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4~55页。

学习目标:

● 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 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式表示。

● 使学生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我们都学了哪些运算律?他们是怎样用字母式表示的?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交换律 a x b = b x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 c = a + (b + c)

投影出示数学书第54页主题图

(2 x 4)x 3

=8 x 3 =24 2 x ( 4 x 3 ) =2 x 12

=24

能根据图片解释一下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吗?

(指明哪位同学起立回答)

生:(2 x 4)x 3表示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知道,总共有2列,1列4个,总共有3层。 2 x ( 4 x 3 )表示总共有两块组成,一块上有横4竖3,12块积木。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仿照式子也写出了一组这样的算式,但为什么算式之间会有这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与乘法有关的新朋友“乘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观察概括

观察上面的式子,说说你的发现。

生:1.每组中都是相同的三个因数相乘,而且都有小括号。

2.每个算式加上小括号后,就改变了运算顺序,可以是先把前两个因数相乘,再乘第三个因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因数相乘,再乘第一个因数。

3.不论是先算前两个数相乘还是先算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

如果用a、b、c 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试写,再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汇报。

板书:(a x b)x c= a x(b x c)

举例巩固

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一下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由思考,自编题,自解答后集体汇报,全班订正。(多人说)

活用定律

学习乘法结合律,可以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哪些方便?

出示:25x4=100

125 x 9 x 8

请同学们做题前,先仔细观察数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125 x 8 = 1000.

很好,那请同学们试试做这题。

找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找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根据是什么?

师总结简算方法:在做连乘计算题时,和以往一样要先仔细观察,看看那两个数相乘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使它们先算,这样计算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5页第二题、第四题、第五题

做题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要先观察算式,使新知变就知,是运算变得简单,多动脑,灵活运用定律。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乘法结合律与加法结合律之间的异同点。

最新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导学案

乘法运算定律导学案 高铺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教材24页,例5,例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 2,小组讨论,根据条件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3,展示提出的问题和算式。并进行汇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3,小组讨论,总结乘法的这种规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想想加法的运算定律是用什么字母表示的)。这里的字母都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课堂检测。 1,用乘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___×______ 109×31=______×______ 44×98=_____×______ 346×273=______×_______ 2,先计算,再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76×24= 148×35= 四,出示例6主题图,出示学生解决问题的算式。 小组合作学习 (1)在这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2)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3)字母表示。 (4)报 五,课堂检测。 1,用乘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6)×43=(___)×(____×___) 205×(85×30)=(____)×(____×____) (38×112)×14=(____)×(____×____) 218×(25×27)=(___)×(____×____) (提示:可用不同的方法哟) 2,先填空,再想想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5×16=16×(____) 5×(14×9)=(____×_____)×(_____) 6×13×5=13×(____×____) a×603=603×(____) 方法总结。谈谈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纲要 (2015—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现状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长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

(完整版)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根据图意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例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小黑板出示例2 1、指名读题 2、出示自学提纲 a、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b、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c、找出各种解答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 4.自学交流 师:同学们解答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描述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初步形成小组意见) 5.组织全班交流 (1)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重点是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同时学生板书。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 250(桶) 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 250(桶)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5×5)×2=25×(5×2)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多指出几名学生回答,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验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① 学生独立列式验证。

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 一、公开课平常化。公开课平常化,平时课公开化。公开课总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要不然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没有价值。其实不然,不管成功与失败,它都会体现出我们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成功有着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而失败也会给我们带来学习、反思。特别是我们校级的教研课,最好就是暴露我们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老师教时存在的问题。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来上这节课的,无试教、上前没有向学生说明上哪一节内容,没有告诉学生有老师来听课。这样的课较为真实,也最能训练自己的基本功。当然镇级、市级的除外,今天的`这节课,我自己觉得成功和失败各占50%,从教学任务的完成

来看,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敬请我们听课的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促进我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平时的课向公开课靠拢,公开课呢则向平时的课靠靠拢,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是通过让学生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这样的一个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是符合当今的新理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但是在验证当中的时间没掌握好,我自己也忘了,这也反映出教师的驾驭课堂、灵活调控的一种教育机智,而且在教学中也有颠三倒四的现象,本来是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然后提出假设验证,但在教学中到最后才概括出这个规律来。 三、教学理念的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也就是当今最新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

1.分数乘法导学案

1 分数乘法(精选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2 7个蛋糕, 你知道这2 7 表示的意思吗? (2 7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日会分蛋糕的情境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并自然地进行过渡。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2 9表示什么。 指名回答:2 9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2 9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29+29+29=69=2 3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29相加,用乘法表示是29×3或3×2 9。)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29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29×3,那么2 9×3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29是2个19,2个1 9乘 3就是6个19,所以就是6 9 。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29×3=29+29+29=2+2+29=2×39=69=23 (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第34页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生的对比、观察、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掌握乘法结合律 的概念及字母公式,能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严谨美。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验证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验证及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口算题卡 一、复习:(5分钟) 1.师:老师这准备了4道答题卡,请同学们口算。 准备:15×2= 25×4= 125×4= 125×8= 师:同学们口算能力真棒! 2.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说理由: 出示(1)100+19+81= 师:谁来说说,你想怎样计算? 生:省略。 师:题目里的运算顺序是先算100+19,而你是先算19+81,你想的真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省略。 出示(2)35+(65+114)= 师:说说你是怎样巧算的?

生:省略。 师:题目里的运算顺序是先算65+114,而他是先算35+65,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同意)为什么这样计算呢? 生:这样计算更简便。 师:的确。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3、出示16×25×4师:你能口算吗?生:省略。 师:难道乘法也可以运用结合律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口算,你们有信心吗? 二、新授。 1、教学例题2: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走进植树的情境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师:你真会动脑筋。(齐读应用题)你会列式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后请2种不同做法的学生来汇报,师板书:(25×5)×2 25×(5×2) (25×5)×2 师:你是先算25×5,请你告诉同学们,你是先求的什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24—25页的例5、例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 例5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6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定律并进行简算。 (5)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运算定律。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目的是为例6中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了解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例5 1、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结果。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从而得出4×25=25×4 4、再让学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观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 5、让学生用喜欢方式来表示乘法交换律。 6、应用乘法交换验算乘法。 教学例6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点,从而得出(25×5)×2=25×(5×2) 4、学生举例验证,得出定律。 5、引导学生比较例2的两种计算方法,哪种简单,并说明理由。同时老师说明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6、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7、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第一关:设计目的是:想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二关:设计目的是:应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关:设计目的是:应用加以巩固,加深印象,并使学生初步看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作用。 第四关:设计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习七的第1、第2题。

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使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使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仅仅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与效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61-62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使用乘法结合律实行简便计算。 2、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水平,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水平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实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使用乘法结合律实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使用乘法结合律实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

设计中,我以数学好玩,开篇引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行验证、总结规律、实践应用、拓展提升这样的一个思路实行的。我是通过让学生协助老师搭建领操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素材表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然后提出假设验证,直到在教学最后才概括出这个规律。同时我还把重难点放在如何应用上,如我先用定律,学生感到这个方法好,学起定律有了主动性,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三组好朋友协助学生提升速度和准确率,等等吧! 三、教学理念的设计: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实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在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就能获得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在巩固练习阶段,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使用知识实行解题的水平。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定稿) 执教:麻港小学陈长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25+78+375= 25+38+75+62= 2、引入新课:你很快就说出了结果,是怎样想的既然运算定律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速度,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练习六的第1~4题。 2、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意图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 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定律并进行简算。 (5)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运算定律。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目的是为例2中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做好铺垫。 2、课前谈话,复习在乘法中几对好朋友,5×2=10、25×4=100 、125×8=1000,主要是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 3、课前游戏——师生比赛,计算25×89×4 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简算中如何交换结合作渗透准备并由此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小学: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乘法分配律》问题导读 ----预习班级--------- 姓名----------- 学校--------- 老师-----------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概括等,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导。 1、我们学过的简便运算的规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算一算,比一比。下面的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24+28)×5 = 24×5+28×5 36×6+36×5 = 36×(6+5)7×4+7×20 = 7×(4+20) 8×(125+79) = 8×125+8×793、自学课本26页例7题,试着解决下面问题(3+2)×5 = 3×5 + 2 × 5 ( 13 +12)×4 = 13 × 4 + 12 × 4 3×35+2×35 = 35 ×( 3 + 2 )(a+b)×c = a × c + b × c 4、通过自学你未能解决的问题有: 《乘法分配律》问题生成——揭示规律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各题.1、连线比较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4+28)×5 8×125+8×796×38+6×32 9×(20+25)25×9+20×9 24×5+28×58×(125+79 ) 6×(38+32)通过计算和比较,我发现____ 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1)一共有多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2)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3、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4、怎样简便怎样算。(40+8)×25 36×34+36×66 (75 +25)×23 《乘法分配律》问题训练——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现在就来接受自己的挑战吧!1.判断正误 99×65 =99×65+1×65. ( ) 16×19+84×19=(16+84)×19 ( ) (57+140)4= 57+140×4 () 42×(28+19)=42×28 +19×42 ()2.在□里填入适当的数,并在括号中填入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 (1) 25×67×4=25×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请同学们做几道口算题。(知道结果的可以马上起立说) 2×58×125 50×2125×80 25×440×25 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算出了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是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和4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记牢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他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问例2的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摘出有用的信息:一共有25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在求什么?会做吗? 全班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每组用多少桶水,再求25组用多少桶水。(师板书) 25×5×2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提问:(1)这两个算是都有道理,请你观察着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两个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2,三个因数的排列顺序一样,运算符号都一样都是×,结果一样。 (2)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不同? 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算式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算式是先算后两数的积。 (3)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链接? 相等的关系,用等号连接。(板书=) 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个算是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 (3×6)×5= (7×4)×20= (8×25) ×4= 3×(6×5)= 7×(4×20)= 8×(25×4)= 每组算一道,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是之间是相等的。 启发提问:(1)三个等式中每组的因数一样吗?(一样) (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 (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1.4.2整式的乘法2导学案

1.4整式的乘法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单项式乘单项式。 2、会进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 3、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课前学习】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3x )·(-x )= (2)(-5x )·(3x )2 = (3)xy · xy 2 = 2、多项式2x2-3x3+8共有 项, 它们分别是 , , 。 二、课前预习 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y)-x(x 3= 2b)-a(a 4-= ) 2y xy (x 43212+-= 1)(-3x)2x -(x 2+= )2x y )(y x (-21232xy += 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乘法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 ,再把所得的积 。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1.用不同的形式表示阴影面积.由此得到单项式与多项式 的乘法法则. 第一表示法(长×宽): 第二表示法(求差): 故有: = 二、新知探索1 问题1:ab ·(abc+2x) 和c 2·(m+n-p)等于什么?你是怎样计 算的?

问题2: 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三、目标检测1 计算 (1) a ·(2x +y ) (2)﹙x -3y+1﹚·﹙-6x ﹚ 四、新知探索2 计算 (1)2ab(5ab 2+3a 2 b) (2)(23 ab 2-2ab) ?12 ab (3)(-5m 2n)?(2n+3m-n 2) (4)2(x+y 2z+xy 2z 3)?xyz 五、目标检测2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2(a-b)=-2a-b B.-2(a-b)=-2a+b C.-2(a-b)=-2a-2b D.-2(a-b)=-2a+2b 2.计算x(1+x)-x(1-x)的结果是( ) A.0 B.2x 2 C.2x D.-2x+2x 2 3.计算(-3a 2+b 2-1)(-2a)的结果是( ) A.6a 3-2ab 2 B.6a 3-2ab 2-2a C.-6a 2+2ab-2a D .6a 3-2ab 2+2a 4、计算:(1)a(a 2m+n) (2)b 2(b+3a-a 2) (3)x 3y(12 xy 3-1) (4)4(e+f 2d)?ef 2d 六、新知探索3 (2016湖北荆州)先化简再求值. x 2(x 2-x -1)-x (x 2-3x ),其中x=-2. 七、目标检测3 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b=2 222212( )5()2a ab b a a b ab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结合律 教案教学设计

4.3.5 乘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4页的例2,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六 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2.能够应用乘法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乘法结合律公式推导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会应用。 2.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2×5= 4×25= 8×125= 20×50= 40×25= 80×125= 指名学生口答。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根据同学的回答总结出:5和2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十;25和4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们相乘等于整千。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填空练习 17×13=()×13 29×36=36×() 25×()=23×25 4×13×25=4×()×13 指名口答,并说出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5×42×4 69×125×8 4×39×25 比赛结果有的同学算得快。 师:有的同学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他们运用了乘法的一个定律,它可以使连乘的计算题变得非常简便、易算。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索这个新的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及例2) (1)自主探究 师: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师:同学们解答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描述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初步形成小组意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表述方法,重点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教师相机板书。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 25×(5×2) = 25×10 = 250(桶) (4)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5×5)×2=25×(5×2)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 (可多指出几名学生回答,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2.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验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 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相机板书三个算式) 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谁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它们的积不变。) (板书或卡片出示,齐读) 3.抽象概括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数,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呢? (多指几名学生回答,形成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P54—P55。 2、教材地位: 本节教学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是在学生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关于乘法结合律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加法结合律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其实也和本单元其他几节有关运算律的内容安排类似,都是按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结构模式编排的。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发现的乘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是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确定了 一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与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简便计算乘法算式;②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探索过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乘法运算定律的价值所在。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及运用规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难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虽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让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小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往往难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乘法结合律的描述及灵活运用乘法结 合律和交换律来简便计算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永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诱导法:层层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3、自主探究法:教师不同于以往的说教形式,把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益终生”,教师既要管教,又要管学,教学重点是把教落实到学上,使学生会学、乐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1、探索学习法:当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大胆提出猜想,并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科学 的探索过程 2、通过操作练习法,巩固学生这节课学习的知识

2015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 课题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班级姓名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掌握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纠错栏 一、预习反馈 25×5=5×25=23×4=4×23=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 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列式计算:或 (2)比较两种解法,它们的结果相同吗? (3)通过观察,两道乘法算式的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不变。 (4)你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2、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 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我能用两种解法解答。(用综合算式) 方法一:方法二: 1

(2)比较两种解法,它们的结果相同吗? (3)通过观察,两个算式的因数都是()、()、(),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后两 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第()个算式计算简便些。 (4)你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三、交流展示 我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计算: 25×9×424×8×125 四、过关检测: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5×16=16×15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125×8125×242×8×5×125 25×32×12550×(23×2) 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小明每次都游7个来回,他每次游多 少米? 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 2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结合律》54-5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概括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学过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a×b=b×a 加法乘法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导学生思考: 加法有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加法有结合律,那乘法也有结合律吗? (板书:乘法结合律)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结合律,对乘法结合律提出猜想: 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2.验证猜想 (1)学生举式子验证猜想,师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式子可以说得完吗?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a×b)×c=a×(b×c)

【补充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小结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4.用生活的事例解释乘法结合律 课件呈现: (1) 问: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列出不同的算式) ①从上面看,每一层有3×5个,有4层,共有(3×5)×4个。 ②从前面看,每一层有5×4个,有3层,共有3×(5×4)个。 ③从侧面看,每一层有3×4个,有5层,共有(3×4)×5个。 引导学生通过(3×5)×4=3×(5×4),证明乘法结合律;反过来通过乘法结合律,证明(3×5)×4=3×(5×4)。 而算式(3×4)×5,同时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有两箱汽水,每箱有24瓶,每瓶6元,问两箱汽水共需要多少元? (简单解释课本(2×24)×6和2×(24×6)表示的含义) (三)运用新知 1.口算 25×4=125×8= 2.简便运算 ①三个因数相乘: 125×9×8= ②两个因数相乘: 24×25=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 2、师:(指导观察主题图,理清图中的数学内容)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关于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同事们能够有兴趣解决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