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尊重各民族的平等 权利: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平等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 迫:禁止任何形式 的民族歧视和压迫 行为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 荣:推动各民族在 经济、文化等领域 的共同发展
增进民族团结:加 强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促进民 族团结与和谐
添加标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与合作,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国家繁荣稳定和长治久
安。
促进各民族经济 共同发展
推动各民族文化 交流互鉴
保障各民族平等 权利
推动各民族共同 参与国家建设
添加标题
西部大开发:通过政 策扶持、资金投入、 人才引进等方式,促 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实现各
民族共同繁荣。
添加标题
精准扶贫:针对贫困地 区和贫困人口,采取精 准扶贫政策,通过产业 扶持、教育支持、医疗 救助等方式,帮助贫困 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各
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
01 定义:共同繁荣原则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领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进
步。
02
重要性:共同繁荣原则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 了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 团结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实践经验 ● 坚持平等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中要坚持平等原则,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和特点,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 加强交流合作:各民族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 推动经济发展:要注重推动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合作和交流,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身份平等,才能平等对话,做事才有商有量,不是一方压一方。
两个平等的人或是团体,才能相互团结,组成团队,才能各尽所能。
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中,曾闯荡过先进 发达地区、在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变了思想观念的人们, 必然会成为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的载体,当他 们回到原先所生活的地区,将会产生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 望,并促使更多的人们实现思想的大解放。
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多说有利于民 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 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 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的重要意义,没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 思想。
第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第二,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第三,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
竞争的共性。 第四,共同繁荣的初步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 一) 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诞生宣告了在中国大地上民族剥削、民族 压迫制度的彻底消灭,各民族人民在政治 上、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A、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党和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工作的积极性; C、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 力; D、离不开与东部的合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 的关注与支持;
为什么要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小 学全面推行使用维汉双语教学?
我国政府是怎样尊重和保护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共24张PPT)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1.构成: 汉族、
合称中华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①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②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③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④共同参加了民主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二)、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 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国家性质 决定)
课堂小结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四)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课堂演练
1、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票面上都印有蒙、维、 藏、壮等少数民族的文字。这表明我国()
A 坚持民族平等
B 坚持民族团结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A
D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 视新疆的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现
C 在又把西部开发作为重点。这表明我国
坚持了(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民族团结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现状
①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 的状况依然存在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①原因:
A.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 族一律平等。” (法律依据)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有区别, 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都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出示第七课的框题内容 第一框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2、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学案上的框架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新课教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主探究一】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就消除了差别,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问题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1.表现
封建农奴制度
专治独裁
贫穷落后 压迫与被压迫 剥削与被剥削
社会主义制度
民主自由
富裕文明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2.原因 (1)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做到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自治区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科学地履行了政府职能 (3)妥善处理了民族和宗教问题,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生产资料:私有变为公有)
3.问题
历史遗留下的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短期内难以消除
思考:各民族在生活中各方面平等吗?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在京召开, 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 足3000,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政治上平等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1、含义: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原因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 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实 现途 径:
A、国家政策的扶持(西部大开发、旅游产业的扶持等) B、各少数民族自身自力更生 C、发达地区的支援
3、注意:
A、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差异) B、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C、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材料一:车臣战争,是指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 和其下属的车臣共和国分离分子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 车臣战争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民族因素。从1991年开始 的车臣战争,给俄罗斯带来了近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和成千上万的难民。战后车臣的恐怖活动依然频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特点是平等、团结、互助:
1、平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落与否,在社会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2、团结,就是中华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行。
各民族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合作,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各民族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3、互助,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张各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
民族平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落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杂散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民族团结,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本民族内部都平等相待,和睦共处,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
民族团结是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各民族的共同事业决定的,也是民族平等的表现和必然结果。
民族互助,是指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济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反对任何民族一切形式的剥削,主张各民族之间真诚互助、互相支援,以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目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练一练
1.新中国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 义新型的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我国已经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别 C、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 国 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
2.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 ①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 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 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要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 ①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②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经济和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的 管理 ④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12高考江苏卷17) 2011年9月,有 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再次成功举 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 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 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 姐妹实现了更好的 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 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
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在投票
思考:保证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 8.41%
13.76%
15.5%
材料2: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1世纪的四大标志性 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材料3:人民币票面上印有蒙古、维吾尔、藏、壮、汉五 种文字
这组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原则的哪 个方面权利的平等?
历史课上的疑问
有人说,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我们伟大 祖国是由汉族人民缔造的。谈谈你的看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涛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民族政策一直是中国的重 要发展大计。中国目前56个民族,如果团结,首先 必须平等相处,甚至在有些政策上面要偏向于少数 民族,许多条件艰苦的地方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次 必须坚持共同繁荣,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经济过于落 后,那些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很难调动,各个民族之 间难免存有隔阂。所以说,平等是发展的前提,发 展是民族政策的关键。
1) 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2) 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3) 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4) 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用史实印证你的观点。
1、民族平等原则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 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 。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透过西藏历史转变看中国的民族关系
思考:旧西藏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透过西藏历史转变看中国的民族关系
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简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 总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国家——秦朝。汉朝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更加强大,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 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汉朝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发展和巩固了秦汉“大一 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既有汉 族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 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主流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P.76)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P.77重点)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P.77)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P78--
P79)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 少数民族 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限 时:5 分 钟 默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完成学案的预习 内容部分 1、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3、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我们如何巩固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
1、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前提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划分和自治机关: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平等的理解。我国立足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国情,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整理和改进,充分保 障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的权利,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2.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 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汉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有利于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 民族团结。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并没有违 背民族平等原则,反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族关系是
()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答案:C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例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
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其中12
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这说明 (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只能靠自己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
②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 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都 依法平等 地享有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的团结 、 民族的凝聚力 ,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 ,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 基础 。 (3)各民族 共同繁荣 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
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人口特 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辨析: 民族平等意味着消灭一切差别。
注意: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 过长期的努力初步消除。 但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不能消 除,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 仰。 例:青海省政府出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 理办法,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2)意义: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练习】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则兴,民族 分裂则败。”这句话表明( ) A.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B.我国民族关系融洽,不可能出现民族分裂 C.民族关系的原则符合我国民族关系的状况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族团 结
我国第五版人民币所有面额的票面上都印有汉族,以及 蒙古、维吾尔、藏、壮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文化方面平等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 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在同一少数民 族人口不到当地总人口15%时,少数民族每
残害藏民的刑具
人皮
路死街头
带手脚镣的西藏农 奴
达孜县塔杰乡翻身农奴在焚烧 农奴主高利贷、人身依附等文 契。他们烧掉的不仅仅是一些 帐本契约,更是一个旧制度, 旧时代。(1959年摄)
我国改掉少数民族带反犬旁等歧视性称谓
• 过去,中国涉及少数民族称谓,以带反犬旁为主 特征,如徭,原来写成“猺”,壮,原来写成 “獞”,侗,原来写成“獠”,彝(俚)写作 “猡猡”或“猩狸”,回民的回也要加个反犬旁, 写成“(犭回)”。此外,还有称谓带虫鸟偏旁 的称谓。 • 1939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经过调查,发现西南 少数民族使用虫兽偏旁之命名的字有50个,后来 进一步摸查,到修订字表时增至66个。最糟的还 有更加侮辱性的称谓如“狗头猺”等。 • 北狄、南蛮、东夷、西戎是过去中国(中原华夏 族)对其他族人的总称谓,并且都含蔑视之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民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课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些都为本框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
但这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展示一些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等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深入学习本课。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明确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自主学习】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个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逐步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坚持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坚持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坚持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5)我国坚持以、和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6)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和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课堂学习重点】1.我国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现状:从根本上说,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但历史形成和遗留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2、内容:
(1)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自治机关: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②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
法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请同学们 阅读教材
内容仅做了解
P76第一
西藏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形成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我国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制度。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 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 省西北部。总人口84.7万,其 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 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 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 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在抗震救灾中各族人民,亲密 团结、和睦相处,建立了水乳 交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 深厚情谊。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形成三次较
大规模的集中建 设。20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国家 投资分别完成43 项和62项重大工 程。极大地促进
了西藏基础设施
的改善和基础产 业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3、自治机关:①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8.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民族关系处理原则展开讨论。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平等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平等原则。
本案例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新型的民族关系,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此外,学生还需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策略。我将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平等原则时,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平等原则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关键信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层面,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二节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知道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教材内容
①特点:教材通过史话、素材等多种形式,按照平等—团结的顺序介绍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意义,感受我国现在已存在并获得很好发展的民族关系。
②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③难点: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③知识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2、教学方法
①教法:启发法、师生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法。
②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为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设计过程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知识并尝试着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强调学生的体验,注重民族意识的培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谈论、讨论、活动等形式,帮助和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教学目的。
三、过程设计
[走进生活]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和睦的大家庭有很多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历史佳话。
情境一:《昭君出塞传佳话》(教材P60)(附部分相应图片资料)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人和事吗?
生:(举例)
师:昭君出塞等事件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或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分析汉唐繁荣,民族和谐是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平等团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兴盛是至关重要的。
[明确观点]
1、视频观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
(注意:教师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
师:各抒己见: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识:
(1)要建立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首先各民族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生:民族平等。
(2)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怎样的关系?
生:没有民族平等就谈不上民族团结。
师:(总结)我国为维护民族平等团结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从而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岐视的根源,为建立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②确立了民族区域的制度,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③提出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④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革,等等。
党和政府采取的这许多重要举措,努力消除和克服妨碍民族平等的各种因素,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视频观看:电影《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迹。
学生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生:略
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自古到今,各兄弟民族之间团结互助,佳话不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孔繁森,各民族才能团结和睦,正如江泽民同志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各民族团结和睦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有利于边防的建设和巩固。
[深入体验]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台独分子的言行。
讨论合作: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注意: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生:台独分子的言行是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不利于祖国的统一。
生:维护民族的平等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争取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可以为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①宣传党和国家处理的民族关系的方针和政策;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
③向党和政府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等。
总之,需要我们拿出切实的行动。
[学会运用]
1、今年暑假,小明准备“重走长征路”,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
为了能与沿途居民和睦相处,小明事先应做哪些准备?并请你给小明一些温馨提示:在途中应注意些什么?
生:⑴小明应做的准备:①了解沿途的各个民族;②了解沿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
生:⑵给小明的温馨提示:①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维护民
族平等与团结;②要尊重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做到入乡随俗;③要遵纪守法,坚决不做违法犯罪之事;④要注意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等,坚决同破坏文物和名胜古迹的行为做斗争;⑤要注意旅途安全,等等。
2、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四、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
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保持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五、训练设计:
材料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团结村”、“团结户”,壮族和汉族、白族、苗族等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开发自然资源,在经济上互帮互助,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团结歌”。
材料二:周某同流亡国外的民族分裂分子联系,到处造谣民族分裂情绪,策动数人参加他组建的组织,密谋武装叛乱,被我公安机关破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学生应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附一:设计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和谐民族关系,是按照平等——团结的顺序展开,简要介绍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关系,重在感受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感受我国各民族业已存在并获得很好发展的民族关系。
大多学生都认为民族问题离自己很远,培养学生的平等团结的民族观念,须创设让他们真正深有感触的情境,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课前教师需要做大量准备。
学生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学生预先搜集到相关资料也比较少,也会影响课堂效果和气氛。
附二:教学资源链接
东方民族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index.jsp
中华民族圆主页:/index.html
CCTN—民俗频道—中华民族:/program/zhmz/02/index.shtml
附三:参考答案
答:(1)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凡是搞民族分裂、破坏民族之间的关系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2)只要言之有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