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你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5-11-13T10:11:51.8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作者:张居伟
[导读] 同时,在充满爱的教学中,我们如果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那么我们的情感教育也就获得了成功。
张居伟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这充分说明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以情育情;以诚促情;以境激情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所谓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积极情感包括:兴趣、自信、自尊、移情、愉快、惊喜、合作、强烈学习动机等;消极情感包括:自卑、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缺乏学习动机等。新课标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识发展与情感发展的高度统一。正如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变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考虑情感因素,虽然学生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但由于单纯的知识不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就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所学知识就会由于得不到积极的强化而被学生遗忘。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以情育情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教师应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教育学工作上,满腔热忱地教书育人。
1.以赤诚的事业心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
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者首先要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教师应不断修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丰富充实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用良好的教育情绪影响学生
课堂教育总是在一定情绪之中进行,并受一定情绪控制的。教师富有表情地进行教学,能营造教学气氛,熏陶学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把任何人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自己的心境不好而迁怒于学生。教师应用自己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求知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效应。
二、以诚促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不应偏爱那些素质好、能取得高分的尖子生。如果偏爱的话,更应该偏爱后进生。因为他们更需要温暖和体贴,更需要同情和理解,诚心诚意地关怀信任他们,促使他们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响鼓也要用重锤敲”
教师要促使素质好、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确定新的目标,使他们有一种还没到顶峰又必须到达顶峰之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永无止境地向上攀登,为其他学生做出表率,成为追赶的目标。
2.对后进生坚持严与爱的统一
后进生往往学习成绩低下,这给教学工作来带更多的困难。如果讽刺斥责、惩罚或弃之不管,只能导致教育的失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尊、严并举,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多给他们一些参与、表现和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其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消除他们的退缩心理,使之自觉地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教师不能一味抱怨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舞他们奋发进取。
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教师如果真正地爱学生,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做到严与爱的完美统一。
三、以境激情
情感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它能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也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喜悦的情感。在课堂上,一旦学生有某方面的情感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往往比其他任何手段更能使教师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推向高潮。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它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精心设计故事、名言、奇闻、漫画、学生中的真人真事等吸引学生,都能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渴望,达到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的目的。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情境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图表、漫画、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通过感官充分地促进学生大脑的认知,提高其理解和识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心情愉快,兴趣油然而生。
2.以真实事例创设情境
教师要用言出有据的真人真事并通过教学语言将其创设成一种意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更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的身上激发起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肩负着学生的发展问题,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丰富知识、有情感、有价值追求的发展的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去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学习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认为只要广大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最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在充满爱的教学中,我们如果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那么我们的情感教育也就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