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民族服饰特征

合集下载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布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和独特的礼仪习俗,其中包括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对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的介绍。

一、婚礼习俗布朗族的婚姻自由恋爱的程度相对较高,但在结婚前仍然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婚姻诚意,并支付新娘的嫁妆。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宗教人士的主持下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随后,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婚之喜。

二、葬礼习俗布朗族对祖先有着深厚的敬意,葬礼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的葬礼通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至9天,时间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相聚在一起,进行吊唁和悼念的仪式。

布朗族相信死者灵魂会重新转世,因此还会有回祭仪式,祈求亡者能够在来世得到保佑。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傣历年”,即中国农历新年。

这个时候,布朗族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打葫芦等。

这些庆典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加强布朗族人的文化传承。

四、服饰布朗族的服饰多彩多样,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裤子,外面搭配蓝色的外衣。

女性则穿着丰富多彩的旗袍,并用彩色的腰带进行装饰。

布朗族的服饰以花纹为主,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

五、舞蹈布朗族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节日庆典或其他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集体舞、对峙舞等,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民族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也是他们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也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演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洱民族服饰中的生态文化

普洱民族服饰中的生态文化

普洱民族服饰中的生态文化普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主要有哈尼族、傣族、布朗族等。

在普洱的各个民族中,民族服饰是展示自己独特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些民族服饰不仅在造型、图案上有独特之处,而且体现着与生态紧密相连的生态文化。

首先,哈尼族民族服饰体现出了他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哈尼族的传统服饰以褶皱短袍和笠帽、包腰带等组成。

这些服饰往往采用深色的布料,以便适应山区恶劣的环境。

在服饰的图案上,往往绘制了各种山林动物和植物,如象征狼、麂子、猪、鸟、树木等。

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是哈尼族人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哈尼族人通过设计这些图案,把自己与这些动植物结合在了一起,以此体现他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其次,傣族的传统服饰则体现了他们与水的紧密联系。

傣族服饰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色彩,织物采用了手工织布的方式。

傣族服饰中最为独特的就是腰包。

腰包是傣族人从小到大必须佩戴的东西,也是他们的标志性物品。

腰包不仅可以装一些必需品,也可以起到增加服装层次感和美观度的作用。

傣族的传统服饰中还有一件很有特色的衣服——莱枯,是指背心式的上衣。

莱枯在穿着上没有固定的规矩,可以内穿也可以外穿,这也意味着傣族人的生活与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最后,布朗族的民族服饰中同样体现着生态文化。

布朗族主要居住在澜沧江流域,因此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澜沧江紧密相关。

布朗族传统服饰所使用的布料多以亚麻、棉等天然材料为主。

在服饰图案中,布朗族人往往采用对称图案和动物等元素,如鱼、鸟、蝴蝶等,以展示他们与河流和自然世界的关联。

此外,布朗族的男子在结婚时,会佩戴一种名为着獬的头饰,着獬的下部呈圆锥形,上部是一件笠帽,顶部修饰成狮子或羊的形状。

这件头饰认为象征男子已经成为完整家庭的一员,而狮子、羊这些动物则代表着他们与大自然的联系。

综上所述,普洱民族服饰中的生态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色。

在这些服饰中,人们不仅看到了绚丽的图案和华丽的色彩,更看到了这些民族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布朗族

布朗族

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
四 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 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 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 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 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 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 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 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 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 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 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 置床铺。 置床铺。
西南少数民族
——布朗族 ——布朗族
主要内容
• 人口及居住地形 式 • 历史沿革 • 语言文化艺术 • 生活习俗 • 主要节日 • 禁忌
民族简介
•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帮”,部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朗” 分自称“阿瓦” 分自称“阿瓦”、“阿尔瓦”、“伊 阿尔瓦” 瓦”、“佤”和“翁拱”等。汉族或傣 翁拱” 族称之为“濮满” 族称之为“濮满”、“蒲满”、“孟” 蒲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 舞的民族,他们常用 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 日。并用各种乐器伴 奏,同时还有武术、 同时还有武术、 杂耍来助兴。 杂耍来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 器。

•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 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 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喜欢跳“圆圈舞” 喜欢跳“圆圈舞”。

布朗族服饰特点

布朗族服饰特点

布朗族服饰特点布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样式和细节方面。

布朗族的传统服饰以黑、白、红为主色调,以及具有独特的纹理和图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布朗族的男性服饰主要包括头巾、上衣、长裤和鞋子。

头巾是布朗族男性的标志,通常由黑色或红色的布料制成,用来固定头发和保护头部。

上衣通常是直筒式的,颜色以黑色为主,边缘则有精细的刺绣和图案装饰,使整体更加华丽。

长裤一般是宽松的,通常是黑色或白色的,鞋子则是用皮革制成的。

而布朗族的女性服饰则更为多样和繁复。

头巾同样是女性的重要饰品,但在样式和色彩上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黑色和红色,还有蓝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头巾上会绣有花纹和图案,有些头巾还会配上各种装饰物,如珠子、金属片等,使整体更加华丽。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颜色以黑色或红色为主,袖口和衣摆也会有精美的刺绣或丝带装饰。

下身则穿着五花八门的裙子,有长裙、半身裙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

裙子上会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颜色也比较丰富。

鞋子同样是用皮革制成的,但女性的鞋子通常更加细致和精美。

在日常生活中,布朗族的服饰也会因场合和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婚礼和节日等重要场合,布朗族人会穿着更加华丽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服饰。

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着一套由红色和金色组成的华丽服装,以示喜庆和幸福。

而在一些节日活动中,布朗族人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如黄色、橙色、紫色等,以表达对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不仅仅体现在颜色和样式上,还体现在细节上。

比如,布朗族服饰上的纹理和图案都是手工绣制的,细致而精美,体现了布朗族人的工艺技术和审美观念。

另外,布朗族服饰上还会配有各种装饰物,如珠子、金属片、丝带等,这些装饰物不仅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还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总的来说,布朗族的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样式和细节方面。

黑、白、红是布朗族服饰的主要色彩,而丰富多样的纹理和图案则赋予了服饰独特的风格。

无论男女,布朗族的服饰都注重细节和装饰,体现了布朗族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服装

少数民族服装

男服
男子穿无领对襟衣,或者穿大襟衣,配
宽松的黑色长裤,用白布或黑布缠头,岁数 大的人以辫盘头,戴大包头。其衣料多为自 织自染的土布。
布朗老妇人的头饰 布朗族少女的服饰 布朗族少女的头饰
傈僳族女服
女子服饰穿浅色上 衣,外套深色大襟坎肩, 裙子宽摆多褶,长及脚面, 戴红、白料珠等串成的帽 子,胸饰料珠、玛瑙等串 成的项链,且以多为美。
美丽的凤凰帽是白族女子忠贞不渝的象 征,扎有红樱花的白麻草鞋则是美好爱 情的信物。

白族肚兜
白族缠足鞋
白族传统绣花鞋
男服
男子穿对襟衣,有许多盘扣,大多是白色或浅蓝色;下穿肥裆裤,系 腰带,套坎肩,以重叠穿衣为美,且讲究内长外短;戴绣花或鹿皮兜肚, 穿布鞋或凉鞋,用白、蓝等布巾包头,喜庆的日子里加覆八角形绣花帕, 称为“八角遮阳”。
男子穿大襟长衫或短上衣,裤子 分短裤和长裤两种,系腰带,束 发,缠青布或白布包头。外出的 时候要佩带砍刀、弩弓和箭包等 物品。
怒族男子服饰风格古朴素雅,与傈僳族相似。
怒族妇女头饰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配百褶长 裙,束彩带,披羊皮披肩,扎黑布 大包头,编发辫,扎牦牛尾毛和丝 线并盘在头顶,不乏野性之美。
白族巾帕
白族传统绣花鞋
独 龙 族 女 服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是一方麻布线毯,称为“约多”。麻布线毯日 可作衣,夜能当被。女子一般都会披两方“约多”。独龙女子还有纹面 的习俗,头上包彩色毛巾,耳穿竹管或大耳环,佩胸链,手戴藤条镯。
独龙族女子的居家服饰
独龙族约多
独龙族妇女在织独龙毯 纹面的独龙族人
普米族女服、腰带
普米族妇女的大襟上衣和百褶长裙
普米族妇女头饰
布大包头,佩大型银耳环。

云南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而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这些服饰不仅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更是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生动体现。

彝族的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

女子通常头戴鸡冠帽,帽上绣有精美的花纹。

上身着绣花衣,领口、袖口和衣襟处都镶有彩色的花边。

下身穿百褶裙,裙长及地,裙摆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如花朵、鸟兽等。

裙子的颜色以红、黑、黄为主,对比强烈,十分醒目。

男子则多穿黑色或蓝色的对襟衣,外套羊皮褂,下身着宽裤脚的长裤。

白族的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白族人崇尚纯洁、素雅的审美观念。

女子的头饰独具特色,被称为“风花雪月”。

垂下的白色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象征上关的花,弯弯的帽顶代表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如同洱海的月。

她们身着白色上衣,外罩蓝色或黑色的坎肩,腰系绣花围裙,下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裤,裤脚绣有花边。

男子则头戴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外穿黑色或蓝色的褂子,下身着白色或蓝色的长裤。

哈尼族的服饰反映了他们的农耕生活和宗教信仰。

女子的服饰多以黑色为底色,配以红色、蓝色、白色等鲜艳的色彩。

上身穿着紧身的短衣,领口和袖口绣有彩色的花纹,下身穿长裤或长裙。

腰间系着彩色的腰带,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头饰通常是用彩色的布条和银饰装饰而成。

男子的服饰相对简单,多穿黑色或蓝色的对襟衣,下身着长裤。

傣族的服饰轻盈、秀丽。

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

筒裙的颜色和图案多种多样,有的以花卉为主题,有的则是抽象的几何图案。

她们还会佩戴各种金银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男子则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着长裤,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傈僳族的服饰富有特色。

女子头戴“俄勒”,用珊瑚、料珠、海贝等装饰而成。

上身着短衣,外罩坎肩,下身穿长裙,裙摆绣有花纹。

男子多穿长衫,腰间系腰带,头戴包头。

纳西族的服饰简洁大方。

女子上身着宽袖的上衣,外套坎肩,下身穿长裤,系围裙。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

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

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

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

白族服饰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

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

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

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

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

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新疆民族风俗作文优秀3篇

新疆民族风俗作文优秀3篇

新疆民族风俗作文优秀3篇民族风俗作文篇一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

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

布朗族人民主食大米,辅以玉米和豆类。

饮食喜酸辣,并嗜好烟酒。

()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

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

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民族习俗作文篇二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

布朗族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布朗族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布朗族民族文化及其特征作者:杨慧敏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摘要:布朗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思茅市、临沧市和保山市。

布朗族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民族文化。

本文从民俗文化、服饰文化方面探析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及其特征。

关键词:布朗族;民族文化;特点布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云南特有民族之一,也是我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总人口近10万人,主要在西南边境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活动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的边疆山区或半山区,与汉、傣、哈尼、拉祜、佤等其它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布朗族形成了具有区别性和独特性民族文化。

一、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布朗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民族文化,以下将从民俗文化、服饰文化几个方面简述布朗族的民族文化,并揭示其文化特点。

(一)民俗文化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文化是布朗族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业和意义。

出生礼。

布朗族大都在小孩出生七天后,布朗族做“礼”活动,即出生礼仪。

布朗族的出生礼仪由安章主持。

小孩出生后第七天,父母要带上米(1—2公斤)及象征性的钱(一般是几元钱),请安章给小孩主持出生礼仪并取名。

布朗族取名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严格按照小孩的生辰八字进行推算后,取出名字来。

做和尚。

男子的一生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是傣族地区的风俗习惯,认为只有出家当过和尚的人才被视为受过教化,才能结婚、立家,被认为是男人,才会被寨子里的人所认可。

否则,会受到歧视,娶不到媳妇,而女子则没有这份殊荣。

受傣族影响,云南布朗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男子也一样,出家的仪式也大同小异。

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简介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 对布朗族的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03
布朗族的 语言和文字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及其系属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布朗语支
• 有丰富的方言和土语
• 无文字,口头传承文化
布朗语的系属
• 与藏语、缅语等语言有密切关系
布朗族的建筑特点
• 适应布朗族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对布朗族的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及其功能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
• 依山傍水,布局自由,具有诗意
• 村落内竹楼错落有致,环境幽静
• 村落之间有道路相连,方便通行
村落的功能
• 提供布朗族居住和生活场所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
• 面临语言流失和传承危机
• 政府和学者关注布朗族的语言保护问题
• 开展布朗语调查和研究,保护语言资源
布朗族的文化传承
• 通过口头传承、文化活动、教育等方式传承文化
• 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民间艺术、建筑、习俗等
• 促进布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布朗族的服饰和饮食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和制作工艺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
服饰的制作工艺
• 以棉布、麻布为主,衣物简单朴素
• 以手工纺织、染色为主
• 男女服装略有差异,但都以舒适为主
• 刺绣、蜡染等工艺发达,富有民族特色
• 喜爱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 服饰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布朗族的饮食习俗和特色菜品
• 喜庆活动,如婚礼、丧葬等

保山布朗族服饰_张杨婕

保山布朗族服饰_张杨婕
今日民族
& ’’( %% ) , & ( )**+ +’’( ( ,
处绣有简单粗放的绣纹,绣纹与花色刺绣分层搭配。长衫 外, 是一件对襟短褂, 双面不同色, 一面花色艳丽, 另一面呈 黑色。 布朗族女子持家节省, 一件双面穿的短褂婚后即可翻 过来, 穿黑色一面, 以示已婚。短褂上密而均匀的双排银扣 作为一种装饰, 一般不扣; 外翻的领角垂挂着美丽的珠串和 银链饰, 阳 光 折 射 下 的 银 链 饰 彩 光 醒 目 而 耀 眼( 旧 时 也 是 显示财富的象征)。 短、 宽、 大的手工裤子没有裤腰, 随手拿 起的细绳就是系腰带; 裸露的小腿, 打着严实的绑腿, 脚上 着一双浸染过花细绳的漂亮花草鞋。长长的围腰边上绣着
长短 适 宜 , 袖 长 !"#
! "#
$%&
今 #$
青年女子节日盛装
绳索向上滑, 身子几乎与江面垂直、 脖颈要擦着溜索的惊 险感觉, 不过这是没经验、 不掌握技巧而已, 我安然到达了 对岸。 经历初次过溜后, 恐惧感不复存在了。 在其后的日子 里, 我多次过溜却全没了惊恐感觉, 反倒觉得是一种享受。 怒江有高山峡谷的地貌, 江河上造价昂贵的桥不可能 随处有之, 溜索, 这个从古老到现代的交通产物有某些不 可替代之处, 在怒江成了一种风情, 到大峡谷来, 别忘了体 验一下过溜, 或看看那些有勇气的过溜人。
小伙子们准备把农肥运往对岸
异彩纷呈
不同的花纹和颜色, 既是装饰, 又 是 家 务 帮 手( 户 外 劳 作 时,解下围腰就 可把孩子背起 来 ); 腰 带 呈 菱 形,长度可缠绕 腰身两周,系个 蝴蝶结长长的垂 挂在前。 木老元布 朗 族服饰中最醒目 的是妇女的头 饰。三尺长的藏 青布小心地缠在 头上, 打成高耸、 直立的方形状, 方形角尖上别着 鲜花,头饰上缠 绕着串珠和彩 线。已婚的女子 将发丝全部包进 头饰里。头饰一

中华56个服饰特色

中华56个服饰特色

中华56个服饰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景观和独特民族特色的国家,其中服饰文化也是其独有的魅力所在。

下面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色:1. 汉族:汉族服饰以汉服为代表,注重华丽和庄重的特点。

2. 壮族:壮族服饰以色彩斑斓和纹饰繁复为特点。

3. 满族:满族服饰注重金丝刺绣和辽国风格。

4. 回族:回族服饰以蓝、白、黑三色为主,设计简约而得体。

5. 苗族:苗族服饰以手工绣花为特色,色彩艳丽。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服饰以线为主要材料,细致而精美。

7. 彝族:彝族服饰以色彩缤纷和银饰为特点。

8. 土家族:土家族服饰注重色彩明亮和纹饰繁复。

9.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多以骑马服为主,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英勇和豪迈。

10. 藏族:藏族服饰注重藏袍和挂带的细致刺绣。

11. 布依族:布依族服饰以黛色为主,设计简洁而大方。

12. 朝鲜族:朝鲜族服饰以白色和色彩鲜艳的刺绣为特色。

13. 侗族:侗族服饰注重色彩纯正和刺绣精美。

14. 瑶族:瑶族服饰以银饰和纱质为主要元素。

15. 白族: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注重刺绣和花边的装饰。

16. 土族:土族服饰以色彩艳丽的刺绣和羊毛为特点。

17. 哈尼族:哈尼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手工编织的腰带为特色。

18.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服饰以皮草和装饰丰富为特点。

19. 傣族:傣族服饰以饰有银饰和纽扣的鲜艳服装为主。

20. 黎族:黎族服饰以色彩鲜艳和手工织物为特色。

21. 僳僳族:僳僳族服饰以横斜纹织物为主,注重色彩对比。

22. 佤族:佤族服饰注重绣花和插珠的装饰。

23. 畲族:畲族服饰以黑色为主要色调,注重刺绣和编织。

24.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以羊毛为主要材料,注重保暖和舒适。

25. 拉祜族:拉祜族服饰以麻质为主要材料,注重简约而实用。

26. 水族:水族服饰以蓝色和白色为主,注重印染和刺绣。

27. 东乡族:东乡族服饰以十字绣和镂空刺绣为特色。

28. 纳西族:纳西族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注重织物和刺绣。

民族服装收集

民族服装收集

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的不同地区,不光是语言和生活习惯相差很大,其服饰样式、色彩也各不相同,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也极其丰富。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一般都把风格不同的民族服饰看做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甚至当做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

藏族服饰:回族服饰:回族服饰回族男子一般头戴黑、白两色号帽(俗称“回民帽”),身穿白土布对襟上衣(土称“尕汗搭”)。

扎腰带,前腰和下穗处绣牡丹花,多结婚时用,平时扎一般粗布。

外着青布黑夹夹(黑坎肩)、黑色或蓝色长裤,穿白土布袜子(袜头及后跟处纳花)、黑布鞋或用白线勾的线帮鞋。

号帽颜色因年龄而异,婚姻后青年及老年均戴黑色,未婚青年戴白色或紫红色,小孩戴白色,也有的戴黑色或用白线勾成的号帽。

基诺族服饰:景颇族服饰:毛南族服饰:普米族服饰:畲族服饰:佤族服饰:锡伯族服饰:彝族服饰:阿昌族服饰:白族服饰: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

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保安族服饰:布朗族服饰:布依族服饰: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恋爱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 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 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 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 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 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 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 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 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 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
婚礼
•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 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 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直到举行了第二 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 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 • 婚期第二天,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就在新娘家办酒席, 宴请亲朋好友。鸡叫之后,新娘和同伴们要悄悄把新郎接 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着举办仪式。 • 如果女方落户到男方,就在男方办酒席,在当晚鸡叫以后, 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郎
偷新娘
文化艺术
•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 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 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 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 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 娶佳期,盛行“跳歌”。 • 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 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 欢快活 泼,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 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以小三弦伴奏。西双版纳一带的布 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 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 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 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 布朗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 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日有:过年节,关门节, 桑刊节

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白族、土家族、侗族、独龙族等)

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白族、土家族、侗族、独龙族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 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 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 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 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 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 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 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 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男 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 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
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 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 (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 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 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 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戴银质手 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 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 体,古朴典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翰尔族
男子夏天穿布衣,外加长袍,白布包头,脚穿皮底靰鞡,冬天戴狍头皮或狐狸头皮做的 帽子。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穿白布袜和花鞋,年节或喜庆时穿各色绣花绸缎衣,外 套坎肩。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男子多穿蓝、 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 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 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 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 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 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 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 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 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 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 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 续。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 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 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 此外,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 特点。男子包头巾的两端、胸前,妇女衣服的下摆、项 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坠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装饰有彩色的 绒球。这些绒球如同朵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胸前和项颈 间,鲜艳夺目,别具一格。 过去,德昂族还有漆齿纹身之俗。一般在手臂,大 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马、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 经咒。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及简介大全某著名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服装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人生的五光十色仅可以在上面精彩上演。

更何况是我们56个民族,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 每个民族都各有特色, 民族服饰更成为它们最大的魅力所在。

1、汉族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

民国妇女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

2、壮族壮族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

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

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3、满族满族妇女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其中最具特色的旗袍。

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

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还崇尚白色。

早期的面料大多都是用烙铁烫绘的方式绘制在兽皮和毛毡面料上。

4、回族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根据年龄的不同,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绿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5、苗族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

头、颈、胸及手等部位配有银饰,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6、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

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妇女外出时,要带头巾或蒙面纱。

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7、土家族土家族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

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8、彝族彝族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

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传统色彩为黑、红、黄三色。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1. 汉族服饰: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服饰特点是色彩丰富多样、样式简洁大方。

男性常穿长衫和直裤,女性则穿旗袍或汉服。

2.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的服饰特点是宽松舒适,适合草原上的生活。

男性穿长袍、肚兜,女性则以褂子为主。

3. 回族服饰:回族的服饰特点是朴实大方,以黑色和白色为主。

男性常穿白色长袍,女性则穿黑色长褂。

4. 藏族服饰:藏族的服饰多以红色和黑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常穿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长袍配上大披肩。

5. 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的服饰多以彩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穿长袍和长裤,女性则穿彩色褂子。

6. 壮族服饰:壮族的服饰以青色和黑色为主,多有刺绣和银饰。

男性常穿袍子和裤子,女性穿半臂褂子。

7. 布依族服饰:布依族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色调,样式简洁大方。

男性穿短衣和短裤,女性则穿百褶裙。

8. 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的服饰以彩色和白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穿白色长袍和宽松裤子,女性则穿彩色长裙。

9. 满族服饰:满族的服饰多以红色为主,富有浓厚的宫廷特色。

男性穿长袍和长裤,女性穿旗袍或长裙。

10.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以彩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常穿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长裙和披肩。

11. 瑶族服饰:瑶族的服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样式别致。

男性穿上衣和长裤,女性穿长褂和长裙。

12. 白族服饰:白族的服饰以白色和蓝色为主,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男性穿上衣和裤子,女性穿白色长袍和长裙。

13. 土家族服饰:土家族的服饰以灰黑色为主,样式简单大方。

男性穿短袍和裤子,女性也穿短袍和裤子。

14. 哈尼族服饰:哈尼族的服饰多以彩色和白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男性穿长衫和长裤,女性穿旗袍和长裙。

15. 傣族服饰:傣族的服饰以红色和白色为主,样式独特。

男性穿上衣和长裤,女性穿长袍和长裙。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56个民族简介及服饰特点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普洱少数民族服饰

普洱少数民族服饰

普洱少数民族服饰
普洱市有三十六个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世居的就有十四个之多。

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瑶族等等。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佤族崇尚黑色,男子缠包头。

男青年耳戴竹藤项圈,或戴银项圈、银手镯。

妇女长发披肩,以藤圈或银箍绾发,颈戴一个或数个银项圈。

拉祜族男子戴小圆帽或包青蓝布包头,包头长约两丈,两端有长穗,包头两端搭在包头顶上,戴耳坠银环和项链。

成年妇女包头,穿耳坠环或佩戴银项圈。

哈尼族妇女头戴绣花彩带帽,绣有花纹,钉有大量银片和响铃,成年后改为包头。

彝族妇女常戴耳环,并坠一银片,包绣花包头或头戴鸡冠帽,帽上镶有银片和银铃,有的为包长彩色头巾,包好后如戴一顶厚沿帽,婚后头巾改为黑色。

瑶族妇女头发结成细辫绕在头顶,周边围有彩色细珠。

男子以红布或青布包头帕包头。

傈僳族耳戴大铜环或银饰,头上以珊瑚和红白圆珠为装饰品。

耳坠大铜环或银环,男子以青布包头。

布朗族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

傣族男子头缠白头巾,节目戴毡帽。

妇女喜欢戴银耳环、玉手镯。

已婚妇女包头,男子喜欢纹身,图案有花卉、动物、佛经等。

普洱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向我们讲述着普洱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民族习俗,是普洱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为普洱的民族文化增添了灿烂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布朗族民族服饰特征
布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矛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

人口82280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1950 年春解放。

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染色工艺水平也较高。

明清以
后,布朗族男女皆束发为髻。

妇女着花短衫,下身着黑色长裙;小腿扎数
道藤蔑条制成的黑藤圈;头戴篾帽,双耳戴大银环或铜圈,手戴铜镯,用
蓝色或绿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项链则挂满五色烧珠与海贝,长达脐部。

临沧一带布朗族男装简陋,衣衫仅两块布缝合而成,衣无襟无袖,两臂裸露于外。

现代布朗族民族服饰特征,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异。

临沧、思茅地区布朗人的服饰,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长裤,头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戴手镯,赤足。

妇女头缠一丈多长的青布包头。

施甸县妇女还把包头折叠成三角形,接近额头处系着用线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蓝布高领大襟上衣,领边绣以花纹,左襟镶有三条各色花纹,袖口用红、黑、绿色布条镶边,上衣外还套一件对襟短褂,钉上十五对或二十对布扭扣。

妇女下身穿着统裙,腰间拴腰带,小腿上缠护腿布,戴银环和银手镯,牙齿染成黑色,赤中。

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用布扭扣于胸前;下身着黑色宽裆裤;
头缠白、黑色或青色包头巾;普遍还有文身的习俗;下穿黑色统裙,裙上部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