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段教育教学整体设计与无缝衔接的实践和研究
瞻前顾后,整体优化小初衔接教育生态链
瞻前顾后,整体优化小初衔接教育生态链背景一段时期以来,小学和初中在两个学段中各耘其田、各自为战,这种相对割裂的教育对于一个完整的连续成长的生命而言是一种漠视,由此带来的波动、震荡甚而是伤害,也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因此,“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学段衔接”成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所新创办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是——瞻前顾后,整体优化小初衔接教育生态链,是教育一贯制、成长一致性、发展一体化的可选之路。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小学和初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生理心理的变化。
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成长加速,生理机能发育加快。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
心理学表明,此时的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一个飞跃阶段,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
他们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逆反情绪强烈,且容易暴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的交往在下降,与同伴的交往快速上升。
这些,显然与小学阶段有明显差异。
二是课业负担的变化。
进入初中,开设的课程门类增加了,容量加大了。
初一增加了历史、地里、生物,初二、初三将增加物理、化学。
从小学相对集中单纯的语、数、外,一下子增加到六门,甚至八门学科,初中生难免会出现压得喘不过气、顾此失彼。
又因为所增加的这些学科,都是将来中考需要考查或考试的科目,故而,毫无疑问的,学生平时的作业量加大了,学习时间变长了。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衔接过渡”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研究计划
语文组陈朝云
根据学校申报立项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这一市级课题。
通过子课题组的研究,促进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差,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本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1)根据学校的分组安排,进行具体的研究活动,制定个人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参加子课题小组会议,落实小组内的个人具体分工。
(2)2013年9月,参加学校总课题组举行的开题仪式,听取总课题组具体研究内容及分组安排。
(3)2013年10月,参与进行前期问卷调查工作,确立本人的课题研究方向,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参加总课题组和语文组内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
(4)2013年11月,以自己的研究方向、内容,进行学习,做好个人理论学习的准备工作,参与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
(5)2013年12月,完成个人研究计划的内容;接受小组内自查,然后接受总课题课组各项资料的检查。
(6)2014年1月,总结本学期的本人研究完成情况,对下学期的研究工作进行初步计划。
自学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完善本人的研究过程资料。
2013年9月。
开题报告: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行动研究
开题报告:农村九年⼀贯制中⼩学语⽂阅读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动研究农村九年⼀贯制中⼩学语⽂阅读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动研究⼀、研究背景虽然称之谓九年⼀贯制学校,但是⼀般校内的⼩学部与初中部的教学是相对独⽴的,以笔者在九年⼀贯制学校多年的⼯作经历来看,⼩学⽼师与初中⽼师相互的教研机会较少。
在《⼩学语⽂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课程⽬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贯整体设计”,在总⽬标之下将学段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标的设定也体现了语⽂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要求“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在教学实践当中⼩学的三个学段相互衔接较好,⽽第三、第四个学段相互衔接的问题较⼤。
⼩学到初中学⽣思维分别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的阶段,阅读教学要求在⼩学阶段都是初步、了解、简单等,⽽初中语⽂更注重理解分析与综合运⽤的能⼒培养,这种培养从七年级便开始。
这种思维阶段的不同也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同,初中语⽂阅读教学内容⼴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所选的课⽂篇幅更长,寓意更深,并且增加了⼤量的古诗⽂与⽂⾔⽂的教学内容。
这两者的变化⼜导致的教学⽅式的不同,⼩学语⽂阅读教学偏重于字词、句⼦的积累,让学⽣多读,要求“好读书,不求甚解”,课堂知识含量也⽐较少。
但初中语⽂阅读教学除了字词等要求识记的量加⼤以外,更注重对课⽂重点⽚段的赏析,注重培养学⽣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并且要求了解较为枯燥的基本语法知识等。
这些转变如果过渡不好,很容易让学⽣在七年级失去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如笔者接触到的辽中区乡镇九年⼀贯制的学⽣,他们⼤多所处农民家庭,⽗母⽂化⽔平有限,平时除了看管学⽣写家庭作业之外,对学⽣的阅读学习很难做出有效的引导。
⽽在学校,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般也不会注意培养学⽣⾃主学习、⾃主阅读的⾏为习惯。
学校因为经济条件原因,也很难建⽴起完整的校图书馆,即使有,馆藏图书也⽐较匮乏,基本都靠捐助。
在这样的家庭以及学校的环境下,中⼩学语⽂阅读教学的衔接问题基本⽆从谈起,当学⽣⼩学毕业升⼊初中以后,在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其⾯对的相⽐于与⼩学篇幅更长、知识点更多、理解难度更⼤的课⽂时;⾯对着的不同的⽼师和不同的教学⽅式⽅法与教学的侧重点时,部分学⽣会感到有些迷惘,⽆从着⼿,这也是有些家长会困惑⾃⼰的孩⼦在⼩学时学习不错,但到初中成绩却迅速下降的部分原因,这种现实也不利于学⽣健康全⾯的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段教育教学整体设计与无缝衔接的实践和研究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段教育教学整体设计与无缝衔接的实践和研究编辑:管理员·上海大学附属学校日期:2010-6-4 22:09:05一、课题情报综述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种办学体制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研究,前苏联在五六十年代基础教育中此学制成为主要办学模式,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亦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
以上海为例,1984年开始初中、小学联体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图“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建青实验学校为其代表。
1990年开始,打破单一的教学研究,进而进行教育的多方位研究,以图通过构建,以办学体制与机制来推动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学制的多元发展。
1996年起,上海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达70余所,其研究也更集中与深入,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
本课题旨在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以达到中小学段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办校质量,使学校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中尽到应有责任,起到较大作用。
为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广泛查读了九年一贯制形成的历史、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儿童心理学、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教育法规、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文献,注意并了解到以下方面:(一)、我国教育法规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地位、作用及对本课题的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九年一贯制学校”列为“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之一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
”以解决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上衔接过渡、优化中小学布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育均衡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课程计划
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课程计划课程目标- 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的教育,培养其综合素质。
- 融入创新思维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小学部课程安排语文- 基础课程:拓展学生的语文表达和阅读能力,强化词汇积累和语法基础。
- 阅读课程:引导学生培养阅读惯,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 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作文、日记等不同形式。
数学- 基础课程: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 探究研究: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 提高课程: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包括几何、代数等更高层次的内容。
英语- 日常英语: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基本的交流能力。
- 阅读与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听力与口语: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科学-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 科学知识:研究科学基本理论和现象,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社会- 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地理与历史: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探索历史文化。
- 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初中部课程安排语文- 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
- 文学欣赏:研究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 修辞与表达:培养学生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 算术与代数:巩固基本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几何与统计:研究几何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面。
- 数学建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 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英语。
- 听力与口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强化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 文化与社交: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交礼仪,培养国际视野。
科学- 实验与探究: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小初衔接模式”课题研究三年实施方案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小初衔接模式”课题研究三年实施方案“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实施方案语文组陈朝云本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此背景下本校展开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教育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科研研究活动。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以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初衔接阶段认知规律等问题为研究方向和内容,以为小升初衔接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
由此,本人的研究实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1.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为培育一代新人全面打好素质基础,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2.由于不同年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
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发展、言语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的特殊性。
在语文组的研究中,我们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遵循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有关原则和方法,并把这些理论都贯彻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中小学的衔接过程,坚持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让孩子们在学习阶段的变化中能够自如轻松地过渡。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根据学校总课题组的要求和安排,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研究指导思想的引领,语文组的研究内容:语文学科在小学至初中阶段过渡和衔接中的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和规律,通过研究得出最适合小初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索小学和初中在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衔接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升初的情况。
(2)通过对师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了解我校学生(主要为四——九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和语文学习及行为习惯的现状,并开展我校小升初过渡过程中影响其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不利因素及分析。
(3)经验的总结。
根据语文学科在小初过渡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形成成果,并撰写论文。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模式初探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模式初探发布时间:2021-11-25T03:28:51.1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8期作者:李娅娟[导读] 基于学校成立的模式,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又分为以下四种学段的管理方式。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650000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九年一贯制。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基于九年学制而定的,但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几乎是一所完全小学中“附带”着初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研机制,还是在学校管理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和初中都只是形式上“衔接”,其真正的优势并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机制还有待开发。
一、当下九年一贯制管理的几种划分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成立是在原有小学建制的基础上顺势承办七至九年级教育,也有的部分学校是由于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变更而引发教育资源的重组,还有一部分学校是没有以任何一个学校为基础进行组建的。
基于学校成立的模式,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又分为以下四种学段的管理方式。
1.以一——六年级小学部和七-九年级中学部按学部进行划分。
2.以一——三年级、四-六年级、七——九年级划分。
3.以“三段四线”为管理模式,即一——四年级为低段,重点是启蒙;五——七年级为中段,重点是衔接教育;八、九年级为高段,重点是成果教育。
4.将六年级划分进初中,即作为初中预备年级,按学部进行划分。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研存在的问题1.“小——初”衔接教研模式陈旧。
学校教研组承担着课程实施、教学研究等重要使命,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社会、家长及学生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都以提升教研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当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小学和初中分开管理,于学校管理而言,这种分法兼顾了学段、学龄特点,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但在教研中将小学、初中完全分开,各自“单兵作战”,这种方式是陈旧的,形式上也缺乏创新。
无缝对接 一以贯之——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探究
无缝对接一以贯之——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探究吕红梅(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安徽合肥230011)摘要: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将小学与初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学校。
顾名思义,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在一所学校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
与之相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行统一的政、教育、教学管理,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九年一贯无缝对接学段重组笔者所在的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是包河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北区拥有小学至初中共9个年级,21个教学班;南区目前有小学部6个年级12个教学班。
两校区共有学生1423人,95%以上学生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无缝对接,_以贯之",学校规模和性质决定了我校的九年一贯制既有分部管理也有学段管理。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熟悉环境,教育新要求在一所学校内,从三楼上到四楼就是升入初中,楼层的提升不仅是一个级别的提升,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为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新鲜感,强化初中生的角色认知,学校每年度主要落实以下活动:“我是初中生”主题微军训。
开学伊始,学校都会聘请专业团队或者本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两天的微军训,即有队列、军姿及军纪的训练,也有团队合作挑战自我的攻坚活动,同时有新角色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生懂得怎样与别人合作、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爱和信任等,以此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初中的角色意识,促进新生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生活。
加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管是为了不管”,这是我们期待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从去年起,学校在小初衔接段和学业提升段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12:30〜1:30,每个班摸排留校的学生,每天安排好值日生,轮流值班,学生可以在教室做作业、生涯规划以大带小讲题目、看书或者休息。
小学初中衔接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模板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小学初中衔接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东城实验学校中学校区课题研究小组2016/5/7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小学初中衔接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东城实验学校中学校区课题研究小组九年义务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但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将其划分为小学、初中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段进行管理和评估。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招生政策也随之改变,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实行划片招生,由于学生基础不一,加之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便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从而导致了两极分化提前,厌学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与初中教育的有效过渡与衔接,是我们教育人不得不引起深思的一个课题。
作为广元城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理当率先做好小初衔接教育工作,使小学与初中教育能够更好地协调一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幅度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
为了让这项工作做出成效,我校区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拟申报市级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小学与初中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管成绩好坏的小学生,毕业后都无条件升入初中接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毕业后,必须经过全市或全省统一组织的选拔性考试才能升入高中学习。
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检测一般都重视基础,而初中阶段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习与检测都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后,不但要增加学习的科目,而且还要有的放矢地拓宽了个别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的知识面。
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在接受新知识、自我管理、学习心态等方面本身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要求落实、学习科目变化等方面的不适应,还因为他们在学习心理准备、学习方法的转变、课程难度加深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重、转换角色难,从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九年一贯制学校调研报告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报告我有幸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行前,局领导指示我要把“九年一贯制学校”做为一个课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我深知,这是局领导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做出的一项安排,我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因为“研修班”没有安排与“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关的学习容,所以我就利用学习之余,到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利用学习之机,向专家们请教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问题,同时,我还利用网络学习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理论和经验。
由于参观考察的学校较少,以及网络上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熟的办学理论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并不多,加之我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至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
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与发展1、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历程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在我国表现为不同的实践历程。
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并不鲜见,在这类学校中的初中被称为“戴帽初中”,初中是小学的附属。
80年代出现小学初中分立趋势,于是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
九十年代,有些地方又出现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的尝试,到了21世纪,九年一贯制学校似乎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制基础上的办学模式,而以前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其实质还是不同学制的两个阶段,因此貌合神离。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一新生事物,目前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现实意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早出现在与,1984年,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同年景山学校也开始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验。
九年一贯制的核心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制,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学制及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施策略等,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目前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还不平衡,和沿海地区发展较早,且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校,构建了一批适应义务教育和当地教育发展的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探索与尝试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探索与尝试1. 引言1.1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重要性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得到连贯、有序的德育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初教育衔接环节,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和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德育衔接,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初德育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避免因制度转换而导致的认知冲突和情感困扰,保持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小初德育衔接还可以促进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德育服务。
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问题,这是一项关乎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
小初德育衔接一直是困扰教育者和家长的难题,因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转变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需要一套完善的衔接机制来保证学生德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本文的研究背景在于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小初德育衔接的问题,学校和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无措。
对于如何加强小初德育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小初德育衔接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本文旨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进行探索和尝试,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思路。
2. 正文2.1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德育衔接的现状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初德育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探索中小学衔接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们在中小学衔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做法简要汇报如下:一、抓好关键时期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这个阶段的工作。
因为,这以后的有关问题的衔接,是中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
譬如,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还是属于童年期,到初二下学期以后进入青年前期或者青年期,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也更深,科目也更多,相应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又如,从小学的简单几何知识到初中几何,从小学分数的性质与运算到初一下学期的分式的性质与运算,从小学的科学到初中的物理、化学都有一个衔接问题。
如果初一以前的衔接工作做好了,后者的衔接工作也就比较容易了。
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基本上能适应了,初一以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所以,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应当在初一上学期基本结束。
二、做好管理上的衔接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
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领导和班主任、班委会的集体管理,不少学生突然会觉得“无依无靠”,有的甚至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为此,做好管理上的衔接比教学上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
1.摸清情况,平稳过渡初一年级的各学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向原小学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了解初一新生在小学时的品行、个性、特长等。
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顺应小学老师的管理办法,工作勤一点、细一点,使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感到初中的老师一样的关心自己、一样的爱护自己,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2.教给学生应对方法(1)要正确认识自己。
要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自己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合适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九年一贯制中“小初衔接教育”的研究
九年一贯制中“小初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标签:小初衔接;义务教育;课程建设;九年一贯制;国民素质一、引论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一直以来引领着西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及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的一轮改革浪潮的兴起,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有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的实施探索理论依据.二、研究的必要性“中小学教育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
这里的小学教育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育,而中学教育则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教育,不包括高中教育。
若把“中小学教育衔接”放到“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衔接”的含义非常宽泛,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这里主要研究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到到初中学习生活的问题,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中小学学生的发展后劲。
三、存在问题(1)对教学研究不够,没有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从汇报课上可以看出,目前,部分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上,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小学老师很少会去浏览一下中学教材,在教学时“就理论课”不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中学,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是从初三毕业班下来有的是新分配来的,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换过来,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與学生实际脱节。
(2)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根据修订后的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广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且应当重视“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中小学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分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安徽省广德县桃李园学校校长闵洪保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基础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随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6年,桃李园学校作为广德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
五年来,我校在无现成模式可循、无成熟经验可鉴的形势下,边实践边思考,通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在广德教育战线上形成了“1+1>2”的竞争合力,推动着学校乃至全县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一贯制的潜在优势是不容置疑的。
2010年我校实行中小学分部管理,将学校分为中学、小学和后勤三大块管理,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成绩:2010年,我校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民办学校,在县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被评为宣城市平安校园、宣城市家长示范学校等;2011年,我校被授予广德县文明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等;在教育教学上,我校中小学学生多次在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竞赛上获奖,期末统考和中考成绩在全县前茅,毕业生普受社会赞誉。
一、分部管理,高效快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2010年,学校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初中部、小学部和后勤部三块加以管理。
初中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中小学校长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管理上更加高效快捷,而且在学校后勤和对外事务上没有后顾之忧。
教学资源、餐厅、图书室、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互惠,优化组合,合理调配,既节省了至少几百万元的重复投资,减轻了财物上的压力,又提高了相关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不良资产的形成。
也减少了小学升中学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学校将小学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将初中三个年级都分开进行管理,指定熟悉业务和情况的校长或中层干部进行分管。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打破学段界限,实现小学与初中教育的有机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九年一贯制教育理念的认识,形成共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推动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 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九年一贯制教育政策,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 邀请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教育教学心得。
2. 课堂教学观摩- 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研讨- 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专题研讨。
-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4. 课题研究- 组织教师申报校级、市级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进展汇报会,交流研究成果。
5. 教师培训-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 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四、活动安排1. 准备阶段(第1-2周)-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提高对九年一贯制教育的认识。
- 确定活动主题,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
2. 实施阶段(第3-12周)- 每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 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交流。
- 每季度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 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汇报会,展示研究成果。
3. 总结阶段(第13-14周)- 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
- 收集教师反馈意见,改进活动方式。
- 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表彰。
五、活动保障1. 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九年一贯制学段衔接的行与思
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但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面临校园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往往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不适应。
因此,做好小初衔接,实现义务教育学段间的有机过渡,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充分挖掘、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小初无缝衔接的高效途径。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邗江实验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努力摒弃小学、初中学段简单叠加的办学样态,关注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差异性和独立性,重视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积极谋求学段衔接的系统性建构。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包括校园环境、管理理念、评价标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在内的支持系统,让学段衔接真正成为推动师生幸福成长的强劲动能。
一、物态一品,润物无声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是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它构筑起“人”基本的筋骨和血脉。
邗江实验学校致力于提升物态环境品位,确保校园环境一体化建设真正体现学校文化,滋润师生心田。
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年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因此所需的景观风格及形式也不相同。
[1]邗江实验学校在景观设计中,统筹规划,因需而置,既体现共性,又彰显个性。
总之,校园景观名称别致,互相照应,寓意美好。
小学部有种满桂花树的“折桂园”,初中部有飞檐流角的“院士亭”,承载着学校对全体学子学有所成、未来可期的祝愿。
小学部和初中部之间有“家风墙”,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可以在此休憩、玩赏。
小学和初中相互照应的景观还有:小学部的“卧虎园”,初中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段衔接的行与思*刘 萍 王 霞九年一贯制学校,应充分挖掘、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小初无缝衔接的高效路径。
在探索学段衔接的过程中,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逐步形成了包括校园环境、管理理念、评价标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在内的校本支持系统,让学段衔接真正成为推动师生幸福成长的强劲动能。
具体举措有:物态一品,润物无声;管理一脉,行稳致远;“全质量”标准一贯,“五育”融合;课程一体,系统发展;导师一心,共育花开。
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研究(精选五篇)
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研究(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小学教育阶段衔接研究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九年一贯地进行课程设置。
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前后相互连贯。
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自2002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外语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我省在2003年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
目前已经有大批小学生进入了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升入初一后,在英语学习上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这反映出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是被忽视的,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应用价值我省目前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处于学生个体的自然衔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没能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进行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旨在解决中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使中小学英语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少走弯路,避免分化,达到大面积提高我省的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与英语学科优秀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对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发展和完善之价值。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教学研究三年发展规划
皮西那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教学研究三年发展规划皮西那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
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
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一)外部环境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办事处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
另外,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考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二)内部条件1、教师结构状况学校现有教职工96人。
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2、学校管理状况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
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
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
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
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九年一贯制学校递进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探讨
九年一贯制学校递进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九年一贯制学校递进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探讨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成为主流教育模式。
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为连贯的教育过程。
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如何实现各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音乐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递进式音乐教学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逐步深化和扩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在不同学段中实现更好的衔接。
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递进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教学特点、递进式音乐教学的定义、实施步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衔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递进式音乐教学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应用,是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技巧和音乐理论认知水平。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音乐基础,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递进式音乐教学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生会有更长的音乐学习时间和更深入的音乐教育内容,因此递进式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历史,培养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递进式音乐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走上音乐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研究递进式音乐教学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应用,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效益,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正文2.1 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教学特点1. 教学内容连贯性强: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教学将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引导,逐步深化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段教育教学整体设计与无缝衔接的实践和研究编辑:管理员·上海大学附属学校日期:2010-6-4 22:09:05一、课题情报综述九年一贯制学校这种办学体制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研究,前苏联在五六十年代基础教育中此学制成为主要办学模式,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亦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
以上海为例,1984年开始初中、小学联体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图“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建青实验学校为其代表。
1990年开始,打破单一的教学研究,进而进行教育的多方位研究,以图通过构建,以办学体制与机制来推动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学制的多元发展。
1996年起,上海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达70余所,其研究也更集中与深入,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
本课题旨在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通过对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以达到中小学段无缝衔接,从而提高办校质量,使学校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中尽到应有责任,起到较大作用。
为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广泛查读了九年一贯制形成的历史、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儿童心理学、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教育法规、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文献,注意并了解到以下方面:(一)、我国教育法规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地位、作用及对本课题的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九年一贯制学校”列为“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之一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
”以解决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上衔接过渡、优化中小学布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育均衡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对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这也是本课题力图解决的问题。
(二)从我国学制变革历史看,九年一贯制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制是一个国家学校教育总的体系,包括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级教育的入学年龄、学习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分段。
从清末“癸卯学制”到辛亥革命后“壬子癸丑学制”,再到五四时期“壬戌学制”,小学均自成一段,着眼培养出具有读写基本技能、粗浅文化知识的劳动者,以适应资本主义初期社会的需要。
以后一直沿袭小学初中六三分段。
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工业革命后,小学毕业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所以需普及初中。
小学教育已失去作为一个完整学段为社会提供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所以六三分段(包括五四分段)已丧失实际的意义,而九年一贯制契合了九年义务教育,应当成为较为确当的学制。
(三)、我国各地对九年一贯制实践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提供了样本我们查阅了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地大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经验。
北京景山学校树立的大教育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将九年分为四个学段(1~2/3~5/6~初一/初二、初三),各有重点,共成系列;赵登禹中学将小学六年级移至中学部并开设衔接课程,由中学教师任教;育鸿学校小升初直升,九年一贯序列化德育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生培养体系;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把语文拆分成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指导、写字四门。
上海建青学校还将学制扩大为十二年一贯制(含幼儿园),率先关注“发展学前教育”,同时在幼小,小初的衔接上做出探索。
(四)、中小学段衔接之重要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取得成功,必须使中小学段的教育更加协调,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具体操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师方面,中小学段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方法不同,导致教学水准,风格各异,观念意识不同,虽在同一学校内,但不相往来,缺少沟通,所以要加强交流。
二是中小学段学生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三方面差异较大,有必要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因势利导。
三是课程与教学上的问题,因为中小学段的课程设计原则是不同的类型,义务教育人为地分割开成两部分,导致学生的不适应。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课程、教法的整体设计,打通阻隔,分层递进,实行无缝衔接。
(五)、关注课程、关注课程整合是本课题的重点所在我们检索,查阅了大量关于“课程与课程整合”的文献资料。
我国台湾地区认为“课程与教学改革……以九年一贯课程之规划与实施为首”。
其九年一贯新课程强调“一贯性与统整性”。
以学习领域与统整教学为原则,以基本能力为核心架构。
这给本课题的研究以启迪,使我们能够在“中小学段教育教学整体设计、分层递进、无缝衔接”的研究得到借鉴。
关注“课程整合”就是以连续性为基点,在各年级和各阶段性中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因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我们注重三级课程的整合,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注重探究型、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力求通过此而获得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献表明,“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机制是在我国历次学制变革中随当时政治、经济变革而变革逐步形成的,随着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所以与九年义务教育同步的“九年一贯制”其生命力将更旺盛。
在“九年一贯制”实行中,令人困扰的是目前中、小学段依不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与招聘师资,所以义务教育被分割,这个矛盾必须解决所以要探求“无缝衔接”。
教育在于育人,育人在于课程。
为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段顺利无缝衔接,所以要探求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
但是目前虽在“课程整合”上有较多的研究,但将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与中小学段无缝衔接作系统研究,以求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发展,从而发挥其最大功能,取得整体最大效益的研究仍不多见。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将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和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关键词:整体设计、无缝衔接(一)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强调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各因素之间系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不可将其割裂对待,同时亦表达了完善各因素时之动态作用。
“整体设计”之基本思想是视原本分割的中小学段教育教学为一个系统,对系统各因素进行加工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结构合理,组合优化,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在本课题中是指以我校办学核心理念“创造幸福、全面发展”为设计宗旨,以九年义务教育为时间跨度,梳理和整合出符合学生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的、合符规律序列的基础学科的知识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探索校本教研机制;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设计校本课程(德育课程、探究课程)以满足学生中小学段衔接的需要。
(二)无缝衔接: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小学阶段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阶段也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小升初的第一年,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均保持着小学学段学生的惯性,与中学学段学生应有的表现存在着缝隙。
本课题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无缝”就是要在心理、习惯、学习方法、知识能力各方面自然过渡、平稳发展。
三、课题研究价值1、从我国学制变迁史及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看,小学教育作为独立的完整的学段已失去其原有的为社会输送人才之价值,故小学五四(或六三)分段实亦已丧失其存在之意义,九年一贯制才足以承担为学生提供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责任。
2、鉴于当前初中、小学教育五四(或六三)分段(当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质上还是五四分段)的现实,以及当前中小学段不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与招聘师资,导致义务教育被人为分割,初、小间衔接产生缝隙(甚至鸿沟),不利学生成长,故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弥合缝隙,寻找出符合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校课程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3、本校办校之核心理念“创造幸福、全面发展”,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以贯彻与实现。
本校将通过对三级课程的整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究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从而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序列化的德育、教学与学生培养校本体系,促使本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并加速本校有专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的形成。
4、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构建本校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教学系列诸方面取得突破,其经验将可辐射至兄弟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课题方案(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各科各领域教师深入思考与实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寻求符合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育人为本,探求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以激发学校活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2、通过研究,深化本校在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上改革的实践,通过对三级课程的整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探究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创造幸福,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弥合初中、小学学段的衔接缝隙,关注学生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及以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课程为本校校本化实施的试点核心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创设序列化的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教学序列,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打造活力学生。
4、通过研究,打造本校有专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强化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教学组室开展科研的组织与研究能力,促使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的领域:德育方面分学段整体设计校本德育课程序列;教学方面以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课程为试点,整体设计教学序列。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师教学上四个衔接和学生学习上三个衔接的研究1、教育方面:德育课程整体设计研究本研究包括九年一贯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及训练要点分解、九年一贯德育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两个方面。
后者将通过校史整理(我校九十六年校史中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寇斗争以及在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校友是我校德育课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中小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围绕我校办校核心理念“创造幸福、全面发展”,分学段整体设计德育校本课程——“感受幸福,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幸福价值观,塑造健康心理和人格。
2、教学方面:1)以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课程为试点,进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整体设计,研究各课程的九年一贯(特别是五六年级间)的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序列(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并将发展学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与学法、培养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等能力贯穿其中。
2)整体设计开发九年一贯校本课程,启动学校特色计划。
3)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的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评价的衔接,师生交往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