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米炒炮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党参;米炒党参;化学成分;炮制历史沿革;药理作用;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 C.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Nannf.)L.T.Shen 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1],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是我国传统补益类中药。党参生用长于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抗溃疡、改善心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2-3],对脾肺气虚、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热病伤津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历代本草典籍及各省炮制规范中党参的炮制方法有米炒、蜜炙、麸炒、蜜麸炒、清炒、土炒、蜜蒸、清蒸等,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功效各异。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载党参炮制项下仅有米制一种炮制方法。党参米炒后气变清香,和胃、健脾止泻作用增强[4],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5],含米炒党参的复方制剂不多,2020 年版《中国药典》复方制剂仅有1 个(“补脾益肠丸”,健脾止泻)。近年来有关党参米炒工艺研究已有报道,但米炒党参无统一的、操作性比较强的炮制工艺参数,且米炒党参长于健脾止泻的主要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对党参米炒炮制历史沿革、米炒前后成分及功效变化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党参增强临床疗效,扩大药用范围提供参考,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其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对米炒党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新药研发及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为寻求合理的、最佳的米炒炮制工艺奠定科学基础。1 党参米炒炮制历史沿革米炒是加固体辅料炒的常见炮制方法之一,药物与米共炒可增强药物和胃、健脾止泻作用。米炒炮制方法自古有之,《中国药典》1963 年版开始收载米炒党参,1977 年-2005 年版《中国药典》未收录,《中国药典》2010 年版又开始收载至今。1.1 古代米炒炮制工艺“党参”之名始见于《本草从新》[6],其炮制及临床应用历史较短,大约从清朝开始,因而党参古代炮制内容比较简单,偶有记载。在净制方面,有采用“去梢”(《外科证治全书》),“竹刀刮暴干”(《本草害利》);在米炒炮制方面,《时病论》记载“米炒,治脾土虚寒泄泻”。1.2 现代米炒炮制工艺米炒党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炮制品。笔者对历版《中国药典》和各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米炒党参炮制工艺汇总(见表1),发现在米种类(粳米、大米、糯米)、米用量、炒制温度(文火、中火)、炮制方法(米先下或共下)和炮制程度判定均有差异,药典炮制方法与各省炮制规范差异及具体炮制工艺参数的不明确,直接影响米炒党参饮片的质量和临床药效。党参米炒后气变清香,健脾止泻作用增强,化学成分亦有所变化。党参米炒后挥发油、党参多糖及微量元素含量较党参有所改变。刘海萍等[7]通过GC-MS 联用技术对米炒党参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党参米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周玥[8]研究发现,党参米炒后党参多糖含量降低,且对米炒品中新增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的生成途径进行探讨,推测党参米炒后新增5-HMF 是米炒党参长于健脾止泻的物质基础。此外,还发现5-HMF 生成的最主要途径是党参所含的多糖类成分与阿魏酸等酸性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反应,但该转化途径仅为部分转化,具体转化率有待进一步研究。邹利等[9]也发现,党参经米炒后党参多糖含量降低和5-HMF 新增这个规律。田源红等[10]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党参不同炮制品进行常用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并对测定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发现米炒党参饮片中Zn、Fe、Ni 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生党参饮片,Cu、Mg 元素含量较党参饮片明显降低。王清浩等[11]研究发现,党参米炒炮制过程中,样品粉末总色值呈下降趋势,且HPLC 指纹图谱中1、2、3、4、6、15 号峰是米炒党参炮制过程中与表观颜色变化显著相关且含量变化明显的成分,可作为米炒党参炮制过程监控及质量控制标志物。

3 药理作用3.1 免疫调节党参多糖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12],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抗体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性、体液性免疫均有广泛影响。党参多糖对RAW264.7 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作用,是潜在的免疫刺激剂,能促进RAW264.7 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脾脏指数,NO、血清γ 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6、IL-

10 水平,增加IgG、IgM、IgA 表达并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13-18]。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大鼠凋亡相关蛋白(RELA)、IL-10、IL-6 等靶点,T 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核苷酸寡聚化结合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9]。Bai 等[18]研究发现,党参寡糖(CPO)可提高环磷酰胺(CTX)致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耳壳肿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上调磷酸化的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CPO 是党参中重要的免疫调节成分,可作为药物或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免疫调节剂。Deng 等[20]发现,党参多糖可维持体内CD4+ /CD8+ T 细胞、Th1/Th2 细胞、Tregs/Th17 细胞、IL-10/TNF-α 和IL-10/IL-1β 的平衡,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干扰具有良好的作用,有开发成新型功能食品的潜力。且党参多糖可调节CD4+、CD8+、CD28+和CD152+ T 细胞百分率,可增加CD28、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p38 MAPK mRNA 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CR/CD28 信号通路促进T 细胞活化而发挥其免疫刺激作用[21]。Zou 等[22]研究发现,党参酸性多糖(CPP)经果胶酶修饰得到WCP-Ia 片段可增加脾脏指数、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NF-α、分泌型IgA (SIgA),CD4+ /CD8+ T 淋巴细胞比率,这与其含有的β-d-(1→4)-半乳糖链密切相关,表明WCP-Ia 靶部位是肠道免疫系统,且党参多糖还能提高乳酸菌数量和盲肠乙酸含量。因此,推断肠黏膜或微生物群可能是CPP 的潜在目标活性位点,今后可从粪便微生物移植或基因缺陷小鼠等方向探索体内详细机制。3.2 抗菌、抗肿瘤党参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毒性和抗菌作用,其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多种肿瘤和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张培等[23]对不同单糖组成的26 批党参多糖药材通过MTT 法进行肝癌HepG2 抑制作用比较,发现其抑制作用与单糖的种类和量存在相关性,其中半乳糖醛酸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最强。Chen 等[24]发现,从党参内生菌14-DS-1(DSPS)分离得到的胞外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Bai 等[25] 研究发现,党参多糖(CPP1a 和CPP1c)均能通过影响HepG2 细胞G2/M 期、上调Bax/Bcl-2 比值和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而影响细胞形态,抑制细胞迁移,诱导细胞凋亡,且推测CPP1c 比CPP1a 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促凋亡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其含有较高的醛酸。Yang 等[26]发现从党参中分离得到果胶多糖(CPP1b)对人肺腺癌A549 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明CPP1b 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为CPP1b 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方志娥等[27]研究发现,党参总皂苷(TSC )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类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8、Caspase-9 与p38MAPK、p53 蛋白表达,最终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抗溃疡党参是传统的脾胃调节药物。现代研究表明,党参提取物或化合物可改善胃肠功能、治疗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等。Jing 等[28]观察党参水煎液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发现党参多糖具有益生元样作用,能促进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此外,党参水煎液促进短链脂肪酸合成,上调抗炎因子的表达和下调与Th17/Treg 平衡相关促炎因子分泌,促进肠道整体菌群恢复。表明其在急性结肠炎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Li 等[29]研究发现,从党参根中提取的菊粉型果聚糖(CP-A)能明显降低乙醇所致急性胃溃疡大鼠黏膜溃疡指数、降低丙二醛(MDA)、NO 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显著提高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表明CP-A 可能是急性胃溃疡治疗的有效成分。研究还发现菊粉型果聚糖(CPPF)可以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微生物,特别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降低pH 值,并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表明CPPF 是一种潜在的天然益生元来源[30]。靳子明等[31]发现,党参超微粉对乙酸致胃黏膜损伤型大鼠胃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粉,表明超微粉碎有助于提高党参药效。3.4 改善心血管功能党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发现,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