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壮大,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遭遇了严重的发展瓶颈。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发展瓶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共同完成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出口额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2005年的416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8627.8亿美元。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额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也有所回落。2010至2012年,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这种状况虽然有所缓解,但是根据杭州检验检疫局纺织处对杭州市某区的30个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调查得知,2012年近70%的企业贸易额比2011年同期下降,50%以上的企业订单数量比2011年锐减,并且近80%的企业产品利润有所降低。由此可知,该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发展瓶颈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国际经济环境差。
世界经济发展以美国和欧洲经济为核心。近几年来,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一直缓慢,个人消费能力下降,市场容量收缩,致使整体市场下滑。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各国深受欧债危机泥团,严重影响了经济恢复的步伐。以上这些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加工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挑战。
2、人民币升值压力。
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1%,出口企业利润的下降比例将会超过1%。我国加工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大部分属于成本优势。金融危机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低比率使得中国的出口加工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有竞争力。但是,近年来,迫于国际上的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产品价格优势消失。
3、资源、劳动密集型优势逐渐消失。
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而该类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得益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红利。但是,随着国家最新劳动法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出台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我国外贸企业产品投入的成本也随之上
升,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多年来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8-2010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总额仍然分别达到1.4307万亿美元、1、2016万亿美元和1.5779万亿美元。由此也引起了美国、欧盟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激烈抵制,他们采用隐蔽性的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进行限制,直接影响了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因素。
1、贴牌加工,没有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大部分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都是给外单贴牌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自己的品牌销售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如此下来,一旦国外需求减少,如今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则定单量必然会减,很多企业只能维持往年30%到60%的定单量。而且,这类企业的设计能力较弱,主要是进行来样加工,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总是在互相模仿,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2、低成本,技术水平含量低。
国际市场萧条时,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弱。我国的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
赖程度比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升值空间低,一旦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就很难维持生存。而且,当一家企业的商品价格提升后,外商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第三世界的企业作为供货商。
3、融资困难,资金实力差。
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一直是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据阿里巴巴一达通外贸指数显示,过去五个月中国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压力持续上升,在2011年12月份达到峰值,计2012年将继续恶化,压力至少增加一倍。出口加工型外贸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他们的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并且,获得的银行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其他费用,这无疑又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
4、缺乏人才,管理水平低。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加工外贸企业还处在人管人的阶段,没上升到制度管理,因而企业运营上存在缺陷。加工企业的人员素质水平较低,大多数都没收过高等教育,而员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当今,不利的国际环境要求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外语人才,而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消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5、在经营战略上缺乏国际化视野。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有近80%的中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初期一般采用“任人唯亲”的政策,虽然刚开始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企业扩大规模并达到国际化经营时就不能对其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配臵。
三、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政府宏观调控。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加工外贸企业制定不同政策。对于资金雄厚、国际市场前景好的外贸加工企业,应重点扶持,鼓励其创立自身品牌,拓宽国际市场;对于资金薄弱的企业,应为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引导其进行产业的升级。其次,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大力发展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并强化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第三,调整税收政策,实行差别退税制度。在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中,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实行较高的出口退税率,而对科技含量很低的产品实行较低的出口退税。第四,建立预警机制,应对蓝色贸易壁垒。政府应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蓝色壁垒措施,建立国外蓝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出口企业,以做好防范工作,突破国外的蓝色壁垒。
(二)行业整合自律。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出口加工企业与国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