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2-2第二章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高中数学2-2第二章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2.2.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能利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相互独立事件的概念设A,B为两个事件,若P(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思考1不可能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吗?思考2必然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吗?知识点二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思考如果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则P(B|A)=P(B)正确吗?题型一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例1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抽一张,设A=“抽到K”,B=“抽到红牌”,C =“抽到J”,那么下列每对事件是否相互独立?是否互斥?是否对立?为什么?(1)A与B;(2)C与A.反思与感悟对于事件A,B,在一次试验中,A,B如果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B互斥.一次试验中,如果A,B两个事件互斥且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则称A,B对立,显然A∪A 为一个必然事件.A,B互斥则不能同时发生,但有可能同时不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跟踪训练1(1)甲、乙两名射手同时向一目标射击,设事件A:“甲击中目标”,事件B:“乙击中目标”,则事件A与事件B()A.相互独立但不互斥B.互斥但不相互独立C.相互独立且互斥D.既不相互独立也不互斥(2)掷一枚正方体骰子一次,设事件A:“出现偶数点”,事件B:“出现3点或6点”,则事件A,B的关系是()A.互斥但不相互独立B.相互独立但不互斥C.互斥且相互独立D.既不相互独立也不互斥题型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例2甲、乙两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3)2人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4)2人至多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反思与感悟 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若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是相互独立的,代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跟踪训练2 本着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租自行车骑游的人越来越多.某自行车租车点的收费标准是每车每次租车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免费,超过两小时的部分每小时收费2元(不足一小时的部分按一小时计算).有甲、乙两人来该租车点租车骑游(各租一车一次),设甲、乙不超过两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14,12,两小时以上且不超过三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12,14,两人租车时间都不会超过四小时.(1)求甲、乙两人所付租车费用相同的概率;(2)求甲、乙两人所付的租车费用之和为4元的概率.题型三 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综合应用例3 计算机考试分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部分进行,每部分考试成绩只记“合格”与“不合格”,两部分考试都“合格”者,则计算机考试“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试中“合格”的概率依次为45,34,23,在实际操作考试中“合格”的概率依次为12,23,56,所有考试是否合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假设甲、乙、丙三人同时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两项考试,谁获得合格证书的可能性大?(2)这三人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两项考试后,求恰有两人获得合格证书的概率.(3)用X 表示甲、乙、丙三人计算机考试获合格证书的人数,求X 的分布列.反思与感悟 求较复杂事件概率的一般步骤如下:(1)列出题中涉及的各个事件,并且用适当的符号表示;(2)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两个事件是互斥还是对立,或者是相互独立的),列出关系式;(3)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准确选取概率公式进行计算;(4)当直接计算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先间接地计算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出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跟踪训练3 某大学开设甲、乙、丙三门选修课,学生选修哪门课互不影响.已知学生小张只选甲的概率为0.08,只选甲和乙的概率为0.12,至少选一门课的概率为0.88,用ξ表示小张选修的课程门数和没有选修的课程门数的乘积.(1)求学生小张选修甲的概率;(2)记“函数f (x )=x 2+ξx 为R 上的偶函数”为事件A ,求事件A 的概率;(3)求ξ的分布列.1.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决同一问题,甲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 1,乙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p 2,那么恰好有1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A .p 1p 2B .p 1(1-p 2)+p 2(1-p 1)C .1-p 1p 2D .1-(1-p 1)(1-p 2)2.打靶时,甲每打10次可中靶8次,乙每打10次可中靶7次,若两人同时射击一目标,则他们都中靶的概率是( )A.1425 B.1225 C.34 D.353.甲、乙两名学生通过某种听力测试的概率分别为12和13,两人同时参加测试,其中有且只有一人能通过的概率是( )A.13 B.23 C.12D .1 4.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A 和B ,若P (A )=12,P (B )=14,则P (AB )=________. 5.加工某一零件需经过三道工序,设第一、二、三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别为170,169,168,且各道工序互不影响,则加工出来的零件的次品率为________.一般地,两个事件不可能既互斥又相互独立,因为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而相互独立事件是以它们能够同时发生为前提.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这一点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也是不同的.(列表比较)一、选择题1.设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A 与B 是对立事件B .A 与B 是互斥事件C .A 与B 是不相互独立D .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某地区的儿童中挑选体操学员,已知儿童体型合格的概率为15,身体关节构造合格的概率为14.从中任挑一儿童,则这两项至少有一项合格的概率是(假定体型与身体关节构造合格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A.1320 B.15 C.14 D.253.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1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则两人合作译出密码的概率为( )A.112 B.512 C.712 D.124.已知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若P (A )=0.2,P (AB +A B +A B )=0.44,则P (B )等于( )A .0.3B .0.4C .0.5D .0.65.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 ,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 ,x ,y 构成数对(x ,y ),则所有数对(x ,y )中满足xy =4的概率为( )A.116B.18C.316D.146.一射手对同一目标射击3次,已知该射手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则这位射手至少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A.0.243 B.0.729C.0.81 D.0.9727.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是( )A.29 B.118 C.13 D.23二、填空题8.某市派出甲、乙两支球队参加全省青年组、少年组足球赛,两队夺冠的概率分别为35和25,则该市足球队取得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9.在一次三人象棋对抗赛中,甲胜乙的概率为0.4,乙胜丙的概率为0.5,丙胜甲的概率为0.6,比赛顺序如下:第一局,甲对乙;第二局,第一局胜者对丙;第三局,第二局胜者对第一局败者;第四局,第三局胜者对第二局败者,则乙连胜四局的概率为________.10.国庆节放假,甲、乙、丙三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分别是13,14,15.假定三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________.11.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P (B )=25;②P (B |A 1)=511; ③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④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⑤P (B )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 1,A 2,A 3中究竟哪一个发生有关.三、解答题12.某示范性高中的校长推荐甲、乙、丙三名学生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考核测试,在本次考核中只有合格和优秀两个等级.若考核为合格,则给予10分降分资格;若考核为优秀,则给予20分降分资格.假设甲、乙、丙考核为优秀的概率分别为23,23,12,他们考核所得的等级相互独立.(1)求在这次考核中,甲、乙、丙三名学生至少有一名考核为优秀的概率;(2)记在这次考核中甲、乙、丙三名学生所得降分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13.某公司为了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 ,B 两个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A 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B 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1)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个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个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记事件C 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 的概率.。

(完整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xf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平均变化率 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x f x x f x y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0|'x x y =,即)(0'x f =xx f x x f x yx x ∆-∆+=∆∆→∆→∆)()(lim lim0000.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若()g x均可导(可积),则有:f x,().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①求函数f(x)的导数'()f x②令'()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③令'()f x<0,解不等式,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注]:求单调区间之前一定要先看原函数的定义域。

7.求可导函数f(x)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 求函数f(x)的导数'()f x(3)求方程'()f x=0的根(4) 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f x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检查/()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8.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的步骤:求)(x f 在[]b 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 ⑴求)(x f 在[]b a ,上的极值;⑵将)(x f 的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 数学选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3篇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数学选修二必修内容详解第一章函数及其应用1.函数及其概念: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2.函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反函数等3.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函数方程、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函数求值等第二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2.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借助单位圆解释正弦、余弦函数,借助正切函数解释余割、正割函数3.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算: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公式、化简公式、合并公式、差积定理等4.三角函数的应用:角度关系、角度测量、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求解等第三章解析几何1.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圆等2.二维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斜截式、截距式、一般式、交点式等3.圆的相关概念: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圆心、半径、切线等4.解析几何的应用:确定方程、矢量运算、空间几何、曲线分析等第四章微积分1.导数及其基本概念:导数定义、导数运算、高阶导数、柯西—罗尔定理等2.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区分反函数、定积分、不定积分等3.微积分应用:函数极值、函数图像分析、相关变化率、微分方程、微积分定理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必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篇:数学选修二选修内容详解第五章数列及其应用1.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收敛性、发散性等3.数列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数列问题的解答、计算器计算数列等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基本概念、事件关系、样本空间等2.概率分布及其函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3.抽样分布及其统计推论:抽样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4.应用:概率模型、统计图表、数据分析、随机模拟等第七章矩阵论与线性代数1.基本知识:矩阵基本运算、行列式、逆矩阵、秩等2.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矩阵表示、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等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方程、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相似变换等4.应用:向量分析、投影、方程求解、几何变换、矩阵算法等以上是数学选修二的选修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领域,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课件

(2)根据导数的定义
f′(x0)=Δlixm→0
ΔΔyx=Δlixm→0
fx0+Δx-fx0 Δx
= lim Δx→0
2x0+Δx2+4x0+Δx-2x20+4x0 Δx
= lim Δx→0
4x0·Δx+2Δx2+4Δx Δx
= lim Δx→0
(4x0+2Δx+4)
=4x0+4,
∴f′(x0)=4x0+4=12,解得 x0=2.
(1)函数f(x)在x1处有定义. (2)Δx是变量x2在x1处的改变量,且x2是x1附近的任意一点, 即Δx=x2-x1≠0,但Δx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3)注意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公式中若Δx=x2-x1, 则Δy=f(x2)-f(x1);若Δx=x1-x2,则Δy=f(x1)-f(x2).
解析: (1)由已知∵Δy=f(x0+Δx)-f(x0) =2(x0+Δx)2+1-2x20-1=2Δx(2x0+Δx), ∴ΔΔyx=2Δx2Δx0x+Δx=4x0+2Δx. (2)由(1)可知:ΔΔxy=4x0+2Δx,当 x0=2,Δx=0.01 时, ΔΔyx=4×2+2×0.01=8.02.
(3)在 x=2 处取自变量的增量 Δx,得一区间[2,2+Δx]. ∴Δy=f(2+Δx)-f(2)=2(2+Δx)2+1-(2·22+1)=2(Δx)2+ 8Δx. ∴ΔΔyx=2Δx+8,当 Δx→0 时,ΔΔxy→8.
1.求瞬时变化率时要首先明确求哪个点处的瞬时
变化率,然后,以此点为一端点取一区间计算平均变化率,并逐步
已知f(x)=x2+3.
(1)求f(x)在x=1处的导数;
(2)求f(x)在x=a处的导数.
[思路点拨]
确定函数 的增量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 e3x+2 ;(2)ln(2x − 1).

解:(1)y ′ = (e3x+2 ) = e3x+2 ⋅ (3x + 2)′ = 3e3x+2 ; (2)y ′ = (ln(2x − 1))′ =
1 2 . ⋅ (2x − 1)′ = 2x − 1 2x − 1
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 描述: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 步骤一:求出函数 y = f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 f ′ (x0 ) ; 步骤二:根据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到切线方程为 y − f (x0 ) = f ′ (x0 )(x − x0 ). 例题: 求曲线 y = ex + 1 在 (0, 2) 处的切线方程. 解:因为 y = ex + 1,所以 y ′ = ex ,故曲线 y = ex + 1在 (0, 2)处的切线斜率为
解:(1)因为 y =
所以在点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4 .所以在点 P 处的切线方程是
y−

8 = 4(x − 2), 3
12x − 3y − 16 = 0.
(2)设切点为 (x 0 , y 0 ),则由(1)知切线的斜率 k = x2 ,切线方程为 y − y 0 = x2 (x − x 0 ) . 0 0 又切线过点 P (2,
8 1 ) 且 (x0 , y 0 ) 在曲线 y = x3 上,所以 3 3 ⎧ ⎪ 8 − y = x2 (2 − x0 ), 0 0 ⎨3 1 ⎪ ⎩ y = x3 , ⎪ 0 3 0 − 3x2 + 4 = 0, x3 0 0
整理得

(x0 − 2)2 (x0 + 1) = 0.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数学归纳法》知识梳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数学归纳法》知识梳理

2.3 数学归纳法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1.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__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怎样确定? 【做一做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在验证n =1时,等式左边为(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做一做2】 设S k =1k +1+1k +2+1k +3+…+12k ,则S k +1为( )A .S k +12k +2B .S k +12k +1+12k +2C .S k +12k +1-12k +2D .S k +12k +2-12k +1【做一做3】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时,第一步验证n等于__________.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答案:1.第一个值n 0(n 0∈N *) n =k (k ≥n 0,k ∈N *) n =k +1 思考讨论提示: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应根据命题的具体情况而确定,不一定是n 0=1,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时,其初始值n 0=3.【做一做1】 C 因为左边式子中a 的最高指数是n +1,所以当n =1时,a 的最高指数为2,根据左边式子的规律可得,当n =1时,左边=1+a +a 2.【做一做2】 C 因式子右边各分数的分母是连续正整数,则由S k =1k +1+1k +2+…+12k ,①得S k +1=1k +2+1k +3+…+12k +12k +1+12(k +1).②由②-①,得S k +1-S k =12k +1+12(k +1)-1k +1=12k +1-12(k +1).故S k +1=S k +12k +1-12(k +1),故选C. 【做一做3】 3 ∵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凸多边形, ∴需验证的第一个n 值为3. 2.n =n 0 n =k +1 正整数1.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 剖析: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证明分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奠基”;第二步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归纳递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在第一步中,n 的初始值不一定从1取起,也不一定只取一个数(有时需取n =n 0,n 0+1等),证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3)第二步中,证明n =k +1时,必须使用假设,否则就会打破数学归纳法步骤间的严密逻辑关系,造成推理无效.(4)证明n =k +1成立时,要明确求证的目标形式,一般要凑出假设里给出的形式,以便使用假设,然后再去凑出当n =k +1时的结论,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论证的盲目性.数学归纳法的理论根据是皮亚诺的归纳公理:任何一个正整数集A ,若①1∈A ;②由k ∈A 可推出k +1∈A ,则A 含有所有的正整数.2.运用数学归纳法要注意哪些?剖析: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验证是基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 0,这个n 0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因此“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是我们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 ”到“k +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 =k ”作为条件来导出“n =k +1”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上一次或几次.(3)正确寻求递推关系.我们已经知道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递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寻求递推关系呢? ①在第一步验证时,不妨多计算几项,并争取正确写出来,这样对发现递推关系是有帮助的.②探求数列通项公式要善于观察式子或命题的变化规律,观察n 处在哪个位置.③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4⎝⎛⎭⎫1-19⎝⎛⎭⎫1-116…⎝⎛⎭⎫1-1n 2=n +12n(n ≥2,n ∈N *). 分析:第一步先验证等式成立的第一个值n 0;第二步在n =k 时等式成立的基础上,等式左边加上n =k +1时新增的项,整理出等式右边的项.反思: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为1.②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 =k 到n =k +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③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2)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方法就不是数学归纳法.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例题2】 已知函数f (x )=13x 3-x ,数列{a n }满足条件:a 1≥1,a n +1≥f ′(a n +1),(1)证明:a n ≥2n -1(n ∈N *). (2)试比较11+a 1+11+a 2+…+11+a n与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求f ′(x )→得到式子a n +1≥(a n +1)2-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2n -1(n ∈N *)(2)由a n ≥2n -1得1+a n ≥2n →11+a n ≤12n →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成立 反思: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 有关的不等式是数学归纳法的主要应用之一,应用过程中注意:①证明不等式时,从n =k 到n =k +1的推导过程中要应用归纳假设,有时需要对目标式进行适当的放缩来实现.②与n 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有时并不一定非用数学归纳法不可,还经常用到不等式证明中的比较法、分析法、配方法、放缩法等.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题3】 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相交于两点,并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f (n )=n 2-n +2部分.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第二步中如何正确地应用假设.反思: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是“找项”,即几何元素从k 个变成(k +1)个时,所证的几何量将增加多少,这需用到几何知识或借助于几何图形来分析,在实在分析不出来的情况下,将n =k +1和n =k 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这也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的一大技巧.题型四 易错辨析【例题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7+…+(3n -2)=12n (3n -1).错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4+7+…+(3k -2)=12k (3k -1),则当n =k +1时,需证1+4+7+…+(3k -2)+[3(k +1)-2]=12(k +1)(3k +2)(*).由于等式左边是一个以1为首项,公差为3,项数为k +1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其和为12(k +1)(1+3k +1)=12(k +1)(3k +2),所以(*)式成立,即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一切n ∈N *都成立.错因分析:判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是否正确,关键要看两个步骤是否齐全,特别是第二步假设是否被应用,如果没有用到假设,那就是不正确的.错解在证明当n =k +1等式成立时,没有用到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故不符合数学归纳法证题的要求.答案:【例题1】 证明:(1)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左边=右边.(2)假设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1-14⎝⎛⎭⎫1-19…⎝⎛⎭⎫1-1k 2=k +12k . 那么n =k +1时,利用归纳假设有:⎝⎛⎭⎫1-14⎝⎛⎭⎫1-19…⎝⎛⎭⎫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k ·k (k +2)(k +1)2 =k +22(k +1)=(k +1)+12(k +1).∴即n =k +1时等式也成立.综合(1)(2)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恒成立. 【例题2】 (1)证明:∵f ′(x )=x 2-1, ∴a n +1≥(a n +1)2-1=a 2n +2a n .①当n =1时,a 1≥1=21-1,命题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即a k ≥2k -1; 那么当n =k +1时,a k +1≥a 2k +2a k =a k (a k +2)≥(2k -1)(2k-1+2)=22k -1≥2k +1-1.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 (2)解:11+a 1+11+a 2+…+11+a n<1. ∵a n ≥2n -1,∴1+a n ≥2n .∴11+a n ≤12n . ∴11+a 1+11+a 2+…+11+a n≤12+122+…+12n =1-12n <1. 【例题3】 证明:(1)当n =1时,分为两部分,f (1)=2,命题成立; (2)假设n =k (k ≥1,k ∈N *)时,被分成f (k )=k 2-k +2部分;那么当n =k +1时,依题意,第k +1个圆与前k 个圆产生2k 个交点,第k +1个圆被截为2k 段弧,每段弧把所经过的区域分为两部分,∴平面上增加了2k 个区域.∴f (k +1)=f (k )+2k =k 2-k +2+2k =(k +1)2-(k +1)+2,即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例题4】 正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等式成立,即1+4+7+…+(3k -2)=12k (3k -1),则当n =k +1时,1+4+7+…+(3k -2)+[3(k +1)-2]=12k (3k -1)+(3k +1)=12(3k 2+5k +2)=12(k +1)(3k +2)=12(k +1)[3(k +1)-1], 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一切n ∈N *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 3(n ≥3,n ∈N ),第一步应验证( ) A .n =1 B .n =2 C .n =3 D .n =42已知f (n )=11112n n n +++++ (21),则( ) A .f (n )共有n 项,当n =2时,f (2)=1123+B .f (n )共有n +1项,当n =2时,f (2)=111234++C .f (n )共有n 2-n 项,当n =2时,f (2)=1123+D .f (n )共有n 2-n +1项,当n =2时,f (2)=111234++3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34-+-+…+11n -=1112242n n n ⎛⎫++⋅⋅⋅+ ⎪++⎝⎭时,若已假设n =k (k ≥2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A .n =k +1时等式成立B .n =k +2时等式成立C .n =2k +2时等式成立D .n =2(k +2)时等式成立4设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若k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f (k )个部分,k +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f (k +1)个部分,则f (k +1)=f (k )+__________.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11111234n n+++⋅⋅⋅+<-(n ≥2,n ∈N *).答案:1.C 由题知,n 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 =3是否成立,选C. 2.D 由题意知f (n )最后一项的分母为n 2, 故f (2)=2111232++,排除选项A ,选项C. 又f (n )=211101()n n n n n ++++++-…, 所以f (n )的项数为n 2-n +1项.故选D.3.B 因为假设n =k (k ≥2为偶数),故下一个偶数为k +2,故选B.4.k +1 第k +1条直线与原来的k 条直线相交,有k 个交点,这k 个交点把第k +1条直线分成k +1部分(线段或射线),这k +1部分把它们所在的平面区域一分为二,故平面增加了k +1部分.5.分析:证明:(1)当n =2时,左边=21124=,右边=11122-=. 因为114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n =k (k ≥2,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2222111111234k k++++<-…, 则当n =k +1时,22222211111111234(1)(1)k k k k +++++<-+++… =22222(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111k -+.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任意n ≥2的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完整)高中数学选修2-2微积分基本定理

(完整)高中数学选修2-2微积分基本定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导数和微积分的关系.2.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3.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一些函数的定积分.知识点一 导数与定积分的关系f (x )d x 等于函数f (x )的任意一个原函数F (x )(F ′(x )=f (x ))在积分区间[a ,b ]上的改变量F (b )-F (a ).以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例解释如下: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函数为v =v (t ),那么在时间区间[a ,b ]内物体的位移s 可以用定积分表示为s =v (t )d t .另一方面,如果已知该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函数为s =s (t ),那么在时间区间[a ,b ]内物体的位移为s (b )-s (a ),所以有v (t )d t =s (b )-s (a ).由于s ′(t )=v (t ),即s (t )为v (t )的原函数,这就是说,定积分v (t )d t 等于被积函数v (t )的原函数s (t )在区间[a ,b ]上的增量s (b )-s (a ).思考 函数f (x )与其一个原函数的关系: (1)若f (x )=c (c 为常数),则F (x )=cx ; (2)若f (x )=x n (n ≠-1),则F (x )=1n +1·x n +1;(3)若f (x )=1x ,则F (x )=ln x (x >0);(4)若f (x )=e x ,则F (x )=e x ;(5)若f (x )=a x,则F (x )=a xln a(a >0且a ≠1);(6)若f (x )=sin x ,则F (x )=-cos x ; (7)若f (x )=cos x ,则F (x )=sin x . 知识点二 微积分基本定理一般地,如果f (x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 ′(x )=f (x ),那么f (x )d x =F (b )-F (a ). 思考 (1)函数f (x )的原函数F (x )是否唯一?(2)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计算简单定积分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 (1)不唯一.(2)①把被积函数f (x )变为幂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等初等函数与常数的和或差;②用求导公式找到F (x ),使得F ′(x )=f (x ); ③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出定积分的值.题型一 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 例1 计算下列定积分. (1)3d x ;(2)(2x +3)d x ; (3) (4x -x 2)d x ;(4)(x -1)5d x . 解 (1)因为(3x )′=3,所以3d x =(3x )⎪⎪⎪21=3×2-3×1=3. (2)因为(x 2+3x )′=2x +3, 所以(2x +3)d x =(x 2+3x )⎪⎪⎪2=22+3×2-(02+3×0)=10. (3)因为⎝⎛⎭⎫2x 2-x33′=4x -x 2, 所以(4x -x 2)d x =⎝⎛⎭⎫2x 2-x 33⎪⎪⎪3-1=⎝⎛⎭⎫2×32-333-⎣⎡⎦⎤2×(-1)2-(-1)33=203.(4)因为⎣⎡⎦⎤16(x -1)6′=(x -1)5, 所以 (x -1)5d x =16(x -1)6⎪⎪⎪21=16(2-1)6-16(1-1)6=16. 反思与感悟 (1)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步骤: ①求f (x )的一个原函数F (x ); ②计算F (b )-F (a ). (2)注意事项:①有时需先化简,再求积分;②若F (x )是f (x )的原函数,则F (x )+C (C 为常数)也是f (x )的原函数.随着常数C 的变化,f (x )有无穷多个原函数,这是因为F ′(x )=f (x ),则[F (x )+C ]′=F ′(x )=f (x )的缘故.因为⎠⎛ab f (x )d x=[F (x )+C ]|b a =[F (b )+C ]-[F (a )+C ]=F (b )-F (a )=F (x )|b a ,所以利用f (x )的原函数计算定积分时,一般只写一个最简单的原函数,不用再加任意常数C 了. 跟踪训练1 求下列函数的定积分: (1)⎝⎛⎭⎫x +1x 2d x ;(2)x (1+x )d x . 解 (1)⎝⎛⎭⎫x +1x 2d x =⎠⎛12⎝⎛⎭⎫x 2+2+1x 2d x =⎠⎛12x 2d x +⎠⎛122d x +⎠⎛121x2d x =13x 3⎪⎪⎪ 21+2 x ⎪⎪⎪ 21 +⎝⎛⎭⎫-12⎪⎪⎪21=13×(23-13)+2×(2-1)-⎝⎛⎭⎫12-1 =296. (2)⎠⎛49x (1+x )d x=⎠⎛49(x +x )d x=⎝⎛⎭⎫23x x +12x 2⎪⎪⎪94=⎝⎛⎭⎫23×9×3+12×92-⎝⎛⎭⎫23×4×2+12×42 =2716. 题型二 求分段函数的定积分 例2 求函数f (x )=⎩⎪⎨⎪⎧x 3,x ∈[0,1),x 2,x ∈[1,2),2x ,x ∈[2,3]在区间[0,3]上的定积分.解 由定积分的性质知:⎠⎛03f (x )d x =⎠⎛01f (x )d x +⎠⎛12f (x )d x +⎠⎛23f (x )d x =⎠⎛01x 3d x +⎠⎛12x 2d x +⎠⎛232x d x=x 44⎪⎪⎪10+x 33⎪⎪⎪21+2x ln 2⎪⎪⎪32=14+83-13+8ln 2-4ln 2 =3112+4ln 2. 反思与感悟 (1)分段函数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可分成几个定积分的和的形式.(2)分段的标准是确定每一段上的函数表达式,即按照原函数分段的情况分就可以. 跟踪训练2 求下列定积分: (1)⎠⎛02|x 2-1|d x ;(2) ⎠⎜⎛0π21-sin 2x d x .解 (1)∵y =|x 2-1|=⎩⎪⎨⎪⎧1-x 2,0≤x <1,x 2-1,1≤x ≤2,∴⎠⎛02|x 2-1|d x =⎠⎛01(1-x 2)d x +⎠⎛12(x 2-1)d x=⎝⎛⎭⎫x -x 33⎪⎪⎪10+⎝⎛⎭⎫x 33-x ⎪⎪⎪21=⎝⎛⎭⎫1-13+⎝⎛⎭⎫83-2-⎝⎛⎭⎫13-1 =2.(2) ⎠⎜⎛0π21-sin 2x d x=⎠⎜⎛0π2|sin x -cos x |d x=⎠⎜⎛0π4 (cos x -sin x )d x +⎠⎜⎜⎛π4π2 (sin x -cos x )d x =(sin x +cos x )⎪⎪⎪π4+(-cos x -sin x )⎪⎪⎪⎪π2π4=⎝⎛⎭⎫22+22-1+(-1)-⎝⎛⎭⎫-22-22 =22-2.题型三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例3 已知f (a )=⎠⎛01 (2ax 2-a 2x )d x ,求f (a )的最大值.解 ∵⎝⎛⎭⎫23ax 3-12a 2x 2′=2ax 2-a 2x ,∴⎠⎛01 (2ax 2-a 2x )d x =⎝⎛⎭⎫23ax 3-12a 2x 2⎪⎪⎪10 =23a -12a 2, 即f (a )=23a -12a 2=-12⎝⎛⎭⎫a 2-43a +49+29 =-12⎝⎛⎭⎫a -232+29, ∴当a =23时,f (a )有最大值29.反思与感悟 定积分的应用体现了积分与函数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积分构造新的函数,进而对这一函数进行性质、最值等方面的考查,解题过程中注意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 跟踪训练3 已知f (x )=ax 2+bx +c (a ≠0),且f (-1)=2,f ′(0)=0,⎠⎛01f (x )d x =-2,求a 、b 、c 的值.解 由f (-1)=2,得a -b +c =2.① 又f ′(x )=2ax +b ,∴f ′(0)=b =0,② 而⎠⎛01f (x )d x =⎠⎛01 (ax 2+bx +c )d x=⎝⎛⎭⎫13ax 3+12bx 2+cx ⎪⎪⎪10 =13a +12b +c , ∴13a +12b +c =-2,③ 由①②③式得a =6,b =0,c =-4.1.⎠⎜⎛0π4cos 2xcos x +sin x d x 等于( )A.2(2-1)B.2+1C.2-1D.2-2答案 C解析 结合微积分基本定理,得⎠⎜⎛0π4cos 2x -sin 2xcos x +sin x d x =⎠⎜⎛0π4 (cos x -sin x )d x =(sin x +cos x )⎪⎪⎪π40=2-1. 2.下列定积分的值等于1的是( )A.⎠⎛01x d xB.⎠⎛01(x +1)d xC.⎠⎛011d xD.⎠⎛0112d x 答案 C解析 ⎠⎛01x d x =12x 2⎪⎪⎪ 10=12,⎠⎛01(x +1)d x =⎝⎛⎭⎫12x 2+x ⎪⎪⎪ 10=12+1=32,⎠⎛011d x =x ⎪⎪⎪10=1,⎠⎛0112d x=12x ⎪⎪⎪10=12.故选C.3.⎠⎛02⎝⎛⎭⎫x 2-23x d x = . 答案 43解析 ⎠⎛02⎝⎛⎭⎫x 2-23x d x =⎠⎛02x 2d x -⎠⎛0223x d x =x 33⎪⎪⎪20-x 23⎪⎪⎪20=83-43=43. 4.设函数f (x )=⎩⎪⎨⎪⎧x 2+1,0≤x <1,3-x ,1≤x ≤2,则⎠⎛02f (x )d x = .答案176解析 ⎠⎛02f (x )d x =⎠⎛01(x 2+1)d x +⎠⎛12(3-x )d x=⎝⎛⎭⎫x 33+x ⎪⎪⎪10+⎝⎛⎭⎫3x -x 22⎪⎪⎪21=176.5.已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06f (x )d x =8,则⎠⎛-66 f (x )d x = .答案 16解析 因为函数f (x )为偶函数, 且⎠⎛06f (x )d x =8,所以⎠⎛-66f (x )d x =2⎠⎛06f (x )d x =16.1.求定积分的一些常用技巧(1)对被积函数,要先化简,再求积分.(2)若被积函数是分段函数,依据定积分“对区间的可加性”,分段积分再求和. (3)对于含有绝对值符号的被积函数,要去掉绝对值符号才能积分.2.由于定积分的值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还可以取0,而面积是正值,因此不要把面积理解为被积函数对应图形在某几个区间上的定积分之和,而是在x 轴下方的图形面积要取定积分的相反数.一、选择题1.函数y =⎠⎛0x cos x d x 的导数是( )A.cos xB.-sin xC.cos x -1D.sin x 答案 A解析 (sin x )′=cos x ,⎠⎛0x cos x d x =sin x ⎪⎪⎪x0=sin x ,故选A. 2.若F ′(x )=x 2,则F (x )的解析式不正确的是( ) A.F (x )=13x 3B.F (x )=x 3C.F (x )=13x 3+1D.F (x )=13x 3+c (c 为常数)答案 B解析 若F (x )=x 3,则F ′(x )=3x 2,这与F ′(x )=x 2不一致,故选B. 3. ⎠⎛-40|x +2|d x 等于( )A. ⎠⎛-40 (x +2)d xB. ⎠⎛-40 (-x -2)d xC.⎠⎛-4-2(x +2)d x +⎠⎛-202(-x -2)d xD.⎠⎛-4-2(-x -2)d x +⎠⎛-20 (x +2)d x答案 D解析 ∵|x +2|=⎩⎪⎨⎪⎧x +2,-2≤x ≤0,-x -2,-4≤x <-2,∴⎠⎛-40|x +2|d x =⎠⎛-4-2(-x -2)d x +⎠⎛-20 (x +2)d x .故选D.4.已知f (x )=⎩⎪⎨⎪⎧x 2,-1≤x ≤0,1,0<x ≤1,则⎠⎛1-1f (x )d x 的值为( )A.32B.43C.23D.-23 答案 B解析 ⎠⎛-11f (x )d x =⎠⎛-1x 2d x +⎠⎛011d x =⎪⎪x 330-1+x |10=13+1=43,故选B. 5.⎠⎜⎛0π2sin 2x2d x 等于( )A.π4 B.π2-1 C.2 D.π-24答案 D解析 ⎠⎜⎛0π2sin 2x 2d x =⎠⎜⎛0π21-cos x 2d x =⎪⎪12(x -sin x )π20=π-24,故选D. 6.若S 1=⎠⎛12x 2d x ,S 2=⎠⎛121x d x ,S 3=⎠⎛12e x d x ,则S 1,S 2,S 3的大小关系为( )A.S 1<S 2<S 3B.S 2<S 1<S 3C.S 2<S 3<S 1D. S 3<S 2<S 1答案 B 解析 S 1=⎠⎛12x 2d x =13x 3⎪⎪21=73,S 2=⎪⎪⎪⎠⎛121x d x =ln x 21=ln 2<1,S 3=⎠⎛12e x d x =e x ⎪⎪⎪21=e 2-e =e(e -1)>73,所以S 2<S 1<S 3,选B.二、填空题7.⎠⎛-11 (1-x 2+x )d x = .答案 π2解析 ⎠⎛-11 (1-x 2+x )d x =⎠⎛-111-x 2d x +⎠⎛-11x d x ,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可知⎠⎛-111-x 2d x 等于半径为1的半圆的面积, 即⎠⎛-111-x 2d x =π2,⎠⎛-11x d x =12x 2|1-1=0,∴⎠⎛-11 (1-x 2+x )d x =π2.8.若⎠⎛0T x 2d x =9,则常数T 的值为 .答案 3解析 ⎠⎛0T x 2d x = 13x 3⎪⎪⎪t 0=13T 3=9,即T 3=27,解得T =3. 9.设函数f (x )=ax 2+c (a ≠0),⎠⎛01f (x )d x =f (x 0),0≤x 0≤1,则x 0= .答案33解析 由⎠⎛01f (x )d x =f (x 0),得⎠⎛1(ax 2+c )d x =⎝⎛⎭⎫13ax 3+cx ⎪⎪⎪10=13a +c =ax 20+c ,∴a 3=ax 20,∵a ≠0,∴x 20=13,又0≤x 0≤1,∴x 0=33.故填33. 10.设f (x )=⎩⎪⎨⎪⎧lg x ,x >0,x +⎠⎛0a 3t 2d t ,x ≤0.若f [f (1)]=1,则a = .答案 1解析 因为x =1>0,所以f (1)=lg 1=0.又x ≤0时,f (x )=x +⎠⎛0a 3t 2d t =x +t 3⎪⎪⎪a=x +a 3,所以f (0)=a 3.因为f [f (1)]=1,所以a 3=1,解得a =1. 三、解答题11.设f (x )是一次函数,且⎠⎛01f (x )d x =5,⎠⎛01xf (x )d x =176,求f (x )的解析式. 解 ∵f (x )是一次函数,设f (x )=ax +b (a ≠0),则 ⎠⎛01f (x )d x =⎠⎛01(ax +b )d x =⎠⎛01ax d x +⎠⎛01b d x =12a +b =5, ⎠⎛01xf (x )d x =⎠⎛01x (ax +b )d x =⎠⎛01(ax 2)d x +⎠⎛01bx d x =13a +12b =176. 由⎩⎨⎧12a +b =5,13a +12b =176,得⎩⎪⎨⎪⎧a =4,b =3.即f (x )=4x +3. 12.若函数f (x )=⎩⎪⎨⎪⎧x 3,x ∈[0,1],x ,x ∈(1,2],2x ,x ∈(2,3].求⎠⎛03f (x )d x 的值.解 由积分的性质,知:⎠⎛03f (x )d x =⎠⎛01f (x )d x +⎠⎛12f (x )d x +⎠⎛23f (x )d x=⎠⎛01x 3d x +⎠⎛12x d x +⎠⎛232x d x=x 44⎪⎪⎪⎪10+23x 3221⎪⎪+2x ln 232 =14+432-23+8ln 2-4ln 2 =-512+432+4ln 2.13.求定积分⎠⎛-43|x +a |d x .解 (1)当-a ≤-4即a ≥4时,原式=⎠⎛-43(x +a )d x =⎪⎪⎝⎛⎭⎫x 22+ax 3-4=7a -72. (2)当-4<-a <3即-3<a <4时, 原式=⎠⎛-4-a [-(x +a )]d x +⎠⎛-a3 (x +a )d x=⎝⎛⎭⎫-x 22-ax ⎪⎪-a-4+⎪⎪⎝⎛⎭⎫x 22+ax 3-a =a 22-4a +8+⎝⎛⎭⎫a 22+3a +92 =a 2-a +252.(3)当-a ≥3即a ≤-3时,原式=⎠⎛-43[-(x +a )]d x =⎝⎛⎭⎫-x 22-ax ⎪⎪⎪3-4=-7a +72. 综上,得⎠⎛-43|x +a |d x =⎩⎪⎨⎪⎧7a -72(a ≥4),a 2-a +252(-3<a <4),-7a +72(a ≤-3).。

高中数学选修2-2,2-3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选修2-2,2-3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选修2-2,2-3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高中数学选修2-2,2-3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一、2-2数列的概念、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递推公式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一般用字母 an 表示第n 个数。

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位置 n,直接求出该位置上的数 an 的公式。

通项公式可以是一个数学式子,也可以是一个算法。

3. 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的递推公式是指通过数列前一项或前几项的值,推导出数列下一项的公式。

递推公式是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式。

4. 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等差数列:an = a1 + (n-1)d (通项公式),an = an-1 + d (递推公式)- 等比数列:an = a1 * q^(n-1) (通项公式),an = an-1 * q (递推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an = an-1 + an-2 (递推公式)二、2-3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性质及应用1. 数列的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Sn = (a1 + an) * n / 2-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q ≠ 1):Sn = a1 * (1 - q^n) / (1 - q) -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n 项和:Sn = Fn+2 - 12. 数列的性质- 常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常数。

- 奇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奇数。

- 偶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偶数。

- 单调递增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

- 单调递减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

- 正项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正数。

- 负项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负数。

3. 数列的应用- 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实际问题中的特定数值。

- 利用数列的性质,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 利用数列的规律,设计算法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 1,5,9,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第 n 项的值。

解:设数列的首项为 a,公差为 d,则有以下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a2 = a1 + d = 1 + da3 = a2 + d = (1 + d) + d = 1 + 2d将 a1,a2,a3 分别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1 = a = 1a2 = a + d = 1 + d = 5 --> d = 4a3 = a1 + 2d = 1 + 2(4) = 9所以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 + (n-1)d = 1 + 4(n-1) = 4n - 3第 n 项的值为:an = 4n - 32. 求等差数列 3,6,9,...,101 的前 n 项和。

高中数学选修2-2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选修2-2最全知识点汇总
三.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 内
(1)如果 ,那么函数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2)如果 ,那么函数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求函数 的极值的方法是:(1)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那么 是极大值(2)如果在 附近的左侧 ,右侧 ,那么 是极小值;
3.导函数:当x变化时, 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 的导函数.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 ,即
二.导数的计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若 (c为常数),则 ;2若 ,则 ;
3若 ,则 4若 ,则 ;
5若 ,则 6若 ,则
7若 ,则 8若 ,则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2.
3.
复合函数求导 和 ,称则 可以表示成为 的函数,即 为一个复合函数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外一类事物类似的性质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1)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一般的,事物之间的各个性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些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那么他们在另一写性质上也可能相同或类似,类比的结论可能是真的.
2,几个重要的结论
(1) (2) (3)若 为虚数,则
3.单位i的一些固定结论:
(1) (2) (3) (2)
(4)一般情况下,如果类比的相似性越多,相似的性质与推测的性质之间越相关,那么类比得出的命题越可靠.
考点二演绎推理(俗称三段论)

高中数学选修2-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选修2-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高中数学选修2-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高中数学选修2-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高中数学选修2-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3。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直观探索并掌握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2。

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够利用单调性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3.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的最高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知识点一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在区间(a,b)内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有如下关系:导数函数的单调性f′(x)〉0单调递增f′(x)<0单调递减f′(x)=0常函数思考以前,我们用定义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假设x1<x2的前提下,比较f(x1)与f(x2)的大小,在函数y=f(x)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比较f(x1)与f(x2)的大小并不很容易,如何利用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答案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用曲线切线的斜率来解释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如果切线的斜率大于零,则其倾斜角是锐角,函数曲线呈上升的状态,即函数单调递增;如果切线的斜率小于零,则其倾斜角是钝角,函数曲线呈下降的状态,即函数单调递减。

知识点二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步骤:(1)确定函数f(x)的定义域.(2)求出函数的导数f′(x).(3)解不等式f′(x)>0,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解不等式f′(x)<0,得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选修2-2知识点总结一、二次函数1. 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形如 y = ax^2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c 是实数且a ≠ 0。

2. 平移与缩放: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平移和缩放进行变换。

平移可以使得函数向左或向右移动,缩放可以改变函数的形状。

3. 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开口方向取决于 a的正负,向上开口为正,向下开口为负。

4. 零点与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是指函数图像与 x 轴相交的点,顶点是指函数图像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二、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c 是实数且a ≠ 0。

2. 解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判别式 D = b^2 -4ac 来确定。

- 当 D > 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 当 D = 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 当 D < 0 时,方程无实根,但可以有复数根。

3. 求解方法: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或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然后使每个因式等于零,解得方程的根。

- 配方法:通过对方程进行配方,将其转化为一个平方的形式,然后解得方程的根。

- 求根公式法: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x = (-b ± √D) /(2a),其中 D 是判别式。

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 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对应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因此,可以通过求二次函数的零点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2. 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对应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点。

因此,可以通过求二次函数的顶点来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

3. 图像与方程: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特征可以反映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上。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确定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

这份文档总结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定义、平移与缩放、抛物线、零点与顶点等内容。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4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B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4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x x [n, 2n] 上的 n 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曲边梯形的面积,
1 1 1 25 . + +⋯+ < n+1 n+2 2n 36

2n 1 1 1 1 n + +⋯+ <∫ dx = ln x| 2 n = ln 2n − ln n = ln 2, n+1 n+2 2n x n
因为ln 2 ≈ 0.6931 , 25 ≈ 0.6944 ,所以ln 2 < 25 .所以
3 1
π 2 dx;(3)∫ 0 2 (sin x − cos x)dx. x

(1 + x + x2 ) = ∫
3 1
1 2 3 1 x | 1 + x3 | 3 1 2 3 1 1 = (3 − 1) + (3 2 − 1 2 ) + (3 3 − 1 3 ) 2 3 44 = . 3 = x| 3 1 +
∑ f (ξi )Δx = ∑
i =1 i =1 n n
b−a f (ξi ), n
当 n → ∞ 时,上述和式无限接近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函数 f (x) 在区间 [a, b] 上的定积分(definite integral),记作 ∫ ab f (x)dx,即

b a
f (x)dx = lim ∑

b a
f (x)dx = F (x)| b a = F (b) − F (a).
例题: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 (1)∫ 1 (1 + x)dx;(2)∫ 0 xdx. 解:(1)因为 f (x) = 1 + x 在区间 [1, 2] 上连续,将区间 [1, 2] 分成 n 等份,则每个区间的

高中数学选修2_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2_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2_2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一、三角函数基本知识
1. 弧度制和角度制的相互转换
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3. 周期、对称性及图像变换
4. 函数值、解析式和定义域、值域
5. 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6. 弦割定理和余弦正弦定理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式子
1. 函数y=sin(x)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诱导公式的基本概念
2. 诱导公式的归纳证明
3. 应用:求三角函数值
1.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
3. 正弦和余弦的二倍角公式
6. 万能公式:将任意一个三角函数表达为tan(x/2)的形式
1. 三角函数在一定区间内的值域和零点
2. 基本方程的分类及其解法
3. 一次三角方程及其解法
3. 三角函数的附加恒等式
4. 三角函数的化简或证明
1. 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关系及其应用
2.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海伦公式及其应用
五、导数与微分的基本概念
1. 函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极限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 可导函数的判定方法
5. 常用函数的导数公式
6. 导数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六、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和曲线的几何特征
1. 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2. 曲线的拐点和点的分类
3. 曲线的凸凹性及其判定方法
4. 图象和函数的简图
七、导数的应用
3. 曲线的渐近线
4. 物理学中的应用:单位变化法
八、反三角函数
3. 反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

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小结一、函数的概念和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集合,它与另一个集合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个输入元素对应唯一的输出元素。

2. 函数的性质:a.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b.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取决于其对称性,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

c. 单调性:函数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等取决于导数的符号。

d. 周期性:函数的周期是指输入变量在一个范围内发生改变,输出值也以某种规律重复出现。

e. 增减性:函数增减性是指函数的导数的正负性质,导数大于0时函数增加,导数小于0时函数减少。

二、函数的基本类型1. 幂函数:y = x^a,其中a为常数,a>0时为增函数,a<0时为减函数。

2.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常数,a>1时为增函数,0<a<1时为减函数。

3.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a为对数底,a>0且a≠1,a>1时为增函数,0<a<1时为减函数。

4.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5. 反三角函数:包括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等。

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函数的图像:通过计算函数的各个点的坐标,可以绘制出函数的图像。

2. 函数的对称性:可以通过判断函数的定义域和图像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来确定函数的对称性。

3. 函数的周期性:可以通过计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取值来确定函数的周期。

4. 函数的最值:可以通过计算函数的导数来确定函数的最值点。

四、函数的运算1. 函数的四则运算:可以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得到新的函数。

2. 函数的复合:可以将多个函数合并成一个新函数,合并后的函数相当于依次将原函数的输出作为下一个函数的输入。

五、函数的导数1. 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定义为:f'(x)=lim(h→0)(f(x+h)-f(x))/h,表示函数的变化速率。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2(人教A版)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导数的几何意义当点趋近于点时,割线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 P n P (,f ()) x 0x 0 P P n P P
).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解析:图像中每点的斜率均表示这一时刻的速度.
答案:解析:4. 如图,一个正五角星薄片(其对称轴与水面垂直)匀速地升出水面,记 时刻五角星露出水面部分的图形面积为
,则导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A .
B .
C
.D .
A
导函数 为单位时间内五角星出水的面积率,由图可知当一个角出来时,面积率由 开始,逐渐增多,当一个角
都出完了,则面积率一下由最大开始减小,当出最后两个角时,面积率会先增加,然后减小到 .
t S (t )(S (0)=0)y =(t )S ′()y =(t )S ′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2-2知识点总结

选修2-1、2-2知识点选修2-1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1.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2.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3.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5.3、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即:|)|2(,2||||||2121F F a a MF MF <=-。

[高二数学]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

[高二数学]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

三、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1.导数与函数单调性 函数y=f(x)在某个区间(a,b)内可导,如果f′(x)>0,则 y=f(x)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f′(x)<0,则y=f(x)在 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2.讨论函数单调性应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导数来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 定义域,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能在定义域内通过讨论导数的符号 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2)一般利用使导数等于零的点来分函数的单调区间. (3)如果一个函数具有相同单调性的单调区间不止一个,那么 这些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连接,而只能用“,”或“和” 字隔开.
二、导数的计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c)′=0,(c为常数).
(2)(xα)′=αxα-1(α∈Q*).
(3)(sinx)′=cosx.
(4)(cosx)′=-sinx.
(5)(ax)′=axlna(a>0且a≠1).
(6)(ex)′=ex.
(7)(logax)′=
1 x ln a
(a>0且a≠1).
(4)注意在某一区间内f′(x)>0(或f′(x)<0)是函数f(x)在 该区间上为增(或减)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例如,f(x)=x3). (5)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f′(x)=0,则f(x)为常数函数. (6)利用导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这是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研究曲线变化规律中的一个应用,它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 想. (7)若在某区间上有有限个点使f′(x)=0,在其余的点恒有 f′(x)>0,则f(x)在该区间上仍为增函数.
七、微积分基本定理
定理内容
符号表示
作用
如果f(x)是区间[a,b]上 的连续函数,并且 F′(x)=f(x),那么

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知识点和练习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知识点和练习答案解析

---------------------------------------------------------------最新资料推荐------------------------------------------------------ 高中数学选修2-2全套知识点和练习答案解析修选修 2-2 知识点及习题答案解析导数及其应用一一. 导数概念的引入 1. 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 ( ) y 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 00( ) ( )limxf x x f xx ,我们称它为函数 ( ) 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 ) f x 或0| x x y,即0( ) f x =0 00( ) ( )limxf x x f xx 2. 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我们可以看出当点nP 趋近于 P 时,直线 PT 与曲线相切。

容易知道,割线nPP 的斜率是 00( ) ( )nnnf x f xkx x,当点nP 趋近于 P 时,函数 ( ) 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就是切线 PT 的斜率k,即0000( ) ( )lim ( )nxnf x f xk f xx x3. 导函数:当 x 变化时, ( ) f x 便是 x 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 ( ) f x 的导函数. ( ) y f x 的导函数有时也记作y ,即 0( ) ( )( ) limxf x x f xf xx 二二. 导数的计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 若 ( ) f x c (c 为常数),则 ( ) 0 f x ; 2 若 ( ) f x x ,则1( ) f x x ; 3 若 ( ) sin f x x ,则 ( ) cos f x x1/ 34 若 ( ) cos f x x ,则 ( ) sin f x x ;5 若 ( )xf x a ,则 ( ) lnxf x a a6 若 ( )xf x e ,则 ( )xf x e7 若 ( ) log xaf x ,则1( )lnf xx a8 若 ( ) ln f x x ,则1( ) f xx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 ( )] ( ) ( ) f x g x f x g x2. [ ( ) ( )] ( ) ( ) ( ) (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3. 2( ) ( ) ( ) ( ) ( )[ ]( ) [ ( )]f x f x g x f x g xg x g x复合函数求导 ( ) y f u 和 ( ) u g x ,称则 y 可以表示成为 x 的函数,即 ( ( )) y f g x 为一个复合函数( ( )) ( ) y f g x g x 三三.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一般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在某个区间 ( , )a b 内 (1)如果( ) 0 f x ,那么函数( ) 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2)如果 ( ) 0 f x ,那么函数( ) 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求函数( ) 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 ( ) 0 f x ,右侧( ) 0 f x ,那么0( ) f x是极大值(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 ( ) 0 f x ,右侧 ( ) 0 f x ,那么0( ) f x 是极小值; 4.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求函数( ) y f x 在 [ , ]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最新资料推荐------------------------------------------------------ (1)求函数 ( ) y f x 在 ( , )a b 内的...3/ 3。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函数的极值与最值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函数的极值与最值_基础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导数的应用二------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学习目标】 1. 理解极值的概念和极值点的意义。

2. 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

3. 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4. 掌握函数极值与最值的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函数的极值(一)函数的极值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x f 在点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1)若对于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0x f y =极大值;(2)若对0x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0x f x f >,则)(0x f 是函数)(x f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0x f y =极小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 要点诠释:由函数的极值定义可知:(1)在函数的极值定义中,一定要明确函数y=f(x)在x=x 0及其附近有定义,否则无从比较. (2)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是一个局部概念;在函数的整个定义域内可能有多个极值,也可能无极值.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极小值不一定是整个定义区间上的最小值.(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而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二)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求导数)(x f '; ③求方程0)(='x f 的根;④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则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最好通过列表法)要点诠释:①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函数为0的点,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即0()0f x '=是可导函数)(x f 在点0x 取得极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例如函数y=x 3,在x=0处,'(0)0f =,但x=0不是函数的极值点.②可导函数)(x f 在点0x 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是0()0f x '=,且在0x 两侧)(x f '的符号相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选修2----2 知识点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一.导数概念的引入
1. 导数的物理意义:瞬时速率。

一般的,函数y f ( x) 在x 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lim f ( x0x)f ( x
)

x0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 x) 在x x0处的导数,记作 f ( x0 ) 或 y |x x,

f (x0 ) =lim f ( x0x) f (x0 )
x 0x
2.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的切线.通过图像 ,我们可以看出当点P n趋近于P时,直线PT与曲线相切。

容易
知道,割线 PP n的斜率是k n f ( x n )f ( x
)
,当点 P n趋近于P时,函数y f ( x) 在x x0处的导
x n x0
数就是切线 PT 的斜率 k,即k
f (x n ) f ( x0)
lim f ( x0 ) x0x n x0
3.导函数:当 x变化时, f ( x) 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它为 f (x) 的导函数.y f ( x) 的导函数有
时也记作 y ,即 f ( x)lim f ( x x) f ( x)
x0x
二 .导数的计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 若f ( x) c (c为常数),则 f( x)0;
2若 f ( x)x ,则 f (x)x1;
3若 f ( x)sin x ,则 f(x)cos x
4若 f ( x)cos x ,则 f(x)sin x ;
5若6若f ( x) a x,则 f ( x) a x ln a f ( x) e x,则 f ( x)e x
7若 f ( x)log a x,则f ( x)1
x ln a
8若 f ( x)ln x ,则 f ( x)
1 x
2)导数的运算法则
1.[ f (x)g( x)]f( x)g ( x)
2.[ f (x)g( x)]f( x)g( x) f ( x) g (x)
3.[ f ( x) ] f (x)g( x) f ( x)g (x)
g (x)[ g (x)] 2
3)复合函数求导
y f (u) 和 u g( x) ,称则 y 可以表示成为x的函数,即 y f (g ( x)) 为一个复合函数y f ( g( x))g ( x)
三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
一般的 ,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正负有如下关系:
在某个区间 (a,b) 内,如果 f (x)0 ,那么函数 y f (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增;
如果 f ( x) 0,那么函数 y f( x) 在这个区间单调递减.
2.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极值反映的是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
求函数 y f ( x) 的极值的方法是:
(1)如果在 x0附近的左侧 f ( x)0,右侧f (x)0,那么f ( x0)
(2)如果在 x0附近的左侧 f ( x)0,右侧f (x)0,那么f ( x0)是极大值 ;是极小值 ;
4.函数的最大 (小 )值与导数
函数极大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求函数 y f ( x) 在 [ a,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 1)求函数 y f ( x) 在 (a, b) 内的极值;
( 2)将函数 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 f ( a) ,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是一个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
四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大 (小 )值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知识结构
归纳推理
合情推理
推理类比推理
推演绎推理

与比较法

直接证明综合法

分析法
证明
间接证明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1、归纳推理
把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称为归纳推理( 简称归纳 ).
简言之 ,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证明(视题目要求,可有可无).
2、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检验猜想。

3、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
提出猜想的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通俗地说,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推理.
4、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包括
⑴大前提 ----- 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 -----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论 ----- 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若集合M 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 , S 是 M 的一个子集,那么 S 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
M
· a S
从推理所得的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⑴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⑵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⑶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 它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
反证法法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推理)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 直到导出矛盾为止;
(3)(归谬)断言假设不成立;
(4)(结论)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
6、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 n0 (n0N * )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 k (k n 0 , k N * ) 时命题成立,推证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其中包括恒等式、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几何中的计算问题等 .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一 :复数的概念
(1)复数 :形如a bi (a R, b R)的数叫做复数, a 和b分别叫它的实部和虚部.
(2):
复数a bi (a R, b R),
当 b
,;
b0
,
叫做虚数
;

a 0, b0,.
分类中0 就是实数时叫做纯虚数
(3)复数相等 :如果两个复数实部相等且虚部相等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4)共轭复数 :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 ,虚部互为相反数时 ,这两个复数互为共轭复数 .
(5) 复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 轴叫做实轴, y 轴除去原点的部分叫做虚轴。

(6)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但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2.相关公式
⑴ a bi c di a b,且 c d
⑵ a bi 0 a b0
⑶ z a bi a2b2
⑷ z a bi
z, z 指两复数实部相同,虚部互为相反数(互为共轭复数). 3.复数运算
⑴复数加减法: a bi c di a c b d i ;
⑵复数的乘法:
⑶复数的除法:
a bi c di ac bd bc ad i ;
a bi a bi c di
c di c di c di
ac bd bc ad i ac bd bc ad i
c2 d 2c2 d 2c2 d 2
(类似于无理数除法的分母有理化虚数除法的分母实数化)4.常见的运算规律
(1) z z ;(2) z z2a, z z2bi;
(3) z z
22
a2b2 ;(4) z z;(5) z z z R z z
(6)i 4 n 1i ,i 4 n 21, i 4n 3i , i 4n41;
(7) 1i i ;(8) 1
i i ,
1
i i ,12i
2
i
1i1i2
(9) 设13i是 1 的立方虚根,则120 ,3n 1,3n 2, 3 n 31
2
5.复数的几何意义
x 轴叫做复平面的实轴,y 轴叫做复平面的虚轴.
复平面:用来表示复数的直角坐标系,其中
复数
z a bi 一一对应
复平面内的点( a,b)
Z
复数 z a bi一一对应平面向量 O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