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 宫殿、坛庙、陵墓(课堂PPT)

合集下载

4-4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4-4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缺氧的概念氧参与生物氧化,是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耗氧量约250毫升;活动时,耗氧量增加。

但人体内氧储量极少,有赖于外界环境氧的供给和通过呼吸、血液、血液循环不断地完成氧的摄取和运输,以保证细胞生物氧化的地需要。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hyp oxia)。

缺氧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

例如休克、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贫血等,都可以引起缺氧。

缺氧在军事医学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例如高原适应不全症主要是个缺氧的问题;高空飞行、潜水作业、密闭舱或坑道内作业,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意外,都可发生缺氧。

所以研究缺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缺氧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缺氧的防治,保障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氧的获得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

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流量;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血流量。

故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与耗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氧分压(PO2)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故又称氧张力)。

在100毫升37℃的血液内、以物理状态溶解的氧,每0.003毫升可产生0.133kPa(1mmHg)的氧分压。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呼吸海平面空气,以物理状态溶解在动脉血内的氧约0.3毫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约13.3kPa(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正常约5.32kPa(40mmHg)。

PaO2主要取决于肺泡氧分压(PAO2)的高低、氧通过肺泡膜弥散入血的量、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

如果外界空气氧分压低或肺泡通气减少,使肺泡氧分压降低,或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肺动-静脉血功能性或解剖性分流增加,都可使PaO2降低。

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3、坛庙组群中的建筑小品:亭、台、楼、阁、牌坊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PPT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PPT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 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明北京 城坛庙 分布
月坛 日坛
地坛
紫禁城
社稷坛
太庙
先农坛
天坛
一、坛庙的种类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二、实 例
1。北 京天坛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 两重坛墙,四组建筑
1、祭祀自然神
– 1)天地日月, 风云雷雨
–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 地坛 :五谷之神
–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中国古建筑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续 PPT

中国古建筑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续 PPT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战国: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做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作为墓顶的盖板,盛行于中小型墓中。由于其
易于折断,拱顶墓室在西汉中叶开始发展。 东汉:拱顶墓室成为墓室结构的主流。
商——西汉:竖穴为主,土圹木椁 东汉——明清:横穴为主,砖石发券
三、陵园建筑
4.3陵墓
1、秦始皇陵——地上陵台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 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陵园,总面积约2k㎡。陵园 成长方形,周围有陵墙二道 环绕。
陵台由三级方截椎体组成, 最下一级350m*345m,三级 总高46m,是中国古代最大 的一座人工坟丘,由于风雨 侵蚀,轮廓已不甚明显。
内垣北墙开两门,其余内外垣各面均开一门
4.3陵墓
“墓”:大概是最为原始,正宗的概念了,笼统的说,墓 是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物的固定设施。
更有学者从字音上进行解释,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人物段玉 裁称,“墓”就是“慕”——“孝子所思慕之处”。
凡掘坑穴葬,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方叫“墓”,“墓” 中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朴素的早期丧葬观念——“不树不封”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石墓的主要类型:崖墓、石拱墓和石板墓等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唐、宋墓中,两拱相交形成的穹窿结构用的比较广泛; 明清两代,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于防腐措施。
“陵”的本意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后来则逐渐成为皇家坟冢
的专用名词,这非帝王不可为,所以只有帝王才能把墓造的如山 一样高大。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PPT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PPT
5、宗庙:家庙、影庙、祠堂,在住宅之东,所谓“左 庙右寝”
6、孔庙:(文庙)
①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于孔丘故里鲁城阙里;唐代始, 全国范围建孔庙
②现存曲阜孔庙的规模为宋代奠基
③建筑:沣池、棂星门、大成殿、月台(舜乐用)
二、实例
(一)、天坛(见图) 1、布局特点 ①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冬至祭于
曲阜孔庙泮池(璧水)
曲阜孔庙大中门(第三道门)
曲阜孔庙同文门(第四道门)
曲阜孔庙奎文阁(明)
曲阜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内孔子像
曲阜孔庙寝殿
思考题 1、坛庙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 2、岱庙是祭什么的?孔庙是祭什么的,又称什么? 3、日祭、月祭、天祭、地祭的方位如何?色彩的方
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
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6、宋陵 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 西绵延二百里 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
宋仁宗永昭陵
宋陵石驭象蕃臣
宋陵瑞禽图
宋陵石兽、石羊
宋陵石雕文、武臣像
宋朝(北)陵制特点: (1)特点:
二、唐大明宫(东内)
1、宫室:严格规整、明确中轴线 2、大明宫(考古发掘):含元殿、宣政殿、紫辰殿 3、纵列:三朝并置→纵深布置 4、三朝五门,后加大花园(见图)
5、含元殿所依据的承天门型制(隋)是门阙,因此建 立翔鸾、栖凤两阁,全组建筑形成“∏”形平面。 这一形式直接影响五代洛阳五凤楼,宋东京宣德门 和明清故宫午门。
(ⅴ)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面临不 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 范例
(ⅵ)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 生活传统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孔庙是祭祀春秋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地方。是明清修建的一组规模宏大 的古建筑群。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8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安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西岳庙
南岳庙 中岳庙
5
岳庙基本配置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6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19
7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8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9
10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11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12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13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14
15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16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17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一节、宫殿
宫殿是宫城及殿堂的总称,是帝王生活起 居和听政理事之所,具有居住和行政建筑 双重特征。
一.宫殿形制演变 什么是宫殿形制?
– 内容—生活区(寝),办公区,政令所出(朝) – 布局—朝和寝的关系; – “朝”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形制演变的三个线索,三对关系: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F1、F2、F3三块建筑遗迹南北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F1、F2为宫殿,F3为北廊庑。 F1:一座檐廊环绕的四室寝殿。 F2:一个大空间的厅堂,为处
理政务的“朝”。
宫殿总复原
F1复原
F2复原
3、商都亳的宫城——偃师乡商城Ⅰ号址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1)紫禁城
长:960米,宽:760米,
内廷
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正门为午门,后门 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优秀课件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优秀课件
51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 巧妙利用地形
布局
– 前朝后寝,三朝 南北相重(含元、 宣政、紫宸)
宣政殿 含元殿 龙尾道
丹凤门
52
大明宫——俗称“东内”(太极宫称“西 内”),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再度兴建大明宫。
改造:北部收回5华里,南 部扩1华里,后又向南扩大, 清没有较大变化。
66
金中都
金中都宫城
67
元大都
68
69
70
明清北京城
71
72
73
2.布局
(1)紫禁城 (2)外朝 (3)内廷 (4)其它
27
28
29
30
31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
出土当时这座陵园的规划图——《兆域图》 《兆域图》是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代表作。
32
33
34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顶平面图
35
36
37
(三)秦汉
西汉长安未央宫已发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38
规划布局
42
(四)魏 晋南北朝
曹魏洛阳 北宫
– 三重城, 南北轴 昭阳殿
线 东西 式乾殿
堂制
太极
殿
– 骈列制
尚书省朝堂
宫内 广场
43
东晋南朝建 康宫
魏晋南北朝 时的宫殿形 禁 制
– 1。从多宫 并置到只有 省 一宫
– 2。宫省禁 三重宫墙
– 3。东西堂 宫 制
– 4。骈列制
44

4-4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4-4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宁寿门前铜狮
宁寿门旁八字墙
宁寿宫正殿——“皇极殿”
宁寿宫正殿近景
宁寿宫正殿旁垂花门及隔墙
宁寿宫正殿屋角彩画仰视
宁寿宫西庑门窗及彩画
畅音阁戏台
宁寿宫御苑
宁寿宫御苑古华轩内景
太和殿内景
太和殿内御座
太和殿内藻井
太和殿正吻
太和殿前陈设
中和殿及保和殿
踏道及陛石
乾清门
乾清宫内彩画
乾清宫前铜鼎
交泰殿格 扇
钦安殿
钦安殿石栏杆
御花园
后苑万春亭
后苑万春亭藻 井
东路宁寿宫外门——“皇极门”
东路宁寿宫九龙壁
东路宁寿宫院门—宁寿门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含元殿
组成:大台、龙尾道、含元殿、通乾门、观象门、 飞廊、翔鸾阁、栖凤阁、钟楼、鼓楼组成。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含元殿-钟楼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含元殿-翔鸾阁
麟德殿
包括典礼会堂性质的前殿,又包括大小宴会厅。 既有殿、阁,又有楼、亭、廊、天桥等附属建筑。 功能:宴乐的会场。具备一定的内朝性质。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1)紫禁城
长:960米,宽:760米,
内廷
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正门为午门,后门 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 西为西华门。
以乾清门为界,前为“外
外朝
朝”,后为“内廷”。
午门前广场:130米×600 米
设端门(重檐庑殿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
午门
由门楼、东西廊庑及四角亭组成的复合式建筑,是中 国宫城标志的阙门。
– 1.朝与寝 – 2.宫殿与中央官署 – 3.宫殿与城市
(一)夏商
– 茅茨土阶
1、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
– 特征: 封闭庭院(廊院) 夯土台 基
– 轴线:大门轴线在主殿轴线偏东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一节、宫殿
宫殿是宫城及殿堂的总称,是帝王生活起 居和听政理事之所,具有居住和行政建筑 双重特征。
一.宫殿形制演变 什么是宫殿形制?
– 内容—生活区(寝),办公区,政令所出(朝) – 布局—朝和寝的关系; – “朝”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形制演变的三个线索,三对关系:
(二)明清北京宫殿
– 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 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 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 间,形成逐步展开的 建筑序列
– 建筑处理上,采用以 小衬大,以低衬高的 对比手法
1.历史
北京作为首都是1153年,称 为“金中都”,完全按汉族 文化建造。
“元大都”——忽必烈灭金 后建造。
“明清北京城”——在元大 都的基础上改建。
– 巧妙利用地形
布局
– 前朝后寝,三朝 南北相重(含元、 宣政、紫宸)
宣政殿 含元殿 龙尾道 丹凤门
大明宫——俗称“东内”(太极宫称“西 内”),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再度兴建大明宫。
含元殿——大明宫正殿
麟德殿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二、唐大明宫(东内)
1、宫室:严格规整、明确中轴线 2、大明宫(考古发掘):含元殿、宣政殿、紫辰殿 3、纵列:三朝并置→纵深布置 4、三朝五门,后加大花园(见图)
7
5、含元殿所依据的承天门型制(隋)是门阙,因此建 立翔鸾、栖凤两阁,全组建筑形成“∏”形平面。 这一形式直接影响五代洛阳五凤楼,宋东京宣德门 和明清故宫午门。
2
盘龙城宫殿复原图
3
4
5
4、西汉:宫殿分为几区,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 于帝朝;“非令壮丽,无以重威”
5、东汉:南北二宫,以阁道相通,高台之风渐衰 6、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三朝 7、隋:继承北周,三朝五门,东西堂制至隋代结束 8、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 9、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 10、元: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 11、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
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 (ⅲ)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消失的文
化传统或文明 (ⅳ)是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
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的范例
57
(ⅴ)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面临不 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 范例
(ⅵ)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 生活传统
三大朝各是什么? 3、午门制宫殿形式是怎样的?起源是什么?
59
第二节 坛庙
❖ 坛庙:主要指天坛、社稷坛、太 庙
❖ 今天所见之祭祀型制为明代制度
一、坛庙建筑的内容
1、天坛:祭天(高处设坛,露天 而祭)
2、社稷坛:土地之神 ①社:五土之神(见图); ②稷:原隰(xi)之袛,能生长五
谷的土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袛,农业之神
可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殿高数千仞” (《史记》); ❖ 北京故宫太和殿,宽63.9米,深37.17米,高 26.96米 3、森严的等级:“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 苍,士黄土”
56
六、中国古代宫殿的价值问题
❖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文化价值 ❖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例 (ⅰ)人类创造性的智慧的杰作 (ⅱ)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在建筑或技术、艺术、
唐大明宫含元殿模型23
三、宋朝宫殿型制(见图)
24
北宋东京汴梁城模型 25
26
汴梁城皇城区 27
宫城三大殿 28
四、北京故宫
1、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型制集大成者(见 图) ①唐:后花园;三朝五门 ②宋、元:千步廊;金水桥 ③明:后面对应山头;三朝二宫
2、太和殿 ①十一间;重檐庑殿 ②和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③皇宫一律用黄色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
3、午门(见图) ❖ 采用门阙合一的形式,在城座上建立一组建筑
29
30
4、宫殿建设特点 ①中轴线明确加强 ②“左祖右社”的鲜明地位 ③御街千步廊制――宫前区空间 ④三朝制度:在同一高大的台基上,成为一组建筑, 统一整体
5、故宫的艺术成就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②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③建筑形式尺度的对比 ④富丽的色彩与装饰 ⑤技术设施(材料、供水、排水、采暖等)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1
第一节 宫殿
❖ 我国现知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 宫殿遗址
❖ 商代为开创宫殿型制的时期
一、古代宫殿型制演变
1、早期:前朝后寝(由前堂后室演化而来) 2、春秋战国:高台建筑、观 3、秦: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
以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殿高数千仞”;继承战 国时期高台建筑的传统,体量庞大,装饰华美,融 合各国文化传统
54
清沈阳故宫文溯阁内景
55
五、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基本特征
1、规模宏大:通过宏伟的建筑产生“壮美”,并把 这种壮美赋予帝王,帝王本身成为了建筑的一个 组成部分;“不睹皇居状,安知天子尊”(洛宾 王-唐)
2、尺度巨大: ❖ 商之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 ❖ 秦之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
8
含元殿复原图
9
宋东京宣德门 10
明清故宫午门 11
12
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13
唐長安城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14
唐長安城太极宫复原鸟瞰图15
大明宫模型图
16
17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18
麟德殿复原图 19
麟德殿遗址 20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21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22
❖ 北京故宫申报适用条例(ⅲ)、(ⅳ) ❖ 沈阳故宫(大成殿,十王顶,游牧民族的特征,中
坐皇帝,两侧各五亭,似帐篷)申报适用条例 (ⅰ)、(ⅱ)、(ⅴ)、(ⅵ) ❖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申报适用条例(ⅱ)、(ⅳ)
58
思考题 1、大明宫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三朝五门”?明南京故宫与明北京故宫的
31
32
明清故宫鸟瞰 33
天安门
34
端门
35
午门
36
太和殿模型 37
38
太和门
39
太和殿
40
41
中和殿
42
保和殿
43
乾清宫
44
交泰殿
45
坤宁宫
46
五、清沈阳故宫
1、全宫分为三部分: 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 议政之处;十王亭分列两端,呈“八”字形,南端 八亭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北端二亭是左右翼王亭; 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处理朝政之处;后清宁宫是寝 宫,属前朝后寝制,但呈前低后高; ③西部文溯阁:藏书楼。
❖ 阙和主体建筑自此相联而不各自分立(11开间)。 (见图)
6、含元殿:高大的台基(自然地形+人工改造);75 米龙尾通道
7、皇家园林:山水+建筑――宫苑结合(宫城内苑+ 城外禁苑),即“中设内苑,外拥禁苑” (禁苑: 生产+防御)
8、仕人园林:“凡士人皆造园”,以“叠山理水”的 创作手法,追求一种气势,经纬天地,气吞山河; 王维的辋川别院(辋川四十景,“辋川图”——后 世意想图),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粉地白木)
47
清沈阳故宫 48
清沈阳故宫 49
清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 50
清沈阳故宫大政殿51
大政殿内景
52
清沈阳故宫崇政殿53
清沈阳故宫文溯阁 ——是清乾隆时存 放《四库全书》的 七座藏书楼之一。 七楼是:内廷四 楼——北京故宫文 渊阁、圆明园文源 阁、承德避暑山庄 文津阁、沈阳故宫 文溯阁;江南三 楼——杭州文澜阁、 镇江文淙阁、扬州 文汇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