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之异同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临床辨治鉴别房莉萍【摘要】@@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所立的两个方子.一直以来,教科书及各医家注解均认为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的哮证,多用于寒哮证;而小青龙汤同样用于治疗寒饮郁于肺而作喘的病证.然而,若二者均用于治疗寒饮犯肺,是否还有区别呢?仅仅是喘和哮的区别吗?事实上,喘中可有哮,哮中亦可有喘,喘、哮在一方为主时,常有兼杂.喘证,也可用射干麻黄汤;哮证,未必不能用小青龙汤.现从两方制方组成的异同点进行临床辨治鉴别.【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1(024)005【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射干麻黄汤/治疗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应用【作者】房莉萍【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所立的两个方子。
一直以来,教科书及各医家注解均认为射干麻黄汤主治寒饮郁肺的哮证,多用于寒哮证;而小青龙汤同样用于治疗寒饮郁于肺而作喘的病证。
然而,若二者均用于治疗寒饮犯肺,是否还有区别呢?仅仅是喘和哮的区别吗?事实上,喘中可有哮,哮中亦可有喘,喘、哮在一方为主时,常有兼杂。
喘证,也可用射干麻黄汤;哮证,未必不能用小青龙汤。
现从两方制方组成的异同点进行临床辨治鉴别。
1 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组方分析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炙甘草 8味药组成,主要用于外感寒邪、水饮内停的症候。
外感寒邪,首先闭阻肺卫之气(即寒邪入六经中的太阳经),太阳经气不能发挥宣发行水的作用,水液内停于肺,肺金之气不降反逆,故喘。
方中麻黄辛温,外解寒邪以开肺卫之气,行太阳膀胱之水,使机体体表水液代谢正常疏泄,肺中寒水得散,肺气自降;桂枝、白芍等量相配有桂枝汤的作用,和营阴,与麻黄并用可协调卫气,营卫和则寒邪从表而解;干姜走中,行太阴水湿之气,杜水湿生化之源,使水饮不上干肺;半夏辛苦温、走中,《本草求真》载其“入脾胃经,能走能散,温脾除痰,暖胃止呕,开郁结除痰,通阴阳得卧”,其性当为运中焦而贯四维,降阳明胃气,并能燥太阴之湿,阳明胃气降则太阳金气亦降,肺气降则不喘逆;太阳之下即少阴,细辛、五味子并走少阴,细辛交通少阴与太阳,使水归太阳膀胱府;五味子温纳少阴肾气,使上逆肺气下行。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八二)临证谈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八二)临证谈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这三个方证的区别,实际上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就是小青龙汤的加减方,就是小青龙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加减的示例方,就相当于是给我们举例而已。
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把这三张方子并列,就类似于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加减方一样。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是我们后世医家治疗“冷哮”的常用三方。
冷哮主要是指感受外界的寒邪,引动了浮痰,症状主要是鼻痒,呼吸紧促,鼻流成涕,喉中有水鸣音,不能平卧这些症状。
《金匮要略》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五味子半升,小麦一升。
金匮要略的这个描述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只能以方测证。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是把厚朴麻黄汤当作小青龙汤的加减方来分析。
单从药物组成分析,三方中都用到了麻黄宣肺散寒和半夏、干姜(生姜)、细辛、五味子温化痰饮。
在此基础上,厚朴麻黄汤中用到了厚朴、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石膏清散郁热,小麦顾护正气。
也就是说,这三张方子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小青龙汤用了桂枝、芍药、甘草,射干麻黄汤用了射干,紫菀,款冬花,厚朴麻黄汤用了,厚朴,杏仁,石膏,小麦。
《伤寒论》第18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佳。
然后,到了厚朴麻黄汤里面,突然发现,干姜,细辛,五味子,和厚朴,杏仁是可以并用的,可以合用的。
我们还想到了后世的定喘方里面的白果,于是,我们受厚朴麻黄汤的启示,我们会发现:干姜,细辛,五味子和百果是可以合用的。
厚朴,杏仁和百果是可以合用的。
射干,紫菀,款冬花是可以和百果合用的。
定喘汤:白果二十一个(9克)、麻黄三钱(9克)、苏子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款冬花三钱(9克)、杏仁一钱五分(4.5克)、蜜炙桑白皮三钱(6克)、炒黄芩一钱五分(4 5克)、法半夏三钱(9克)。
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比较
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比较请高手回答:厚朴麻黄汤与射干麻黄汤各主治什...杏林博览请高手回答:厚朴麻黄汤与射干麻黄汤各主治什么?射干麻黄汤【功效】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主治】寒饮郁肺结喉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声连续不绝,好像水鸡叫声,或喘息时胸部间作水鸡之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两方的用法比较:射干麻黄汤与厚朴麻黄汤均可疗肺有寒饮证,但厚朴麻黄汤功除温肺化饮外,还能宽胸,对兼有郁热之胸满、胸闷而有心烦证者尤宜;转: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比较开心书屋197...转: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比较。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紫菀、款冬花、制半夏各9克,生姜12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大枣3 枚。
【方解】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治咳喘的几个有效方子介绍和体会maqianzi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里热之咳喘。
个人经验,若里热重可加柴胡、鱼腥草,湿重加车前子,风寒重加荆芥、防风,加桔梗增强宣肺止咳功力,有咽喉炎时加牛子、射干(兼取射干麻黄汤之意,射干麻黄汤可治喘息性支气管炎)。
加减: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色赤(疑误,似加茯苓四两)。
73. 小青龙汤方闲品落花73. 小青龙汤方。
73、小青龙汤方方剂组成: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以药测证,应该是肺癌兼表证,外寒内热,但凝滞之气终于一般表证。
方用:“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一升,干姜、细辛各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以厚朴降肺气为君药,麻黄解表寒,石膏清里热为臣药,半夏、杏仁化痰并助厚朴降肺气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通降肺气为佐药,再以小麦甘平养正为使,面面俱到。
尤在泾解释:“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大同。
则散邪蠲饮之力居多,而厚朴辛温,亦能助表。
小麦甘平,则同五味敛安正气者也”。
笔者对本方用厚朴打头久思不得其解,看来,王好古“主肺气满,膨而咳喘”和朱丹溪“专泻凝滞之气”结合起来,再结合达原饮用厚朴开解痰毒凝结,半夏厚朴汤用厚朴化痰凝咽喉就可理解肺痿初期用厚朴的寓意了。
小麦在此方中当是发挥“养心除烦,止渴敛汗”之功(《现代中药大辞典》)。
养心除烦,敛安正气对平素似乎体健无病之人突然大病缠身还真是一个天才的方法。
有一患者以寒战继之高热十余天为主症,伴背痛腰痛,无汗,口干渴,饮水多,“喜凉。
一日可以数壶,”口微苦,多午后发热,二便,食欲如常,无呕,舌不淡,偏暗,少苔,脉右洪大,左浮数,诊断肺癌,与厚朴麻黄汤证相符,一则说明张仲景的处方确有实际例证为基础,二则进一步印证了肺癌与肺痿的关系。
天津肿瘤医院吴雄志教授对本方的小麦止汗作用予以肯定评价,指出小细胞肺癌血管活性糖肽分泌增加,阵发性潮热汗出。
厚朴麻黄汤对伴有血管活性糖肽分泌增加汗出的小细胞肺癌是有效的。
《伤寒论》中辨脉法记载:“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厚朴麻黄汤证以脉浮为纲,其主药厚朴在《神农本草经》中亦记载:“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现代药理学也研究证明,厚朴煎液有广谱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厚朴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及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小鼠实验性病毒性肺炎有某些改善实质性病理损害的作用。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经典名方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组成用法]麻黄12~20g、射干10~15g、细辛5~15g、半夏15~20g、五味子12~20g、大枣7~12枚、紫菀10~15g、款冬花10~15g、生姜15g。
水煎,分三次饭后温服。
[方证]1.麻黄体质而上气咳逆,喉中痰鸣漉漉,咽喉不利或疼痛者。
2.小青龙汤证而痰盛咽肿,目热、舌干、口臭、大便偏于者。
[现代应用]1.以喉中痰鸣漉漉、哮鸣、喘鸣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腺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空洞型肺结核等。
2.其他如白喉、扁桃体炎、滤泡性咽炎、口腔溃疡、慢性胃炎、胃溃疡、肺心病、冠心病、心绞痛、结核性胸膜炎等也可运用本方。
[经验参考]“喉中水鸡声’’是本方应用的特征,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多见此症。
从名医的经验来看,似乎都以此方证为必见。
如曹颖甫治冯仕觉,白去年初冬始病咳逆。
倚息,吐涎沫,白以为痰饮。
诊得两脉浮弦而大,舌苔腻,喘息时胸部作水鸡之声,肺气不得舒畅当无可疑。
昔人以麻黄为定喘要药,便以射干麻黄汤加远志、桔梗,数剂而愈(《经方实验录》)。
刘渡舟先生治疗周某,咳喘多年,至深秋及冬令之时始作。
发时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气鸣作响,甚则不能平卧,面色黑,舌苔白滑,脉沉弦。
处方:麻黄10g,射干10g,紫菀6g,款冬花6g,半夏12g,生姜12g,五味子3g,细辛6g,大枣7枚。
同时记载—王姓男子。
亦久患喘促,冬季寒冷时发作尤为严重。
晨起漱口时常呕吐痰涎盈碗,清稀如鸡子白,夜卧则喉中漉漉作响,口干,两眼周围出现黑圈。
舌质淡胖,昔白润,脉沉弦而滑。
用射千麻黄汤加干姜、甘草,一剂喘咳减轻,呕吐止。
将方中干姜加至6g(原用3g),二剂而安(《经方临证指南》)。
吴考榘先生治疗土某,咳叶涎沫,甚或气喘,胸有痰声,冬天易作,已有多年,近来人春未解.有时腹痛,便不易解。
舌苔微腻,脉息弦滑,与《金匮》射千麻黄汤加味,处方:射干,净麻黄,洗半夏,细辛,五味子,炙紫菀,炙冬花,鲜生姜,川厚朴,全栝楼。
金匮要略-9_真题-无答案
金匮要略-9(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当用( )A. 半夏干姜散B. 半夏泻心汤C. 半夏厚朴汤D. 半夏麻黄丸2.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的原因是( )A. 伤气B. 伤阳C. 伤血D. 伤津液3. 病人脉浮者在后,其病( )A. 心气虚B. 肺气血C. 在表D. 在里4. 脾水症见( )A. 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B. 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C. 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D. 其身重,小便难,时时鸭溏5. 浸淫疮的病因是( )A. 风湿B. 风热C. 热毒D. 湿热火毒6. 与五苓散同有“脐下悸”的症状的是( )A.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 甘遂半夏汤C. 苓桂术甘汤D. 己椒苈黄丸7. 《金匮要略》原著以分篇编排,共25篇,每篇内容的论述形式均为( )A. 条文B. 论证C. 举例D. 问答8. 下列汤证中,以心痛彻背为主症的是( )A. 栝蒌薤白半夏汤B. 枳实薤白桂枝汤C. 栝蒌薤白白酒汤D. 人参汤9. 中风,邪在于腑,可见( )A. 肌肤不仁B. 即重不胜C. 不识人D. 舌即难言,口吐涎10. 正水,其脉沉小而兼表有水气者,宜选用( )A. 甘草麻黄汤B. 杏子汤C. 麻黄附子汤D. 防己茯苓汤11. 皮水的病机是( )A. 水溢皮肤,脾失健运B. 风水相搏,肺失通调C. 水湿内蕴,湿热熏蒸D. 脾肾阳虚,寒水侵及于上焦12. 白术散的药物组成中,没有( )A. 川芎B. 茯苓C. 蜀椒D. 牡蛎13. 大黄硝石汤的组成是( )A. 大黄、黄柏、硝石、栀子B. 大黄、枳实、硝石、厚朴C. 大黄、甘草、硝石D. 大黄、矾石、硝石14.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其病机为( )A. 表里俱实B. 正虚气脱C. 阴阳离绝D. 表实里虚15. 百合病服用百合地黄汤后,大便如漆,此为( )A. 远血B. 近血C. 地黄本色D. 瘀血16. 风水夹热的主方是( )A. 防己黄芪汤B. 越婢汤C. 越婢加术汤D. 防己茯苓汤17. 肝着的病机是( )A. 肝气郁滞B. 瘀血内阻C. 气滞血瘀D. 水饮停聚18. 首次服用治疗风湿的防己黄芪汤后,可出现( )A. 如冒状B. 如虫行皮中C. 小便利D. 如醉状19. 狭义痰饮的病机是( )A. 饮停胸胁B. 饮停胸膈C. 饮停胃肠D. 饮溢肌肤20. 其性散漫,多在午前侵犯肌表的病邪是( )A. 风B. 寒C. 湿D. 火二、双项选择题21. 下瘀血汤临床可见( )A. 产后恶露不下B. 少腹拘挛C. 痛处固定不移D. 舌红E. 烦满不得卧22. 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三方共有的药物组成是( )A. 石膏B. 麻黄C. 厚朴D. 射干E. 半夏23. 可减轻蜀漆副作用的方法有( )A. 酒煎B. 煨炒C. 配伍桔梗D. 配伍半夏E. 配伍蜂蜜24.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三证共有的病机特点是( )A. 风湿相搏B. 表里阳虚C. 表阳虚D. 里阳虚E. 气虚25. 湿痹之病,湿邪留着于躯体的临床表现包括( )A. 关节沉重不舒B. 脉沉数C. 小便不利D. 大便闭结E. 发热三、多项选择题26.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使用的炮制方法( )A. 炮B. 熬C. 蒸D. 烧E. 淬27. 肾着的临床表现有( )A. 身体重B. 腰中冷C. 不渴D. 小便自利E. 饮食如故28. 女劳疸兼有瘀血者,服用硝石矾石散后所有的服药反应是( )A. 小便正黄B. 微热汗出C. 得快下D. 大便正黑E. 一宿腹减29. 狐病临床上常被侵犯的部位有( )A. 口B. 筋脉C. 眼D. 鼻E. 生殖器30. 乌梅丸的药物组成包括( )A. 乌梅、五味子B. 乌梅、细辛C. 黄连、黄柏D. 当归、附子E. 人参、干姜四、填空题31. ______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
小青龙汤临证备要
小青龙汤临证备要草根中医张吉成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qq910853217一、经典1、《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3、《金匮要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4、《金匮要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二、主症1、刘渡舟《水证论》:水色(面色黧黑)、水环(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水斑(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出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蝶斑)、水脉(脉弦,或浮紧)、水舌(舌苔水滑)、水痰(咳痰清稀,形如泡沫,落地化水,或咳痰晶亮,冷如凉粉,触舌觉冷)。
2、草根中医张吉成按:归纳小青龙汤主症为:咳喘(或咳重,或喘重,或咳喘皆重),痰色稀白,痰质清冷,清涕滂沱,舌苔白腻,或水滑。
三、用方要点1、小青龙汤为表里两解之方,主治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证。
对于没有风寒表证,只有水饮内停者也能治疗。
“小青龙汤虽为外解表寒,内散水气,表里两解之方。
然而对于内证的寒饮或咳或喘等证亦有疗效。
”“这是因为寒饮之证,寒与饮凝,岁月一久,表证已去,小青龙汤对此内散寒邪,温化水饮,而不需达表为汗。
”(刘渡舟《水证论》)2、外感风寒,清涕滂沱者,必用小青龙汤。
其姜辛五味组合,是收摄清涕的特效药。
3、体质虚馁者,加人参;有阳虚征象者加附子;寒饮化热,口渴者加石膏,口苦者加黄芩。
4、咳喘缓解后,以苓桂剂收功。
四、类方比较1、与射干麻黄汤比较:同:皆治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证。
异:射干麻黄汤偏于温润,所治饮邪为轻;小青龙汤偏于温散,饮邪为重。
2、与大青龙汤比较:同:皆主治水饮证。
异:小青龙汤治寒饮,大青龙汤治热饮。
3、大青龙汤类方比较A、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加石膏比较:小青龙汤加石膏与大青龙汤同法,大青龙汤重用麻黄,宣散之力峻猛。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区别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区别
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皆有解表化饮之功,但在药物组成、功效、适应证等方面有区别。
1.组成:射干麻黄汤属祛痰剂,出自《金匮要略》,其药物组成为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五味子、大枣、款冬花、半夏。
小青龙汤为解表剂,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2.功效:射干麻黄汤具有温肺化饮(通过温煦肺脏来促进停聚的水液运行)、下气祛痰的作用。
小青龙汤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去除肌表的寒邪)的作用。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之力大,功偏治表;射干麻黄汤祛痰降气之力强,功偏治里。
3.适应证:射干麻黄汤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短、喉间水鸡声、胸膈满闷等,肺热痰盛者不宜服用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咳喘、头面四肢浮肿等。
阴虚干咳无痰者或痰热者不宜服用小青龙汤。
4.总结:射干麻黄汤证为风寒较轻,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郁结,肺气上逆较重,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增入祛痰肃肺,止咳平喘(止住咳嗽,平定喘息)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
用药需要遵医嘱,不要自行擅自服用。
更新时间:2022-10-28
重要提示: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每日方歌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干姜桂麻芍药同。
趣味歌诀: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还有一个十几年前,我上学时自己编的一个趣味歌诀:干姜桂枝骂芍药,我瞎操心。
(干姜,桂枝,麻黄,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细辛)。
记哪一个都可以。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五味子半升(6克)。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方解】方中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意同麻黄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本方主证是风寒表实(即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我们知道风寒表实用麻黄汤,但此证还兼有水饮内停。
即咳喘痰涎,清稀量多,甚则不能平卧,或见头面四肢浮肿。
水停于肺则咳喘痰涎,水停于胃则干呕,水溢于肌肤则水肿。
所以本方证属外寒内饮证。
其与大青龙汤的区别是,大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热,故加石膏清热除烦,小青龙汤是内外都寒,故治疗以解表散寒与温化痰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表里双解。
临床上很多慢支急性发作,肺心病患者,凡是出现大量咳吐清稀痰,咳喘不能平卧,或伴有面浮肢肿者都可以用此方治疗。
反之,干咳无痰,黄稠粘痰者则为其禁忌。
方剂拓展:1.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去桂芍姜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
此时风寒表证较轻,所以减少了解表药,加入消痰利肺,止咳平喘的紫菀,款冬花,射干。
主治咳嗽,喉中有水鸡声(痰鸣声)。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小青龙汤(《伤寒论》)一、组成麻黄去节,三两(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姜三两(3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三两(6克)、半夏半升,洗(9克)、五味子半升(3克)。
二、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三、歌括1.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2.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四、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五、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六、方解素有水饮之人,脾肺之气必虚,今又外感风寒,水寒相搏,皮毛闭塞,肺气益困,输转不利,水饮蓄积于心下,上犯迫肺,肺寒气逆,所以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喘咳痰多,清稀而粘,不易咯出,胸闷,身体疼重,甚则水饮溢于肌肤而为浮肿,舌苔白滑而润,脉浮。
此时,发汗解表则水饮不除,蠲化水饮则外邪不解,唯有发汗蠲饮,内外合治,才是正法。
因此本方用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
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
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温燥伤津,所以配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并为佐制之用。
半夏祛痰和胃散结,亦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间,是兼佐、使之用。
八味相配,使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舒,宣降有权,诸证自平。
但本方总是辛散温化为主,必须确是水寒相搏于肺者,才可使用。
至于原书方后加减诸法,各家说法不一,《医宗金鉴》方论中分析比较公允,现选录附后,临证时可以酌情选用。
七、附方及方解1.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9克)。
功用:解表蠲饮,兼除烦躁。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原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歌诀: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宣肺降逆饮咳止,咳而脉浮症对好。
组成用法: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方中厚朴苦辛温,宽胸理气,消痰平喘;麻黄、苦杏仁宣肺利饮,止咳平喘;细辛、干姜、半夏化饮降逆;石膏清郁热除烦躁;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黄等辛温发散药发散太过;小麦养护脾胃。
本方先煮小麦去滓,后入诸药同煎,有祛邪顾正之意。
本方重用厚朴、麻黄,并用细辛、干姜、半夏,其石膏如鸡子大之用量同大青龙汤,故本方有较强的利气宣肺、温化痰饮、清除郁热的功效。
但其配伍是宣利之中伍以酸收,温化中伍以清化,实为公允平和之方。
依厚朴麻黄汤证形成的因素及其病机变化,治疗方药应以逐饮降逆、利气肃肺为主,兼以甘温益气为法。
方以麻黄为宣肺降逆、止咳平喘之要药,与降气的厚朴、杏仁,定喘的五味子、细辛同用,能降逆肃肺,止咳平喘;而麻黄之宣肺行水,半夏之燥湿祛痰,干姜之温运脾阳,三味合力,可以调理脾肺功能,使水液通利三焦,不使其停滞而为病;用寒凉之石膏,以制麻、姜、辛之温燥,不使有发汗之弊;小麦养心敛汗,意亦在此。
中医方剂学家陈潮祖认为,“仲景此方,麻黄、杏仁、厚朴三药同用,治疗气喘、胸满,旨在示人上宣下导,是其不二法门……麻黄、杏仁擅长宣降肺气,厚朴擅长降其胃肠之气,三药同用,上宣下导,则喘满消矣”。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曹颖甫认为,此方证亦属痰饮,故拟厚朴麻黄汤治之,略同小青龙汤,但“人体之中,胃本燥热,加以胸膈留饮,遏而愈炽,所以加石膏者,清中脘之热,则肺气之下行者顺也。
所以加小麦者,咳则伤肺,饮食入胃,由脾津上输于肺,小麦之益脾精,正所以滋脾阴也。
此厚朴麻黄汤大旨,以开表蠲饮为主治者也”。
厚朴麻黄汤医案1、支气管炎案杨某,女,60岁,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8年,冬季频发。
射干麻黄汤有哪些功效
射干麻黄汤有哪些功效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的功用,可以治疗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音,即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冬花、生姜、大枣。
射干麻黄汤主要是做为小青龙汤附方对比正方来掌握。
从病机上来讲,和小青龙汤区别,也有外感风寒,也有外寒引动内饮这种特点,外寒较轻,而是以咳嗽、咳喘为主的,有没有外寒呢?有的。
但是以这种寒饮内停为主,这是从表里同病来看,里证为主的外寒较轻。
所以方里去掉麻黄,不和桂枝相配,整个方发散力量小了,当然芍药、甘草这类不用了,为什么呢?它中间痰气互结比较重,这不用射干了吗?射干麻黄相配,痰气互结比较重,那体现出内有痰的性质是寒痰,但痰气互结,所以叫痰饮郁结,使它肺气宣降不利,气逆咳喘,咳而上气,是一种气喘,痰气互结产生喉中有水鸡声。
整个方是以宣肺祛痰降气,痰气互结,由寒饮,寒痰要化痰的,但是表证较轻,就去桂枝、芍药,相应的发散力小了,不用芍药制约了。
干姜换生姜,散的力量更强一点,紫菀、冬花是温化寒痰,寒饮常用的。
射干善于降气,用生姜外可以什么?你去掉桂枝以后,生姜还有一定的散外邪作用,同时也能够散水气,所以射干麻黄汤总的来讲,用于虽然是外寒内饮,但是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有一种痰气互结较明显、较突出的特点,因此他的喘,喘急,表现的喘急排痰就困难一些。
小青龙汤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易咳,容易咳出来,痰多清稀,一咳一摊,这个是有区别的。
当然过去人们也把寒饮寒痰怎么区别?痰多量多清稀,咳出来的,病房里病人放杯子里,几个小时以后它就都化成基本像水泡泡一样,那是饮。
开始时可能会有点容易,那个水泡沫加一点痰,很容易化开,痰的话不容易化开,它几小时你还看是痰还是水,还分得清楚,那是痰,比较黏稠。
过去有的用这种方法来区分。
现在可能实现起来会很麻烦。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
金匮要略题库期末题简答论述简答1.湿病的症候与治法主症:身重,身痛,热不扬,关节疼烦或发黄,小便不利,大便溏,起病缓慢,难愈。
病因:内湿: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自内生。
外湿:感受六淫之湿,阴雨连绵季节坐卧湿地,汗出当风水中作业。
治则:内湿:利小便外湿:微发汗2.治湿有何禁忌?为什么用汗法治湿要禁大汗,宜微汗?湿病禁攻下、火攻、大汗,宜微汗。
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误用攻下,火攻易产生变证。
导致阴阳离决。
风湿相搏,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泛散,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着、难以骤除;若发汗太过会使风去湿留,伤阴亡阳,其病不愈。
而微发其汗可使营卫畅行,有利于湿邪缓缓排除,使风湿俱去而痊愈。
3.风湿病的分型及症候与治法?证型症候病机治则方药药物寒湿在表身烦疼,无汗寒湿之邪闭阻于表。
营卫运行受阻发汗解表,散寒除湿麻黄加术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白术痰饮风湿在表一身尽痛,发烧,其热不扬。
日哺所剧风湿犯表,温郁化热清宣利湿,风湿异治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风湿兼气虚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表虚,卫表不固。
风湿内侵益气固表,健脾利湿防己黄芪汤防己,白术,甘草。
黄芪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发热,恶寒。
无汗4.四饮病的鉴别病名悬饮溢饮症候心下坚,眼花,短气,胸胁牵引四肢肿,身体重,无小便晦气,素盛今瘦,痛,咳嗽转汗沥沥有声甚,脉沉弦饮停心下,脾阳不运,饮停胁下。
起落变态,阻碍气机起落受阻XXX蠲饮,健脾和中苓桂术甘汤破积逐水十枣汤病机溢饮肌表,不得外泄。
饮停胸膈,肺失风寒外袭,XXX不克不及宣降随汗外泄,停于肌腠多发其汗大、小青龙汤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治则方药2.治疗3.痰饮病为何用温药?①成因:脾阳虚,肺气虚,肾阳虚,三脏功能失调导致三焦膀胱功能气话失常及阳不化水,水液潴留。
②性质:因为阴邪,易伤阳气,XXX停留得阳则行,遇寒则凝。
③温药的作用: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可是表里阳气温升宣通,饮化为气,气化为水,则水饮之邪可除。
寒哮中医怎么治?治疗寒哮,中医常常选用小青龙汤以及厚朴麻黄汤、射
寒哮中医怎么治?治疗寒哮,中医常常选用小青龙汤以及厚朴
麻黄汤、射
寒哮中医怎么治?
治疗寒哮,中医常常选用小青龙汤以及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石膏汤等。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时主要针对肺胃水气。
如果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而烦躁的患者,可以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主要对寒饮郁肺从而有咳嗽、喘急、痰多症状的患者用,是治疗寒哮的常用、有效的方子。
这些方子中都有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等药。
麻黄是治喘的主要用药,不管是寒哮、热哮还是虚哮实哮都可以用,但应该注意,生麻黄发汗力大,用的时候要加大白芍和五味子的用量。
炙麻黄的发汗力小,止咳平喘效果很好,寒哮的话配桂枝,热哮的话配石膏,若患有高血压可配伍牛膝、生牡蛎等或用黄荆子代替麻黄。
#哮喘##健康#。
金匮要略题库天津精深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选读练习题库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五常 2.风气 3.元真 4.客气邪风 5.疢难 6.导引7.吐纳 8.膏摩 9.未至而至 10.阳病 11.阴病 12.五劳13.七伤 14.六极 15.谷饪 16.五邪 17.厥阳 18.卒厥19.脉脱 20.四季脾王 21.痼疾 22.卒病二、填空题1.若,。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2.病人脉浮者在前,,浮者在后,,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此为卒厥。
4.师曰:夫治未病者,,,。
5.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之药调之。
6.清邪,浊邪,大邪,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也。
8.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后乃治其。
9.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0.五脏病各有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为病。
三、单项选择题1.《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A.客气邪风侵袭 B.七情 C.房室竭乏 D.五脏元真不足E.虫兽、金刃灾伤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至而不去”是指()A.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B.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C.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D.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 E.未得甲子,天大寒不解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六微”是指()A.六种疾病 B.六淫 C.六经 D.六气 E.六腑4.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雾露之邪 E.热邪5.其性清轻上浮,易伤人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A.风邪 B.湿邪 C.寒邪 D.雾露之邪 E.热邪6.其性紧束,常在暮时发病,多中于经络之里的病邪是()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 E.雾露之邪7.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A.虚劳 B.肝病 C.肾水反侮脾土 D.瘀血 E.痰饮8.肝病乘脾,临床上望诊常见()A.鼻头色白 B.鼻头色青 C.鼻头色黄 D.鼻头色赤 E.鼻头色黑9.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 B.其吸远 C.其吸促 D.呼吸动而振振摇 E.喘10.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A.其吸而微数 B.其吸远 C.呼吸动而振振摇 D.息引胸中上气E.其吸促11.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属()A.头中病 B.骨节间病 C.心膈间病 D.腹中痛 E.肝胆病12.病人头中有病,闻诊可见()A.语声喑喑然不彻 B.语声寂然,喜惊呼 C.语声洪亮D.语声啾啾然细长 E.语声低微13.春季,下列各组色脉中,何者病情最重()A.色青脉石 B.色青脉毛 C.色白脉毛 D.色青脉弦 E.色青脉洪14.卒厥见身和、汗自出的病机为()A.表卫不固 B.阳气涣散 C.阴阳离决 D.气血通畅 E.亡阴15.早春时,出现色白,脉毛的机理是()A.肺气郁闭 B.邪犯肺卫 C.肺气虚 D.金克木 E.风邪恋肺16.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A.邪热消谷 B.脏气为邪气所改变 C.胃阳渐复 D.邪气渐退E.虚阳浮越17.卒厥见唇口青,身冷的机理是()A.血液郁滞,阳气闭阻 B.气血逆乱 C.邪气闭阻,血液郁滞,阳气涣散D.阳气虚衰,阴寒内盛 E.气随血脱18.其性重浊,易伤人关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A.寒邪 B.雾露之邪 C.热邪 D.风邪 E.湿邪19.对虚劳望诊,可见()A.色白 B.色黑 C.色黄 D.色赤 E.色青四、多项选择题1.“治未病”的含义是()A.未病先防 B.早期治疗 C.已病防传 D.适时治疗 E.谨防误治2.《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保持五脏元真通畅C.无犯王法,避免禽兽灾伤 D.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3.《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提出杂病的治疗原则有()A.治未病 B.虚实异治 C.表里应分缓急 D.新久宜有先后E.攻邪当随其所得4.根据《金匮》对阳病的与阴病的分类,下列何种病属阳病()A.头痛 B.腰痛 C.肠鸣 D.脚挛急 E.哕5.《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对面部望诊指出()A.色青为痛 B.色白为亡血 C.色鲜明者为有留饮 D.色黄者便难E.色赤者为热6.《金匮》指出“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咳而上气,肺胀(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方,泽漆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 厚朴麻黄汤方,
咳而上气,肺胀(射干麻黄汤方,皂荚丸方,泽漆汤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越婢加半夏汤方,厚朴麻黄汤方,咳而上气,病机,肺气上逆。
症状,气喘气急。
病因病机,素有内饮,复感外邪,内外合邪,肺气胀满肺胀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症见: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燥、心慌等。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面目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西医叫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诊断要点:以咳(咳嗽)喘(喘促)痰(咯痰)悸(心悸)肿(面目、或四肢浮肿)五大主症为特征。
分析:肺系久病而肺虚,痰浊潴留。
再因反复感邪,使病情加重。
病位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病理性质: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
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瘀,标本虚实,常相兼夹,或互为影响,最后因邪盛正虚,导致气不摄血,痰蒙神窍,或喘脱等严重证候。
辨证:总属标本虚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
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偏实分风寒、风热、痰浊(水饮)、痰热。
偏虚当分气(气属阳)虚、阴虚及肺、肾、心病变主次。
治疗以扶正祛邪等不同治法。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
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而上气,是咳嗽与气逆而喘,此喘鸣声像是喉中有一种水鸡鸣叫的声音,如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咳嗽气喘病人的喉中痰鸣声,是痰阻气道,痰气相击造成的。
射干麻黄汤临床上主要用于外寒内饮的“寒咳”,如咳嗽咳痰,色白清稀量多,背部寒冷等,特别适用于痰气互结,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喘急,排痰困难,喉中痰鸣较为明显的病证,这个方子对于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较重,饮重于寒,或没有表证的咳嗽痰喘都可以应用。
大小青龙汤的异同点伤寒论答案
大小青龙汤的异同点伤寒论答案大小青龙汤的鉴别小青龙汤是:心下又水汽寒而咳嗽,我小孩吃了好多次了,治疗寒咳效果很好。
大青龙汤是发热,有时发很高的烧,而且最重要的是躁,手足暴躁,有点像不受控制,很危险。
一般是传染疫等,次汤只可服慢慢喝,停段时间在喝,出汗就止服,不可再服,再服会死人的。
大小青龙汤的方歌是什么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麻桂姜辛五味子,芍药半夏甘草同。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下为自编大青龙,就是要记住麻黄汤才行。
大青龙汤解表方,兼清理热是良方,麻黄汤加姜膏枣,解表清里两法彰。
如何正确使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
张仲景用它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而应该指出,此方乃辛烈走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用之不慎,往往会发生问题,反而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小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几个环节:一、辨气色小青龙证,为水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气,而使心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行涩,而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我们管它叫做“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水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如同妇女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水斑”。
二、辨脉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里饮俱实之徵;如果寒饮内伏,浸循日久,其脉见沉,沉主水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寸濡弱无力,是为心肾先虚,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三、辨舌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多呈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惟阳气受损以后,则舌色淡嫩,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水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
每日悦读593——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之异同
每日悦读593——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之异同这三张方皆可用于咳喘病的治疗,那么如何区别使用呢?从这三张方子的药物组成不难发现:麻黄,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其共有的,按照经方医学的思路,这五味药应该是这三张方的方根!或者我们也可以将这五味药理解为三张方子的基础方.小青龙汤乃是由上述的基础方再加桂枝白芍甘草而成,谱即桂枝汤合麻黄汤去杏仁再加姜辛味夏而成,治外感风寒而内挟寒饮而表现为'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40)以及'咳而微喘,发热不渴'者.(41)而射干麻黄汤则是基础方干姜换作生姜,再加射干紫菀冬花大枣而成,,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七)。
此方中射干、紫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则尤长于清痰泻火以利咽喉,,其病机亦为外邪内饮而致咳逆,,从上述小青龙汤证之或然证那么的多来看,彼方的病变范围乃是以水饮蕴肺而又为外寒束之为主而波及于胃汤等处,故其见症多端,而此方证则局限于呼吸道或者说是咽喉部位,其内饮的程度没有小青龙证的那么严重,所以去干姜之温阳以化饮,此处之咳逆上气的程度要比小青龙汤证明显,而喉中水鸡声的描述正是为了点出其咳逆上气的严重程度了.那么为何这里要选用生姜呢?应该是为了利用生姜的'散',,与方中的麻黄有协同作用.加用射干,之苦寒乃是在于消除咽喉局部之炎症,此炎症是由于外感寒邪束遏内饮纠葛不解所致,而其郁结又未至于引起烦躁的程度,故不用加石膏的方法.换句话说,,这里的'热'还是一种局部的现象,只需要麻黄生姜之辛以散之,稍佐射干之苦寒可避免过用辛温而导致的炎症扩散.且生姜与大枣相伍更有扶正调中之妙.厚朴麻黄汤则是基础方加厚朴杏仁石膏小麦而成,主治'咳而脉浮者',(亦即小青龙加石膏汤去桂芍加朴杏而成),去桂芍之偏于走表,加朴杏之善治喘满而偏于走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应该是此时的病变趋势渐由表而偏重于里的缘故,更辅以大量这浮小麦以养心气而扶正气,和前二方一样,本方一样适应于外邪内饮所致之咳喘逆满,与前二方的不同之处是:本方所治更偏重于喘满者,另外本方中用有石膏,故可推测当有烦躁等热象的存在..以上三方中,麻黄的用量在9--12克之间,而五味子的用量则在12--14克之间,,我想这绝非偶然的现象.。
林佳明老师讲小青龙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
林佳明老师讲小青龙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四逆汤小青龙汤上古水神小青龙汤是临床使用相当频繁的经方,当年成无己一句“形寒饮冷则伤肺”就解释了小青龙汤的病理机制,但还是抵不住小青龙汤的本色,即小青龙为水神。
小青龙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都出现过,而它们治疗的疾病却有所差别。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桂枝(去皮)三两半夏(汤洗)半升细辛三两《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对小青龙的解释《伤寒论》以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用于肺伤于寒的咳嗽,因为风寒伤肺,形寒饮冷,心下有水气,咳嗽上逆。
小青龙汤对所治的感冒咳嗽,有非常快的治疗效果,只要用对了,几乎服用之后半个小时就基本能起效了;而小青龙汤所治疗的咳嗽肯定有表证。
所谓的表证必定有头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金匮要略》中的小青龙汤主要治疗的是溢饮,出现水肿现象,溢饮有时也会出现咳嗽、怕冷,在本质上和外感的小青龙汤证的机制是一样的。
不管是溢饮,还是咳嗽,说到底都是因为水饮,所以外感咳嗽时,张仲景认为是“心下有水气”,这种水气还没有变成水,如果温度再低一点,也就是身体内部的阳气再弱一点,那么就会形成看得见的溢饮。
小青龙汤的配伍小青龙汤有麻黄,麻黄的主要作用就是解除在表的水气,此时必必须配合半夏,因为半夏的燥湿功效很强,所以麻黄与半夏一起构成了很强的除湿配位。
同时又有桂枝,这是几乎所有的寒性疾病都可以使用的药物。
桂枝在这里的作用主要就是降逆,因为桂枝本来就有通阳降逆的作用,所以凡是气上逆的疾病都可以使用。
杏仁是用来治疗肺部咳嗽的好药,麻黄加杏仁是一个黄金搭配。
最后一个搭配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
干姜、五味子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咳嗽的黄金搭档,几乎所有的方后加减法中都会有“咳嗽加干姜、五味子”,所以干姜、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需要着重注意。
细辛一直被认为是少阴经的引经药,病在少阴,寒邪在少少阴都会用这个药。
小青龙汤的鉴别应用小青龙汤与麻黄汤有区别。
射干麻黄汤与厚朴麻黄汤比较
射干麻黄汤与厚朴麻黄汤比较
射干麻黄汤与厚朴麻黄汤同载于《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两方均为治疗咳嗽喘急的常用方,今试比较二方之异同。
原文: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方药: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夏斤大枣七枚半夏半升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从药味来看,两方中均有麻黄,故两方证均应有表寒。
两方中均有姜、辛、夏、五味,故两方证均应有里饮。
由此可见,两方均为治疗外寒里饮之剂。
但射干麻黄汤中所用射干,可清咽利喉,止咳降气。
并配伍紫菀、冬花以化痰止咳。
故本方功用应为治疗寒饮郁肺,痰气结喉。
症见喉中痰鸣,胸闷喘息,咳嗽痰多等。
而厚朴麻黄汤中用厚朴以行气降逆,宽胸除满。
并配伍石膏以清热,小麦以健脾。
故本方功用除治疗外寒里饮之咳喘外,尚可兼以清除里热。
故本方证可见咳嗽气喘,胸闷,烦燥,口干,痰多等症。
综上所述,两方均可治疗肺有寒饮证,但厚朴麻黄汤除可温肺化饮外,还能宽胸,对兼有郁热之胸满、胸闷而有心烦证者尤宜;而射干麻黄汤温肺化饮、利咽之功强,但无清郁热之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和厚朴麻黄汤之异同
这三张方皆可用于咳喘病的治疗,那么如何区别使用呢? 从这三张方子的药物组成不难发现: 麻黄,半夏,干姜, 细辛, 五味子是其共有的,按照经方医学的思路,这五味药应该是这三张方的方根!或者我们也可以将这五味药理解为三张方子的基础方。
小青龙汤乃是由上述的基础方再加桂枝白芍甘草而成,即桂枝汤合麻黄汤去杏仁再加姜辛味夏而成。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
本方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射干麻黄汤则是基础方干姜换作生姜,再加射干紫菀冬花大枣而成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此方
中射干紫
菀冬花五味子均主咳逆上气,而射干则尤长于清痰泻火以利
咽喉,其病机亦为外邪内饮而致咳逆。
从上述小青龙汤证之或然证那么的多来看,彼方的病变范围乃是以水饮蕴肺而又为外寒束之为主而波及于胃汤等处,故其见症多端。
而此方证则局限于呼吸道或者说是咽喉部位,其内饮的程度没有小青龙证那么严重,所以去干姜之温阳以化饮,此处之咳逆上气的程度要比小青龙汤证明显,而喉中水鸡声的描述正是为了点出其咳逆上气的严重程度了。
那么为何这里要选用生姜呢?笔者以为应该是为了利用生姜的“散”,与方中的麻黄有协同作用,加用射干之苦寒乃是在于消除咽喉局部之炎症,此炎症是由于外感寒邪束遏内饮纠葛不解所致,而其郁结又未至于引起烦躁的程度,故不用加石膏的方法。
换句话说,这里的“热”还是一种局部的现象,只需要麻黄生姜之辛以散之,稍佐射干之苦寒,可避免过用辛温而导致的炎症扩散,且生姜与大枣相伍更有扶正调中之妙。
射干麻黄汤〔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厚朴麻黄汤则是基础方加厚朴杏仁石膏小麦而成, 主治"咳而脉浮者",亦即小青龙加石膏汤去桂芍加朴杏而成。
去桂芍之偏于走表,加朴杏之善治喘满而偏于走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应该是此时的病变趋势渐由表而偏重于里的缘故,更辅以大量浮小麦以养心气而扶正气,和前二方一样,本方一样适应于外邪内饮所致之咳喘逆满,与前二方的不同之处是:本方所治更偏重于喘满者,另外本方中用有石膏,故可推测当有烦躁等热象的存在。
以上三方中,麻黄的用量在9--12 克之间,而五味子的用量则在12--14 克之间,,我想这绝非偶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