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化学成分归类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提取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提取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提取可以按照其化学性质、来源、功效等多个角度进行。
1. 化学性质分类:根据中药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多类,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多糖类、萜类等。
2. 来源分类:中药化学成分可以来自植物、动物、矿物等不同的来源,因此可以按照来源进行分类,比如植物性成分、动物性成分、矿物性成分等。
3. 功效分类:中药化学成分可以根据其主要功效进行分类,比如抗炎成分、抗肿瘤成分、抗氧化成分等。
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是综合考虑上述几个角度,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进行提取。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对中药进行分析和提取,以得到目标化学成分。
中药鉴定学化学成分归类
化学成分归类一、含糖类成分的品种糖主山枸黄,海蜂猪伏党。
1黄芪:①皂苷类成分:如黄芪甲苷,并含乙苷和丙苷等,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
②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等。
③多糖类:黄芪多糖,具显著免疫促进活性。
④多种氨基酸及香豆素、甜菜碱等。
2党参:①糖类成分:菊糖、果糖、党参酸性多糖。
②皂苷类成分:党参苷I、丁香苷等。
③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乙酸酯,,木栓糖等。
④另含微量生物碱,植物甾醇,17种氨基酸及14种无机元素。
3山药:含盐酸多巴胺、含淀粉(16%)、粘液质、胆甾醇、麦角醇、β-谷甾醇、糖蛋白、多酚氧化酶、尿囊素,粘液质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16种氨基酸等。
4枸杞子:①含多糖:由酸性杂多糖与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复多糖,为其活性成分。
②含胡萝卜素。
③脂肪酸。
④多种游离氨基酸。
⑤生物碱,如甜菜碱等。
⑥微量元素等。
5茯苓:①主含β-茯苓聚糖,②多种四环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齿孔酸、块苓酸、松苓酸等,③麦角甾醇。
④胆碱,腺嘌呤。
⑤卵磷脂等。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茯苓次聚糖抗肿瘤则显活性。
6猪苓:①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猪苓聚糖I。
②麦角甾醇。
③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维生素H)、粗蛋白等。
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7海藻: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及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8 蜂蜜:① 糖类葡萄糖及果糖约7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质量好的蜂蜜果糖含量较高。
另含少量这趟。
② 酶类(转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③ 挥发油。
④ 多种维生素。
⑤ 其他:有机酸、乙酰胆碱、无机元素及花粉、蜡质。
二、含氰苷、硫苷、酚苷和醇苷类品种蓼大青板含靛蓝,桃仁苦杏苦杏苷,赤白二芍芍药苷,徐牡酚苷天麻苷。
1白芍:①苷类成分:芍药根含多量芍药苷,可达10.72% ,经加工为白芍后,含量显著减少,约在1% 以下;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脂苷,苯甲酰芍药苷。
中草药化学成分性质汇总
中草药化学成分性质汇总一.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执业药师] 考试必备:中药一《中药化学各成份》汇总
中药一《中药化学各成份》汇总!全是精华、全是心血赶紧背吧!迫在眉睫啊!!!中药化学各成份的定义一、生物碱: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二、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三、苷: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四、醌:具有aβ-a‵β‵不饱和酮的结构的化合物。
五、苯丙素类:基本母核具有1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化合物。
六、香豆素:母核为苯骈a-吡喃酮。
七、木脂素:由2分子C6-C3结构构成。
八、黄酮:由2个苯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C6-C3-C6)连接而成,多具有酚羟基。
九、萜:由甲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2个或以上异戌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不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十、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大多具有芳香嗅味。
十一、皂苷:为具有螺甾烷及其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十二、甾体:具有环戌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十三、有机酸:含-COOH的一类酸性化合物。
十四、鞣质:为复杂的多元酚类。
一、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除以酰胺形式存在外,仅在少数碱性弱的生物碱以游离形式存在,如:那可丁。
绝大数生物碱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盐。
一、分类:可分为吡啶类、茛菪类、异喹啉类、吲哚类、有机胺类五种:1、吡啶类:多来源于赖氨酸,分简单与双稠两类。
a、简单吡啶类:分子较小,结构简单,多呈液态。
B、双稠吡啶类:具有喹喏里西啶的基本母核。
2、茛菪类: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茛菪烷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如:茛菪碱、古柯碱。
3、异喹啉类:多来源于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可分为简单类、苄基类和原小檗碱类、吗啡烷类四种:a、简单异喹啉类:如:萨苏林。
b、苄基异喹啉类:如:罂粟碱、汉防已甲素。
c、原小檗碱类:如:小檗碱、延胡索乙素。
d、吗啡烷类:如:吗啡、可待因。
4、吲哚类:来源于色胺酸,结构复杂,数目较多,大多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及生物合成简介
中药化学成分大多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
类型众多,结构复杂,数目庞大。然而其结构
间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许多化合物在分子结 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 植物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由不同的生物 合成途径产生出结构千差万别的代谢产物。
苯丙素类 萜 类 黄 酮类 生物碱类
起始物质为MVA,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 这一途径生成。 由乙酰辅酶A歧式聚合生成的甲戊二羟酸单 酰辅酶A是中药体内生物合成各种萜类、甾类化 合物的基本单位。
MVA
三、莽 草 酸 途 径
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由 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苯丙素类、木脂素类、 香豆素类等。 此途径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 皮酸,再由桂皮酸生成各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 。
具有C6-C3单位 具有重复的C5单位 具有C6-C3-C6单位 具有氨基酸单位
脂肪酸、酚类、醌及聚酮类 具有C2单位。
按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
二次代谢产物
一 次 代 谢 产 物
是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 常生存的必需物质,如叶绿素、糖类、蛋 白质、脂类和核酸等。
二 次 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以一 代 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 乙酰辅酶A等)作为前体或 原料, 谢 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的物质(如生物碱、 产 黄酮等)。 物 中药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乙酰辅酶A直线聚合后再进行环合生成 COOH 各种酚类化合物。 CH3-CO-S-CoA + 3
乙酰辅酶A
CH2-CO-S-Co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CH3-CO-CH2-CO-CH2-CO-CH2-CO-----Enz 上述多酮环合则生成各种醌类化合物或 聚酮类化合物。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生物碱类
1、生物碱:旧称植物碱,一般指植物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除蛋白质、肽、氨基酸及维生素B1外)。
2、结构:大多由C、H、O、N元素组成,结构复杂,类型较多。
结构中的氮原子有多种形态,如游离状态和与酸结合状态。
此外,结构中除烷烃、羟基取代外还有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及脂键的取代。
3、理化性质:大多数生物碱成分极性较小,游离状态下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与酸结合生成生物碱盐后水溶性增加,但与生物碱结合的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也有差异,一般含氧无机酸及小分子有机酸的生物碱盐水溶性较大。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一、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生物碱、有机酸,苯丙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甾体皂苷,鞣质和三萜皂苷等。
二、常用提取法的比较方法是否加热所用溶剂提取效率适用范围和特点浸渍法不加热水或醇 + 成分遇热不稳定或含大量淀粉、树渗漉法不加热水或醇 ++ 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煎煮法加热水 +++ 成分遇热稳定及不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回流提取法加热有机溶剂 +++ 遇热稳定的成分连续回流提取法加热有机溶剂++++ 遇热稳定的成分,节省溶剂,时间长水蒸气蒸馏法加热水具有挥发性、水不溶性、热稳定性的成分升华法加热升华性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C02最为常见三、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方法原理方法原理结晶法溶解度离子交换法解离度萃取法分配系数分子筛作用,按分子由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氢键吸附凝胶过滤法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分馏法沸点出并得到分离四、生物碱的理化性质(l)性状: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
特殊性状:①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②药根碱、小檗红碱呈红色:③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④咖啡因显升华性。
(2)溶解性:①亲脂性生物碱:叔胺碱和仲胺碱;②亲水性生物碱:季铵碱(小檗碱)、含N-氧化物结构的生物碱、小分子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3)碱性:碱性大小用pKa表示。
pKa越大,碱性越强。
一般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季铵碱>仲铵碱>伯铵碱>叔铵碱>芳铵>酰胺。
(4)旋光性: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光性。
五、生物碱类的生物活性药材成分生物活性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碱: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类似肾上腺素作用伪麻黄碱:升压、利尿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消肿利尿、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黄连、黄柏小檗碱抗菌、抗病毒、抗炎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
中药化学各大类成分
中药化学各大类成分
中药化学各大类成分包括单体及其衍生物、多糖类、生物碱类、
黄酮类、苯酚类、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四环素类、鞣质类等。
这些
成分是中药药效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药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体及其衍生物是指单独存在于中草药中的单独分子,如白术酮、柴胡素、丹参酮等。
多糖类是指在中草药中含有的因糖基合成而形成
的多种单糖或复合糖,如枸杞多糖、银耳多糖等。
生物碱类是指存在
于中草药中的化合物,具有生物碱性质和毒性,如麻黄碱、阿托品等。
黄酮类是指在中草药中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苦味和黄色色泽,
如芦丁、栀子苷、黄芩苷等。
苯酚类是指在中草药中含有的苯酚类结
构的化合物,具有防腐、抗菌、消毒等作用,如木酚、丁香酚等。
挥
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是指在中草药中存在的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化合物,
包括升麻醇、薄荷脑、桂皮醛等。
四环素类是指在中草药中含有的四
环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如金银花素、青霉素等。
鞣质类是指
在中草药中含有的鞣质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收敛、缩血管、涩肠止泻
等作用,如龙胆酸、丹参酸等。
以上介绍的中药化学各大类成分是中药药效的主要组成部分,不
同的成分在中草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药效作用。
因此,在中药
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中药,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搭配,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并
避免药物间产生相互作用,使中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tp:三相点, cp:临界点, G:气相, L:液相, S:固相, SF:超临界流体
温度℃
压力(ATM)
•
G
S
L
SF
t p
5.2
71.5
-57
0
31.3
cp
纯CO2热力学相图
CO2相的物理性质
相 气体 超临界流体 液体
(二)沉淀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密度(g/ml)
扩散系数(cm2/s)
粘度(g/cm•s)
(0.6~2.0)X10-3
0.01~1.0
(0.5~3.5)X10-4
0.2~0.9
(0.5~3.3)X10-4
(2.2~9.9)X10-4
0.8~1.0
(0.5~2.0)X10-5
(0.3~2.4)X10-2
密度:气体<超临界流体≈液体 (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
一次代谢及二次代谢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进一步经过不同的代谢过程,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等)。并非植物机体中必不可少。不同的植物能产生不同的二次代谢产物。受来源、环境、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
中药化学——各类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各类化学成分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
每一种中草药都可能含有多种成分。
在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常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氨基酸等。
中草药之所以有医疗作用,主要因所含有效成分所致。
除过去早有研究并已广泛应用的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如黄连中抗菌消炎的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平喘的麻黄碱、萝芙木中的降压成分利血平等外,近年来,国内外均陆续发现了更多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特别是在抗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慢住气管炎等疾病的生物活往成分方面研究得更多。
另一些成分则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但通常没有什么生物活性,不起医疗作用,称为"无效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色素、树脂、无机盐等。
但是,有效与无效不是绝对的,一些原来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因发现了它们具有生物活性而成为有效成分。
例如蘑菇、茯芩所含的多糖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海藻中的多糖有降血脂作用,天花粉蛋白质具有引产作用;鞣质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一般对治疗疾病不起主导作用,常视为无效成分,但在五倍子、虎杖、地榆中却因鞣质含量较高并有一定生物活性而是有效成分;又如粘液通常为无效成分,而在白及中却为有效成分等。
中草药化学成分不仅与中草药的医疗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于鉴定中草药的品种、质量以及加工炮制、贮藏、栽培引种、资源发掘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研究中草药的工作中,必须了解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组成、性质、分布、以及对中草药成分的鉴定、含量测定、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有关知识。
中草药中所含化学成分一般鉴别方法介绍
中草药中所含化学成分一般鉴别方法介绍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
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
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
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结果。
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鉴别注意事项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
相差甚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等情况。
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
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
1. 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酚醇类、苯丙素类等。
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苷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活性。
2. 生物碱:包括吲哚生物碱、喹啉生物碱、萜类生物碱等。
如马钱子碱、黄连素等,具有抗菌、抗疟疾、镇痛等作用。
3. 多糖类:如葡聚糖、果胶等,常见于中药中的蔬菜、水果和菌类。
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4. 挥发油:包括醛类、酮类、酚类等。
如薄荷脑、丁香酚等,具有抗菌、解热、驱虫等作用。
5. 鞣质类:主要是以单宁酸为代表的类化合物,如栲胶、丹皮酚等,具有收敛、解毒、止血等作用。
6. 苷类:包括皂苷、甙类等。
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7. 生物鹅卵石
这些是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分类,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和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对于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1.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大多具有毒性,是中药中常见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鸦片中的吗啡、毒蕈碱中的毒蕈碱等。
2. 生物苷类生物苷是由糖类及其他分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当归中的当归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
3. 生物黄酮类生物黄酮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如芍药中的芍药苷、茶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
4. 多糖类多糖是一类由多个糖分子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如灵芝中的灵芝多糖、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
5. 生物酚类生物酚是一类具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亚类,如鞣酸、黄酮类、酚酸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杀菌等活性,如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丁香中的丁香酚等。
6. 醇类醇类是一类具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青蒿中的青蒿素、独活中的独活醇等。
7. 挥发油类挥发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和强烈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薄荷中的薄荷脑、茴香中的茴香醚等。
8. 酮类酮类是一类具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亚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葛根中的黄蜡酮、麦角中的麦角酮等。
以上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些化学成分,其中每一类成分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化学成分中的活性物质与中药的药理活性密切相关。
二、中药化学分析中药化学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掌握中药的成分信息,为中药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中药化学分析方法有: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是在薄层固定相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可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型非常复杂,而且每一种中药都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含氮化合物,具有很广泛的生物活性。
常见的生物碱包括莨菪碱、阿托品、乌头碱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碱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2.黄酮类:这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叶、果实等部位。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异黄酮、二氢黄酮等。
3.有机酸类:这是一类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根部。
常见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包括没食子酸、苹果酸、柠檬酸等。
4.苷类:这是一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化合物,具有改善循环、抗炎、利尿等作用。
常见的苷类化合物包括皂苷、强心苷、氰苷等。
5.挥发油类:这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具有抗菌、抗炎、解痉等作用。
常见的挥发油类化合物包括樟脑、薄荷醇等。
6.微量元素类:这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药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而且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也会因中药的产地、采摘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药物和病情来考虑其化学成分
的作用和效果。
中药鉴定学有效成分整理
中药鉴定学有效成分整理及考点整理(一)蚌壳蕨类狗脊:近边缘处有一条凸起的棕黄色环纹(木质部)入药部位为带叶柄残基的根茎(二)鳞毛厥科绵马贯众:根茎主含有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含有间隙腺毛(三)蓼科大黄: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游离蒽醌为大黄抗菌成分,结合性蒽醌为大黄主要泻下成分髓部有异性维管束何首乌:“云锦花纹”在皮部蓼大青叶:(四)苋科牛膝:含皂苷,羟基促皮脱酮,和牛膝酮川牛膝(五)商陆科商陆(六)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七)毛茛科威灵仙川乌:主含有生物碱,主要为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附子:白芍:主含有多量芍药苷赤芍:主含有芍药苷黄连:小檗碱,其次为黄连碱,川木通牡丹皮(八)防己科防己:含多种异喹啉生物碱,其中主要为粉防己碱北豆根(九)罂粟科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十)十字花科板蓝根葶苈子大青叶(十一)蔷薇科地榆覆盆子木瓜:皂苷,黄酮类及大量有机酸,如维生物c和苹果酸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十二)豆科苦参:多种生物碱,主要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山豆根葛根粉葛甘草:甜味成分为:甘草酸的钾,钙盐黄芪: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沙苑子补骨脂:决明子番泻叶苏木:心材含有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即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鸡血藤儿茶(十三)五加科人参: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生晒山参上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称:园芦红参西洋参三七:五加皮(十四)伞形科白芷: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精衍生物当归:含挥发油及水溶性成分,油中独活羌活:前胡:含挥发油及香豆素类成分川芎:挥发油,生物碱类及脂类成分,川芎噙为生物碱类主要活性成分香气浓郁,稍麻舌,微回甜蒿本防风柴胡:主含有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南柴胡与北柴胡的区别:南柴胡具有败油气味北沙参小茴香(十五)龙胆科龙胆:环烯醚萜及列环烯醚萜苷秦艽(十六)紫草科紫草(十七)唇形科丹参:多种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其中主要为黄芩苷广藿香半枝莲荆芥益母草薄荷泽兰紫苏叶(十八)玄参科玄参地黄:多种苷类成分,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要活性成分胡黄连(十九)茜草科巴戟天栀子钩藤:茎和根含有钩藤碱,异钩藤碱,此二者为降血压的有效成分(二十)葫芦科天花粉瓜蒌(二十一)桔梗科桔梗党参:主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南沙参(二十二)菊科木香:挥发油川木香白术: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紫菀佩兰茵陈青蒿蒲公英牛蒡子旋复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花含有红花苷,红花醌苷,泽泻(二十四)天南星科半夏石菖蒲:根茎含有挥发油(二十五)百部科百部(二十六)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知母芦荟(二十七)薯蓣科山药(二十八)鸢尾科射干西红花(二十九)姜科莪术:主含有挥发油,油的组成为多种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其中莪术醇和莪术二酮为抗癌有效成分。
各类化学成分分类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 概述 • 理化性质 • 鉴别 • 含量测定
各类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3
一、概述
• 生物碱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需的含氮化合 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 外的所有含氮有机化合物,因其结构中氮 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对而大多具有碱性。
• 含生物碱成分的常用中药:山豆根、制川 乌、马钱子、延胡索、苦参、麻黄、黄连、 黄柏、防己等
18
(一)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化学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本法适用于处方药味较少、 内成分较简单的中药制剂
直接测定法
酸染料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
苦味酸盐比色法
离子对萃取比色法
雷氏盐比色法
异羟肟酸铁比色法
各类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19
酸碱滴定分析法
强碱滴定生物碱盐时,在70%~90%的乙 醇介质中终点比在水中明显,因此常将生 物碱盐溶于70 % ~ 90%乙醇,再用标准碱 -乙醇液滴定。
中性:苦味酸(三硝基苯酚)(黄↓)
季铵盐↓
剂
• 中药水浸液中蛋白质、多肽和鞣质等成分,也可与生物碱
沉淀试剂生成沉淀,需排除干扰,防止出现假阳性结果。
各类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13
2薄层色谱法
•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 展开剂:多用氯仿、苯等低极性溶剂,加入其它溶 剂调整展开剂的极性。(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 性的生物碱在硅胶板上能形成盐,使Rf值很小或拖尾, 形成复斑。在硅胶吸附薄层中,常用碱性系统或在 碱性环境下展开。)
•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有时喷碘化铋钾试剂 后再喷硝酸钠试剂,可使样品斑点更清晰;亦可用 碘蒸气、硫酸铈、碘铂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成分归类一、含糖类成分的品种糖主山枸黄,海蜂猪伏党。
1 黄芪:①皂苷类成分:如黄芪甲苷,并含乙苷和丙苷等,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
②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等。
③多糖类:黄芪多糖,具显著免疫促进活性。
④多种氨基酸及香豆素、甜菜碱等。
2 党参:①糖类成分:菊糖、果糖、党参酸性多糖。
②皂苷类成分:党参苷I、丁香苷等。
③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乙酸酯,,木栓糖等。
④另含微量生物碱,植物甾醇,17种氨基酸及14种无机元素。
3 山药:含盐酸多巴胺、含淀粉(16%)、粘液质、胆甾醇、麦角醇、β-谷甾醇、糖蛋白、多酚氧化酶、尿囊素,粘液质中含甘露聚糖和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16种氨基酸等。
4 枸杞子:①含多糖:由酸性杂多糖与多肽或蛋白质构成的复多糖,为其活性成分。
②含胡萝卜素。
③脂肪酸。
④多种游离氨基酸。
⑤生物碱,如甜菜碱等。
⑥微量元素等。
5 茯苓:①主含β-茯苓聚糖,②多种四环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齿孔酸、块苓酸、松苓酸等,③麦角甾醇。
④胆碱,腺嘌呤。
⑤卵磷脂等。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茯苓次聚糖抗肿瘤则显活性。
6 猪苓:①含水溶性多聚糖化合物猪苓聚糖I。
②麦角甾醇。
③α-羟基二十四碳酸、生物素(维生素H)、粗蛋白等。
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7 海藻: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及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8 蜂蜜:① 糖类葡萄糖及果糖约70%,两者含量相近,“油性大”、质量好的蜂蜜果糖含量较高。
另含少量这趟。
② 酶类(转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③ 挥发油。
④ 多种维生素。
⑤ 其他:有机酸、乙酰胆碱、无机元素及花粉、蜡质。
二、含氰苷、硫苷、酚苷和醇苷类品种蓼大青板含靛蓝,桃仁苦杏苦杏苷,赤白二芍芍药苷,徐牡酚苷天麻苷。
1 白芍:①苷类成分:芍药根含多量芍药苷,可达10.72% ,经加工为白芍后,含量显著减少,约在1% 以下;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脂苷,苯甲酰芍药苷。
②苯甲酸。
③鞣质。
④挥发油等。
芍药苷为解痉、镇痛抗炎有效成分。
白芍总苷有抗肝损伤作用。
2 板蓝根:①靛蓝,靛玉红。
②氨基酸:如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缬氨酸和亮氨酸、棕榈酸。
③多糖:如蔗糖。
④苷类:如芥子苷、腺苷。
⑤β-谷甾醇。
3 赤芍:①苷类成分:芍药苷及少量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等。
②苯甲酸。
③鞣质等。
4 徐长卿:含牡丹酚5 天麻:主含对羟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即天麻苷,也称天麻素。
尚含赤箭苷、对羟苄基甲醚以及对羟基苯甲醇(天麻苷元)等。
6 牡丹皮:①主含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
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等。
③挥发油。
④苯甲酸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痛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7 蓼大青叶:主含靛玉红,靛蓝。
另含N-苯基-2-萘胺、虫漆蜡醇、谷甾醇等。
8 大青叶:靛蓝、靛玉红、色胺酮、黑芥子苷等。
9 枇杷叶:叶含皂苷,糖类、熊果酸,齐墩果酸,枇杷苷、鞣质及维生素B1等。
10 苦杏仁:①含有效成分苦杏仁苷。
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苯甲酸级葡萄糖。
②苦杏仁酶:苦杏仁酶包含苦杏仁苷酶及樱苷酶。
③脂肪油(杏仁油)。
④ 蛋白质和15种以上的氨基酸。
11 桃仁:①含苦杏仁苷。
②多种酶:如苦杏仁酶,尿囊素酶、乳糖酶。
③维生素B1。
④多量脂肪油。
12 青黛:含靛玉红、靛蓝、色氨酮、靛棕、靛黄等。
靛玉红治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三、蒽苷及醌类的品种醌类蒽苷,大黄巴番,虎决何茜,萘醌紫草,丹参酮丹。
1 大黄:①含蒽醌衍生物,有游离状态的和解离状态的,其中以结合状态者为主,游离状态者占少部分。
游离蒽醌衍生物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双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最强,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等。
②含鞣质类物质,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为收敛成分。
③尚含挥发油、有机酸、脂肪酸、甾醇及多种无机元素。
2 虎杖:①蒽醌化合物,以游离型为主,结合型的含量较低;游离型蒽醌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型蒽醌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葡萄糖苷。
②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芪三酚为抗菌成分,芪三酚苷有镇咳即降血脂作用。
③鞣制及酚性化合物。
④多种多聚糖。
⑤黄酮类化合物等。
3 何首乌:①二苯乙烯苷化合物,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能力、防止动脉硬化及保肝作用。
②卵磷脂。
③蒽醌类衍生物。
主要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苷。
④鞣质。
⑤铁及锌含量较高。
4 紫草:紫草均含有多种相似的萘醌类色素并为紫草的有效成分。
这些萘醌类色素的母核均为紫草素。
其中以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乙酰紫草素,β- 乙酰基异戊酰阿卡宁为主要成分。
5 丹参:①脂溶性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ⅡA、ⅢB、隐丹参酮等及其异构体。
②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酸A、B、C、D、E、F、G,醚迭香酸等。
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主要有效成份。
6 巴戟天:①蒽醌类化合物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大黄素-甲醚等。
②植物甾醇。
③树脂和多种氨基酸成分等。
7 茜草:①蒽醌类衍生物,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异茜草素等。
②萘醌类衍生物,如大叶茜草素、2-氨基甲酰基-3-甲氧基1,4-萘醌等。
8 番泻叶:①两种番泻叶均含二蒽酮苷类化合物,主要为番泻苷A、B、C、D及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
②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③黏液质。
9 决明子:决明子种子含游离羟基蒽醌衍生物,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决明素、决明苷等。
小决明种子①主含游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③决明子内脂等。
四、含黄酮类及其苷类的品种黄酮及苷蒲沙黄,罗槐淫葛根皮桑,紫花西槲苷酮黄。
(酮黄即黄酮)1 葛根:含黄酮物质,其中主要为葛根素、黄豆苷及黄豆苷元。
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
葛根长霉后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
野葛总黄酮含量较粉葛高。
2 黄芩:含多种黄酮类衍生物,如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苷等。
3 桑白皮:①黄酮类衍生物,如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环桑皮素及环桑皮色烯素等。
② 香豆精类化合物,东莨菪素及伞形花内脂。
③桑酮A、B及桑根酮C、D等。
④挥发油。
4 罗布麻叶:①叶主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异槲皮素苷(罗布麻甲素)和槲皮素(罗布麻乙素)为主。
②多种氨基酸。
③橡胶。
5 槐花:①黄酮类成分,如芦丁(芸香苷) 槐花米甲素等。
②三萜皂苷类,如槐花米乙素、丙素等。
③桦皮醇及槐二醇。
6 红花:①含黄酮类,如红花苷,红花醌苷及新红花苷、芦丁、槲皮素等。
②色素类如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等。
③脂肪酸、如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
④挥发油。
7 蒲黄:①主含黄酮类化合物,如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芸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等。
②β-谷甾醇。
③氨基酸等。
8 西红花:①含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和苦味质,其中主要为番红花苷-1、2、3、4、番红花单甲脂和二甲脂,α-β-胡萝卜素,α-番红花酸,玉米黄质、番红花苦苷。
②含挥发油,主为番红花醛。
9 沙苑子:含多种黄酮、苷类,并含脂肪油、甾醇及氨基酸等。
10 淫羊藿:均含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等、还含挥发油,木脂素和生物碱。
11 紫花地丁:含苷类、黄酮类、粘液质及蜡质。
12 槲寄生:①三萜类化合物②黄酮类化合物③甾醇类④苷类⑤有机酸。
五、含皂苷为主的中药品种牛商紫沙桔皂苷,枇杷知母瓜太酸,三人西洋天南远,甘麦川木威灵仙。
1 怀牛膝:①三萜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
②甾类化合物如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牛膝甾酮具有较强的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
③牛膝肽多糖ABCD,有免疫活性。
2 商陆:①三萜皂苷,水解得加利果酸、去羟加利果酸、商陆皂苷元。
又分出一系列皂苷,如商路皂苷甲、乙、丙、丁、戊、己、辛。
②γ-氨基丁酸。
为降压成分。
③商路多糖。
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活性。
④降压成分组织胺。
⑤甾醇类化合物α-菠菜甾醇、Δ′-豆甾醇等。
商陆皂苷是商陆扶正固本的有效成分之一。
商陆皂苷甲有很强的抗炎活性3 太子参:①皂苷。
②多种氨基酸。
③β-谷甾醇。
④胡萝卜素。
⑤太子参环肽A、B。
⑥果糖、蔗糖等。
4 威灵仙:①根含多种三萜皂苷,为齐墩果酸或常春藤苷元的衍生物。
②根含原白头翁素,遇热或放置易聚合成白头翁素。
棉团铁线莲根含白头翁素、生物碱、肉豆蔻酸等。
东北铁线莲根含三萜皂苷:铁线莲皂苷A、A′、B、C,皂苷元均为齐墩果酸。
5 甘草:①三萜皂苷化合物,如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为甘草甜味成分。
甘草酸水解后产生18β-干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
②尚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等。
③香豆素。
④氨基酸。
⑤生物碱。
⑥挥发性成分⑦多糖。
6 远志:远志皂苷,皂苷以皮部为多7 人参:①主含多种人参皂苷类化合物,须根中含量较主根高。
②糖类:除一些单糖、双糖、三糖外,还含有几十种多糖化合物,如人参多糖A~L、Q~U等。
③挥发油。
④人参多肽类。
⑤其他: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等。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以达马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为显著,常用以评价人参质量.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溃疡、降低血糖等活性.8 西洋参:①含多种人参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
②多糖成分。
③挥发油,以β-金合欢烯含量较高。
④脂类化合物。
⑤多种氨基酸。
9 三七:①含多种皂苷,和人参所含皂苷类似,但主要为达玛脂烷系皂苷,有人参皂苷及三七皂苷等 。
②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三七素。
③黄酮类。
④三七多糖。
⑤挥发油等。
10 柴胡:两种均含:①皂苷类:柴胡皂苷a、b、c、c等。
②挥发油。
③多糖类。
④甾醇类:α-菠菜甾醇,豆甾醇等。
柴胡皂苷a、b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变态反应、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挥发油也是柴胡的有效部位。
据报道,柴胡皂苷类主要存在于根的皮部,其相对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根条增粗而下降。
11 桔梗:①含多种皂苷成分,如桔梗皂苷A、、C、D等。
②含甾醇类化合物等。
12 沙参:轮叶沙参含三萜皂苷、蒲公英萜酮等。
杏叶沙参含皂苷、香豆素(花椒毒素)等。
13 天南星:三萜皂苷,安息香酸等14 麦冬:①皂苷类成分,如麦冬皂苷A、B、B′、C、C′、D、D′,其中以麦冬皂苷A的含量最高,B次之,C、D含量均最低。
②糖类成分,如但糖类和寡糖类等。
③黄酮类,如麦冬黄酮A、B,并分得5个高异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