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发表时间:2015-09-18T14:43:52.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詹晓欢姚沛通赖凤飞

[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摘要: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分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痰饮咳嗽和咳嗽上气的代表方,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射干麻黄汤用于寒饮郁肺而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现从两方的方药组成,配伍以及方证所对应的病位的异同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方。

关键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异同

1 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41条分别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和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而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3条、35条分别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小青龙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见以上5条。

原方用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按1981年考古发现了东汉度量衡——大司农铜权,经现代医家归纳整理,证实了汉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那掉尾数,伤寒方一两合现代15克,而五味子一升合76克,半夏一升合130克。根据药物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折算,药物现代用量分别为:麻黄15g、桂枝15g、芍药15g、五味子12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15g、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另外刘渡舟老先生认为,这个方子发散太过,麻黄配细辛,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故常不一起使用,用麻黄则不用细辛,用细辛则不用麻黄。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桂枝温阳化气以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素有喘咳,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开合肺气,调和营卫,又可制约药物辛燥太过伤阴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燥,使寒饮速消,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水饮去,营卫和,宣降复,则诸证自平。[1]

《伤寒论》中有40条和41条言小青龙汤证的病位在“心下”,历来注家多认为《伤寒论》中的“心下”一般所指为“心下胃脘部”,胃脘与肺一膜相隔,今水停胃脘,由于外感风寒,气逆水升,上逆犯肺则咳,横逆犯胃则呕,是小青龙汤的主症。但也有医家认为病位在肺,因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才是《伤寒论》中温化中焦水饮的代表方,善治饮停中焦,水气上逆之证,而小青龙汤则非为此而设。另外从药物组成上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简效专,直奏温阳健脾、利水化饮之效,专治中焦水气证。再看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共八味药,专主于化中焦水饮的只有半夏一味药,余药则多作用于肺。故相较于胃脘部,病位在肺更为合理。[2]

2 射干麻黄汤证

出自《金贵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用药:射干十三枚(一法用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药物现代用量,射干15g、麻黄20g、生姜20g、细辛15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2g、大枣2枚、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射干麻黄汤为小青龙汤的演变方,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上射干、大枣、紫菀、款冬花,干姜变成生姜。

由于射干麻黄汤证中表证轻,故去桂枝和芍药的解表、和营卫,方中射干性寒、善降,消痰开结,利咽喉,与麻黄配伍一降一宣,更能加强肺的宣降作用而降逆平喘。紫菀、款冬花温肺化痰止咳,另外紫菀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干姜变成生姜一方面可以加强宣肺化饮的作用,另外生姜性味辛、微温相对干姜辛、热不易伤津液,和大枣合用散水气而不伤阴,剩余细辛、五味子、半夏功同小青龙汤。本方虽主要用于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由方中射干、紫菀可知,寒饮有化热的趋势,防范于未然,故相较于小青龙汤的清稀泡沫痰,射干麻黄汤的痰相对质稠,可为白黏痰,或痰少。[3]符合上述病机的哮喘、久咳、百日咳等病,可用本方,尤其适用于寒饮的哮喘发作期,不论老幼,本方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但不易根除,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肺气。[4]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喉相当于西医所指支气管的部位。《神农本草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而射干麻黄汤中以射干为主药,其所主治的病位以支气管为主。

3 讨论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重,证属内有痰饮,而外感风寒,而多发伴有喘证,痰饮多为清稀泡沫痰,落地则倾刻化水,病位在肺;后方主治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多为哮证,且由寒饮郁而化热的趋势,痰饮多为白黏痰,或痰少,相较于小青龙汤,其表证较轻或无表证,病位主要在支气管。现实中哮证和喘证常一起发生,不可机械地区分开,另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