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纲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主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

在开设此课程前,应该学习《管理学》等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公共事业管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设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其认识和使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来正确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行政工作的需要和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公共事业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和方法。

其内容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统一、规范性和适应统一等特点。

因此,在课程教学上,都要注意这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

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或习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进行科技产品牛.产和提供的制度安排;制订科技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科技事业;管理科技市场。

思考题:L按照科技事业活动的性质,科学技术研究应如何分类?2.按照研究活动的目的和功能,科学技术研究应如何分类?3.如何理解不同类别的科学技术研究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的非竞争性?4.如何理解科技创新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应制订哪些公共政策?5.怎样理解政府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问题?6.科技产品交易有哪些基本特征?科技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第七章教育事业管理教学目的:在本章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教育的经济价值,使学生明白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并能够熟悉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教育的经济价值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经济价值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三、教育经济价值的视线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的限度分析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二、政府参与教育事业活动的必要性三、政府参与教育事业活动的有限性第三节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一、确立教育发展规划二、制订教育政策三、颁行教育法规四、管理教育市场五、保障教育经费六、实施教育督导评价七、引导舆论导向第四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一、教育管理价值取向人本化二、教育体制调整,扩大办学自主权三、教育规划体现平等四、教育投入多元化五、课程改革追求卓越六、引导终身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推进家庭教育七、教育督导凸显民主、专业、高效、服务的理念本章小结:教育既是一种生产乂是一种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学分:3学分总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事业》课程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概论性的介绍。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学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理论。

我们希望通过开设《公共事业管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观察、解释公共事业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概述(9学时)一、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1、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2、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3、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二、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1、社会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理论基础2、社会公共事业资源的提供方式三、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1、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特点2、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因素3、公共事业管理的组织特性第二章社会发展与公共事业(9学时)一、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公共事业1、公共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二、现代国家的形成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1、国家职能的扩大推动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2、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影响与制约的理论假说三、公共事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社会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2、公共事业是培育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摇篮第三章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管理(9学时)一、外部性理论与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1、人类活动的外部性及其普遍性2、外部性使私人市场提供公共事业与服务无效率3、外部性与政府对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二、信息不对称理论同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及管理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共事业产品与服务提供的低效率2、公共事业领域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3、“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共事业领域的道德风险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公共事业制度1、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制度2、公共事业制度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第四章国家对公共事业的管理(9学时)一、政府干预与公共事业管理1、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公益性2、公共事业组织的非营利性3、公共事业领域的管制性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环境1、公共事业管理的行政环境及其影响2、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环境3、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环境及其影响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1、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3、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深化改革第五章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对公共事业机构的意义(12学时)一、组织管理理论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1、组织管理理论应用的社会条件2、应用组织管理理论是现代公共事业及其组织发展的要求二、科学管理理论及其意义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2、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三、科层组织理论及其意义1、科层组织的基本特点2、科层制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四、人际关系理论及其意义1、人际关系理论的若干观点2、人际关系理论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意义第六章教育事业管理(6学时)一、基础教育及其资源配置1、基础教育事业概述2、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二、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及其改革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2、现行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三、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体制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管理特征及其改革2、现行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体制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魏志春.公共事业管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德明,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英]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曾锡环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樊勇明.公共经济学导引与案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六、课外学习要求关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实践,并学会用所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411257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目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型课程。

此课程要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之间“中介性”的特点,明确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范围、对象、主体和客体、职能、效率、评价等,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体系,并统领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为其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经济管理系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经济学、管理学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案例法、现场教学等。

(二)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

四、学时分配总学时:68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章绪论(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学。

重点与难点:准公共事务的特点。

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重点与难点:特征及作用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含义,公共事业组织为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效率。

重点与难点:公共事业管理中领导的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激励、控制的各自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中领导的素质要求,.试述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激励、控制的各自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方法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6学时)主要内容: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使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总学时: 52 讲课学时: 44 实践课时:8学分: 3考试方式:考试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增进人民福祉。

因此,要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二、课程有关说明本课程采用朱仁显主编的“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本书分为11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章主要讲授“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三章主要讲授“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第四章主要讲授“教育事业管理”。

第五章主要讲授“科技事业管理”。

第六章主要讲授“卫生事业管理”。

第七章主要讲授“文化事业管理”。

第八章主要讲授“基础设施管理”。

第九章主要讲授“公共住房管理”。

第十章主要讲授“社会保障管理”。

第十一章主要讲授“环境管理”。

1、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教学。

2、考试评分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包括考勤15分、作业8分以及课堂表现7分。

3、作业:本课程有4次作业任务,分别在第3章、第6章、第9章和第11章后,利用所学知识对于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5学时)第一节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的特征熟悉:公共需要的特征了解:公共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第四节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学生自学)本节应了解: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第二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本节应掌握: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熟悉:现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了解:近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本节应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熟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改革的基本内容熟悉:改革的启示了解:改革的基本动因第三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熟悉: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了解: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因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前期的改革举措熟悉:1998年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了解:改革的历程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节应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熟悉: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第四章教育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本节应掌握:教育与教育管理熟悉: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国外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本节应掌握:一、集权制高等管理体制及模式二、分权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三、混合制高教管理体制及模式熟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熟悉:一、对我国高等管理体制的简要评价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了解: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沿革第五章科技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本节应掌握:现代科技的社会化熟悉:现代科技的综合化第二节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本节应掌握:科技管理的方式熟悉:科技管理的内容了解:科技管理的原则第三节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本节应掌握: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熟悉: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了解: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第四节我国科技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熟悉: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了解: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第六章卫生事业管理(5学时)第一节卫生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一、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熟悉:卫生事业中的政府干预了解:卫生事业的含义第二节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本节应掌握: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熟悉:医学规范管理和卫生经营管理第三节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本节应掌握:医疗保障制度熟悉:一、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几点经验二、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发展概况第四节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目标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策略第七章文化事业管理(3学时)第一节文化事业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文化事业管理的目标体系熟悉: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化事业管理的内涵第二节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比较本节应掌握:一、政府指令型二、社会调节型三、政府主导型四、多元复合型熟悉:我国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本节应掌握: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熟悉: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第八章基础设施管理(5学时)第一节基础设施概述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的特点熟悉:基础设施的社会作用了解:基础设施的含义第二节基础设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本节应掌握: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物质杠杆熟悉:发挥大国优势的重要领域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先导第三节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节应掌握: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熟悉: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了解:基础设施是政府实行特殊管理的领域第四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本节应掌握:中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熟悉: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第九章公共住房管理(3学时)第一节公共住房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公共住房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原则熟悉:一、公共住房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住房问题了解:加强公共住房管理的意义第二节国外的公共住房及管理模式本节应掌握:一、英国二、美国三、日本熟悉:新加坡了解:法国第三节我国公共住房的改革与发展本节应掌握: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系统熟悉:我国当前公共住房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了解:我国公共住房发展的历史沿革第十章社会保障管理(5学时)第一节社会保障管理概述本节应掌握: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社会保障体系了解: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意义第二节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趋势与启示本节应掌握: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熟悉: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启示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本节应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熟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十一章环境管理(4学时)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熟悉:环境问题的由来第二节国外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环境管理体制熟悉:环境管理政策了解:国外的环境立法第三节我国的环境管理本节应掌握:一、环境法规体系二、环境政策三、环境管理制度熟悉:改革与完善了解:环境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四、实践教学要求实践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朱仁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参考书: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徐双敏主编,张远风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37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15行政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系统阐述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及规律的课程,涵盖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从而把握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选择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的发展和创新的模式。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养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等内容。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公共事业建立、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分析研究解决公共事业建设和改革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借助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掌握公共事业的基本特性,掌握我国公共组织的四种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书所研究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本科专业。

课程代码: 33D00813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4学时,周学时3,开设一个学期,学时分配详见教学大纲。

赋予学分:总共3学分。

先修课程:《管理学》等。

后续课程:《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等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一门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理论课。

该课程主要探讨现代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问题,既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内容、职能、方法、意义,也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体制、政策。

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等基本概念,了解公共事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公共事业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 绪 论(6学时)第一节 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一、公共需要的特征二、公共事业的含义三、公共事业的特征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三、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一、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第四节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一、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二、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三、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第二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4学时)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沿革一、近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二、现代西方的公人事业管理三、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与特征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一、改革的基本动因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三、改革的启示第三章 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4学时)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一、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因二、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三、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第二节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一、改革的历程二、前期的改革举措三、1998年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第三节 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二、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第四章 教育事业管理(6学时)第一节 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一、教育与教育管理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三、教育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 国外教育事业管理体制、模式和经验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二、集权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模式三、分权制高等教育体制及模式四、混合制高等教育体制及模式第三节 我国教育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一、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587二、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特点三、对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简要评价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第五章 科技事业管理(6学时)第一节 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一、现代科技的综合化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第二节 科技管理的内容、原则和方式一、科技管理的内容二、科技管理的原则三、科技管理的方式第三节 国外科技管理的经验一、美国、日本、韩国的科技管理二、各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共同趋势三、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第四节 我国科技管理的改革与完善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及其改革二、我国科技管理的完善三、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第六章 卫生事业管理概述(6学时) 第一节 卫生事业管理概述一、卫生事业的含义二、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三、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四、卫生事业中的政府干预五、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一、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二、医学规范管理和卫生经营管理第三节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一、发展概况二、医疗保障制度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几点经验四、我国卫生事业存在的基本问题第四节 我国卫生带来管理的改革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目标二、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策略第七章 文化事业管理(6学时)第一节 文化事业管理概述一、文化事业管理的内涵二、文化事业管理的目标体系三、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比较一、政府指令型二、社会调节型三、多元复合型四、政府主导型五、我国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完善一、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二、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三、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第八章 公共住房管理(6学时)第一节 化共住房管理概述一、住房问题二、公共住房的概念及其特征三、公共住房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四、加强公共住房管理的意义第二节 国外的公共住房及管理模式一、英国二、美国三、法国四、日本五、新加坡第三节 我国公共住房的改革与发展一、我国公共住房发展的历史沿革二、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系统三、我国当前公共住房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第九章 社会保障管理(6学时)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概述一、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意义二、社会保障体系三、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第二节 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趋势与启示一、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内涵二、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趋势三、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启示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现状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目标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588第十章 环境管理(4学时)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环境问题的由来二、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国外的环境管理一、国外的环境立法二、环境管理政策三、环境管理体制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管理一、环境法规体系二、环境政策三、环境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四、环境管理制度五、改革与完善五、教学设备与设施多媒体教室。

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长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专业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主要考查学生公共管理与HRM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二、题型及比例本考试由五个部分组成:名词解释30分、选择题(单选和多选)40分、判断题20分、论述题30分、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题30分。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本课程是由公共管理学与公共人力资格管理一起综合为一门课程,各占50%。

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四、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一、考核知识点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4.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5.公共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当前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二、考核要求1.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含义,了解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对象,准确划分出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厘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2、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3、理清公共管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第二章公共组织一、考核知识点1.公共组织的概念、特性、构成要素及类型2.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传统科层组织的特征、负作用及其失效的主要原因3.公共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方法4.网络化背景下公共行政组织体制创新: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弹性化(扁平化);公共行政组织规模小型化;公共行政组织运行交互化;公共行政组织管理虚拟化二、考核要求1.掌握公共组织的概念,了解其构成要素、特性以及公共组织的类型。

2.了解传统科层组织的结构形态和非人格化的机械式模型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失效以外的原因。

3.了解公共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意义,掌握公共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我国公共组织编制管理改革中的“三定”方案对我国行政效率的正负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四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 An Introduction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8学时(理论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预修课程(编号):无建议教材:无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治理的科学。

它致力于探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规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公共管理的原则、公共管理的职责以及如何在公共管理的发展和变革中认识公众的需要和为公众利益服务、完善公共部门管理等;具体还包括了全面质量管理、公共政策与管理、战略管理等。

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学科。

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突破了原有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的一门新型学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

本课程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管理技能,训练思维和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写作业、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上课时应结合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课下适时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什么是公共管理(一)目的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概念、作用、对象。

了解公共部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比较。

熟悉公共利益的内涵,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主编:阳盛益编委:(排名不分先后)冯国境刘其君张建伟刘国翰刘婷婷钟冬生韩娅宁汪维佳金蕾李力东王莹校对:阳盛益张建伟前言教学大纲是学校组织教学、选用或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学习以及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落实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多类型多规格人才的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组织学院(部)对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制)订。

本次修订以专业为单位, 结集成册形成了这套课程教学大纲。

每册大纲均包括该专业的通识课程(其中全校性通识课程独立汇编成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中,各学院(部)教学负责人、系主任承担了本单位课程大纲的编写组织工作,许多教师参与编写或审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学校各级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只是该课程的基本内容。

我们期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时充实本学科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争创“精品课程”。

本套教学大纲汇编的完成还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对本套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不断完善,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铸造坚实的基础。

二○一三年六月目录《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1)《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4)《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11)《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16)《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2)《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27)《数据库及其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33)《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38)《机关文秘写作》教学大纲 (44)《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双语) (50)《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56)《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大纲 (62)《行政管理学A》教学大纲 (68)《逻辑学》教学大纲 (73)《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79)《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83)《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87)《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93)《博弈论》教学大纲 (98)《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双语) (102)《新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110)《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114)《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教学大纲 (119)《各国公务员制度》教学大纲 (124)《区域发展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129)《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大纲 (138)《行政伦理学》教学大纲 (142)《经济法学B》教学大纲 (146)《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 (15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157)《城市管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161)《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168)《公共管理原著选读》教学大纲(双语) (174)《公共行政与行政法B》教学大纲 (180)《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183)《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187)《决策技术与方法》教学大纲 (191)《教育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196)《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200)《社会保障与管理》教学大纲 (204)《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8)《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212)《办公室管理》教学大纲 (218)《国家公务员考试》教学大纲 (223)《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227)《劳动和社会保障法B》教学大纲 (232)《社区管理》教学大纲 (241)《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教学大纲 (246)《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253)《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259)《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262)《管理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264)《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67)《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269)《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科导论课程代码:82550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ublic Management as a Discipline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6学时学分:1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开课系(室):公共管理系一、课程教学目标公共管理学科导论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性的基础性课程,将初步介绍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关危机管理等方向的相关理论及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学好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公共事业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46学时,实践8学时)编写单位:基础医学院卫生管理教研室编写人:杨春艳审定人:蒋汝刚编写时间:2011年6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技学科,应用性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预修课程:《管理学概论》后续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5、考核方式考试课,闭卷,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6、指定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崔运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二版7、教学参考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朱显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导论》,欧文.E.休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事业管理学》,娄成武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本大纲与2007年版相比,强化课堂讨论教学环节,突出热点问题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6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公共管理、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2、了解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权利、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2010版)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流行病学作预防医学的部分,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医学进行观察研究由于三方面医学家的共同努
力,使医学研究能从方面深入发展,内容加充实。

流行病学涉及的面较广,它与医学的许多学科以及非医学的一些学科都有关。

课程的性质:流行病学是一门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科学。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和整个医学中的地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流行病学一些新概念和新的分支,为以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定义、特征、发展简史;流行病学方法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特征
了解:流行病学的历史、主要研究方法及应用,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定义和主要特征
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基本含义;流行病学的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

2.流行病学的历史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简介
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又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

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四类,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研究设计。

每种方法的特征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举例。

4.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形成的分支学科。

5.展望。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讨论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疾病分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

重点:疾病分布相关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理解: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流行的强度指标的概念;疾病的三间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
方法,及其在疾病与健康研究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前言
疾病分布的定义及其意义
第一节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病残率、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生存率、累
计死亡率、续发率等的概念及其表示;及计算指标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疾病流行强度的概念及其常用的流行强度术语(散发、爆发、流行)。

第三节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种族等的不同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第四节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在不同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地区聚集性及地方病的概念。

第五节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时间分布的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概念及其意义。

第六节疾病的三间综合分布
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判断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对疾病作用大小的依据。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讨论、PBL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了描述性研究的三种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应用、常见偏倚,资料的整理分析。

重点:各描述研究方法的概念、目的、特点、应用范围,偏倚及其控制、各抽样方法调
查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难点:筛检方法的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筛检方法的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抽样方法的概念。

描述性研
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的概念、应用范围及分类;普查的概念、目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概念、各
种抽样方法的概念、优缺点、抽样误差的大小;抽样调查样本量大小的决定因素;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概念;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二节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