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中国民族政策基本内容
中国民族政策基本内容
中国民族政策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等和团结:中国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和团结的原则,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间的平等发展。
政府倡导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
2. 民族自治:中国民族政策支持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
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能够自主管理和发展自己的事务。
政府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3. 维护民族传统和文化:中国民族政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政府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鼓励各民族保持自己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文化。
4. 促进民族教育和发展:中国民族政策注重民族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政府投资兴办少数民族学校,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各族群众的人才,为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5. 战略扶贫支持:中国民族政策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克服贫困,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就是以平等、团结和发展为核心,旨在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中国政府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多元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民族平等政策;2、民族团结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社会改革政策;5、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8、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律条款(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七条: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七条:民族乡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各族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三条:城市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各民族不分大小,不论聚居或散居、杂居,都一律平等,要充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前言民族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等群体,如何管理好这些不同的群体,让其和谐相处,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平等首先,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是指不论民族、文化、语言、宗教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待遇。
平等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相对状态。
只有当各民族之间处于平等的状态时,才能和谐相处,彼此尊重,避免冲突。
实现平等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法律保障。
法律应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禁止歧视行为。
同时,还应该推广平等教育,增强民族平等意识,减轻或消除贫富、城乡、地域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只有在法律和教育的双重支撑下,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平等。
团结其次,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以共同的目标为依托,积极合作,以便产生集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并因此增进民族间互信和情感。
民族团结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文化交流是发展民族团结的有效方式。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开展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尊重,打破偏见和误解,消除不信任和猜疑。
在团结的基础上,各个民族相互协作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共同发展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共同繁荣最后,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共同繁荣是指各个民族在相互尊重、互相支持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国家的发展成果,实现共同繁荣。
共同繁荣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来实现。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不同民族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使得不同民族都可以从经济发展中获益,并且发挥各自的潜力,使国家和地区有更加广泛、多元、平衡的发展。
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政策、法规民族知识宣传
民族团结政策是指国家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与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民族知识宣传的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该法规保障各民族在自治地方享有的权利,并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2. 《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几个意见》: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
3.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媒体等,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原则和政策。
4. 民族知识普及:开展各类民族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增进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5. 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各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节、民族风情展览等,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6. 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加强青少年和大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价值观。
7.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保护,确保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通过以上的法规和政策,并配合民族知识的宣传,可以增进不同民族
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合作,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这对于建设多元、稳定和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及其启示-文档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及其启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根据和基本原则。
是否承认与坚持这个原则,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一切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一、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只有大小之分,只有发展阶段上先进与落后,没有优劣之分。
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应该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任何特权。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永远不会优越于其他民族”的著名论断,其中蕴含着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光辉思想,也是最早提出的关于坚持民族平等的言论。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中提出:“废除等级制,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一律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规定少数民族历来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抗战胜利后,为了团结全国各少数民族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及随后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复重申,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各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例如,1946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域,应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其自治权。
”接下来,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规定:“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
”1947年4月27日,内蒙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域内蒙汉回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各民族间的亲密合作团结互助的新民族关系,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
关于民族政策
关于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1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最主要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行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了他的不足和缺陷。
制定政策时的片面思考、民族政策贯彻不到位、制定的一些民族政策名存实亡甚至无法落实就是现今中国民族政策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2、完善民族政策的建议。
针对上述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缺陷,完善民族政策、缓和民族矛盾、解决民族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下面是完善中国民族政策的几点建议:(一)确保民族政策符合各民族发展需要。
1、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民族政策。
在制定民族政策时,应该切实结合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差别和实际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2、在实施过程中药不断修正完善民族政策。
由于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制定的民族政策也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地根据各民族的实际变化相应的调整民族政策,以保证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
(二)保障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1、强化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要落实民族政策,首先我们应该强化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意识到贯彻民族政策的艰巨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让人们尤其是相关领导干部有自觉贯彻好民族政策的意识。
2、建立健全好监督机制。
民族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民族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自治和优待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
一、平等团结平等团结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平等团结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即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民族歧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
此外,我国鼓励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往,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共同繁荣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共同繁荣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共享和互利合作。
我国积极推行扶贫开发政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通过优惠政策和经济援助,帮助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我国还鼓励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利合作,建立跨区域、跨民族的经济合作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民族自治民族自治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民族自治的核心是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并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我国设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自治县,其中包括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
通过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主管理并发展自己的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事务,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四、优待政策优待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优待政策的核心是对少数民族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以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发展。
优待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支持、就业优先、优惠税收、文化保护等方面。
例如,我国为民族地区提供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优先支持,为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的优先政策,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税收减免和政府扶持,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方针,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平等和团结。
我国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各民族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同时,我国民族政策还倡导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
我国民族政策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权利。
在教育、就业、宗教信仰等方面,我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同时,我国还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民族政策注重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
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我国都给予了民族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倾斜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民族政策还加强了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教育,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同时,我国也积极开展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方针,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国家民族政策法规
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国家民族政策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有关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旨在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以下是一些与国家民族政策相关的法规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
宪法第四章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和自治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该法规定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机构的组织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我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法律明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权力机构、职责、权限等,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合法权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法》该法是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而制定的。
法律规定,国家保障各民族平等,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法律还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理解和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是国家保障语言文字权益的基本法律。
法律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国家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公民在用普通话交流时,应当使用正确、规范的普通话;公民在少数民族聚集区从事工作、居住时,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法》该法规定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工作机制。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负责协助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专门机构。
委员会负责研究、推动和协调各民族事务,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6.《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条例规定了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任期、会议制度等。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民族政策,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交流活动,推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等。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民族平等政策;2、民族团结政策;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社会改革政策;5、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8、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一)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律条款(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七条: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七条:民族乡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各族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教育,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三条:城市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二)党和国家对待和处理散杂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各民族不分大小,不论聚居或散居、杂居,都一律平等,要充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如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如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如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如何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基本要求刚要;我们都是来自新疆,大家都知道新疆本身就是在执行着民族政策的一个区域,那么作为一个新疆人,我是怎么理解自治区这个词的那?所谓的民族政策又是什么那??它对我们新疆,对我们新疆人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那?所谓的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
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
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民族政策要求地方正文:我们都知道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I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才对?1.民族平等(1)民族平等的含义:它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各民族在所有领域平等;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的态度 是:
应坚持尊重的态度。因为它是涉及民族关系的敏感问题。
(2)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 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
这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 当同故意制造民族纠纷和民族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
提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自主预习:
1、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的内涵? 3、民族团结的意义?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5、三项原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原则的内涵 2、思考探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但国家在某些政策上向少数民族倾 斜,例如,现在的高考制度中,少数民族考生可 以在高考成绩中有5—20分的优惠。 这是否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试说明理由。
C
• 3、近年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大规模流 血冲突,造成几百人死亡,给中东和平进程蒙 上了一层阴影。而我国总体来说却民族团 结、社会安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这说明 A.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符合我国国情 B.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D.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 宗教政策
平等还客观存在。
• 材料一
• 材料二
我国民族已经形成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 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 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 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 2011年4月10日,新疆喀什疏勒县迎来了山东 钢铁集团喀什钢铁产业升级项目,及香妃湖花 卉庄园项等47个项目的同时开工。据悉,新一 轮的山东援疆项目共有117个,总投资258亿 元,将拉动当地1.5万人就业。
第五章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五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
所以,这一章是承上启下,这一章之前,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这一章之后,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
而这一章,既是理论,又是政策。
第一节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一、“民族平等”口号的来源平等、民族平等的思想,要我国古代和古代西方早就存在。
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早就提出过诸如“平均”、“平等”、“均田免粮”的口号。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过朴素的平等观,他认为公民应一律平等,认为“平等一切皆好,我不愿过多和不足”。
后来,有人发挥了他的平等思想,提出种族、民族应该平等,认为无论是文明人、野蛮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当然,“平等”和“民族平等”,作为一个掀起民族运动、掀起民主革命的口号,则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平等思想家约翰。
利尔本就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天赋人权。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思想家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就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权的口号。
由此可见,平等的思想早就存在,而民族平等作为一个政治口号,它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来的。
由于这个口号当时是针对封建主阶级的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因此,它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曾经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
但是,当资产阶级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他们又背叛了民主主义,主张和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样,“民族平等”的口号,就成了他们掩盖阶级矛盾、欺骗人民的工具,从而使这一口号,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因此,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只有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民族平等才被赋予真实的、彻底革命的内容,才被赋予科学的含义,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那么,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呢?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主要有下面几点: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一切民族的平等,就是说,从一个国家来说,是指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说,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完全平等。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三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民族平等的原则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民族平等,使之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相互交往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平等,包括民族平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17、18实际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来的。
这个口号作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在客观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但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口号,又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当资产阶级实现了自己的阶级统治以后,马上就去压迫其他民族了。
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是在对资产阶级平等口号加以本质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口号注入了真实的、彻底革命的内容,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的含义是:第一,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从一个国家来说,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而言,要求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一律平等。
第二、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即各民族在经挤、政治,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一切方面有平等权利;一方面,要求禁止任何民族享有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并帮助其实现.·第三、民族平等的前提是消灭阶级,首先是消灭剥削阶级。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压迫源于阶级压迫,消灭剥削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前提。
民族之间的真正的平等,只有在消灭剥削阶级以后才能实现。
正如列宁所说的“要求平等的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第四、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落后民族得到发展,逐步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
• • • • • • •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 族政策
我国建立民族政策的历史
• 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各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没有平等可言。新中国 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废除了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制度,明确禁止民族歧视,确立了以 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和制度。为保障少数民 族的平等权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为了全面贯彻实行民族平等政 策,从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5个 少数民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使许多在旧中国不被承认的少数民族得到应有的 承认,并与中国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2)五、六十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 了民主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民族压迫和剥削 制度,使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平等一员,成为国家和 自己命运的主人。(3)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旧中国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 下,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平等的、准确的称谓,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带有民族歧 视和压迫的含义。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 数民族的称谓、碑碣、匾联的指示》,规定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 民族意思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4)大力培养和 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参政议政权是一项重要的平等 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享 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同时,从建国始,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到目前,中国已有少数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中央和地方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 参加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问答电子版
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问答电子版1、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2、什么是民族平等?答: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大家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
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4、什么是民族区域白治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白治权。
使少数民族白己当家作主,白己管理本白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5、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答: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各类生产经营者,交通、宾馆、饭店、商店等窗口服务行业,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要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障民族平等的规定,对各民族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不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录取条件、提高录取标准,不得歧视少数民族群众,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6、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建国时期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关系
中国建国时期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关系中国建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时期。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建国初期面临着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关系的重大任务。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关系。
一、全民族抗战团结中国建国前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国各个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展现出了极其伟大的民族团结。
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
这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加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平等团结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平等团结的政策,以实现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和发展。
共产党认识到只有民族平等才能保证民族团结,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始终坚持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尊严和权益。
政府支持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积极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并通过实行自治制度,保障各个民族的自治权,让他们管理自己的事务,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建国时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用于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通过建设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了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生产力水平。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民族工艺的发展,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增加了各族人民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
四、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国建国时期,特别注重民族教育的发展。
政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教育,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通过开设民族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机构,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有机会接受与自己民族文化相关的教育。
同时,政府还鼓励汉族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增进彼此了解和交流。
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理论政策
民族理论政策是中国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
其宗旨是把中国各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抗侵略,共同发展的统一战线,有效地维护民族的统一、团结和发展。
民族理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任何民族都是平等的,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民族价值观应该被尊重,民族文化应得到尊重和发展。
其中,尊重民族文化意味着尊重宗教文化、民族传统价值、民族社会俗、民族语言等。
民族理论政策的第二个核心是坚持民族团结原则,即任何民族都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抗击侵略。
团结就是要抗击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干涉,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团结就是要抗击民族内部的分裂和矛盾,维护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团结就是要抗击民族的病毒性思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以及把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抗侵略,共同发展的统一战线。
第三,民族理论政策还要求党和政府要有效地维护民族的统一,团结和发展。
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民族的团结,防止民族间的冲突,消除民族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民族的活力,促进民族的和谐与发展。
民族理论政策是中国的政治战略,也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要政策,它为中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各种外
部和内部挑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国坚持实施民族理论政策,为民族和谐发展、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
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人口特 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辨析: 民族平等意味着消灭一切差别。
注意: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 过长期的努力初步消除。 但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不能消 除,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 仰。 例:青海省政府出台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 理办法,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
(2)意义: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练习】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则兴,民族 分裂则败。”这句话表明( ) A.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B.我国民族关系融洽,不可能出现民族分裂 C.民族关系的原则符合我国民族关系的状况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族团 结
我国第五版人民币所有面额的票面上都印有汉族,以及 蒙古、维吾尔、藏、壮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文化方面平等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 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在同一少数民 族人口不到当地总人口15%时,少数民族每
残害藏民的刑具
人皮
路死街头
带手脚镣的西藏农 奴
达孜县塔杰乡翻身农奴在焚烧 农奴主高利贷、人身依附等文 契。他们烧掉的不仅仅是一些 帐本契约,更是一个旧制度, 旧时代。(1959年摄)
我国改掉少数民族带反犬旁等歧视性称谓
• 过去,中国涉及少数民族称谓,以带反犬旁为主 特征,如徭,原来写成“猺”,壮,原来写成 “獞”,侗,原来写成“獠”,彝(俚)写作 “猡猡”或“猩狸”,回民的回也要加个反犬旁, 写成“(犭回)”。此外,还有称谓带虫鸟偏旁 的称谓。 • 1939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经过调查,发现西南 少数民族使用虫兽偏旁之命名的字有50个,后来 进一步摸查,到修订字表时增至66个。最糟的还 有更加侮辱性的称谓如“狗头猺”等。 • 北狄、南蛮、东夷、西戎是过去中国(中原华夏 族)对其他族人的总称谓,并且都含蔑视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尽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教育事 业。 1,办民族班,预科班。 2,招生照顾 1)名额照顾 2)分数照顾 3,生活照顾 民族费——4元?。
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可分为聚居区内的各民 族平等团结政策和散杂区内的各民族平等团结政 策。 一、我国重视散杂区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意义。 1.我国杂散居少数民族相对的看人口较多,占 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1,分布广,带有普遍性。 人口较多: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 散居的少数民族——29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 人口的31%。 民族自治地方以内——700多万人 民族自治地方以外——2200万人 分布广:遍布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7%的 县市。
4.按照宪法和法令的规定各少数民族 都有使用或发展其语言文字的自由, 有保持或改变其风俗习惯的自由,有 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5.对少数民族地区要在财力、物力、 人力等方面大力帮助,以实现事实上 的平等,对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帮助 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组织他们发展生 产改善生活。
矿产资源补助费:中央和一般省、直辖市 为5:5,而中央与自治区是4:6 自治地方实行“三项照顾”:少数民族地 区补助费、少数民族机动金、教高的财政 预备费。
以上政策可归纳为: 1、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根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基本政策) 3、共同发展繁荣政策(包括其他)
三、民族政策的分类
1.根据政策级别。 可分为中央级、部门级、地方级。 2.根据政策表达方式。 可分为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民族政策,各种有关 报告和通知中的民族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有关讲话中的民族政策。
3.根据政策内容。 可分为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民族政策原 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 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 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 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 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如干部的,经济的, 财政的,科技的,人口的,教育的等。
4.根据政策提出的时间。
3.他们与聚居的本民族联系密切而且他们 的感情往往影响到聚居的少数民族的感情, 因此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散居的少数民族他们都是本民族中文化层 次比较高的人,他们与聚居的本民族联系密切, 所以他们的遭遇和言行对聚居的本民族影响大。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含 义? 2.为什么说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 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 3.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有哪些? 4.为什么要特别重视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 的平等权利? 5.大学生应怎样体现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利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 义民族理论实质的根本体现,是党和国 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政策。 (根本政策)
一、我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管理国家的权利是我国最根本的权利, 也是民族平等实现的主要标志。 参政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在新中 国成立前,之所以各民族不能实现平等是 因为少数民族没有参政权。
第一节 民族平等原则的由来与发展
一、民族平等的由来 民族平等原则并不是无产阶级首先提出的,而是资 产阶级首先提出的。资产阶级民族平等思想是平等 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首 先是因经济利益而提出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原先是靠他的经济实力而登上的。但资产阶级要想 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当时大部分 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封建势力的统治下,因此资产阶 级需要把他们都解放出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因此 资产阶级提出了平等思想。这种平等思想与民族结 合在一起就成了民族平等思想 。
第八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民族平等原则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概念 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 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 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 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三)资产阶级民族平等原则的分析 1.进步性 一、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主权在民 二、反对封建等级制和一切不平等制度,包 括民族不平等。 2.虚伪性 一、对资产阶级要求平等,而对劳动人民则 不准备以平等对待。 二、以天赋人权的名义,用抽象的,形式主 义的平等来掩盖不平等的本质。
3.反动性
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虚伪性决 定了它的反动性,资产阶级利用 广大劳动人民夺取封建势力的政 权的同时,开始暴露了它的反动 性。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和剥削, 对外实行民族和领土扩张等。
3,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 的。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认为,压迫 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不能获得 解放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一切压迫(包 括民族压迫),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 能解放自己。
4,由无产阶级的斗争利益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认为,各民 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联合斗争是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同样, 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
可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民族政策,改革开放之后的民族政策 等。
四、我国民族政策的本质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 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 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 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 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 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 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 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根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基本政策) (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 政策; (I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11)少数民族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含义
(一)、民族平等的含义 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从一个国家来说, 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 说要求全世界所有民族平等。
2.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平 等原则贯穿于一切领域,要禁止任何民族 享有特权。
3.要求原先处于统治地位的先进民族的无 产阶级要无私的真诚的援助弱小民族,落 后民族,并且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帮助这 些民族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4.马克思主义把民族平等的实践,寄托
(四)、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 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教材217——218页) 1,根据民族发展的客观事实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认为,各民 族有先进与落后、大与小之分,但是,没 有贵贱、优劣之分,各民族劳动人民都是 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都对人类历史文化 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根据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民族观认为,民族 问题(民族关系)发展上的两个历史趋向 要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这样才有利于 民族的发展繁荣。我们只能按照这个规律 去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而不能 违背它。
(一)民族平等的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 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的地位,具 有同样的权利,是指民族在社会生活 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 的平等。 (教材214)
(二)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发展过程
1 . 17 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 • 米尔 顿;约翰•洛克,提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倡 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类生而平等的,只 是出现了私有财产后,才出现了平等。 3.美国独立宣言则进一步把民族平等看作 是自然法则,是自然神明所规定的。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1)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民族区 域自治法规定制定。如《森林管理条例》, 《草原管理条例》等。 2)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
3.积极帮助聚居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和杂散居地区建立联合政府建立自治 地方和自治机关,使他们能够行使对本民 族地区内部事务当家作主的权利。 联合政府是几个民族共同建立的民族自治 地方,如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县(1954年),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 布朗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等。
2.这一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对他们所居住地区 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 这一部分人与汉族相比人口相对较少容易被忽 视,引起不满。
农村散居少数民族——2200万, 城市散居少数民族——700万人。
西部地区8个省区(5个自治区和云、贵州、青海)— —1300多万人, 东部发达地区8个省份——220多万人。
2.采用立法的办法加以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我国的民族法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家立法 1)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 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等原则。 2)基本法。除民族区域自治法外,有民族,刑法, 婚姻法,继承法等。 3)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 如1950年,政务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1993年,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
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民族团结的含义
是指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和平等的基础上和 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繁荣。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 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 发展繁荣。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民族平等就不可能有民族之间的 团结。 民族团结的实现又是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民族平等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