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明确“农民工”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②理解农民从农村大量转移出去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出外打工对农民自己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资料的讨论、分析及归纳,探寻农民工问题解决之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自觉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问题研究的讨论,让学生对农民工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农民工。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感导入】通过图片《农民工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农民工”这个概念。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农民工的概念(农民身份的工人,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本地或异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统称为农民工),让学生理解哪些群体属于农民工,知道农民工的身份属性及职业属性。

学生小结:农民工的身份属性及职业属性。(农民;第二、三产业)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说明,农民工进城务工出现的背景。

设问: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1、农民工的现状

2、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目前农民工的问题

4、探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

据估计,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在2011年已达到近2.5亿人。

学生活动: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对1998—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图,分析总结农民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民工对国家GDP增长的贡献约占20﹪~23﹪(1982~1997年))

探究活动:据你所知,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些行业有何共性?

学生结合自己所知,尝试给出答案。

多媒体展示:

1、农民工所从事行业:体力要求较高的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绿化养护的苗木工;钟点工、保姆、服务员等。

2、共性: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较多;工作时间长等。

总结:脏、累、险、重、苦、差

教师:既然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安逸舒适,那为什么还要进城务工呢?

学生活动:探究:促使农民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小结:

①农村对农民工的推力:农村具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经济差距较大。

②城市对农民工的拉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二、农民工与农村及城市

活动:读“农民工与农村、城市关系模式图”,思考下列问题:

1、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经济收入吗?还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