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和观察: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资料和文献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危险源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3.经验和教训总结:总结以往的事故和事故隐患,查找造成这些事故的危险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并评估发生概率。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伤害和损失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伤害和损失。

2.发生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包括因素如设备故障率、人员误操作率等。

3.风险等级确定:根据伤害和损失评估结果以及发生概率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以便后续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确定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确定控制措施的要点包括:1.原则和目标:制定安全和健康的原则和目标,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措施选择:根据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伤害,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等不同层次的措施。

3.措施实施和监控:实施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可行性和效果。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事故和紧急情况,减少损失和风险。

这些程序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职责和要求。

2.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并加强安全意识。

3.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检查、观察和调查等方式,识别和收集相关危险源的信息。

4.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的主要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伤害和损失评估,并评估发生概率。

5.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控。

6.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组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该程序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员工、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危险源辨识是该程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识别并列举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或条件。

在辨识危险源时,组织应充分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并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例如,一处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处作业、起重工作、电气设备等危险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以包括现场勘察、流程图分析、问卷调查等。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对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和量化其对工作过程的威胁程度。

风险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哪些风险是重要的,需要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施工现场上可能发生的高处作业,组织可以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等级。

最后一步是控制措施的选择和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控制措施应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例如,对于高处作业的风险,组织可以采取扶梯、安全网、安全带等工程控制措施,同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除了以上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的内容,如责任分工、沟通和培训、应急预案等。

组织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程序的有效实施。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分享和反馈相关信息。

对于相关人员,组织还应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预案应作为管理程序的一部分,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TCOSHA 004-202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

TCOSHA 004-202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

ICS13.100CCS C65团体标准T/COSHA004—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Hazard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 and plan of control measures—Guidance2020-11-26发布2020-12-01实施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发布目次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危险源辨识 (3)4.1活动划分 (3)4.2危险源辨识方法 (4)5风险评价 (4)5.1评价方法 (4)5.2风险分级 (4)5.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 (5)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6.1控制层级 (5)6.2不可接受风险控制 (5)6.3可接受风险控制 (6)6.4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6)6.5风险控制保障 (6)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更新 (6)附录A(资料性)危险源辨识示例 (7)A.1作业活动划分示例 (7)A.2危险源分类示例 (7)A.3关于危险源描述的说明 (13)A.4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示例 (14)A.5管理职能缺陷辨识示例 (15)附录B(资料性)风险评价示例 (17)B.1风险矩阵分析(LS)及应用示例 (17)B.2作业危险分析(MES)及应用指南 (20)B.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示例 (23)附录C(资料性)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示例 (25)C.1消除危险源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25)C.2治理方案中的措施示例 (25)C.3关于运行管理的说明 (25)C.4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方式选择示例 (2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衮矿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仓库等。

三、定义1. 危险源: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因素或条件。

2.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3. 控制措施:为降低或消除危险源而采取的措施。

四、程序1. 危险源辨识1.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活动,确保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记录。

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工作场所:检查设施、设备、机械、电气设备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如破损、老化、过载等。

- 动作姿势:识别是否存在需要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工作姿势,是否存在需要频繁弯腰、抬重物等容易导致伤害的工作方式。

- 物料和化学品:识别是否存在危险物质的泄漏、泄露、滴漏等情况,是否存在不当存储、处理等操作。

- 环境:识别是否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等。

- 人员:识别是否存在潜在的人为错误,如操作不当、疲劳等。

-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识别其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针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名称、位置、可能引发的风险、存在时间等信息。

2. 风险评价2.1 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

评价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评估可能性: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包括常见的事故类型和频率。

-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

- 确定风险级别:根据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

2.2 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高风险:采取紧急措施,停止作业或暂时关闭相关设施,修改工艺流程,采购更安全的设备等。

- 中风险: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企业安全生
产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方法,辨别危险源、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目的。

下面是该程序的几个重要步骤。

一、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设施、设备、物品、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辨识,可以有效
地发现危险源,为下一步的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二、风险评价
针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潜在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通过识
别和量化已存在的和潜在的危险,清晰地描绘出这些危险对人身、
财产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可以对
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类型和优先级。

三、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和实施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确保
该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有效的保障。

风险控制措施通常包括技术措施、行政措施、人员教育和宣传等方面。

执行时应采取一系列的措
施来降低安全风险,如改进设施、安装防护设备、加强操作控制、
定期检查等等。

四、效果监测和改进
企业应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和风险评价结果,对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定期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控制措施进行修正,防止风险再次出现,达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坚持科学、严谨、全面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针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划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的范文,供参考。

一、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辨识对象: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辨识小组:召集辨识小组,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辨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3.收集信息:收集与辨识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料危险性、人员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4.分析辨识对象:对辨识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方面的危险源。

5.评价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其频率、严重程度、暴露程度、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6.制定辨识报告:根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辨识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评价结果和建议的控制措施。

7.审查和确认:组织辨识小组对辨识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二、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工作条件。

2.召集评价小组:召集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工程师、职业卫生师、环境工程师等。

3.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4.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事故记录、职业病发病率、环境污染指标等方面的信息。

5.分析评价对象: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包括人员伤害风险、职业病风险、环境污染风险等。

6.评估风险:根据评价标准,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概率、严重程度、可预见性、可控性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级别。

7.制定评价报告:根据风险的级别,制定评价报告,包括风险的描述、评估结果和建议的控制策略。

8.审查和确认:组织评价小组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该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1.危险源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

这包括对工作地点、设备、材料和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和观察,辨识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或其他损害的危险源。

例如,电气设备的故障、化学品的泄漏、物体的坠落等。

2.风险评价一旦辨识出危险源,就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的过程。

这包括评估危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潜在后果。

评估的结果会得出一个相对风险等级,以确定哪些危险源是最需要优先处理的。

3.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需要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预防性和缓解性两类。

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如改进工作场所的设计、使用更安全的设备、提供培训等来降低风险。

缓解性控制措施则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来减轻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如安装防护装置、提供个人防护设备等。

4.实施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后,需要对其进行实施。

这包括制定适当的操作规程、培训员工、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等。

实施控制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在工作场所中形成一种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文化。

5.监控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定期监控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工作环境监测、参与员工的反馈意见等来实施。

监控和评估的结果可以用来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来改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状况。

6.记录和沟通最后,应将所有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包括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安全操作程序、组织相关的会议和培训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

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

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

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四、工作程序1、初始状态评审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

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通过走访、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与工作环境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条件、工作过程、设备设施、材料等。

2.确定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危险源的性质、潜在危害、可能发生的频率等。

4.制定辨识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辨识报告,详细描述各个危险源及其可能的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风险评价标准: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风险评价的量化指标和标准。

2.评估风险:根据危险源辨识报告和风险评价标准,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

3.制定评价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评价报告,详细描述各个风险源的风险水平。

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潜在的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管理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制定管理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风险评价报告,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等。

2.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和监督,确保控制措施有效执行。

3.监测和评价:定期对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4.培训与教育: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5.记录和报告:对管理控制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评价结果等。

通过上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这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的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巡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调查: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并加以改正。

3.员工培训:培训员工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识别: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确认。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3.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风险控制程序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风险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人为控制等。

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包括对设备、工艺流程、化学品等进行改进和加强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等。

3.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1.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噪声、震动、有毒有害物质、粉尘、高温、辐射等。

2.设备设施辨识:对企业中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各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

3.生产工艺辨识:对企业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化工、冶金、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的生产工艺。

辨识出危险源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价,即对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法等。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风险的优先控制顺序。

管理控制程序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常见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通过调整工作环境的布局、改善通风、降噪等手段,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

2.工艺改进控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艺进行改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设施控制:加装安全设施,比如防爆设备、灭火设备、泄漏预防设备等,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4.培训教育控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5.管理制度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安全管理。

6.监督检查控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识别潜在危险源,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企业应该重视这一程序的建立和落实,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保持企业的安全运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引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是工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对人和财产的损失。

本文主要介绍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1.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机器、设施、物质、环境、行为和管理等因素。

1.2 辨识标准辨识标准应包括对现有危险源的识别和对潜在危险源的预测两个方面,关注危险源对人类、环境和财产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

1.3 辨识方法主要方法包括查阅资料、现场勘察和专家论证等。

二、风险评价2.1 风险评价的定义风险评价是确定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及其后果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损失。

2.2 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标准可根据行业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如制定行业标准、参照政府颁布的安全规定等。

2.3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方法包括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分析、风险矩阵法等。

三、控制措施管理3.1 控制措施的定义控制措施指对危险源进行防范、控制或消除的各种管理措施,如采用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和采取应急措施等。

3.2 控制措施标准各种控制措施的采用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应按照重要性排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以达到预防、控制或消除危险源的目的。

3.3 控制措施管理方法按照事故监测、应急处理、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和教育宣传等环节的管理需求,实施监管、责任追究、信息反馈等控制措施管理手段。

结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管理者制定安全措施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确定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评估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各种危险源的管理和安全机制的建立。

这对于保障工业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是程序的第一步。

它涉及对组织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识别。

这可以通过进行工作场所观察、员工讨论、检查历史记录
和文件、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等方法来完成。

在这个阶段,需要制
定一个详细的清单,列出所有已识别的危险源。

接下来的步骤是风险评价。

在此阶段,需要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对组织和员工造成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使
用评估工具、分析历史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风险矩阵分析等。

评估结果
应该是一个可量化的风险等级,并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指导。

在完成评价后,组织需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减轻风险
的发生概率和/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严重程度。

控制措施可能包括采取工
程控制措施,例如安装警示标识或遮挡装置,修改工作流程,提供培训和
教育,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组织应该将这些措施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制定实施和监控的机制。

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组织应该建立定期检查和报告的机制,以确保已实施的控制措施仍然有效,并帮助识别新的危险与风险源。

这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集体讨论会议、进行
员工培训、收集和分析安全数据等方法来完成。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是一种帮助组织识别、
评估和控制危险和风险的系统化方法。

通过该程序,组织能够更好地保护
员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的过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明确各项工作安全规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

三、危险源辨识(一)指定危险源辨识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企业内的全部作业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通过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记录、历史安全事故案例;合法、准确、权威的法律规定及其他有关资料、资讯的收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主要工作环节,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归纳,剖析其特征,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后果。

四、风险评价(一)对步骤三中识别出的危险源,按不同等级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依据考虑危险源的类型、程度、频次、可能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二)对于评价等级高的风险源,开展深度分析,进一步分析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处置难度等因素,判断风险可控性及对人体、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等。

(三)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对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二)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是防范措施的具体操作,以确保预防、减轻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等的危害。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监管(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二)监管内容包括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价效果和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程序程序步骤:1.危险源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

可以采用检查、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同时,也应该考虑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以及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外部因素。

2.风险评价:一旦辨识出危险源,下一步是对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旨在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和工作环境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指数或风险公式等。

评估过程应包括潜在危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潜在受害者的暴露情况以及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需要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和管理风险。

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该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现有的最佳实践和法规要求。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个体保护装备和培训等。

4.实施和监控措施:一旦确定了控制措施,下一步是实施这些措施,并对其进行定期监控和评估。

实施措施需要适当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员工理解并能够正确操作这些措施。

同时,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要点:1.多学科团队合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这包括工作场所的各个部门和员工,以及从事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士。

2.信息收集和分析: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

这包括工作场所的历史数据、相关统计数据、员工意见和建议,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和科学信息。

3.优先级排序:由于资源有限,应该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控制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

优先处理那些风险高且影响范围广的危险源。

4.管理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应定期重新评估和更新控制措施,并随时适应新的风险和变化。

5.记录和沟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过程应被记录下来,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沟通。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文1. 引言本程序旨在指导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以便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危险性,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并要求员工遵守相关规定。

2. 危险源辨识2.1 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应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负责。

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巡检、风险分析、设备检查等。

2.3 辨识出的危险源应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定期更新。

3. 风险评价3.1 风险评价应基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对其可能对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3.2 风险评价应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等级。

3.3 风险评价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 控制措施管理4.1 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2 控制措施可以采用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

4.3 控制措施的实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并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规定。

4.4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和宣传5.1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的要求和程序。

5.2 宣传活动应定期进行,以提高员工对安全和健康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5.3 培训和宣传的记录应进行归档,以备查阅和审核。

6. 监督和检查6.1 监督和检查应由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或委托的专业机构进行。

6.2 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6.3 监督和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企业,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和改进。

7. 紧急事件处理7.1 紧急事件处理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评估。

7.2 紧急事件处理应能够及时响应,减少对员工和公众的危害。

7.3 紧急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应及时总结和反馈,以提高预案的有效性。

8. 文件和记录8.1 本程序的文件和记录应进行归档并定期更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是管理和控制潜在危险风险的过程。

设计一个有效的程序可确保对潜在危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以下是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示例程序:1.建立一个团队: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一个跨职能团队。

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可以有效地参与和贡献。

2.进行危险源辨识:团队成员应该首先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巡检和调查,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他们可以检查设备、材料和生产流程,并检测可能的意外事件和健康风险。

3.风险评估:一旦危险源被辨识出来,团队成员应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他们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确定风险等级,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或定量分析等。

评估应该包括潜在的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4.确定控制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团队需要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潜在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先考虑减少风险源、实施工程控制和采取行政和个人保护措施。

控制措施的确定还应该考虑成本、操作可行性和实效性等因素。

5.优先级排序:在确定控制措施时,团队需要考虑优先级。

首先应着眼于对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高风险和高危险源。

此外,还需要考虑团队的资源和时间限制。

6.实施和监督:确定控制措施后,团队应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了解和遵守控制措施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监控机制,以确保控制措施正常运行。

监督应该涉及定期检查、检测和记录等。

7.审查和改进:定期审查整个程序的有效性,并对评估和控制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反馈和建议应该被充分考虑并应用于相关方法和流程的改进。

以上是一个较为常见和标准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程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程序可能因不同行业、组织和应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确保最佳效果和符合具体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各单位对《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中需采用“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的,填写“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上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4.6安全环保部对各单位上报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汇总,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4.7安全环保部和各单位要保持最新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并将岗位的风险及控制措施传达到岗位职工。
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风险性分值。
LECD法的分级数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注:8小时不离岗为“连续暴露”;8小时内暴露1~n次为“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优先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
4.3安全环保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各单位上报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进行再次评价确认,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经安全环保部主管领导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受控下发各单位。
4.4各单位依据各自职责,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制定管理方案和实施运行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需报公司的管理方案和控制措施,应按职责权限分工和对口管理的原则上报有关管理处室安排实施。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在范围、性质和时机方面进行界定,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风险文件的形成以及适当时控制措施的运用。
对于变更管理,组织应在变更前,识别在组织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组织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管理方案:对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而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时间表,并落实专项检查所采取的措施。管理方案应通过年度检修计划、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专项治理整改等方式实施。
3.1安全环保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负责制定、修改程序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为管理体系运行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内各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
4.9.2危险源辨识
4.9.2.1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不可接受风险:指公司根据本程序辨识、评价的级别为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在体系运行中需特别关注、重点控制的风险。
三定四不推:指在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要做到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班组能够解决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够解决的不推给分厂、分厂能够解决的不推给公司。
4.9.1.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应适宜划分的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有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
4.9.1.2划分作业活动的法
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
按地理区域划分;
按装置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4.8当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各单位应随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修订、完善控制措施,及时更新本单位《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
4.9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基本流程
划分作业活动→确定危害事件→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风险控制
4.9.1划分作业活动
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
再次考虑采用个体防护措施或装置。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注1: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合适。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极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也可参见3.12的注);
3.2各单位负责实施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并配合安全环保部对不可接受风险进行确认。
4、工作程序
4.1安全环保部每年第四季度组织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4.2各单位依据安全环保部的安排,针对本单位区域内所有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编制本单位《不可接受风险及控制计划清单》,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后,受控发放,并将电子文本报安全环保部。
4.9.2.2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业环境的缺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缺陷。
4.9.2.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采用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
4.9.2.4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定
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包括本单位近三年内所有事故的原因。
覆盖法规的要求,辨识出的危险源应与所有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相适应。
4.10.3风险评价的方法
4.10.3.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用定性评价法直接判定为不可接受风险:
严重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
发生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4.10.3.2无法直接判断时可采用半定量法(LEC法)。
a计算公式为:
D=L×E×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