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 永 节
火 把 节 泼水节
文化艺术
•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 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 受傣布朗族少女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
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
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 朗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施甸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 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 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 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 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 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 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 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民族饮食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 名。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的植物的叶子过 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 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

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
“圆圈舞”。墨江布
民族历史
濮人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 ”居住 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 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 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为“蒲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 “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 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 现在的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 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 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 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 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
民族节庆4
四)洗牛脚

布朗族洗牛脚主要流行于云南施甸,于端午节前夕,由村老和头人将红 纸裹着香柱插在各户厅堂前,次日牵一头羊,遍走各户门前,用柳树枝 扫一下门庭,以祝主人清洁平安。主人用一瓢冷水泼于村老和头人身上, 表示洗去牛脚迹。中午,村老将羊牵到村外大树下宰杀,每户带米一碗, 煮羊肉稀饭,集体共餐,祈求全村人畜平安。


风俗习惯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 西双版纳称“跳摆”, 、镇康称“打歌”,云县、 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 由于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 融为一体。如长刀舞、甩棍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 刚劲健美。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 《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
1. 2. 3. 4. 5. 6. 7. 8. 9.
民族概况 民族历史 民族婚俗 民族服饰 民族饮食 风俗习惯 民族建筑 民族节庆 文化艺术
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8.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 版纳、临沧、思茅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兼通傣语。 多信奉小乘佛教。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 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 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 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 会汉文、傣文。
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 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涉的现象。 •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 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 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 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 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 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 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 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 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 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 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 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 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
民族婚俗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 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 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 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 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 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民族节庆3 三)过年节

: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 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 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 嘎滚(家族长)。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 “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 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 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 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 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 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 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 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民族节庆1
一)跳会
“跳会”是布朗族庆贺“观音老母”的盛
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六、十七两日举 行。村寨头人要筹办素菜送到德斋寺献给 佛祖老爷、观音老母。在寺前点香烧纸, 次日带领全村老幼抬着三把用竹篾条扎成 圆状的幡幔纸伞,青年击鼓敲锣,前往德 斋寺祭佛祖。
民族节庆2
二)火把节 “火把节”是布朗族在每年6月23—24两日 举行的节日。23日,全村家长共集村前神树 下,寻猪祭五谷,盼望谷物生长良好;24日 各户到包谷地献山,杀鸡摆酒肉等贡品,祈 求庄稼丰收。
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
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 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 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 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 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 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民族服饰
• 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 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 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 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 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 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 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 颊染红。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 无领上衣缠头巾。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染齿、 吸烟。
亲友的礼品。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 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 效。
油炸花蜘蛛
螃蟹松
卵 石 鲜 鱼 汤
风俗习惯1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 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 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布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歌舞来欢 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 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 朗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 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 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 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