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房莉萍【摘要】@@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所立的两个方子.一直以来,教科书及各医家注解均认为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的哮证,多用于寒哮证;而小青龙汤同样用于治疗寒饮郁于肺而作喘的病证.然而,若二者均用于治疗寒饮犯肺,是否还有区别呢?仅仅是喘和哮的区别吗?事实上,喘中可有哮,哮中亦可有喘,喘、哮在一方为主时,常有兼杂.喘证,也可用射干麻黄汤;哮证,未必不能用小青龙汤.现从两方制方组成的异同点进行临床辨治鉴别.【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1(024)005【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射干麻黄汤/治疗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应用【作者】房莉萍【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所立的两个方子。
一直以来,教科书及各医家注解均认为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的哮证,多用于寒哮证;而小青龙汤同样用于治疗寒饮郁于肺而作喘的病证。
然而,若二者均用于治疗寒饮犯肺,是否还有区别呢?仅仅是喘和哮的区别吗?事实上,喘中可有哮,哮中亦可有喘,喘、哮在一方为主时,常有兼杂。
喘证,也可用射干麻黄汤;哮证,未必不能用小青龙汤。
现从两方制方组成的异同点进行临床辨治鉴别。
1 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组方分析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炙甘草 8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外感寒邪、水饮内停的症候。
外感寒邪,首先闭阻肺卫之气(即寒邪入六经中的太阳经),太阳经气不能发挥宣发行水的作用,水液内停于肺,肺金之气不降反逆,故喘。
方中麻黄辛温,外解寒邪以开肺卫之气,行太阳膀胱之水,使机体体表水液代谢正常疏泄,肺中寒水得散,肺气自降;桂枝、白芍等量相配有桂枝汤的作用,和营阴,与麻黄并用可协调卫气,营卫和则寒邪从表而解;干姜走中,行太阴水湿之气,杜水湿生化之源,使水饮不上干肺;半夏辛苦温、走中,《本草求真》载其“入脾胃经,能走能散,温脾除痰,暖胃止呕,开郁结除痰,通阴阳得卧”,其性当为运中焦而贯四维,降阳明胃气,并能燥太阴之湿,阳明胃气降则太阳金气亦降,肺气降则不喘逆;太阳之下即少阴,细辛、五味子并走少阴,细辛交通少阴与太阳,使水归太阳膀胱府;五味子温纳少阴肾气,使上逆肺气下行。
射干麻黄汤应用体会
射干麻黄汤应用体会《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约合现代的25克),半夏半升(约合现代的65克),大枣七枚。
咳而上气,是咳嗽与气逆而喘,此喘鸣声像是喉中有一种水鸡鸣叫的声音,如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咳嗽气喘病人的喉中痰鸣声,是痰阻气道,痰气相击造成的。
射干麻黄汤临床上主要用于外寒内饮的“寒咳”,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等,特别适用于痰气互结,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喘急,排痰困难,喉中痰鸣较为明显的病证,这个方子对于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较重,饮重于寒,或没有表证的咳嗽痰喘都可以应用。
射干麻黄汤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
方中射干消寒痰,散结气,降逆气而主咳逆上气。
射干配伍麻黄主要是温化寒痰所致的气逆咳喘,消除咳而上气,痰气互结而产生的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半夏、细辛温化寒饮,涤痰降逆气。
紫菀、款冬花为《神农本草经》的中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寒热皆宜,是温化寒痰常用的对药,紫菀化痰力强,款冬花止咳力胜,紫菀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款冬花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二者常相须为用。
用生姜在于宣散表邪,散水气,因为去掉桂枝以后,生姜还有一定的发散外邪作用,同时也能散水气。
五味子酸收肺气,收敛麻黄、细辛之过散,大枣安中扶正,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平喘、散寒之功。
病案举例陈某某,男,1岁零8个月。
2010年10月20日初诊。
半月前,患者受凉感冒发热,肌注退热针2天,热退后出现咳嗽,继之喘息,喉中有痰鸣声,不吃饭,阵阵哭闹不安,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静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细辛脑7天,效不明显。
诊见:精神差,阵阵咳嗽、喘息,夜间咳嗽、喉中痰喘较重,无发热,纳差,无汗,二便可,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腻滑,望食指络脉浮露暗红,未超过风关。
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以药测证,应该是肺癌兼表证,外寒内热,但凝滞之气终于一般表证。
方用:“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一升,干姜、细辛各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以厚朴降肺气为君药,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为臣药,半夏、杏仁化痰并助厚朴降肺气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通降肺气为佐药,再以小麦甘平养正为使,面面俱到。
尤在泾解释:“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大同。
则散邪蠲饮之力居多,而厚朴辛温,亦能助表。
小麦甘平,则同五味敛安正气者也”。
笔者对本方用厚朴打头久思不得其解,看来,王好古“主肺气满,膨而咳喘”和朱丹溪“专泻凝滞之气”结合起来,再结合达原饮用厚朴开解痰毒凝结,半夏厚朴汤用厚朴化痰凝咽喉就可理解肺痿初期用厚朴的寓意了。
小麦在此方中当是发挥“养心除烦,止渴敛汗”之功(《现代中药大辞典》)。
养心除烦,敛安正气对平素似乎体健无病之人突然大病缠身还真是一个天才的方法。
有一患者以寒战继之高热十余天为主症,伴背痛腰痛,无汗,口干渴,饮水多,“喜凉。
一日可以数壶,”口微苦,多午后发热,二便,食欲如常,无呕,舌不淡,偏暗,少苔,脉右洪大,左浮数,诊断肺癌,与厚朴麻黄汤证相符,一则说明张仲景的处方确有实际例证为基础,二则进一步印证了肺癌与肺痿的关系。
天津肿瘤医院吴雄志教授对本方的小麦止汗作用予以肯定评价,指出小细胞肺癌血管活性糖肽分泌增加,阵发性潮热汗出。
厚朴麻黄汤对伴有血管活性糖肽分泌增加汗出的小细胞肺癌是有效的。
《伤寒论》中辨脉法记载:“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厚朴麻黄汤证以脉浮为纲,其主药厚朴在《神农本草经》中亦记载:“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现代药理学也研究证明,厚朴煎液有广谱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厚朴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及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小鼠实验性病毒性肺炎有某些改善实质性病理损害的作用。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心得
浅谈小青龙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陈舒强福建中医药大学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害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
其中方药组成言简意赅的概述为:“解表宣肺药有麻黄、桂枝、细辛,降肺药有半夏,收敛肺气药有五味子,益营补血药有芍药,益气药有甘草,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兼益气血”。
方中宣肺药、降肺药同用,敛肺药、益肺药兼有,从而达到既祛邪又益正的目的,这为临床活用小青龙汤开拓研究思路与应用方法。
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既是主治表里兼证即太阳伤寒证与肺寒证相兼的重要代表方,又是主治寒饮郁肺证的重要基础方,更是主治溢饮寒证的常用变化方。
此汤方病位主要在肺、心、肾、胃四大方面,常运用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之水肿等肺病证在病变过程中而出现溢饮寒证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之水肿等肾病证及内分泌失调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溢饮寒证者;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肺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等心病证在其病变过程中而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符合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
根据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如干姜、桂枝、半夏均能温胃化饮,无论是水气在肺,还是肺气不降,影响胃气不能气化水津,以此而演变的胃脘水气证,只要病变证机是寒饮郁结,即可选用小青龙汤。
张仲景设小青龙汤,既论方药基本组成,又论随证加减用药。
此外,小青龙汤加减变化用药仅仅是举例而言,临证治病用药并非仅限于此。
假如夹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以补益中气;若血虚者,可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养血;若咳嗽甚者,可加紫菀、款冬花,以降逆止咳;若气喘甚者,可加葶苈子、蛤蚧,以降气纳气定喘;若夹有郁热者,可酌情加入石膏,以解肌除热;若寒饮上逆者,可与射干麻黄汤合方应用;若痰阻气逆者,可与皂荚丸合方应用;若夹虚寒者,可与理中丸合方应用;若肾阳虚甚者,可与真武汤合方应用等等。
张仲景设小青龙汤中细辛用量为三两,结合多年临床中用细辛治疗肺寒证体会,我们正常认为治病单用细辛则不能超过一两即3g,而在小青龙汤复方中用细辛量为三两即9g ,既能增强干姜温肺化饮作用,又能制约芍药、五味子益阴补血而不恋邪气,所以用小青龙汤治疗肺寒证选择细辛最佳用量为三两即9g。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小青龙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炙) 甘草桂枝半夏细辛各9g 上8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
(主治)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白,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
副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脉弦细、细滑。
(临证加减)1.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蜜炙麻黄15g,桂枝9g,干姜9g,制半夏30g,细辛6-9g,白芍30g,甘草9— 15g。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苏子、白芥子各9g,莱菔子30女;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生石膏各30g,淡鲜竹沥30ml,象贝9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白天服2次,临睡前服前1次,必要时两煎并工次顿服。
服完2、3剂病情趋向稳定,逐渐减本方剂量,加入益气固体,补肾纳气之品,以资调理,巩固疗效。
有关细辛用量,历代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
但余用到9g无此弊,认为这可能与配适量甘草制之而缓毒。
2.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喘:药用麻黄、干姜各3—9g,桂枝3~12g,细辛2—6g,五味子、半夏各4—9g,白芍、炙甘草各3 —6g。
随症加减,每日工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禁酒;出现呕吐、腹泻、眩晕者停药;孕妇及肝功能不良者禁服;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年老体弱者慎用麻黄。
3。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治喘:30例均属肺寒伏饮型。
病程最短6年,最长40余年。
[四川中医,1996,《12,:3s]4.肺寒饮重,背部冷甚如掌大者,加重干姜之用量;口渴烦躁,咳剧面赤,舌苔黄,痰黏稠而色转黄者,邪从里化热,当轻用姜、辛,加生石膏、黄芩、前胡等清热之品。
5。
黄昏咳喘阵作,宜加盐水炒知母、黄柏;五更咳喘频作,可加黛蛤散、桑叶、菊花,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使寒从外解,火得内平;大便秘结者,酌加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区别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区别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射干麻黄汤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组成不同
1、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的组成为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2、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的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用法不同
1、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9克、
紫菀9克、款冬花9克、大枣7枚、半夏9克、五味子3克,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2、小青龙汤:麻黄10-15克,芍药10-15克,细辛3-6克,干姜10-15克,甘草10-15克,桂枝10-15克,五味子3-6克,半夏10-15克,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功效不同
1、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的功效,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等症。
2、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等症。
哮喘的真正克星——经方小青龙汤
哮喘的真正克星——经方小青龙汤为您推送优质的经方医学知识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简称哮喘,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哮喘也是呼吸系统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尤其年轻人常见。
西医用氨茶碱,舒弗美,及多种抗生素治疗,然后后来发展到服用激素,一直没法停药,每天必须维持吃西药治疗,冬季加重,夏季缓解,患者感觉十分痛苦及悲观。
古语有云“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肺系喘哮诸疾,正虚邪聚,辨证复杂,中医诊疗鲜有效愈。
没有经验的中医或者时方派中医都很怕治哮喘,因为治咳嗽容易,治哮喘难,俗有“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是说哮喘病难治。
其实不是哮喘病难治,而是他们对《伤寒论》研究不深,水平不高,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导致的疾病难愈。
当然,哮喘确实是比一般的咳嗽稍微麻烦点,但是并非不能治疗。
从六经辨证来看,哮喘常表现为太阳病或少阳病,或者是太阳太阴合病等,我临床治疗常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等方子治疗,具体看辩证处理,有时候还得把脾胃和肾气补上方是治根。
《证治准绳》说:“其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
”本文讲述经方小青龙汤可为哮病治疗。
小青龙汤是来自《伤寒论》的传统经方,至今仍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虽然小青龙汤的传统方义在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实际上,在。
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合理应用,可适用于寒、热、痰、饮等各型哮喘。
虽英人痰热较多,但本人多年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应用小青龙汤灵活加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故总结经验与典型验案如下:一、小青龙汤的组方与方解:《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综《伤寒论》之原意,小青龙汤是用以治疗喘急或咳嗽,表寒内饮,而热像不明显的。
麻黄桂枝:辛温表散、宣肺平喘;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且润肺育阴;乾姜细辛:温化内饮、兼散表寒;五味子:温敛肺气、平逆止咳;半夏:燥湿化痰、降气和胃;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白芍,酸甘化阴以佐麻桂之辛散太过。
小青龙汤临证备要
小青龙汤临证备要草根中医张吉成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qq910853217一、经典1、《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3、《金匮要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4、《金匮要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二、主症1、刘渡舟《水证论》:水色(面色黧黑)、水环(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水斑(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出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蝶斑)、水脉(脉弦,或浮紧)、水舌(舌苔水滑)、水痰(咳痰清稀,形如泡沫,落地化水,或咳痰晶亮,冷如凉粉,触舌觉冷)。
2、草根中医张吉成按:归纳小青龙汤主症为:咳喘(或咳重,或喘重,或咳喘皆重),痰色稀白,痰质清冷,清涕滂沱,舌苔白腻,或水滑。
三、用方要点1、小青龙汤为表里两解之方,主治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证。
对于没有风寒表证,只有水饮内停者也能治疗。
“小青龙汤虽为外解表寒,内散水气,表里两解之方。
然而对于内证的寒饮或咳或喘等证亦有疗效。
”“这是因为寒饮之证,寒与饮凝,岁月一久,表证已去,小青龙汤对此内散寒邪,温化水饮,而不需达表为汗。
”(刘渡舟《水证论》)2、外感风寒,清涕滂沱者,必用小青龙汤。
其姜辛五味组合,是收摄清涕的特效药。
3、体质虚馁者,加人参;有阳虚征象者加附子;寒饮化热,口渴者加石膏,口苦者加黄芩。
4、咳喘缓解后,以苓桂剂收功。
四、类方比较1、与射干麻黄汤比较:同:皆治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证。
异:射干麻黄汤偏于温润,所治饮邪为轻;小青龙汤偏于温散,饮邪为重。
2、与大青龙汤比较:同:皆主治水饮证。
异:小青龙汤治寒饮,大青龙汤治热饮。
3、大青龙汤类方比较A、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加石膏比较:小青龙汤加石膏与大青龙汤同法,大青龙汤重用麻黄,宣散之力峻猛。
小青龙汤的6大辨证要点和临床利弊
小青龙汤的6大辨证要点和临床利弊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
张仲景用它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而应该指出,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往往会发生问题,反而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几个环节:一、辨气色小青龙证,为水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气,而使心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行涩,而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我们管它叫做“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水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水斑”。
二、辨脉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里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日久,其脉见沉,沉主水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寸濡弱无力,是为心肾先虚,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三、辨舌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惟阳气受损以后,则舌色淡嫩,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
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口舌感凉而为辨。
五、辨咳喘小青龙证在咳喘方面,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
一种是咳重而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指咳嗽为重,而气喘反微的证情。
另一种是喘重而咳轻,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而咳嗽为轻的证情。
第三种是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
射干麻黄汤有哪些功效
射干麻黄汤有哪些功效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的功用,可以治疗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音,即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冬花、生姜、大枣。
射干麻黄汤主要是做为小青龙汤附方对比正方来掌握。
从病机上来讲,和小青龙汤区别,也有外感风寒,也有外寒引动内饮这种特点,外寒较轻,而是以咳嗽、咳喘为主的,有没有外寒呢?有的。
但是以这种寒饮内停为主,这是从表里同病来看,里证为主的外寒较轻。
所以方里去掉麻黄,不和桂枝相配,整个方发散力量小了,当然芍药、甘草这类不用了,为什么呢?它中间痰气互结比较重,这不用射干了吗?射干麻黄相配,痰气互结比较重,那体现出内有痰的性质是寒痰,但痰气互结,所以叫痰饮郁结,使它肺气宣降不利,气逆咳喘,咳而上气,是一种气喘,痰气互结产生喉中有水鸡声。
整个方是以宣肺祛痰降气,痰气互结,由寒饮,寒痰要化痰的,但是表证较轻,就去桂枝、芍药,相应的发散力小了,不用芍药制约了。
干姜换生姜,散的力量更强一点,紫菀、冬花是温化寒痰,寒饮常用的。
射干善于降气,用生姜外可以什么?你去掉桂枝以后,生姜还有一定的散外邪作用,同时也能够散水气,所以射干麻黄汤总的来讲,用于虽然是外寒内饮,但是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有一种痰气互结较明显、较突出的特点,因此他的喘,喘急,表现的喘急排痰就困难一些。
小青龙汤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易咳,容易咳出来,痰多清稀,一咳一摊,这个是有区别的。
当然过去人们也把寒饮寒痰怎么区别?痰多量多清稀,咳出来的,病房里病人放杯子里,几个小时以后它就都化成基本像水泡泡一样,那是饮。
开始时可能会有点容易,那个水泡沫加一点痰,很容易化开,痰的话不容易化开,它几小时你还看是痰还是水,还分得清楚,那是痰,比较黏稠。
过去有的用这种方法来区分。
现在可能实现起来会很麻烦。
方剂学17讲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
方剂学 17讲
上一次我们讲到在外感风寒所针对的治法,辛温解表治里,我们讨论完了四个方,后面还有两个一类、二类方,后面两个小青龙汤和止嗽散,都是属于一类方,常用方。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是两张,都是在《伤寒论》里称为青龙的。《伤寒论》里对方剂的命名呢,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
用来治疗寒饮内停,外有风寒表实证,它擅于祛除寒饮,强调这点,所以说它如
龙卷波涛之中,水泛能除。就像发大水了,龙在波涛之中,祛除水患。这是一种比喻,大、小青龙汤是比喻。当然这个也有助于通过方名去引导学员推导它的功效。
相比麻黄汤证来讲,麻黄汤证纯属表证,它是一种基础的病机,所以是一个基础的方剂;那小青龙汤证内有寒饮,所以苔是白滑了,因为涉及到内在的气化,出现病苔,所以苔白滑,反映出寒饮的特征。这是我们分解开内外两部分证候和它们的病机,但是两者是密切连系的,在临床上,所以我们说这两者,外邪往往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这什么意思呢?同样是外感风寒证,发作的时候,有内饮的人反映的症状剧烈得很,外邪可以引动内饮,内饮招致外邪呢?引起感冒的话,有内饮的人呢,同样这么多人群,有内饮的,气候一变,很容易招致外邪的,出现外感风寒,可能性多得多,所以这是一种外邪能够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而内外相引呢,内外相互作用,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就是说由于他本身有寒饮,又外来风寒相加,外邪可以引动内饮,内饮招致外邪,这样相互地影响,当外寒侵袭引动的时候,原来素有的寒饮就可能泛滥,饮动不居就产生多方面表现的可能性。所以张仲
下面我们看小青龙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主证病机分析:它这个表里同病。在《伤寒论》上主要讲解小青龙汤病机和它证候的条文,谈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这段条文我们分解一下,从病机来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张仲景首先就摆了一个总体外寒内饮这个病机在内,它由表里两部分构成。对外,是个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它仍然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这是麻黄汤证的范围。所以它应该有外感风寒表实证这病机,它反映的恶寒发热,当然恶寒重发热轻,麻黄汤证。你可以把这个主治证,这方面组装上去就行了,以麻黄汤证作为参照,因为它是个基础的风寒表实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这构成表实的基本表现。再加上内有寒饮,这类病人,实际上很多平素就有寒饮,而寒饮发作的表现呢,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咳喘痰多清稀这种痰饮是个寒饮,寒饮内停,发作时阻滞气机,那肺气上逆,咳喘之外,它阻滞气机还可以反映胸膈满闷,肺气上逆引动胃气上逆,这类病人经常咳喘发作同时伴有干呕。有胃气上逆表现。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3讨论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重,证属内有痰饮,而外感风寒,而多发伴有喘证,痰饮多为清稀泡沫痰,落地则倾刻化水,病位在肺;后方主治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多为哮证,且由寒饮郁而化热的趋势,痰饮多为白黏痰,或痰少,相较于小青龙汤,其表证较轻或无表证,病位主要在支气管。现实中哮证和喘证常一起发生,不可机械地区分开,另外内有痰饮而表证不明显有时也可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故两方在症状上不易区分的时候可以四诊合参,结合加减应用,最后须注意两方中均有麻黄和细辛,临床应用应当谨慎,切勿药量过大而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桂枝温阳化气以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素有喘咳,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开合肺气,调和营卫,又可制约药物辛燥太过伤阴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燥,使寒饮速消,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水饮去,营卫和,宣降复,则诸证自平。[1]
2射干麻黄汤证
出自《金贵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用药:射干十三枚(一法用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药物现代用量,射干15g、麻黄20g、生姜20g、细辛15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2g、大枣2枚、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射干麻黄汤为小青龙汤的演变方,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上射干、大枣、紫菀、款冬花,干姜变成生姜。
小青龙汤治疗咳喘方证临床有感
小青龙汤治疗咳喘方证临床有感近日吾等躬读《伤寒论》中小青龙汤(40、41条),由此拓充至射干麻黄汤、麻黄汤等治疗咳喘经方,结合自身临床使用小青龙汤及老师使用肺系药物经验有些许感悟,甚则为教训,自省后而觉惭愧不已,临床再遇之时,以此警示之、告诫之,亦对仲景经方运用、理法方药活若游龙而五体投地,再者对老师将现代疾病发病谱与经方施治运用得游刃有余而佩服不已,现将近段时日翻阅文献及临床感触写于此,请各位临床医师审阅及指导。
1 小青龙汤之名意味深长分析小青龙汤的命名原因,后世有两种观点较为常见。
一种认为张仲景以四方之神之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命名方剂。
如张秉成所云:“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
”;另一种观点是,张仲景以主药麻黄色青形似青龙而命名。
对以上二种说法,应合而论之较为合适。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同时载有: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说明在对方剂命名时,借鉴六神之名的同时,更考虑到了方剂的主要药物和主要功效,以六神的特性与之类比,进而命名。
青龙是古人所说的东方木神,主发育万物,能发散,并能治水。
这也说明青龙负责万物的生长发育,龙入江海,必翻波逐浪。
因此类比到病证上来说就是病人遇寒就咳嗽,咳痰,喘息,这是因为体内表寒不通,有了水饮。
所用小青龙场就如同给患者的体内放一条龙进去,龙兴则云升,发散表邪,云升则雨降,因此体内的水气就像江河-样流入大海。
这就正如明代医家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所说的:"谓之曰小青龙者,其能发越风寒,分利水气,超乎天地之间也"。
小靑龙场的临床运用范围甚广,除了运用在咳嗽,咳痰,喘息之外,运用范围也被后世医家们所扩大。
小青龙汤方证
小青龙汤方证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小青龙汤人一、药物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二、核心方证分泌物多而清稀、咳喘、心下痞/振水音三、关于小青龙汤的解释心下水气的表现:自觉:心下部闷胀,后背发冷如掌大(大概限于第6-10胸椎之间)、后背浇凉水、眼袋重、咳嗽前的咽痒、面色黧黑、黑眼圈、皮肤薄嫩处呈青灰色而惨淡无华…他觉:心下抵抗较明显、振水音、心下悸动。
大塚敬节经验,握拳用指背或中指第二关节,又或中指无名指指尖轻扣取验。
仍不能清楚听到振水音时,则使病人憋一口气以鼓其心下部,然后呼气以驰之,而趁此用指尖轻叩上腹部,即能听到当初听不到的振水音。
清稀分泌物:唾多、流口水、水样鼻涕、水样痰液、婆娑的眼泪、清凉的胃液、稀薄的白带、耳道流稀脓、水泄、自汗。
水气上冲具体表现:(1)①水色: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呈青暗;②水斑:散见额、颊、鼻梁、唇周及下颌处类似“色素沉着”的黑斑;③水貌:指面部虚浮、眼睑微肿;④水苔:水滑苔,舌质正常,若阳虚则胖大淡嫩;⑤水脉:脉弦/紧。
(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
(3)冬季/夜间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
(4)其他: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
本方证一般无汗出,但在“咳逆倚息不得卧”“胸痹”的情况下,可以见到汗出,另外张育清也有用本方加麻黄根10g治疗一“动则汗出浸衣”的案例。
麻黄、桂枝非为表证而设,本方证即使没有恶寒、发热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核心方证、患者状态不虚,无麻黄禁忌症,就可以用本方。
四、体质面色多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
口不干渴,畏寒,分泌物清稀量多,多伴有尿量减少。
苔白水滑或浮腻,舌质多正常,脉紧/弦。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小青龙汤【原文】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
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又名】麻芍姜辛桂五草半【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伤寒)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5、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金匮) 【用法】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材,煮成三碗。
去滓,每次温服一碗;2、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
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
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组成】甘草细辛五味子桂枝姜麻黄芍药半夏【时机】1、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2、表寒里寒咳嗽时,心下有水(胃),用小青龙汤。
【方解】1、五味子止咳,半夏化痰,干姜温中去肺寒;细辛去肺里的水(微水)。
栝蒌根止渴;2、小青龙汤是将肠胃的津液发出去。
【加减】1、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2、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3、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4、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咳而上气,肺胀(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方,泽漆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 厚朴麻黄汤方,
咳而上气,肺胀(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方,泽漆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厚朴麻黄汤方,咳而上气,病机,肺气上逆。
症状,气喘气急。
病因病机,素有内饮,复感外邪,内外合邪,肺气胀满肺胀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症见: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燥、心慌等。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面目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西医叫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诊断要点:以咳(咳嗽)喘(喘促)痰(咯痰)悸(心悸)肿(面目、或四肢浮肿)五大主症为特征。
分析:肺系久病而肺虚,痰浊潴留。
再因反复感邪,使病情加重。
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
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瘀,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导致气不摄血,痰蒙神窍,或喘脱等严重证候。
辨证:总属标本虚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偏实分风寒、风热、痰浊(水饮)、痰热。
偏虚当分气(气属阳)虚、阴虚及肺、肾、心病变主次。
治疗以扶正祛邪等不同治法。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
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而上气,是咳嗽与气逆而喘,此喘鸣声像是喉中有一种水鸡鸣叫的声音,如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咳嗽气喘病人的喉中痰鸣声,是痰阻气道,痰气相击造成的。
射干麻黄汤临床上主要用于外寒内饮的“寒咳”,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等,特别适用于痰气互结,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喘急,排痰困难,喉中痰鸣较为明显的病证,这个方子对于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较重,饮重于寒,或没有表证的咳嗽痰喘都可以应用。
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贺芝兰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3(000)0S1
【摘要】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一般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高峰年龄2~6月的小婴儿,发病率男女相似,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著,多见于冬春二季。
笔者采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8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
【作者】贺芝兰
【作者单位】浑源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 [J], 王宽宏
2.射干麻黄汤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J], 王琳琳
3.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J], 王英
4.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J], 郭凯
5.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J], 徐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区别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区别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皆有解表化饮之功,但在药物组成、功效、适应证等方面有区别。
1.组成:射干麻黄汤属祛痰剂,出自《金匮要略》,其药物组成为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五味子、大枣、款冬花、半夏。
小青龙汤为解表剂,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2.功效:射干麻黄汤具有温肺化饮(通过温煦肺脏来促进停聚的水液运行)、下气祛痰的作用。
小青龙汤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去除肌表的寒邪)的作用。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之力大,功偏治表;射干麻黄汤祛痰降气之力强,功偏治里。
3.适应证:射干麻黄汤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短、喉间水鸡声、胸膈满闷等,肺热痰盛者不宜服用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咳喘、头面四肢浮肿等。
阴虚干咳无痰者或痰热者不宜服用小青龙汤。
4.总结:射干麻黄汤证为风寒较轻,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郁结,肺气上逆较重,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增入祛痰肃肺,止咳平喘(止住咳嗽,平定喘息)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
用药需要遵医嘱,不要自行擅自服用。
更新时间:2022-10-28
重要提示: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小儿肺炎?小青龙汤,麻杏石膏汤?射干麻黄汤
小儿肺炎小青龙汤,麻杏石膏汤射干麻黄汤
小儿肺炎
当时中医学校附属医院办了第二门诊部,我自打旗号挂的是中医儿科门诊,因为当时门诊部没有儿科,在看儿科的过程中,我受到当时在合阳县中医院实习时老师的影响。
李景堂老师是非常地道的中医,我们跟着他时间长,小儿肺炎到他手里只有两个方子,一个是小青龙汤,一个是麻杏石甘汤,效果明显。
我实习时自己管的一个小孩从入院到出院没有见过李老师,结果我到药房正好碰到小孩的奶奶在办出院手续,老太太见了我说王大夫这好那好,药房人说他是学生啊。
在独立应诊期间,因为我跟过纯中医的老师,垫定了我以后纯中医的思维,所以当我在中医学校独立开中医儿科门诊的时候,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治小儿肺炎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没有觉得非要用青、链霉素不可。
我觉得小青龙汤是针对肺部布满水泡音症状的,那么以喘为主、以干鸣为主是麻杏石甘汤。
而我们临床上大量能见到的是小孩动不动就感冒、喉咙呼啦呼啦响是射干麻黄汤证。
讲到射干麻黄汤证,我们都知道“喉中有水鸡声”,我想有的人可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搞清楚“水鸡声”是什么,实际上张仲景在这说的水鸡就是青蛙。
这种喉中痰鸣就像青蛙蛤哇蛤哇不停叫。
对于人来说就是咽喉有粘痰,它既不像小青龙汤的痰清稀,也不想麻杏石甘汤纯热证的痰少、以喘为主,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寒邪化热,寒热都有,所以射干麻黄汤治疗平时儿科的咳嗽、气管炎、喉咙响效果非常明显。
在柳州找我看儿科的并不少见,连儿科专家也不得不当着我的面说看到我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云云。
邀请我到儿科讲学,还颇受欢迎。
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辅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观察
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辅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观察康艳娟;童奎骅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13(20)22
【摘要】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两周后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1秒用力呼气量(FEVl)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降低短期复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康艳娟;童奎骅
【作者单位】315809 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315809 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J], 贺芝兰
2.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2例 [J], 齐锋;李朝喧
3.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 [J], 房莉萍
4.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治咳辨析 [J], 张燕; 赵亮; 钟锦煜
5.射干麻黄汤加减辅治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J], 费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发表时间:2015-09-18T14:43:52.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詹晓欢姚沛通赖凤飞
[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摘要: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分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痰饮咳嗽和咳嗽上气的代表方,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射干麻黄汤用于寒饮郁肺而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
现从两方的方药组成,配伍以及方证所对应的病位的异同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方。
关键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异同
1 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41条分别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和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而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3条、35条分别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
《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见以上5条。
原方用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按1981年考古发现了东汉度量衡——大司农铜权,经现代医家归纳整理,证实了汉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
那掉尾数,伤寒方一两合现代15克,而五味子一升合76克,半夏一升合130克。
根据药物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折算,药物现代用量分别为:麻黄15g、桂枝15g、芍药15g、五味子12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15g、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
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另外刘渡舟老先生认为,这个方子发散太过,麻黄配细辛,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故常不一起使用,用麻黄则不用细辛,用细辛则不用麻黄。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桂枝温阳化气以化饮。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素有喘咳,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开合肺气,调和营卫,又可制约药物辛燥太过伤阴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燥,使寒饮速消,亦为佐药。
炙甘草为佐使,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水饮去,营卫和,宣降复,则诸证自平。
[1]
《伤寒论》中有40条和41条言小青龙汤证的病位在“心下”,历来注家多认为《伤寒论》中的“心下”一般所指为“心下胃脘部”,胃脘与肺一膜相隔,今水停胃脘,由于外感风寒,气逆水升,上逆犯肺则咳,横逆犯胃则呕,是小青龙汤的主症。
但也有医家认为病位在肺,因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才是《伤寒论》中温化中焦水饮的代表方,善治饮停中焦,水气上逆之证,而小青龙汤则非为此而设。
另外从药物组成上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简效专,直奏温阳健脾、利水化饮之效,专治中焦水气证。
再看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共八味药,专主于化中焦水饮的只有半夏一味药,余药则多作用于肺。
故相较于胃脘部,病位在肺更为合理。
[2]
2 射干麻黄汤证
出自《金贵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
原方用药:射干十三枚(一法用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药物现代用量,射干15g、麻黄20g、生姜20g、细辛15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2g、大枣2枚、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
射干麻黄汤为小青龙汤的演变方,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上射干、大枣、紫菀、款冬花,干姜变成生姜。
由于射干麻黄汤证中表证轻,故去桂枝和芍药的解表、和营卫,方中射干性寒、善降,消痰开结,利咽喉,与麻黄配伍一降一宣,更能加强肺的宣降作用而降逆平喘。
紫菀、款冬花温肺化痰止咳,另外紫菀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干姜变成生姜一方面可以加强宣肺化饮的作用,另外生姜性味辛、微温相对干姜辛、热不易伤津液,和大枣合用散水气而不伤阴,剩余细辛、五味子、半夏功同小青龙汤。
本方虽主要用于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由方中射干、紫菀可知,寒饮有化热的趋势,防范于未然,故相较于小青龙汤的清稀泡沫痰,射干麻黄汤的痰相对质稠,可为白黏痰,或痰少。
[3]符合上述病机的哮喘、久咳、百日咳等病,可用本方,尤其适用于寒饮的哮喘发作期,不论老幼,本方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但不易根除,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肺气。
[4]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喉相当于西医所指支气管的部位。
《神农本草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
”而射干麻黄汤中以射干为主药,其所主治的病位以支气管为主。
3 讨论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重,证属内有痰饮,而外感风寒,而多发伴有喘证,痰饮多为清稀泡沫痰,落地则倾刻化水,病位在肺;后方主治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多为哮证,且由寒饮郁而化热的趋势,痰饮多为白黏痰,或痰少,相较于小青龙汤,其表证较轻或无表证,病位主要在支气管。
现实中哮证和喘证常一起发生,不可机械地区分开,另外
内有痰饮而表证不明显有时也可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故两方在症状上不易区分的时候可以四诊合参,结合加减应用,最后须注意两方中均有麻黄和细辛,临床应用应当谨慎,切勿药量过大而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
参考文献:
[1]李冀.方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9
[2]谭颖颖.小青龙汤病位辩析[J].陕西中医,2013,34(1):48-49
[3]房莉萍.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J].中医研究,2011,24(5):64-65
[4]张琦.林昌松.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