1.近代数学的背景和特点2.近代数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3.近代数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近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5.近代数学的重大突破和发展趋势五、数学在现代的发展1.现代数学的定义和特点2.现代数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3.现代数学的理论与应用4.现代数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5.现代数学家的代表人物和贡献总结:通过对教资数学史的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数学家和重要的数学成果。

从古代到现代,数学经历了从实用到抽象的转变,从个别问题到整体理论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资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数学教育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数学史的现代应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和发展数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数学中考十八个特色微专题01 数学史问题

2023年数学中考十八个特色微专题01 数学史问题

1.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此公式与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提出的公式如出一辙,即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记2a b c p ++=,则其面积S -秦九韶公式.若5p =,4c =,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AB .4C .D .5【答案】C【解析】把5p =,4c =代入S =S =2a b c p ++=,所以210a b c p ++==,而4c =,所以6a b +=,∴6b a =-,把6b a =-代入S 可得S =,当3a =时,S 最大,=考查秦九韶公式的变形处理技巧以及二次函数的配方2. 中国清代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有这样一题:“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我国古代货币单位);马三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问马、牛各价几何?”设马每匹x 两,牛每头y 两,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 46383548x y x y +=⎧⎨+=⎩B. 46483538y x y x +=⎧⎨+=⎩C. 46485338x y x y +=⎧⎨+=⎩D. 46483538x y x y +=⎧⎨+=⎩【答案】D【解析】设马每匹x 两,牛每头y 两,根据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与马三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列方程组即可.【详解】设马每匹x 两,牛每头y 两,由题意得46483538x y x y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设两个未知数,并找出两个能代表题目数量关系的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3.我国古代著作《增删算法统宗》中记载了一首古算诗:“林下牧童闹如簇,不知人数不知竹.每人六竿多十四,每人八竿恰齐足.”其大意是:“牧童们在树下拿着竹竿高兴地玩耍,不知有多少人和竹竿.每人6竿,多14竿;每人8竿,恰好用完.”若设有牧童x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答案】6x+14=8x.【解析】设有牧童x人,根据“每人6竿,多14竿;每人8竿,恰好用完”,结合竹竿的数量不变,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此题得解.设有牧童x人,依题意得:6x+14=8x.故答案为:6x+14=8x.4.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剪去四个角后成为一个正八边形,则可求出此正八边形的外接圆直径d,根据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思想,如果用此正八边形的周长近似代替其外接圆周长,便可估计π的值,下面d及π的值都正确的是()A.d=,π≈8sin22.5°B.d=,π≈4sin22.5°C.d=,π≈8sin22.5°D.d=,π≈4sin22.5°【答案】C【解析】根据外接圆的性质可知,圆心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过圆心向边作垂线,解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圆周长公式可求得.如图,连接AD,BC交于点O,过点O作OP⊥BC于点P,则CP =PD ,且∠COP =22.5°,设正八边形的边长为a ,则a+2×a =4, 解得a =4(﹣1),在Rt △OCP 中,OC ==, ∴d =2OC =, 由πd ≈8CD , 则π≈32(﹣1),∴π≈8sin22.5°.故选:C .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盈不足”一章中记载:“今有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问大小器各容几何”.意思是:有大小两种盛酒的桶,已知5个大桶加上1个小桶可以盛酒3斛,1个大桶加上5个小桶可以盛酒2斛.问1个大桶、1个小桶分别可以盛酒多少斛?设1个大桶盛酒x 斛,1个小桶盛酒y 斛,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5352x y x y +=⎧⎨+=⎩B. 5253x y x y +=⎧⎨+=⎩C. 53125x y x y +=⎧⎨+=⎩D.35251x y x y +=⎧⎨+=⎩【答案】A 【解析】根据大小桶所盛酒的数量列方程组即可.∵5个大桶加上1个小桶可以盛酒3斛,∴5x+y=3,∵1个大桶加上5个小桶可以盛酒2斛,∴x+5y=2,∴得到方程组5352x y x y +=⎧⎨+=⎩,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如下:有若干人要坐车,如果每3人坐一辆车,那么有2辆空车;如果每2人坐一辆车,那么有9人需要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共有x 人,y辆车,则可列方程组为()A.B.C.D.【答案】C【解析】设共有x人,y辆车,根据“如果每3人坐一辆车,那么有2辆空车;如果每2人坐一辆车,那么有9人需要步行”,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此题得解.解:设共有x人,y辆车,依题意得:.7.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书中记载: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译文:若3人坐一辆车,则两辆车是空的;若2人坐一辆车,则9人需要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有x辆车,人数为y,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数学常识,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设共有y人,x辆车,依题意得:.8. “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井深几何”问题,它的题意可以由示意图获得.设井深为x尺,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50.455x =+B. 50.45x =C. 550.4x x =+D.550.40.4x -= 【答案】A【解析】如图,设AD 交BE 于K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如图,设AD 交BE 于K .∵DK ∥BC ,∴△EKD ∽△EBC ,∴DK ED BC EC=, ∴0.4555x=+.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9.《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测量古井水面以上部分深度的方法.如图所示,在井口A 处立一根垂直于井口的木杆AB ,从木杆的顶端B 观察井水水岸D ,视线BD 与井口的直径AC 交于点E ,如果测得AB =1米,AC =1.6米,AE =0.4米,那么CD 为 米.【答案】3.【解析】由题意知:△ABE∽△CDE,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CD.由题意知:AB∥CD,则∠BAE=∠C,∠B=∠CDE,∴△ABE∽△CDE,∴,∴,∴CD=3米.10.《九章算术》被尊为古代数学“群经之首”,其卷九勾股篇记载:今有圆材埋于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如图,大意是,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这木材,锯口深CD等于1寸,锯道AB长1尺,问圆形木材的直径是多少?(1尺=10寸)答:圆材直径寸.【答案】26【解析】过圆心O作OC⊥AB于点C,延长OC交圆于点D,则CD=1寸,AC=BC=AB,连接OA,设圆的半径为x,利用勾股定理在Rt△OAC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可得半径,进而直径可求.解:过圆心O作OC⊥AB于点C,延长OC交圆于点D,连接OA,如图:∵OC⊥AB,∴AC=BC=AB,.则CD=1寸,AC=BC=AB=5寸.设圆的半径为x寸,则OC=(x﹣1)寸.在Rt△OAC中,由勾股定理得:52+(x﹣1)2=x2,解得:x=13.∴圆材直径为2×13=26(寸).11.在《阿基米德全集》中的《引理集》中记录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有关圆的一个引理.如图,已知,C是弦AB上一点,请你根据以下步骤完成这个引理的作图过程.(1)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DE,分别交于点D,AC于点E,连接AD,CD;②以点D为圆心,DA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F(F,A两点不重合),连接DF,BD,BF.(2)直接写出引理的结论:线段BC,BF的数量关系.【答案】见解析。

数学史讨论和作业专题

数学史讨论和作业专题

数学史讨论和作业专题1、谈数学符号的发展和变革。

数学符号化的必然性,数学符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有的数学符号被历史淘汰,有的得到公认而流芳,……2、关于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

古代各国、哪些数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哪些成就,有哪些典型的、不同的证明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例如对方程的研究,费马大定理……),……3、谈数学发展成为演绎科学的必然性。

西方初等数学发展状况,东方初等数学发展的状况,为什么数学最终沿西方的道路发展(数学的任务、性质、内在结构……)?……4、谈数系的发展和人类对它们的认识。

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小数、无理数、实数、复数,对数的集合的认识,……5、谈数学发展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起因及造成的窘境,解决的方案,推动数学的发展及其意义,……6、谈古代西方的“穷竭法”和古代东方的“割圆术”。

含义和内容,倡导或使用的人物,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成就),两者的比较(区别与联系),及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参考书(除教材外)1、[美]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牛津大学出版社,1972(中译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981,4卷本);2、张奠宙. 20世纪数学经纬.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吴文俊主编. 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上、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程民德主编. 中国现代数学家传(5卷本).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2002;5、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6、王元,严士健,石钟慈,谈德颜编译. 数学百科全书(5卷本).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000;7、郭金彬,孔国平.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徐品方,张红. 数学符号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王青建. 数学史简编.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数学史资料附有答案

数学史资料附有答案

数学史资料附有答案第0 章数学史—人类文明的重要篇章一、数学史研究哪些内容?(P1)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史通常采用哪些线索进行分期?(P9)1、按时代顺序2、按数学对象、方法等本身的质变过程3、按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三、本书对数学史如何分期?(P9)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 世纪);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 世纪-16 世纪);A.古代希腊数学(公元前6 世纪—6 世纪)B.中世纪东方数学(3 世纪—15 世纪)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5 世纪—16 世纪)3、近代数学时期(17 世纪-18 世纪);4、现代数学时期(1820 年至今)。

A.现代数学酝酿时期(1820’—1870)B.现代数学形成时期(1870—1940)C.现代数学繁荣时期(或称当代数学时期,1950—现在)四、近几年新编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数学史知识.请对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认识与体会.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一、世界上早期常见有几种古老文明记数系统,它们分别是什么数字,采用多少进制数系?(P13)1.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公元前3400 年左右)2.古巴比伦的楔形数字(公元前2400 年左右)3.中国的甲骨文(公元前1600 年左右)4.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 年左右)5.中国的算筹码(公元前500 年左右)6.印度婆罗门数字(公元前500 年左右)7.玛雅数字(?)其中除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属十进制数系二、“河谷文明”指的是什么?(P16)历史学家往往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等地域的古代文明称为“河谷文明”。

三、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依据哪两部纸草书?纸草书中问题绝大部分是实用性质,但个别例外,请举例。

数学史资料

数学史资料

数学史资料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从最原始的计算工具,到现代复杂的数学理论,数学一直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数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一些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1、古代数学古代数学是指在西方古希腊和早期东方文明中,诞生的数学学科。

古代数学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巴比伦和古埃及。

在那个时代,人们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如木板、羊皮纸和算盘等,来进行基础的运算和计算。

古希腊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希腊数学家发展了几何学,并设计了可以精确测量角度的工具,如量角器。

这些成果使得希腊文明成为古代数学的鼻祖。

在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中,爱因斯坦公认的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他的著作《几何原本》包含许多几何学的基本定理和公式。

另一位著名的古代数学家是阿基米德。

他发展了物理学和几何学,并设计了可以测量园的周长和面积的工具。

这些古代数学家的成就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世纪数学中世纪数学是在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期间,在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发展起来的数学学科。

在这个时期,数学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学科,并且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中世纪数学包括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等领域。

在这个时期,阿拉伯数学家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阿拉伯数学家发明了数值法,并且开发出了一些解方程的方法。

中世纪时期最著名的数学家是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哈里兹米。

他的书《代数的胜利》详细介绍了代数学的原理与应用。

尼可洛和勒让德则深入研究几何学,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此外,中世纪数学家还开发出了用于计算圆周率的公式,并开发了几何学中的平滑曲线和三角函数。

3、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是从17世纪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现代数学中的代数学、几何学、解析几何学、数论、分析数学、微积分等领域的发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基础。

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解析几何学,这使得人们能够在基于坐标的几何分析中使用代数学的方法。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史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史

祖冲之父子
• 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他们在《九章 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 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 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做出突出贡献《大 明历》。 •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 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约630年),主要是讨 论木土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 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
《九章算术》的特点
• 它形成了—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 全不同的独立体系。它注重应朋,内容大多来 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以 后中国数学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 此后一千多年中《九章算术》—直被当作教科 书,隋肩时期还曾传到朝鲜、日本,成为这些 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 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 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世界数 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
• 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发展。其个赵爽和 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 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 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约公元3世纪初 对《周髀算经》做了深入研究,为该书写了序, 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其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 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 的文献。“勾股圆方图”注文共有530余字, 简练地总结了后汉时期勾股算术的辉煌成就, 最早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和解勾股形的5个公 式,并对二次方程的解法提出新的见解。“日 高图及注”亦用图形面积证明了汉代普通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3世纪)
算筹已得到普遍使用。算筹是一种特制的小竹 棍,也有用木、骨、铁等材料制做的。解放以 后在湖南、陕西、湖北、河北等地均有出土的 实物。算筹式记数法采用10进位值制。 《墨经》(约公元前4世纪)中说“一少子二而多子 五,说在建位”。即一在个位少于二,在十位 就多子五,每个数字的大小除由它本身表示的 数值决定外,还要看它在整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孙子算经》(约公元4世纪)中对算筹式记数法描 述说:“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干、十相望, 万、百相当……”,说明记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记数时为避免混淆将纵横式交错放置,以空位

数学史知识点及复习题

数学史知识点及复习题

数学史知识点及复习题数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数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古代数学知识点1. 古代埃及数学古埃及人以其出色的建筑和测量技术而闻名。

他们开创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包括用分数计数、解决方程以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

复习题:a) 埃及人如何使用分数计数?b) 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2. 古代巴比伦数学巴比伦人是古代数学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他们使用了一种称为“巴比伦数字”的六十进制计数系统,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

复习题:a) 巴比伦数字系统如何工作?b) 巴比伦人在代数和几何中有什么贡献?二、古希腊数学知识点1. 爱琴海地区的早期数学早期古希腊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皮塔哥拉斯等人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主要研究了几何学和数论,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定理和问题。

复习题:a) 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b) 简要解释皮塔哥拉斯定理。

2. 古希腊的无穷数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数学家对无穷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无穷和数理逻辑的理论。

复习题:a) 什么是无穷?古希腊数学家如何理解无穷?b) 简要描述古希腊数学中的数理逻辑。

三、近代数学知识点1. 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是数学和几何学的重要工具,它将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为后来的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等学科奠定了基础。

复习题:a)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笛卡尔坐标系。

b) 举一个笛卡尔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子。

2. 微积分的发展牛顿和莱布尼茨等数学家在17世纪发现了微积分学,这对于解决许多科学和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复习题:a) 简要解释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b) 列举一些微积分在物理学或经济学中的应用。

四、现代数学知识点1. 群论群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集合与运算之间的关系。

它在代数学、物理学和密码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学史考试汇总

数学史考试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1. 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 A )。

A. 美索不达米亚B. 埃及C. 阿拉伯D. 印度2. 数学的第一次危机的产生是由于( C )A. 负数的发现B. 虚数的发现C. 无理数的发现D. 超越数的发现3. 相传“数学”一词是由古希腊数学家( C )所创用的。

A. 泰勒斯B. 亚里士多德C. 毕达哥拉斯D. 柏拉图4. 在中算史上,刘徽首先建立了可靠的理论来推算圆周率,他所算得的“徽率”是( B )。

A. 3.1 B. 3.14 C. 3.142 D. 3.14159265. 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是( B )。

A. 《周髀算经》B. 《九章算术》C. 《缀术》D. 《孙子算经》6. 下列数学著作中不属于“算经十书”的是( A )。

A. 《数书九章》B. 《五经算术》C. 《缀术》D. 《缉古算经》7. 数码“0”最早出自印度的数学著作( B )。

A. 《绳法经》B. 《巴克沙利手稿》C. 《婆罗摩修正体系》D. 《莉拉沃蒂》8. 在代数问题中数学符号的系统化归功于数学家( A )。

A. 韦达B. 笛卡尔C. 费马D. 丢番图9. “代数学”一词起源于阿拉伯人( D )的著作。

A. 奥马·海亚姆B. 阿尔·巴塔尼C. 艾布·瓦法D. 花拉子米10. 首先获得三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 C )。

A. 塔塔利亚B. 卡尔丹C. 费罗D. 费拉里11. 费马对微积分诞生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发明的( D )。

A. 求瞬时速度的方法B. 求切线的方法C. 求体积的方法D. 求极值的方法12. 以下哪一个问题与微分学发展无关?( D ) A. 求曲线的切线 B. 求瞬时变换率C. 求函数的极大极小值D. 用无穷小过程计算特殊形状的面积 13. 最先建立“非欧几何”理论的数学家是( B )。

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

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
数学——— 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
四大文明古国 ——尼罗河:古埃及 ——两河流域:巴比伦 ——恒河与印度河:古印度 ——黄河与长江:中国
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数学最为久远,古埃及 (波斯与希腊取代)与古巴比伦文化早已湮 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印度文明屡受摧残损 失殆尽,希腊和罗马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 耀与辉煌。惟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四、算术运算 1.纸草上的数学:分级记数法(古埃及僧侣 文记数)整数加减法很方便,分数较复杂, 要化为单分数。乘法是累加法(倍乘)。
2.算筹算术
五.代数
纸草上的数学:下一量加上它自身的七分 之一等于19. 泥板上的数学:给出了复杂的算术问题, 还有乘法表。 已知两数的积为60,差为7,求这两数。 还有求解指数方程:有一笔钱,年利率为 20%,问多长时间利率与本金相同。
泥石板上的代数:
求解二次方程, 指数方程
六、几何问题
(1)埃及的土地测量——拉绳者(几何的产生) 纸草上的几何问题:求面积和体积
(2)泥板上的几何
1.对 2 的计算
2.勾股数: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a,b,c)。 a2+b2=c2
勾股数, 勾股定理 两河流域的“美索布达米亚” 19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 的古城 在算术和代数的成就 “楔形”文字 泥版书 (如图1.1)

莱因德纸草书(约公元前1850年)
单分数,分子为1的分数——在整数的符号 上画一个简单的椭圆,就表示该整数的倒数
表示:
2 中只有 2 有特殊符号,其它的都分解 为n单分数。3
三.进位制 中国、古埃及、印阿数字:十进制
巴比伦:60进位,60以下简单累加,60 以上位置制与简单累加混合。 印加与玛雅:20进位,与上相似 其它进位制:12位,16位,二进制

数学史资料

数学史资料

数学史期末复习资料数学史的三大危机:初等:第一次危机: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万物皆数(有理数)→无理数→欧多克斯→近代(17C):第二次:微积分→极限→柯西→运动与变化→函数现代(19C下半叶):第三次危机:罗素悖论(集合)→公理化0-数学史1.数学史的分期通常采用的线索:(1)按时代顺序(2)按数学对象、方法等本身的质变过程(3)按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2.数学史的四个分期:I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II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16世纪)(1)古希腊数学(公元前6世纪-16世纪)(2)中世纪东方数学(3世纪-15世纪)(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III近代数学时期(或称变量数学建立时期,17世纪-18世纪)IV现代数学时期(1820-现在)(1)现代数学酝酿时期(1820-1870)(2)现代数学形成时期(1870-1940)(3)现代数学繁荣时期(或称当代数学时期,1950-现在)3.使用位值制的两种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和中国筹算数码。

最早使用位值制的国家是古巴比伦,最早使用十进制位值得国家是中国。

4.埃及数学:古埃及人用纸莎草书写,关于古埃及数学知识主要依据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

5.美索不达米亚数学:主要著作泥版文书。

2.古代希腊数学1.泰勒斯证明了四条定理:(1)圆的直径将圆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3)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对顶角相等(4)如果一三角形有两角、一边分别与另一三角形的对应角、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他是最早的希腊数学家和古希腊论证几何学鼻祖。

2.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信条是: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可公度量:对于任何两条给定的线段,总能找到某第三线段,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为整数段。

3.普鲁塔克的面积剖分法证明勾股定理。

4..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学派:(1)伊利亚学派(2)诡辩学派(3)雅典学院(柏拉图学派)(4)亚里士多德学派5.三大几何问题:(1)化圆为方,即做一个与给定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数学史复习资料

数学史复习资料

数学史复习资料数学史复习资料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数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突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数学史的一些重要里程碑,帮助读者复习数学史知识。

1. 古代数学的起源古代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的洪水周期,发展了一套简单的计数系统。

而古巴比伦人则在商业和土地测量等领域使用了复杂的算术和几何学知识。

2. 古希腊数学的发展古希腊数学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理论都在这个时期诞生。

毕达哥拉斯定理、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等都是古希腊数学的重要成果。

3. 阿拉伯数学的贡献在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将古希腊的数学知识传入欧洲,并发展了代数学和三角学等领域。

阿拉伯数学家还引入了十进制数系统和阿拉伯数字,这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文艺复兴时期是数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数学家们开始研究无穷级数和解析几何学等新领域。

伽利略和笛卡尔等数学家的工作为现代科学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 18世纪的数学革命18世纪是数学史上的数学革命时期。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的发展,为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应用学科提供了重要工具。

拉格朗日和欧拉等数学家的工作也推动了代数学和数论的发展。

6. 现代数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数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突破。

从集合论到拓扑学、数论到概率论,各个领域都有了巨大的进展。

同时,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也为数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通过复习数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和思维方式。

数学史中的许多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数学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了解数学史也可以培养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总结起来,数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复习数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蒋永祺现今的数学初等教育已经让大多数中国人略微感到郁闷,甚至有些人觉得数学就是枯燥的演算,繁杂的公式,以及一大堆做不完的题目,曾经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也这样认为,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教育的弊端导致的。

其实,这些对数学片面的观点是完全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的,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引入数学方面的人文部分,这些人文部分正是数学中的数学史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都是古人发展数学的结晶,是一部活脱脱的古代人类数学发展史。

了解这些和数学有关的历史不但可以增加数学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促进数学的普及,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正如数学家庞加莱所说的“如果我们想要预见数学的将来,正确的途径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

可见,让大众知道数学史是有利于数学的发展和普及的。

说到数学史,就不得不说到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接下来就简要回顾一下数学上的三次的危机。

第一次,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任何量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其实也就是当时的人只发现了有理数,直到他们发现了根号二,便引发了数学的第一次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理数便应运而生。

第二次,则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的不严格,时而将无穷小当作零,时而不为零。

解决这一问题的结果是建立了极限理论。

第三次,则是罗素悖论的提出,攻击了著名的集合论,使得对数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了。

这三次数学危机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和小学数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这三次数学危机的过程也许只有第一次数学危机能让小学生明白,但是,我们应该发现数学史的特点,至少应该让小学生知道有这些事情和这些数学家的存在。

比如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高斯,欧拉等,这些是外国的,中国古代和现代也有许多应该知道的数学家,比如,祖冲之,秦九韶,杨辉,徐光启,陈景润,苏步青,华罗庚等,这些数学家的成就和故事应该让小学生耳熟能详,这是完全能做到的。

当然这就要回到小学的数学课本中,结合教材进行拓展。

接下来就简要介绍介绍一下小学中提到的数学史。

首先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提到了九九乘法表的事情,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乘法口诀,那时候的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有叫九九歌,知道七百多年前,才从“一一得一”开始。

接着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提到了加减乘除四个符合的历史由来。

加减号是五百年前德国人发明的,乘号是三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发明的,乘号是将加号斜过来的特殊符号,除号则是三百年前瑞士人发明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

这些都是在讲授基本数学符号的来源,都挺有故事性的,特别是乘号和除号。

进入四年级以后,数学书中的数学史开始变得有研究意味。

四年级一开始,在书本中便出现了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在三世纪的时候,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数字传向了阿拉伯,12世纪,阿拉伯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于是欧洲人就叫这些数字是阿拉伯数字,慢慢地,大家就习惯称这些数字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这是数学史上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因为对小学生来说,阿拉伯数字是数学的代表,觉得数字是数学的核心,这是到高中的无法抹去的印记,所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告诉小学生们这段数学史。

同时在四年级的时候,数学书中引入了“数的产生”这个探究题,正如数学老师上课所说的,一开始的时候,原始的人类用实物计数,比如一只羊用一个石头代替。

再后来,我们的祖先变得更加智慧,开始用到了“结绳记数”和“刻道
记数”。

之后还简要介绍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和罗马数字。

总结出来数的产生的过程,就是从一些物品代替数字然后到用文字表述数字,我们应当向学生讲述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数字出现的伟大意义,同时了解这些数学史。

同样是在四年级的课本中,数学书中的提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算筹,在我们看来,算筹功能和算盘大同小异,但是却是古人数学运算思维的结晶,随处可见的小小的一些木棒子,蕴含了无比的数学智慧。

算筹,是我国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计数计算的方法,算筹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摆法,其中,纵式表示奇数位,即个位、百位、万位等,横式表示偶数位,即十位、千位等,不摆的话就表示零,因为算筹是没有零的记法的。

规定了这样的规则以后,算筹就可以表示许多我们日常会用到数字并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甚至于官员上朝的时候都要携带算筹,可见算筹的用途之广,并且计算较为方便,同时较为节省资源。

直到约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圆圈表示零,这以后也曾经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零,直到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为止。

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数学书中的数学史开始大量的出现《九章算术》的相关内容。

《九章算术》大约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成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的九章分别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其中的许多概念及方法均为世界上最早出现。

回到我们的小学数学中来,其中介绍了一些《九章算术》一些贡献,该书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西方直到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才提倡使用字母代表未知数。

除了这些方程的应用,在“方田”这一章中还记载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比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二,这些都是在实际测量土地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公式,来源于自然,这就更加方便向小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增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接着,在六年级的下册的数学书中,又再次提到了《九章算术》,最早记载负数的是《九章算术》,在算筹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表示负数。

我国算是很早表示负数的国家了,这同样是源于生活,因为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就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直到我国的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后来的演变越来越像今天的负号,直到我们今天的负号出现。

除了以上这些数学史的故事,小学数学中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的奇谈,我觉得这些也属于数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延伸范畴。

比如在三年级的书上,曾经介绍到刻漏这种东西,这是我们祖先用滴水来计时的一种器具。

这是计量时间的工具,接着还有计量方向的器具。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现了罗盘,最后还有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同时关于磁的记录,我国也非常的早,沈括的《梦溪笔谈》就记载了地球磁极的相关知识。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为我们留下的瑰宝,同时也是我们的骄傲。

另外,在数学书中还有许多和数学史有关的常识,比如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所说的润平年的产生。

另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耕大国,古代的土地测量方法是很发达的,同时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也极其有研究意味,比如单位“亩”,虽然我们目前已经不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了,但是在民间还是大量存在并且使用,这正是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很多时候大家都已经耳濡目染,特别是在农村更广为流传,我觉得即使是在以后的数
学教育教学中,也值得向学生介绍。

一亩约等于现在的667平方米。

在数学书中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七巧板,莫比乌斯带之类的趣味数学活动,还记录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黄金分隔比、割补法、鸡兔同笼、七桥问题等内容,这里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总而言之,学习数学是一个有趣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数学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因此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更应当尽力去培养学生观察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研究数学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这其中无一不是和数学史紧密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我们应当加入数学史的成分,将一些数学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学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快乐中也能学习到数学,这便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将数学史的成分加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从而培养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不仅到达了学习数学的目的,同时了解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这就是从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的精神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