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合集下载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

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布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布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和独特的礼仪习俗,其中包括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对布朗族风俗文化礼仪的介绍。

一、婚礼习俗布朗族的婚姻自由恋爱的程度相对较高,但在结婚前仍然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长表示婚姻诚意,并支付新娘的嫁妆。

在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宗教人士的主持下进行祈福仪式,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随后,双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婚之喜。

二、葬礼习俗布朗族对祖先有着深厚的敬意,葬礼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的葬礼通常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至9天,时间更长的可以达到数月甚至一年。

在葬礼期间,亲友们会相聚在一起,进行吊唁和悼念的仪式。

布朗族相信死者灵魂会重新转世,因此还会有回祭仪式,祈求亡者能够在来世得到保佑。

三、节日庆典布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傣历年”,即中国农历新年。

这个时候,布朗族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打葫芦等。

这些庆典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加强布朗族人的文化传承。

四、服饰布朗族的服饰多彩多样,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裤子,外面搭配蓝色的外衣。

女性则穿着丰富多彩的旗袍,并用彩色的腰带进行装饰。

布朗族的服饰以花纹为主,颜色鲜艳,很具有观赏性。

五、舞蹈布朗族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会在节日庆典或其他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布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集体舞、对峙舞等,动作矫健有力,富有民族特色。

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体现了布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积淀,也是他们和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布朗族的风俗文化礼仪也在发展与传承中不断演变,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布朗族PPT

布朗族PPT

服饰
传统文化
姓名
饮食
建筑
信仰
布朗族除了信仰上座部佛教外,还保留着许 多原始宗教的传统信仰。
人们普遍信鬼神,崇拜祖先。布朗族认为, 他们之所以崇拜不计其数的鬼神,是因为所有的 鬼神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专司职能,大小及地位 高低不同,或利或害,善恶不一。
布朗族民间信仰中另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祖先 崇拜,他们认为氏族、家族的发展和家族生命周 期的更迭、延续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这使祖先观 念与灵魂观念牢牢结合。
• 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惯,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 银手镯等;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饮食
• 布朗人以大米为主要食粮,以玉米、豆类为辅。布朗族人饮食特点是以酸、辣、香、 凉、生为主,烹制方法主要有煮、炒、蒸、炸、烧、烤、腌、生食等8种,虽然烹 制技术简单,但仍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姓名
• 布朗山的布朗族人一般实行母子连名制,没有姓只有名,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 将母亲的名子连在孩子的名子之后。
• 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岩”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 。
禁忌
• 不能追逐逃进龙山森林的猎物; • 凡供过神的、雷击过的、断了梢的、有藤条缠身的、树上有蜂窝、树脚有蚂蚁堆的
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 • 不用鬼多的缅树和菩提树作建材; • 不用日蚀和月蚀照耀过的材料作建材; • 不用在水塘边能看到树影的树木作建材; • 不砍坟山的树木;不毁坏龙林里的草木; • 村寨周围龙山上的树木不可砍来做房屋柱梁; • 如果砍伐树木太多,全寨会遭殃。
布朗族
目录
民族简介 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
民族简介
• 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布朗族简介【布朗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简介】

布朗族简介【布朗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简介】

布朗族简介【布朗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简介】布朗族民间医药和布朗族养生保健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们是布朗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布朗族民间医药是布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其随着布朗族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布朗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正是这一特殊的民间医药孕育出一些具有鲜明布朗族特色的民间养生保健方法,为布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繁衍生存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里笔者在对布朗族医药的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几种布朗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布朗族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经验布朗族一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因交通闭塞,缺医少药,备受病魔的折磨。

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渐识别了一些野生植物具有治病的功能,出现了少数熟悉草药的人,并积累了一些预防疾病的经验,继承至今。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布朗族人民逐渐积累了许多医治各种地方疾病的方法,而且在每个村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医生,治疗头痛、腹泻、伤风感冒、刀伤、烫伤等一般疾病的药物。

过去,布朗族地区由于瘴气肆虐猖獗,生产力落后,人们缺乏经验,对发病的原因不清楚,故多叫魂祭鬼,行占卜术等。

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的布朗族,生病采用祭祀驱邪。

祭祀后,再由巫师用些草药进行治疗,即“神药两解”。

因此,布朗族一方面深信鬼神的存在,用祭鬼叫魂的方法祛病活动十分频繁;另一方面也用中草药治疗一些简单的常见病。

布朗族对这些懂得草医草药的村民,称为“它腊奇”或“摩雅”,即医生。

部分布朗族“它腊奇”或“摩雅”根据经验,能开出十多种处方。

药有单方、复方,具有一定疗效。

常用单方如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骨折、腹泻、烧热病等。

常用复方用于治疗胃病、跌打劳伤和头痛证等。

2布朗族对养生保健的认识布朗族尤为注重环境的洁净,同时,在认识了一些药物的特性后,利用其中一些药物来做保健药,并在传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植物药广泛运用于食品、饮料、洗浴等方面。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布朗族的节日
布朗族大部分节日与傣族相似,“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另外布朗族还有“赕帕”,这一天傣历一月十五,“赕坦”是傣历八月十五日。

布朗族最特色的节日是年节、祭寨神、洗牛脚、关门节。

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在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

他们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族长家中。

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家族长。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家族神,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

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来年平安。

布朗族的风俗
婚俗、食俗、丧葬习俗、歌舞习俗。

布朗族的婚俗,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

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布朗族人还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也很喜欢饮茶。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

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布朗族人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

布朗族—西双版纳美丽的少数民族介绍


人口及居住地
人 口 及 居 住 地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景洪和临沧等地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布朗族
人口最多,有很多布朗族的孩子在勐海这片土
地上成长成才。

语言及文化艺术
民 •



布朗语属南亚
语系孟棉语族,
部分人讲傣语,
佤语。没有本民
布朗族
勐海县民族小学 五年级146班 南章坎
1 2 3 4
民族简介
目录
人口及居住地 CONTENTS 语言文化艺术
生活习俗
5 主要节日 6 民族禁忌

民族简介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
朗”、“帮”,部分自称
“阿瓦”,“布朗族是一 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
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二、民族服饰
三、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 筑为干栏式竹楼,分 上下两层,楼下关牲 畜,楼上住人。上层 有正堂、卧室、晒台 等,下层一般作为仓 库、圈养牲畜的地方。
四、民族节日
桑衎节 厚南节 洗牛脚 火把节 考瓦沙 滥地节 成丁节
感谢聆听
族文字,部分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汉语或傣文。





布朗族弹唱,把布朗 族的音乐、舞蹈、民俗、 服饰等融为一体,节奏 明快,风格独特,体现 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 郁的民族特色。 • 2008年,布朗族弹唱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生活习俗



布朗族服饰特点

布朗族服饰特点

布朗族服饰特点布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样式和细节方面。

布朗族的传统服饰以黑、白、红为主色调,以及具有独特的纹理和图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布朗族的男性服饰主要包括头巾、上衣、长裤和鞋子。

头巾是布朗族男性的标志,通常由黑色或红色的布料制成,用来固定头发和保护头部。

上衣通常是直筒式的,颜色以黑色为主,边缘则有精细的刺绣和图案装饰,使整体更加华丽。

长裤一般是宽松的,通常是黑色或白色的,鞋子则是用皮革制成的。

而布朗族的女性服饰则更为多样和繁复。

头巾同样是女性的重要饰品,但在样式和色彩上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黑色和红色,还有蓝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头巾上会绣有花纹和图案,有些头巾还会配上各种装饰物,如珠子、金属片等,使整体更加华丽。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颜色以黑色或红色为主,袖口和衣摆也会有精美的刺绣或丝带装饰。

下身则穿着五花八门的裙子,有长裙、半身裙等多种款式可供选择。

裙子上会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颜色也比较丰富。

鞋子同样是用皮革制成的,但女性的鞋子通常更加细致和精美。

在日常生活中,布朗族的服饰也会因场合和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婚礼和节日等重要场合,布朗族人会穿着更加华丽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服饰。

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着一套由红色和金色组成的华丽服装,以示喜庆和幸福。

而在一些节日活动中,布朗族人会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如黄色、橙色、紫色等,以表达对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不仅仅体现在颜色和样式上,还体现在细节上。

比如,布朗族服饰上的纹理和图案都是手工绣制的,细致而精美,体现了布朗族人的工艺技术和审美观念。

另外,布朗族服饰上还会配有各种装饰物,如珠子、金属片、丝带等,这些装饰物不仅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还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总的来说,布朗族的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样式和细节方面。

黑、白、红是布朗族服饰的主要色彩,而丰富多样的纹理和图案则赋予了服饰独特的风格。

无论男女,布朗族的服饰都注重细节和装饰,体现了布朗族人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布朗族,少数民族

布朗族,少数民族

布朗族的文化藝術
• • • • 文化艺术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 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受傣 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 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 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布朗族的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其民歌分为“拽”、“宰”、“素” 三种:“拽”为近似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是近似 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西双版 纳一带的布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曲调几 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 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 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 囊”。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 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 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 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 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布朗族的郵 票

• • •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 父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 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 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成人礼 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 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 动。 恋爱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 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 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 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 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求婚 男女双方恋受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 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 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婚礼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 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 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 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特殊的婚俗有哪些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特殊的婚俗有哪些

[键入文字]布朗族习俗布朗族特殊的婚俗有哪些布朗人的婚礼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 至3 次。

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举行拴线礼仪式。

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

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

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青年在恋爱前,必须要举行一种名为“节”的成人礼仪式——染黑牙齿,通常女十三岁、男十五岁时举行。

每年寨中都有达到成丁年龄的少男少女,他们相约在一起,在夜晚来临时,聚在火塘边,燃起柴火,在戏耍玩笑的欢乐气氛中,少女们用“考阿盖”(即红毛树枝)在铁锅片上烧取黑烟灰,然后男女取烟灰,相互将对方的牙齿染成黑色。

只有经此染黑牙仪式,他们才算正式进入成年,从而获得恋爱、婚配的权利。

成人礼之后,小伙子开始走村串寨会姑娘,物色好对象之后,男青年应把自己找到对象的事告诉父母,由父母请一位老人带上一包茶叶,一包草烟去向女方父母正式提亲,女方父母如果同意这桩婚事,便收下礼物,请亲戚朋友和头人来吃草烟和喝茶,向朋友们公开女儿的亲事,并商定婚期。

从此小伙子和姑娘便可同床。

同床之后的一年内,必须举行第一次婚礼。

第一次婚札是在定情之后举行。

当预定的婚期来临时要举行“偷女婿”的仪式。

半夜鸡叫时分,新娘和女伴们悄悄来到新郎的住处,推醒新郎,轻轻说声“时间到了。

”新郎立即起身,背起早已装好的挎包,跟着新娘和他的女伴们到女方家去,这就叫“偷女婿”。

在新郎来到之前,新郎的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楼门口。

女婿到来时,送给他一件新衣。

女婿也从挎包里取出一对蜡条插在门上,作为结婚的象征。

这时屋里早已宾客满座,恭候佳期。

一对新人进门后、并头跪在老人面前,由头人、长者、亲友将一缕缕白线缠在新娘新郎的手婉上,有些地方不举行拴线仪式,婚1。

布朗族

布朗族

进入布朗族村寨的房时要脱鞋。 不能用手摸佛爷、和尚和老人的头 部。 平时禁止砍伐神树及周围的树林, 不准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许任 何人在神林区内大小便。 布朗族妇女怀孕后,忌讳前往房赕 佛和参拜佛爷。孕妇也忌讳参加别 人的婚礼和葬礼,一般不能参加各 种祭典。
布朗族群众庆祝节日
Thank you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 常捕食野味和昆虫。菜肴的烹制技法以 清煮、凉拌居多。对许多野味、鱼、虾、 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 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 蝉酱等。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 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 均为所食佳肴。
yunnan
Bu lang zu
Blang ethnic group
布朗族 Bulangzu
The Blang part of the selfproclaimed "bulang", "bang", some claiming to be "Awa", "Aerwa", "yiwa", "Wa" and "Wenggong". Han or Dai Call " Puman"Puman", "Meng" etc.
布朗语属南 亚语系孟棉语 族,部分人讲 傣语,佤语或 汉语。没有本 民族文字,部 分人会汉语或 傣文
Take off your shoes when you enter the room of the Blang villages. Can not touch the head of the Buddha, the monk and the elderly. Usually prohibited to cut down the sacred tree and the surrounding woods, are not allowed in which excavators stone, and not allow anyone in the forest districts, God toilet. Taboo to go to the room danfo Blang women after pregnancy, and visits to the Yasukuni Buddha. Pregnant women are also taboo to participate in other people's weddings and funerals, generally can not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eremonies.

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 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 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方向移 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 而又聚拢,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民族婚俗
• • 布朗族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纯情的少男少女恋爱和婚姻都比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 母干涉的现象。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 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 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 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 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 也可以单独夜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男女双方恋爱感情笃深,男子就会向女子提出求婚。布朗山区许多地方求婚时以花为媒。小伙 子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花献给姑娘,当姑娘确认这个小伙子是真心地爱她时,就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 的一朵戴在头上,借此表示同意婚事。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 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 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 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传统体育

布朗族传统体育

布朗族传统体育布朗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布朗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

它的延续与发展,与布朗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

既是布朗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1 布朗族概况2 布朗族历史3 布朗族传统体育4 代表性体育项目▪“斗鸡”▪布朗球(打竹球)▪亚都都▪布朗舞布朗族概况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和西部沿边地区,并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为91882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

布朗族使用布朗语,分为布朗和阿尔佤两大方言。

由于长期与傣族交往,其语言中吸收了不少傣语借词,因而布朗族大多数人都会讲一些傣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字,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一些男子会使用傣文,现已改用汉语、汉文为主要的交际手段。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自称“布朗”“波朗”“翁拱”“蒲满”“乌”“阿娃”“本人”“阿瓦”等,他称有“拿娃”“蒲蛮”“阿别”“卡坡”“濮曼”等。

布朗族历史悠久,源于古代的濮人。

汉晋时期,布朗族先民包括在“闽濮”“鸠僚”“躶濮”“濮”“苞满”“尾濮”等族称里。

隋唐时期,濮人族群逐渐分化,并向单一民族群体发展。

这时期出现的“朴子蛮”,就包括了布朗族和德昂族先民在内。

元明清时期,居住在怒江以东以及澜沧江流域广大区域的“朴子蛮”逐渐向现代的布朗族发展,多称作“蒲蛮”“蒲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传统体育布朗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而精深。

布朗族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因其居住地区较为分散,各自所处自然环境与先进民族的交往程度互不相同,因而传承下来的体育项目明显地具有原始特征。

但多数活动内容表现的是一种稳定和具有集体聚合力的社群娱乐。

布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斗鸡”、布朗球(打竹球)、爬竹竿、亚都都、布朗舞、唱灯和武术较为常见[1] 。

布朗族介绍-韩旭

布朗族介绍-韩旭
布朗族
三年级六班 韩旭
民族历史
文化艺术 民族饮食 风俗习惯
1 民族历史
历史
Presentation
历史
Presentation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 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 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 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 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 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 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 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4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Presenttion
风俗习惯
Presentation
布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 歌舞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 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最 具有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等
Thank you
3 民族饮食
Presentation
文化
Presentation
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 善种茶。 布朗族的饮食别具民族特色,喜欢酸性 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 肉、酸鱼等。以大米为主食,肉类以牛、 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扑食野味 和昆虫。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蚂蚁卵的习 惯。
2 文化艺术
Presentation
文化
Presentation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 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 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 颇受傣 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 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 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 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 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

布朗族节日文化

布朗族节日文化

祭寨神
农历一月或六月择日举行,节期三天。是 以树寨为单位的祭祀活动,祭祀目的是祈 求寨神保佑全寨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 神时,要先杀一只鸡,然后到村寨的四周 和寨子中心滴水祭祀,祭祀完毕大家一起 欢宴,最后全寨的青年人都去挖竹鼠,并 以竹鼠肉敬神,祈祷丰收。
由于布朗族居住地区较为分散,各自所处 的具体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及与先进民族 的交往程度都互不相同,因而其社会经济 发展程度极不平衡。
到本世纪50年代,临沧、保山,思茅等地 区的布朗族已发展到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 而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仍处于原始社会 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同 时还保存部分氏族公社的内容,土地绝大 部分属于村社公有和氏族占有,“刀耕火 种、轮歇抛荒”的耕作方式是这里的主要 农作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十分落后, 生产力水平极低。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根据2000 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 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达 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地区。布 朗族主要聚居地群山连绵起伏,茶山郁郁 葱葱,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 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 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 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第3天称为“麦帕雅晚玛”,即日子之王来 临之日,是新年伊始之日,类似公历元旦、 农历春节,庆祝新年的活动主要在这天举 行。
洗牛脚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 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 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 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最后把羊牵到 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 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 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 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布朗族文化风俗介绍 PPT

布朗族文化风俗介绍 PPT
7、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禁忌
布朗族的禁忌极其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婚姻禁忌
绝大多数地区的布朗族禁止氏族内婚,禁止同 姓通婚。按传统习俗,不许纳妾,不许在婚前 和婚外发生性行为,如有违反必惩罚。[2]
妊娠禁忌
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填坑,不能补漏洞,不能让 旁人踩着脚,不能吃献祭神灵的食品,不能砌 灶,不能进入新娘卧室。
生育禁忌
不拿绿叶进家门,不拿野兽肉进家,产妇不满月忌 串门。
居住禁忌
布朗族认为火塘是一家人安宁之所在,不论家人或 是客人皆不能用脚踏火塘和三角架,也不能把别人 用过的铁三角架支在自己家中的火塘上,不然会给 主人带来不吉;客人不能背靠主人供“家神”的房 柱,否则会冒渎神灵,给主人带来不测。 凡雷击过的、断了梢的、藤条缠身的和供过神灵的 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做“中柱”的树木在砍伐 时不能出浆,出浆者认为不吉,必须另砍。而山上 的树木不能用来做房屋柱梁。
祭祀禁忌
祭“寨神”时,禁止外人入寨,若有外人闯入,要 罚祭猪一头。本寨成员在这三天之内不准磨刀、背 水,不准出入寨子,不准高声喧哗;祭祀期间忌动 土、修建房屋等。
天文历法
布朗族的祖先经过长年累月的生产斗争实践,积 累了不少天文、历法、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并 总结了原始的辨别方位、季节和气候的方法。 布朗族人对于日月星辰都有其称谓,并根据日月 星辰的升降、树木的向背来认识方位。一般,晚 上以北斗星的方位来辨别方向和时辰。白天,以 阳光照射的方位来辨别方向。阴天,则以植物生 长状况辨别方向,如树皮阳光直射呈光滑的一面 则是东方,背着阳光的树干呈淡绿色,还长些鲜 苔的一面是西方。
12 民族建筑 13 风俗习惯 ▪ 丧葬习俗 ▪ 歌舞习俗 14 民族节庆 ▪ 过年节 ▪ 关门节

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布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布朗族民俗文化传承现状
1 2
布朗族民俗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布朗族民俗 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基础,许多传统习俗和技 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缺乏传承人才
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布朗族民俗文 化的传承人才越来越少,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3
缺乏保护意识
部分布朗族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缺 乏保护意识和主动性,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 产被破坏或流失。
布朗族民俗文化保护措施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布朗族民俗文化的 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提供资金支持,为民俗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传承体系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 ,建立布朗族民俗文化传承体系 ,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确保文
布朗族的建筑特色是就地取材,善于 利用当地的竹木、石头等材料建造房 屋,同时也注重装饰和美化环境。
布朗族饮食文化
饮食习惯
布朗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与其他少数民族类似,喜欢吃酸辣食品和糯米食品,同时也喜欢喝 酒和抽烟。
特色菜肴
布朗族的特色菜肴有酸笋、酸蚂蚁、野猪肉等,这些菜肴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很高的营 养价值。
布朗族使用棉花、丝线等为纺织原料,通 过手工纺织得到棉布、丝绸等。
纺织工具
布朗族使用梭子、筘、纺车等工具进行纺 织,这些工具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纺织工艺
布朗族的纺织工艺包括织造、绣花、染色 等,其中以织造最为基础和重要。
布朗族雕刻工艺
雕刻材料
布朗族使用木材、石头、 竹子等为雕刻材料。
雕刻工具
布朗族使用刀、凿子、锤 子等工具进行雕刻。
音调与方言密切相关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

双江布朗族的古老民俗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 7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总人口近 1O万人,主要在西南边境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活动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的边疆山区或半山区,与汉、傣、哈尼、拉祜、佤等其它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布朗族文化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具有区别性和独特性的民族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是中国古代濮、蒲和朴的后代。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

部分人自称为“布朗”,部分人自称为“阿瓦”、“伊瓦”、“翁拱”等,汉族和傣族人称之为“濮满”、“蒲满”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

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特征。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由于居住分散,布朗族形成了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有西双版纳布朗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方言。

布朗人除讲本族语言外,一般还能讲佤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会使用傣文和汉文。

一、布朗族的饮食文化茶与布朗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是款待贵客佳宾的必备饮料,是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是敬神祭祖的供物。

布朗族自古种茶也吃茶饮茶,是一个善于种茶和制茶的民族。

研究表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

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少雨多雾,适宜于种植茶叶。

布朗族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在布朗山上广泛种植茶林,制作茶叶,使这个边远的山区成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布朗族因此也成为种菜制茶的能手。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恋爱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 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 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 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 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 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 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 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 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 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
婚礼
•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 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 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直到举行了第二 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 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 • 婚期第二天,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就在新娘家办酒席, 宴请亲朋好友。鸡叫之后,新娘和同伴们要悄悄把新郎接 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着举办仪式。 • 如果女方落户到男方,就在男方办酒席,在当晚鸡叫以后, 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郎
偷新娘
文化艺术
•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 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 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 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 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 娶佳期,盛行“跳歌”。 • 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 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 欢快活 泼,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 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以小三弦伴奏。西双版纳一带的布 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 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 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 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 布朗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 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日有:过年节,关门节, 桑刊节

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与特点

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与特点

一、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与特点(一)布朗族传统习俗的类型1、婚礼习俗解放前,有父母包办、近亲联姻、指腹为婚的旧俗。

如今,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过打歌、对歌等活动互表爱意,互赠信物,男送女耳环或手镯,女回赠一双花草鞋。

确定关系后,一般由男方父母及媒人抬上米、盐、肉、酒、烟、红糖等物品到女方家,经历“说姑娘”、“过礼”等九道程序方能结婚。

迎亲启程时放铁炮三响,回到家放四响,称“三出四进”,意思是家有好事。

迎亲时经过“哭嫁”、“背新娘过沟”、“躲婚礼”、“讨钥匙”的程序才算完成。

新娘到家后,长者引新娘新郎进堂屋,长辈各站两旁,由执事人代新娘各赠长辈一包糖,然后拜天地、拜父母、敬酒,长辈回赠新人钱物。

入夜,伴郎撒瓜子祝贺新娘,同辈闹房,在院场打歌作乐,直到天亮。

2、丧葬习俗布朗族的丧葬据天启《滇志》“蒲人”条:“蒲人……永昌、施甸及十五喧、二十八寨皆其种……葬用莎罗布裹尸而焚之。

”史料记载布朗族的先民沿袭火葬习俗,后受汉族的影响,实行木棺土葬。

凡属非正常死亡者,不得停进堂屋,只能安埋在祖坟下端。

安葬完毕,孝男跪在坟前,请长者站在孝子后,用手抓把黄土撒向孝子,表示死者将衣禄留给后人享用。

孝子接土回家放置家堂内。

次日,子孙到坟地祭拜,称“复山”。

死后一百天上坟,称“百日祭”。

以后每逢清明节和七月半都要祭献,以示悼念。

3、饮食习俗布朗族对家族的长辈很尊重。

吃饭摆席,老人不入坐,晚辈便不能坐。

桌上主菜摆在长辈前面,由长辈一一分给大家。

妇女生了孩子有客人来访,客人给孩子留下一些钱物,意为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吉祥平安,主人则招呼客人吃鸡蛋、红糖及白酒一类的东西。

有客人到访,女人不得在人中穿梭,添茶送饭后不能转背,必须倒退出门,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4、祭祀习俗布朗族信奉万物有神,相信只要自己虔诚祭拜就能获得幸福。

因此,一年中保留有许多祭祀活动。

(1)跳会:是布朗族供奉观音菩萨的活动,亦称“赶庙会”。

二月初八这天吃过早饭后,由“当契”(管事)率领全村老幼,抬着猪、鸡等供品,先在观音前祭祀后,把猪、鸡抬至屠宰处屠宰,鸡分给“当契”家食用,猪肉则平均分给全村各户。

布朗族

布朗族

第二天 元旦
最热闹的一天,各 村均举行盛大的赕佛仪 式和歌舞比赛,进行泼 水狂欢等活动。
第三天 祭拜
进山拜祭山神、 祖先。全寨男女老少 敲锣打鼓,带着祭品 来到芒景后山的密林 深处,举行祭拜仪式。
厄糯索
芭蕉叶裹饭
糊米香茶
【服饰】
【民居】
布朗族 Blang ethnic group
【民族简介】


布朗族 Blang ethnic g ( minority) group 布朗族部分自称“布 朗”、“帮”,部分 自称“阿瓦”、“阿 尔瓦”、“伊瓦”、 “佤”和“翁拱”等。 汉族或傣族称之为 “濮满”、“蒲满”、 “孟”等。
【民族概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 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 永德、云县、耿马及思 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 主要从事农业 有本民族语言,部分兼 通傣语,无文字 多信奉小乘佛教 人口从58476(1982) →82280人(1990年) →91882人(2000年)
【民族节日】





. 赕箩箩节 . 跳会 . 过年节 . 端阳月 . 火把节 . 开门节 . 成丁节





. 春节 . 泼水节 . 冈永节 . 宋初节 . 堆沙节 . 山康节 . 宋坎节
第一天 除夕
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杀猪宰牛,做黄粑。 这一天早上,各家最晚辈的人要把自家做得 最好的饭菜送到老人跟前,并跪着请老人吃 饭,祝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同时,伸 出双手,掌心向上,接受老人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族
文章点击数:1306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9日来源:云南民族网【打印文章】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截止2011年底,布朗族有11.75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0.25%(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达等山区,其余散居于临沧、思茅地区。

布朗族主要聚居地群山连绵起伏,茶山郁郁葱葱,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布朗族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是从汉代开始。

布朗族的族源与距今3000年历史的“濮人”有密切联系。

据汉文史籍记载,永昌一带是云南古代“濮人”聚居区,他们很早以来,就生息、繁衍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山区。

但由于群体众多,分布很广所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不平衡。

西晋惠帝元康末年(297—299年)在所谓“南夷作乱”的相互混乱中,永昌“濮人”中一部分濮人南迁,开始分化。

其中,些濮人群体迁移至永寿(今永德、镇康)一带;而另一些濮人群体沿澜沧江南下,迁移至双江、耿马澜沧、勐海等地;而另一些濮人则在原地停留下。

以上这些濮人就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布朗族自称为“本人”、“蒲满”、“乌”、“阿娃”、“依娃”、“翁拱”、“波朗”、“波巴朗”等。

别的民族称布朗族为“腊”、“达米腊”、“满”、“卡坡”、“阿别”等。

新中国成立后,该民族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棉语族的布朗语支,与佤语和崩龙语有亲属关系。

由于布朗人居住分散、形成了地区间语言上的差异性,但大体上可分为西双版纳布朗
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

与汉族、傣族、佤族相邻近的布朗人,一般都兼通他族语言。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常使用傣文和汉文。

西双版纳和双江等地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宗教的一切活动完全接受了傣族的一套仪式,佛寺的形式、佛经、法器同傣族的一样。

布朗人信奉原始的宗教、崇拜自然神灵。

山川树木、水火雷电在布朗人心中都有特定的神灵。

树木给山民们带来肥源、水源,给野禽野兽以栖身之所,而村寨周围的参天古树又是优美的风景线和抵御风暴的天然屏障,因而树木成为了人们的崇拜对象。

村寨附近的林木绝不允许任何人砍伐。

每年各寨还有祭龙树(神树)活动,祈求龙树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平安。

与许多山地民族不同的是布朗族的图腾并不是虎、豹等凶猛的野兽,而是竹鼠和癞蛤蟆等小动物。

布朗山老曼峨一带崇拜竹鼠,他们认为竹鼠代表祖先的灵魂,它爬出洞来都不能打,要远远地避开它,否则认为亲人会死掉。

但是后来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是从土洞中挖出来的竹鼠,还是可以吃的,但要举行特殊仪式。

布朗人有祖先崇拜。

布朗人首先崇拜的祖先是古老的氏族长“代袜么”和“代袜那”。

“代袜么”是女性,“代袜那”是男性。

此外,各村社内的各氏族都有一个氏族神,这是母系氏族分布后的氏族神,这种氏族敬奉的氏族神没名字,以“哼而戛滚”为标志。

布朗族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形式有神话、故事、诗歌、谚语、谜语等等。

另外,由于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其传统文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

布朗族文学与傣族文学关系密切,布朗族每年从傣族大量购买或借抄经书和唱
本,傣族故事和诗歌在布朗村寨广为流传,同时,傣族文学也受到布朗族文学的影响。

神话是布朗人最原始的口头创作方式。

普遍流传的有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布朗族先民对天地以及自然万物的理解和认识。

其中以开天辟地和日月神话《顾米亚》最为著名。

人祖神话和洪水神话《阿布林嘎与依娣林嘎》、《大葫芦》、图腾神话《艾洛卜我》、谷种来源神话《牙班豪》等最有代表性。

布朗族文学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是诗歌。

诗歌的种类可分为劳动歌、迁徙歌、祈求歌、爱情歌、反抗歌等等。

谚语和谜语是布朗族的另一种文学形式,它富于哲理,形象生动,比喻贴切。

布朗族的音乐舞蹈有其鲜明的特色。

布朗族民歌总称为“布朗调”,包括十余种曲调,最基本的有“甩”、“宰”、“索”、“甚”四种曲调。

“甩”通常是在喜庆时唱的曲调。

“宰”常在寂寞忧伤时为抒发感情而唱。

这两种曲调音韵舒缓委婉低沉,虽是抒情,亦可叙事。

在布朗族中十分流行。

风俗歌、宗教歌、劳动歌、儿童歌、催眠歌都可以用宰的曲调演唱。

“索”音韵激越嘹亮,用小三弦伴奏,多用来歌唱热烈的爱情。

是布朗族旋律性较强的歌调,为青年所喜爱。

男女青年倾诉衷情时,常采用对唱形式,由男青年用玎伴奏,旋律委婉动听,节奏轻快活泼。

“甚”在盛大的场合跳舞对唱的曲调,多用于唱颂歌、仪式歌。

布朗人有对歌的习俗,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喜事,歌手们相聚一起,一问一答,各显身手。

往往通宵达旦、甚至持续数日,歌词大多是即兴而作。

有叙事
歌、爱情歌、劳动歌(盖房歌、摘棉花歌等)、风俗歌(结婚歌、迎客歌、回家歌、焰火歌、生产节令歌、丧事歌)、宗教歌、儿童歌等。

布朗族的音器和傣族基本相同。

吹奏乐器有芦笙、米箫;弹拨乐器有玎、口簧、小三弦;打击乐器有象脚鼓、镲等。

布朗族的歌和舞是结合在一起的。

跳舞时,常常伴以象脚鼓、钹、小三弦等乐器。

此外,还有采茶舞、猴舞、癞蛤蟆舞、蜡条舞等等。

布朗族主要居住地山高林密,竹木繁茂。

布朗族民居多为干栏式竹楼,取材十分放方便。

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放碓臼,楼上住人。

楼下地板用龙竹剖开压成宽竹板铺垫而成;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蔑席,进屋必须脱鞋。

室内中央设火塘,供做饭、取暖、照明之用。

屋内所有家具几乎是竹子作成的,一般竹楼可住20年,每隔两年就要用茅草翻盖屋顶。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各地大同小异。

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四肢、胸部、腹部皆刺以各种几何图形和飞禽走兽,然后涂上碳灰和蛇胆汁,使其不消失。

男子着无领对襟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无领短衣,下着红、绿纹或黑色的统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

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三尾螺头饰是布朗族妇女最本民族特色的装饰。

布朗族实行氏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严格禁止家族内通婚。

布朗族的恋爱与婚姻都是自由的,姑娘到了十二三岁便开始染齿,梳装打扮。

到十四五岁,可与异性自由交往。

男孩到了十五六岁,父亲给儿子一个装东西的背袋、一把长刀、
一床棉毯、一个银盒(内装槟榔叶、石灰和草烟、芦子),开始讲究服装整齐,学习弹琴、吹口弦和一些情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方法。

布朗族婚后离异的现象较少。

但也有夫妇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的。

不管是男方或女方,谁首先提出离婚,谁就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钱和三分之二的财产。

双方所生子女,女孩归母亲,男孩归父亲。

布朗族的丧葬。

由于布朗人有灵魂不灭的观念和对祖先的崇拜感情,因而产生了与这种观念和感情相适应的丧葬仪式。

一般情况下,布朗族人死后实行土葬。

布朗族的村寨有公共墓地,所以墓坑挖在公共墓地上,并依照人间的模式对于死者也得按他的辈分和年龄长幼依次序分台下葬。

但是对于那些凶死的人,是不能埋在公共墓地的,而且要埋在远离公共墓地的地方。

在过去,寨里不论是死了什么人,全寨都要停止生产一天,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布朗族的禁忌。

布朗族妇女在怀孕期间有许多禁忌,如忌前往寺庙赕佛,不得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丧葬仪式,不能去探月子中的产妇,忌参加各种庆典祭祀活动等。

(来源:“云南民族网网站”2013年9月2日)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培训部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