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0的乘法_教案教学设计

1和0的乘法_教案教学设计
1和0的乘法_教案教学设计

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教案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 4.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探索引入1. 如图,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有一 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请表示出图中 阴影部分面积: 图(1)的面积为: 图(2)的面积为: 学生探讨:从上式中你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 1.引导学生体会根据 特例进行归纳、建立猜 想、用符号表示并给出 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 探索过程,要让学生体 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 想的作用,同时引导学 生体会“数形结合”思 想的重要性。 2、对公式的几何解释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教 师可以根据两幅图的 变化过程制成动画或 操作演示。 20 8 图(1) 12 336 8 20 8 8 20 202 2= - = ? - ? 336 )8 20 )( 8 20 (= - +

(1)(2a+1)(2a-1)=2 a2-1,原因是“积的乘方”运算错误。 (2)(3a+1)(3a-1)=6a2-1,原因是“数的乘方”运算错误。 (3)(2a+1)(-2a-1)=4a2-1,原因是没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4)(-2a+1)(-2a-1)= - 4a2-1,原因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5)-(2a+1)(2a-1)= - 4a2-1,原因也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 策略:针对上述错误,进行题组训练,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还可以每天五分钟小测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和教案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解析】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猜谜语引出“手”,让学生从熟悉的“手”中,依次说出1个5相加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赏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赏析 【摘要】《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例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只绘制两幅课本上主题图的幻灯片,适用于广大农村学校教学,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巧妙。教师抓住主题图的两个故事创设美妙情境,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和解决问题等一切活动,每个环节设计新颖,整个过程流畅,层次清晰。大大改变了以前计算课单调、枯燥无味的现状。自编算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做自己喜欢的题,激活了学生对计算题计算的兴趣,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从老寿星的密诀教育学生积极锻炼身体。课后总通过反思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课外积极收集信息,养成课外探究的习惯。 【Abstract】《A factor in the center has 0 multiplications 》the lesson example have no design multimedia lesson piece, the slide which draw two lesson origin up the topic diagram, be applicable to a large village school teaching, the maneuverability be strong.The teaching design is skillful.The teacher hold tight topic diagram of two story establish a wonderful scenario and pursue studies to living to create easy delectation of study atmosphere.Stir up a student a study enthusiasm and investigation new information of desire.Leading student observation, imagination, exchanges reach agreement a problem etc. definitely the whole activity, each link design novel, the whole process flowing freely, the layer be clear.Consumedly change past calculation lesson monotonous, dull present condition.From plait calculate the type let the student have choice ground to be oneself like of, activated a student to calculation interest for compute, satisfy dissimilarity degree of the student learn dissimilarity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3352475.html,cate students from the know-how of old life star aggressive toughen body.Total pass to introspect to obtain knowledge after the lesson, be advantageous to development student’s scienc e of study method, in the meantime encouragement student lesson outside aggressive collections information, become lesson outside investigation of habit. 【Key words】Lesson example;The design is skillful;Analyze the Jing open up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下册第83页的例5,第84页的例6 教学目标: ①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②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精选教案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 4.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探索引入1. 如图,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8厘 米的小正方形,请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1)的面积为: 图(2)的面积为: 学生探讨:从上式中你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吗?再举几 个数试试.如果是一个数和一个字母,或两个都 是字母呢?它们的情况又如何? 2.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 (1+3a)(1-3a) (3)(x+5y)(x-5y) 3、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 不能大胆猜测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1.引导学生体会根据 特例进行归纳、建立猜 想、用符号表示并给出 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 探索过程,要让学生体 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 想的作用,同时引导学 生体会“数形结合”思 想的重要性。 2、对公式的几何解释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教 师可以根据两幅图的 变化过程制成动画或 操作演示。 问题研讨 计算(a+b)(a-b) = = 探讨:(1)a+b 与a-b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计算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 归纳能力 知识知识归纳:平方差公式次环节可以给出几个变式: (-a+b)(-a-b) = a2- b2 20 8 图(1) 12 336 8 20 8 8 20 202 2= - = ? - ? 336 )8 20 )( 8 20 (= - +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蕴涵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中的积的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一、课前准备:(手指操) 二、学习新课 (一)编口诀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课件出示:数一数有几个格子?(10)再出示9颗智慧星。(这里有几颗智慧星?) 师:你能很快地告诉老师这里有几颗智慧星吗?你怎么看的这么快、这么准呢?(共10格,空了一格)

空了一格,也就是比10少1,用式子算就是10—1=9 师:我们可以说1个9比几少1是9。 2、出示两排智慧星: 师:现在是两排了,你还能很快看出现在有几颗智慧星?(怎么看的?)师:1个9和1个10比,那2个9就可以和几十比?跟20比你还能用算式算到有多少颗智慧星吗?所以我们就可以说2个9比几十少2是18。 3、出示三排智慧星: 师:再看是几个9,就可以和几十比,那3个9就是?我们也可以说3个9比30少3是27。 师:像这样还有4个9一直到9个9,你能每次和几十比一比,看看比它少几写下来,在减一减得数是几。 生:填表后汇报。(略) 导: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都和几有关? 板书: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式子自己编口诀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2—8的口诀,今天你能根据表格,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吗? 生汇报师贴口诀

关于1和0的乘法

关于1和0的乘法 ----------实验小学张华 教学内容:关于1和0的乘法,教科书第8页信息窗3――变鸽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加数是1或是0时的乘法算式。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使学生明确0乘任何数都得0,1乘几得几。 教学设计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还记得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乘法的有关知识,好吗? 活动二、自主探索,引出新知 1、整体感知 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观察讨论,从而得出问题:(多媒体出示) (1)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2)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2、分步引导 师:应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生小组讨论,得出算式:(1)、1+1+1=()()×()=() (2)、0+0+0=()()×()=()问:你发现了什么? 3、在讨论中总结规律: 0乘任何数都得0,1乘几得几。 活动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师生共同分析,后独立完成。

活动四、综合练习(多媒体出示) 1、帮小兔把果子画上去。 2、 原来窝里有几 2、 原来窝里有几只小鸟?□○□=□ (只) 现在窝里有几只小鸟?□○□=□(只 3、 3 6

(1)一共有几只小狗? □○□=□(只)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连一连。 备注: 主备课人:张华 参与备课人:张华、王会芹、尹秀霞 在准备本节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大量收集资料,通过多媒体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元化的练习设计,力求使教学内容做到生动有趣。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教案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 4.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 计意图 探索引入1. 如图,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 形,请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1)的面积为: 图(2)的面积为: 学生探讨:从上式中你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吗?再举几个数试试.如 果是一个数和一个字母,或两个都是字母呢它们的情况又 如何 2.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 (1+3a)(1-3a) (3)(x+5y)(x-5y) 3、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不能大胆猜测得 1.引导 学生体 会根据 特例进 行归 纳、建 立猜 想、用 符号表 示并给 出证明 这一重 要的数 学探索 过程, 要让学 生体会 符号运 算对证 明猜想 20 8 图(1) 12 336 8 20 8 8 20 202 2= - = ? - ? 336 )8 20 )( 8 20 (= - +

(五)、错解: (1)(2a+1)(2a-1)=2 a2-1,原因是“积的乘方”运算错误。 (2)(3a+1)(3a-1)=6a2-1,原因是“数的乘方”运算错误。 (3)(2a+1)(-2a-1)=4a2-1,原因是没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4)(-2a+1)(-2a-1)= - 4a2-1,原因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5)-(2a+1)(2a-1)= - 4a2-1,原因也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 策略:针对上述错误,进行题组训练,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还可以每天五分钟小测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我国独有的帮助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效工具。知识性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帮助孩子熟记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我们主张课堂是让学生体验、交流、成长的舞台,是引导学生真切感悟数学本质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学的目标并不能囿限于此。从本质上说,口诀的编制来源于几个几连加的得数与乘法算式的意义之间的联系。编制口诀、了解口诀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诀。本册教材在编排上分两段安排相关内容,(一)是2~5的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分成两段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内容,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教材先安排了2~5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6~9的乘法口诀虽然数目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到6的乘法口诀新学的只有后面四句。这样编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口诀的同时,旧的口诀得到相应的巩固。同时,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形成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本节教材编排模式和前面相同,还是通过创设“有多少张粘贴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单元编制2~5口诀的方法,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这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厌倦这种千篇一律的形式,缺乏编制口诀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迁移、联想、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并且把这种思想和方法带入后续7、8、9口诀的学习中。 学情分析: 从逻辑学习起点来看,学生通过2~5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熟记运用口诀的经验,因此,到本单元的学习,就要向独立探究、逐步独立编制口诀发展。同时,从实际学习起点来看,不少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甚至能背诵后面的口诀,但口诀的来源、意义及新旧口诀的联系等这些数学本质并不十分清楚,这就会影响他们对口诀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这些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特征,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2.经历观察、推算、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迁移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教案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 目的: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点: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出示课件3, 提问:①求这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用加法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计算;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 直接用乘法计算,这时教师即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 2. 继续出示课件3,提问:这时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说出算式或。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并说说为什么等于0 (表示3个0相加,结果还是0)。

3.想一想:等于多少?为什么?(表示5个0相加,结果还是 0)、、、呢? 4.小结:0乘以任何数结果怎样?(0乘以几表示几个0相加,结果得0。) 5.根据刚才得出的,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如果学生说 不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6.学生独立填写、、。 7.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结果怎样?(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8.口算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三、运用法则计算: 1.板书例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学生独立完成,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完整版)

2018年初中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a+b)2=a 2+2ab+b 2 (a ?b)2=a 2?2ab+b 2 文字表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口诀:首平方,加上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符号看前方。 符号表示:( +?)2= 2+2 ?+2?(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 注:其中的 、?可以代表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或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① (a+b)2=a 2+2ab+b 2 ② a 2+b 2=(a+b)2?2ab ③ (a ?b)2=a 2?2ab+b 2 ④ a 2+b 2=(a ?b)2+2ab ⑤ (a+b)2=(a ?b)2+4ab ⑥ 2 )(2 22b a b a ab --+= ⑦ 2 )(2 22b a b a ab --+=

⑧ 4 )()(2 2b a b a ab --+= 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多种变形中,a+b ,a ?b ,ab ,a 2+b 2四者中,知二求二。 三、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求代数式的值 1.已知x -y =6,x y =-8. (1)求x 2+y 2的值;(2)求(x +y )2的值 2.已知,21=+x x 求221x x +的值 3.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1)982 (2)20162-2016×4030+20152. 四、终极挑战 1. 已知0136422=+++-b b a a ,求a-b 的值.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022*******=---++bc ac ab c b a ,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思考:无论x 、y 为何值时,多项式 106222++-+y x y x 值恒为非负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体会到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的数学思想。 六、作业 ① 已知,21=+x x 求441x x +的值 ② 若022222=++-+b a b a ,求20182017b a +的值 板书设计 一、复习.完全平方公式 二、灵活应用公式解题 三、数学思想: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思想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为您带来“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更多精彩读后感尽在出国留学网,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 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4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复习3的乘法口诀、对口诀。 一、情境创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小丑玩球研究了3的乘法口诀、咱们来开个小火车吧(出示课件对口诀)。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小丑顶碗中的数学问题。(重读顶碗两个字。)请看大屏幕、观察这幅杂技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个碗? 师:哦、你提了一个数学问题。图上都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1:每个小丑有4个碗 生2:有5个小丑。 师:哦、这么多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碗? 师:哦、你是说5个小丑一共有多少个碗、老师把你的问题贴在黑板上。谁还想提?(重读5个) 生1:4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2:3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3:2个小丑有几个碗? 生4:1个小丑有几个碗?(教师逐个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一个小丑有几个碗、用不用算? 生:不用。 师:数一数就行了。一个小丑有4个碗、表示? 生:1个4 师:1个4就是4、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1×4=4(板书)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 师:那两个小丑几个碗? 生:8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

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

多个座位。(3)用竖式计算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 什么?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 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 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 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 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 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三、拓展运用 1、填空。(1)0和一 个数相乘得()(2)0×2= 6×0=0×9= 1×0= 2、运用。(1)用竖式计算:2×304= 603×3= 506×7= 8×206= 3、拓展。(1)第一个书架上有205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198本, 第三个书架上有202本,第四个书架上有196本,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上 大约有多少本书吗?(2)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点评:针对知识的重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 回归到生活中去。] 2020-01-26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最新)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 乘法口诀》,课本第84页。 ●教材分析:《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经验独立完成,并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2到8的乘法口 诀,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但9的口诀句数多,数目大,容 易混淆,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 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 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情感目标: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 计算。 ●教学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袋鼠想拜见数学王国的国王,国王想考考小袋鼠,就在小袋鼠到王国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关卡,如果小猴子能顺利通关,就可以到达数学王国。小袋鼠是个好学的孩子,他非常想到数学王国学习,可是又怕过不了关,想请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了“小袋鼠到数学王国”的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智勇大冲关,自主探究新知: (一)第一关,导入新课。 1、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赛龙舟情景图)小袋鼠刚走了几步就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幸好河上面有一条小桥,但是桥口有一个小兔子。小袋鼠正想从桥上走过去的时候,小兔子拦住了袋鼠说:“小袋鼠,你要是想过去,就必须完成两个任务:1、说出你在河面上发现的两个有关数学的信息,并且提出三个数学问题。 2、你必须完成跳远的任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multiplication with 0 at th e end of a factor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120×4XX×31200×4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

0.二、新课 1.教学例 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 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 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 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 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青岛书院路小学毕朝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练背诵3的乘法口诀。 2.在探索、寻找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小磁板小棒操作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看,小丑头顶小碗, 手扔彩球,多精彩呀。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信息窗图)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每个小丑头上顶着4个碗,手中玩着3个球。 预设2:有4组小丑在踩晃板。每组3个。 预设3:有4排红灯笼,每排3个。 预设4:有4排绿灯笼,每排4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预设1:小丑共顶着多少个碗?手中拿着多少个球? 预设2: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预设3: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多少个绿灯笼? 预设4: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承接信息窗2的情境,引出继续看杂技的话题,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呢?”这一问题。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谈话:自己先来想一想: 3个小丑耍几个球?4个、5个? 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研究这些问题。 出示合作要求: 1.可以用学具小棒、圆贴等来摆一摆,帮助我们研究。 2.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3.也可以借助2、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帮助我们研究。 学生小组活动。 谈话:下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们的研究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预设1:我们组解决的问题是“3个小丑耍几个球”。用小棒摆,一个小丑3个球,摆3根小棒,这是第二个的、第三个的,合起来一共是9个。我们摆出了3个3,用加法算式是:3+3+3=9。3个3用乘法算式就是“3×3=9” 预设2:我们研究的是“4个小丑耍几个球?也就是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 预设3:我们解决了“5个小丑耍几个球”的问题。4个小丑是表示4个3,那5个小丑就是5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可以这样计算:3+3+3+3+3=1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 小结:3个小组分别带领我们研究了3个3、4个3、5个3是多少,先用加法帮助我们,再改写成乘法算式,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了。 提问:同学们看,两个小丑就是几个3?谁会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 预设:2个3,3+3=6,2×3=6。(教师相机板书:2个3相加 2×3=6) 提问:1个小丑3个球,也就是几个3?用乘法怎么表示? 预设:1个3,1×3=3。(教师相机板书:1个3 1×3=3)。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研究,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学生的想法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学生有了前面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研究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有关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经历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根据乘法的意义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5个2是多少?怎样列式?(2+2+2+2+2=10,2×5=10或5×2=10) 2.3×7表示几个几相加?(3+3+3+3+3+3+3或7+7+7) 二、猜想验证,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大胆猜想 1.创设情境:猴妈妈摘回一些桃子分给她的7只猴宝宝。 2. 课件演示桃子数量的变化,学生根据提供图例列式计算。 (1)(出示图例)每个盘子分得3个桃子,7个盘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列出算式:3×7=21(个)(指名汇报,电脑出示答案) (2)(出示图例)小猴子们吃了一些桃子……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几个桃子?列出算式:1+2+1+3+1+1+1=10(个)(指名汇报,电脑出示答案) (3)(出示图例)小猴子们继续吃桃子……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几个桃子?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0+0+0+0+0+0+0=0 0×7=0 7×0=0

2.问题1:每只猴宝宝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 3.问题2:在这里的0×7表示什么意思? 4.问题3:为什么 0×7=0,7×0=0?你们是怎么想的? 5.推理:那么0×3的积又是多少?(学生自由猜想) (二)列举进行验证 1. 出示算式:0×3= 2. 探究:到底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你们开动脑筋,可以通过举例、画图,也可以通过列算式的方法来证明。 (1)自主探究证明的方法。 (2)小组讨论。 3. 小组汇报展示证明的过程。(选取画图、列加法算式等作品) 4. 验证小结:通过画图、列加法算式等方法,我们知道了0×3=0。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0×3=0) 5. 计算:9×0= 0×0= (1)独立完成 (2)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三)得出结论 1. 思考:请观察这些算式,0×7=0,7×0=0,0×3=0,9×0=0,0×0=0,你发现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引导发现:都是乘法算式,算式里面都有0,乘得的结果都是0。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和0有关的乘法。(板书课题:有关0的乘法)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教案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平方差及其几何背景。 4.在合作、交流和讨论中发掘知识,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探索引入1. 如图,边长为20厘米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 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请表示出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 图(1)的面积为: 图(2)的面积为: 学生探讨:从上式中你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吗再举几个数试试.如果是一个数和 一个字母,或两个都是字母呢它们 的情况又如何 2.计算下列各题: (1)(x+2)(x-2) (2) (1+3a)(1-3a) (3)(x+5y)(x-5y) 1.引导学生体会根据 特例进行归纳、建立 猜想、用符号表示并 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 数学探索过程,要让 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对 证明猜想的作用,同 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形 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2、对公式的几何解释 学生普遍感到困难, 教师可以根据两幅图 的变化过程制成动画 或操作演示。 20 8 图(1) 12 336 8 20 8 8 20 202 2= - = ? - ? 336 )8 20 )( 8 20 (= - +

(五)、错解: (1)(2a+1)(2a-1)=2 a2-1,原因是“积的乘方”运算错误。 (2)(3a+1)(3a-1)=6a2-1,原因是“数的乘方”运算错误。 (3)(2a+1)(-2a-1)=4a2-1,原因是没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4)(-2a+1)(-2a-1)= - 4a2-1,原因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5)-(2a+1)(2a-1)= - 4a2-1,原因也是常见的符号错误。 。。。 策略:针对上述错误,进行题组训练,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还可以每天五分钟小测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体验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记4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应用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体会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作用。 3、通过找规律的方法探究出1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熟记1的乘法口诀。 4、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推理、总结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探究并归纳4的乘法口诀。 3. 教学用具 课件、练习卷 4. 标签 4的乘法口诀,探究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助学) 1、教师:今天我们来当勤劳的小蜜蜂,看看大家谁能得到一朵花。 2、看算式说结果和乘法口诀。(课件出示口算题) 1×3=2×2=5×2=3×2=5×5= 3、看图片说乘法口诀。

(二)教学例题(合作探究) 1、出示四叶草,让学生说说这种小草的特点。 学生:有四片叶子。 2、教师出示四叶草,让学生观察四叶草,可以分别用几个几来表示? 3、根据图自己编写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板书课题:4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编写正确的同学奖励一支花。 4、让学生说一说编写的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1×4=4 一四得四4×1=4 2×4=8 二四得八4×2=8 3×4=12 三四十二4×3=12 4×4=16 四四十六 5、让学生看图和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找规律?

(1)引导学生竖着看和横着看,乘数和积会有怎样的规律。 让学生理解:竖着看,其中一个得数是4,另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一个比一个多4。横着看,乘数相同,积相同,乘法含义相同 (2)引导学生从乘法和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去找规律。 乘法口诀中前两个字代表乘法的两个乘数,乘法口诀第三个字后面的字是乘法的积。 6、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三)学习1的乘法口诀。(顺思导学) 1、找出乘法口诀数量上的规律。 (1)引导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诀有5句,4的乘法口诀有4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2的乘法口诀有2句。 (2)引导学生数数,5、4、3、2,然后应该数哪个数字了? (3)说出1×1=代表的含义。 学生:1个1 (4)竖着从一五得五读到一二得二,那么1个1的乘法口诀应该如何编写呢? 学生:一一得一 (5)么这个乘法口诀应该放在乘法口诀表的什么地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