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历程图表(可编辑)
球的演化历程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出现一些有机质。
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无
蓝藻大爆发,出现真核 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矿产的形成
重要成矿期(铁 、金、镍、铬等
矿物)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蕨类植物繁盛。
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 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
行动物。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盛行,鸟类、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重要成煤期 主要成煤期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 四纪出现人类。
无
地质历史时期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表的演化
Ⅰ、冥古宙 Ⅱ、太古宙 1、前寒武纪 Ⅲ、元古宙
海洋与陆地逐渐形成; 大气由无氧环境向有氧
变化。
2、古生代
Ⅳ、显生 宙
3、中生代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 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
古陆。
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 陆开始解体。
4、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联合古 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 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地壳演化简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姓名:唐晓峰 专业:人文地理学 学号:2014110802004 学院:生态旅游学院 教师:吴利华老师
第一节:概述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地球表面有广阔的大洋、起伏的大 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的动植物群落,如此丰富多彩 的自然环境都是地球发展演变的结果。为了了解地壳的发展过程和 演化规律,就必须研究地史。长期以来,地质调查主要局限于大陆 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海底的探测和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研 究逐步开展,航天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为认识地球提供了 新线索和新领域,但这仅仅是开端,目前资料最多的仍旧是大陆壳 的历史。不过,在地球科学领域,向地球内部、向广深海洋进军的 时代已经开始。 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有文字文物可考,研 究地球历史却无任何文字和文物可鉴。但地球本身在特殊的“书页” 中记录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这些“书页”就是地层。地层留下了历 史事件的痕迹,保存了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遗留下环境变 化的物质凭证。恢复地球的历史,主要是靠“阅读”这些不是文字 却胜似文字的记录,通过地层层序、构造顺序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 来实现。全球统一的、客观的时间标尺,年代更是重建地球历史的 基础。
第二节: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二)、岩相分析主要依据 1、生物化石 例如现代珊瑚生活要求水温20℃左右,水中没有混 杂的泥沙,水深不超过50-70m,因此珊瑚化石指示清澈 温暖的浅海环境。 2、岩性特征和结构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 指示还原环境;交错层、不对称波痕等反映流动浅水地区; 干裂反映滨海、滨湖等环境; 3、特殊矿物 有些矿物是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可以起指相作用。 例如海绿石代表较深浅海环境; 石膏、石盐等代表干燥 环境。
地壳演化简史
的生长发育。
寒武纪时主要 是水的世界, 已经形成的古
陆上全部是童
山和荒漠,而 且彼此孤立、 分隔,不具备
1.气候变化方面
晚古生代
海域缩小,陆 地面积扩大, 浅海明显向大 陆转化岩浆侵 入,火山喷发, 大气中的氧含 量进一步增加
中生代
三叠纪的全球气候较为
新生代
第四纪以来, 干湿及冷暖交 替的波动气候,
地壳演化简史
小组成员:。。。。。
三
个
方 ,
面
CONTENTS
1.气候变化方面
太古宙
太古宙是一个 地壳薄、地热 梯 度 陡 、 火 山—岩浆活动 强烈而频繁、 岩层普遍遭受 变形与变质、 大气圈与水圈 都缺少自由氧、
远古宙
由于藻类植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早古生代
寒武纪时海洋 中十分温暖, 适合各种生物
日益繁盛,它
们营光合作用 不断吸收大气 中的CO2,放出 O2,使气圈和 水体从缺氧发 展到含有较多 氧的状态。
2.生物进化方面
在太古宙晚期的构造运动即阜平运动之后, 中国和世界大陆上都出现了小规模的稳定核
心,称为陆核,这是陆壳构造发展的第一阶
段。元古宙的构造运动,在中国称吕梁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陆核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 较大的稳定地区,称为原地台,在原地台上 开始沉积了类似盖层的沉积类型。由于沉积、 喷发、侵入、挤压、褶皱、变质、固结等作 用反复进行,陆壳某些部分更趋稳定,到中 元古代晚期原地台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终 于出现了若干大规模稳定的古地台。
加里东造山运动
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 (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
3.地壳运动
晚古生代也是各大陆逐渐拼接
的时期。由于海西构造阶段的
美洲大陆的地壳演化历史
美洲大陆的地壳演化历史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行星。
时间的推移,地壳的演化使得世界各地的地貌发生着变化。
而美洲大陆作为地球上面积第三大的大陆,其地壳演化历史是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
在远古时期,美洲大陆并不存在。
相反,地球上唯一的大陆是巴尔提茨大陆,它包含现在的南美洲、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半岛。
然而,巴尔提茨大陆并不在现在的美洲大陆位置上。
大约在22亿年前,巴尔提茨大陆开始发生裂解。
这次裂解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主要碎片:现在的南美洲和非洲。
然而,这并不是美洲大陆诞生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洲大陆继续演化。
在约14亿年前,美洲大陆的一部分开始与现在的非洲发生碰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脉。
这个山脉如今被称为格陵兰-拉布拉多山脉。
这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个重要构造特征。
接着,在约6亿年前,美洲大陆经历了一系列的裂谷活动。
这些裂谷活动导致了大陆内部的地壳移动,并且使得美国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约3000公里宽的海洋盆地。
这个盆地被称为伊凡斯盆地,同时也是美洲大陆的另一个重要构造特征。
随后的几百万年里,美洲大陆的地壳演化过程并不那么激烈。
然而,在约3亿年前,美洲大陆再次发生了碰撞,这次是与欧洲发生碰撞。
这个碰撞最终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是美洲大陆目前最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美洲大陆继续演化。
裂谷活动和陆块碰撞的活动造成了大陆内部地壳的翻转和提升,形成了一系列的山脉和高原。
例如,安第斯山脉以及龙门山脉都是由这些地质运动形成的。
最后,在约6500万年前,美洲大陆出现了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恐龙灭绝事件。
这一事件导致了美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对地壳演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总结起来,美洲大陆地壳的演化历史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多变的过程。
从最初的裂解到陆块碰撞,再到裂谷活动和山脉的形成,每一个阶段都为美洲大陆的地貌赋予了独特的特征。
这个演化历程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还可以为地质学家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以便预测未来的地质活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壳的发展历史
◆第四纪(Q,Quaternary Period),该名 由法国学者德斯诺伊尔斯(J .Desnoyers) 在1829年,研究巴黎盆地的松散沉积物时所 创立。
1、新生代的主要特征
◆新生代地壳演化的总特点:地中海—喜马拉雅 海槽最后封闭,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西洋和 印度洋继续扩张,环太平洋褶皱山系和岛弧、海 沟形成,各大陆相对漂移或靠拢,东半球和西半 球大陆逐渐形成,最终形成现代全球海陆分布面 貌。第三纪末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在震旦纪时,地球发生了第一次大冰期 (称为震旦纪大冰期)。
(二)元古代 2
◆元古代——藻类植物时代
元古代藻类空前繁盛,原核生物 进化为真核生物。
到了中、晚元古代大量出现各种 藻类、叠层石(叠层石是由藻类、细 菌和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集合体),而 原始动物(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开 始出现,如海绵和腔肠动物。
(三)早古生代 Pz1( Palaeozoic Era )
距今6 — 3.85 亿年前。 由三个纪组成,即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1、三个纪名称的由来:
◆寒武纪(Є, Cambrian Period),源于英国 威尔士西部一山脉 Cambria 的英文译音, 代 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开始 ; ◆奥陶纪(O,Ordovician Period), 源于英 国北威尔士一古代民族 Ordovices 的音译; ◆志留纪(S,Silurian Period),源自英国东 南威尔士一个古代部落 Silures 居住的地方名 Siluria,日文音译,我国沿用。
1.4 地球的演化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许多高山是 生 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史上的 代 重大飞跃。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新 生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 代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46亿年前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1.地层 (1)概念:地壳上部呈 带状 展布的 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意义:地层是记录地球 历史 的“书页”,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 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 环境 特征。 2.化石 (1)组成:多数是古生物的 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 遗迹 。 (2)特征: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 相同 或 近似 的化石。 (3)意义: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 时代 和 顺序 。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距今6600万年
古 古生代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多地反复上升和下沉。 生 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代 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距今2.52亿年
同学们
盘他
地质年代口诀
地球历史宙代纪 宙有冥太元显生 前寒武纪冥太元 显生宙分古中新 古生代中有六纪 寒武奥陶与志留 泥盆石炭加二叠 中生代有三叠纪 再加侏罗与白垩 新生代有古新近 末尾就是第四纪
4600 4000
2500
541.0
252.17
地壳演化史
动物界两次大飞跃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泥盆纪:三叶虫类减少,笔石类在早泥盆世后期已 全部绝灭。出现于志留纪末的鱼类此时繁盛,泥盆 纪——鱼类时代,为动物界发展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我国泥盆纪鱼类超过52个属,多数在江南发现。
动物从水中——陆上
石炭纪总鳍鱼,逐渐演化成两栖类。晚古生代后期, 地壳运动强烈,环境多变,可以勉强用鳍代替四肢 在陆上移动。再进一步演化,终于形成两栖类。从 水到陆是动物界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第4节 早古生代(距今5.4-4.1亿年)
划分: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
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寒武系,以大量三叶虫突然出现为标志。
最多的是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三叶虫时代”;其次为腕足
类动物;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古杯动物、腔肠动物(
如珊瑚)、软体动物(如头足类)、环节动物、牙形石、棘皮动物 、笔石动物等都已出现。
叠层石
叠层石(stromatolite)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 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绿藻、 细菌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 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 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如扣放的一叠碗,故名。
志留纪末期
古大西洋关闭,北美板块与欧洲板块对接,初步形成劳亚大陆;祁连海封 闭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其他古海洋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早古生代的气候
寒武纪至奥陶纪早、中期,大部地区较干暖
中国、巴基斯坦等,都有紫红色氧化圈砾石的砾岩等; 世界许多地区有岩盐、石膏等蒸发盐及鲕状灰岩、白云岩等。 中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及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现有古杯动物灰 岩和古杯礁。古杯动物生活于不低于25℃水温的海水中。
地球板块构造演化历程
地球板块构造演化历程地球板块构造演化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揭示了地球地壳变动和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在地球板块构造演化的长时间尺度下,地壳板块经历了多次碰撞、重组和分离,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海洋地貌。
本文将就地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进行探讨。
地球板块构造演化的最早期可以追溯到约38亿年前的太古代。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地壳表面仍然是原始的并且没有大陆和海洋之分。
不断的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导致了地壳表面的不断变动,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球表面。
随着地球的演化,板块构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称为古生代。
在这个时期,地壳板块相互碰撞和分离,大陆板块不断形成和重组,形成了一些早期的大陆地块。
同时,在板块碰撞的作用下,发生了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了今天的一些著名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接下来是中生代,这是地球板块构造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大陆板块开始逐渐汇聚成大陆,形成了超级大陆。
最为著名的就是古生代的盘古大陆,它是地球上最早的超级大陆之一。
随后,在地壳板块的不断移动和碰撞下,盘古大陆开始逐渐瓦解和分裂。
最终,在约2亿年前,它分裂成了现在的几个大陆板块。
这个分裂过程也导致了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地质活动,包括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火山活动。
随后,地球板块构造演化进入了现代构造演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地壳板块主要以大陆板块和洋壳板块为主。
大陆板块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而洋壳板块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大陆板块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的陆地上,而洋壳板块则覆盖在海洋中。
现代板块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是板块边界的运动和变幻。
板块边界主要分为三类:边界类型为隐沒帶的板块边界,边界类型为构造裂谷的板块边界和边界类型为板块碰撞的板块边界。
隐沒带的板块边界主要发生在洋壳和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造成了地震和火山的频繁发生。
构造裂谷的板块边界主要发生在脊梁山脉系统中,海底扩张和地震活动频繁。
板块碰撞的板块边界主要发生在陆地之间,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化过程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化过程地球是一个充满奇迹的行星,它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化过程。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它是地球表面的外壳,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壳演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6亿年前,当时地球刚刚形成,地壳由于高温和高压,呈现出一个炽热的火山环境。
在这个时期,地球表面充满了喷发的火山岩浆,形成了许多岩浆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岩浆冷却并固化,形成了岩石。
这些岩石便构成了地壳的基础,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大陆。
这个过程,被称为地壳形成。
地壳形成之后,地球的地壳演化进入了一种被称为构造循环的过程。
构造循环是地壳发生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块,称为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
板块运动的结果是地壳的碰撞和分裂。
当两个板块以相对的速度移动时,它们会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或地壳抬升。
这个过程被称为构造运动。
另一方面,当两个板块以相反方向的速度移动时,它们会分开,形成裂谷或海底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构造拉伸。
地壳演化的这个循环过程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的多样性。
例如,山脉的形成是在板块碰撞时,地壳被挤压成褶皱,形成了山脉。
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美丽的山脉地貌。
地壳演化的过程还包括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
地球的内部由炽热的岩浆组成,当这些岩浆通过地球表面的裂缝喷发时,便形成了火山。
火山是地球上最具有活力和独特特征的地貌之一。
地震是地球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现象。
当板块发生移动时,它们会产生应力和能量积累。
当这些积累超过岩石强度时,便会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的发生造成了地壳的破裂和位移,对地球地质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漫长的地壳演化过程中,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壳和地貌。
这些地壳和地貌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如矿藏和石油。
同时,地壳演化也塑造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演化过程,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地壳和地貌。
地壳的发展演化
地壳的发展演化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它承载着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
地壳演化历史简示表
无氧时代
原核生物—单细胞细菌
3800
薄弱地壳,海洋优势
冥古宙
4600
岩海
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
陆相、海陆交互相
南半球寒冷,北半球温湿
海西运动阶段
海西运动
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蜓类占优势
两栖动物
原始爬行动物
陆生真蕨植物
原始裸子植物
石炭纪
362
海陆交互相含煤层
泥盆纪
409
海相、海陆交互相
鱼类、昆虫
种子蕨
早古生代
志留纪
439
海洋占优势
海陆交互相
加里东运动阶段
加里东运动
海生无脊椎动物
较炎热
有孔虫等占优势
类人猿
古近纪
65
货币虫较多
灵长类
中生代
白垩纪
135
联合古陆解体
海陆交互相、陆相
气候炎
热潮湿
燕山运动
菊石等软体动物较常见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
有袋类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全盛
侏罗纪
208
海水侵入,海陆交互相,含煤层
被子植物出现
三叠纪
250
联合古陆
陆相与海陆交互相
印支运动
晚古生代
二叠纪
290
苔藓虫
珊瑚
无颌纲
海生藻类
半陆生裸蕨类
奥陶纪
510
海相
笔石
三叶虫
寒武纪
570
海相、海陆交互相
三叶虫
元
古
宙
上元古代
震旦纪
800
地核、地台
沉积盖层
气候变冷
晋宁运动
地球演化表格
侏罗纪,恐龙统治地球
1.5
白垩纪,鸟类出现,花被植物出现
1.0
白垩纪末,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开始繁荣
0.65
新生代开始,哺乳动物和鸟类成为主要陆生动物
0.4
始新世,非洲和南美分开,大西洋开始扩张
0.25
中新世,地中海干涸,人类祖先出现
0.0165
更新世,冰河时代,人类的直接祖先出现
0
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
请注意,这个表格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实际的地球历史更为复杂。
20-18
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形成和分裂
10
多细胞生物出现
6
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是已知最早的复杂多细胞生物
5.4
寒武纪爆发,大量动物门类出现
4
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达到高峰
3.7
泥盆纪,陆地上首次出现森林
3.5
石炭纪,昆虫和两栖动物出现
2.9
二叠纪末,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2.5
三叠纪,恐龙出现
地球演化表格通常是一个时间线,展示了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历史和重要事件。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演化表格:
年份 (亿年前)
事件
46
太阳系形成,包括地球
45-40
月球形成(可能是由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
38
地球表面开始凝固,形成地壳
35Hale Waihona Puke 生命起源(最早的微生物出现)
25
大氧化事件,氧气开始在大气中积累
火星地壳演化行星表面的地质历史
火星地壳演化行星表面的地质历史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作为地球的邻居,它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之一。
火星的地质历史极为丰富有趣,本文将简要概述火星地壳的演化以及行星表面的地质历史。
一、地壳演化1. 初期火山活动:火星年轻时,地壳上出现了巨大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众多巨大的火山山脉以及火山口,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林帕斯山。
2. 形成撞击坑: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开始与火星碰撞,形成了许多撞击坑,其中一些撞击坑还现在仍然可见。
3. 层状岩石的形成:火星上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层状岩石的现象,这些岩石形成于数十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
4. 硫酸盐岩的形成:火星上还存在大量硫酸盐岩,这些岩石形成于火星历史上的水体蒸发,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硫酸盐。
二、行星表面的地质历史1. 水的存在:科学家们通过对火星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发现火星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包括古老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这表明火星曾经有过宜居的条件。
2. 液态水的消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上的水逐渐消失,原本液态的水转化为冰。
这可能是由于火星的大气层稀薄和太阳风的侵蚀。
3. 沙丘和沙尘暴:火星的表面几乎完全由沙丘覆盖,这些沙丘可能是由于火星大气中的风力运动所形成的。
火星上还时常发生规模巨大的沙尘暴,这些沙尘暴可以覆盖整个行星。
4. 现代冰川:虽然火星的气温极低,但科学家们发现火星的北极和南极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冰川。
这些冰川主要由冰和冻土组成。
5. 火山活动:虽然火星的火山活动较为稀少,但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火星探测器拍摄到了一些可能是近期火山喷发的迹象,这表明火星的地壳仍在不断演化。
总结:火星地壳演化以及行星表面的地质历史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火星的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以外的行星,并且为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们提供一些关于火星地质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激发读者们对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探索兴趣。
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一、地质年代
(一)古生物和化石
• 划分地质年代和恢复地史旳工作,很主要旳根据是化石。 •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旳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旳遗址。
• 但并不是全部古代生物都能保存成化石旳,多数遗体被腐 烂、破碎或溶解掉,要保存为化石,必须具有一定旳条件:
• (1) 必须有不易分解旳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 质纤维等;
年代地层系统单位 宇
界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期
时
• 当代旳地质年代表不但按时代旳早晚顺序进行地质年代编年, 而且加上世界各地不同步代岩层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旳数据, 其分年分阶段更为精确(表3.13)。
二、地球上生物旳演化与发展
(一)生命起源与过程
1、生命起源旳孕育条件
• 原始大气圈和水圈旳形成,是生命起源旳孕育 条件。
(2) 古生物化石(化石层序律):根据生物旳演化规律,生物界总是从简朴 到复杂、从低档至高级不断进化旳,是不可逆旳。地质时代越早旳生物, 越简朴、低档;时代越晚旳生物,越高级、复杂。这么,我们就能够根 据岩层中所含化石或化石群旳种类来拟定其相正确新老关系,进而拟定 其相正确地质年代(尤其是原则化石,在划分地层时代意义最大),这 就是化石层序律。利用这个原理还能够进行地层对比,当不同地域旳地 层中具有相同旳化石时,不论其相距多远,都属于同一时代。如莱氏三 叶虫只出目前早寒武世,所以不论哪里,凡含莱氏三叶虫化石旳地层必 属早寒武世。
• →原始生命出现后,又经过长久旳生物化学作用与复杂旳演变,使其内部构造复 杂化,逐渐进化成具有细胞形态旳生命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摄取无机物质作为 营养。→之后,又逐渐演化为群体单细胞旳原始生物,井具有运动、营养和生殖 功能。
陆地地壳的形成与演化
陆地地壳的形成与演化陆地地壳是地球上的固态外壳,由岩石构成,是地球上陆地地貌的基石。
陆地地壳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地质过程,经历了数亿年的变迁和演变。
本文将从地球形成的背景、陆地地壳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球形成的背景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形成背后有着一系列的自然过程和动力机制。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的形成是由一个分子云演化而来的。
在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通过引力聚集形成了这个分子云。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云逐渐旋转并逐渐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太阳系,其中包括地球。
二、陆地地壳的形成陆地地壳的形成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和外部的地壳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内部有一个火热的岩浆层,岩浆通过火山喷发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地表,在地壳上形成了一层岩浆层。
岩浆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形成了陆地地壳。
三、陆地地壳的演化过程陆地地壳的演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经历了数亿年的变迁和演变。
最初的陆地地壳是由基性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它们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抗拉强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地壳经历了再结晶、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过程。
再结晶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地质构造运动包括造山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这些运动改变了地壳的形态和构造。
岩浆活动则是指地壳内部岩浆的喷发和侵入,形成了新的岩浆岩和火山岩。
四、影响陆地地壳演化的因素陆地地壳的演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等。
地质作用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会改变地壳的形态和构造,气候变化会导致地表的侵蚀和堆积,生物活动则会对地壳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构造运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它改变了地壳的厚度和块状结构,促使陆地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岩浆活动则会在地壳上形成新的岩浆岩和火山岩,为陆地地壳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气候变化会导致地表的风化、侵蚀和堆积,为地壳演化提供了物质交换的机制。
生物活动如植物根系的侵蚀作用、动物挖掘洞穴等也会对地壳产生一定的影响。
全球地壳构造的演化
全球地壳构造的演化
在An∈晚期,地球上大约存在着五块彼此分开的古陆,即:北美古陆、欧洲古陆、冈瓦纳古陆(包括今日之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
进入古生代以后,这五个古陆走的是逐渐靠拢和结合(碰撞)的路程。
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北美古陆首先与欧洲古陆相碰缝合;
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北美古陆通过乌拉尔地槽关闭与西伯利亚古陆相接合;西伯利亚古陆通过中亚地槽的关闭与中国古陆相结合。
同时,北美古陆、欧洲古陆通过瓦契塔、阿巴拉契亚和海西地槽关闭与冈瓦纳碰撞,完成5个大陆联合——联合古陆。
古太平洋、古地中海。
大西洋形成:T3:首先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开裂,古地中海关闭;T3-J:北美与非洲开裂,北大西洋形成;J3—K:南美与非洲分裂,南大西洋形成;K,北美与格陵兰分裂;E:格陵兰与欧洲分裂。
在大西洋张裂过程中,推使两侧大陆向东西漂移,其前缘向着太平洋洋壳上仰冲,古太平洋逐渐封闭。
侏罗纪时期印度洋形成
第三纪澳大利亚脱离南极洲向北漂移
印度更早脱离冈瓦那大陆向北漂移,第三纪与欧亚大陆相碰
显生宙以来地壳构造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中生代:分离古陆结合成为联合古陆阶段;
中、新生代:联合古陆解体阶段。
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
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
地球经历了约45亿年的演化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行星形成阶段:约45亿年前,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坍缩,
并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它运转的行星。
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形
成,并开始持续吸积尘埃和岩石,逐渐形成地球的核心、
地幔和地壳。
2.岩石圈形成阶段:在地球早期,地壳表面经历了剧烈的火
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形成了岩石圈。
这个阶段还伴随着地
球表面的冷却和定型,以及地壳板块的形成和运动。
3.生命起源和进化阶段: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
的生命形式。
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生命逐渐在地球上广
泛分布并不断演化。
生命的出现和进化对地球的大气成分
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4.气候和地质演化阶段:地球的气候和地质演化是一个复杂
而漫长的过程。
它包括了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山脉的形成、海洋和大气的变化,以及冰期和暖期的交替。
这些过程塑
造了地球的地貌和气候系统。
5.生物多样性形成阶段:地球上的生命逐渐多样化和繁盛,
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变异、适应性和物种形成等
生态和进化过程所驱动。
6.人类文明兴起阶段:约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
洲,并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类。
人类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上智慧生命的兴起,人类开始运用工具、语言和文化,创造出复杂的文明。
这些阶段构成了地球演化的大致历程,每个阶段都对地球和生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质、化学、生物和考古记录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深化对地球演化过程的理解。
地质演化过程顺序
地质演化过程顺序1.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地球的地质演化始于大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阶段,地球的地壳开始逐渐形成。
约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超大陆,邪马台超大陆。
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是地球地质演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超大陆的形成是指陆地板块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大陆,而裂解则是指超大陆分裂成若干小块陆地板块。
2.地质运动的频繁活动地球地质演化的历史上,地球的地壳板块发生过多次运动。
这些地质运动种类繁多,包括构造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
构造运动主要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各种构造地貌;火山运动是指地球深部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岩等;地震则是地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震动。
3.地球气候的变化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气候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随着地球气温、大气成分、降水量等的不断变化,地球气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是冰河时期和间冰河时期的交替出现。
冰河时期是指地球气候寒冷,极地和高山上积雪积累,形成冰川,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深远影响。
4.地质结构的演化地质结构的演化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结构的不断变化。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这三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质结构。
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内部地质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如地质褶皱、断裂带、盆地等。
5.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是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华缪尔·凡登贝尔提出的一种地球演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是在地球表面进行漂移运动的,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大陆形态。
板块构造理论则是在大陆漂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地球上的地幔是一层流体,地球的地壳板块是在地幔上漂移运动的,导致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些构造地形。
6.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最初的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
随着地球气候、地质结构等的变化,生命在地球上逐渐演化出了各种生物种类,形成了文化。
地球地质演化的过程中,地球生命也在不断演化,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地层年代顺序表
地层年代顺序表地层,又称岩石层,是地质历史中地壳演化的实物记录。
它是地壳变形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地质结构的反映,是地裂缝的迹象,也是深入地壳内部的窗口。
通过检验、研究和考察地层,可以发现地质运动和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
下面介绍的就是地层年代顺序表。
一、元古宙(45亿年至541万年)1.太古宙(45亿年至2500万年)包括全部之前的时代,晚太古宙分为上生代、中生代和下生代三部分。
2.始宙(2500万年至541万年)原始宙包括大陆地层、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其中陆相地层比海相地层更为突出。
二、中生宙(541万年至252万年)1.寒武纪(541万年至445万年)前寒武纪地层是晚太古宙下生代地层的延续,以原生火成岩和花岗岩为主。
2.寒武纪(445万年至399万年)后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加复杂丰富。
3.近系(399万年至252万年)古近系地层以沉积岩为主,包括沉积岩和节理构造,其中发育的岩性更加多样。
三、白垩纪(252万年至6600万年)1.炭纪(252万年至201万年)石炭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沉积岩最具特色,沉积环境非常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白垩纪(201万年至145万年)早白垩纪主要有火成岩、碎屑岩和沉积岩等,其中属于疏松岩的火成岩较多,也有一些与花岗岩相关的火成岩。
3. 中晚白垩纪(145万年至6600万年)中晚白垩纪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晚白垩纪的沉积岩在欧洲还有大量存在,沉积环境更加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四、第三纪(6600万年至2亿年)1.第三纪(6600万年至3800万年)早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但以沉积岩为最多,沉积环境十分多样,沉积类型也更加复杂。
2. 中第三纪(3800万年至2500万年)中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沉积环境也更加复杂。
3.第三纪(2500万年至2亿年)晚第三纪以沉积岩为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碎屑岩,沉积岩的数量仍然很多,但沉积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沉积类型也更加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前寒武纪
元古宙晚期(震旦纪)的世界古地理格局 陆壳内已经形成许多大规模的稳定地区:古地台。 中国地台由华北、塔里木、扬子地台组成。古地 台之间及其周围,是一些活动带。 南半球各地台组成一个稳定的联合古陆,叫冈瓦 纳古陆,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上。北方各地台则 处于分裂状态,许多地区被海水淹没。中国由于 震旦之前的晋宁运动,形成了华北古陆、扬子古 陆,周围是地槽拗掐活动带。 发生了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已知最古老的大冰期
返回 矿产:石炭-二叠纪是地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之一。
6.5 中生代
划分:距今2.5-0.65亿年,含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纪 中生代的生物界
植物界: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在早白垩世晚期, 出现被子植物,并在晚白垩世取代裸子植物的统治 地位。因此植物界比动物界提前半个纪进入新生代 脊椎动物界: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出现鸟类;晚 三叠世还出现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过渡类型。
平洋。南方冈瓦纳古陆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北
方各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是东西横亘的古特提斯海。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古大西洋关闭,形成初 步形成劳亚大陆;祁连海封闭使柴达木板块和华 北板块拼合。其他古海洋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6.3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的气候 寒武纪至奥陶纪早、中期,大部地区较干暖;
澳大利亚脱离南极,向北漂移; 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同亚洲相连,红海出现 ; 南、北美洲时而在“巴拿马地峡”相接; 印度地块在始新世和亚洲碰撞,形成南亚次大陆; 非洲逐渐向欧洲大陆挤压; 在中国,台湾脱离东部边缘。 因此在古近纪末,地球上出现了横贯东西的山脉(包括 喜马拉雅山脉),古地中海逐渐消失。同时南北向的科 迪勒拉山系、西太平洋岛弧相继隆起。
6.6 新生代
新近纪的地史特征 接近现代的生物界
植物界基本上由现生属组成,并有大量现生种。和现代
不同的是北半球喜暖植物分布范围延伸到更靠北的地方。 到上新世末,因气候变冷,喜暖植物南退。 无脊椎动物,有大量属种是现生属种。早第三纪繁盛的 海生货币虫类全部灭绝。适应能力较强的双壳类、腹足 类、介形类继续繁衍。海水中有孔虫、放射虫等繁盛。 哺乳动物,大多古近纪的特有门类如有袋类、肉齿类, 奇蹄目、偶蹄目均相继绝灭。但另外一些门类的大量属 种则发展很快。虽然其中大部分属种后来也都绝灭了。 但从科的范畴讲,都已和现代密切相关。
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冈瓦纳大陆逐步分裂。古印度洋开始出
现。但古特提斯海于晚侏罗世扩张到最大规模,随后收缩。 到中生代末期形成如下大地构造格局:由分到合的劳亚古陆
和由合到分的冈瓦纳古陆南北对峙,古地中海东西横亘于南
北两大古陆中间不断受到挤压,环太平洋大陆不断遭受俯冲 而形成复杂的活动的大陆边缘。
6.5 中生代
出现原始脊椎动物淡水无颌类。 植物界仍是海生藻类繁盛时期,出现陆生半陆生 裸蕨类植物。
6.3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及古地理格局 古生代初期,北方各古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保持分裂状态:北美和俄罗斯古陆间是古大西洋、俄罗
斯与西伯利亚古陆之间是古乌拉尔海、西伯利亚古陆与华北 古陆、塔里木古陆之间是古北亚海、华北古陆与华南古陆之 间是秦岭海、北美古陆、扬子古陆、澳洲古陆的外侧为古太
物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脊椎动物如软骨鱼类、硬骨鱼类、
鳄类、龟鳖类、鸟类都有所发展。 无脊椎动物中,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十分繁盛。
特别在古地中海区,属于原生动物的货币虫常作为海相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欧洲称古近纪为货币虫纪。
6.6 新生代
古近纪地史特征 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欧洲称新阿尔卑斯运动)造 成冈瓦纳古陆进一步分裂:
中生代构造运动对中国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印支运动后,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环
境,欧亚古大陆主体最终形成,新形成的古昆仑
山、古秦岭横贯大陆东西,对于分隔南北古气候 产生一定影响。
燕山运动则使中国东部地区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
山一线东西两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现象,西部为 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如北方的鄂尔多斯盆地(亦 称陕甘宁盆地)和川鄂盆地,东部则属于环太平 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
划分:含泥盆、石炭、二叠三个纪,距今4.1-2.5亿年 晚古生代的生物界
-二叠纪称为蕨类时代,出现郁郁 葱葱的森林景观。并在晚二叠出现裸子植物。
动物界的两次大飞跃-从原始脊椎到有脊椎,从水 中到陆地。泥盆纪称为鱼类时代。石炭二叠纪又称 两栖类时代。出现原始的爬行动物。 晚古生代中曾出现多次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最重 要的两次分别发生于晚泥盆世和二叠纪。
第四纪生物界总的面貌和今天相似。特别是现
生植物中绝大部分在第四纪开始时就已经存在 了。但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发展更新很快。 在第三纪初期已出现灵长类。在第四纪初期, 古代猿类的一支开始向人类的方向发展。
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是划分更新世底界的
标志。
6.6 新生代
第四纪的地史特征 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
6.5 中生代
中生代的气候 三叠纪初气候较干热,以后向温湿转化;气候分带 现象很明显。 进入侏罗纪,潮湿气候分布更加广泛,如在北美、 北欧、东亚、东北亚和南极洲都形成煤层,侏罗纪 是仅次于石炭二叠纪的世界主要成煤期。 白垩纪气候也较温暖,未见极地冰盖迹象。地表许 多地区植被浓密,形成许多白垩系大煤田。 在中国,从西南向东北成煤期有变新的现象。如南 方主要是上三叠统;华北则以下、中侏罗统为主; 东北和内蒙古以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为主。返回
6.6 新生代
第四纪的地史特征
第四纪是地史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生 物界发展的最新阶段,现代海陆分布及地貌 形势已经形成,但新构造运动仍很强烈,气 候变化和气候波动仍很频繁,周期性地出现 过冰川活动,堆积了引人注目的大面积黄土。 人类出现是地史上一个重要生物事件。
6.6 新生代
第四纪的地史特征 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
6.4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的气候
泥盆纪开始已具明显气候分带现象
中、晚石炭世以至二叠纪地史上呈现第一次明显的
植物分区现象。 形成劳亚古陆上的北方植物群(以热带、亚热带、 温带气候为特征)和冈瓦纳古陆上的南方植物群 (以温凉气候为特征)。 石炭-二叠纪出现一次持续5000万年的大冰期,但 只发生在冈瓦纳古陆内。
无脊椎动物:被称为菊石时代。与其伴生的还有各 种昆虫、淡水轮藻等。 恐龙灭绝是中生代最突出的生物事件。
6.5 中生代
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古地理演化
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的时代。西方称中生代的构造
运动称为老阿尔卑斯运动。中国将中生代构造运动分为两个
阶段:印支运动(发生于三叠纪中、晚期)和燕山运动(侏 罗纪和白垩纪)。
6.6 新生代
新近纪的地史特征 新近纪全球海陆轮廓已经和现代相似。但是:
陆地比现在稍小。古地中海逐渐封闭成内陆海,但周边
仍被残余海水淹没。另外,大西洋周边仍有许多地区被 海水覆盖。此后,地中海其余部分经多次变化,残留下
黑海、里海和咸海。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太平洋山脉都已形成,并继 续隆起,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生物界的分布、迁徙 和气候变化影响甚大,是地史发展中的一件重要事件。
6.2 前寒武纪
元古宙晚期(震旦纪)的生物界 植物界:前期出现的各种藻类非常繁盛,并出现 最早的灌木丛状原叶体大型藻类植物群。 动物界:晚震旦世时,门类多样的后生动物大量 出现,反映生物界的一次飞跃。
最具代表性的是1947年发现的澳大利亚埃迪卡 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 椎动物。
6.4 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的构造运动与世界古地理变化
晚古生代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的地壳运动,称为海西
运动。它远比加里东运动显著而广泛,是造山作用
和火山活动广泛分布的时期。 石炭到二叠纪,在加里东时期联结在一起的北美古
陆和欧洲古陆,因乌拉尔地槽褶皱又和西伯利亚板
块对接,形成更加广大的劳亚大陆。 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可能局部连结,但被古地中 海所分隔,形成南北两大古陆互相连结但又南北对 峙的统一大陆,即联合古大陆(泛大陆)。
6.6 新生代
时代划分:新生代是最近0.65亿年的地质时代。
第四纪 Q 新 生 代 CZ 新近纪 N 古近纪 E 全新世Qh 更新世QP 上新世N2 中新世N1 渐新世E3 始新世E2 古新世E1
6500 2330
1 260
6.6 新生代
古近纪的地史特征 向近代发展的生物界。
出现于早白垩世晚期被子植物,到古近纪极度繁盛,且 以乔木为主。 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已经衰退,中生代出现的哺乳动
返回
6.3 早古生代
划分: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距今5.4-4.1亿年 早古生代的生物界-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其中以三叶虫、笔石、 头足类、腕足类、珊瑚最重要。
寒武纪被称为生物大爆炸时代,最具代表的是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还被称为三叶虫时代。奥陶纪是无脊椎动物极盛时期。 志留纪末,三叶虫、笔石大量灭绝。
§6 地质历史
地史学基础 前武纪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6.1 地史学基础
地层系统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岩性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变化称一个 地层划分:对同一地区地层进行时代划分。 沉积旋回,即一套海侵层位+海退层位。
建立标准剖面(…)。根据沉积旋回(…)与岩性变化来 划分地层。
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 根据岩层接触关系划分地层并确定新老顺序。 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
地层符号 系的符号。一般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S、D。
统的符号。一般在系的符号右下角加阿拉伯数字1、2或1、 2、3字样,分别代表下统和上统,或下统、中统和上统, 如D1。
阶、群、组、段的符号。按照汉语拼音方案,采取名称 第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依次放在统的符号之后其中阶 为小写正体,群和组是小写斜体。如O1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