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附24例报告)
一
除 , 中常规探 查双侧 股沟 区, 疝囊或 术 对 未闭的鞘状 突( 单侧 1 , 9例 双侧 5例 ) 同
时行疝 囊高位 结扎 术。结果 :4例行 腹 2 腔镜阑尾切 除 +疝 囊( 未闭的鞘状 突 ) 或 高位 结扎术 , 无术后并发症 。2 4例随访 1
腹腔镜
阑尾 切 除 术
疝 囊
di1 . 9 9 j i n 0 7— 64 . 0 0 o:0 3 6/. s .10 s 1x 2 1 .
污染严 重者 , 此时脓 液已经进入疝囊或鞘 状突 , 疝囊或鞘状突 已有被感染可能, 封闭
内环口会造成感染 的死腔 , 导致引流不畅而 加重感染, 从而有可能使此处手术失败。
19 90年 G t 首次报 告经腹 腔镜行小 oz
儿 阑尾切除术 。腹 腔镜 阑尾切 除术较 开
股光沟斜疝 4例 ; 均行腹腔镜 阑尾切除 +
疝囊( 或未闭的鞘状 突) 高位结 扎术 。
方法 : 均行 气 管插 管 全麻 , 采用 “ 三 孔法” 腹腔镜手术 。患 儿取仰 卧位 , 脐部 上方纵 切 口, 放置 入第 一个 5 m To 开 m r- Cl建 立 人 工 气 腹 , 力 控 制 在 8~ a, " 压
5 50 130广 东省 普宁市人 民医院小儿外科
摘 要 目的 : 价 腹 腔 镜 微创 手 术在 小 评
顿疝 、 直疝均 有 报道 ) 优点 , 此手 术 等 使 方式 在 临 床 上 得 到 了 较 为 广 泛 的 应
用 。
小儿患阑尾炎 同时合 并疝 气或鞘 状 突未闭是临床一个不可 回避 的现实 问题 ,
3年 , 均 1 5年 , 1例 腹 股 沟 斜 疝 平 . 仅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摘要:
一、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简介
二、钩针训练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三、钩针训练的实用性和优势
四、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正文: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适用于治疗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
该手术通过腹壁放置1~2个穿刺孔,然后经皮肤在内环位置带线穿刺做高位结扎。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钩针训练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钩针训练通过模拟疝囊的形态和结构,让医生在实际手术中更加熟练地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钩针训练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钩针训练的实用性和优势尤为突出。
首先,该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度,使疝囊结扎更牢固,降低复发率。
其次,钩针训练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钩针训练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方面,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活动。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触碰伤口,以防感染。
此外,家
长还需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合钩针训练,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要到位,以保障手术效果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引言小儿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小儿外科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因此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使用的钩针训练。
钩针的作用和特点钩针是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结扎疝囊的颈部。
钩针的主要作用是将结扎线穿过疝囊颈部,完成高位结扎。
钩针的特点是形似钩状,便于操作,并且具有较好的穿刺性能。
钩针训练的重要性钩针的正确使用对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成功非常关键。
因此,对医生进行钩针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熟练度,减少手术风险。
钩针训练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钩针工具,包括钩针、结扎线等。
其次,准备好训练模型,可以使用模拟器或动物模型进行训练。
2. 熟悉钩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医生需要熟悉钩针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钩针一般由手柄和钩头组成,手柄一般较长,便于操作。
钩头呈钩状,可以用来穿刺和结扎。
3. 练习钩针的操作技巧在进行钩针训练之前,医生需要练习钩针的操作技巧。
首先,需要学会正确握持钩针,保持手的稳定性。
然后,需要学会准确穿刺和结扎的技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 模拟手术操作训练在掌握了钩针的基本操作技巧后,医生可以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训练。
首先,选择合适的训练模型,可以使用模拟器或动物模型。
然后,根据实际手术操作步骤,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训练。
5. 反复练习和总结经验钩针训练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
医生需要进行多次训练,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操作技巧和熟练度。
同时,可以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技术水平。
钩针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钩针训练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注意观察和判断,及时调整操作策略。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配合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无明显伤口疤痕等优点[1]。
已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及家长所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也随之增多。
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腹腔镜下为68例患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年龄2-11岁,平均5岁,男53例,女15例,左侧27例,右侧36例,双侧5例,单侧疝中有7例对侧存在隐性疝,2例为传统的外科高位结扎术后复发。
手术取平卧位,采用静脉复合全麻。
1.2 结果 6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住院2.5天,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治愈率100%。
2 护理配合2.1 术前护理2.1.1 患儿准备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患儿,年龄较小的患儿手术概念不清楚,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年龄较大的患儿对手术有一定认识,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热情接近患儿,注意有技巧的交流,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介绍手术室环境,该手术的安全、微创、有效等优点,告诉患儿及家属术前禁饮禁食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
2.1.2 器械物品准备德国产诺道夫腹腔镜仪器设备一套,小儿专用腹腔镜手术器一套,常规腔镜器械包一套,0.5%碘伏(手术中擦拭镜头用)。
2.2 术中配合2.2.1 巡回护士配合2.2.1.1 患儿到达手术室时主动迎接,充分利用术前探视时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抚慰患儿,安定其情绪[2],通过手腕带认真核对患儿姓名、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接入手术间。
2.2.1.2 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常规用Y型24-22号留置针作静脉穿刺留置,术中气腹后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所以宜选择上肢进行穿刺。
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儿基本资料无误后,开始麻醉、安置体位,一般取平卧位,臀部垫高20-30°。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提插式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 关键词】微 型 ; 腹腔镜 ; 提插式 ; 疝囊 高位结扎术 ; 小儿 ; 腹股沟斜疝
【 中图分类号】R 2 . 7 6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2 1 )0 17 0 6 3 9 0 (0 0 2 — 5 — 2
4 J 腹股 沟斜疝 的传 统手术方法为经腹 股沟疝囊高位结 扎 ,L
20 7第8第O 0年 月 4 2 1 卷 期
・ 临床 探讨 ・
微型腹腔镜 辅助下的 提插式 疝囊高位 小儿 结扎术
张 良 杨 健 张文 元
( 江西省新余市人 民医院外科 , 江西新余 3 82 ) 3 0 5 [ 摘要】目的 探讨在微型腹 腔镜辅助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 J 腹股 沟斜疝 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小 ,L 1
儿腹股沟斜疝在微型腹腔镜辅助下行提插式疝囊 高位结 扎术治疗 的手术方法 、 临床效 果 , 结合 文献 讨论 手术操作要点及手
术适应证 。结果 平均住 院时间 25 , 1无需缝合 , 切 口感染 , . 切: d 3 无 无复发。结论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小儿 疝囊 高位结扎
术操作简单 、 损伤小 、 术后恢 复快 、 体表瘢痕小 、 疗效确实可靠 , 值得推广 。内环 口直径 >2m、 c 内环过于松弛 的巨大疝和复 发疝需加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及 内环 的修补术 。
侧 内环 口完 全 关 闭 。
1 主 要 器械 . 2
2 结果
术程均顺利 , 每侧手术 时间 1 2 mi, 0— 0 n 平均 1m n 5 i。单侧疝 10例 中有 8 例术 中发现对侧隐 f 8 8 生疝 ( 4 .9 ; 占 8 %)3例脐尿管 8 未 闭 ; 7例 阑尾过长增粗扭 曲。隐性疝 同时行疝囊高位结 扎 , 另
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90例临床体会
版 社.
1 破伤 风 抗 毒 素致过 敏 的回 顾分 析 例
蔡 霞
阜宁 24 0 24 0 江 苏 省 阜 宁 县 人 民医 院 , 苏 江
f 关键词 】 破伤风抗毒 素; 过敏
di1.9 9 jis.06—15 . 0 10 .4 0:0 36 /.s 10 n 9 9 2 1 . 11 5 文 章 编 号 :0 6—15 ( 0 1 O —0 3 0 10 9 9 2 1 )一 1 1 3— 1
此例提示 , ①在临 床应用 该药 时 因个体 差异 较大 , 药前 要询 问过 敏 用 史, 为了对照观察皮试结果应 由皮试执行者观察 , 对病人 出现任何不适 都应 提高警惕 。②若皮试局部为强阳性伴有全身不适症状 应尽量避免使用抗 毒 素。条件允许时可选用高效安全的人体破 伤风免疫球蛋 白代替_j 1。如果必 须使用应在采用脱敏注射的同时做好随时抢救 的一切准备 。③对 于过 敏体 质的人 , 脱敏注射必须严格掌握 注射剂 量 , 间隔时 间, 注射 过程要密切观 察,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处理_’ , 2 并告 之患者如有 不适立 即汇报, 3 J 以便及时处理。④嘱病 人及 家属牢记对 T T过 敏, 需注射 时告知 医护人 A 再 员, 谨防变态反应发生 , 同时要 做好健 康教育。⑤建议积极 大力推广破伤风 类毒索的预防接种 , 一般接种后 的免疫 力可维持 5年 。如 遇创伤 , 再注射一 针 类 毒 素 就 不 需 要 注射 抗 毒 素 , 样 就 可 减 少 临 床 上 多 数 外 伤 患 者 常 规 应 这 用破伤风抗毒素来预防破 伤风 , 是减 少破伤 风抗毒 素滥用 和过敏反 应 的有 效 措施 。 转
医学信 息
・
14・ 3
一针法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
2 结果
1 . 2 分 组 方 法 :根 据 患 儿 的病 情 及家 长 的 意 愿 ,按 照 手术 方 式 不 同将 患 儿分 为开 放手 术疝 囊高 位结 扎 组 ( 开放 组 )4 2 例 ,双孔
管 插管 全身 麻醉 患者 心率 、收缩 压及舒 张 压 的刺激 均较 轻 微 。另
4 参考文献
[ 1 ] 周 峰, 白晓丹 , 王建 军 . 喉罩 通气 联合 硬膜 外 阻滞 在普 通 外科 手
术麻 醉 中的应 用 [ J 】 . 中 国普 通外 科 杂志 , 2 0 1 0 , 1 9 ( 7 ) : 8 3 8 .
一
针法 单孔腹 腔镜 d x J L 腹股 沟疝 疝囊 高位 结 扎术 的应 用
蒋亚琦 ,王小明 ,胡明华 (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肝 胆二科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摘 要】目的 :比较改进开展的一针法单孑 L 腹腔镜, ' b J L 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手术及双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上的优缺点。
1 05 5.
外 ,喉 罩通 气 过程 中能 够使 用较 少 的麻醉 药物 而使 患 者保 持较 为 良好 的麻 醉效 果 ,从 而 加快 患者 术 后 清醒 时 间 ] 。正如 本研 究 所
示 ,与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相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 者全身麻醉用药量明显提高,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明显降低。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疝针腹腔镜下单孔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4例,双侧8例。
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3例存在对侧隐性疝,术中发现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
术后平均3d出院。
2例有阴囊积气、2例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缝扎术腹股沟斜疝20011.8~2012.8,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3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81例,女12例。
年龄1.5-12岁,平均 6.5 岁。
右侧79例, 左侧14例,双侧8例。
单侧斜疝中3例,术中发现6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入选病例标准:年龄<14岁,无心肺疾病;无呼吸道感染;无嵌顿病史。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平卧位,适当调整手术床,使内环口暴露良好。
常规消毒铺巾后,脐环内做5m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气腹,使腹内压维持在6~10mmHg,置入5mm螺纹trocar,30°腹腔镜,镜下探查患侧内环口,观察对侧内环口闭合情况。
在腹壁腹横纹水平,内环口上缘对应12点处作为穿刺点,用20ml注射器针头刺破局部皮肤作为穿刺标记,沿标记刺入无钩穿刺针到内环口上缘的腹膜外,在腹膜外间隙沿内环口内侧缘半周潜行,越过输精管(或圆韧带)精索后面针尖转向外侧,跨过精索(或圆韧带)血管到内环口下方中点,穿刺针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内,退出针芯,从鞘内导入一根7号丝线,退出针鞘,注意避免把线带出来。
从原穿刺点刺入另外一根穿刺针至内环口腹膜后,从外侧缘腹膜外间隙半周潜行至出线点进入腹腔,钩针确切钩住线尾,将针和线一并退出,解除气腹,挤出阴囊或大阴唇内积气,检查无误后收紧缝线打结并埋于皮下,重建气腹观察,如果内环闭合紧密,阴囊或大阴唇不受腹压影响再次出现积气隆起,证明结扎可靠,否则有日后复发的可能,要再次加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例
染的预防,结果术后并发腹腔脓肿,肝脓肿,以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排除原发疾病引起感染后,同时注意静脉导管性感染,其主要表现是突然的寒战,高热,体温骤然达39~40℃,初次发作常误认为输液反应。
当出现上述反应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时,应果断拔除导管,剪下静脉内一小段作细菌培养,以便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近年研究显示,谷氨酰胺可为肠黏膜提供营养底物,并可能改善肠血流供应,预防或减轻肠屏障损伤,防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在控制禁食病人肠道感染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2]。
3.4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旦明确诊断为肠瘘,首先给予基本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加强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经过3~4周的病情稳定期,大多肠瘘可以自愈。
肠瘘早期有下列情况者需手术治疗:①肠瘘引流不畅形成弥漫性腹膜炎;②出现小肠梗阻;③小肠穿孔;④腹内脓肿形成;⑤伴腹腔内出血等。
对于不能自愈的肠瘘,如唇状肠瘘,瘘的远端有梗阻,2个以上的多发肠瘘,继发于肿瘤结核、克隆病的肠瘘,一般在充分引流2~4个月后手术较为适宜。
手术方式首选瘘口部位病变肠管切除再吻合。
对复杂性肠瘘应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肠瘘病人在围术期应注意做好全身支持治疗,为手术及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制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1] TownsendCM,BeauchampDR,EversMB,etal.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16thed.Philadephia:SaundersCompany,2001.873~916. [2] 秦新裕,刘寒.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81.[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7.(收稿日期 2008-05-24)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6例王育生 郭献庭河南洛阳轴承集团公司总医院腹腔镜外科(471003)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论文
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9月10月至2011年5月22例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全部治愈。
手术时间单侧3~7min,平均 5min;双侧7~16min,平均12min 。
术后住院1~3d。
随访6~19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效果好、恢复快、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及术中能探查对侧隐匿性疝等优点。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儿童;腹腔镜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9-01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2009月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疝囊高位结扎术2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5例,女7例, 0.8 ~2岁;右侧斜疝11例,左侧8例,双侧4例。
19例单侧斜疝中5例发现对侧隐性疝。
1.2手术方法:采用气静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取患侧下腹部耻骨结节上横行顺皮纹小切口,相当于腹股沟外环口所在体表投影上,切口长约1~1.5 cm。
用皮肤拉钩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后,找到外环口的精索提睾肌筋膜。
钝性分离提睾肌和固有鞘膜,直至提出疝囊,将疝囊周围组织钝性分离至疝囊颈部,显露腹膜外脂肪后打开疝囊,置入30度或50度镜后用2号丝线在高位处结扎疝囊,同时建立气腹及采取头低脚高位约15度。
气腹压力维持在8~10mmhg。
用镜头探查对侧内环口,如对侧存在隐性疝,可见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内环口开放。
明确后撤镜,适当轻压腹部排出腹腔内气体后用2号丝线高位结扎疝囊,在结扎线远端2mm处用2-0可吸收线缝扎疝囊。
牵拉同侧睾丸使精索复位,切口皮肤用记忆合金线皮内缝合。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今收治的13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100例)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取材容易、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标签: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疝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aparoscop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Methods:select our hospital since 2008 were treated 130 cases of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control group (30 cases)using simple ligation of hernia sac high;Group (100 cases)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the team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具有可比性。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流程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流程。
1. 麻醉诱导,全身麻醉。
24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的护理体会
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尚未普及到dJ ̄ ,l 手 术当中,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患儿家长对腹腔镜手术抱有疑虑心理和恐 惧。所以应当及时正确的引导患儿的家属并且使其了解到腹腔镜手术 的方法和优点,以及术前作为患儿家长应当协助的护理要点等。
疼 痛加剧 ;另外 ,噪音 、强光刺激 和暖色等 因素 也会使疼痛加剧 。因
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等个体化因素,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某些 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使患者顺利康复。
35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 . 如果 患者手术预后 良好 ,要及 时告知 ,此 时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减 轻患者的 痛苦。若手术效果 不好或预后 不 良甚或手术 失败 ,如据实告
4 ・临床护理 ・ 2 2
用镇静剂 是否恰 当以及 患者的个体化 因素如耐受能力 、疼痛阈值 、对
No e e 0 , 1 , v mb r 1 Vo. No.1 2 1 9 3 复活 动。所以 ,护士要 努力帮助患者 消除抑郁情绪 。护士要根据 患者
疼痛的经验。如果患者过度集中的注意力,过度紧张的情绪,就会使
中图分类号 :R 7 .2 4 3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14 (0 1 1 02 - 2 6 1 89 2 1 )3- 42 0
腹腔镜技术的在临床手术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下dJ腹股 ,L 沟疝高位结扎术迅速开展。此方法具有保持完整的股管解剖结构、 不损伤提睾肌和精索、患儿痛苦小、无瘢痕、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等特
微型腹腔镜辅助下提插式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
把纹 丝钳 夹好 留在体 外 ) 使雪橇 针顶 端到 达腹 膜 ,
外 间隙并在 此 间隙 中逐 渐从 内环 口内侧 向 内环 口后 方用 提插手 法潜 行分 离 , 后方 中点后 刺入 腹腔 , 达 在
收 稿 日期 : 0 10 — 1 2 1 — 72
美 国 S rk r 腔 镜 , O或 0 直径 4mm 腹 腔 ty e 腹 3。 。 镜镜 子 ; 分 离钳 1把 ; 橇 针及 弹簧 钩 线针 各 2mm 雪
2 手 术 配 合
2 1 术 前配合 .
2 1 1 心 理 护 理 ..
常规 气管插 管 全 身麻 醉 , 低 脚 高臀 下 垫 一 薄 头 枕臀 高位 , 在脐 部皱褶 处做 一 5mm 小切 口, 气腹 针 建 C 气腹 , O 经此 切 口置 入带 保 护 5mm 鞘 管 , 腹 腔 镜探查 腹腔 及双 侧 内环 I 。找到疝 囊 。腹腔 镜监 = I
术前 1d到 病 区 了解 患 儿及 家长 的 心理 状 态 , 向他 们讲 解腹 腔镜 手术 的优 点 、 术前 注意 事项 , 除 消
患儿及 家长 紧张 、 虑 、 焦 恐惧 心理 , 他 们 对 手 术 成 使 功充满 信心 。
2 1 2 患儿 准备 ..
视下 于脐 旁 3 5c 处或脐 缘戳 孔带保 护 3mm 鞘 ~ m 管及 2mm 抓钳 。在疝囊 颈 体表投 影处 中点 刺 直径
腹 股 沟斜疝 是小 儿 最 常 见 的外 科 疾 病 , 皆为鞘
突管未 闭 , 负压增 加使 腹 内脏器疝 人鞘 突形 成疝 , 故
为先 天性斜 疝[ 。微 型腹腔 镜下手 术 已成为 d J 腹 1 ] ,D
股沟斜 疝 的一种 重要 治疗 方法 。针对 d J 腹 股沟 斜 ,L
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小儿腹股沟疝(以下都称小儿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斜疝,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婴儿有自愈可能,临床通常观察到一岁左右,一岁以上没有自愈的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与成人不同,不需做额外的修补手术,只需做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也就是在内环的位置将疝囊做一个结扎,关闭没有闭合的鞘状突,之后只要腹股沟管的强度正常通常就不会复发,因此本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方法。
由于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很高(1%~4%),因此疝囊高位结扎术也是小儿外科最常进行的手术之一。
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包括开放和腹腔镜两种术式,开放手术是在腹股沟区域做一个横切口找到疝囊后进行游离并做高位结扎,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壁放置1~2个穿刺孔,然后经皮肤在内环位置带线穿刺做高位结扎。
相比较而言,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势:①结扎位置高、因此效果更确切;②腹腔镜镜头的直视下完成操作,对精索结构的辨识更清楚,精索结构损伤的发生率低;③无开放切口,无需打开腹股沟管,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④能够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区,发现小的隐匿疝,通过相同的穿刺孔完成双侧手术。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静脉基础麻醉;(2)全身麻醉.2.术前准备(1)术前应做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各项辅助检查;(2)术前入睡后禁食禁水;(3)手术前一日或当日完成手术区皮肤准备,腹腔镜手术清洁脐孔。
三适应证1.适用于1岁以上绝大部分的小儿腹股沟疝;2.1岁以下但是疝环较大或容易发生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
四手术步骤手术大体步骤如下:1.开放手术在腹股沟区做切口,腹腔镜手术经脐孔制造气腹,建立操作孔;2.开放手术游离疝囊至内环口后结扎疝囊,腹腔镜手术经内环皮肤进行穿刺结扎疝囊;3.关闭切口或穿刺孔。
五术后护理1.术后6小时开放饮食,流质或半流质,第二天改为普食;2.术后麻醉过后对小儿下床的一般活动无特殊限制,术后一个月内适当限制剧烈运动。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关键词儿童疝腹腔镜微创护理为探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经验,收治腹腔镜下进行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0例,加强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前体位训练以及术中护理配合。
经治疗后,患儿均手术成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0例,男90例,女20例,年龄1~14岁,右侧腹股沟斜疝67例,左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2~3天安全出院。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平卧位,头低足高倾斜15°,于脐下作切口,穿刺造co2气腹,置入腹腔镜,用手指按压内环口对应的腹壁确定进针点,切一2mm小口,先经腹壁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内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在同口经腹壁再次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外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利用操作钳将腹内2根线经下腹部trocar孔夹出腹外打结,腹外进针处2根线收紧再次打结即封闭疝内环口。
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小儿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敏感于环境的改变,进入手术室会产生恐惧感而哭闹不止。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天到病房行术前访视,访视者面带微笑,举止端庄,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首先对患儿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尽快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主动介绍手术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使家长认识到腹腔镜微创技术对患儿身体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让他们帮助患儿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①器械物品的准备:包括摄像显像系统、人工气腹系统、手术器械、缝合包、幕丝线、手术敷料、切口敷贴、无菌手术贴、小儿输液器、平衡液、生理盐水、留置针、无菌手套、吸引器。
②仪器摆放及性能检查: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必须全面掌握腹腔镜整套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微型仪器的安装及连接方法,在手术开始前将光纤、导线、导管正确安装连接在仪器主机上。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操作过程及配合方法。
方法30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25 min,平均时间为(12.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平均出血量为(3.2±1.1)ml,住院时间为2~4 d,平均住院时间为(2.3±1.1)d。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恢复健康。
结论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疝气常用手段,给予全方位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疝气;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手术配合小儿疝气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可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得不到控制将会对患儿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彻底的治疗尤为重要[1]。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7月诊治的30例小儿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7月收治的30例小儿疝气患儿,均经临床检查并确诊,符合小儿疝气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年龄(3.5±0.4)岁,斜疝18例,直疝12例,左侧疝16例(占53.3%),右侧疝9例(占30.0%),双侧疝5例(占16.7%)。
对于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感染性疾病患儿予以排除。
1. 2 方法1. 2. 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给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56,5 ml∶250 μg)和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8,50 ml∶1.0 g),剂量分别为1 μg/kg、1 mg/kg。
患儿取仰卧位,足部稍向上倾斜15°,在肚脐下方行切口,长度1 cm左右,置入0.5 cmTrocar,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预限压为8 mm Hg(1 mm Hg=0.133 kPa),利用腹腔镜探测两侧腹腔,找出疝囊并进行结扎,均采用体外穿刺缝合内环和体外打结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常规肩擦汗双侧腹股沟内环口处,一并处理隐匿疝,在患侧投影处带线穿刺,穿入腹腔应避开精索血管,左手缝合,右手持分离钳固定,完成缝合后,收紧结扎,放气,拔出套管及器械。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钩针训练(实用版)目录1.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概述2.钩针训练的意义和目的3.钩针训练的操作步骤4.钩针训练的注意事项5.钩针训练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正文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用的小儿疝气手术方法,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训练,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钩针训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一、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概述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进行的微创手术,医生在腹腔镜下将疝囊高位结扎,以达到治疗疝气的目的。
与传统的开刀手术相比,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二、钩针训练的意义和目的钩针训练是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其目的是让医生熟练掌握使用钩针的技巧,以便在手术中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高位结扎。
这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三、钩针训练的操作步骤钩针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钩针:根据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钩针。
2.熟悉钩针的结构:了解钩针的各个部分,如钩头、钩身、钩尾等,以便正确使用。
3.练习钩针的操作技巧:在模拟环境中进行钩针操作练习,如钩住物体、牵拉物体等,以提高操作熟练度。
4.在实际手术中应用:在手术中,将钩针用于高位结扎,观察手术效果,不断调整操作技巧。
四、钩针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钩针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训练环境: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进行训练,以保证训练效果。
2.注重器械消毒:在训练过程中,应定期对钩针进行消毒,以避免感染。
3.保持手部稳定:在操作钩针时,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因手抖导致的操作失误。
4.注意患者安全:在手术中使用钩针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钩针误伤患者。
五、钩针训练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通过钩针训练,医生可以熟练掌握钩针的操作技巧,这在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 疗 交 通 性 鞘 膜 积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孙建涛 2015年4月
背 景
1. 交通性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
2. 鞘状突高位结扎是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标准治疗方法;
3.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技术从腹腔内完成鞘状突高 位结扎的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当前,采用更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手术视频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vs “传统开放法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
① “传统开放法鞘状突位结扎术 ”是通过对疝突出的体表部位处腹壁 的逐层切开和解剖分离,最终找到未闭鞘状突并将其从精索上分离 下来,然后高位结扎其根部;
②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则是从脐部向腹腔内插入镜头, 无需任何解剖和分离就直接看到疝囊的开口处,然后借助体内外的 器械配术”可以实现手术时间的最短化——10分钟以
内,远较开放手术快的多。
开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这项业务的意义
1.可以使患儿获得更加微创、更快恢复和更低损伤风险的疗效;
2.非常突出的口碑效应,赢得极佳的社会效应,增加病员量;
3. 为医院、科室增加收入。
谢谢聆听,欢迎探讨
扎术”越来越受到业内的推崇,部分地区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开放的鞘状
突高位结扎术。
手术方法
1 全麻,头低脚高健侧倾斜15°卧位,留置尿管 ; 2 脐上缘0.5cm切口,置入腹腔镜,其与耻骨联合中点0.5cm切口,置入抓钳; 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微切口以体外打结 3 用带线疝勾或12号针头将4号线带入腹腔 4 在抓钳配合下缝2个半荷包,体外收紧缝线 如图所示:
2.上述基本特点就决定了 : ①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对疝囊开口的定位更容易,对腹壁的创伤 更小,患儿疼痛更轻,无局部肿胀等,恢复更快,满意度极高; ②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有几乎为零的手术误伤精索结构的风险, 复发率极低; ③“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可以同时兼顾双侧,避免了再次对侧手术 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