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进城现象的论述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在数十年间迅速扩大。
一、农民工现象的背景1: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收入不平等、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
2:农民工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市场等。
二、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1:工作场所:农民工主要在工厂、建筑工地、餐饮业、家庭服务等领域从事劳动工作。
2:工作条件:长时间工作、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艰苦的生活环境等。
三、农民工问题与挑战1: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2: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面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3:劳动权益问题:一些农民工面临工资拖欠、无法享受工时和休假保障、工伤赔偿等问题。
四、的政策与措施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城市化推进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五、个人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个人认为,农民工现象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产物,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农民工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在未来,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社会保障资源,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和发展。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一、引言农民工进城是指农民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到城市从事非农劳动的一种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转型的推进,农民工进城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
本文将对农民工进城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农民工进城的利1.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农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过剩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难题,农民工进城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减少农村的就业压力。
3.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工进城可以获得比农村地区更高的工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民工进城的弊1.城市社会保障困境:农民工进城往往没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包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存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
2.家庭分离与精神困扰:农民工进城后,常常面临家庭分离的困境,无法与家人团聚,而且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农民工的心理造成困扰。
3.工作风险与权益保障:农民工进城从事的是国内劳动力市场中的底层职业,面临工作量大、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并且由于法律保护薄弱,权益保障困难。
附件:1.农民工进城调查数据2.农民工进城相关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力市场:指供求劳动力的市场,农民工进城就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部分。
2.社会保障权益:指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福利权益。
3.农村劳动力过剩:指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导致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现象。
4.廉价劳动力: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通常农民工进城的工资要低于城市居民。
结语:综上所述,农民工进城既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农民工进城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
对农民进城的思考(精选五篇)
对农民进城的思考(精选五篇)第一篇:对农民进城的思考对农民进城的思考摘要;农民进城,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从长远看,符合农民的根本愿望,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农民进城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个事关城镇化进程能否胜利推进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农民进城,生活状况,动因,障碍,政策建议正文:农民进城的基本生活现状一、城市边缘人是进城农民的总体特征进城农民离开了农村,选择进城谋生、居住,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生活的形态上已经开始和城市居民接轨,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城市居民,他们与农村的关系是离而未离。
从数据上分析,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已经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接轨,居住条件虽差,但一半以上的户在楼房居住,家庭主要设备拥有量虽低于城市居民,但远高于农民,厨房使用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主,与城镇居民的使用比例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仍保留了农村户口,绝大多数人希望进城后继续保留农村土承包地。
总体上他们是属于居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农民中的城里人,是一个城市边缘人群体,完全融入城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是进城农民的基本品质和社会其他人群相比,进城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但他们能克服各种困难,逐步的在城市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站稳脚跟,这首先得益于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等都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创业环境也和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在总体上没有什么怨言,精神面貌大多是积极的。
三、创业艰辛是制约农民进城的主要门槛创业是农民进城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在城市立足、生根的根本途径。
但农民进城后,在创业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从就业结构上看,务工户比例仅30%,充分说明工作岗位难找,农民进城大多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进城门槛高;从他们的经营状况和薪金收入看,都不甚理想,私经营者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经营,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达50%,;而务工者也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较低。
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和改善生活。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文化隔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文化隔阂的存在。
农民工常常感到被排斥、被歧视,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入困难重重。
2. 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较大的住房困难。
由于经济压力,农民工普遍选择集中居住、分租房屋等方式,导致租房条件差、居住环境不佳。
此外,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也给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困难。
3. 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无法享受城市公立教育资源,被迫选择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4. 就业歧视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低技能岗位,工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隔阂。
同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重视,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户籍限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教育。
2. 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力度,推动建设更多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廉租房、公租房等。
同时,要松绑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政策,鼓励农民工购买和租赁合适的住房。
3. 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打击就业歧视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让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农民进城的利弊
论农民进城的利弊随着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关于农民工进城的利弊得失之争就一直不绝于耳。
一些人强调,农民工进城造成了城市住房交通等更为紧张,水、电、燃料供应更为困难,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更为恶化;另一些人则主张,农民工进城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一些人强调农民工进城使得农村强壮劳力流失、甚至造成粮食生产滑坡;另一些人则认为农民工将收入汇回农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一、农民进城的原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和动机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中国人普遍认为城市里挣钱比农村多,所以进城挣钱是主要目的。
2.想要出人头地。
不想一辈子窝在小地方,希望成为城里人,抬高身价,荣耀门楣。
3.争取好的居住环境和好的教育环境。
4.城市里有更为完备的医疗保障。
5.中国人喜欢跟风。
6.大环境所趋,中国正在成为城市多于农村德国家。
其中,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众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土地被征用或征收,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近一半是城郊附近的农民,因为城市的扩展,郊区的城市化,从而使原有土地被征用,这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农民进城务工自然成为维系其基本生活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农民的基本状况1.基本素质偏低据调查,这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劳动队伍,35岁以下占85.5%,平均年龄为27.48岁,比整个职工年龄小10.65岁。
他们中31.2%的人刚由学校毕业,首次步入社会;37.7%务农,24.9%务工;3.4%当过兵,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的文化程度:初中占65.0%,高中,中专和中技专占21.6%,小学占11.2%,文盲,半文盲为1.4%,大专及大专以上占0.7%。
2.收入水平低下2005年,广东省总工会给了一组收入数据,76.3%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处于1000元以下,500——1000占63.2%,500元以下为13.2%。
珠江三角洲进城的务工人员的生活成本为每月500左右,可以看出13.2%的农民工入不敷出,63.2%的人勉强生存,而为了赚钱,他们只能靠加班。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一、引言农民工进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大现象。
这种现象既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民工进城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二、农民工进城的经济利益1: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工进城可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2: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工进城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使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3: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得到缓解:农民工进城后的收入,可以用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三、农民工进城的社会利益1:提供了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后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提升了生活品质。
2:增加了社会多样性:农民工进城使城市多样化,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3:促进了信息传递:农民工进城后会带回农村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农民工进城的经济弊端1:超负荷城市承载能力:农民工进城规模庞大,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
2:职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农民工在城市面临职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享受的待遇和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
3:农村经济受损:农民工进城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减少,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五、农民工进城的社会弊端1:家庭分离和社会问题:由于农民工进城工作时间长,无法和家人团聚,给家庭带来矛盾和问题。
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的上升等。
2:社会秩序稳定性下降:农民工进城后,城市社会秩序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冲击,给社会稳定带来一些隐患。
六、建议与展望1: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进城的数量。
2: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缓解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压力。
3: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平等。
我国“民工潮”现象及其影响.docx
我国“民工潮”现象及其影响.docx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总趋势是广大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人口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民工潮”作为时代的产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推进城市建设,改进从业结构和推进社会变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同时也给中国的城乡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对于城市而言,民工潮带来的问题(1)加重了城市的交通负担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民工进城在给城市居民提供一定方便的同时也间接的加重了城市负担,特别是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例如最近网上火热的爬窗挤公交事件,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涌进确实是城市交通的一大挑战。
尽管这一事件被公交集团称为极端特例,但是只要在大城市居住过的人都知道,现如今堵车堵一两个小时实在是正常不过。
据调查,数量庞大的民工出行80%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出行的交通工具60%依靠城市交通工具。
随着车速的下降,大城市职工上、下班乘车、候车时间平均就延长了一小时左右。
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追求自身的生存位置,他们对于财富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就导致大量的民工涌入城市。
从表面上看,城市提供的岗位确实更多,就业范围也更广,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过于庞大,加上流动人口在这些聚集地集中,所以,城市的就业机会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大量民工进城也就更加加剧了城市就业压力。
(2)恶化城市环境农民工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居民生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占用和破坏。
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文明素质和城市居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加上管理不善,在民工集中的城市中心以及他们居住的城市边缘地带往往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不仅如此,数目庞大的外来人口还占用了城市大量的粮食、水、电力、交通工具、土地、住房等有限资源。
(3)造成社会治安问题,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近年来,大城市的违法犯罪率普遍上升,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作案率增加。
农民工流动与都市聚居现象
农民工流动与都市聚居现象当代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工流动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成为了都市聚居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民工流动与都市聚居现象。
首先,农民工流动的背后存在着多重因素。
经济因素是决定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就业机会相对有限,而城市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因此,许多农民被吸引到城市务工。
另外,教育因素也是导致农民工流动的重要原因。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农民希望通过将子女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此外,农村社会的变革也推动了农民工流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改革开放的冲击也使得农民更加愿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农民工流动也引发了都市聚居现象。
由于农民工多为临时务工人员,他们通常选择以租房的方式居住在城市。
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聚居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形成了都市聚居现象。
这些地区通常居住条件较差,住房面积狭小,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庞大,长期以来他们聚居形成的社区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这些社区通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都市聚居的特色。
然而,农民工流动与都市聚居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大。
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
城市已有的资源往往无法满足这些农民工的需求,从而加剧了城市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农民工流动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庞大,使得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治安问题、社会矛盾等。
农民工在城市中发展困难,经济、文化层面的差距加大,也加大了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农民工流动与都市聚居带来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流动。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
试论农民工进城利与弊正文:一:引言农民工进城是指从农村地区到城市就业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了各个城市。
本文将试论这种现象带来的利与弊。
二:背景介绍1. 农民工数量增长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比例逐渐上升。
2. 城乡差距拉大: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导致了在收入水平、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劳动力供给充足:农民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廉价而又稳定可靠的劳动力来源。
2. 经济增长推动者:他们通过消费支出促进当地商贸流通,并且还可以刺激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需求。
3. 降低生活成本压力: 冒险迁徙寻找更好机遇使得家庭收入增加,改善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质量。
四:对于城市社会带来的挑战1. 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农民工在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2. 城市管理压力:大规模涌入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3. 劳动权益维护不足: 农民工普遍面临着长时间劳动、低薪水甚至欠薪等诸多问题。
五:解决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相应的就业保障机制,并强化执法力度确保其合理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 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提供更多适用性较高并具有竞争优势的岗位培训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好发展空间和平台。
3.推进户籍改革:“放宽落地”政策使得他们可以在城镇中正常居留,并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
六:结论农民工进城既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一定挑战。
然而,在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益平衡,并为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1. 相关统计数据表格。
2. 农民工权益保护法规文件摘录。
注释:1. 城镇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形成新型居住区和生活方式。
对农民进城的思考
租房难
由于缺乏稳定的职业和经 济来源,农民在城市中租 房也面临困难。
城市教育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民子女往往无法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质量不均
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 存在差异,农民子女往往 被分配到质量较差的学校 。
教育费用高昂
城市教育费用相对较高, 农民家庭往往难以承受。
政策宣传
加强对农民进城政策的宣传,让农民 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 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政策普及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农民进城政 策,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政策内 容,为农民进城提供更好的服务。
04
农民进城的未来展望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民进城成为 一种趋势。
VS
城市发展机遇
城市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来源,同时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农民进城后的生活改善
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进城后,可以通过在城市就业或创业, 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生活方式转变
农民进城后,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转变,逐渐 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
农民进城后的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困难
城市医疗问题
医疗保障不足
农民进城后往往没有城市医疗保 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
。
医疗服务质量差
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水平有 限,农民在城市中往往难以获得
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费用高昂
城市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农民往 往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03
农民进城的政策思考
政策制定与实施
政策制定
在制定农民进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 的政策。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影响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一群体的流动,给农村和城市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对于农村来说,农民工进城务工首先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变。
外出务工的农民通过辛勤劳动,赚取了相对高于农村务农的收入。
这些收入一部分被用于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比如修建新房、购买家电、提升饮食质量等。
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多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望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挑战。
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
在一些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农田可能被荒废或者耕种效率降低。
同时,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老人缺少子女的照顾和关怀,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
在社会层面,农民工进城务工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模式。
传统的邻里互助、家族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农村的社会凝聚力有所下降。
从文化角度看,进城务工的经历让农民工接触到城市的现代文化和观念,他们回到农村时会带来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冲击。
再来看看城市方面,农民工的涌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付出,他们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城市道路的拓展延伸、环境卫生的维护等,都离不开农民工的汗水和努力。
在经济领域,农民工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城市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他们的消费也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为城市的商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压力和问题。
在社会保障方面,由于部分农民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完善的社保体系,他们在面临失业、疾病等风险时往往缺乏有效的保障。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在当今社会,农民工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生活和梦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熟悉的土地,走进陌生的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农民工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建筑工地上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工厂车间里有他们忙碌的脚步,大街小巷中也有他们奔波的足迹。
他们承担着城市中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工作环境的恶劣。
许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场所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其次是工资待遇低且不稳定。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使他们的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再者,社会保障的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一旦遭遇疾病或失业,往往陷入困境。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难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障碍,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他们在城市中也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农民工们依然坚守在城市,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为城市的发展默默奉献。
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
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1:引言\t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现象的影响。
2: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景与概况\t2.1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景\t\t2.1.1 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t\t2.1.2 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增加\t2.2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概况\t\t2.2.1 从事行业和岗位分布\t\t2.2.2 薪资水平及生活状况\t\t2.2.3 劳动条件与工作环境3: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t3.1 经济利益\t\t3.1.1 增加农民收入\t\t3.1.2 推动消费市场发展\t\t3.1.3 促进农村经济转型\t3.2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t\t3.2.1 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状况\t\t3.2.2 促进城市化进程\t\t3.2.3 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t3.3 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优化\t\t3.3.1 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高\t\t3.3.2 培养城市化所需人才\t\t3.3.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4: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弊\t4.1 城市社会问题\t\t4.1.1 城市人口压力增加\t\t4.1.2 城市社会治安问题\t4.2 劳动权益受损\t\t4.2.1 长时间工作与加班加点\t\t4.2.2 低工资与不完善的福利保障\t\t4.2.3 风险和职业安全问题\t4.3 农村社会问题\t\t4.3.1 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t\t4.3.2 农村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落后5:结语\t农民工进城务工既带来经济利益,又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益,同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 图表:农民工就业行业分布图表- 数据:农民工收入与生活状况调研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是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工时、工资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经济驱动:农民工进城务工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在农村地区,由于农业收入有限,很多农民无法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
进城务工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稳定的工作机会,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2. 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
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自身的就业状况。
3. 教育机会: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有限,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他们可以将子女送到城市的优质学校就读,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4. 生活条件改善:城市相对农村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例如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
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便利,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
5. 农业收入下降:由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的收入来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来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
6. 就业机会多样化: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从事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
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
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迁徙到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人口流动对农民工和城市发展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现象,以及相关的影响和挑战。
一、农民工迁徙的原因农民工迁徙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通常很低,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而在城市,农民工可以找到相对更高薪水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
此外,城市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吸引了农民工的迁徙。
二、农民工迁徙的影响农民工迁徙对城市发展和农民工个人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 城市发展农民工的迁徙为城市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他们在城市的工作,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民工的劳动力从事了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此外,农民工的消费需求也促进了城市的商业发展。
2. 农民工个人农民工通过迁徙到城市,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境遇。
他们能够获得比农村更高的工资,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水平。
同样,农民工在城市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保障。
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农民工迁徙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1. 社会问题由于农民工迁徙,城市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
例如,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教育问题等都是农民工迁徙带来的挑战。
由于他们的社会身份难以转变,他们在城市中仍然面临着种种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2. 家庭分离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后,常常无法和家人常聚在一起。
他们在城市中工作,而家人仍然留在农村。
这种长期的家庭分离给农民工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三、应对农民工迁徙的挑战为了解决农民工迁徙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城市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农民进城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农民工
农民进城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农民工一、概述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近年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作为连接城乡、跨越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既是乡村文明的传承者,又是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者,身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环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这一特殊群体,既保留着乡村生活的印记,又承受着城市生活的压力。
他们在乡村中长大,深受传统观念、习俗和价值观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他们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土地,踏入陌生的城市,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还要面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在农民工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们坚守着乡村的传统美德,如勤劳、朴实、善良等;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拥抱城市的现代文明,学习新的技能、接受新的观念、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制度保障的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求,促进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和社会融入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价值。
1. 介绍中国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国农民工现象是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产物,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这一现象的背景复杂而多元,主要源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的有限、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以及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现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
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城市的动因与影响
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城市的动因与影响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城市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缺乏机会和收入来源,以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增多。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城市的动因以及这种转移对农民工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劳动力转移的动因1.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农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有限。
而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迅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农民工看到了在城市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因此选择离乡背井投身城市。
2.教育因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而城市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农民工希望通过到城市工作,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他们希望通过子女良好的受教育程度来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3.社会因素: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保障难以满足需要。
而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希望通过到城市工作,获得更好的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待遇。
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1.经济影响:农民工劳动力的转移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他们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缺口,提供了廉价且灵活的劳动力资源。
这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扩大。
同时,农民工转移还带动了城市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社会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通过努力工作,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并提升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新鲜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丰富了城市的多样性。
农民工的到来还促进了城市社会的融合与进步。
3.农村影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同时,农村缺乏劳动力也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农民工转移还导致了部分农村家庭空心化,家庭成员分散在不同城市工作,这对农村家庭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社会问题:农民工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
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
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试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一、引言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现象。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与弊,并探讨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利1.提供就业机会: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另一种发展途径。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工的到来也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
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弊1.家庭分离:农民工进城务工意味着与家人长期分离,给他们的家庭关系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2.劳动权益受限:农民工进城务工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包括低工资、长工时、劳动条件差等问题。
3.农村资源流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资源的流失,给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4.城市社会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对城市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挑战。
四、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的办法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2.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减少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需求。
4.建设农民工城市社区:建立农民工城市社区,为他们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数据和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权益: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法规所享有的权益,包括工资、工时、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权益。
2.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民工进城现象的论述
摘要:
“打工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现象的一个主流。
农民工进城在某些方面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农民工的子女个他们自身的养老保险等。
同时,也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对农村生活的改善和推动城镇化发展甚至打破二元结构等。
农民工现象有利有弊,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它的存在。
关键字:
“打工潮”农民工危害积极效应有利有弊
正文:
近几年来,我国民工潮大量踊进城市尤其是中大城市,俗称“打工潮”。
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已经迥异于传统时代的小农社会。
除了为了赚取收入,维持农村家庭的体面生活外,另一原因则是为了赚取进城生活的积蓄,或获得逃离村庄的资本。
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规模,近年来说法比较多的是有8000万,其中跨区流动的有5000万。
据2001年,全国对建筑行业用工统计,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3800万人,其中75%来自农村。
进入21世纪以来,进城的打工的农民工增加到9400万人,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
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特殊的群体称作农民工。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阶层。
从职业上看,农民工是不在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而是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但从身份上看,他们仍然是农民,因为他们的户口仍然在农村,他们的家仍然在农村,他们仍有土地在农村,由此可见农民工是一个置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
他们的流动态势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
他们的流向主要是向劳动力需求量大,收益较高,其它外来劳动力限制较少地区聚集,他们流动范围扩大,到96年末跨省就业的已经占66.4%他们的流动频率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如果国家不考虑城市吸纳能力(提供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的能力),片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甚至允许农民通过土地交易获得进城买房资金的政策,中国可能会因为出现远远超过城市新增就业机会的农村进城,而降低进城农民的生活质量,致使中国城市就业丧失弹性,从而危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市存在并且严重危及到现代社会的安定。
不仅如此,农民工虽然得了一点经济保障,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农民工的自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
下面,我以农民工现在所存在的几个大问题为例,一一阐述他们的生存隐患。
首先,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逐步出台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借读费的政策,以及保障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相同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难问题,但也出现了其他的新问题,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还是享受不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
要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问题不可能一下子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还需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步推进。
所以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从政策方案合法化到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还存在着十分复杂的过程。
其次,是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不健全。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依托于城镇养老保险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模糊阶段(1991年-2000年)、明确阶段(2000年-2005年)、重视阶段(2005年至今)。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始于1991年,2001年后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逐步走向明确,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到一个历史高度,
“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与现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原则的进一步明确,使农民工养老保险进入到重视阶段。
二、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其一养老保险法制度环境中较高层次的立法缺失;其二养老保险体系中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缺位;其三农民工养老保险缺乏统一定位、制度差异性大、衔接性差。
再次,是农民工子女的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
即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诞生的问题。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
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有学习较差、心理障碍、生活问题、无人监管、用钱弥补等等。
普遍上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和教育素质往往比同龄人要严峻。
因此,我们更得重视留守儿童的将来,将他们与他们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父母紧密联系在一起。
即使如此,打工潮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在看到它的坏的影响的时候也看到它对我们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有助益的。
这可以从数据资料上看出来。
199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6.30元,湖北省为679.80元,贵州、四川分别为435.14元和557.76元。
湖北、四川和贵州是全国著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大省。
而农民工的大批进城务工是从1992年以后才真正开始的。
199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1577.74元,湖北、贵州和四川改年分别上升到1511.22元、1086.62元和1158.29元。
而到2000年,全国为2253.42元,湖北、贵州和四川分别为2268.59元、1374.16元和1903.60元(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受教育程度高的民工可以学到更为精专的技艺,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没接受过教育的民工几乎只能凭经验掌握一些比较粗超的手艺,二者在竞争中的优劣势是不言而喻的。
有此可见,进城民工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他们的就业是很有影响的。
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更需要发展、更具有潜力的是众多中小城市。
农民进城的重点,应该是它们。
制定科学的规划,下大力气分批把几百个地级城市、几千个县级城市建设成具有较强辐射和吸纳能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就不愁几亿农民没有容身之地。
更加合理的城市布局形成之日,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彻底打破之时,现存的东西巨大差距也会随之消除。
新移民进城之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
当下,农民不愿意去参加培训,城市政府不愿意投入培训。
如果解决了农民工的户籍,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户籍可以给农民工一个稳定的预期,让他们觉得,进了城就能扎下根来。
同时,城市居民不仅能从经济增长和服务业发展中获益,更重要的是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付压力将得以缓解,因为移民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健康水平也相对较好。
第三,农村居民也从中得益。
制度变革也将改变未来中国农民工进城的模式。
今天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而妇女、老人和儿童大量留守在农村。
如果迁移模式转变为举家进城,进城农户的农地就可以流转给留在农村的农民,用于对这些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
在推进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跨地区再配置的过程中,最终的受益者是全体人民,可以在经济持续的增长中实现社会和谐。
这也就是我认为的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和城市化进程的方向。
总之,农民工进城这种现象有利有弊,无可置疑。
我们应当针对它所产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同时也不该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应该全面地看待它的好坏。
以便将来我们能更好地通过这种潮流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