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内江六中曾玉梅一、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这警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
依据教材内容,需要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明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达到情感的升华。
本课对掌握我国的现实民族状况和维护民族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已有历史的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对民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他们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之间了解加深,具备一定协作能力,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学生接触少数民族同胞的机会较少,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关心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多地运用实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2、掌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3、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设置的“活动元”教学中,通过学生分析与探究、教师点拨,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基本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六、教学实施过程(一)教学评价1、优点:(1)较好地体现了问题教学法和“活动元”教学法的理念。
以问题探究式展开课堂内容,并以各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深刻地贯彻了问题式教学法,问题由小到大,一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各个问题设置、学生探究活动都围绕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个重难点展开,体现“活动元”教学;并且问题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高考中给少数民族加分录取的政策为何体现民族平等原则、昆明暴恐案的危害性分析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参与度极高,由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自然地生成结论。
民族团结教育基础知识

民族团结教育知识(一)我国的民族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二)我国的民族关系1。
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写入宪法,西藏的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等。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1。
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制度.(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3)优越性(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
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四)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原因或意义)(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2)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和谐稳定;(4)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五)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政府):( 1 )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国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 2 )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分裂活动;( 3 )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尊重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快教育的投入,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等。
学案12: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总称是中华民族。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状(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3.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而且所占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例。
③原因:由我国的性质决定的。
(2)民族团结原则①内涵: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表现:“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前,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知识理解】1.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民族差别(1)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从而真正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都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出示第七课的框题内容 第一框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2、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学案上的框架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新课教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主探究一】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就消除了差别,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问题了。
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新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四: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启发诱导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课前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和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①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之一,是社会稳定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国家统一的。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练一练
1.新中国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 义新型的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我国已经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别 C、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 国 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
2.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 ①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 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 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要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 ①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 ②经济发达地区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经济和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的 管理 ④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12高考江苏卷17) 2011年9月,有 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再次成功举 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 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 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 姐妹实现了更好的 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和睦相处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 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 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
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在投票
思考:保证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 8.41%
13.76%
15.5%
材料2: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1世纪的四大标志性 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材料3:人民币票面上印有蒙古、维吾尔、藏、壮、汉五 种文字
这组材料分别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原则的哪 个方面权利的平等?
历史课上的疑问
有人说,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我们伟大 祖国是由汉族人民缔造的。谈谈你的看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涛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民族政策一直是中国的重 要发展大计。中国目前56个民族,如果团结,首先 必须平等相处,甚至在有些政策上面要偏向于少数 民族,许多条件艰苦的地方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次 必须坚持共同繁荣,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经济过于落 后,那些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很难调动,各个民族之 间难免存有隔阂。所以说,平等是发展的前提,发 展是民族政策的关键。
1) 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2) 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3) 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4) 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可以任选一个角度用史实印证你的观点。
1、民族平等原则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 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 。 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透过西藏历史转变看中国的民族关系
思考:旧西藏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透过西藏历史转变看中国的民族关系
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的态度 是:
应坚持尊重的态度。因为它是涉及民族关系的敏感问题。
(2)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 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
这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 当同故意制造民族纠纷和民族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
提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自主预习:
1、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民族平等的内涵? 3、民族团结的意义? 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5、三项原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原则的内涵 2、思考探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但国家在某些政策上向少数民族倾 斜,例如,现在的高考制度中,少数民族考生可 以在高考成绩中有5—20分的优惠。 这是否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试说明理由。
C
• 3、近年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生大规模流 血冲突,造成几百人死亡,给中东和平进程蒙 上了一层阴影。而我国总体来说却民族团 结、社会安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这说明 A.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符合我国国情 B.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D.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 宗教政策
平等还客观存在。
• 材料一
• 材料二
我国民族已经形成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 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 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56个民族的现代化,中 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56个民族的伟大振兴。 2011年4月10日,新疆喀什疏勒县迎来了山东 钢铁集团喀什钢铁产业升级项目,及香妃湖花 卉庄园项等47个项目的同时开工。据悉,新一 轮的山东援疆项目共有117个,总投资258亿 元,将拉动当地1.5万人就业。
高二政治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二政治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秀教案范文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二政治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秀教案范文3篇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课程说课稿》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高二政治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八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互动探究 2021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纪念日。62年前,周恩 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 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原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从此,西藏百万农 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 主改革运动,翻身获得了解放,真正当家做了主人。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西藏自治区有20名代表,其中12名为藏 族公民。中央和其他省市都有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项目;一些省 市的学校还开设了“西藏班”,为来自高原的藏族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投入巨资兴建了青藏铁 路,这为西藏经济的腾飞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8-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1)62年前的西藏农奴解放对民族关系有何影响? (2)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 提示:(1)62年前的西藏农奴解放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 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①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②我国各民族共同建设西藏、加强交流,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③ 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各省市大力援助西藏 建设,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 统一的基础
是由社会主义 的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 代化和中华民 族实现伟大复 兴的必然要求
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第三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民族平等的原则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民族平等,使之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相互交往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平等,包括民族平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17、18实际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来的。
这个口号作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在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在客观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但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口号,又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当资产阶级实现了自己的阶级统治以后,马上就去压迫其他民族了。
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是在对资产阶级平等口号加以本质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口号注入了真实的、彻底革命的内容,成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的含义是:第一,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从一个国家来说,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而言,要求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一律平等。
第二、要求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即各民族在经挤、政治,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一切方面有平等权利;一方面,要求禁止任何民族享有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并帮助其实现.·第三、民族平等的前提是消灭阶级,首先是消灭剥削阶级。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压迫源于阶级压迫,消灭剥削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前提。
民族之间的真正的平等,只有在消灭剥削阶级以后才能实现。
正如列宁所说的“要求平等的真正意义只能是要求消灭阶级.”第四、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落后民族得到发展,逐步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
• • • • • • •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 族政策
我国建立民族政策的历史
• 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各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没有平等可言。新中国 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废除了民族剥削、民族压迫制度,明确禁止民族歧视,确立了以 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和制度。为保障少数民 族的平等权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为了全面贯彻实行民族平等政 策,从195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5个 少数民族。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使许多在旧中国不被承认的少数民族得到应有的 承认,并与中国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权利(2)五、六十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 了民主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民族压迫和剥削 制度,使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获得人身自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平等一员,成为国家和 自己命运的主人。(3)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旧中国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 下,许多少数民族没有平等的、准确的称谓,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带有民族歧 视和压迫的含义。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 数民族的称谓、碑碣、匾联的指示》,规定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 民族意思的地名、碑碣、匾联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或收管。(4)大力培养和 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参政议政权是一项重要的平等 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享 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同时,从建国始,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到目前,中国已有少数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中央和地方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 参加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平等的理解。我国立足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国情,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整理和改进,充分保 障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的权利,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2.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 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汉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有利于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 民族团结。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并没有违 背民族平等原则,反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族关系是
()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答案:C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例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
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其中12
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这说明 (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只能靠自己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
②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 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都 依法平等 地享有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的团结 、 民族的凝聚力 ,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 ,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 基础 。 (3)各民族 共同繁荣 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

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一、民族概况民族政策常识基本知识点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3、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4、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发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发布很广。
5、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
6、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
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开拓了中国的疆土、共同创造了新中国。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与中原汉族地区的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祖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平等政策1、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
2、民族平等的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区域大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惯和宗教异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孕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民族平等政策实施的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民族平等政策):①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保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民族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课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些都为本框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
但这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展示一些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等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深入学习本课。
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明确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2、内容:
(1)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自治机关: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②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
法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请同学们 阅读教材
内容仅做了解
P76第一
西藏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形成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我国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制度。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 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的权利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 省西北部。总人口84.7万,其 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 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 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 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在抗震救灾中各族人民,亲密 团结、和睦相处,建立了水乳 交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 深厚情谊。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形成三次较
大规模的集中建 设。20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国家 投资分别完成43 项和62项重大工 程。极大地促进
了西藏基础设施
的改善和基础产 业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3、自治机关:①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身份平等,才能平等对话,做事才有商有量,不是一方压一方。
两个平等的人或是团体,才能相互团结,组成团队,才能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