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二、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三、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1.影片概况1982彩色片(宽银幕)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吴贻弓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主要演员:沈洁(饰小英子)郑振瑶(饰宋妈)张闽(饰秀贞)张丰毅(饰小偷)袁佳奕(饰妞儿)严翔(饰英子父)洪融(饰英子母)徐才根(饰冯大明)本片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2、剧情简介两匹骆驼驮着沉重的煤袋,在主人的牵引下缓缓地行走在胡同里,向前转弯,又向北走去。
井的主人正摇着辗轳提水。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看着骆驼停在她家门前吃草。
不一会,她又到别处去玩,路上碰见一个疯女人秀贞。
秀贞在小英子面前蹲下来淡淡一笑说:“我的小桂子。
”小英子家中的老妈子宋妈看见这情景赶紧走来,不让小英子搭理那疯子。
于是,小英子跟宋妈去了油酱店,在那里,看到一个与自己一般大的小女孩妞儿。
妞儿把酱碗递给伙计,伙计盛满了酱,妞儿伸手去取,可伙计又收了回去,要她唱段小曲儿,妞儿不作声,快要哭了。
英子很生气,一下子窜到伙计面前,夺过碗说:“凭什么!”然后又把碗交给妞儿。
妞儿破涕为笑,转身走了。
过了几天,小英子又见到妞儿,邀她去自个家里玩,妞儿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让我去。
”别的小孩都怕疯子秀贞,可小英子却总到秀贞那儿去玩,秀贞一直把小英子看作自己死去的女儿小桂子。
小英子曾听换洋火的人对宋妈讲,秀贞原来与到她家租房住的大学生好上了,可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了,这时秀贞已怀孕,不久一个女孩出生了。
孩子一落地,就被裹了包,赶着天没亮,送到齐化门城根底下,不是让人捡走,就是让狗吃了,秀贞打那儿起就疯了。
每回英子到秀贞家,都听到秀贞叨念着那个大学生,她让小英子看那男人的大衣,叮咛小英子:“如见到小桂子就让她回家,小桂子脖子后有一块青记。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戏剧单元城南旧事(节选)设计者: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语文组陈贝尔【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是依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完成。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月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将支配2个课时,本节课为其次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同学已了解了林海音的创作风格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并通读了《城南旧事》小说原著和《城南旧事》电影剧本。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启发同学结合特定的剧情,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熟悉和评价剧中人物。
(2)引导同学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鉴赏影片的意境。
【同学分析】本文是一个电影剧本,结合影片的播放,同学能够比较感爱好的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由于年月的差异,成长于九十年月的中同学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二三十年月老北京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人的心理特征,这在肯定程度上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肯定难度。
【设计思想】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和影片的欣赏,盼望能启发同学学会观看和理解电影的叙事技巧,能真正理解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去观看和理解一个“坏人”的好处:那就是以一个天真、和善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观众)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培育同学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文本的阅读,本次教学将利用网上主题资源,播放影片,并作同步分析鉴赏,期间将穿插影评人对于《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供同学参考。
这样不仅增加同学的阅读面,还能让同学更直观形象的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剧本原文,观看这一电影片段,争论这二者之间的效果有什么异同。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重点】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场景说明的作用。
【教学难点】1、文中音乐的描写。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北岛《触电》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以为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以为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依然灿烂在记忆的巷陌深处……二、题目解说。
《城南旧事》是伊明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
剧作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改编的成功,在于忠实于原著,再现了作者笔下乡土风情的风俗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故土、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愫。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说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节结构。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与小孩》,它把英子与周围的人、英子与厚嘴唇人的故事,紧紧统一在一起,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唇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为人朴实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值得思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讨论、归纳:(1)排练节日时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
(2)毕业典礼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高二语文城南旧事教案 粤教版
高二语文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林海音,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似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人文性目标: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世界看得最真切、最纯洁、也最美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一个爱观察世界的人,现在我们就跟着英子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三、故事梗概。
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
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
四、研习对话。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段对话。
2、提问:“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明确:“潜台词”: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
这里是含蓄地表白自己地偷窃行径。
3、提问:为什么当“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英子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呢?明确:因为在小英子眼中,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林海音,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3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似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人文性目标: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文中音乐的描写。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世界看得最真切、最纯洁、也最美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一个爱观察世界的人,现在我们就跟着英子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三、故事梗概。
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
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
整个故事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我们课本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四、欣赏电影,了解剧情第二课时一、理解剧本1、在上节课观看的影片里,给你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明确:英子天真无邪的眼睛2、英子是一个爱观察外面世界的人,作者就是想通过英子的那双眼睛来看世界。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背景。
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和简介。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城南旧事》的期待。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计划。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中的文学特色。
2.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语言文字、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学特色。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在《城南旧事》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理解。
运用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角色扮演报告。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意义。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推荐与《城南旧事》相关的阅读材料。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东莞中学语文科何丽娟设计理念粤教版必修五中的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其中《城南旧事》较为特殊一点,其他篇目如《雷雨》、《哈姆莱特》等本身就是戏剧剧本,而《城南旧事》是由小说改编成剧本的。
一般而言,戏剧本身更讲究矛盾冲突,讲究戏剧效果,要求情节有高潮和逆转。
电影《城南旧事》被评论界称为散文化的电影,和后来的《黄土地》一样没有特别强调戏剧冲突,反而引领了一个“非情节化”的潮流。
那么学生能把握的是什么呢?编剧吴贻弓从林海音的前言、后记中总结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是电影的整体韵味。
吴贻弓在他写的《童年的梦——我和“城南旧事”》中说:“……我一直沉浸在作者心灵的童年里,也一直沉浸在自己心灵的童年里……”这正是我们学生可以把握的,关于童年!追忆童年,几乎每个长大的人都会经历,为什么呢?由于时间的距离,由于回忆者心态情感的变化,总是对往事有所删减,回忆带有了回忆者很强的主观色彩。
童年的记忆变得美好,色彩斑斓。
在学生的每一次练笔中都有一些同学在追忆自己的童年,都有类似这样的句子“不知道时间什么时候载走了我童年的心,什么时候还我失去了的快乐?”童年里的你我有一个纯洁的心,孩子看到的世界不带任何尘埃,这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看到的只是生命本身。
关于童年,关于生命本身这是学生可以读到的。
预设目标1.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体会作品中作家对自己纯真的童年时代的纯真无邪的感情追忆——一颗真的善的美的“童心”2.结合剧本的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潜台词。
注意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而谈。
3.体会影片中导演要传达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韵味。
教学步骤1.导入情境设置: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用多媒体展示)一首追忆童年的歌,歌里的童年有沙滩、阳光,海浪,老船长,还有拄着杖的外婆牵着我的手在海边散步,一切是那么的惬意、美好。
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那么《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的童年里都有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走进作者和导演吴贻弓共同给我们营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子的童年世界。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重点】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场景说明的作用。
【教学难点】1、文中音乐的描写。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应试练兵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抽屉.(tì) 缭绕..(liáorào) 押解.(jiè) 浑身解.数(xiè)B、络绎.(yì) 憋.闷(biē) 断垣.(yuán)熏陶渐.(jiān)染C、忌讳.(huì) 搓.(cuō)手莞.(wǎn)尔群雄角.(jiǎo)逐D、羞赧.(nǎn)拮.jié据桎梏(gù)咬文嚼.(jiáo)字2.下列各句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
②京剧脸谱、剪纸、篆刻、中国结、竹筒字、楹联等民族艺术作品,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③这英勇悲壮的一幕,今天仍让人。
A.妨碍彰显振动B.妨害显示震撼C.妨碍彰显震撼D.妨害显示振动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B、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
C、敞车上背着枪穿灰制服的兵押解着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有的大褂;有的穿西装,头发胡子都长得长长的,五花大绑,嘴里塞着一团纸,颈项上插了法条,上面用朱砂毛打着勾。
D、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林海音以及剧本内容。
2.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
3.培养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4.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
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分析人物对白,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
1.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2.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MTV歌曲《送别》、多媒体投影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作品;整体感知课文。
一、课文导入播放《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中蕴涵着的怀旧情怀。
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明确:《送别》。
这就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的主题曲《送别》。
这首歌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二、走近作者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三、关于作品--《城南旧事》1.故事梗概:课件演示三张主人公小英子和不同人物发生不同故事的剧照,每点击一幅,学生都发出惊叹。
请看过电影的同学根据这三幅剧照简述发生的三个故事。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城南旧事》word学案
③络绎:
③尴尬:
④眉目清秀:
⑤水泄不通:
(2)细读课文,鉴赏人物形象美
我们知道,人物是剧本的要素之一。毫无疑问,本课的主人公是年仅七八岁的小英子。但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课文节选的部分还有一个主人公,那是谁呢?当然是那个“厚嘴唇的人”。
1.你们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谈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天真活泼:唱《麻雀与小孩》,扮演小麻雀。
2、欣赏《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
(1)谈谈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2)为什么这首歌会在剧中反复出现?说说音乐在文中的作用。
小结音乐的作用:1.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
2.把故事中的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在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
3.营造出了一种跟文本内容相切合的氛围。
4.增强作品的艺术美。
聪明可爱:从她与“厚嘴唇的人”的对话中可见。
富有同情心:她始终认为“厚嘴唇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朋友;当她看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
2.在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
明确:小英子同情“厚嘴唇的人”,但又分不清他沦为小偷的原因。
他是个穷人。“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对于“厚嘴唇的人”究竟是否“好人”,我们无法下一个明确的判断。但我们都知道“厚嘴唇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好人,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所以,我们要从他的身上要学会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三)、合作探究
1、关注作品独特的儿童视角
想一想,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也有可能是一个与你不相干的、甚至陌生的人。请你讲述有关他的某一件事,并说说你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如今又是如何看待的。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广东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戏剧《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教学名称】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特定的故事剧情,通过自然、朴素、淡雅、诗化的语言,借助文中缓缓的音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那“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结合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的情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作者。
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学习歌曲《送别》,理解歌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人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虽然童年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潜藏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一旦被触动,那逝去的往事,那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那灿烂在记忆里的离别故事……都随着这《城南旧事》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淡淡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
同学们,在童年里,你们都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播放幻灯片首页)二.复述剧本故事学生自由复述走进剧本,整体感知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童稚眼睛,反映了20212021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提问1: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需要你把整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会找几个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呢明确:八个:院子里,课堂里,操场上,胡同里,草堆里,房子里,学校礼堂里,街上提问2:这些背景有什么时代的特色?明确:战争乱世,远去的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问3:这些场地的描写,背景的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生活的处境,渲染故事的气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5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解读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城南旧事》节选文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元素,提高学生理解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戏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台词掌握程度等。
5.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性格,然后在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
2. 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理解并传承中国戏剧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戏剧作品,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 审美与鉴赏:通过欣赏《城南旧事》这一优秀的戏剧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背景、内容和主题。
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并能进行相关分析。
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城南旧事》的内容和主题分析。
2. 重要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城南这个地方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二、讲授(25分钟)1.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概括地介绍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强调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3.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小说的观点和理解。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小说情节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深入理解小说中的细节和隐藏的含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 学生跟着教师的指导,将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进行分类整理。
2.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将信息整合出来。
3.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提高整理和分类的能力。
五、个人思考(15分钟)1. 学生个人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人物进行思考和总结。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或将其组织成短文。
3.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思考和挖掘。
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短文,进行展示和总结。
2. 学生之间可以交换观点和意见,形成对小说的全面认识。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重要性。
四、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和个人思考,写一篇小短文,总结和分析小说《城南旧事》。
2. 鼓励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观点和推理,展示对小说的深度理解。
高中语文必修五《11 城南旧事(节选)》赵敏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1《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主人公“厚嘴唇的人”、“小英子”的人物形象。
2、体会音乐描写的作用3、探究文本“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的主题情感。
[教学重、难点]1、分析“厚嘴唇的人”的形象。
2、作者采用小英子的视角进行写作的好处。
[教学设想]《城南旧事》在粤教版必修五这一模块中是电影剧本,感情真挚而细腻,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情感、文化、生活的积淀,在阅读中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但感情不轻易被调动,心灵不轻易受感动。
因此,我会通过挖掘文本丰富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实践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重点抓好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形象,发展情感、涵养心灵。
然后通过品味语言,分析音乐描写的作用,去体会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的情调,培养出自觉的审美意识。
本节课采用语文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深情的歌曲、电影欣赏去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提高审美能力,带动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再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调动生活、知识的积累,共忆童年旧事,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理解主人公“小英子”的情感、“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之间的交往,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进行“情感活动”。
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城南旧事》电影欣赏第二课时一、导入1、播放MTV歌曲《送别》,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这首歌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原著简介、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京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
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城南旧事》word教案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文字朴实温馨,故事生动起伏。
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
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
而她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感悟。
这恐怕是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2014学年高中语文 3.11《城南旧事》教案 粤教版必修5
《城南旧事》教案自主预习篇[语文百花苑]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
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中流行、传唱。
《送别》由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演绎后,至今仍是广大学生用以唤起离别愁绪、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
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从某某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里“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听到〞了一声思念故土的轻轻的叹息。
他把“一缕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贯穿在影片中的《送别》歌,正是以“淡淡的哀愁〞表现了离情别意,以“沉沉的相思〞表现了对故土的怀念,和伤逝怀旧的镜头紧密呼应,成为表达影片基调所不可缺少的一支主题歌。
《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
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
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文本]1.走近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某某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某某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小英子即在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戏剧单元•城南旧事(节选)
设计者: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语文组陈贝尔
【教学内容】
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完成。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将安排2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了解了作者林海音的创作风格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并通读了《城南旧事》小说原著和《城南旧事》电影剧本。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
(2)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鉴赏影片的意境。
【学生分析】
本文是一个电影剧本,结合影片的播放,学生能够比较感兴趣的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由于年代的差异,成长于九十年代的中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人的心理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和影片的观赏,希望能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电影的叙事技巧,能真正理解作者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一个“坏人”的好处:那就是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观众)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文本的阅读,本次教学将利用网上主题资源,播放影片,并作同步分析鉴赏,期间将穿插影评人对于《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供学生参考。
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阅读面,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
1、对比阅读——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剧本原文,观看这一电影片段,讨论这二者之间的效果有什么异同。
2、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3、利用主题资源作为教学辅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文学中电影剧本的特点;
(2)学会分析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培养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效途径搜寻有关电影剧本的资料,整理为有用的学习资料;
(2)学会合作和分享,学会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中国八十年代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比电影剧本和小说原本的不同,感受各自的美感;
(2)通过戏剧文学了解社会、了解人性,培养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重点)
2、分析人物对白。
让学生学会去鉴赏人物对白,通过分析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对话,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
成人世界的用意——孩子用其纯净的眼睛,还原了生命本来的模样;好人和坏人只是一个标签,在孩子眼中,就只有生命本身。
(重点)
3、鉴赏影片的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结尾《送别》达到一种什么效果。
然后结合整部片子的三个故事,让学生尽量能体会到这部片子创造出了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并且明确,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忆童年”导入1~2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感受童年时候的心境。
在回忆中感受童年的心境。
让学生酝酿一种回忆的心境。
配乐《送别》,朗读几段评论文字。
(链接网页中《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朗读3分钟一名学生朗诵文段。
营造一种鉴赏氛围。
引出《城南旧事》。
阅读剧本(即课文节选部分)重点阅读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次对话,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揣测人物心理活动。
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
讨论15分钟提出问题(1):如何理解小英子的那句“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点拨(1):小英子想得极为简单,她也没办法复杂,但是她的回答却在简单中透露着某种哲理意味。
她说她分不清海跟天,但这并不影响她对那篇课文的喜爱;同样的,她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她只知道跟厚嘴唇的人订了一个“我们看海去”的约会。
小组就各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共识。
由一名组员陈述观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
重点阅读文本中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的最后一次谈话,在人物对话中推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读懂人物的内心活动。
讨论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2):厚嘴唇的人在小英子眼中和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是否相同?你如何看待厚嘴唇的人和小英子之间的“友情”?
点拨(2):在这里,作者和导演都故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借助孩子纯净的眼睛,去还原生命本来的模样,完成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所以,涉世越深的人,就越喜欢回忆童年,其实就是想找回童年的那份纯净,就像林海音自己说的:“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鉴赏影片(即电影《城南旧事》)播放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的《城南旧事》片段。
(链接网站中《城南旧事》影片的播放)影片鉴赏25分钟观看影片让学生更直观感受人物形象。
画面鉴赏。
在观看的过程中,同步阅读文本,理解导演所要传达的意境。
(链接网页中有关影片评论)鉴赏
讨论提出问题3:作者如何通过小英子的眼睛来讲述旧北京的故事的?
点拨(3):指点学生注意影片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如:小英子的眼睛特写、长镜头运用、画面的色彩……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透过理解电影镜头,理解作者和导演的意图,把握文章(影片)的意境。
音乐鉴赏。
通过音乐的欣赏,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链接网页中歌曲播放以及对歌曲的介绍和鉴赏)鉴赏讨论提出问题4:故事的结尾出现《送别》的歌声,你觉得效果怎样?
点拨(4):本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真是感受就行了。
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音乐是电影的第二种语言,通过欣赏片中音乐,把握文章(影片)的感情基调。
小结电影剧本的特点及鉴赏戏剧文学的基本要领。
小结电影《城南旧事》蕴涵着的是一种怀旧的基调,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的表现出来。
导演没有刻意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
鉴赏本影片,还应该从其意境入手。
【学习评价】
等级小组合作情况组员讨论情况语言表述情况
优积极参与,充分合作,互相讨论。
讨论热烈,并能及时发现问题,邀请老师加入小组讨论。
观点突出,具备逻辑性,语言优美。
良充分合作。
讨论热烈,小组成员能达到共识。
观点突出,语言较优美。
中有限合作。
能参与讨论,气氛不热烈,但基本能达到共识。
基本能说出观点,语言基本没有逻辑性,表达不流畅。
差不合作。
个别讨论,参与度不高。
观点不明确,回答不能切合提出的问题要点。
附:《城南旧事》影片内容介绍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
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
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片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1984年获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
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1988年获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