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朗族研究综述_赵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1-16

【作者简介】赵瑛(1963-),女(傣族),云南勐腊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

【学术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朗族研究综述

赵 瑛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31)

摘 要: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布朗族研究的成果作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从综合性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文学艺术等6个方面,重点作了学术性评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布朗族;研究成果;分类综述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4)02-0072-05

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现有人口9万余人,聚居或散居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临沧

地区和保山地区的19个县市。中国古代文献零星地记载了布朗族先民的一些社会生活状况,但历史上少有专门从事布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学人。布朗族的研究最早可上溯至20世纪30年代。云南爱国诗人、学者彭桂萼在《双江一瞥》(写于1936年,收入《彭桂萼诗文选集》,德宏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中对双江地区布朗族的语言、宗教、衣、食、住、行、婚、丧、娱乐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组织了大批学者对各地布朗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其中,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于1963年10月编印了《布朗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一书。该书为第一本研究布朗族的专著,为布朗族研究和民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委主持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第一种为《中国少数民族》(马寅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该书是全面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性的通俗读物,布朗族列有专章介绍;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亦编著了《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1983年又出第2版);云南省编辑组编了《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二)、(三)册(云南人民出版社,分别为1981年、1982年及1986年版),这些都是研究布朗族的奠基之作。此后出版和发表了各种研究布朗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使得布朗族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以资参考。

一、综合性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

关于布朗族的综合性研究,先后出版了几本专著,这是近20年来取得的较为突出的成果之一。颜思久等《布朗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论述了布朗族的族源和历代分布、母系氏族公社及其演变、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过渡到封建制的布朗族社会、布朗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及布朗族生活与文化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本研究布朗族的佳作。杨毓骧《布朗族》(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穆文春《布朗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赵瑛《布朗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纂《云南省志・民族志》(格桑顿珠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等书,从自然环境、历史源流、社会形态与物质生产方式、语言与文字、婚丧习俗、伦理道德、教育卫生、文物建筑、宗教信仰以及解放后的变化等方面,对布朗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布朗族综合研究的专著和专篇,主要代表作有: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七彩乐土———云南民族大观》(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布朗族专篇,思茅行政公署民委编《布朗族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谭晓健《布朗族———勐海布朗山乡新曼峨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桑耀华《施甸县本人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印《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1辑,1983年),

27—2004年3月

第21卷第2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 ol 121,N o 12Mar 12004

知识出版社编《中国民族博览・布朗族》(1994年版),思茅行政公署民委编《思茅少数民族・布朗族》,郭净等主编《云南少数民族概览・布朗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赵瑛《中国民族・布朗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杨胜能《布朗族概况》(《西双版纳文史资料》第11辑,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谢蕴秋《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布朗族》(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勐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勐海县志・布朗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双江县民委编《双江民族志・布朗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双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双江县志・布朗族》(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临沧地区民族宗教局编《临沧地区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刀瑞廷、黄金有等编《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凤庆县民委编《凤庆县民族志》(风庆县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刊印),马跃华、场光盛编《云县民族志》(云县民委会、云县地方志办公室1988年刊印),黄宜主编《南涧彝族自治县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沈安波主编《新编云南省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云南百科全书编委会《云南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罗大云《布朗族》(《思想战线》1977年)第1期)等均列专章编载布朗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迁概况。

关于社会形态研究,颜思久《布朗族农村公社的形成和特点》(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2辑,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布朗族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则是作者在前文的基础上,全面扼要地论述了氏族公社及农村公社形成原因、村社生产力状况及其特点,为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宋恩常《布朗山布朗族村社的结构》、《勐海布朗族的氏族和家庭》(《云南少数民族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该文指出:直到解放初期仍然保存着村社组织残余形式,并明显地反映在家庭婚姻方面。杨鹤书《布朗族怒族家长制家庭公社发展类型的比较》(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7辑,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文中论及解放前布朗族家庭公社的特点。史继忠《西南民族社会形态与经济文化类型》(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中对布朗族“嘎滚”特征、家族公社向农村公社转化及“嘎滚”与

德昂族“克勒”相互比较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还将“嘎滚”组织与德昂族的“克勒”组织作了比较研究。

二、文学艺术研究

文学方面的研究,首推王国祥《布朗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全书将布朗族的文学史分期大致划分为远古文学(汉代以前)、古代文学(清代以前)、近现代文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国)和当代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对布朗族文学的社会背景、分类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全面概括了布朗族历史上的各种文学事象的学术研究成果。王国祥《论傣族与布朗族的文学交流》、郑培庭《傣、哈尼、布朗、基诺等民族民间文学的关系》(《西双版纳文化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二文对布朗族与傣族及其他民族双方多边互动、融合汲取文学涵养进行了学术探讨。

勐海县民委编《布朗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共6辑,岩温扁主编,内容包括神话和史事传说、民俗风物传说、神奇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寓言和动物故事等108篇。林璋《布朗人之歌》(内部刊印)由创世歌、祭祀歌、劳动歌、情歌、婚配歌和儿歌等组成,它是了解布朗族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另外,研究布朗族文学的专篇和论文还有:王国祥《布朗族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三尾螺”的毁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布朗族文学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九隆:从神话到传说……》(《边疆文化论丛》第2辑,中国民间文出版社1989版),余嘉华主编《云南风物志》(其中述及布朗族诗歌、故事的部分为王国祥撰写,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林璋《西双版纳布朗族古歌谣———“嘎拉万勐墨贯”浅谈》(《西双版纳文化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打洛布朗族民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艺术创作室编印《西双版纳民族艺术研究》第1辑,1988年),颜其香《布朗族民歌格律初探》(段保林等《中外民间诗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汪体祥整理《布朗族歇后语》(《西双版纳报》1990年11月20日)等文。

艺术方面的研究,袁炳昌、冯光钰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布朗族音乐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3

7

第2期 赵 瑛:20世纪80年代以来布朗族研究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