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题目训练及答案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题目训练及答案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训练及答案分析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3.“燃烧后“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5.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 加点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3分)6.“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7.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8.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9“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2分)10.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11.的水分放出99%。

(4分)12.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分)花”。

请分析“大面积”的作用。

(3分)13.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之一”能不能删除?(4分)分)14. “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8.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19.. “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20、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句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吗?请说出理由。

21、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2、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语言准确性专项练习〖试题类型及答题方式〗1、“XX”词好在哪里?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XX”词能不能删掉?(1)删去这个词后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不能,用了“XX”词,能强调,突出说明了,(或:生动地说明……,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删去这个词后意思改变的情况下用①不能。

因为“XX”表示,删去后就成了,这与事实不符,用了“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不能。

因为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XX”词能否替换?不能替换。

“XX”(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或:起的作用),而“XX”(词)的意思是,替换后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或:替换后起不到这个表达效果),语言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练习:1、“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的“余”好在哪里?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好在哪里?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一句中的“据测定”一词好在哪里?5、“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一句中的“据测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6、“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中“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7、“缩微胶卷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8、“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一句中的“大部分”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9、“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0、“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只暴减为不足100只”中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1、用了“余”这个表示不确定的词,准确地说明了老虎数量的少。

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讲义+试题)(含答案)

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讲义+试题)(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技巧】1、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考查。

2、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A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B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C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

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

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

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

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

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

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

“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

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

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

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初二英语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练习题50题(带答案)

初二英语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练习题50题(带答案)

初二英语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练习题50题(带答案)1. In the science article, it says “The Earth rotates around the sun at a speed of approximately 107,000 kilometers per hour.” Which word in this sentence best shows the accuracy of the language in the expository writing?A. rotatesB. approximatelyC. aroundD. speed答案:B。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approximately( 大约)”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因为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速度是一个近似值,使用“approximately”表明这个数值不是精确的,这是符合科学事实的,体现了用词的严谨准确。

选项A“rotates 旋转)”只是描述了地球的运动状态,没有体现准确性;选项C“around 围绕)”是一个表示方位关系的词,与准确性无关;选项D“speed( 速度)”只是陈述了一个概念,本身不能体现准确性。

2. The cultural expository writing mentions “There are over 5,000 languages in the world, with more than half of them likely to die out in the next century.” Which word reflects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ement?A. overB. inC. likelyD. half答案:C。

解析:“likely(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因为关于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语言在下个世纪是否会消失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情,使用“likely”表示一种可能性,是一种谨慎准确的表达。

中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试题精编

中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试题精编

中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试题精编1.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答案: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要点与评分: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词1分,结合语境分析2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答案:①“之一”不能删掉。

“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

这样使语言更准确。

3.④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有时还是从远处迁移来的。

例如:加拿大的酸雨来自美国,我国的酸雨来自日本和韩国.酸雨已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公害。

第④段加点词语“有时”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不能。

“有时”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大多来自于国内污染,只是偶尔“从远处迁移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删去。

“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不能。

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划线词语有何作用?明确:(1)“主要”一词准确地说明了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

7、“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附答案)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附答案)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一、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4分)(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二、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三、“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4分)四、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五、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一些”的表达效果。

(2分)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六、“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七、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

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

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

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

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训练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训练
这些词表示估计、猜测 五、目前 、当时、刚刚、迄今这些词语表时间 六、经常、通常、常常 这些词表示一般情况,但不排除出现例外 情况的可能
一、绝大部分 基本上 完全…… 解释词语:这些词表示范围 二、有些,有余、不足、极少…… 这些词表示数量 三、非常、几乎、相当 很…… 这些词表示程度 四、大约、可能、左右、也许……
例3、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 问: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 什么?
类型三: 答:不能删掉。“据考证”说明资料来 源,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 空捏造。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 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答题方法】不能去掉+解释词语+若删 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 情况不符,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 性。
例1、… …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 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 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 什么特征?简要进行分析。
类型一、 提问方法:1、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 说明文的什么特征?2、加点“可能”有什么 作用?
答: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可 能”表示估计、猜测。因为花青素的形 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 系还是一种估计、猜测。显示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 【答题方法】解释词语+解释句子+显 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提问方法: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法】不能去掉+解释词语+若删掉这个词,句子 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
一、绝大部分 基本常、几乎、相当 很这些词表示程度
四、大约、可能、左右、也许
例2、“白菜食用的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 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说明文语言专项训练

说明文语言专项训练

说明文语言专项训练
一、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1、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

2、这次台风造成经济损失至少2亿元。

3、“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5、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二、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

2、“船的高度是10米左右”。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
桥了。

4、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

5、“据统计,每15000 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只有100 次会酿成海啸。

6、“震级大于里氏6.5 级、震源深度在25 千米以内的地震会产生海啸,震级在里氏7.5 级以上、震源深度在 4 0 千米以内,会形成灾难性海啸,如这次印度洋发生的地震海啸。

7、“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8、“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9、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三、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中的“绝大多数”能否换成“都”,为什么?
2、“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严谨性。

例1:(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中国石拱桥》“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的大拱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语言讲究分寸,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例2: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准确,有时需要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1: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重新焕发生机。

“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

例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石拱桥像虹”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桥洞的形状,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到石拱桥的外观。

综上所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趣味。

语言准确性常见题型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句:A、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B、找有概数的词句(大约、左右、至少、最多、大概)C、找限制性词语(大多、可能、也许、目前)2、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

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特色及范例

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特色及范例

品析说明文语言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这些词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精度、性质、程序等。

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常常、或多或少……表范围:大部分、基本上、没有一个不、绝大部分……表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可算、应该、据说、大概(模糊词语)……这些词去掉会使句意绝对化、肯定化,不符合实际情况。

准确性还可以体现在同义词的选用上。

2.常见题型:①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②句中A词换成B词好不好,为什么?3.方法点拨:题型①,我们往往用“增删法”分析。

如:09年太原市模拟(一)说明文《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练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练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练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具体地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其中大量同义词的存在更体现着汉语语言的发达。

同义词使用得当,会使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和更富有表现力,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

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

2.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

说明文中,有时使用表意精确的词语,有时使用表意模糊的语言,要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

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要的是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结合起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理解,切忌“就事论事”。

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准确性

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准确性

分点讲析专项训练——说明文语言特点★学习目标: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资料背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因此,在读文章时应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那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据说……表时间:当时……★考察题型有以下几种:1.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最常见题型)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3. 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模式①表态:不能删。

②(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扣题。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对应训练△题型一:1. 下边这句话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答:2.下列语句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我的品析:3.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答:4.“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答:5.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答:6.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答:△题型二:1. 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写出它的表达效果。

(完整word版)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练习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讨论后明确:“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说明文专项训练6——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专项训练6——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专项训练6一一说明文语言方法指导:①解释词语②在文中意思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

(一)探秘中国“天眼”⑪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FAST将对脉冲星、类星体等各种暗弱辐射源进行更精密观测,对它们的物质结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有里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贡献。

“宇宙中的生命体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们的产生、遗留之信息,若存在于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FAST探测并接收到。

”史志成说。

第⑪段画线句若删去加点词“有望”,对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何影响?(5分)(二)调好你的“食物钟”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4平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

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第(2)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三)⑤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加工品。

比如说转基因油菜籽,转基因番茄,还有一些大豆油、大豆。

包括豆腐等等。

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动物还不多,几乎没有商业化生产,主要还是在转基因的植物。

这类植物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目前全世界转基因植物在部分国家种植,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

其中美国与阿根廷两个国家占90%,另外加上加拿大与中国,四个国家的种植量占全球的99%,在作物种植方面丰襄集中在四种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第5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主要”不能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四)《南京云锦》(4)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阶练习(二)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阶练习(二)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阶练习一、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超级高铁①从纽约到北京仅需两小时,这种交通工具听起来像是科幻大片才会有的神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Hyperloop运输科技公司计划明年将在加利福尼亚首建一条五英里的高铁轨道,把科幻故事变味现实。

②Hyperloop超级高铁计划具有一套全新的运输概念体系。

人们坐在胶囊一样的舱内,然后驾驶舱就像大炮一样被发射至目的地。

Hyperloop是一种革命性的交通系统,它能够让胶囊车厢在特制的管道里以 800英里/时(约合 1287公里/时)的速度运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在2013年提出的。

③这种列车比飞机还快两倍,能耗不到民航客机1/10,噪音和废气污染及事故率接近于零。

由于管道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

整套系统低摩擦、低耗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提供日常的用电,乘客搭乘的“豆荚”舱,也不用像飞机一样,需要按时间来搭乘,而是随到随走。

④每一个“胶囊”重达 183公斤,长 4.87米,能容纳4至6名乘客,还有存放行李的货厢。

连接两个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铁路一样,会搭建在地上。

按照预想的规划,这样的管道或许可以“附着”到既存的高速铁路架桥上,以节省路线资源与基础设施搭建成本。

⑤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Evacuated Tube Transport)项目的动力供应采用的是磁悬浮技术。

其原理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内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整台梭子处于一个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运行起来嗖嗖的。

⑥据预计,其速度可以达到 22500公里/小时以上,可大大缩短地球表面任意地点间的时空距离。

保守估计,乘坐这种列车,华盛顿至北京仅需2小时左右;旧金山到洛杉矶24分钟;纽约到洛杉矶45分钟;用数小时就可完成环球旅行。

本地旅行速度达每小时 350公里,城际间旅行速度达每小时 1000公里,国际间旅行速度大于每小时 4000公里。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1.“余”好在哪里?余”强调了数量的稀少程度,突出了虎的濒临灭绝的危险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几乎”好在哪里?几乎”表明了石拱桥的普及程度,激发了读者对我国石拱桥建筑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删去“几乎”一词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显得过于绝对化,用了“几乎”一词,准确地表明了石拱桥的广泛分布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测定”一词好在哪里?据测定”表明了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增强了句子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据测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据测定”表明了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删去后会降低句子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6.“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可以删去。

“部分”一词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删去后句子仍然表达了同样的信息,不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7.“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可以去掉。

“一般”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删去后句子仍然表达了同样的信息,不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8.“大部分”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

“大部分”表明了数据的具体范围,删去后会降低句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9.“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删掉。

“可能”表明了微波武器攻击目标的不确定性,删去后会使句子变得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近50年来,亚洲老虎的总量锐减至不到2000只,中国的老虎数量更是从2万只暴降至不足100只。

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显示出老虎数量的急剧下降。

我国的石拱桥分布十分广泛,但并非到处都有。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几乎每个省份都有石拱桥的存在。

这一事实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每千克叶子可以吸收10克的硫,这一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

据测定,这样的吸收量可以让植物良好地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