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质量问题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1. 施工环境恶劣:隧道施工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施工环境黑暗潮湿,通风差,空气质量差。
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2.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多种多样,其包括软岩、固结岩、水文地质等多种地层特征。
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其施工质量控制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3. 施工周期长:隧道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长时间的施工周期会增加工程风险和工程成本,同时也会加大质量控制的难度。
1. 施工环境改善:隧道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通过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在施工现场增加照明设施,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和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 地质勘探与监测: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需要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对隧道施工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
可以利用地质雷达、地质仪器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和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施工工艺优化:不同地质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为了控制施工质量,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流程。
可以通过采用盾构机、顺便开挖法等先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等先进技术,加强隧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 质量管理与监督: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可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从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加强现场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和不合格现象。
5. 施工人员培养与技术提升: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依靠技术手段,也需要依靠专业的施工人员。
可以通过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之一。
隧道工程的质量控制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例如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过程长、通风与排水难度大、风险控制多样化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对策和措施来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本文将从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入手,分析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一、难点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通常处于地下,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地层移动、岩层崩落和地质灾害等现象。
这就给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如何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 施工环境恶劣隧道工程通常处于山区、水下等恶劣环境中,施工条件差,施工作业受限,给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施工工作,保证施工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 施工过程长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通常较长,需要经历较长的施工周期,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不间断的质量控制。
如何在较长的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质量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4. 通风与排水难度大隧道工程的通风与排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解决通风与排水难题,保证施工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5. 风险控制多样化隧道工程施工涉及到的风险种类繁多,包括地质灾害、岩体崩塌、水灾等多种风险。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多种风险的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技术对策1.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可以采取地质勘察技术对策。
通过煤岩地质预报技术、地质灾害预警技术、岩石力学与岩层稳定性研究技术等,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准确的勘察与分析,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针对施工环境恶劣,可以采取环境保护技术对策。
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措施技术、施工工艺改进技术等,改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以及经济发展。
然而,在隧道建设中,常见一些质量问题,如洞壁稳定性不足、地层灾害、地表沉降、水文渗漏等。
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我们需要探索解决对策,以保障隧道建设质量。
问题一:洞壁稳定性不足洞壁稳定性不足是影响隧道建设质量的常见问题之一。
主要原因是在隧道掘进时,岩层结构扰动,形成了裂隙和崩落体,导致洞壁稳定性不足。
此时,需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支护设计,使用高强钢管、网片、锚索等增强支护方式,提高洞壁稳定性;2. 加强地质勘探,对地质构造和水文测量加强调查,在隧道开挖前充分了解地质情况,采取避险措施;3. 做好洞内支护,监控各参数,及时修补洞壁,避免因触发洞穴而引发安全事故。
问题二:地层灾害地层灾害是隧道建设中的常见问题,环境因素导致地层变化,影响隧道建设质量。
主要原因包括地震、水文变化、岩爆、坍塌等。
应采取以下对策:1. 做好地勘与水文调查,了解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以及水文变化,为隧道建设提供参考;2. 足够考虑地层的开挖方案,本着轻型先开的原则切割固结,可在保持地质构造稳定安全的前提下改善放破情况;3. 强化岩土材料研究,对地层灾害产生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研发适合的岩土材料以消除灾害隐患。
问题三:地表沉降隧道建设中地表沉降是常见质量问题之一,它会给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城市地下管道、建筑物等设施破坏。
造成地表沉降的主要是因为隧道断面面积过大、隧道深度过浅、隧道周边地质条件差等。
应采取以下对策:1. 按照设计进行隧道断面规则,大大减少断面面积,避免因开挖过大而造成地表沉降;2. 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震活动情况,确定隧道的深度,减少地表沉降;3. 对隧道周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采取土钉加固、预应力锚杆固结、注浆改良等工法。
问题四:水文渗漏水文渗漏也是隧道建设中常见质量问题之一。
水文渗漏会导致洞穴穴身堵塞、地质灾害等后果,给隧道安全带来危害。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隧道工程施工的问题
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可能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施工质量问题1. 排水系统不完善:隧道纵向排水管未按设计高程埋置,管轴线成波浪状;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未采用土工布包裹;纵、横、环向管未采用三通管连接,且管口连接不牢固;横向排水管多采用波纹管,未按设计要求采用75PVC管,且纵坡未设置成2%。
解决措施:加强排水系统设计,确保排水管道布局合理、连接牢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材料,提高施工质量。
2. 监控量测不足:监控量测布点和观测频率不足,未紧跟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走过场,未能指导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措施:加大监控量测力度,确保观测频率和布点合理;加强与地质预报的结合,提高预测准确性;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消除安全隐患。
3. 支护结构问题:隧道钢拱架间距超限,两榀中间安装钢带,完全是应付初支检测;初期支护不及时,围岩条件差的地段不及时封闭成环;初期支护不紧贴围岩,背后存在空洞、掺填片石;初期支护厚度不够(喷混凝土厚度);钢拱架拱脚悬空、钢拱架连接不牢;钢拱架扭曲、翘曲、不在一个平面;钢拱架间距不均;钢筋网与围岩的距离过大;二次衬砌仰拱不成形,拱座连接不好;围岩欠挖衬砌厚度不够,拱顶混凝土没有灌到位。
解决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支护结构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偷工减料现象;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二、施工安全问题1. 超前小导管(锚杆)问题:超前小导管(锚杆)间距、角度控制较差,根数不足;超前小导管(锚杆)长度不足,前后排搭接长度不足;超前小导管(锚杆)未与拱架进行有效连接;超前小导管长度严重不足(设计4.5m,实际不足1m);无搭接长度(搭接不小于1m);超前注浆小导管未进行注浆。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点及技术对策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一直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之一。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涉及到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技术对策来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将从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难点入手,探讨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对策。
一、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难点1. 地质复杂性:隧道工程常常处于各种地质构造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下,地下水、岩层变化等问题给隧道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开挖和支护施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岩层的不均匀性也给隧道开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 施工环境恶劣:由于隧道施工通常处于地下深处,通风、排水、照明等施工条件都十分恶劣。
这就要求施工技术和设备需要很高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3. 施工工艺复杂: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复杂,地铁隧道、公路隧道、水利隧道等不同类型的隧道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都有较大的差异,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4. 安全风险大:隧道工程隐患较多,如地层变动、地下水涌入、围岩崩落、爆破震动等一系列问题很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1. 地质勘察与评价:针对不同地质情况的隧道工程,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与评价工作,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作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同时也为后期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
2. 施工监测技术:通过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围岩压力等参数的监测,掌握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渗流情况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 施工机械与设备技术:采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机、岩土切割机等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人工操控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 支护结构技术: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施工单位需要选取合适的隧道支护结构,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和材料,确保隧道内部的安全和稳定。
5.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作业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确保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隧道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發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铁路建设也渐趋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隧道施工无论作为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为了满足工程作业的需要,其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人员着重考虑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隧道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标签: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对策一、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1、隧道防排水设施不完善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差,几乎是所有隧道的共性问题。
由于是隐蔽工程,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认真,防水板焊接不牢或破损、挂设不平整、挂点不够,以及排水管堵塞、移位,排水沟开挖不到位、立模不标准、振捣不及时等直接导致防排水质量差。
2、隧道衬砌质量有缺陷(1)隧道衬砌主要存在着二次衬砌仰拱不成形、拱座连接不好、衬砌钢筋连接不规范、焊接质量差等问题。
由于上述超欠挖控制不严、初期支护质量差等原因,直接造成了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使结构受力不均。
再加上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到位等,造成衬砌质量差,为后期的运营埋下隐患。
(2)衬砌开裂。
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压力与隧道围岩的性质,地应力的大小及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受到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因素在设计前是很难确定的,所以在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中常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结构强度不够与围岩压力不协调,造成衬砌结构开裂破坏,而工程中出现的衬砌开裂更多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或因衬砌厚度不够,或因混凝土强度不够,所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已迫在眉睫。
(3)衬砌结构同围岩结合不密实。
在施工中,岩石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不良,通过钢筋网作为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层背后设置石块代替混凝土充实空间,造成围岩与初期支护不密实,在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由于泵送混凝土压力不足,流动性不好,拱顶混凝土难以饱满,造成模筑混凝土厚度不足,形成大空洞。
3、隧道支护质量差支护是安全的保证,因此,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早封闭,快成环,控制变形。
隧道工程质量缺陷整治方案
隧道工程质量缺陷整治方案一、引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隧道工程质量缺陷频发,给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隧道工程质量缺陷进行整治显得十分迫切。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我国隧道工程质量缺陷问题的分析,提出一套综合的整治方案,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工程质量,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隧道工程质量问题分析1. 目前隧道工程的质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不合理。
一些隧道工程设计中存在参数估算不准确、结构设计缺乏安全系数等问题。
(2)施工质量不达标。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廉价材料和不合格施工工艺,导致隧道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3)监理不力。
一些监理单位在实际工程监理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2. 针对以上问题,本方案提出以下整治方案。
三、整治方案1. 设计方面的整治(1)加强设计审核。
对隧道工程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加强设计科研和经验总结。
鼓励对隧道工程设计过程进行科研和经验总结,形成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2. 施工方面的整治(1)严格施工管理。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引导施工单位加强员工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加强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检测。
建立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达标。
3. 监理方面的整治(1)加强监理力量建设。
增加监理单位的人员和技术力量,确保监理工作得到到位。
(2)加强监理工作。
加强监理单位对隧道工程的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4. 加强信息化建设(1)建立隧道工程信息数据库。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隧道工程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状况。
(2)开展信息化监测。
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传感器技术对隧道工程进行全面监测,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5. 增加隧道工程事故防范措施(1)建立事故预警机制。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一、施工方面1. 掌子面跑偏掌子面跑偏是指隧道墙壁或顶部的钻孔不符合设计要求,偏离了原来的规划线路,导致隧道形状失真、道路宽度变窄。
主要原因包括掌子面较软或者软件较硬,工人技术水平不够,或者钻孔机器故障。
解决对策:对于掌子面跑偏问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技能培训,严格控制土质的软硬程度,并在施工过程中检查钻孔机器的正常运转状态。
2. 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通常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或者天然地质条件不稳定所致,导致隧道支架失去稳定支撑,发生拱顶下沉。
解决对策:针对拱顶下沉问题,需要加强地质勘探和隧道支架设计的精度,严格控制拱顶下沉要求的安全范围并进行有效的监控。
二、设计方面1. 隧道内部空气流通不畅隧道内部空气流通不畅会导致通风不良,影响隧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通常这种问题是由于通风系统设计不良,无法达到理想的空气流通效果。
解决对策:解决隧道内部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隧道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电动风扇的安装以及注入新鲜空气等。
2. 隧道排水管道堵塞由于隧道通常处在地下,且暴露于天然地质条件之下,因此存在排水管道堵塞的风险,这会导致水涨导致设备损坏,地面压力增大,对隧道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对策:对于隧道排水管道堵塞问题,可以采取清洗和检查的方式,以确保排水管能够畅通无阻。
三、材料方面1. 填料及支架材料质量不合格填料和支架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导致隧道结构稳定性不足的核心因素。
当填料和支架材料质量不合格时,就会影响隧道的承载能力,引起安全问题。
解决对策:为了确保填料及支架材料质量得到保障,应该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把关,认真保障材料的质量。
2. 通风管道老化变质通风管道由于长时间暴露于一种艰苦环境下,因此在使用多年后可能会老化变质。
这样就会导致通风系统失效,对隧道内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对策:为了管理通风管道的质量,需要对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修复损坏或老化的管道部件,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转。
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评估报告
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评估报告评估概述本报告旨在对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评估。
通过对现有隧道工程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整理总结了以下评估结果。
问题1:隧道设计不合理根据调研结果,一些隧道工程存在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设计中未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及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因素,导致隧道在施工和使用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建议在设计阶段加强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问题2:材料质量不达标另一个常见问题是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
例如,一些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低质量的水泥和钢材,导致隧道结构强度不足,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建议加强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隧道工程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
问题3: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不合格也是隧道工程常见的问题之一。
例如,施工中存在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焊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导致隧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建议加强施工的监管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问题4:运维管理不规范此外,一些隧道工程存在运维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隧道设备维护不及时、清洁不彻底等问题,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影响了隧道的正常运行。
因此,建议加强隧道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清洁工作,确保隧道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加强隧道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加强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隧道工程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加强隧道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清洁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结论通过本次专项治理评估,我们识别了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摘要,详情请参阅完整报告。
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评估报告
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评估报告1. 引言本评估报告旨在评估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专项治理情况。
根据对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本报告总结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2. 常见问题分析经过对多个隧道工程项目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2.1 施工工艺不规范在一些隧道工程项目中,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的问题。
例如,施工人员在进行隧道开挖时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导致隧道壁面出现不均匀和不平整的情况。
2.2 材料选用不当隧道工程中,一些项目存在材料选用不当的问题。
例如,使用了低质量的混凝土材料,导致隧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2.3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在一些隧道工程项目中,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是一个常见问题。
施工企业未能严格检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导致隧道结构存在一些质量隐患。
3. 专项治理建议针对上述常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专项治理建议:3.1 加强工艺指导在隧道工程项目中,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指导。
组织专家对工艺进行评估和优化,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施工按照规范进行。
3.2 严格材料管理对隧道工程项目中所用材料进行严格管理。
严格选择高质量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监控和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3.3 强化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控制。
建立有力的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过程的关键节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4. 结论本评估报告总结了隧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专项治理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通过加强工艺指导、严格材料管理和强化质量监控,可以有效改善隧道工程的质量问题,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1. 锚杆质量问题隧道工程中的锚杆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
锚杆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锚杆直径、长度、布置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锚杆固结强度不足等。
2. 衬砌质量问题衬砌是隧道工程的主体结构,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衬砌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不足、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裂缝、混凝土蜂窝麻面等。
3. 防排水质量问题隧道工程的防排水系统是保证隧道工程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
防排水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管道堵塞、防排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等。
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问题主要包括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设备选型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5. 施工管理问题施工管理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质量检测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工程的整体品质。
二、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1. 加强锚杆质量控制严格把控锚杆原材料质量,加强对锚杆制作、安装过程的监督,确保锚杆直径、长度、布置间距等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提高锚杆固结强度,确保锚杆的支护作用。
2. 提高衬砌质量加强衬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在衬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衬砌厚度和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3. 优化防排水施工合理设计防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设置合理、排水管道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防排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防排水效果。
4. 提升施工工艺水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操作,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隧道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一、隧道质量问题的分类隧道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设计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和使用质量问题。
设计质量问题包括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参数选择不当等;施工质量问题包括隧道结构施工质量不稳定、材料选用不当等;使用质量问题包括设备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等。
这些质量问题在隧道工程建设中时常出现,影响着隧道的安全、耐久性和经济性。
1. 地质状况: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状况对隧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地质条件不良,如岩溶地质、泥石流等,会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
2. 结构设计:隧道的结构设计是保证隧道质量的关键。
若设计参数选择不当、结构设计不合理等,会导致隧道结构的不稳定和耐久性下降。
3. 施工工艺:隧道施工中的工艺问题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
如果施工工艺不合理、方法不当,就会导致隧道施工质量不稳定。
4. 材料选用:隧道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若选用材料质量不合格、质量控制不到位,会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行。
5. 设备维护:隧道的设备维护不当会直接影响隧道的使用质量。
隧道设备若长期不得到及时维护和保养,必将影响隧道设施的正常运行。
1. 地质勘察:在隧道工程设计之前,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充分了解地质构造、地表地貌、岩层倾向和变化规律等,以确保设计合理稳妥。
3. 施工监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施工质量监控体系,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
4. 材料质量控制:对隧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防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对隧道质量造成影响。
5. 设备维护管理:加强对隧道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隧道设施的正常运行。
隧道工程的质量问题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隧道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
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管理实施,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隧道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成为制约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本文将从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一、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1.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隧道工程建设中,各地检测标准不尽相同,这使得隧道工程质量的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工程质量评估存在局限性。
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质量监管标准也存在差异,难以实现“一盘棋”。
2.检测方法单一。
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法多为传统的测量技术,例如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地质勘探。
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准确度高,但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且存在施工现场监测的实时性不足等问题。
3.检测数据不完整。
现有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有时无法覆盖到所需的全部数据,如地质勘探措施不规范或者数据收集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数据的不完整性,从而影响了对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全面了解。
4.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和能力不足。
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面,监理机构和检测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专业技术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大,很多机构在人员配备、设备投资和管理方面存在短板,无法满足现有技术的需求。
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的改进措施1.设置全国统一的检测标准。
目前,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各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质量监管标准也存在差异,难以实现“一盘棋”。
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标准,为纠正行业不规范的现象提供依据。
2.引入物联网技术,提升检测方法多样性。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隧道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可以实现对工程建设全程实时监控及数据采集,而无需定位测量。
对于现场检测,可引入相关设备和技术,提升检测方法多样性。
3.建设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加强资料管理。
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全面记录施工阶段的各项数据,以便于后续的检测和管理。
隧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隧道工程〔 1 〕通病现象缘由分析1、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1、隧道大。
在掘进开挖过2、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程中,发生上、直发生斜孔超限;预防措施1、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2、准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展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准时调整有关参数;下、左、右轮3、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3、钻孔过程中掌握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廓超、欠挖。
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2、喷射砼脱层隆起,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3、整体台车衬砌接茬处发生错台,相邻断面衬砌砼外表接茬处错台超出标准。
4、锚杆安装不结实、抗拔力不够,锚杆长度、数量不够及超挖较大时填充片石造成空洞的偷工减料行为。
1、受喷面松动岩石未去除;2、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3、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4、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5、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1、台车刚度小,砼浇筑时发生变形;2、模板使用时间过长发生变形;3、相邻节段接茬处未实行处理措施。
1、锚固长度不够;2、砂浆注不饱满;3、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砂浆;4、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5、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6、人为意识。
1、去除松动岩石,去除受喷面浮碴杂物;2、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承受凿槽、埋管进展引导疏干处理;3、喷射砼前进展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1、台车设计时加大刚度、挠度检算,可承受稍大的安全系数;2、模板发生变形时一律进展更换;3、相邻节段接茬处承受加强措施,如使用横向液压千斤顶、丝杠顶撑等,使相接处密贴。
1、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及设计孔深钻孔;2、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3、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始终线上;4、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头,均匀连续进展,中途不得连续;5、承受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6、加强质量意识教育,锚杆安装前对长度进展检查,安装后对数量进展确认,觉察偷工减料,对责任人进展进展惩罚,或撤离工作岗位。
隧道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隧道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隧道工程往往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在施工过程中改善质量。
一、地层稳定性问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常见的地层稳定性问题包括地面沉降、地层塌陷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加固地基对于地层不稳定的区域,可以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来增强地层的稳定性。
比如,可以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来填充地基,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2. 使用支护结构在地层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支护结构来保护隧道的稳定。
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钢支撑、混凝土衬砌等。
这些结构可以增加隧道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水土保持问题隧道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地下水可能渗透到隧道内部,导致隧道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以下是解决水土保持问题的方法:1.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在隧道施工中,需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抽水井等。
通过这些设施,可以将地下水排除在隧道之外,保持隧道内部的干燥。
2. 使用防水层在隧道的内壁和顶部,可以施工防水层,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
防水层可以采用沥青、聚乙烯薄膜等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进入隧道内部,提高隧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施工质量监控问题隧道施工中,质量监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果质量监控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以下是解决施工质量监控问题的方法: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隧道施工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现场巡查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2. 准确使用监测仪器隧道施工中,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监测仪器来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状况。
比如,可以使用激光测量仪、变形观测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情况,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施工质量。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1. 引言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隧道建设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缺陷,给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
本文将介绍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常见质量缺陷下面列举了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2.1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是导致隧道工程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地质环境下,如软土层、断层带等,会出现地质灾害,如坍塌、滑坡等。
2.2 水文条件不良隧道工程在水文条件不良的地区施工时,可能出现涌水、渗水等问题,进而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2.3 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隧道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
例如,施工时对支护结构、排水系统等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4 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材料质量不达标也会给工程带来质量缺陷。
例如,使用劣质混凝土、钢材等,会降低隧道的抗压能力和使用寿命。
3. 防治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少隧道工程的质量缺陷,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3.1 前期勘察在进行隧道工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找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根据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地基、合理设计支护结构等。
3.2 水文治理在水文条件不良的地区,采取合理的水文治理措施,确保隧道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隧道的防水处理,防止涌水和渗水。
3.3 合理施工工艺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不合理的问题。
3.4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采购和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材料,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加强材料的检测和监控,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
4. 结论隧道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包括地质条件不稳定、水文条件不良、施工工艺不合理和材料质量不达标。
为了避免这些质量缺陷,需要进行前期勘察、水文治理、合理施工工艺和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等防治措施。
以上是针对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问题总结第一节测量放样 ---------- 7一、如何保证洞顶标高达到精度要求? -------- 7 第二节洞口与洞门 ------ 13三、洞口段洞顶出现偏压如何处理? ---------- 13四、洞口段山体为稳定性差的松散堆积物,且有地下水,应如何处治?-------------------------- 15五、洞口端墙砌筑及墙背回填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20 第三节洞身开挖 --------- 25六、如何防治塌方及冒顶事故? ---------------- 25 第四节支护与衬砌 ------ 32七、如何正确使用锚杆支护? ------------------- 32 八、如何保证喷射砼施工质量? ---------------- 39 九、采用钢筋网喷射砼支护时,钢筋网铺设应注意什么问题? ------- 45 十、使用构件支护应注意什么问题? ---------- 47 十一、如何正确设臵沉降缝和伸缩缝? ------- 51 十二、如何保证衬砌后拱顶出现的空隙回填密实? ---------------------- 55 十三、如何防治衬砌砼开裂、挤裂或拱顶下沉等隧道病害? ---------- 58十四、如何正确处理隧道的超挖和欠挖问题?-------------------------- 64十五、如何保证衬砌内壁弧度、直顺度、平整度、光洁度满足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 ------- 66 第五节防水与排水 ------ 73 十六、如何防治洞内渗漏水及施工废水对隧道掘进的影响? ---------- 73十七、如何防治衬砌后隧道洞顶、洞壁渗水及路面冒水? ------------- 75十八、如何处理施工时反坡排水问题? ------- 81十九、如何处理好洞顶及洞口排水问题? ---- 85 第六节通风防尘 --------- 88 二十、隧道施中粉浓度高、有害气体超标应如何处理? ---------------- 88二十一、隧道掘进过程中,炮烟不能及时排走如何处理? ------------- 92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第一节测量放样一、如何保证洞顶标高达到精度要求?1、质量问题及现象1)隧道衬砌侵入建筑限界。
2)隧道净高小于设计值。
2、原因分析1)拱架(含模板)架设标高控制不正确。
2)允许施工误差及预留沉落量控制不准确或考虑不足甚至未予以考虑。
3)拱架立柱或移动式拱架所用轨道面在衬砌施工时产生下沉变形。
3、预防措施1)拱架(含模板)架设标高应按洞顶设计标高结合考虑允许施工误差及预留沉落量综合严格控制。
2)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模板放样允许设计的衬砌轮廓线扩大5cm,确保衬砌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这是允许施工误差的最大值。
预留沉落量应根据围岩类别及衬砌方法的不同,结合施工中对拱顶下沉的测量纪录分析正确选用。
先墙后拱法衬砌时不论何类围岩预留沉落量均不大于5cm。
3)拱架立柱基或移动式拱架所用轨道基应清除浮渣并予以加固,避免在衬砌施工中下沉。
4、处理措施1)在施工中如发现拱架下沉应在立柱下或轨道下加楔顶起。
2)在确保衬砌厚度的条件下对衬砌侵入建筑限界部分应作凿除处理。
3)如作凿除处理后不能保证衬砌厚度则不能凿除,应设标志标明限界。
二、如何保证隧道路面标高及路拱度满足设计要求?1、质量问题及现象1)隧道净高不足。
2)路拱不符合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1)路面标高控制施测不准确。
2)路拱参数测定有误。
3)砼拌制时水灰比控制不当。
3、预防措施。
1)使用前应复核水准点是否有变动而影响高程数据。
2)路拱板路拱参数设定要正确,使用中应经常检查有无变形,如有变形要及时调校。
3)对砼组成材料用量要按配合比严格控制,因砂、石材料的含水量变化对水灰比影响很大,施工中应随砂、石料含水量变化而适时调整水灰比,防止过稀造成砼成型后表面标高降低过大。
4、处理措施对于标高偏高的路面应作磨除处理。
第二节洞口与洞门三、洞口段洞顶出现偏压如何处理?1、质量问题及现象当隧道洞口位于山坡不稳定、地形条件较差处,且隧道顶两侧土体厚度严重不一致,既为偏压现象。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隧道开裂、严重时发生坍塌事故。
2、原因分析当隧道单侧压力过大,隧道结构受力不均,局部应力集中,变形过量,可能会使隧道结构遭到剪切破坏。
3、预防措施1)平衡压重填土,即对地形较低侧进行夯实填土,增加侧压力,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两侧压力基本平衡时再开挖洞口。
2)挖切土体,减轻偏压力,即在地形较高侧将土挖走,或填在低侧,当土方挖走后,山体可能出现滑坍时,可设挡墙进行防护。
3)隧道边墙基础应座在稳固岩层上,否则应设砼基础。
4)隧道拱圈应采用钢筋砼结构,且外墙尺寸加厚,必要时应加设仰拱,增强隧道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四、洞口段山体为稳定性差的松散堆积物,且有地下水,应如何处治?1、质量问题及现象洞口段山体土质为松散的堆积物,且有地下水,施工中极易发生滑坡坍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2、原因分析松散地层基础结构松散,胶结性弱,稳定性差,且在水的作用下易软化,在该地层开挖隧道时,应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否则极易发生滑坡坍塌事故。
3、预防措施对处于此类围岩的隧道,设计和施工预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先治(堵)水、早预报、强支护、短开挖、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
4、处理措施1)超前支护施工方法:隧道开挖前,先向岩体内打入钢钎、钢管、钢板等构件,如: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等,用以预先支护松散围岩,防止隧道掘进时松散岩体发生坍塌。
2)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在处治为松散、破碎、软塑地层,有大量涌水的软弱地段,以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隧道洞口时,采用注浆方法使松散地层固结为整体,然后进行开挖。
在砂夹砾石、粗砂且有锓蚀性水的地层中,采用水泥砂浆压注。
在粉、细砂层或有侵蚀性水时,可压注化学浆液。
3)采用环向强钢支撑或增加围岩环向注浆堵水措施或超前深孔围幕注浆,以增大整体刚度,限制围岩的不利变形。
4)对于大变形地段,采用地面砂浆锚杆、自进式注浆长锚杆或超前深孔围幕注浆等,并及时修筑仰拱,以控制围岩初期变形,充分保护和调动不良地质围岩的自承能力。
5)超前支护法开挖顺序的选择:先护顶后做墙;分层开挖;倒梯形开挖。
6)对于I类、Ⅱ类、稳定性较差的Ⅲ类围岩及特殊地质围岩,先采用下导洞适度超前开挖,并预先对全断面隧道进行强预支护,再采取全断面开挖,以防止隧道围岩受到显著的应力松弛和应力集中作用而发生破坏,是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强预支护,即超前小钢管加注浆或钢插板做纵向预支撑,钢拱架作环向支撑。
7)当地下水很丰富时,可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以利施工。
五、洞口端墙砌筑及墙背回填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质量问题及现象洞口端墙砌筑及墙背回填如果出现问题,会导致端墙变形、渗漏水、开裂甚至外倾;端墙顶部排水沟出现不均匀下沉导致开裂、漏水等病害,直接危及洞口及洞口的安全。
2、原因分析1)端墙设计不合理:断面尺寸偏小、地基承载力不足、基础臵于冰冻线以上、墙体设计强度不足。
2)施工工艺差:砌体或砼施工质量差,墙体未达到一定强度即回填墙背。
3)墙背回填不密实,或未设臵隔水层。
4)墙背回填材料选用不当。
3、预防措施1)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臵准确,墙面坡度平顺。
2)端墙基础应臵于稳定的地层上。
如果地基为膨胀性岩层,应采取封水措施;当地基承载力不足,应将基础扩大,在隧道净宽符合设计的条件下,还可在扩大基础上浇注水泥砼撑托,并用钢筋连结,如果基础处于冻结性土层,应加深基础,使其埋臵在冻结线0.5m以下。
3)端墙砌筑与墙背回填均应两侧同时进行,高差不得大于0.5m,以防偏压,使衬砌产生位移、变形或开裂。
4)墙背回填时,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
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石质地层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材料回填,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砼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5)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并由人工夯填至拱顶以上1m后,方可进行。
6)拱背回填需作粘土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防止地表水下渗,影响回填体的稳定。
第三节洞身开挖六、如何防治塌方及冒顶事故?1、质量问题及现象1)出现大量超挖,增大出渣量和填塞量。
2)造成人身伤亡,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3)影响工期,增大投资。
2、原因分析1)隧道开挖中,围岩性质及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岩质由硬变软,或出现断层、破碎带、梯形软弱带等不良地质情况而未及时改变开挖方法、支护方式。
2)未严格按钻爆设计要求钻孔、装物;孔间距不符合要求或过量装药,爆破后使岩壁围岩过于破碎、裂缝深大而坍落,或爆破震动过大,造成局部围岩失稳而塌方、冒顶。
3)水害:因出现大面积淋水或涌水。
4)组织管理不善、工序衔接不当,支护不及时,采用支护方式不妥,衬砌未及时跟进。
5)忽视对开挖面和未衬砌、未支护段围岩变化情况的监测检查。
6)隧道通过沟谷凹地等覆盖层过薄地带或通过沿溪傍山偏压浅埋地段。
7)洞口围岩节理发育、严重破碎,或因不利岩层走向而产生沿岩层面滑塌。
3、预防措施1)隧道开挖中,如发现围岩性质、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对所用的掘进方法、支护方式作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围岩条件,确保安全施工。
2)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钻爆设计要求钻孔、装药、爆破,严禁超量装药,爆破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塌方冒顶。
3)对于出现突发性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应根据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情况,正确采用诸如“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止水”、“井点降水及深井降水”等辅助施工方法,排除淋水、涌水对掘进施工的干扰和影响,消除坍方、冒顶隐患,确保围岩稳定及施工安全。
4)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各工序应有序跟进,相互衔接。
5)加强对开挖面、未支护及未衬砌断面围岩情况的监测和检查,如有塌方,冒顶症兆要及时做强支护处理。
对已支护地段亦要经常检查,有无异常变形或破坏,锚杆是否松动,喷砼层是否开裂、掉落等,一经发现应立即补救,采取适当方式加固处理。
还要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对支护的碰撞破坏。
6)当隧道掘进通过沟谷凹地等覆盖层过薄地带或通过沿溪傍山偏压浅埋地段时,因围岩自身成拱能力差,缺乏足够稳定性,施工时应特别谨慎、应采取先支护、后开挖、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方式,再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辅之以必要加固措施,稳定开挖面,确保施工安全。
7)如发现洞,围岩节理发育、严重破碎,或因不利岩层走向,有可能产生滑塌,则应对开挖线以外围岩顺洞向打设锚杆并注浆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