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word学案【使用讲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经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咨询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明白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一辈子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要紧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关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大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懂得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持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把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进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懂得: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定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定性【自主学习】(按照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是如何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2、懂得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缘故以及阻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差不多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懂得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点,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进展)——生产力进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全然缘故)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截了当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讲盛行(意识形状的推动)。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配套导学案设计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 1、商鞅变法的背景。
2、商鞅变法的内容。
[学习难点]商鞅两次变法的作用一、历史背景: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使用和推广, 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 逐步得到认可⑵阶级关系的变化:①随着土地私有化,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变法,之后楚国变法。
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①表现: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局面。
A.荀子:“”,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B.墨家:“”、“”、“”,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C.法家:“”,主张除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和。
2、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3、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⑴游说: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
得到赏识。
⑶立信:,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
二、变法的中心、目的和性质:1、人物:,商鞅(官职)2、中心:“”和“”。
3、目的:实现。
4、性质:是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化改革运动。
三、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1、积极作用: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政治体制,形成的风气。
⑵军事上:从“”到“”,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对秦国以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局限性:⑴轻视,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刑法严酷。
连坐法。
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变法的全面性及彻底性等特点。
2.难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知识自学: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热衷于_______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施展抱负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于公元前356年开始,先后两次推行变法。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措施(1)废井田、开阡陌①内容:“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作用:维护了新兴__________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①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
②限制__________。
(3)统一度量衡①内容: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②作用: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教材整理3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__________,争取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
2.内容(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_。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___________,制定连坐法。
(4)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强制推__________小家庭政策。
思维拓展:1.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2. 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 如何理解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4. 商鞅变法的特点参考答案:知识自学:法家井田制度地主阶级工商业富国强兵二十等爵制户籍制度法经一夫一妻思维拓展:1. (1)“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人民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word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代背景:请结合材料,并依据教材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方面思考春秋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到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和为十家,对后世影2、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请举例说明。
3、秦国存在机遇和挑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4、商鞅变法的目的:性质: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的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材料分别反应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各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并完成表格。
材料一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材料四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你会如何评价商鞅变法?1.积极:2.局限:三、校本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他们最初是与“戎狄”有许多共同之处,文化、风俗都受到戎狄的影响。
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精品教案-word
专题二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解读】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读】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铁器广泛使用。
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
最早是魏国李惶变法,率先强盛。
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
楚国很快强盛。
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
2.探讨商鞍变法的历史作用。
①秦国通过商鞍变法迅速强盛起来,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走上了日益强大的道路。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②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③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一个历史的悲剧。
④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
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知识讲解】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特征: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一、商鞅变法背景㈠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上: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②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上:①政治格局变化:形成了战国七雄,②阶级关系的变化:A、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B、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③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3、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开始出现局部的统一4、思想上: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当时的社会变革。
2013人教版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word学案
2013人教版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word学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目标: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要紧内容;2.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导入新课】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理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做了舆论预备。
【知识梳理】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商鞅,又叫,出身于,起初投身于丞相门下。
后来,投奔,并建议及早下决心进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从公元年开始,卫鞅两次在推行变法,并因功晋爵为。
【咨询题探究】教材第23页学思之窗:想想看,秦孝公为何对尧、舜的帝王之道不感爱好,而对称霸之道感爱好呢?提示:“战胜强立”是战国的历史主线。
尧、舜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形势要求,因此,秦孝公对帝王之道不感爱好。
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秦孝公的称霸大业,因此,秦孝公对称霸之道感爱好。
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探究】1.商鞅变法的特点;(1)变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土地是封建社会的要紧生产资料,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承诺自由买卖土地等措施就使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2)任何变法都包括废止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两方面。
商鞅在变法中取消了秦国旧贵族的一些特权,如“世卿世禄制”,因而遭到旧贵族的嫉恨。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答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2、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作用;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A级(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贵族家庭,热忠于学说,有强烈的愿望。
2、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得到了赏识,但没有被重用。
3、弃魏奔秦:求贤若渴,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思考探究】B级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1)个人因素: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2)时代影响: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业2:阅读23页“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导学】A级(二)、变法的内容【思考探究】B级 1、当时的秦国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设计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目标】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学习重难点】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学习过程】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达标检测】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高二历史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重难点解析1、商鞅变法面临的时代特征及其改革必然性是什么?这一考点实际上就是需要我们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首先总体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然后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几方面具体阐述,具体内容如下:①经济领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变法的根本原因)②政治领域: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领域: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变法的直接推动力)④思想文化领域: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理解这是个形成“百家争鸣”的时代。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1)引导学生从变法的内容,尤其是“废井田,开阡陌”中分析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归纳变法所带来的影响:①积极性(历史作用):A、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从“废井田,开阡陌”的影响分析)B、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并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也可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②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A、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B、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总之,商鞅变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答案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史料导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互动探究(1)史料包含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改革措施?(2)各项措施分别具有怎样的主要作用?提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影响1.社会经济方面:“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军事方面:建立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二十等爵制,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3.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鼓励了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的积极性;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并颁行秦律,用法律的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保障了改革的进行,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4.思想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5.社会风尚和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有利于革新社会风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例题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推动小农经济发展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新材料考查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新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选修1《“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word教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2)理解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商鞅在秦国从政的史实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目的、经济措施、作用的学习,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措施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2)“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
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教学建议】王充在《论衡·书解》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即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
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前356年——前338年)秦孝公在位期间。
:战国时期的秦国。
: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他们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③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度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④春秋战国之际,战争频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进行变法。
⑤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1、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3、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社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政策等。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④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至上而下的促进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改革。
(成功)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是时代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个趋势;②、秦国国君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③、商鞅制订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坚决贯彻执行。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问题导学一、商鞅变法的措施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探究,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二、商鞅变法的特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栗劲《秦律通论》(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当堂检测1.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D.道家思想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之一,下列表述最能反映图片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过去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3.《史记》中评价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1(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及其这一特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1.特征: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2.反映(1)经济:①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致私有土地的出现,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②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日趋活跃),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封建城市。
(2)政治:①出现了频繁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3)思想文化:①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出现了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等以及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二、对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的认识1.出现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的变法、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2)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
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变法。
(3)法家思想的推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这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主要目的: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3.作用和效果: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转型。
三、战国时期改革对春秋时期改革的发展1.改革内容(1)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
(2)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确立了封建制。
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代背景:
请结合材料,并依据教材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方面思考春秋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
到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和为十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2、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请举例说明。
3、秦国存在机遇和挑战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4、商鞅变法的目的:
性质: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仔细阅读相关的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材料分别反应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各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并完成表格。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材料四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你会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1.积极:
2.局限:
三、校本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他们最初是与“戎狄”有许多共同之处,文化、风俗都受到戎狄的影响。
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
因为护送立功,襄公被平王封为诸侯,直到此时秦才成为一个诸侯国,但因秦地处西部边陲,长期以来与中原各国的交往较少,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各诸侯国,在与中原各国外交上,秦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被各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与中原各国的盟会。
——人民版选修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外交处于弱势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方面:①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②废井田,开阡陌;③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②推广县制。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3)材料三、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秦国富强
(4)材料四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据材料二、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和实质。
史实: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特点:重农、措施全面、彻底。
实质:地主阶级领导的确立封建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