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972fe2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4.png)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曲调,能够合理运用语音语调唱出歌曲。
2.掌握歌曲中描述的行走动作,能够正确表现歌曲。
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感受歌曲中传递出的快乐和活力。
二、教学内容
歌曲《走路》
三、教学流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幼儿跟随节奏,做出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不同动作,热身活动5分钟。
2.引入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走路》,鼓励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歌词一起唱。
3.学习歌曲
(1)教师读出歌词,幼儿模仿跟读。
(2)教师把歌曲按句给幼儿示范引导幼儿跟唱,注意语音语调,增强音乐感受。
(3)教师让幼儿分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跳一遍歌曲中描述的行走动作。
4.合唱歌曲
教师让幼儿跟着歌曲律动,一起欢快地唱出歌曲。
5.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我选择了歌曲《走路》作为教学内容。
此歌曲的歌词简单、容易理解,曲调欢快、节奏感强,适合小朋友唱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幼儿的参与和活动放在第一位,注重发掘幼儿的创造性和表现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水平。
尤其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让幼儿
分组跳行走动作,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协作能力,还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歌曲的含义和感受。
但需要反思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在创造性活动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让幼儿在学习音乐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c208ed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6.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模仿歌曲中的走路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走路》,并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准确地进行动作模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CD、音乐播放设备、歌曲《走路》的乐谱、动作图示。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走路》,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和节奏。
教师向幼儿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走路》,教唱歌词,让幼儿熟悉并掌握歌曲的旋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错误。
4. 分组练习(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学习和动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5. 展示环节(5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掌声。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动作模仿准确性,评估他们对歌曲《走路》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分组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和互动,评估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中班音乐公开课走路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公开课走路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e77b85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d.png)
中班音乐公开课走路教案背景本次公开课教学对象为中班幼儿,教学内容为走路。
走路是幼儿园生活中最基础的活动之一,也是音乐教育的入门课程。
通过走路,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走路的基本节奏和不同样式的走路动作;2.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协调能力;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教学准备1.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平坦的场地;2.音响设备:播放音乐;3.道具:色彩鲜艳、造型简单的彩带、气球或其他有趣的玩具;4.人员安排:1名音乐教师和1名辅助老师或家长。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暖身活动(5分钟)1.给幼儿播放温暖、活泼的音乐;2.联络师幼感情,欢迎幼儿的到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部分:音乐欣赏(5分钟)1.给幼儿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如舞曲、摇摆等;2.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的听力。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30分钟)1.介绍不同样式的走路动作,如提脚、踢腿、轻盈、大步、跳跃等;2.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身体感觉,做出相应的走路动作;3.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通过彩带、气球等道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第四部分:巩固训练(10分钟)1.给幼儿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走路动作,教师或辅助人员提供指导和鼓励;2.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和表现欲。
第五部分:总结(5分钟)1.通过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加深幼儿们的印象;2.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3.预告下一节课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幼儿学习走路,如音乐欣赏、样式讲解、情境引导等。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幼儿们的听觉和视觉协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观察到幼儿也有了不错的表现。
但是,有些幼儿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掌握技能。
下次可以多配合一些强化训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走路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3e5a27e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f.png)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3.练习幼儿的大肌肉运动,提高协调性;4.发展幼儿的社交技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音乐教学将选择《走路》这首歌曲进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1.歌曲欣赏:播放《走路》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情。
2.节奏打拍:将幼儿分为两组,让一组以手拍击出歌曲的节奏,另一组在旁边跟随跳舞。
3.动起来:利用歌曲的节拍,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跳舞,模仿步伐走路。
4.制作小乐器:为了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幼儿制作简单的小乐器,如拇指琴、哨子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并向幼儿简单介绍歌曲的内容。
2.聆听歌曲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情。
3.询问幼儿对歌曲的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二步:节奏打拍1.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跳舞,一组拍手打出歌曲的节拍。
2.适当的让幼儿交换组别,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感受到不同的角色。
3.强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让每个幼儿都能打出歌曲的基本节奏。
第三步:动起来1.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一起跳舞,模仿走路的步伐。
2.通过不同的节奏和动作组合,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跳跃。
3.鼓励幼儿可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制作小乐器1.教师向幼儿演示制作简单的小乐器,并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
2.发放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他们自己的小乐器。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小乐器加入到音乐中来。
教学效果经过本次音乐教学,幼儿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大肌肉运动和协调性。
在走路这个主题下,幼儿在动态中自由表现自己,他们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进一步培养了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制作小乐器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动手能力,还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资料1.《幼儿园音乐教育》(陈进校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c9624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a.png)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教案: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走路》。
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歌词描绘了小动物们走路的样子,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歌曲旋律轻快,节奏明显,适合幼儿学习和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难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小动物走路姿势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动物图片。
学具:幼儿音乐教材、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走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展示相关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小动物们的走路姿势。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学生轮流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旋律,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走路》。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歌词卡片的制作,加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走路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走路》,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通过展示和练习,学生们的演唱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将所学歌曲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增强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07861d8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3.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歌曲《走路》的基本内容,了解走路的节奏和动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跳舞能力,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唱歌和做走路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唱歌《走路》并能够跟着音乐做动作。
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走路的动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响设备、音乐磁带或CD、教学课件。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公开课内容,引导幼儿关注音乐活动。
3. 歌曲学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走路》,让幼儿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氛围。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读,熟悉歌曲内容。
3.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走路动作,并示范,让幼儿跟着学做动作。
4. 幼儿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唱歌比赛,看谁唱得最好听。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走路动作比赛,看谁做得最标准。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对歌曲《走路》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唱歌和做动作时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唱歌、做动作,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与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等,让幼儿随时感受到音乐的氛围。
七、教学反思:2.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音乐活动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音乐活动,如唱歌比赛、舞蹈表演等,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dba13a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f.png)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歌曲《走路》,提高音乐节奏感。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走路》,了解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图片。
2.音乐:歌曲《走路》。
3.教具: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带领学生做《走路》律动,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
1.2学生自由发挥,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
2.新课展示2.1教师播放歌曲《走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不同动物走路方式,如:兔子、乌龟、大象等。
2.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3.歌曲学唱3.1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合作,提高歌曲的完整性。
3.3教师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4.活动延伸4.1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新的动物走路方式,并进行表演。
4.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如:分组唱、集体唱等。
5.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学唱歌曲《走路》。
2.家长协助孩子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并进行录像,发送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走路》,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观察并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理解歌曲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2.准确地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路方式,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是怎么走路的呀?""有没有人看到过小动物们是怎么走路的呢?"学生自由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走路方式。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4篇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14ef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8.png)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4篇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1活动目标: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
)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
)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
)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⑴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
如:×××|×××|××××|×—|……(白)小鹿走路跳跳跳2、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⑴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⑴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
(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⑴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⑴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
(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a9a20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8.png)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引言: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音乐的欢乐和活泼,幼儿们能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节中班的音乐课《走路》的教案,并对该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力,通过音乐感受和表达走路的节奏。
2. 启发孩子们对走路的动作进行探索和表达。
3. 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通过合作的方式展示他们的走路动作。
二、教学准备:1. 走路相关的音乐素材和背景音乐。
2. 拖鞋,跑步机,小雨靴等实物道具。
3. 图片和动态图片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动作。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和拉伸运动,以帮助他们准备接受音乐课的内容。
2. 导入:老师播放一段跟走路相关的音乐,例如《小苹果》,并让孩子们一起跟着节奏走路。
3. 探索:老师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走路方式。
孩子们可以模仿老师、舞蹈动作或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走路方式表达出来。
4. 合作表演:老师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走路方式进行合作表演。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并用实物道具来装饰舞台。
5. 反思和总结: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课堂的内容,让他们思考和表达通过音乐走路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本节课通过引入音乐和走路动作,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有趣和活泼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不足:教师在课前准备方面可以更加充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走路相关的音乐素材和实物道具。
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改进:下次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例如模仿动物的声音和走路方式,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结尾: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从孩子们最初的年龄起,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堂,更是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5c48a8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6.png)
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感受音乐节奏与旋律。
2.帮助幼儿通过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提升身体协调性。
3.引导幼儿学会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4.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一段小节目。
二、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设备。
2.音乐《走路》。
3.教室活动区域。
4.用于指导动作的图片或卡片。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放松操,准备开始音乐课。
2.引入《走路》音乐(10分钟)–播放音乐《走路》,让幼儿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老师向幼儿介绍音乐主题,与幼儿讨论关于走路的内容。
3.学习“走路”动作(15分钟)–老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走路的形式,如小步快走、大步跳跃等,引导幼儿模仿。
–老师示范并逐步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走路动作。
4.合作编排表演(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走路动作,并配合音乐节奏,编排出小节目。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老师与其他幼儿鼓励和欣赏。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老师与幼儿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表演的重要性。
–播放音乐,所有幼儿一起展示他们编排的表演,共同享受音乐与舞蹈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本节音乐公开课通过结合音乐与动作的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增强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
五、延伸活动1.让幼儿自由发挥,编排其他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小节目。
2.分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继续感受音乐的乐趣。
3.鼓励幼儿家庭中与家人一起跳舞,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音乐公开课教学,《走路》音乐不仅让幼儿学会了如何用动作表现音乐,更让他们体会到音乐与合作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愿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感受生活的美好!。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2b7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f.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掌握走路的基本步法,包括步伐,姿势,节奏等;2.能够唱出《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加强幼儿记忆;3.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增强幼儿园体育与音乐教育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走路的基本步法,能够唱出《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
难点:将走路和音乐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在走路的过程中跟着音乐进行节奏运动。
三、教学过程3.1、热身1.通过简单舞蹈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热身,让幼儿的身体得到活跃。
3.2、新课1.给幼儿简单介绍走路的基本步法,重点讲解步伐、姿势以及节奏等方面。
2.张贴关于走路的图样,要求幼儿配合着看图模仿。
3.播放音乐,在音乐的节奏下引导幼儿进行走路,引导幼儿把音乐和走路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在走路的过程中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做一些手臂运动或跳跃等活动。
3.3、课堂示范1.教师利用幼儿喜欢的角色扮演工具表演关于走路的小故事,引导幼儿仿效范例,以此提高幼儿对走路的习惯养成。
2.教师演唱《小兔子乖乖》,学生跟唱。
3.4、活动互动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口胡,复述关于走路的小故事;2.在音乐的节奏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如排队走路,看谁走得最快、最准等游戏。
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幼儿对走路基本步骤的掌握效果很好,但是部分幼儿在讲解节奏方面有些吃力,需要多花时间加强讲解;2.教学方法: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看图模仿、配合音乐进行走路等方式,这些方法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响应;3.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和行动进行讲解和操作,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反馈,同时也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息的传达;4.学生反应:幼儿在课堂上对走路课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在进行走路游戏时,大多数幼儿都踊跃参加。
综上述所述,这堂走路的音乐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程。
在帮助幼儿掌握走路基本步骤的同时,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b6188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5.png)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和动作学会走路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动感,增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3.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CD或MP3播放器。
2.展示板和可擦笔。
3.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动作和道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导幼儿对走路的印象和认知。
比如:我们平时都是怎样走路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走得稳稳当当呢?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得到一些启示。
2.播放歌曲“走路”,和学生一起跟随歌曲的旋律,模拟不同的走路场景,如缓慢走路、快速走路、小步跑、大步走等,体会歌曲带来的动感。
第二步:正文1.介绍一些基本走路姿势和动作。
如直着身子,自然摆臂,看前方等等。
2.与学生一起模拟和练习这些走路姿势和动作。
老师可以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姿势后进行进一步扩展。
3.通过特定的游戏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动感认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例如,老师喊出一种特定的走路方式,学生进行模仿,并逐渐增加难度,如进行定向转弯、侧身走路等操作。
老师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同学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的理解。
第三步:反思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
询问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是否有所了解、自己表现如何以及还能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感受,巩固他们对于老师教学的理解。
2.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自己进行反思。
如:今天我走路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不足?未来如何提高自己的尝试呢?四、教学小结通过这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走路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感认知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互动的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培养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反思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ed3ec7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8.png)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走路的基本动作,并能够模仿走路动作。
2.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教学准备1.音乐:选取一首适合中班学生的快节奏音乐。
2.教具:无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例如摇头摆尾、跳跃等,为后续的走路动作做好准备。
2.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走路动作,并向学生解释走路的意义和基本要素。
–教师与学生一起模仿走路动作,让学生逐渐熟悉并理解走路的动作特点。
3.音乐欣赏与活动(20分钟)–教师播放选定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感受到走路的氛围和乐趣。
–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自由进行走路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丰富走路的表现形式。
4.小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回到座位,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走路的动作要点,重点强化学生对走路动作的掌握。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认为最酷、最特别的走路动作,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
5.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通过模仿走路动作和音乐的结合,展示出了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对于一些动作较生疏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互动,引导他们观察、模仿和尝试,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下节课中,可以继续探索音乐和动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中班音乐优质课的主题是《走路》,通过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表达能力。
整个课堂流程严谨有序,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很高,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教学准备方面,由于本课仅涉及到音乐和动作的表现,因此并不需要额外的教具。
但可以考虑将音乐的播放设备和教师的扩音器放在一起,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清晰度与音量的适宜。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a1d906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7.png)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走路》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唱出《走路》的歌曲,了解歌曲中不同的走路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通过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唱《走路》歌曲,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以及用合适的动作表现不同的走路方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理解歌曲。
2. 动作教学法:通过动作的演示和练习,让幼儿感受节奏变化,掌握不同的走路方式。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走路》的歌谱,图片、动作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足够的空间进行动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让幼儿自由活动,做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入歌曲(2分钟):教师播放《走路》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 学习歌曲(5分钟):a.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唱。
b.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不同走路方式,如蹦蹦跳跳、慢慢走、跑跑跳跳等,并用动作演示。
c. 幼儿模仿教师动作,体会不同走路方式的特点。
d.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歌曲,注意节奏的变化。
4. 实践活动(5分钟):a. 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走路方式,用动作表现出歌曲。
b. 各小组展示,其他幼儿欣赏并评价。
c. 教师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教学反思(2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6. 结束活动(3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感谢幼儿的参与,组织幼儿休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2. 歌曲演唱:评价幼儿对《走路》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c11e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1.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走路》含反思-幼儿园音乐教案1. 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音乐教育课,针对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是《走路》。
本节课旨在通过音乐与动作的结合,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性和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学习《走路》这首音乐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了解不同的走路方式,如蹦蹦跳跳、轻盈跳跃、快步行走等,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2.2 能力目标1.能听懂并模仿《走路》的节奏与旋律。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完成相应的动作表现。
3.能利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3 情感态度1.在游戏与音乐中体验快乐、自信和成就感。
2.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1.歌曲:《走路》2.走路方式:蹦蹦跳跳、轻盈跳跃、快步行走3.2 教学方法1.唱歌:老师带着幼儿一起唱歌,可以先教唱歌词,再教唱旋律。
2.表演: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如蹦蹦跳跳、轻盈跳跃、快步行走等。
3.模仿:老师可以分别示范不同的走路方式,让幼儿模仿。
4. 教学设计4.1 教学活动设计时间教学活动教学方法5 min 热身正常步行,跟着音乐做出手、头部等局部动作10 min 唱歌教唱《走路》10 min 表演使动作紧密配合,气息和音乐保持一致10 min 模仿要求模仿动作的步伐、形态、感觉、音乐所传达的情感5 min 结束师生共同分享,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4.2 教学流程安排4.2.1 热身老师带领幼儿轻松活动身体,放松肌肉和关节,同时使幼儿进入学习状态中。
4.2.2 唱歌老师带领幼儿唱《走路》这首歌,先教唱歌词,再教唱旋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元素。
4.2.3 表演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
老师也可以对不同的走路方式做出动作表演示范,让幼儿理解和感知动作的意义,并逐渐进入游戏和音乐的氛围中。
4.2.4 模仿老师分别示范不同的走路方式,让幼儿模仿。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fcea79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音乐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
3.启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1首适合幼儿园中班的音乐《走路》。
2.音响设备。
3.小道具:帽子、围巾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简单的舒展伸展操,让大家准备好迎接音乐的到来。
2. 新歌学唱•播放音乐《走路》,让孩子们先静静地听一遍。
•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唱歌曲,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3. 舞蹈动作•老师示范基础的舞蹈动作,如走路、跑步等,孩子们跟着模仿。
•可以配合小道具增加趣味性,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4. 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用音乐来编排舞蹈动作。
•每个小组可以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展示给其他同学。
5. 集体活动•所有孩子们一起进行大合唱和跳舞,展示他们学到的舞蹈和歌曲。
四、教学反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度,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五、延伸活动•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来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故事。
•定期举办音乐表演或音乐游戏活动,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六、教学结束•老师再次和孩子们一起唱一遍《走路》,并且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
通过这样的音乐公开课《走路》,希望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4年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2024年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230970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4.png)
2024年幼儿园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出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2.能够模仿歌曲中的走路动作进行表演。
3.练习团队合作,配合节奏进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背景音乐器材:音响设备、音乐播放设备。
2.活动道具:步道板、布条、简单道具如鞋子、帽子等。
3.教学用具:简单的歌谱或歌词。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1.创设音乐环境,播放轻快欢快的音乐。
2.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第二步:介绍歌曲《走路》1.播放《走路》音乐,让孩子们听几遍。
2.通过讲解歌曲的意境,引导孩子们理解歌曲内容。
第三步:学习歌曲旋律和动作1.引导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唱歌,慢慢熟悉歌曲的旋律。
2.教导孩子们歌曲中的走路动作,可以模拟走路的姿势和动作。
第四步:练习合唱和表演1.孩子们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完成合唱后,可以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表演,发挥创意。
第五步:总结1.回顾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简单评价今天的表现和收获。
2.鼓励孩子们对音乐教育的热爱,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存教学过程和孩子们的表现,作为教学评价的参考。
五、延伸活动1.结合歌曲内容,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
2.组织歌曲欣赏和交流活动,拓展孩子的音乐世界。
六、教学心得通过《走路》这首音乐教案,幼儿园中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表演,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音乐感知能力。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https://img.taocdn.com/s3/m/87da2f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2.png)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走路》【教学目标】1.能听懂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语音节奏。
2.模仿歌曲中的动作,能在歌曲中感受到走路的节奏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走路》音乐2.幼儿互动游戏:模拟情景走路游戏3.图片卡片:各种走路的图片,如快步走、慢步走、跑步、跳跃、小跑、踱步等。
4.其他教具:手偶、幼儿叶子、头饰等。
【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1) 教师播放动感的音乐《叮咚铃儿响叮当》。
幼儿们自由活动跳舞,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2) 老师展示不同步伐的走路,并提示幼儿们自由活动,比比谁跳的最快,谁跳的最慢。
2.歌曲演唱(1) 教师播放歌曲《走路》, 然后让幼儿一起唱歌。
歌词:走两步,退两步就像在草地上漫游这一步,那一步让我们一起慢慢走口型示范唱一遍,让孩子模仿音调和语速。
(2) 通过教师手势,模仿走路动作,将手往前节奏性拍,再拍手让幼儿模仿, 为幼儿感受到走路的节奏,同时引导幼儿自觉模仿。
3.互动游戏(1) 教师选择一名幼儿作为游戏的起始者,让其表演一种走路方式,如快步走、慢步走、跑步、跳跃、小跑、踱步等等。
(2) 再让其他幼儿模仿TA表演的动作,然后让其他幼儿也表演各种走路的方式,让幼儿们能充分的体验到走路的乐趣和快乐。
(3) 教师将幼儿活动中的个体技巧转成群体展示,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4.评价点拨评价一: 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反映评价二: 幼儿模仿走路的动作是否到位评价三: 幼儿是否愿意参与游戏,是否喜欢走路的快乐。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到走路的节奏感和力量,同时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了幼儿音乐素养。
游戏式教学如同一场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幼儿带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会让孩子们感到沉闷,同时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走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并能用动作表现。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3.在模仿小动物走路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
2.小乌龟、小花猫、小鸭子、小兔挂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见到了什么?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看,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小白兔——谜语引出”长长的耳朵红眼睛,爱吃萝卜和青菜。
集体学学小兔走路。
(学说: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
2.师:我们看看下一个是谁呢?(小鸭)“你是怎么知道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看到小鸭子的脚)它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起来示范一下。
集体学学小鸭走路(学说: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3.师:猜猜看,谁来了?(小乌龟)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慢吞吞地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学说: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4.师:听,什么小动物的叫声?(小花猫)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学说: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5.师小结: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了,那
第 2 页共 6 页
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说一说吧!(引导幼儿学习歌词,并且加上动作动练习)
三、学唱歌曲。
1.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3.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唱歌曲数遍。
四、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吧!请小朋友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风中的童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第 3 页共 6 页
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
(柔和→活泼→柔和)
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
∧∧∧∧∧、~~~~~)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
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第一段:
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第 4 页共 6 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
1、集体表演。
2、分角色表演。
3、讲评。
五、结束:回活动室。
第 5 页共 6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