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a02b7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0.png)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婴幼儿身上。
鞘膜积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鞘膜过度分泌或吸收障碍所致,导致积液在鞘膜囊内聚积,形成囊性肿块。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消炎药物或进行手术排液,但存在复发率高、创伤大、疼痛明显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率。
1.2 治疗需求小儿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疼痛、腹胀等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通常是最有效的方式。
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疤痕明显等问题,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较大的身心负担。
1.3 手术原理手术原理是指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腔内定位到鞘状突,将鞘状突高位结扎,从而达到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准确判断鞘状突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手术场景,进行精准操作,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单孔腹腔镜技术还可以减少患儿手术后的疼痛感和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为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带来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选择。
通过结扎鞘状突的方式,可以有效阻止鞘膜积液的产生和发展,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成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正文2.1 手术方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麻醉及准备:患儿接受全麻后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手术部位,消毒铺巾,遵循无菌原则。
2. 切口和设备固定:在脐部偏下方0.5cm处作1cm横切口,以刀背开创单孔局部腹腔镜通道,并用无张力体外尼龙线固定,防止膨出。
3. 进针及掌术:通过腹腔镜探头引导下,将鞘状突高位结扎的特制输尿管导管进入疝囊内,同时拉直带针部为空切口对皮肤下方进行游离,置入局部塑料袋。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040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8.png)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在腹股沟区域发现一小块突出的包块,疼痛或不适感,以及咳嗽、哭泣等时包块会增大。
斜疝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例如肠道)穿过腹壁的薄弱区域而突出所致。
目前,传统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局限性。
为了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引入临床实践。
该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只通过一个小孔进入腹腔进行手术,能够明显减少创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能够更为精准地修复腹壁的薄弱区域,减少疝囊再次脱出的可能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通过分析临床试验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不断完善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评估该手术技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通过对比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局限性,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疝病治疗中的优势和价值,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同时,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应用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操作指南和临床决策依据,促进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与结果分析,将为临床小儿外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3 研究意义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手术疾病,传统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康复慢等局限性。
研究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新型手术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5a1b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它通常指的是婴幼儿期间出现的急性腹股沟区隆起,是由于腹腔内容物穿过腹腔壁的解剖薄弱区域导致的疝。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动复位、腹股沟疝环扎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等,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复发率高、创伤大和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详细分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一、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技术特点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它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减小了外科创伤和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基础上,通过定位准确、操作熟练的技术,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腔内,找到疝囊,并进行高位结扎术。
相对于传统的腹股沟疝环扎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目前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于该手术的有效性的分析:1. 临床效果显著: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术后效果稳定,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几率。
2. 术后恢复快速:相比传统的手动复位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等治疗方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术后恢复更迅速。
患儿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3. 并发症少: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伤口小、愈合快,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从临床疗效、术后恢复还是并发症减少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affb1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1.png)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小儿鞘膜积液的定义小儿鞘膜积液是指在小儿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胶质膜下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下,液体在鞘膜腔内慢性积聚的一种病理状态。
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腹腔镜手术等。
对于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至关重要,以避免病情加重并减少不良后果。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对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的痛苦。
【2000字】1.2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介绍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微创手术技术。
该术式通过腹腔镜途径,经脐部单孔或小切口进入腹腔,利用镜下操作器械将鞘状突高位结扎,从而实现对鞘膜积液的引流和治疗。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
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重要手术选择之一。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我们旨在分析该手术方法对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还旨在比较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方法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中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治疗方案,促进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c6f00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4.png)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小儿鞘膜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拟就这一技术在小儿鞘膜积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特点小儿鞘膜积液是指小儿脑脊液在蛛网膜下积聚,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包括脑膜炎、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技术优势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其手术步骤主要包括: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寻找鞘状突,定位准确后进行高位结扎,达到阻断鞘膜下腔通道,减少脑脊液积聚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1.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我们收治的一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中,采用该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显著改善,头痛、呕吐等症状减轻明显,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3个月,半年,1年,体格和神经系统功能均无异常表现,临床疗效良好。
2.手术安全性观察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小儿鞘膜积液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手术采用腹腔镜操作,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对小儿身体的创伤较小。
在术中结扎鞘状突时,采用高位结扎技术,操作简便,避免了大面积的颅内手术,并且对鞘状突及蛛网膜下腔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较小,手术安全性高。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体会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9437f6a5acfa1c7aa00cc27.png)
J u n e 2 01 5 Vo 1 . 1 4 No . 6
今 日健康
J I N RI J I AN KANG ・7 7 ・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d ' , J L 腹股 沟疝临床体 会
李 育龙
( 陕西咸 阳彩虹医院外科 , 陕西 咸 阳 , 7 1 2 0 0 0 )
腹腔镜在4 , J D 方面 的应用 。但 由于4 , J D 腹 腔的特殊性 , . , b J L 年龄 越小腹 腔空 间相对 越小 , 长时间高压气腹 对4 , J L 造 成危害 , 使4 , J L 腹腔镜技术 的发展落后于成人【 1 ] 。而由于腹 腔镜 在治疗t I , J L 腹股沟疝方 面因手术时
口腹膜 。术后随诊半年 , 未见复发。 小儿 由于其生理特 殊性 , 腹腔 空间较小 , 腹腔 内压力对d x J L 循环系 统、 呼吸系统影响较大 , 在气腹压力达 到一定程度 时 , 少许 的压力增 加 , 都会 引起患儿循环系统 、 呼吸系统 的巨变 。因此术 中应 严格控制好气腹 压 力, 以6 ~l O m m H g 为宜 。患儿在麻醉诱导 时一般都会有气体进入 胃 肠道 , 使腹腔空间缩小 , 腹腔压力增大 , 增加手术难度及 手术时间 。因此
性疝 , 术中一并处理。
1 . 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 插管全麻 , 头低平卧位 , 于脐下缘 作一长 约 5 a r m的切 口, 建立气腹 , 腹腔气 腹压力维持 在 6 — 1 0 m m H g , 置入观察镜 , 查看双侧 内 环 口情况 , 明确是否存在双侧腹股沟疝 。后在腹股 沟 内环体表投影处 以
1 资料与方法
1 . 1 l 临 床资料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96e1a1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b.png)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小儿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一、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液导致脑脑积液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中毒和外伤等,临床上常见症状包括头围增大、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等。
严重的鞘膜积液会对婴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儿童的生命。
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存在的问题传统手术包括开颅手术和硬膜下腔分流术,虽然可以缓解颅内压,但操作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感染率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其临床应用的障碍。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目前已在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对颅内积液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症状,同时减少了创伤和恢复时间。
三、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1. 创伤小、恢复快:单孔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在脐部进行一个小切口,术后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患儿术后可以较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2. 观察清晰、操作灵活:腹腔镜手术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显微镜下视野,医生可以清晰观察到手术部位,操作更加灵活。
3. 低并发症率:相比传统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概率较低。
4. 术后效果显著:临床实践证明,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可以有效缓解颅内压,改善症状,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四、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术前要进行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包括颅内压、病情稳定度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
2. 术中操作规范:腹腔镜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医生精湛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巧。
3.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结语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明显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临床效果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45090dd763231126fdb1176.png)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再次治疗的20例小儿复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
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7.6±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8±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7.7±5.4)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3.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儿麻醉清醒后6~8 h 即可进食流质食物,术后1~2 d下地活动,术后2~4 d出院。
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伤口感染和1例血肿。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复发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ligation hernial sac under single-port lapar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recurrent hernia. Methods 20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ernia treated again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1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ligation hernial sac under single-port laparoscope,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6±2.4)min,which was shorter than (22.8±2.7)min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7±5.4)ml,which was less than (23.8±6.8)ml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awaking from anesthesia,liquid diet can be taken within 6 to 8 hours,off-bed for movement 1 to 2 days,and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2 to 4 days after surgery.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as no recurrence,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ne case with wound infection and one with hematoma after surgery were display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 ligation hernial sac under single-port lapar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recurrent hernia is significant,which is safe and reliable on pediatric recurrent hernia at advantages of mild damage and short operation tim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High ligation hernial sac under single-port laparoscope;Recurrent hernia;Oblique inguinal hernia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其中斜疝所占比例最高[1-2],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3],目前常采用的术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观察
![小儿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7c15b0e50e2524de4187eb1.png)
小儿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患者38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19例,研究组为19例,给予对照组一般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率为80%,研究组的治疗满意率为95%,组间数据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率。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标签: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很少能自愈,传统开刀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被认为是安全可行的,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们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儿38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19例,研究组为19例,其中男30例,女8例,双侧6例,单侧32例,术中发现隐匿性疝6例,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阴囊透光试验阴性,其中嵌顿疝4例。
两组患儿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患儿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咐,术前4~6h 不得进食[1]。
并且要彻底的排空尿液,手术之前不能留置胃管以及尿管。
行气管插管,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于脐上缘行作一5MM弧形切口,穿刺建立CO2气腹[2]。
气腹压力为8~10mmhg,经该切口置入5mmtrocao,让患儿的头部于足部之间约为十五度,在患儿体内置入腹腔镜进行详细的探测和检查,查看患儿的内环口具体位置和形态大小,并了解清除对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然后在对侧腹直肌外侧脐水平,置入55mm trocao操作孔并置入分离钳,于腹腔镜监视下于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长2mm小切口,经此切口穿入endoclose针,刺入内环口外侧壁,在抓钳的帮助下穿过内环口外半周腹膜,把残端留在腹腔内,退针至腹膜外,同法穿过内环口内半周腹膜用抓钳将留于腹腔内缝线卡入endoclose针倒钩内,退出穿刺针并将线头带出体外,提起线的两端打结前将疝囊内气体挤出,线结埋于针眼皮下[3]。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1cd46458fafab069dc0209.png)
参考 文献 :
[ ]陈 灏 珠 . 用 内 科 学 [ ] 1 1 实 M . 0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9 8 北 人 19 :
1 7 . 3 3
[2 ]刘 俊 杰 , 俊 . 代 麻 醉 学 [ ] 2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赵 现 M . 北 人
形成 血 栓 瞳 。 ]
患 者 出现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后 应 抬 高 患肢 1 ~ 3 度 , 关 5 O 膝
32 严 密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 颅脑术 后患者往往有意识障碍 , 理上 严密观察神 志、 护 瞳
节安置于 5 1 度 的微屈 曲位 , ~ o 患肢制 动以减轻肿胀 , 利于静
1 9 1 6 — O 1 9 7: 0 9 1 7 .
血 栓 形 成 后 治 疗 上 采 用 溶 栓 、 凝 、 血 化 瘀 、 热 敷 患 抗 活 湿 肢 等 处 理 。通 常 采 用 5 萄糖 5O +尿激酶 2 u 和 5 A葡 o O ml O万 A o 葡 萄 糖 10 + 丹 参 注 射 液 2ml 脉 滴 注 , 时 给 予 低 分 子 0ml 0 静 同 肝素钠皮 下注射 , 治疗 时 间 一 般 为 3 7 , 剂 量 抗 凝 药 物 进 ~ d大
3 3 1 在 用药 过程中 , .. 注意观察 口腔粘膜 、 皮肤、 牙龈等处有
无出血 点, 穿刺 点 有 无 渗 血 及 血 肿 出现 , 同时 观 察 患 者 意 识 状 态、 瞳孔 对 光 反 射 , 无 呕 吐 等 。 组 病 例 中 有 1 左 基 底 节 区 有 本 例 脑 出血 患 者 术 后 意 识 已经 清 醒 , 因左 下 肢 深静 脉 栓 塞 , 用 溶 使
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d554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7.png)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03.100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曹文虎,胡强,戴超邳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作用。
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的58例纳入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2,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持续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0±0.32)mL、(0.83±0.09)cm、(12.26±2.37)min、(2.16±0.61)d、(24.19±3.64)h、(23.45±5.32)h、(2.78±1.02)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7、20.831、12.880、17.541、10.815、7.375、17.315,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0,P<0.05)。
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P<0.05)。
结论予以小儿疝气患儿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术后恢复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半年内复发率低。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1(c)-0100-05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Pediatric Hernia High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rniaCAO Wenhu, HU Qiang, DAI Chao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pediatric hernia high l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rnia. Methods78 pediatric hernia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at Pi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number table method. 20 case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8 case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pediatric hernia high lig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incid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 higher than 7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4.862, P<0.05).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urgical incision size,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bed time, time to exhaustion, duration of pain,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50±0.32) mL, (0.83±0.09) cm, (12.26±2.37) min, (2.16±0.61) d, (24.19±3.64) h, (23.45±5.32) h, (2.78±1.02) d,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7.837, 20.831, 12.880, 17.541, 10.815, 7.375, 17.315,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17%, lower than the 3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作者简介] 曹文虎(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fa842fbcd126fff7050b87.png)
四川医学 2 0 1 3年 4月第 3 4卷 ( 第 4期 ) S c i h u a n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1 . 3 4, No . 4
・461 ・
论 著
腹腔 镜 疝 囊 高位 结扎治 疗 小 儿腹 股 沟斜 疝 I 临床 分 析
t r a s t a n ly a s i s .Re s u l t s T h e o p e r a t i v e t i me f o r o n e s i d e o f h e ni r a,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e c u re n c e a n d t h e
n lh a e mi a . I n hi t s s t u d y ,1 0 6 p a i t e n t s u n d e r w e n t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1 0 5 p a i t e n t s u n d e we r n t c l a s s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a n d T h e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沟斜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沟斜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dc8f3e81c758f5f61f67db.png)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沟斜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孔腹腔镜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儿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组,P<0.05;两组患儿在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孔腹腔镜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增多,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也逐步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而在手术方法上则有单孔法、两孔法和三孔法之分[1],其中单孔法应用较广,手术效果更为明显,本文主要对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共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为1~11岁,平均(5.3±2.3)岁,其中患有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有23例,患有单侧腹股沟斜疝的7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不具有明显差异。
1.2方法开放组患儿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在患儿患侧下腹皮横纹做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环口筋膜[2],钝性分离组织后找到疝囊,将其打开进行结扎处理后将剩余部分切除,然后进行缝合;腹腔镜组患儿则接受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患儿的脐部取切口,然后连接气腹机建立气腹,将腹腔镜插入对患儿双侧内环口进行探查,在患儿患侧相应体表建立切口。
然后以患儿的内环口为中心,将穿刺针顺时针穿过腹膜,并在6点钟位置[3]将其穿出,使U型线进入患儿腹腔内,与另一穿刺针在腹腔内会合,将针芯拔出后用普利林缝线将患儿腹腔的球拍环内线收紧,将阴囊中的气体挤压到腹腔之中,然后进行放气,待达到手术标准后将套管拔出,采用荷包缝合方法进行切口缝合,完成手术。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55e2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d.png)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分析引言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常常需要进行开放手术,留下较大的切口,术后疤痕明显,同时容易出现并发症。
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术后疤痕,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本文旨在分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3岁至10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CT检查等,明确了腹股沟斜疝的诊断。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在术后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在30-50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术中出血量在5-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15ml;术后住院时间在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2天。
术后1年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有2例患者出现了少量淤血和水肿,但均在术后3个月内自行消失,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小的创伤、较短的恢复时间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建议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这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加以验证。
希望本研究结果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
![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50ebc0b28ea81c759f5786d.png)
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利用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232例,男209例,女23例,平均7.5岁。
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2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5天,全部病例无阴囊血肿及其他并发症,切口无感染,无1例复发。
结论: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术式更简捷,创伤小,切口小且不需缝合,术后不留瘢痕,患儿痛苦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容易为大家接受。
关键词小儿斜疝外科手术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在治疗上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
近几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运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它具有术式更简捷,创伤小,切口小且不需缝合,术后不留瘢痕,患儿痛苦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易复发的特点。
国内外许多医院均已开展。
2005年5月~2010年1月开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232例,全获成功,疗效满意,此术式受到广医患护的好评。
資料与方法本组患儿232例,男209例,女23例;年龄2~9例,平均7.5岁,单侧11例(术中发现5例为对侧隐性疝),21例为双侧斜疝,所有患者都是斜疝。
病程2个月~6年,平均4.2年。
主要器械:微型腹腔镜直径0.45cm,操作钳0.3cm,自制荷包缝合针直径0.2cm,7号丝线。
手术方法:术前6小时禁食水,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孔褶皱切直肌外缘0.3cm切口,插入Trocar及操作钳,镜下找到未闭内环口,于体表投影处戳孔0.2cm,刺入带7号丝线的荷包缝合针,在操作钳的配合下,于腹膜下潜行穿过内环内半周腹膜留线头于腹腔内,在同一切口下刺入第2针穿过内环外半周腹膜带出留在腹腔的线头,使内环成为一环形缝合,挤出阴囊内气体及其内容物的同时收紧缝线打结,线结留在戳孔的皮下,解除气腹退出器械,切口无需缝合,用医用透明黏贴膜黏贴切口。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体会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0c82d0426fff705cd170aba.png)
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体会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
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采取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式治疗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小兒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病,多数患儿在1岁内发病,部分患儿可自愈,但是较多患儿需手术治疗才可治愈。
疝囊高位结扎术为小儿腹股沟疝常用术式,主要分为开放式和腹腔镜下两类,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优化成熟,逐渐成为小儿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1]。
为进一步探明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常规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以往行开放手术治疗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
两组患儿均因腹股沟区或阴囊肿块就诊,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腹股沟疝。
纳入标准:首发小儿腹股沟疝;符合手术指征;年龄≥1岁。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a515bce76eeaeaad1f330cc.png)
[ 7 】 孙路 明 , 赵扬玉, 段涛 . 中华 医学会 “ 双胎 妊娠 临床 处理 指南 ( 第
一
部分 ) : 双 胎 妊 娠 孕 期 监护 及 处 理 ( 2 0 1 5 ) ”解 读 叫 . 中 国实 用妇 科 与
『 8 ] G t i l ? e n , K u t l u e r , N e d i m M a h m u t , C i ? e k , O z l e m, M o r a l o ? l u , P e r v i n ,
3 0 6 , 3 0 8 。
[ 5 ] 韩 连菊 , 邵岚 , 张蕾 , 等. 孕 妇 血清 p— h C G、A F P及 u E 3 水 平
对 妊娠 结局 的影 响 Ⅲ . 1 f 函 床 合理 用药 杂志 , 2 0 1 4( 2 5 ):1 1 9 9 — 1 2 0 1 『 6 6 ] 万晓华 , 文江 平 , 宋新 , 等 . 7 6 4 7名 正 常单 胎 妊 娠 孕 中期 孕 妇 A F P和 B— h C G及 u E 3 水 平分 析 . 中华 检验 医学 杂 志 , 2 0 1 3 ,3 6( 7) :
产 科杂 志 , 2 0 1 6 , 3 2 ( 4 ) : 2 9 1 — 2 9 6 .
E r t a r g ? n , E s ma , S a r ? k a y a , I s h a k , Ar t a r , Oz l e m, E r d e m . L o w VEGF e x p r e s s i o n
该 研 究 结 果 与 魏 景 仙 在 2 0 1 4 年 的 研 究 ,双 胎 妊 娠 组 1 5周 A P F 6 8 . 4 9 n  ̄ m l , B— h C G 1 0 3 5 2 6 . 5 0 U / L , 2 0周 A P F 1 5 2 . 9 2 n g / m l , B— h C G 3 6 3 3 2 . 5 0 U / L ; 单 胎 妊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df4b2dfbb68a98271fefadb.png)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討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溝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传统开放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0例。
传统开放组予以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予以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开放组,出血量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远低于传统开放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1年后,腹腔镜组的疝复发率低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疝复发率低,可在基层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the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with single-por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y to treat pediatric oblique inguinal hernia.Methods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open group and the laparoscop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imple randomization method,there were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aditional open group was given the open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while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with single-por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y.The surgical indexe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ernia recurrenc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raditional open group,the amount of blood was l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open group,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y (7.5%)was well below the traditional open group (22.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1 year after operation,the rate of hernia recurrence in laparoscopi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raditional ope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Using single-por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y to treat the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incision,small trauma,less hemorrhage in the operation,rapid recovery and short hospital stay etc.This method is safe and reliable,and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ernial recurrence,so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 of basic-level hospital.[Key words]Oblique inguinal hernia;Single-por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y;Pediatric;Complications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普通外科中最常見的疾病,发病率高达4%[1]。
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a0732a4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c.png)
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孙勇【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24(14)17【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望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21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的疝囊高位结扎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手术效果、疼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疝病复发率。
结果: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0.85±3.77)min,切口长度为5mm,术中出血量为(1.14±0.27)mL,下床时间为(14.64±2.35)h,住院时间为(3.24±0.86)d。
患儿术后2h、12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5.21±0.76)分、(2.46±0.44)分、(1.58±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19,P<0.05)。
患儿发生阴囊血肿、皮下气肿、切口渗血、切口感染、线结反应的人次分别为0、1、0、0、0次,总发生率为1.0%。
出院后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1例疝复发,复发率为1.0%。
结论:腹腔镜经脐单孔完全无辅助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疝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4页(P46-48)【作者】孙勇【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7【相关文献】1.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切口疝囊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评价2.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3.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4.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比较5.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5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的经验及价值。
方法: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3例各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余病例均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平均单侧手术时间20
分钟,术中出血<2ml,术后平均住院1.5天。
随访4~12个月复发2例。
结论: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技术成熟,效果安全可靠,恢复后不易发现手术痕迹,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疝一般发生率1%~4%[1]。
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小儿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
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技术已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并不断推广,成为国内外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受到患儿家属的充分肯定。
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一般2%~4%,腹腔镜下手术复发率
<1%,明显低于传统手术[2]。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患者250例,男232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34岁,单侧203例,双侧47例,3例因滑疝及疝内容物粘连中转常规手术,复发2例。
主要器械及物品准备:wolf、olympus腹腔镜系统,直径5mm 30°
小儿腹腔镜,5mm trocar 1把,自制带线穿刺针(针尖稍钝,针芯前端带钩,可钩着牵引7号丝线)。
手术方法:静脉全身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取头低足高位并向健侧倾斜20°为宜,弧形切开脐上缘皱褶处皮肤5mm,用手捏着提起脐部皮肤,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8~12mmhg,用trocar穿刺后置入5mm微型腹腔镜,首先探查患侧疝环大小及有无粘连,同时并探查健侧有无隐性疝,若有可同时处理。
在腹腔镜指导下,寻找内环口合适环口高位结扎点,切开约2mm小口,用穿刺针刺入此切口至环口腹膜外,沿外侧或内侧环口边缘,在腹膜外疏松结缔组织层潜行,分离至疝环1/2时,穿刺针刺破腹膜层,抽出针芯,自穿刺针孔穿入腹内7号慕丝线1根,进入腹内3~4cm后,边推丝线边退出穿刺针,然后在同一穿刺口刺入,自内环口边缘另一侧腹膜外潜行,穿刺针分离至丝线旁时,自第1次腹膜穿刺孔进入腹腔,穿刺针芯钩着腹腔内线头,收紧针芯后退出穿刺针引丝线出皮肤,丝线中部环形绕疝颈部1周,收紧缝线打结,可见疝环闭合良好,牢固打剪线后轻提皮肤,使线结进入组织间。
腹股沟小切口无需缝合,脐部切口皮下缝合1针对合皮肤即可,无需拆线。
结果
本组病例除2例因滑动性疝,1例因大网膜与疝囊粘连较重改常规手术外,其余247例均成功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0分钟,平均约20分钟。
术中出血<2ml。
患儿术后疼痛轻微。
麻醉清醒6小时后可进食,住院时间1~3天,平均15天。
随访4~12
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复发2例。
讨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术治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成为一种趋势。
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经近年来不断的摸索与总结,逐渐被广大外科医生所接受推广,根据我们的经验,认为术前术中有几点需注意:①术前患儿一定要排尽尿液以免术中影响暴露及操作,避免误伤膀胱;②术中分离内环口内侧腹膜时,注意不穿过精索及输精管以免被结扎,分离内环口外侧腹膜外时注意不损伤死亡三角内重要血管;③结扎内环口收紧缝线时注意挤压疝囊排尽气体以免术后出现疝囊气肿,打结一定要牢固,手术结束时一定要排尽腹内气体;④0.5岁以下患儿因腹腔空间较小,操作有一定难度,一般不建议行腹腔镜手术,但国外也有报道给出生4天的患儿行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的[3,4],说明年龄并不是绝对禁忌证。
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与常规手术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创伤小:手术切口脐部约5mm,疝颈部2mm,术中出血一般<2ml,手术时间平均约20分钟,技术娴熟后单侧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减少了手术时间;②腹腔镜治疗仅在内环口高位结扎,不分离疝囊,避免了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对精索不会造成破坏,负损伤小,出现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睾丸萎缩、隐睾等并发症极少;③由于切口小,分离面不大,所以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6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并可下床活动,1~2天即可出院,明显减
少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④传统手术中只能解决有临床表现的疝,对于腹股沟区未出现肿块的潜在隐匿形式存在疝,无法发现及解决,而腹腔镜手术由于腹内存在一定压力的气腹,可轻易的发现隐匿疝,一次性解决隐患,避免以后隐匿疝的二次手术。
本组47例双侧疝中,有14例是术中发现的隐匿形式存在疝;⑤与传统手术相比,患儿恢复后几乎看不见切口痕迹,有较高的美容效果。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邓耿明,吴江,吴平辉,等.326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部沟斜疝的体会[j].河北医学,2007,12(3):291-293.
2李宇洲.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