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筑材料课程引导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材料课程引导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夫人“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佳。
本文以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具体实施步骤及教学方法改革效果两个方面,对建筑材料课程”引导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主体性教育理论逐渐确立和完善,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自主学习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
同时高职教育改革也明确要求提倡“以人为本”,高职教学要由传统的教师’教、讲’向学生“学、练”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导者。
”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出”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筑材料》课程要求学生能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建筑材料;对各项材料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措施;能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沥青混合料配制;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和掌握其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使用和校核常规试验仪器设备;能根据试验规范要求,正确完成建筑材料各种常规试验、数据处理、书写试验报告及资料的分析整理。
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现引导型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授课内容主要是简短归纳重要理论和计算方法,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带疑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主创造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浅谈中职《建筑材料》课的教学方法

的变 化 . 后 让 学 生 思 考 : 什 么 同 样 都 然 为 是 建 筑 材 料 . 有 如 此 大 的 区 别 ?也 就 是 却 说 有 的材 料 可 以用 来 做 防 水 材 料 .而 有 的 则 不行 。最 后 教 师 做 出解 答 : 料 有 两 材 种 属 性 . 水 性 与 憎 水 性 . 料 吸 水 率 的 亲 材 大 小 取 决 于 材 料 的 亲 水 属性 及 材 料 的构 造 。再 比如 .材 料 的 物 “ 理 性 质 ” 一 节 介 绍 了“ 这 三度 ” “ 率 ” 三 度 即 密 度 、 积 密 度 、 、二 , 体
《 建筑 材 料 》 的特 点 课 1涉 及材 料 品种 多 , 中有 石 灰 、 膏 、 泥 、 凝 土 、 浆 、 . 其 石 水 混 砂 钢材 、 青 、 筑高分子材料 、 筑装饰材料等 等 , 沥 建 建 内容 庞 杂 . 且
堆 积 密 度 ; 率 即 孑 隙 率 、 隙率 。学 生 在 对 这 几 个 概 念 的理 解 二 L 空
3教 学 内 容 有 三 多 : 念 多 、 业 术 语 多 、 要 理 解 记 忆 的 . 概 专 需 内 容 多 。极 易 使 学 生 感 到 枯燥 乏 味 . 而 失 去 学 习 兴趣 。 从
积 密 度 . 哪 种 状 态 下 可 求 出砖 的 堆 积 密 度 . 及 孑 隙 率 与 空 在 以 L 隙率 的 区别 。这 样 , 加 深 了学 生 对 建 筑材 料 知识 的理 解 . 既 又让 学 生 了解 了学 习《 筑 材料 》 的实 际 意 义 。 建 课 对 比 归 纳 法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可 应 用 对 比归 纳 法 指 导 教 学 生 学 习 。 比 如 讲 到 水 泥 的 五 大 品种 时 . 可指 导 学 生 自行 归 纳 总 结 , 比各 种 水 泥之 间 的 异 同 . 列 成 图 表 , 这 部 分 知 识 一 对 再 使 目 了 然 , 于 理 解 和 记 忆 。 再 比如 . 生 对 砂 浆 和 混 凝 土 分 不 便 学
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探讨

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师和工程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建筑材料教学往往以笔记、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为主,存在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设计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有灵活、高效、互动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设计将建筑材料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开展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探讨如何结合交互教学模式和建筑材料教学特点,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为建筑材料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即是为了探讨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并通过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分析交互教学模式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将“建筑材料”课程内容转化为适合在线学习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建筑材料相关知识。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微课程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和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内容,我们希望为未来建筑材料教学提供新的启示,探讨交互教学模式在微课程设计中的最佳实践,为建筑材料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交互教学模式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交互教学模式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中,交互教学模式可以被广泛应用。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建筑材料》課程的地位与特点1、课程地位《建筑材料》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和工程应用,在今后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过程中严格把关建筑材料选用的要求和标准,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课程特点《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逻辑性和系统性差、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知识点分散、概念繁多等特点[1]。
本课程主要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涵盖了石材、石灰、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钢材、木材、沥青、塑料、复合材料等十多个材料大类,相互之间关联不大,内容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枯燥繁琐,很多知识点难以进行推理分析,诸多的数据和计算公式都源于实践经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认知有偏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但学习的目的性却非常强,比较注重跟未来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基础性和综合性知识重视不够,加之《建筑材料》课程枯燥乏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材内容滞后,针对性不强目前市面上高职高专的《建筑材料》教材琳琅满目,但大多沿用本科的教材,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更新滞后等缺点。
随着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的发展,相关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在不断更新,很多传统建材正逐渐被新型建材取代,但很多《建筑材料》教材的内容却做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相脱节,如在2011版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定义标准稠度的水泥浆是试锥下沉值为30±1mm,而有的教材仍旧沿用旧规范中的值28±2mm[2],教材内容显然滞后,容易误导学生。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

材料性 能 的重要 基础 , 只有掌 握 了建 筑 材料 的基本性 质 , 才能从 根 及对试验结 果的分析 , 面可以丰富感性认 识 , 深对课本知识 的 一方 加
本上分析 各种建筑 材料不 同性能产 生的原 因 , 而掌握 常用建筑 材 进 需要详 细讲解 , 这时可通 过多媒 体资源 将材料 的孔隙结构 图及 动画 形象直观 地展示 出来 , 对照 [示 和动画 可以更加 详细有效 地讲解 与 皋 1
讲解建筑 材料 的基本性质 时 , 南于建筑 材料 的基 本性质 是学 习建筑
二 、 视建 筑材 料试 验 , 固理论 知识 和 培养 材料 实验 技 能 重 巩 建筑 材料试验 是建筑材 料课程 的重 要教学环 节 , 过试验操作 通 理解 另一方面对 于培养学生科学 实验技能 以及 提高分析 、 解决 问题
该 课程 具有 综合 性 强 , 系统 性差 , 涉及 知 识 面广; 实践 性 强 , 逻辑 凝 土贯穿 型 的纵 向裂缝 的结 论 。 通过 这种 教学 方法 , 既可增 强学 生
性差, 叙述 性 内容多 , 论计 算 少等 特点 , 师在 讲授 时 往往 会 引 理 教 发 不起 学生 学 习兴趣 , 以得到 理想 的 教学 效果 。 难 因此 , 采用 合理 有 效的教 学方法 , 提高建 筑材料课 程 的教学质 量尤为 重要 。 对
材料结构状态有关 的性质 。
料 的不 同性 能及应 用 范围 , 因此 , 建筑 材料 的基本 性质 这部 分知识 的能力 , 重要作 用 。 具有 建筑 材料试 验主要包 括水 泥试 验 、 土骨 混凝
等 。 于试验 内容 的讲解 及演示 , 对 可以采用 多种 方法及 手段 。 建筑 材料实验项 目较多 , 中混 凝土试验 就包括混凝 土骨料试 其
《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

《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建筑材料及其分类,建筑材料进展概况,建筑材料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准,对建筑材料课程和工作构成的教育联合形式,需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对于高职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进展思路应当进行有机的把握,提出和运用多位一体的育人进展模式。
面对基地、实习教学、以科研为导向,将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相结合,用全方位的关注和教育模式的指导之下,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想法,深入到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之中,可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升专业化的人才培育水平。
1.《建筑材料》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对于该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特别重要的,由于在课程架构建设之初,课程目标和定位就决断了后续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过程。
为了能够让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事半功倍,应当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与最终就业之间的关系。
由于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定位不能与专业的人才培育和就业目标相脱节,因此,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将社会、行业、企业径直的培育目标建立在深化产业调研的基础之上,将别出心裁的课程体系的性质、特点和详细的工作内容和课程内容的结合更加深入,是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本身的企业生产过程、岗位工作管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指标等都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总体上来说,《建筑材料》本身的理论课程许多,但是这是由于其不能脱离专业的课堂使得任何一门选修课都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应用,也就是说,对于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不能太过偏离于《建筑材料》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明确该课程在整体课程学习体系之中的性质和作用,了解课程在实践应用技能过程中所需要掌控的详细高度,是进行课程实践应用的须要一步。
2.《建筑材料》课程的详细内容要求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控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遵循的教育方针。
高职教育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素质教育。
因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一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建筑工程专业而言,《建筑材料》属于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针对跟工程相关的建筑材料功能作用以及基本性质、试验手段以及适用场合、质量评价等多元化学科内容展开详细研究。
这一学科课程自身所具特征为不具备较强系统性且综合性相对较强、对应知识面甚为广泛、涉及内容十分繁杂、各部分材料均有各自体系且相互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实践意义较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理论计算少、难记、难学,再加上学生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如此一来,只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疲惫,甚觉乏味,学生日常学习热情未能被全面激发出来,教师教学遭遇阻碍,难以获取良好教学成效。
1教学改革方法本人经过反思这几年的教学过程并借鉴同仁们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1案例分析教学法立足实际的建筑工程实例分析,就日常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跟建筑材料相关的质量问题,由老师进行组织和设计,然后让学生分组参与讨论,并且各组相互提问辩论,学生就能深入思索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出选用材料不当造成的后果。
譬如说,在某个工程实际建设进程中,采用石灰砂浆针对墙壁进行粉刷之后形成鼓包开裂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就此类现象成因及其可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展开探究。
1.2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实践证明,《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所采用教材及所开展的教学进程均有着较强叙述性,为实现教学趣味性的全面强化,需着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时,立足教师正确启发,有助于学生实现信息获取,并对相关学习要点有着全面了解掌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从被动学习中被解放出来,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完成问题探索。
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

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建筑材料》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也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
本文将就《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教学内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种类、特点、性能以及用途,每种材料的制作工艺、工程处理方法以及材料的选用、储存和维护等方面。
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材料的应用和实际运用效果。
教学内容详实完备,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充实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讲课、实验、案例、模拟等。
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工作场景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运用,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际操作技能,使课程内容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仅是讲解,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三、教师素质作为专业教师,对于《建筑材料》这一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教学需求, 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书面测验、实验操作、作业评价等。
评价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能力为评判标准,根据学生普遍程度和不同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全面和客观。
五、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建筑模型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体验。
同时,外出考察、实地拍摄等方式也可以创造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得到全面丰富的学习和培养。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知识和实践结合,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化评价。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够实用,缺乏与实际建筑工程结合的案例分析;建筑材料更新速度快,但课程更新不及时;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用性和前瞻性;引入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问题、对策、教学质量、实用性、更新、教师培训、实践环节、学生学习1. 引言1.1 介绍建筑材料课程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涉及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及应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性能指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结构、功能和环保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性能测试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从而为将来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学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建筑材料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建筑材料,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材料课程以教授学生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和应用为主要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

有关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建筑领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围绕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展开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开展这门课程,以期对高职学生建筑专业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构建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特点,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熟悉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掌握材料的检验、试验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建筑材料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基础知识开始,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和特点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例如水泥、钢筋、混凝土、砖瓦、保温材料等的基本性能和用途,从而对建筑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材料的生产工艺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应该介绍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是怎样生产的,这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和优缺点,为日后的建筑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结构性能等,例如强度、耐久性、导热性、吸音性、防火性、耐候性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性能和特点,学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4. 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也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装饰和维修中的应用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施工要点和维护措施,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建筑实践工作至关重要。
5. 建筑材料的检验、试验和评价方法在建筑材料课程中,还应该介绍建筑材料的检验、试验和评价方法,学生需要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材料的试验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须相结合。
《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和试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正确选用与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的基本能力,也为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缺乏连贯性,以及实践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能力培养上等问题,提出对建筑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几方面进行的改革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教学探讨1建筑材料课程现状1.1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缺乏连贯性建筑材料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有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石材、沥青、塑料、墙体材料等等,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且大多为传统的材料,新材料较少,看似道理简单易懂,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无条理可循,易感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1.2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当前《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靠课堂讲解和课外实验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缺乏感性认识,使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经验知识不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各类材料的应用知识以及工程实际材料的应用了解得很少,尽管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但一旦深入工地,并不能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更谈不上综合应用所学的材料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1.3课程缺少内容上的创新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2l世纪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就要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用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收录教学新内容,要有较强的创新意念。
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以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不断地修订和添加最新的内容,能够使这门课程的内容更新更准,是培养2l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但是当前所使用《建筑材料》教材的思想相对显得有点滞后,并不适合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没有从当前土木工程实践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不能预见各种材料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搞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word资料5页

如何搞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属专业基础课,其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1.综合性强,系统性差,涉及知识面广本课程涵盖了几十类上百种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学习中无条理可循,易感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
2.实践性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理论计算少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概念多,经验性内容多,缺乏理论计算分析,难记、难学,难理解,这使得学生在习惯了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甚至放弃。
3.授课时数不断减少,使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若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只会越学越累,很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感觉也很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1.传统的课堂讲授尽管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如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研室活动时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集体备课,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对某一问题的处理达成共识,并应用在各自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法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以工程实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交流、分享观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

浅谈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自20世纪末以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了大量的新型材料。
而作为工民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建筑材料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在近些年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专业培养目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构建建材知识体系《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
它既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
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种类、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生产方法、检验方法、保管方法、验收规则及新材料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应达到下列目标: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保管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和使用方法以及验收规则;具有正确使用和合理选用常用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能力。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新型材料不断涌现,要在短短的一学期内把这么多材料的相关知识全部掌握就显得求全责备,事实上也难以实现。
那么有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字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材料知识呢?笔者的体会是:以专业要求为纲,以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为本,以性质决定用途为主线,分门别类,按照名称→类别→化学成分→生产方法→特性→应用→储存保管规则等顺序进行讲授,搭建建筑材料的知识体系。
二、分清主次,理顺脉络,抓住重点,克服难点,迅捷高效地掌握主要材料知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供中职工民建专业使用的《建筑材料》为例,该教材总共十三章内容,其中第11、12、13章为选学内容。
而前十章中各章内容的多寡,知识的难易并不相同,从教材推荐的学时分配和材料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第4章水泥,第5章混凝土,第8章钢材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时不应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精力,而应有所侧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
对于重点章节重点内容全面把握,弄懂钻透,在教学上安排较为充裕的学时,精讲多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实物、做演示实验、参观本地区的重点工程加强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般章节一般内容可以适当削减教学时数,理顺脉络,勾画轮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何上好《建筑材料》课程

浅谈《建筑材料》的教学在建筑工程管理这个专业中,《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该专业众多课程中的基础学科,这门课程概念多,记忆的内容多,也非常抽象难以听懂。
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如何复习好这门课程就成为了我们建筑材料任课教师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懒散,不好学,所以就得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要让学生学有所获,要让学生学有所乐。
现在我就如何上好《建筑材料》这门课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看法、做法。
一、贴近生活讲解基本知识因为建筑材料涉及的水泥、钢材、砖、石灰、河沙、石子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着手来引入课堂,先激发学生对本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一步步引领他们向最终结果探究,最后让他们恍然大悟:哦,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它们还有这样一些特性。
这样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们牢牢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第三章石灰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是煮鸡蛋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要吃鸡蛋都要放在水里用火煮熟了后才能吃,而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工地上工人煮鸡蛋的故事。
工人们要吃鸡蛋时就先把鸡蛋埋入需要淋水熟化的石灰块中间,然后开始淋水化灰,等到石灰熟化好后了鸡蛋也就可以吃了。
这时我就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会熟?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鸡蛋熟是因为受热了,为什么会受热,是因为石灰在淋水熟化过程中会放热,并且是放出大量的热才能把鸡蛋煮熟。
这样石灰熟化要放出大量的热这个特性就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这样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把我所要讲解的知识浅显易懂的教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中轻而易举的掌握了知识。
二、归纳总结,老生常谈,效果明显前面说过,《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概念多,记忆的内容多,也非常抽象零散,不易记住,如果不系统的归纳总结,在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传统的归纳总结方法在这里就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024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研究

2024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研究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材料的性质、应用、以及在不同工程环境中的行为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需求的日益复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研究,旨在为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1.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侧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工程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的课件,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远程实验等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1. 整合课程内容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应当紧密围绕工程实际需求进行整合和优化。
可以根据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材料的出现,不断更新和拓展课程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
同时,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和交叉,提高教学效率。
2.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1.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谈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教学系统构建

谈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教学系统构建摘要: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科目,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精湛的实践技能。
面对时代要求与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推进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打破了课堂与工作之间的藩篱,构建完善的实训教学系统。
本文首先提出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实训教学系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建筑专业类人才质量。
关键词: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实训教学系统在以往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将工作的重心置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上,工作中一味讲求效率,质量却差强人意。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科研轻实际操作与运用,这种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已经与时代要求脱轨。
高职院校作为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基本载体,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应当重新审视教学现状,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高效的方式将现代学徒制渗透到教学之中,提升建筑专业人才质量,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1构建实训教学系统面临的困境1、1教育理念存在偏颇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教师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上,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不便考查,且看似与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关系不大,因此,实践能力的教学空间被迫缩小。
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也没有对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加以思考。
此外,高职学生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而言,成绩较差,部分老师存在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没有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1、2教育方式老旧落后传统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填鸭式”教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考核内容展开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造成了建筑材料课堂上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截然不同。
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扎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学科特点,若是拿同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往往会使表现较好的同学满足于现状,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探讨

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设计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建筑材料”微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微课程设计的意义和背景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笔记,缺乏互动和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基于交互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设计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技术,提供更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 内容设计微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分类、性能、工艺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将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展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还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特点(1)灵活性:微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互动性:通过互动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增强教学效果。
(3)多媒体性:微课程设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获取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和体验。
(4)个性化:微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三、微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1. 实施方法(1)构建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技术,构建一个互动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2)制定学习任务: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3)开展教学辅导: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辅导和指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学习质量。
2. 效果评价(1)学习效果评估:通过考试、作业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改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专业课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和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教学、试验法教学、直观式教学、多媒体演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调查报告
中职传统教学目标以“理论知识为本”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记忆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地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其中演示法是主要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是根据岗位知识、岗位能力、岗位素质
为一体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现代互联网络来拓展学生知识渠道。
一、构建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
本课程充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PPT格式幻灯片、利用Authorware,Flash动画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通过播放“水泥凝结时间测定”其测定前知识介绍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授,其枯燥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如果进行现场实验学生又缺乏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指导;那么采用边教理论知识边实践的操作在这么长时间跨度下很难把时间分配合理,动画,诠释了水泥凝结时间的概念,并有效地解决了因实验时间很长才能得到结果的问题。
通过播放塑性混凝土和易性测定(坍落度法)视频,形象再现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性质,解决了需要制多组混凝土拌合物,才能区分其“和易性”不同性能。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不仅避免现场演示教学受场地人数限制,还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试验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师讲课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动手试验教学模式
试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如水泥技术性质检测中,要求学生自己
测定其性能、自己进行水泥强度检测、按配合比拌制水泥胶砂,如性能达不到要求,应如何进行调整,引领学生毕业后能达到上岗的要求。
三、构建案例教学模式
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利用大量图片照片真实地再观、以工程实例为切入点,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由学生代表提出本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现场浇灌混凝土时,由于流动性差,施工人员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分析可不可以?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什么危害?混凝土柱、梁浇筑拆模后,出现大量孔洞、钢筋外置、蜂窝等现象;工程施工中发现水泥放置一段时间,其表层变硬结块,用手轻捏可以将其捏碎,这时水泥的性能是否发生变化?这些水泥还能应用到工程中吗?以上现象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学生模糊概念及错误观点,教师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否定一切,同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案例问题解决过程中达到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充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直观式教学模式
建筑材料是有形、有色的生活中常见的实体。
可以把一些便于携带的建筑材料带到课堂上,教学效果更直观。
如在讲解烧结砖时,拿出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让学生观察、作比较,学生一看便知道砖的规格尺寸,孔洞率、外观质量、强度及应用。
这时,再讲解烧结普通砖的技术规定,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掌握。
适合本教学方法的课堂内容还有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饼法)检验、内墙砖和外墙砖的区别、热轧钢筋分类等。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直观式教育模式,能够突出学科特点,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构建参观施工现场,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深入感悟,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材料的性能、使用和销售情况,带领学生到市场上了解新型建材使用情况及发展方向。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开阔视野,并能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在参观调查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更具有让学生与专业知识零距离接轨的特点。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法改革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我们的根本,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正是我们给予学生以“渔”的过程,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