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表现手法赏析及练习(学生)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知识整合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点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象征。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答题公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XXX《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
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非凡形式。
比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XXX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XXX: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性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诗歌的表现手法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中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做专项练习题,并附带答案解析。
一、情感描写手法1. 明喻、暗喻、隐喻“飘萍断梦,自惊自怕,问相思,却道天涯。
”中“飘萍”、“断梦”、“天涯”三个词的运用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答案解析】:属于明喻,用浮萍和梦境的断裂比喻失落之情,用天涯比喻思念之深远。
2. 比喻、拟人、借物、括号“露珠,是天空的泪,它失落在草叶,使草叶更华丽。
”这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是?【答案解析】:属于比喻,把露珠比喻成天空的泪,形象地描述了露珠的落下,表达出作者的感慨。
二、艺术手法1. 比兴手法“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悠悠。
”这句诗中的“断鸿声里”用了什么比兴手法?【答案解析】:属于夹叙比兴,用断鸿的声音比喻忧愁的心情。
2. 对比手法诗歌《游园不值》中“儿童急走惊闲鸟,游人惊呼怕楼高”的两句描述使用了什么手法?【答案解析】:属于对比手法,是将“儿童”和“游人”在立意方面进行对比,达到诗文的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形象表现手法1. 比喻、拟人、象征诗歌《风筝》中“陶醉的木屐踏碎了钢铁,一个个灵魂传递,盼歌声、盼阳光、盼自由”中的表现手法是?【答案解析】:属于拟人,将木屐化身陶醉的情感来传递民声,以及“风筝”本身的象征意义,表达一种渴望自由的情感。
2. 夸张、想象、比喻、擬人“老树参天,干瘦如柿饼,只有几片残叶耀眼。
”这句诗歌的表现手法是?【答案解析】:属于夸张,将老树的形貌夸张成“参天”,干瘦夸张为“如柿饼”,配合“只有几片残叶耀眼”这句话激发读者想象,加深诗歌的美感。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道难点,需要多加练习和积累。
希望本文的专项练习题和答案解析能够为学生加深对于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为中考语文顺利通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八讲 表现手法之欲扬先抑(解答技巧归纳强化专训)-七年级下册
第八讲表现手法之欲扬先抑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三个儿子去做贼,偷得仙桃献母亲。
一、技法进阶(一)概念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要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
例1:《藤野先生》1.第一节课——中规中矩,略有些古板;(抑)2.上讲堂忘记带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抑)3.添改讲义——关心,认真负责;(扬)4.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严格要求;(扬)5.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扬)6.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严谨求实精神。
(扬)(二)作用(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1.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丰满感人;长妈妈是鲁迅幼年的保姆,她目不识丁,身份卑微,这样在她身上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诸如饶舌多事、粗俗无知等毛病,作者用抑笔略写她这些毛病,一方面是符合生活的真实,使阿长的形象更丰满;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后面她善良真诚、热爱孩子的优点对比映衬,使得她的优点更突出,更鲜明,从而使文章更具有一种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3.使文章主旨含蕴丰厚,鲜明突出。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写阿长的可憎——弄死隐鼠,可恶——不良习惯,可笑——迂腐礼节,可敬畏——“长毛”故事,其实都是为了突出文章重点:可敬——买《山海经》。
文章的主旨——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才更加厚实、鲜明、突出,文章也才更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三)答题格式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用抑笔写......,再用扬笔写......突出了……,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充沛;形成鲜明对比,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二、随堂运用(一)最美的善举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明。
步骤一:明确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广东中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表现手法(含答案)
点拨内容考点解说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
常见考题 1.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老胡对“我”“袖手旁观”,嫌“我”“太女孩子气”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欲扬先抑)突破方法 1.了解表现手法及作用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近几年表现手法考得最多的是:铺垫、伏笔、对比,下面我们将进行专门的讲解。
答题格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考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伏笔 作用: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
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铺垫 作用: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
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所以铺垫所使用的笔墨也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悬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象征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对比 有力显示事物差异,突出事物特点。
衬托 突出强调主体对象的特点,使之更鲜明。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更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
托物言志 能深入浅出地表明抽象道理,使之生动具体。
借景抒情 借助对眼前景物的或褒或贬,来表达心中或喜或悲的心情。
讽刺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表现手法 突破方法真题示范(2009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寻石记迟子建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附参考答案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了解这些表现手法,对我们分析文章有重要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1.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象征着弱小、丑陋、身处逆境,但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
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作用是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行文有波澜。
如小思的《蝉》。
,3.对比: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以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6.伏笔和铺垫:为下文提供一种暗示。
其作用是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浑然一体。
7.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8.详略得当:指在一篇文章中叙事有详有略,以便突出重点,凸显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题引航雪山向日葵张抗抗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明确用步骤一:了什么手法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明。
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XXX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干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干内容进行举例+遵照举例内容分析此施展阐发手法的表达结果。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施展阐发某种笼统意义或方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施展阐发了……的情感,加强文章的施展阐发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富贵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一)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只是故意提,以引起人的注意,接着出答案,人的印象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得意、壮激烈,有的情幽怨、离愁,有的世嫉俗、国民,有的悲秋逝、嗟老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出来,起来酣淋漓。
C.黑江人常。
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芽。
--" 插根筷子都会芽 " 的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 ,表黑江人家的,形象明生。
D.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成我的座右。
-- 句中 "横眉 "与"俯首 ", "冷 "与 "甘 " ,"千夫指 " 与" 孺子牛 "都是相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起来声音和,人以美感。
2.下面一段的分析,恰当的一是()从看,郁郁,重重叠叠,望不到,到近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的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出井山的翠竹修茂密充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 2 .B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二)表现手法 1 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含答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②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③。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释】①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刘禹锡在同宋同辈兄弟之间排行为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
①国手:指国内最优秀的人才。
①蹉跎:受控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甲】诗“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乙】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抒怀方式有何不同?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两首诗词在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划线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忆弟二首①(其二)【唐】杜甫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注释】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本诗颈联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法辨析
--表示想象的
2、拟人:
意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 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种类:
•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2 小鸟愉快地歌唱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
2、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
3、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效果主要是赋予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感情,因此使用时 宏儿。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
然,用语和谐,既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 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 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 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7、设问
在并无疑问 的地方,故意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 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 法辨析
1、比喻
•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 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 )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 )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 )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 )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表现手法在散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
在散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接下来我们将梳理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首先,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利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通过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通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从而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其次,衬托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做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如,唐代诗人___的《赠汪伦》中,他用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___的友情更深。
第三,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
对比能够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在___的《巴黎圣母院》中,作者通过对比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___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___,更好的突出了___的善良和___的丑陋。
最后,先抑后扬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指的是为了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这种手法能够更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___与想象,是一种通过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深化作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___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狂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他对于一只鸟的想象和___得到了深化。
狂人看到鸟笼里的鸟,想象自己也像鸟一样被困在社会的笼子里,无法自由飞翔。
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习及答案)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及答案)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妙处/作用。
说来说去还得练1.(河北推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老鞋匠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
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眶里迸出来。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老鞋匠“花白而稀疏的头发”比作“冬日里的草”,把老鞋匠深陷的眼眶比作“枯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老鞋匠苍老的外貌。
(3分)2.(陕西推荐)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走进陈炉古镇,这里最多也最冲击眼球的颜色便是土红、XXX与XXX。
土红的是地,是满眼土红色的瓷片铺就的道路,这路有行车的,走人的,还有流水的。
窑前屋后,坡上坡下,全让瓷片铺了,还得铺出图案,显出色彩,像在陶瓶上作画,作的是工笔彩云纹,一条路便是一条五彩云图,- 1 -若踏着上去,就如走在彩云间一般,十分的愉悦。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把在地上铺瓷片比作“在陶瓶上作画”,把铺了瓷片的路比作“五彩云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X构思精巧,XXX的景色美。
(3分)3.(山西、云南推荐)品析下面句子。
(3分)月色将XXX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精密的月光同着精密的雪一同流淌。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轻拥”赋予月色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月相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分)4.(河南推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4分)(1)通往小镇的是一条结满冰碴儿的15里长路,路面很滑。
(2)叼着烟的豆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贼笑着。
【谜底】(1)主要是环境描写,(1分)“结满冰碴儿”“路面很滑”表现出了天气的严寒和环境的恶劣,凸起了少年和母亲赶集的困难。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初中语文古诗赏析专题训练二:诗歌的表现手法一、提问的一般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二、提问的变式: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甚至有的问答题就直接这样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三、答题格式: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讽刺夸张等。
具体针对某个问题,回答格式大致是:1、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术语)+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2、赏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3、赏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常犯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因为再怎么说,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当然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例如:(一)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好在哪里?【答案示例】:这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样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新”和“旧”的对比,“去”和“来”的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旧亭台和新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村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赏析及练习(学生)
滑梯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
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而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设悬念)(母亲的形象1)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都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
(母亲的形象2)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
母亲毫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
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
我也爬了上去。
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
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
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
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
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
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
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
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
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
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
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
哥哥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
可正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解悬)(和母亲鲜明对比)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
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母亲的形象3)(12)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之表现手法★[考点概述]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考生在答题时存在表达技巧辨识不准、脱离诗句架空分析、技巧与作用张冠李戴等问题。
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4、本诗的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考点梳理]中考常考的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墓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赏析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抑扬》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赏析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抑扬》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对比、衬托、抑扬三种表现手法,总结常见题型、主要作用及答题格式,能解答相关的阅读题【学习重点】总结常见题型、主要作用及答题格式。
【学习难点】学以致用,形成一定的答题思路。
【中考导航】近年中考有关对比、衬托、抑扬表现手法考题汇总【知识链接】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衬托: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抑扬:“抑”指往下压,是贬低、批评的意思,“扬”指往上抛,是褒扬、赞美的意思。
所谓的抑扬结合,就是指作者如果要赞美一个人,就先贬低、批评他;作者如果要批评一个人,就先赞美他。
这样,文章内容就形成一个反差,出现转折,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也会让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课前预习】《我的叔叔于勒》A、(刚上船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1.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B、(遇见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范进中举》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中举前,很苛刻,一点点小事情都嫌这嫌那的;中举后,卑躬屈膝,像条狗似的跟在范进后面。
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中举前“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中举后“贤婿老爷”“姑老爷”。
3.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令人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还谋害了我的隐鼠。
后来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令我又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探究学习】任务一:阅读中考真题,了解常见题型,思考答题规律。
①(2019年广东省)《灯如红豆》第16题: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点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象征。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答题公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
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四、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表现手法附习题和答案
从表现手法赏析句子1.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那么蜡烛象征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Ps :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2.残荷・生命・旋律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
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
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和荷花相处,其乐融融。
深秋,黄昏中的荷池,一池残荷,显得特别宁静。
昔日满池盛开的荷花不复存在,自然不见荷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姿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更是不可能找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红白莲花》――“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韵。
有谁知道,曾为贪恋荷艳而翩翩起舞献媚的蝶儿们会在哪里越冬?有谁知道,曾在碧玉莲蓬上高亢歌唱的青蛙们又会在何方深泥中休眠?站在我眼前的是被秋霜折卷了枯叶,被西风折曲了茎杆的残荷,它们虽说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依然不乏生命旋律的张力,它们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自然具有一种自在的底蕴,对踌躇于池前的我不理不睬,自顾自地在因受污染质变成淡绛红色的池水中静静地盘腿打坐,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神情。
说它有些孤独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还是说它显得有些孤傲更为切点。
我徜徉在幽静的荷花池前,那些残荷枯枝突然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幅三维残荷印痕图吗?尤其像倒映在荷池里的五线乐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梯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
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而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设悬念)(母亲的形象1)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都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
(母亲的形象2)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
母亲毫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
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
我也爬了上去。
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
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
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
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
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
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
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
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
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
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
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
哥哥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
可正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解悬)(和母亲鲜明对比)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
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母亲的形象3)(12)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
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景美亦是心情的豁然开朗)(母亲的形象4)思考:1.“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
爬上来……”这句话包含了什么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辛苦苦的努力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如果失去了正直的心,一念之差的错误会让你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所以要保持自己的做人的原则和坚持。
2.“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就是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情感,这也是一种侧面的描写方式。
在开头的景物描写中比较夸张,在开头作者的心情是比较矛盾的,心里想着母亲是不是也是来为哥哥求请的,一方面是法律的铁面无私,个人的原则,另一反面是对哥哥的一份亲情和感恩之情,他做为检察官无疑是为难的。
但,经过滑滑梯这件事儿,他明白了母亲的态度,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所以在结尾处说,“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我们说,彩虹是希望的一种象征,是经历过风雨之后才有的一种成果,所以,当作者明白母亲的态度之后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景物自然也与之相对应了。
3.体会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体现了压力之重。
用在这里,烘托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暗含了母亲和“我”心头的压力和内心的纠结。
(2)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扔”字,生动展示了嫂子性格的急躁,说明了事态的严重,也体现了嫂子要“我”徇私情的态度的坚决。
也反衬出“我”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文章写作上面特色:1.开篇设悬,篇末解悬,吸引读者。
2.正面、侧面描写、对比相结合凸显母亲形象的高大。
(刻画人物形象)3.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心理,真实可感。
4.标题既是全文线索,又饱含母爱,且隐含人生哲理,有多重意义。
随堂练习:雪地里的红棉袄(高吉波)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
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
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
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
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
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
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
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
”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
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
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20年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
”她说。
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
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
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
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
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
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
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
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
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
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
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
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
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1. 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一线串珠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