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5-10-25
[作者简介] 丁崇明(1954-),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丁崇明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关键词] 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语法系统;用法研究;语法偏误;语法习得
[中图分类号] H 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06)0320126205
5马氏文通6出版一百多年以来,汉语语法的基本架构已建立。20世纪80年代以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研究十分薄弱。学者们认识到对外汉语语法体系/显而易见,是没有摆脱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讲语法的路子0
[1]
。二十多年来越
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
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本文以发表在5语言教学研究65世界汉语教学65语言文学应用6和5汉语学习6(这四家能够基本反映对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对外汉语0专栏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近20年的相关语法研究作一综述。
一、教学语法总论及体系研究
(一)总论研究
赵金铭5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6全面论述了教外国人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2]。赵金铭5对外
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6提出非母语的学生学习语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旨: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
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陆俭明5/对外汉语教学0中的语法教学6讨论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认为初级阶段不应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三、四年级可略为系统地讲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实用的语法知识。关于语法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作者认为要考虑三点:最急需的语法点;汉语和学生母语语法上的异同;学生学习上的语法毛病。并提出应着重教以下两类语法:第一,汉语有,学生母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第二,虚词[3]。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
80年代,吕文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基本上保持1958年5汉语教科书6的体系,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应改革。她对语法难点的认识、语法点的选择与编排等方面都提出修改意见[4]。国外学者也对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修改意见,柯彼德5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6认为传统语法体系是构成汉语教学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最大障碍之一,他对急需修改之处发表了意见,认为汉语句子成分、复句、词法三方面都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修改[5]。
1988年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6出
版,结束了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无章可循的局面。吕文华从语法体系、语法项目分布、教学语法的体系性问题、具体的语法问题对5大纲6提出了一些意见[6]。李晓琪53H SK词汇等级大纲4中形容词和副词的词类标注问题6在讨论八组状中结构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四条原则,对大纲某些词性的标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7]。
卞觉非5/汉语交际语法0的构想6提出汉语交际语法的构想,力图/按照从内容到形式这一模式编织语法系统,组织教学语法0[8]。他把汉语语法的交际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意念功能、意向功能、情景功能,下分110个子类目,体现了功能教学语法的思想。王若江5由法国/字本位0教材引发的思考6是一篇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思考的好文章,文章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法国教材5汉语语言文字启蒙6字与词的特点,论述了/字本位0教材和/词本位0教材的利弊,指出该教材成功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语法框架,找到了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认为遵循着汉语自身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冯胜利5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6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书面语有自己的一套语法,有特有的语法运作)))[双+双]的格律模式,有特有的钩语方式:单+单,书面语独立于口语与文言,韵律控制书面语[10]。文章颇有新意。
二、用法研究
用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一)由教学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
有的论文是研究者根据教学和编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而写的。史有为写了多篇这样的文章,他的5/没完0和/不停06指出/没完0不同于/不停0,它用于有段落、有结尾的事情,它还有厌嫌的贬义色彩,/不停0没有这种色彩,更多的是客观描述[11]。
(二)由教材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
王还5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0为例6通过留学生例句的分析论证了原来对/反而0的语法意义归纳得不太准确,应改为/当某一现象或情况没有大致按情理应导致的结果,而导致相反的结果,就用-反而.引出这相反的结果。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12]。相原茂5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6指出教材对/不比0型句的解释不对,认为/不比0型句和/没有0型句的预设、含义或主张相反,它们常常是互补的[13]。白荃的5/不0、/没(有)0教学和语法研究上的误区6对/不0、/没有0的一般解释提出质疑,提出其区别并不在时间,而在叙述的角度是主观还是客观[15]。
(三)由学生病句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
许多文章是受留学生病句启发而写的关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论文。受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病句的启发,周小兵在5谈汉语时间词6一文中指出汉语的时点词和时段词与英语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指出留学生产生病句的原因是不明白其区别、构成和使用规则[15]。陈满华5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6从留学生病句讨论方位词/里、中、上、下0的用法[16]。这些文章不仅研究汉语语言本体,对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有关语法难点的研究
有的文章主要从本体角度研究语法难点。张旺熹5/把字结构0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6认为: /-把.字句历来是个难点,这与语法教学中只重视结构形式而忽略句子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关。0文章总结出/把字结构0的语义是以表达与目的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也总结出其语用规律[17]。补语是汉语中既特殊又很复杂的成分,如何教外国人掌握补语的问题倍受关注。鲁建骥尝试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状态补语及其教学问题[18]。众所周知,量词是一个难点。陈绂5谈汉语伴生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6一文认为,量词内部是有序的充满理据的群体,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考察并总结陪伴性物量词的语义规律,对如何对留学讲授量词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篇文章对汉语史与现代汉语语法结合、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研究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19]。袁毓林5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6一文对谓词性并列结构/讨论和通过0的否定表达式为什么不能在前面加/不、没有0构成否定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汉英并列结构否定表达的异同[20]。马真5表示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0和/又06研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