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陵墓建筑03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3)
第三节陵墓人类的生与死——大自然的困惑世界各地对生命起源及死亡归宿的解释不同,因此,陵墓建筑的构思也不同。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朝一日要回归肉体而复生,因此,精心保护尸体,制成木乃伊,用巨石创造的金字塔象征永恒不灭。
•天主教国家的人:相信人是上帝的奴仆,人死后回到上帝身边,过圣洁的天堂生活,因此人间不太重视墓室的建设,仅留下一个标志而已。
•古代藏族地区:相信人死后会升天,采用由猛禽叼食的办法实现肉体升天的愿望,即所谓的天葬。
因此,在土地上就不必要保留痕迹了。
中国人视死如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不仅灵魂不死,而且肉体形象依然存在。
在另一个世界人们可以过着世间一样的生活。
殉葬、陪葬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直盛行着厚葬的制度,因此修建了工程浩大的坟墓,把大量的财富带到地下去。
尤其是奴隶主和封建帝王们的陵墓工程更为宏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巨,难以胜计。
他们的陵墓建筑之精美,宝藏之丰富,不亚于地上宫殿,因此,被称之为地下宫殿。
例如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
从墓而不坟到高封巨冢早期的墓葬在地面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标志。
《礼记·檀弓》上记载:“古也墓而不坟。
”《周易·系辞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这里所说的树、封,指的是在地面上树立标志和堆起封土坟头。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研究,封土坟头和地面建筑(享堂等)的出现,大约自奴隶社会中期,也即是殷、周之间开始。
这可能与奴隶主需要经常向祖先鬼神祈祷、祭祀有关。
从今天保存的帝王陵墓来看,封土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方上,就是在地宫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尖锥体,而锥体的上部好像截去尖顶成一方顶,故名之为方上。
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代诸陵大都是这种封土形式。
•依山为陵,就是利用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如像西安附近的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就都是这种形式。
•宝城宝顶,就是用砖石砌筑成圆形或长圆形的城墙,里面垒土封顶,使之更加明显突出。
陵墓建筑(图)
陵墓建筑(图)88122009-08-22 16:03:09.0陵墓建筑(图)建筑,陵墓2277文化茶舍/enpproperty-->清朝康熙皇帝陵墓(景陵)中国古代对于人的生和死是同等重视的。
所谓“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故君子敬始而慎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荀子·礼论》)。
所以在君、亲去世以后,大都厚葬并以时祭享,世代相传,纳入礼制,演为习俗。
逐渐形成了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类型——陵墓。
陵墓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埋葬他的遗物及其代用品、殉葬品。
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古代中国阶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不同身份的死者墓葬的名称和形制有严格的规定。
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
陵墓的地下部分起源要早于地上。
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方式埋葬死者的情况。
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墓葬都是矩形的土坑竖穴,在公共墓地中排列有序。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圹内出现了垒筑的木椁。
竖穴土圹加木椁,从此作为一种墓葬方式沿用下来。
不同身份等级的墓葬,其平面格式、规模、木椁的层数和样式,均有悬殊的差别。
河南安阳市侯家庄1001号墓是商代王陵。
墓口作 字形,向4个方向伸出斜坡状墓道,总面积约713平方米,深达10.5米。
柏木椁室高约3米,板壁雕刻花纹并涂红色,镶嵌野猪牙片,表现了强烈的审美要求。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1号墓,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的广阳顷王墓。
墓圹矩形,面积418平方米。
圹内用木材围出甬道、两重回廊、前室、后室等仿照地面建筑的布置。
最有特色的作法是用长0.9米、宽、厚各约0.1米的黄心柏木垛成的厚隔墙,将内外回廊隔开,称“黄肠题凑”。
战国晚期,关中及中原地区中小型墓葬出现了横穴式土洞墓,就是在挖掘了竖直向下的墓道之后,再横向掏挖土洞作墓圹。
西汉中期,普遍在横穴中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其形制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陵墓建筑简介
陵墓建筑简介第一篇:陵墓建筑简介陵墓建筑简介陵墓建筑文化心理特征陵墓建筑的类型古代陵墓形制的演化典型建筑举例感悟及总结陵墓建筑的简介“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
又称墓、葬、坟、墓。
古代的墓葬方式为筑土为坟,穴地为墓,由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便有了如今我们所知的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中国陵墓建筑在历史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陵墓建筑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陵寝建筑文化心理特征一.“灵魂不死”观念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福” 陵墓建筑的类型按建筑结构可分为:陵(地上建筑)和墓(地下部分)按建筑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按使用人群可分为:帝王陵墓:秦皇陵、汉茂陵、巩义宋陵、北京十三陵等。
名人墓地:岳飞墓、李白墓、张衡墓等。
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古代陵墓形制的演化原始时期陵墓发展的第二阶段——创立阶段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园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
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
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
平面布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
陵墓建筑
二、陵墓分类------封土(地上):
• 1.方上 是早期墓上封土坟头的一种形式。它在墓坑 上用土层夯筑,形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 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体截去掉顶部, 故名曰“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都是 这种类型的坟头。
2、因山为陵
•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 墓的坟头。利用山岳雄伟 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 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 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 • 唐代帝王陵分布在西安北 山的14个山头上,尤其是 海拔1188m的九峻山的李世 民昭陵 • 海拔1048m的梁山的李治、 武则天的乾陵最为雄伟, 连秦始皇的封土坟头也难 相比。
诸 侯
贵 族
一、陵墓建筑的形制演变
3.两汉时期---陵体为人工夯筑帝陵都起方形锥体 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墓前 设石享堂、石碑、石兽、石人、石柱等。 4、南北朝时期---提倡薄葬,帝陵规模与汉代贵族 差不多,不设享堂。 5、唐代—因山为陵,上下宫制,上庙下寝,神道 加长、石像生增多。 6、宋-----集中布置,便于保护,帝后分葬,各起 陵台,五音姓利(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 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 7、明清----(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遍植 松柏;(创新)陵体和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 形成多进院落,突出了祭拜仪式的重要性。陵 体形制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司 马 神 道
以 山 为 双 阙
石柱
石 马
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பைடு நூலகம்离不 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 其造型都比较僵板。
(三 )明十三陵 (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 本遵循孝陵形制。 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 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 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 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 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 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掌握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3. 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3.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
三、教学难点:1.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2.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教材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教师讲解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起源和演变。
3.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教师讲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独特之处。
4.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教师讲解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如秦始皇陵、汉阳陵、明十三陵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著名的陵墓建筑,绘制陵墓建筑的平面图等。
7. 板书设计:陵墓建筑教案1. 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主要特征和风格3.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陵墓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思考如何将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传承给后代。
2.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陵墓建筑的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行评价:同行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考核:教师通过考试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对陵墓建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陵墓建筑-导游基础与应用
定陵
长陵
五、现存著名皇陵
6、清陵 组成:1)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清朝入关前的皇家陵寝 2)清东陵 河北遵化 3)清西陵 河北易县
陵区布局: 孝陵最为壮观;慈禧陵的地面建筑最
为考究
纪念性陵墓
1、中华民族祖陵 陕西陵县的黄帝陵:初建于春秋,中国保
留至今最古老的帝陵 河南淮阳的伏羲太昊陵 山西临汾的尧陵 湖南宁远的舜陵 浙江绍兴的夏禹陵 湖南株洲的炎帝陵
依山为陵式
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 伟壮观。
唐朝使用这种封土方式,展现大唐盛 世风貌。
唐代的“以山为陵”
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 伟壮观,展现大唐盛世风貌。
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
一、封土的沿革
1、秦汉两代的“方上” 2、唐代的“以山为陵” 3、宋代较小规模的“方上” 4、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纪念性陵墓
2、名人墓 中山陵:南京钟山,孙中山先生的陵
墓。
崖墓与悬棺墓
1、崖墓 四川,盛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2、悬棺墓 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葬俗之一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五、现存著名皇陵
4、北宋陵 河南开封巩义市。
五、现存著名皇陵
5、明十三陵 北京昌平北天寿山南麓 长陵以宏伟的地面建筑而闻名于世。
位于陵区正中,为朱棣之墓。裬恩殿。 定陵,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及其
二后的陵墓。1956年,经过考古发掘, 揭开了地宫之谜。
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 如锥体截去掉顶部,故名曰 “方上”。
史书记载封土高116米,底边周长2087米;由 于受到风雨侵蚀,封土现仅高51米,底边周长 1700余米。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第一章:陵墓建筑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陵墓建筑的定义与分类陵墓建筑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特点及代表作品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特点及代表作品。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二章:古埃及陵墓建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金字塔、木乃伊墓等。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古希腊陵墓建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米诺斯墓、雅典卫城等。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内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古罗马陵墓建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圆形墓、地下墓穴等。
培养学生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罗马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第一章:陵墓建筑概述1.1 陵墓建筑的定义1.2 陵墓建筑的历史演变1.3 陵墓建筑的分类及特点1.4 陵墓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中国陵墓建筑2.1 古代中国陵墓建筑的代表作2.2 皇家陵寝与贵族陵墓的差异2.3 宗教对陵墓建筑的影响2.4 中国陵墓建筑的艺术特色第三章:西方陵墓建筑3.1 古代西方陵墓建筑的代表作3.2 不同文明下的西方陵墓建筑风格3.3 宗教对西方陵墓建筑的影响3.4 西方陵墓建筑的艺术特色第四章:陵墓建筑的设计与构造4.1 陵墓建筑的设计原则4.2 陵墓建筑的构造要素4.3 陵墓建筑的材料与技术4.4 陵墓建筑的安全性与环保性第五章:陵墓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5.1 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5.2 陵墓建筑的保护与修复5.3 陵墓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5.4 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第六章:古代埃及陵墓建筑6.1 古代埃及陵墓建筑的背景6.2 金字塔:古埃及陵墓的代表作6.3 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影响6.4 古埃及陵墓建筑的艺术与信仰第七章:古希腊与古罗马陵墓建筑7.1 古希腊陵墓建筑的风格与特点7.2 古希腊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7.3 古罗马陵墓建筑的演变与特色7.4 古罗马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第八章: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8.1 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风格与特点8.2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影响8.3 中世纪欧洲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8.4 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文化意义第九章:伊斯兰陵墓建筑9.1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9.2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案例分析9.3 伊斯兰陵墓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9.4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艺术价值第十章:现代陵墓建筑10.1 现代陵墓建筑的发展趋势10.2 现代陵墓建筑的材料与技术10.3 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理念10.4 现代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亚洲陵墓建筑11.1 印度陵墓建筑11.2 波斯陵墓建筑11.3 中国陵墓建筑的后续发展11.4 亚洲其他地区陵墓建筑的特点第十二章:非洲陵墓建筑12.1 非洲陵墓建筑的背景与特点12.2 埃及近代陵墓建筑的发展12.3 非洲其他地区陵墓建筑的风格与影响12.4 非洲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第十三章:拉丁美洲陵墓建筑13.1 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13.2 殖民地时期的陵墓建筑13.3 独立后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发展13.4 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著名案例第十四章: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应用14.1 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趋势14.2 环境与可持续性在现代陵墓建筑中的应用14.3 现代陵墓建筑的案例分析14.4 现代陵墓建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陵墓建筑的未来发展15.1 科技对陵墓建筑的影响15.2 虚拟现实与数字化陵墓建筑15.3 生态陵墓建筑的发展15.4 陵墓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陵墓建筑》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各种陵墓建筑类型和风格。
第十章陵墓建筑
宋陵
这是中国出现集中 陵区的肇始。 规模远远小于唐陵。
巩县宋陵分布示意图(共8座)
宋陵
宋永昭陵平面
宋陵石象生
神道
方上
神道驭马官
神道驭象蕃臣
立象
瑞禽图
石兽、石羊
文臣
武臣
蕃臣像
明清
明代:
明孝陵——南京 十三陵——北京
清代:
关外三陵:永陵、东陵、北陵 清东陵 清西陵
3号坑复原图
汉武帝茂陵遗存
“方上”
茂陵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处
卫青及霍去病墓远望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马上踏匈奴石刻
霍去病墓马上踏匈奴石刻
霍去病墓石马
霍去病墓石象
霍去病墓石兽
霍去病墓石兽
汉代砖墓结构
汉代墓砖类型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
唐代陵墓
1.乾陵 2.靖陵 3.建陵 4.昭陵 5.贞陵 6.崇陵 7.庄陵 8.端陵 9.献陵10.简陵 11.元陵12.章陵 13.定陵14.丰陵 15.桥陵16.景陵 17.光陵18.泰陵
二、陵墓建筑的发展过程
早期: 《礼记》 墓而不坟 《周易》 不封不树
河南安阳的妇好墓(商)
高台建筑
战国中山王陵园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渭河南岸的平原上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园 中国历史上形体最大的陵墓
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坑
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处。共4 座俑坑: 1号:12600㎡ 2号:6000㎡ 3号:520㎡ 4号:仅有三面围墙
第十章 封建社会的陵墓建筑
第一节 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演变过程 第二节 明十三陵
第一节 陵墓建筑的意义和发展过程
第10讲 陵墓建筑
2011
• • • • 2、随葬物品 出现:原始社会的墓葬中。 发展: 最初的随葬物品都是死者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工具 以及少量陶制生活用品和简陋的装饰品。
2011
•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集团的上层成员往往用一些 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专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珍奇 玩好之物随葬,从而形成了厚葬的风气。 • 商周时期:贵族墓葬就都以青铜礼器随葬。 • 秦汉时期:厚葬仍是统治集团的时尚,帝王贵族死 后,随葬物品务多务精。
2011
• 5、墓地选择 • 成书于战国晚期的《孝经》已经提到选择墓地问题; 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地之术的堪舆之 学。 • 堪舆家认为风水有好坏之分,如果择地得宜,葬处 山川形势俱佳,能藏风得水,则子孙平安发达;反 之,子孙将遭受祸殃。
2011
• • • • (三)墓室和墓地建筑 1、墓室 墓室是墓地的地下建筑。 墓室也称墓穴、墓圹,有竖穴、横穴之分。就结构 而言,除土室外,还有砖室、石室、木椁室等,其 形制和规模则随时代和墓主身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011
• 石人、石像名字:起初石人、石兽没有名字,后来 石人有个专名叫做“翁仲” ,种种石兽,则叫做 “石像生” 。 • 石望柱 :是由用作坟墓的标志的墓柱演变而来的, 最初有两重作用,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二是便 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
2011
• 华表:也是一种起标志作用的柱状建筑 。上端镶有 横板,原多木制,后改石制。 • 功能:墓前石人,原本是用作墓主的警卫。各种石 雕像组合在一起,具有表示等级、炫耀身份的意义。
2011
• 许多墓室明显分为前后两半,前半相当于“堂”, 用来陈放供桌和一些随葬品,后半相当于“室”, 用来置放棺木。一些大型墓葬的墓室分室更多,也 仍与传统的居室制度相应 。
《陵墓建筑》课件
陵墓建筑的分类
古代陵墓建筑
古代陵墓建筑体现了各个历史 时期的特点,例如金字塔、皇 家陵园等。
现代陵墓建筑
现代陵墓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 代元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著名陵墓建筑案例
世界各地有许多有名的陵墓建 筑,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 明陵等。
陵墓建筑的设计要素
1
建筑布局设计
2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使陵墓建筑更加庄
重和有序,符合纪念和敬意的要求。
3
装饰和艺术设计
4
通过独特的装饰和艺术设计,陵墓建筑 可以展现文化和历史的精髓,让人们感
受到文明的魅力。
地形地貌分析
陵墓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周围的地形地 貌,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陵墓建筑设计中 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体现建筑的永恒和 美感。
陵墓建筑的文化意义
陵墓的维护方法
定期维护和保养陵墓建筑可以 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保存 完好。
陵墓的修缮和重建
对于受损的陵墓建筑,适当的 修缮和重建是保护它们的重要 方式。
结语
陵墓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陵墓建 筑将继续演变和创新,展现人类 的智慧和创造力。
陵墓建筑的人文精神价值
陵墓建筑承载着人们对故人的追 思、怀念和敬意,体现了人文情 感的表达。
《陵墓建筑》PPT课件
陵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本课件将介绍陵墓建筑的背景、分类、 设计要素、文化意义、保护和维护以及未来展望。
背景介绍
陵墓建筑概述
陵墓建筑是用来安葬和纪念重要人物的建筑物。 它们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陵墓建筑的历史渊源
陵墓建筑起源于古代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 们逐渐发展成为彰显权力和文化的象征。
第10单元中国古建筑文化
台阶
栏杆
作用
1. 防护作用 2. 分隔作用 3. 剪影花边作用 4. 尺度标志
种类及构成
1. 种类:寻杖式、栏板式等 2. 以寻杖式栏杆为主讲解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普通台基 较高级台基 更高级台基 最高级台基
1.最高级台基
2.高级台基
乾Hale Waihona Puke 宫3.一般台基4.须弥座台基
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 ○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 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 须弥原为佛经中的山名,称圣山为须弥山,在印度把须 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之上,更显示 佛的崇高与神圣。
典型盔顶——岳阳楼
(三)屋顶
7.盝顶
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 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 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 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 外檐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亭的顶口, 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
(三)屋顶
8.卷棚
神兽
仙人骑凤
目 录
01 第一节 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 02 第二节 古城建筑与城防建筑
. 03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 04 第四节 帝王陵墓建筑
. 05 第五节 名楼、名塔、名桥
.
第一节 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05 解体阶段 04 完善阶段 03 成熟阶段 02 成型阶段 01 创始阶段
(一)创始阶段
柱头科装配步骤-14
柱头科装配步骤-15
《陵墓建筑教案》word版
3、宋代较小规模的“方上”形式
4、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有如一座小城,称宝城,穹隆称宝顶。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这种形制主要用于明清两朝。
内容
1、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2、纪念性陵墓
教学
目的
要求
1、掌握我国历代帝王陵墓封土的沿革
2、熟悉陵园的建筑布局
3、了解地宫结构及殉葬制度的演化。
4、熟悉熟悉我国著名帝陵
5、了解纪念性陵墓
教学
重点
难点
1、陵墓封土的沿革
2、我国著名帝陵
思考
与
训练
1、阅读天坛有关资料,思考天坛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来表达对天的认识,以及如何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2、在大一统的朝代中,有哪些朝代没有提到,这些的朝代的墓葬制度又是什么样的呢?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仅有二世,前后不到四十年,文帝和炀帝又都死与非命,所以在陵寝制度上,隋朝虽然恢复了秦汉封土为陵的规则,但是在营建规模上还远远比不上秦汉陵寝那样高大宏伟。
元代的马踏平坟
元代皇帝死后都是放入由整根木头雕凿出的棺木,放上财宝和生前喜爱的器具,然后在蒙古草原深处下葬,大汗下葬,在下葬处事先有大批部队警戒,下葬后,原地又万马踏平,等来年青草长出来的时候才撤除警卫。因此,元朝帝陵几乎无法找到
古代的城和市是两个概念,所谓“城”,为防御外敌和居住安全而建的围墙、城墙,如长城。“市”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演变而来的,为买卖商品交易活动的场所。开始,“城”和“市”是分离的,而且市大多是临时性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和市逐渐合而为一。
3第三讲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秦陵
秦始皇陵
n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 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 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 帝王陵之首。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 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 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中殿陈设有万历皇帝与两 位皇后的宝座
后殿为地宫正殿,殿内横 列着石造棺床,床上放置 皇帝与两位皇后的棺椁,
清陵
n 沈阳清福陵
关外三陵
n 永陵:清代祖陵,埋葬努尔哈赤的六位 先人
n 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 氏的陵墓,因位于沈阳东郊,故称东陵
n 昭陵: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 氏的陵墓,又称北陵
唐乾陵
唐乾陵神道,远处为北 峰 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 合葬的乾陵是唐皇陵中 最突出的代表。以两座 南乳峰为阙门,陵前神 道自第一道阙门至北峰 下的地宫,共长4公里有 余,其气魄自然是依靠 人工堆筑的土丘陵体所 无法比拟的。
乾陵
n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它选用的自然地形 就是乾县境内的梁山。梁山有三峰,其 中北峰最高,乾陵地宫即在北峰之下, 开山石辟隧道深入地下。北峰四周筑方 形陵墙,四面各开一门,四门外各有石 狮一对把门。在北峰与南面两乳峰之间 布置为主要神道。两座乳峰之上各建有 楼阁式的阙台式建筑。这座皇陵以高耸 的北峰为陵体,
定东陵隆恩殿
隆恩殿全部用金丝楠木 与花梨木筑成
殿内外的梁、柱、门、 窗均不施彩绘而保持木 料本色
梁、枋和天花表面用金 丝绘出龙、祥云、花卉 等纹样,
据统计大殿内外共有金 龙2400多条,原来殿内 的大立柱上也装饰着鎏 金盘龙和缠枝金莲,的 装饰花
第3章陵墓建筑
第3章陵墓建筑
•【昭陵六骏马之五飒露紫】
第3章陵墓建筑
•【昭陵六骏马之六拳毛騧】
第3章陵墓建筑
•唐乾陵
•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全国 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 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 唐乾陵在唐代18座 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 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 完整、气势最雄伟。
列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
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
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白居易诗
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为了告
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
怀念,李世民在贞观10年(公元636年)诏令画家阎立本先
第3章陵墓建筑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第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陵墓建筑
2、 以山为陵
• 以山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创。他借用长 孙皇后的遗言 “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唐 太宗借助自然山川营造自己陵寝睥睨天下的气 势,这一点连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难比拟。 以山为陵,对于防盗也是大有裨益的。太宗的 昭陵虽然被盗掘,但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 却因为山石坚固而至今未曾开掘。以自然伟力 抗拒自古以来猖獗而神通广大的盗墓贼,唐代 皇帝在这一点上远比历代帝王幸运。
•泰陵方城明楼
第3章陵墓建筑
•慕陵龙凤门
第3章陵墓建筑
•昌陵隆恩殿
第3章陵墓建筑
•泰陵神道碑亭
第3章陵墓建筑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6
第3章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标签:标题]篇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班级指导老师姓名《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薛航中文摘要: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陵园墓室秦皇陵明陵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陵墓。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陵墓可以反映一个帝王的政治性。
下面我从几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一古陵墓构成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第一种,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第二种,地下规模与布局不适于人流行动,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二古陵墓类型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主要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河南巩义宋陵、宁夏西夏王陵、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
如孔林、司马迁墓、岳飞墓等。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三、古陵墓结构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一)地下部分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
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
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
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长陵布局
1. 陵区神道建置 2. 陵区内布局
8
1. 陵区神道建置
位于天寿山主峰下,依山顺势 修筑神道,长达七公里,构成 整个陵区的主轴线
始建于永乐年间,后经几代增 建修筑,直到嘉靖朝才基本完 成
大石牌坊——大宫门(大红门)— —碑亭——石像生——棂星门 (龙凤门)
9
明十三陵大石牌坊
五间六柱十一楼 10
第十章 封建社会的陵墓建筑
第一节 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演变过程 第二节 明十三陵
1
第二节 明十三陵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三、长陵布局 四、定陵地宫 五、对长陵的评析
2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十三陵以明成祖的长陵为主陵,第次营建了献陵、景 陵、峪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 庆陵、德陵、思陵,共十三座帝陵。历时236年,先 后安葬了明代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和一位皇 贵妃。
29
四、定陵地宫
30
定陵地宫前殿
31
32
后殿
33
第二节 明十三陵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三、长陵布局 四、定陵地宫 五、对长陵的评析
34
五、对长陵的评析
1. 重视组群与地形结 合
2. “尚无”思想与 “以少总多”的手 法
3. 调用建筑和雕塑相 结合的手段
35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祖在位之初。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崩, 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羾及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 找“吉壤”。到永乐七年,定址于现在的陵区,封其 山为“天寿”。
3
明十三陵陵区总平面
4
第二节 明十三陵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三、长陵布局 四、定陵地宫 五、对长陵的评析
5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15
1.陵门 2.祾恩门 3.祾恩殿 4.内红门 5.二柱门 6.石五供 7.方城明楼 8.宝顶
16
长陵鸟瞰
17
陵门
18
陵门脊兽
19
祾恩门
20
祾恩门全景
21
祾恩门石阶踏道侧面
22
祾恩殿
23
祾恩殿室内
24
室内构架
25
二柱门
26
方城
27
宝顶
28
第二节 明十三陵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三、长陵布局 四、定陵地宫 五、对长陵的评析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11
碑亭四周华表之一
12
狮、獬豸、 骆驼、象、 麒麟、马卧 立各一对, 武臣、文臣、 勋臣各四尊
13
棂星门
棂星之相为天门, 因谓之棂星门。
14
2. 陵区内布局
在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 以天寿山主峰为背景,平面布局仿“前
朝后寝”,由三进院和其后的圆形宝城 组成
十三陵地面建筑形制,基本上仿照南京孝陵 大体可分为三类:
皇帝生前修的陵。时间长、规模大
长陵—十八年,永陵—十二年,定陵—六年
皇帝死后修的陵。时间短、规模小
献陵—三个月,峪陵—四个月,茂陵—八个月
生前死后都没有建陵 思陵—规模最小
6
第二节 明十三陵
一、十三陵的概况及选址 二、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分类 三、长陵布局 四、定陵地宫 五、对长陵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