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工试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完整word版)锻工初级考试试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锻工初级题库一、填空题1、表示金属塑性的指标有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和变形程度。
2、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3、流压机对锻件的作用力为静压力。
4、当锻造设备吨位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越小,因而变形深度就越小。
5、当变形物体的质点能在不同方法移动时,变形物体的每一个质点总是沿着阻力最小方向移动,这就是最小阻力定律。
6、典型而常见的金属晶体有面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结构。
7、使用磨光机时,磨光片应与工件保持15度倾斜角。
8、为达到燃料燃烧完全,获得最多的发热量,应尽一切可能供给足够多的过剩空气。
9、冷作硬化现象是在冷矫正时产生的。
10、钢在加热时,所产生的过热、过烧是可避免的。
11、金属材料的延伸率越高,则该材料越有利于进行锻造。
12、钢可根据化学成分、质量、用途或按其它进行分类。
13、空气锤是由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锻造设备。
14、HT200是指最小抗拉强度为200N/mm2的灰铸铁。
15、结构合理、制造简单、轻便耐用是进行胎模锻造的重要条件。
16、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大多数能在冷、热态下进行压力加工。
17、45#钢表示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18、在晶体内,原子按一定几何规律在空间排列成所谓的结晶构架,叫做晶格。
19、将引起金属发生变形的作用力去掉后,金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而产生永久变形,这叫做塑性变形。
20、金属坯料在单位时间内变形程度叫做变形速度。
21、W18Cr4V属于高速钢。
22、一直径为100mm的圆钢,它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00* sin(180°/6)=50mm. (sin30°=0.5)23、自由锻锤的吨位大小是用落下部分的质量表示的24、常用冷却液有柴油、煤油、皂化液和水。
25、錾子用碳素工具钢锻打而成,刃口再经淬火处理。
26、从铁—渗碳体相图中可以看出,碳钢的始锻温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完整版)锻造工高级试题1

0704 锻造工高级试题1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金属坯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尺寸和形状改变的现象,称为(变形),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破裂)三种。
2.回复不能改变加工硬化金属的晶粒形状、大小及在变形时所形成的方向性,也不能使金属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的物质破坏得到恢复,而且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改善也没有多大影响,但回复可以使大部分(残余应力)消除。
3.金属组织决定于所含合金成分、主要元素的晶格类别和(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均匀性,以及所含(杂质)的性质、数量分布等情况。
4.摩擦使工具表面的(温度升高),使工具的(硬度降低)而变形,并使工具表面易磨损,因而降低了工具的使用寿命。
5.金属和合金常见的晶格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基本类型。
6.表示金属塑性的指标有(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及(冲击韧性)和变形程度。
7.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金属化学成分和金属组织、(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和摩擦等。
8 .为了减少变形抗力,宜采用具有异号(主应力图)的变形方式,但这对提高金属的(塑性)是不利的。
9 .实际操作中送进量很关键,砧“宽”还是砧“窄” 送进,是用(机械量)来衡量的,一般认为相对送进量L/H 为(0.5~0.8)较合适,锻造性能好,轴心出现压应力状态对锻合钢锭内部缺陷效果最佳。
10.在应力状态中,压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则金属的塑性越大,反之,拉应力个数越(多),数值越大,则金属的塑性越低。
11.各种合金元素对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12.锻造高速钢选用锻造比,要根据(原材料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和产品对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的要求来决定,其总的锻造比取(5~14)。
13.型摔的横截面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菱形),还可以两者同时选用。
14.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所以常用于国防、仪表、造船等产品制造方面,也常用于装饰品。
锻造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锻前材料准备,主要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材料;二是按锻件大小或一定长度的毛培。
2. 金属坯料锻前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即增加金属的可锻性,从而使金属易于流动成形,并使锻件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和力学性能。
3. 实现少无氧化加热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快速加热、控制炉内气氛和采用保护气层等。
4. 自由锻工序一般可分为:基本工序辅助工序修整工序三类。
5. 确定设备吨位的传统方法有理论计算法经验类比法两种。
6. 拔长效率与送进量和相对压缩程度及压缩量有关。
7.是编制锻造工艺过程、设计工具、指导生产和验收锻件的主要依据。
8. 镦粗一般可分为平钻镦粗、垫环镦粗和局部镦粗类。
9.锻造大型锻件时,拔长和镦粗是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变形工步。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是自由锻造特点的是( B )A 精度高B 精度低C生产效率高 D 大批量生产2.下列是锻造特点的是( A )A 省料B生产效率低C降低力学性能 D 适应性差3.下列是模锻特点的是( D )A成本低B效率低 C 操作复杂 D 尺寸精度高4.锻造前对金属进行加热,目的是( A )A提高塑性 B 降低塑性 C 增加变形抗力 D 以上都不正确5.空气锤的动力是( A )A 空气B电动机 C 活塞 D 曲轴连杆机构6.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C)A 1倍B 2倍C 2.5倍D 3倍7.镦粗时,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与轴线(A )A垂直B平行 C 可歪斜 D 以上都不正确8.圆截面坯料拔长时,要先将坯料锻成(C )A圆形 B 八角形C方形 D 圆锥形9.利用模具使坯料变形而获得锻件的方法( C)A机锻B手工自由锻 C 模锻 D 胚模锻10.锻造前对金属毛坯进行加热温度太高,锻件(C )A质量好 B 质量不变 C 质量下降 D 易断裂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1. 空气锤的吨位用锤头的质量表示。
(完整版)锻造工试题及答案

锻造工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装订线左边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3.本份试卷共 5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1分,共10题20分)1.钢坯加热温度超过其始锻温度会产生 、 等缺陷。
2.锻件必须有合理的锻造流线分布,设计锻件时应尽量使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与流线方向相 ,而使切应力与流线方向相 ,并且使锻造流线的分布与零件的外轮廓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3.常用的锻造方法有 , ,特种锻造等。
4.冲压的基本工序有冲裁,弯曲, , 等.5.锻造加热时的常见缺陷有过热,过烧,脱碳,氧化,开裂等,其中,过热和 是难以避免的,而过热和 是无法挽回的。
6.锻造前金属坯料加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其 和增加其 从而可用较小热的变形获得较大冷的变形。
7.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是 变形,变形后金属坯料具有 组织,而无加工硬化痕迹。
8.冷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 下降,这种现象叫 。
9.金属坯料经热变形后会形成再结晶组织,且变形程度愈大,这种组织愈 ,它使金属的机械性能能带来 ,这种组织是用热处理来消除的。
10.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承受的压应力愈多,其塑性越 ,变形抗力也越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题20分)1.下列是模锻特点的是 A成本低B效率低C尺寸精度高2.锻造前对金属进行加热,目的是 A提高塑性 B 降低塑性 C 增加变形抗力3.空气锤的动力是 A 空气B电动机 C 活塞4.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 A1倍 B 2倍C 2.5倍5.镦粗时,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与轴线 A垂直B平行 C 可歪斜6.自由锻件是 ,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
A: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B: 用热挤压的方法C: 在棒料的一端进行锻造,7.锻造比是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
初级锻造工AB卷(附答案)

初级锻造工试题(A卷)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每空3分,共48分)1、视图的名称是主视图、俯视图、俯视图。
2、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应投影的高度相等,并且对齐。
3、主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关系。
4、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前、后、上、下位置关系。
5、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6、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三类。
7、含碳量在0.0213%-2.14%范围内的铁碳合金叫钢。
8、金属加热的基本方法按其使用的能源不同主要分为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
9、自由锻造设备有自由锻锤和水压机两种。
10、自由锻造各种锻件,是采用工具在自由锻造设备上进行的。
它的基本工序有:按长、镦粗、冲孔、扩孔、切断、变形、扭转和错移等。
2、 选择题 (每题3分 共21分)1、三视图中向正前方投影,在正面上所得到的视图是AA、主视图B、俯视图C、左视图2、用一个剖切平面将零件完全切开的视图为AA、全剖视图B、半剖视图C、局部剖视图3、螺纹的牙顶(大径)及螺纹的终止线用A表示,牙底(小径)用B表示A、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4、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CA、熔点B、塑性C、密度5、按含碳量的不同,下列含碳量范围C是低碳钢A、<0.0213%B、≥0.0213%~2.14%C、>2.14%6、合金钢按A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艺钢、特殊性能钢三类A、用途B、物理性能C、力学性能7、空气锤的打击次数为BA、100~150次/分钟B、96~245次/分钟C、300次/分钟三、问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11分)1、什么叫自由锻?自由锻造设备有哪几种?答:采用通用工具或直接在锻造设备上、下砧之间进行的锻造叫做自由锻造,简称自由锻。
自由锻造设备有自由锻锤和水压机两种2、自由锻件的缺陷有哪几个方面?答:自由锻件的缺陷,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原料及下料、加热、锻造、冷却等方面的缺陷。
高级锻造工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高温锻造时,金属材料的主要变形机制是:A.位错运动B.孪生C.非晶态流动D.马氏体相变2.下列哪种锻造方法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锻件?A.自由锻造B.模锻C.精密锻造D.特种锻造3.锻造过程中,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通常采用的措施是:A.降低锻造温度B.提高锻造温度C.增加变形速度D.减小变形程度4.锻造后,为了消除锻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通常采用的工艺是:A.调质处理B.正火处理C.退火处理D.回火处理5.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锻造?A.碳钢B.不锈钢C.铝合金D.玻璃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锻造过程中,金属的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自由锻造适用于生产大批量、形状简单的锻件。
()3.锻造过程中,变形速度越大,金属的塑性越好。
()4.锻造后,锻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可以通过热处理消除。
()5.锻造过程中,锻件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由锻模决定。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锻造是一种利用压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锻造过程中,金属的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3.锻造后,为了消除锻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通常采用的工艺是______。
4.锻造过程中,变形速度越大,金属的______越好。
5.锻造后,锻件的形状和尺寸主要由______决定。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锻造的基本原理。
2.简述锻造过程中金属塑性的影响因素。
3.简述锻造后消除锻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
4.简述锻造过程中变形速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
5.简述锻造过程中锻模的作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一碳钢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变形程度为50%,求该材料的锻造比。
2.某一不锈钢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变形程度为70%,求该材料的锻造比。
3.某一铝合金材料在锻造过程中,变形程度为60%,求该材料的锻造比。
铸造和锻造部分试题

铸造和锻造部分试题1、铸钢的流动性⽐铸铁()A、低B、⾼C、相近D、浇注温度相同时相等2、砂型铸造时,应限制铸件的最⼩壁厚,主要由于薄壁零件中⾦属流动性低;铸件壁厚若⼩于规定的最⼩壁厚时,铸件易出现()A、缩孔B、缩松C、夹渣D、浇不⾜与冷隔3、为保证补缩,常采⽤下⾯⼯艺()A、同时凝固B、糊状凝固C、定向(或顺序)凝固D、逐层凝固4、冷铁的作⽤是()A、防⽌变形B、提供补缩⾦属C、减少铸造应⼒D、增加局部冷却速度5.、冷铁配合冒⼝形成定向凝固能防⽌铸件()A、缩孔、缩松B、产⽣应⼒C、变形D、裂纹6、铸件壁越厚其强度越低,其原因是由于由于壁越厚,则()A、⽓孔越分散B、冷隔越严重C、孕育困难D、晶粒粗⼤,组织疏松7、在铸件内部或表⾯有⼤⼩不等的光滑孔洞,称为()A、缩孔C、缩松D、砂眼8、在制造球墨铸铁时,常⽤的球化剂是()A、冰晶⽯B、硅铁合⾦C、稀⼟镁合⾦D、氯化钾等盐类9、选择浇注位置时,铸件中的重要加⼯⾯及主要⼯作⾯的位置应();同时应尽量使铸件薄壁⼤平⾯()。
A、朝上B、朝下C、朝侧⾯D、倾斜10、铸造性能最好的铸铁是()A、⽩⼝铸铁B、普通灰铸铁C、可锻铸铁D、球墨铸铁11、⽤⾦属型铸造和砂型铸造来⽣产同⼀个零件⽑坯,则()A、⾦属型铸造时,铸造应⼒较⼤,组织致密,⼒学性能好B、⾦属型铸造时,铸造应⼒较⼤,⼒学性能差C、⾦属型铸造时,铸造应⼒较⼩,⼒学性能差D、⾦属型铸造时,铸造应⼒较⼩,⼒学性能好12、最适合⽤离⼼铸造⽣产的铸件是()A、减速箱盖B、⾦属切削机床的尾架C、机床底座D、中空的铸铁管13、机床床⾝在批量⽣产中应采⽤()A、压⼒铸造B、砂型铸造C、熔模铸造D、⾦属型铸造14、⾦属经过冷塑性变形后⼒学性能的变化是()A、强度降低C、硬度降低D、韧性提⾼15、拔长时的锻造⽐等于坯料拔长前与拔长后的()A、截⾯积之⽐B、长度之⽐C、表⾯积之⽐D、体积之⽐16、锤上模锻决定锻件最后形状的是()A、制坯模膛B、切断模膛C、预锻模膛D、终锻模膛17、综合评定⾦属锻造性的指标是()A、强度及硬度B、塑性及韧性C、塑性及变形抗⼒D、晶粒度18、下列材料锻造性能最好的是()A、20钢B、45钢C、合⾦钢D、铸铁19、⾦属锻造加热时的()A、过热可经锻造消除B、过热可⽤热处理消除C、过热⽆法消除D、过热⽤热处理消除,切除过热部分20、锻件中的流线使其⼒学性能呈现各向异性,它()A.、不能消除也不能改变B.、可以⽤热处理消除C、.只能⽤多次锻造使其合理分布D、.可经锻造消除21、锤上模锻件⽣产的主要特点是()A、适合⼩批量⽣产C、⽣产率⾼,锻件精度⾼D、胎膜锻22、模锻件上必须有模锻斜度,这是为了()A、节约⾦属材料B、节约能量C、减少⼯序D、便于取出锻件23、由于模锻件尺⼨精度⾼、表⾯粗糙度低,因此,零件上不与其它零件配合的表⾯,⼀般()A、不需进⾏机械加⼯B、留加⼯余量C、需机械加⼯D、皆⽆模锻斜度24、板料冲压时落下部分是废料的⼯序为();落下部分是零件的⼯序为()。
锻造工中级AB卷(附答案)

锻工中级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46分)1、平面图形的尺寸,按其作用可分为定行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
2、对于零件形状的表达,国家标准中规定有视图、剖视、剖面等各种表示方法。
3、标注尺寸时必须遵循下面原则:正确选择标注尺寸的起点――尺寸基准;正确使用标注尺寸的形式4、用不锈钢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
5、大型钢锭内部缺陷有:偏析、夹杂、气孔、缩孔、疏松、穿晶;外部缺陷有裂纹和溅疤等6、锻件存在白点不仅导致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而且由于白点带来的高度应力集中,热处理淬火时会使零件开裂,或零件使用中突然发生断裂,以造成毁机事件。
因此,一旦发现白点,必须报废7、钢在加热过程中,起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热导率和外形尺寸都发生变化。
8、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氧化、退碳、过热、过烧及内部裂纹。
9、金属加热到接近熔点温度时,晶粒间的低熔点物质首先开始熔化,同时由于炉气中的氧或氧化性气体的渗入,使晶粒间的物质氧化,在晶粒周围形成硬壳,破坏了晶粒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过烧。
10、一般锻件的质量可以根据锻件图各部分的公称尺寸分别计算,再求出质量总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偏析:钢锭内部各部位化学成分和杂质分布的不均匀性称为偏析2、过热:钢料加热时,由于加热超过规定温度,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化的现象叫做过热3、退碳:钢在高温加热时,表层中的碳和炉气中的氧化性及某些还原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钢料表层的含碳量减少,这种现象成为退碳。
三、问答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1、防止过热和过烧的措施是什么?答:⑴制定合理的加热规范,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⑵使用的测温或控温仪表应准确可靠、灵敏准确,温度显示真实无误。
⑶尽量减少炉内的过剩空气量,高温下应调节成弱氧化性炉气气氛⑷采用火焰炉加热时,坯料装炉应烧嘴一定的距离,坯料与火焰不允许直接接触,以防坯料局部过热过烧2、确定锻造范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保证得到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合乎技术要求的优质锻件;(2)使金属在锻造时有较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3)有利于减少火次,提高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造工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装订线左边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
3.本份试卷共 5 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1分,共10题20分)
1.钢坯加热温度超过其始锻温度会产生 、 等缺陷。
2.锻件必须有合理的锻造流线分布,设计锻件时应尽量使零件工作时的正应力与流线方向相 ,而使切应力与流线方向相 ,并且使锻造流线的分布与零件的外轮廓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3.常用的锻造方法有 , ,特种锻造等。
4.冲压的基本工序有冲裁,弯曲, , 等.
5.锻造加热时的常见缺陷有过热,过烧, 脱碳, 氧化,开裂等,其中, 过热 和 是难以避免的,而过热和 是无法挽回的。
6.锻造前金属坯料加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其 和增加其 从而可用较小热的变形获得较大冷的变形。
7.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是 变形,变形后金属坯料具有 组织,而无加工硬化痕迹。
8.冷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 下降,这种现象叫 。
9.金属坯料经热变形后会形成再结晶组织,且变形程度愈大,这种组织愈 ,它使金属的机械性能能带来 ,这种组织是用热处理来消除的。
10.金属在变形过程中承受的压应力愈多,其塑性越 ,变形抗力也越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下列是模锻特点的是
A 成本低
B 效率低
C 尺寸精度高 2.锻造前对金属进行加热,目的是
A 提高塑性
B 降低塑性
C 增加变形抗力 3.空气锤的动力是
A 空气
B 电动机
C 活塞
4.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 A1倍 B 2倍 C 2.5倍
5.镦粗时,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与轴线
A 垂直
B 平行
C 可歪斜
6.自由锻件是 ,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
A: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 B: 用热挤压的方法 C: 在棒料的一端进行锻造, 7.锻造比是锻造时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
A: 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长度比或高度比来表示
B: 通常用坯料高度与其直径之比 C: 通常用变形前后的截面比来表示。
8.热锻件图是指按 画成的锻件图。
它是制造和检验终锻模膛的依据。
A: 按零件图增加收缩量后 B: 按冷锻件图增加收缩量后 C: 按零件图增加加工余量后
9.自然时效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使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一种方法。
A: 在较低温度下地进行的 B: 在较高温度下较快地进行的 C: 在室温下逐渐进行的
10.机械加工余量是成形时为了 而允许保留的多余金属。
A: 保证成型饱满 B: 使毛坯容易变形 C: 保证机械加工最终获得所需要的尺寸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材料利用率是指零件重量与为制作所投入的材料重量的百分比。
( ) 2.两次加热锻造是指锻件从材料到终锻成形,需进行两次加热的锻造。
( ) 3.热脆是钢在200--300度时,表面氧化膜呈蓝色,抗拉强度及硬度比常温高,塑性及韧性比常温低的现象。
( ) 4.冷变形强化是指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弹性极限、比例极限、屈服点限和强度极限)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 ) 5.预锻是在模锻过程中得到锻件最终几何尺寸的工步。
( ) 6.(锻造)冲孔是减小空心毛坯壁厚而增加其内、外径的锻造工序。
( ) 7.黑皮锻件是不留加工余量的锻件。
带黑皮的锻件不再切削加工,直接供装配 和使用。
( ) 8.精压是在模具中将零件加工成准确尺寸的最终工序。
( ) 9.少无氧化加热是坯料在加热过程中不形成氧化皮,只有少量氧化膜或没有氧化膜的加热方法。
( ) 10.温成形是坯料在室温下的一种成形方法,通常在变形过程中会出现 加工硬化。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试叙述什么是制坯工序?
考场
准考证号 姓名
单位部门 装 订
线
2.镦粗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锻造前坯料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4.金属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的速度不同,将会出现哪两种情况?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1.胎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分析在锻造时产生表面缺陷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
锻造工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1. 过热,过烧
2.一致, 垂直
3.自由锻,模锻
4. 拉深,成形
5.氧化,开裂
6. 变形抗力,塑性
7.热,再结晶 8. 韧性,加工硬化
9.粗大, 力学性能 10. 高, 低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 C
2. A
3. B
4. C
5. A
6.A 7.A 8.B 9.C 10.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2.√3.×4.√5.×
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答:
用以初步改变毛坯形状,合理分配金属,以适应锻件横截面积和形状的要求,使金属能更好地充满模锻模膛的工序。
2.答:
(1)为防止坯料镦粗时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自身直径的2.5倍
(2)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于轴线垂直
(3)如坯料高度于直径之比较大,或锤击力不足,就可能产生双鼓形。
3.答:目的在于提高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一般说来,随温度升高,金属材料地塑性提高,但加热温度太高,会使锻件质量下降,甚至成废品。
4.答:加工硬化与再结晶软化的速度相同时,加工硬化将被再结晶软化所抵消,金属在加工过程中就不会有加工硬化特征;若加工硬化比再结晶软化过程进行得快时,变形后的金属将会留下加工硬化的痕迹。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1.答:
胎模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确定胎模的结构。
(2分)
(2)确定模膛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分)
(3)确定胎模外形尺寸。
(2分)
(4)选择模具材料和确定热处理要求。
(3分)
2.答:表面缺陷就锻件的外观质量而言,往往有裂纹、折叠、重皮、凹坑、麻点、碰伤、凹凸不平、翘曲等,这些缺陷多产生在锻造过程中。
(4分)
产生的原因:倒棱时压下量过大,拔长过程中压下量和送进量比例不当及冷却不当等。
发现缺陷应及时排除,如可用喷火枪等工具清理表面缺陷;
(4分)
对于原材料存在的原始裂纹等应在锻前清掉,翘曲应校直。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