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
新课标教研活动背景(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标(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标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新课标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新课标的背景、意义、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课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新课标的背景1. 国际教育改革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如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英国“课程标准改革”、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等。
这些改革都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我国教育改革需求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等。
新课标的出台,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
3.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新课标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标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动教育公平新课标强调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
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新课标教研活动的现状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课标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新课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研究成果丰富各地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积极开展新课标教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3. 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一、引言二、了解新课标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将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在知识方面,教师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能力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环保意识等。
四、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编写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编写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注重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主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跨学科、跨文化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设计评价方式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考虑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小测、作业、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七、实施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安排。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总结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作为作业管理中重要一环的作业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从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到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的颁布,都对作业设计提出重要要求,可见小作业,要有大思考。
现从“双减”政策到数学“新课标”的角度就作业设计作一浅显解读。
“双减”政策在第二部分专章对作业提出了要求,数学“新课标”则在课程实施中对作业设计提出建议。
前者从宏观政策角度提出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等功能,后者从学科性质出发,强调要“素养立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前者着眼于“控量提质”,提出两个控制性红线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后者立足于精心设计,更强调丰富作业设计类型。
二者均要求作业要强化分层设计、系统设计。
从本质上来看,二者对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从层次上来看,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要求的标准更高一层。
从“双减”政策到数学“新课标”,可以看出作业的重要性、作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作业问题解决的紧迫性,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作业导向,可以发现作业设计需要讲求以下重要策略:一、素养立意“双减”政策针对作业“多、难、偏”等顽疾,力求改变作业“功能认知窄化、应用方式固化”等问题,为作业建设打开了全新思路,推动作业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新课标”的鲜明变化之一就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作业,需要依标(课标)设计,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所以要力改以往作业设计“目标意识弱化、反馈价值淡化”等问题。
由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作业,充分认识作业的功能和价值。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作业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巩固练习和应试训练为主要手段,最不认同作业能够“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效用,这是由于对作业功能的窄化和矮化导致的。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强化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中融入国际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4. 强化课后辅导,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背景下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
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
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
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
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
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
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
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
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
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本人教学过程中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本人教学过程中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推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对老教材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疑难问题就是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有效地利用旧教材进行教学。
由于新课标更新较快,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很多学校依然在使用旧教材。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了其重点、难点和要求。
然后,我再结合旧教材,挖掘其中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之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运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一个我曾遇到的疑难问题是如何处理新旧教材之间的知识差异。
由于新课标的更新,很多旧教材中的知识点已经过时,而新知识点又无法完全覆盖所有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有序的知识衔接,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知识,是我需要面对的挑战。
还有一个我曾经遇到的疑难问题是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由于新课标强调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而这对于我这样的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只能对新课标和各个学科的教材进行全面研读和分析,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接着,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当引入跨学科知识或案例分析,加强教学内容的交叉和综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旧教材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灵活运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加了一个特别的活动,叫做“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大家一起讨论怎么上得更好、更有趣的课。
我们在教室里坐着,老师一边说,一边写着大大的字:“新课标”和“新课程”。
我看到有些同学低着头,悄悄地咕噜咕噜地说:“这是什么啊?好难懂。
”我也有点糊涂,不过老师很耐心地解释了,原来就是要让我们学得更快乐,也更懂得做事情。
然后,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自己喜欢的课程,大家都很激动,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
有的同学说喜欢数学,因为可以做很多有趣的题目;有的说喜欢语文,因为故事好多好听。
我们每组都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点点头,说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学习其实可以很有意思,只要我们认真去听,勇敢去说,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像小小的探险家一样去发现新知识!
—— 1 —1 —。
新课标背景下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推行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成为了教师们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开展,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二、新课标背景下教研活动的重要性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新课标的推行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们探讨和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反思、改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加科学,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教研活动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新课标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1. 明确教研主题教研活动应围绕新课标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具有针对性的教研主题。
例如,可以围绕核心素养、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展开。
2. 丰富教研形式教研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包括讲座、研讨会、观摩课、教学设计比赛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课标解读、教学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等。
4. 创设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等活动。
5. 建立教研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明确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6. 注重成果转化教研活动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 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创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教学创新和改革,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强调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多元化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
4、强调互动交流。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采用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采用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结合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视听感受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5、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的意义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具有以下意义: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实施背景小学
新课标实施背景小学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正是这一改革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分析其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它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不再局限于国界,而是成为了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的改革新课标对小学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它减少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增加了对知识应用和实践的重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课文的机械记忆。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创新。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项目学习、案例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体系的改革新课标还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
它摒弃了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终的考试成绩。
六、家校合作的加强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新课标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标所极力推崇的全新教育思想与理念,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与践行,不仅是引领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塑造的必然选择。
而且,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驱动,为学生在“大单元”认知生态内高效学习数学、切实应用数学而奠基,则更是对“新课标”要求的全方位、深层次落实。
基于此,教师在探索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与途径时,应以学生认知发展需要为参考,就教材各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等,开展深入剖析与精准研判,在此基础上确立单元知识框架、构建单元学习体系。
让学生在“大单元”教学的引领下,从纵深领域、多维时空出发,充分把握本单元内各知识点的联系、实质、内涵,在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中逐步获得完备数学认知体系的形成,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其中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与思想,不仅是助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的理论参考,更是促进学生从“大单元”时空高效学习数学的实践指南。
而且,在实质上,“大单元”教学着重强调数学教学应以教材单元知识整合、归类、重构为支撑,为学生系统化、全方位、深层次把握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异同而奠基,以确保学生数学学习中知识整合、自主建构、深度探究、实践应用、迁移归类等意识的培育。
而将“大单元”教学渗透至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则又会为“新课标”要求的深度践行、全面实施而提供保证。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以“新课标”要求为统领,以“大单元”教学为辅助,在深入解析不同教学内之关联、特性等基础上,致力于单元知识框架的建构。
让学生在明晰、精准、丰富、多元的“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思路等作用下,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开展课前预习、课内研讨、课外巩固,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深度落实而奠基助力。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有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且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观念还尚且不够成熟,小学数学是重要学科之一,应积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文重点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毋庸置疑,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能够让绝大多数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在原基础上得到提升。
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得到小学数学教学者的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一)层次性原则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会有着显著的差异,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会明显不同,于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大单元设计的时候,需要分层设计,尽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同时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减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强其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单元主题设计,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学有所获,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快乐健康成长。
班级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发挥,教师应该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分层布置单元作业。
(二)启发性原则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秉持减负增效理念,有效启发学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主题作业时,应该最大程度坚持启发性原则,确保借助小学数学单元主题作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形象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想要高效学习数学,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注重对简单数学知识的积累,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学习的长远进步。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新课标是指新一代教育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本文将以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堂。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将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
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性与探究性相结合教学设计应既有引导性的指导,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教学设计应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既要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
2.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创新项目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选择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网上资源、实验器材等。
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制定评估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
通过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
5. 教学实施和反思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及时进行反思。
新课标下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英语新课标(2022版)的公布,英语新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新课标描述的英语课程是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
该课程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中间的太极图意味着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是分不开的,语言知识是符号系统,符号系统背后承载的就是文化知识,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语篇和主题。
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滚动的,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盘活。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将成为以学科育人为本的核心焦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回归原点,关注意义,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
这要求课堂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深入研读文本,围绕主题意义,实践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重视实践、内化、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分析评价、致力迁移创新,指向知行合一。
然而,由于育人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的一系列观念的不同而带来的教学行为的不同,并且老师的教学行为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割裂式培养所带来的育人问题,如:哑巴英语、鹦鹉英语和文盲英语。
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教育是创新的重要渠道,而课堂又是教育创新的主阵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2022年版课标对英语课程做了新的界定,它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英语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使命。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路径——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案例采撷“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路径———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文|高彦红1,史文慧2,石彦3,王小林4,李正源5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内容与课标内容的与时俱进,引发了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选取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相关内容,以具体情境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不同情境下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路径的探究。
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概述基于社会转型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的改革,从课程、教材及高考模式上都发生了新的改变。
高考,在选拔人才、实现学生学业梦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高考牵动着每个莘莘学子的心。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也在2021年实施了新高考方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采用“3+2+1”模式,即由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和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学生自主选择科目进行赋分制。
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向标,是面向一线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以及整合、融合教材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课标”。
基于时代转型、知识生产方式转型,湘教版地理新教材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理论指导,为新高考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授课内容。
“三新”背景对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如何有效解读地理新课标,深挖新教材进行整合,制订教学设计,如何使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得以落实,这些都对培养符合时代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笔者认为,在地理课程设计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并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地理信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目标。
2024新课标及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4新课标及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正确理解课标要求;二是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首先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人物群跟其他的五个学习任务群关系比较紧密。
其他五个任务群都要为这个任务群提出问题、准备材料、奠定基础。
其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在文本类别上各有侧重,特别强调文本的社会功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强调的是客观性信息的交换、沟通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强调个人体验用文艺的方法,文学的方法表现出来。
更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与呈现。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要在客观的证据、推理的基础上来形成主观的观点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功能,我们来分析小学的教材,就会发现某些单元可以完整地落实某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某些单元在内容上可以对着两个或者更多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长期单篇语文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实现教学变革,整本书阅读是指向单篇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长期的分科语文课程内容领域划分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可以内容整合的策略。
我们想要落实,需要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思路。
我们在采用之前,首先要了解课标对课程理念的相关要求。
这一次体现的是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结构化体现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形成了一体化的结构。
其次是:六个任务群之间有交叉渗透结构。
再次,每个学习任务群按照学段呈现学习内容,有学业进阶的结构。
根据课程设计的理念,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组概念和概念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这是课程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素养目标,我们需要探索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效应,需要探索综合性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是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