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紫鹃研究综述
“紫娟”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紫娟”茶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708a8ebceb19e8b8f6baaa.png)
全世 界 的人 找到 了抗 氧化抗 衰老 的最简单有 效 的办法 , 花青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从 2 世纪 的抗生素 、维生素 0
时代 ,进入 到 2 世 纪的花青 素时代 ! 1
本研究以溶剂萃取法为手段 ,采用价廉 、无 毒 、选
用 乙醇 回流提取 “ 紫娟”茶花青素 ,回流提取最优
. 有 明显优 于云南大 叶群体 种绿 茶的降血压效果 。经云南 12试剂
省药物研究所用体重2 ~ . . 3 千克的家猫进行 降血压实验 , 5 5
无水 乙醇 9 %( 5 分析纯) 1 N乙酸 ( 、. 5 优级纯 G 、 R) 食
结果表 明,“ 紫娟 ” 烘青绿茶 降压 幅度为 3 . %,明显优 用酒 精 、蒸馏水 55 3
2 0 年 第 3期 22 1 1
试 险 研 完
素作 为主要 考察对象 :乙醇 的体积分数 ( 、回流时间 A)
正交试验设计 ,选用 L ( 4 93 正交表 ,每个因素 3 ) 个水平 ,
( 、回流温度 ( 、料液 比 ( 作为考察对象 ,进行 共 9次试 验 ,见表 1 B) C) D) 。
药等方 面有 着 巨大 的应用 潜力 。人 的寿命长短直 接取决 于人们抗 氧化抗 自由基能力 的强弱 ,而花青素 的发现为
R 20型旋转蒸 发仪 ( 士 B C I 司 ) 一0 瑞 U H公
C N 8 3 型冷却水器 B 1— 0 S Z9 H 一 5型循 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 河南予华仪 器厂 ) 超高速离心机
表 1因素水平表
2 结 果 与 分 析
回流温度 次之 ,回流时间影 响最小 。从表 2“ 紫娟 ”茶 花
个试验设计 中 , 取茶 叶样品5 g 按表 1 o, 设计 的工艺进行 回流提取 、 过 青 素 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结果可 以看 出,9 和试验 9 的结果差异不显著 ,但其他 7 个试 验结果 滤 ,滤液浓缩干燥制成干粉 ,花青 素检测方法按阳 法测 试 验 2 方
中国杜鹃文献分析
![中国杜鹃文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09ce3a31126edb6f1a100c.png)
功 率仅 4% ~5% , 用 种 子 培养 获得 成 功 ( 云 后 陈 志 ,95 。19 18 ) 95年 范 玉清 用 组 培苗 的 叶片 作 为 外
全世界杜鹃花属约有 90 0 余种 , 分布于亚洲 、 北美洲
和 欧洲 , 洲最 多 , 80种 , 中我 国约 50种 , 亚 约 5 其 3 占
为《 园艺学报》 1 , 1. (O篇 占 0 6%) 《 、 北方园艺》 9 ( 篇, . 占96%)《 、 云南植物研究》 6 , 64%) (篇 占 . 、
《 林业实用技术》 5篇, 5 3%) 《 ( 占 . 、 安徽农业科 学》 4篇, . ( 占4 3%) 。
表 1 中国杜鹃文献主要集 中分布刊物 (9 4— 0 8年 ) 19 20
出与组 培 栽 培 相关 的研 究 最 多 , 占所 有 文献 的
2. 34% , 次是植 物生理类 的 占 1. 其 8 1% , 植物 化 学
2期
杨天 海 , : 国杜 鹃文献 分析 等 中
5 5
类 的占 l. 60%。此外综述类的文献 占 85% , . 病虫
防治类 的 占 43% 。综 合类 包 括 多个 研 究 方 向 , . 把 它 们划 分为其 它类 别 困难较 大 , 以都 将 其 归 为 综 所 合 类 。从表 4可 以 看 出在 分 子 系统 学 、 质 资 源 开 种
2 0 , hspp r a o ne ndf rn ei bet o ef l 0 8 ti a e h s u tdo ieet p ca s jc nt e c f s lu s h i d.A crigt te eut o as e a s codn sl f l i ds f - oh r s c sf t i
何其芳_红学_研究综述_徐川
![何其芳_红学_研究综述_徐川](https://img.taocdn.com/s3/m/284a10ee0242a8956bece47a.png)
⑥
— —纪 念 何 其 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 研 究 所《衷 心 感 谢 他 — 同志逝世十周年 》 等相关篇章; 有些存在于某些文学 理 论
瑨 瑏 遗产论文如蓝棣之《略论何其芳的文学理论遗产 》 等的相 瑧 瑏
二 〇 一 三 年 第 二 辑
如刘梦溪 关节段中; 有 些 存 在 于 红 学 评 论 著 作 与 文 章 中,
瑏 瑩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 、 白盾和汪大白合著《红楼争鸣二百 瑠 瑐 瑡 瑐 年》 、 陈维昭《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 》 、 杜 景 华《红 学 瑐 瑢 瑐 瑣 孙玉明《红 学: 1954 》 等; 还 有 一 些 在 研 究 何 其 芳 风雨 》 、
的专 论 中, 如 薛 瑞 生 《论 何 其 芳 在 当 代 红 学 史 上 的 地
型共名 ” 说是对“典 型 ” 内 涵 的 扩 展 。 他 说: “何 其 芳 的‘典 说, 实际上是对于‘典型 ’ 内容的扩展, 将两个人物 型共名 ’ 的精神内涵从狭隘的阶级 或 时 代 典 型 扩 大 为 更 广 泛 的‘共 。 何其芳提出的‘共名 ’ 观点 …… 确实突破当时正盛 行 名’ 的狭隘的阶级 性 观 点, 进 入 到 更 普 泛 的 人 性 领 域, 从而将
瑣 瑑
何 其 芳 ﹃ 红 学 ﹄ 研 究 综 述
315
典型问题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的核心问题 。 当时文坛 居于支配地位的说法 是: 典 型 是 共 性 与 个 性 的 统 一 。 共 性 典 型 的 个 性 不 过 是 阶 级 性 的 具 体 表 现。 “共 就是阶级性, 名说 ” 的提出, 给文坛带来清新 之 风 。 何 其 芳 提 出 的“典 型 说引起 许 多 学 者 重 视, 肯定其理论价值的具有代表 共名 ” 性的学者包括薛瑞生 、 邓庆佑 、 黄霖 、 贺仲明 、 陶德宗等等 。 薛瑞生认 为“共 名 ” 说 是 何 其 芳 评 红 的 理 论 核 心。 他 说的角度, 从人性和人 评论道: “当代红学正应该从‘共名 ’ 道的角度, 去继续 探 求《红 楼 梦 》 的 思 想、 艺术和人物的丰 富意蕴, 才能继续对《红楼梦 》 作 出美 学和 历史 的评 价。而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30a25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4.png)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4.北京曹雪芹祠庙落成纪念专版书太极红楼梦,作者署名是王国华、曹雪芹,将红书重新选编为五部,在每一部之后写一个“对称提要”,以八卦太极的思想诠释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康熙字典的演绎”;本人认为纯属对红楼梦的恶搞;5.1995年霍国玲与弟霍纪平、姐霍力君、丈夫紫军,合著红楼解梦,形成红楼梦研究的解梦派,认为红书以小说作掩护而隐写历史,是历史书而不是小说;红书的别名叫风月宝鉴,象一个二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正面是小说,反面是历史;红书隐写曹雪芹与竹香玉合谋害死雍正的全过程;许多红学家认为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十分荒谬;6.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丰润说是曹祖籍二大说法“丰润说”由李玄伯提出;1931年5月他在故宫月刊发表了曹雪芹家世新考指出:“曹寅实系丰润人;”1947年12月23日萍踪在青岛民言报晚刊发表曹雪芹籍贯一文,也认为:“雪芹上世本为丰润人;”;周汝昌后来继承并发展了以上说法,在他的红楼梦新证第三章籍贯出身里明确说曹雪芹是“丰润县人”;他的论据之一是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诗中几次称丰润曹鼢、曹铪兄弟为二兄、四兄,并用“恭承骨肉惠,永奉笔墨欢”,“骨肉论文少,公私拂纸忙”来指称他们的“骨肉”关系,说明他们“决不是什么‘同姓联宗”’;他的论据之二是推测“曹雪芹的远祖,当是明永乐以后由丰润出关”;在第七章史事稽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部分说:“据丰润曹氏宗谱,其先世于永乐初自江西迁丰润,一支又出关落籍铁岭,则曹世选又名曹锡远,雪芹的上世祖有可能为铁岭卫或附近一带人;”他据丰润曹的族谱说明落籍丰润的“曹端明,字伯亮,宋曹彬之后;端明之弟端广,落籍铁岭卫;疑本年铁岭役中,被俘为奴者纵非曹世选本人,应已有其族人”;周汝昌以曹雪芹是丰润始祖曹端明的胞弟曹端广的后人来证明他是丰润人;1953年,贾宜之发表曹雪芹祖籍不是丰润,根据曹寅曾自署“千山曹寅子清”,认为曹雪芹的祖籍不是丰润,而是辽阳;1961年李西郊认为曹“原籍丰润,寄籍辽阳”;1980年,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先生据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经过详赡考证,论定曹雪芹的人辽始祖是曹俊,他跟途经丰润人辽的曹端广毫无关系;1996年第1辑红楼梦学刊发表了刘世德的再评“丰润说”;此文从七个方面批评了“丰润说”的谬误,梳理出17条重要资料,例如:“乾隆浙江通志卷122:‘曹振彦,奉天辽阳人;”“‘乾隆大同府志卷21:‘曹振彦,辽东人;”“‘嘉庆山西通志卷82:‘曹振彦,奉天辽阳人;”“康熙上元县志卷16曹玺传:‘著籍襄平;”’襄平是秦置县名,治所在今辽阳市;“曹寅诗文集的题署;曹寅的诗集存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本;其中的楝亭诗钞,系曹寅自编,共8卷,每卷的卷首均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千山’是辽阳的别称;”曹振彦、曹玺、曾寅分别是曹雪芹的高祖、曾祖、祖父;刘世德的论文说明清代人举世公认曹寅家是奉天辽阳人,更具权威的是曹寅在自己诗集上自署“干山曹寅子清”,自认是辽阳人;这才是曹雪芹的祖籍;1997年7月辽海出版社出版冯其庸、杨立宪主编的曹雪芹祖籍在辽阳,内收论文40篇,从多方面论证了雪芹祖籍辽阳说的确凿和可信;1998年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刘世德曹雪芹祖籍辨证;全书共22章,50余万字;在第一章曹雪芹祖籍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之后,连续用十几个专章从十个方面论证曹雪芹祖籍是辽阳;胡适发现清代官书八旗满洲氏换通谱中,记载曹雪芹的上六世曹锡远“世居沈阳地方”,后来发现康熙江宁府志、曹玺传云,写曹玺之祖父曹锡远“宦沈阳,遂家焉”,曹家因为做官来到沈阳,祖籍仍是悬案; 围绕曹雪芹“祖籍”问题,周汝昌、冯其庸两位专家之间争论颇激烈,周汝昌、冯其庸二位先生都是当今红坛的“巨擘”,他们对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各有创建,各有贡献;红楼梦作者是谁尚有八种说法,曹氏之祖籍更是难解之谜;7.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张书才在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认为北京蒜市口十八间即曹家所居“十七间半”相近;王军认为此处屏门上书“端方正直”在红楼梦甲辰本中出现过,可能是曹氏家训;周汝昌认为“蒜市口地区有曹家的十七间半房,但到底是哪一座院子,尚难以定论”;原因是“建筑不会是二百年前原貌”;8.北师大发现新抄本;2000年北师大博士曹之波,在学校图书馆善本室发现红楼梦旧抄本脂砚斋重译石头记,八十回,有脂砚斋的眉批、侧批、秉批、墨批;现未公开发表;9.1951年,中国文化界发生了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风波;俞平伯拒不接受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解释中国古典文学的文艺思想,发表红楼简论,认为红楼梦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而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两个青年人李希凡、蓝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的文章,批判俞平伯,毛泽东1954年lO月16日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支持李希凡、蓝翎,指出“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现象,号召开展“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本人认为一些学术观点很难以“主义”和“阶级”照套,以行政权力强行介入学术讨论将产生不良后果;毛泽东从政治出发,把红楼梦第四十回看作纲,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鲁迅说:关于红楼梦,“理学家看到淫,经学家看到易,才子佳人看到缠绵,流言家看到宫纬秘史,”政治家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这是不是有片面性10.红楼梦的主题一直讨论不定;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虹、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持续的纷争一直延续到21世纪;11. 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全貌究竟如何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大公案之一;为重现“全璧”,20世纪一些研究者对曹雪芹红楼梦佚失了的稿子进行探佚研究;80年代,探佚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至形成“探佚学”这一新的红学学科分支;这些研究以论析原作中重要人物形象及贾府的结局为主要内容,并有一些学者对探佚研究本身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2.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问题;李少红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在2010年播出,引发了学者专家的讨论:87版的红楼梦和10版的红楼梦选角问题;本人认为李少红的这部电视剧比起以往有三大败笔:1选角失败,林黛玉扮演员蒋梦婕未能体现林黛玉的弱柳扶风气质和才女风度;2无根据编造喜剧结局,让宝玉、贾兰中科举;让蒋玉甬娶了袭人、宝玉与宝钗生下孩子后出家,这些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3叙述太实,全篇是故事和对话,缺乏抒情性艺术性的虚笔,反映了编导艺术水平太低;二.人物综述红楼梦出现的人物甚多,只能选取几个特别的人物进行综述:1.林黛玉20世纪50年代前,论者完全把林黛玉看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在人物,没有把她作为作家创造的文学形象来对待,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道德评价和判断;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发端之作;在王国维看来,林黛玉的性格、出身及当时道德因素注定她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民国初年,红楼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势力颇大的派别——索隐派;其代表人物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季新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出版于1916年认为红楼梦全书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林黛玉即董鄂妃董小宛;1917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林黛玉,影朱竹盏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诧之号也;竹生于秀水,故绛珠草生于灵河岸上;”红楼梦索隐、石头记索隐出版后,又出现了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1919年出版,邓狂言赞成红楼梦索隐中林黛玉即董小宛的说法;他说:“书中之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释真二十二回但他又说林黛玉写的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曹氏之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谥孝贤皇后富察氏也;”释真二回紧接着又自相矛盾,说林黛玉不是别人,是方苞;“林黛玉之以朝臣混之,混之以方苞;苞也,灵皋也;绛珠,仙草也;甘露也,泪也;一而二,二而一也;”释真二回林黛玉一下子变成了董小宛、孝贤皇后富察氏、方苞三个人;综观索隐派对林黛玉的研究,不仅是牵强附会的,而且本身往往是矛盾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于1923年刊行,在作者底态度一文中,通过对原作的考察,他提出了“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的著名观点,即“钗黛合一”; 他对林黛玉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个人的范围之内,也不再限于对人物进行伦理判断;林黛玉评论开始了文学评价、美学评价的历程;1935年5月24日的李辰冬的林黛玉指出:““林黛玉的人生观完全同宝玉一样,只求一个爱;贫富贵贱,兴衰际遇,也是不闻不问;”他说林黛玉“幼而失母,继而丧父”,寄居的生活环境“养成她的伤感性”,而薛宝钗的出现所形成的这一特殊环境,又引起了黛玉的“善妒”;李辰冬在分析中说及林黛玉某些性格特点形成的环境的原因,这是有道理的,但他把林黛玉的性格,集中概括为一个“妒”字,却是十分片面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林黛玉的评论大都将林黛玉放到社会历史天平上估衡,文学的典型评论成为主要潮流;李希凡发表了<红楼梦中两个对立的典型——林黛玉和薛宝钗,批判了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何其芳在1956年底完成了论红楼梦>,打破了林黛玉形象评析简单化的局面;这段林黛玉评价的历史,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论者摈弃了现实的人的伦理判断方法,开始了对形象的文学思考,把林黛玉与作者的创作思想甚至艺术手段结合起来,着眼于品格、道德、时代、阶级内含这一文学形象层面;2.刘姥姥在21世纪的头10个年头里,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红学继续蓬勃地发展,其中对于刘姥姥的研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有逐渐走热的趋势;新的思路也正在酝酿和探索中;在研究刘姥姥的文章当中,很大一部分文章都在阐述刘姥姥在小说中的作用;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个身份卑微的老村妪,且浓墨重彩地描绘她在大观园的活动,此举定有深意;而深意就是让刘姥姥来见证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贫富贵贱的差异,同时通过刘姥姥来反衬出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态;这个观点可以概括为“见证”说和“对比映衬”说;“对比映衬”说除了上述观点当中的贫富对比.还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即刘姥姥对其他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起到了映衬作用;专著方面,持有类似观点且论述较为深入的有周思源的周思源看红楼 ,在穿针引线刘姥姥一篇中.他认为刘姥姥的活动是小说中的一条重要副线,生动地表现出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周思源还指出刘姥姥在还没进荣国府之前就显出强于女婿的务实的一面,正体现了“曹雪芹歌颂女性和对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失望的理念”;“见证”说和“对比映衬”说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似乎可以作为定论;但是也有人不满这样的答案,他们或另辟蹊径;如杜改俊的<红楼梦中人物角色“篡位”分析——论刘姥姥的‘怡红’作用 ;作者从刘姥姥醉卧宝玉的床上,以及其他几个重要场景中的表现得出,“女儿世界中原有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在几个特定的场景中替换成了刘姥姥,她以与贾宝玉全然不同的视角‘观照’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与宝玉承担着相同的‘怡红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刘姥姥对于贾宝玉的“篡位”;而这“怡红”功能表现在以下3点:首先,刘姥姥带给大观园的女儿们终身唯一的一次开怀畅笑;其次,她让大观园的女儿们有了一次释放真情真性的机会;最后,她给了临终时的凤姐一丝安慰,并救出危难中的巧姐;三.红楼饮食文化研究综述近三十年以来,国内有关红楼饮食研究的论文有400余篇,专著8部,另有一些研究零星散见于其他红学著作中;这些论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红楼饮食文化综合研究、红楼饮食文化个例研究、红楼饮食文化现代开发研究;1981年,陶文台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的红楼梦中的肴馔浅识是较早详列红楼食单,并利用史料详实考证曹雪芹为何如此善于描写贵族日常饮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还将红楼饮食与江南菜系比较,得出红楼肴馔多为“南味”的结论;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桓、李夕聪的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朱希祥的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上、中、下、吴斧平的精美和谐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及孔润常的红楼梦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刘桓、李夕聪主要分析了曹雪芹写这么多贾府日常饮食的目的,即透过日常饮食道出贾府非同寻常的奢侈腐化;朱希祥的三篇关于红楼饮食的文章,主要评论了贾府这种富贵人家的宴会活动、日常饮食习惯和器物礼仪文化,以及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议论了红楼梦中贫富的饮食对比与反差;吴斧平的精美·和谐·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一文关注的是饮食描写折射出的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将其特征概括为精美、和谐、典雅;孔润常主要详列了红楼宴饮及食品的种类,分析得出红楼饮食具有重精细、重滋味、重强身的特点,同时简要分析了曹雪芹如此擅长描写贵族日常饮食的家世渊源;浙江工业大学2007级硕士赵玫的硕士论文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主要对红楼梦中的饮食品种统计分类,然后着重论述了小说中饮食描写的艺术功能,对小说为何能出现如此多饮食的原因以及曹雪芹的贡献也作了一定的分析;1989年,蒋荣荣、朱邦华等人编著的红楼梦美食大观问世;红楼梦美食大观是关于红楼饮食的最早专著;严格地说,红楼梦美食大观只能算是一部红楼饮食资料整理集;此书系统地梳理了红楼梦中的食品、饮食活动、食具、饮食活动中的娱乐项目等;对红楼梦中食品的梳理,主要列出了在小说中所出现的回目,结合史料分析是什么样的一种食品并列出制作方法;而对饮食活动、食具等仅是系统地归类,指出书中出现的回目而已,无具体分析;秦一民的红楼梦饮食谱,不仅重于考据,而且更重要的是依据清代早中期的食谱结合现代的烹饪方法;详细地列出配料以及制作方法;进入新世纪以后,陆续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红楼饮食文化著作;苏衍丽的红楼美食与陈诏的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是最具特色的两本红楼饮食文化专著;苏衍丽的研究视角有别于传统的红学研究视角;她不从作者、版本或食品制作角度切人,而是结合风俗、养生、娱乐,用非学术的眼光评价欣赏红楼美食;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给人以视觉的享受;陈诏的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把红楼梦各章回点点滴滴的饮食描写相对集中归纳,列出饮料、茶食点心、粥、各式菜肴等二十几个专题,从文化的视角,提出对红楼饮食文化的一些重要见解;四.姓名研究综述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可以说,脂砚斋是最早指出红楼梦人物取姓之义的;新世纪对红楼梦的研究,依然延续着文化研究的路线.只是研究者的思路更加开阔;也不再局限于姓名本身;宫业胜的红楼梦人名寓意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一文,将作品中人物名字的寓意分为四类:明示创作手法、预示人物命运、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丑行;此文是对人名寓意的一个总结,也基本符合作者的本意;程芳银浅谈红楼梦人物命名艺术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9月一文,把红楼梦命名方法归结为:谐音法、取形法、取义法、生肖法、拆字法、关系法、随事法、别号法、诗词法等;程文对小说中人名命定方法的总结,对补充之前的研究有一定参考性;陈振东红楼梦中的人名咬文嚼字2003年第4期对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四人姓名作了分析,认为钗、黛都和妇女装扮有关,代表不同类型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与钗连成宝钗,玉与黛连成黛玉;想法新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孔令彬略论红楼梦中丫鬟人物的命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对红楼梦中丫鬟的名字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丫鬟的人名寄寓了其主人的身份、爱好、性格等特征;同年,他又作有怡红院丫环的人名意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8月一文,通过分析怡红院丫环命名特点;探讨了宝玉的空幻意识和雅洁的审美观;这种以人名为着眼点,探求小说中起名者自身意识的研究视角.也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新世纪出现一篇专门研究红楼梦中人名的硕士论文;邓进的红楼梦女性命名研究西南大学2011年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姓名作了研究;把对女性命名的类别划为几大类:根据生活原型命名;根据诗词命名;谐音命名;依据陪衬关系命名;其他命名几类;可以说,是专对红楼梦中女性命名的一个系统研究;五.主题研究综述关于红楼梦的主题,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精辟地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正因其思想博大精深才会使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它的主题就引起了众多红学家的兴趣,其见解可以说是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现把选举几个观点归纳如下:1.索隐派的主题说:a.明珠家事说;b.清康熙朝政治小说;c.雍正夺嫡说. 早期的索隐诸说还有无名氏提出的“和坤家事”说、周春的“张侯家事”说、舒敦的“傅恒家事”说、孙静庵的“宫闱秘事”说、张新之的“演义理”说等;索隐派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小说中的人和事和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牵强附会的联系,以探寻出其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方法忽视小说自身的内部规律,而从外部着手来研究作品,无疑是错误的;2. 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 “自叙传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中提出来的;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3.爱情主题说;首侣“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他在论红楼梦中指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足不幸的;这支曲子里暗示了贾宝玉后来虽然和薛宝钗结婚,却仍然忘记不了林黛玉,仍然认为是终身恨事;这首曲子写得比较含蓄,还只说是“美中不足”,只说是“意难平”;另一支曲子枉凝眉就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互相爱恋而不能结合的痛苦写得很沉重,简直是一首声泪并下的悲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红楼梦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的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问的恋爱和婚姻悲剧;”这两部文学史虽。
从紫鹃人物形象的塑造说起
![从紫鹃人物形象的塑造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d8fec41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f.png)
从紫鹃人物形象的塑造说起
吴月敏
【期刊名称】《戏文》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紫鹃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配角,但是林黛玉出场时,她几乎伴随在身边。
紫鹃是一个丫环,但她与贾府中许多丫环不同。
可以说,她是贾府中唯一干净的女人。
因为她是黛玉的贴身丫头,而且自尊自重,洁身自好。
尽管黛玉把她当作姐妹,可她始终认定是主婢,没有雷越半步。
紫鹃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有一颗真实.善良,真诚待人的心。
因此,
【总页数】1页(P70)
【作者】吴月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现代意识关照下的戏曲传统人物形象——浅谈新时期戏曲中传统人物形象的塑造[J], 王琦
2.红娘与紫鹃人物形象的比较 [J], 李珊
3.移用点染之法扮靓人物形象——浅谈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塑造策略 [J], 姚志良
4.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以祥林嫂和窦娥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为 [J],
孙军
5.浅谈话剧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田小娥”与“田润叶”人物塑造的技巧 [J], 张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娟茶中的EGCG3Me成分研究
![紫娟茶中的EGCG3Me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3e3f70a45177232f60a22b.png)
“紫娟”茶中的EGCG3"Me成分研究吕海鹏1,杨停1,2,梁名志3,王立波3,张悦1,林智1(1.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3.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 666201)摘要:“紫娟”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因富含花青素成分其新鲜嫩梢的芽、叶、茎均呈现紫色,从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潜力,当今其功能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成为了茶学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采用HPLC以及LC-MS技术首次报道分析了茶树特异品种“紫娟”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成分及高EGCG3"Me含量“紫娟”茶的加工工艺。
结果表明,茶树特异品种“紫娟”鲜叶中含有EGCG3"Me成分(含量为1.05%);在一芽五叶新梢不同嫩度的鲜叶中,第三叶的EGCG3"Me含量最高(含量为1.24%);采用蒸青绿茶或者晒青绿茶的加工工艺可以使成茶有效保留鲜叶中的EGCG3"Me成分。
此外,还分析比较了普通炒青绿茶与“紫娟”绿茶中主要儿茶素成分的含量差异,发现较高的ECG和EC含量而较低的EGCG含量是茶树特异品种“紫娟”绿茶中儿茶素组成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紫娟”;儿茶素;EGCG3"Me;加工工艺文章篇号:1673-9078(2014)9-286-28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09.047 Study of EGCG3"Me Content in Zijuan T eaLV Hai-peng1, YANG Ting1,2, LIANG Ming-zhi3, W ANG Li-bo3, ZHANG Yue1, LIN Zhi1(1.Key Lab of Tea Biology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8,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3.Tea Research Institute, t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Yunnan, Menghai 666201,China)Abstract: Zijuan is a unique tea variety from Y unnan Daye tea [Camellia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 Kitamura]. The bud, leaf, and stem of the fresh Zijuan tea shoot appear purple because they are rich in anthocyanins. The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Zijuan tea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worldwide in the field of tea science, due to its scientific value and economic potential. The composition of 3"-methyl-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3"Me) in Zijuan tea was detected by HPLC and LC-MS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 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EGCG3"Mein fresh leaves was 1.05%; meanwhile, the highest EGCG3"Mewas observed in the third leaf (1.24%) among the leaves of young shoots with a bud and five leaves. Processing methods such as steaming green tea or sun-drying green tea did not affect the EGCG3"Me content in the tea leaves. Moreover, higher epicatechin gallate and epicatechin contents and lower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content were found in the tea catechins of Zijuan as compared to normal roasted green tea.Key words: Zijuan tea; catechin; 3"-Methyl-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processing technique“紫娟”(图1)是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于1985年发现的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单株基础上选育而成的[1],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为“紫娟”。
二十一世纪以来《西厢记》研究综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西厢记》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59d3c6195f312b3169a550.png)
个数字会 一直循环 下去。事物应 当恰 当地 结束 ,这在 生活 中很重要 ,只有在这时你才 能放手 。”[ 。 ] 比如对求生 的祈求
查 德 ・帕 克 的 老 虎 随 意 地 离 开 时 我 们 会 像 p i 一 样 心 如 斧 的 主题 ,但 这 具 有未 知 的不 可诠 释 之 神 秘 色彩 。
砍 … …
P i 是一个特 别的 印度少年 ,他身上 有太多 的矛盾 性 ,
注释 :
他 有 着 一 个 无 理 数 的 外 号 , 这 是 一 个 无 限 不 循 环 数 , 具 [ 1 】 徐 崇温主编 : 《 雅斯贝 尔 斯 ・ 哲 学. 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社会 有 倔 强 不 服 输 的特 质 。他 的名 字 总 是 带 给 人 错 觉 并 引 发 一 科 学院出版社,1 9 8 8 年版 ,第2 7 6 页。 系 列 的恶 作 剧 ,他 因 此 强 调 了 这 个 外 号 并 以此 开 始 新 的 [ 2 】 【 3 】 扬 ・ 马特 尔著 , 姚媛译 : 《 少年p i 的奇幻漂流》,译林 出版 生 活 他 同 时 坦 言 自己 讨 厌 这 个 名 字 的原 因之 一 就 在 于 “ 那 社 ,2 0 1 2 年版,第1 1 页,第1 4 8 页,第2 8 6 页。
《 西 厢 记 》 主 题 思 想 的 研 究 占 多 数 , 对 建 国 以来 《 西 厢 的 软 弱 性 和 作 者 对 封 建 礼 教 的妥 协 ,进 而 引 出 《 西厢记 》 记 》 研 究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有 一 定 的 突 破 。 下 面 对 近 十 多 年 主 旨思想 的矛 盾 二 重性 。
世界 的认识是 复杂而混淆 的,整个漂流 的过程充满 了理性
无论是 佛教、基督 教、伊斯兰 教 ,还是其 他任何一种
何其芳论_红楼梦_研究综述_1977_2008_
![何其芳论_红楼梦_研究综述_1977_2008_](https://img.taocdn.com/s3/m/6b02a4c42cc58bd63186bd68.png)
第28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8 2009年第5期Journal of Henan I nstitute of Educati on(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15,2009文章编号:1006-2920(2009)05-0012-15何其芳论《红楼梦》研究综述(1977—2008)董志新 孙福同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研究何其芳论《红楼梦》逐步走上了学术建设的轨道。
何其芳是当代红学革命新“典范”的代表人物,《论红楼梦》的发表标志着一个新的红学流派的诞生。
他在学术上提出了独创性的、涉及根本问题的、很有影响的红学观点,如“典型共名”说、“爱情主线”说、“双重悲剧”说、“传统”说和“叛逆”说。
在他巨大成功背后是独特的值得今人后人借鉴发扬的学术品格。
何其芳评红的局限性产生于他所遇的历史条件和话语环境。
这个研究课题的深化,有待于继续多方面挖掘何其芳评红的文献资料,拓展学术视野;个案研究求深度,宏观研究求系统,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出层次更高的新著。
关键词:何其芳;红学地位;创造性论点;学术品格;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董志新,白山出版社编审(沈阳110013);孙福同,白山出版社副编审(沈阳110013)。
何其芳的《红楼梦》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不久,对他的红学观点即展开了争鸣和讨论,在内部也屡受批评。
直到他1977年逝世,他的红学理论经受了二十余年“红学风雨”的洗礼打磨,终被人们所认知、所宝贵,对其研究和评价也才真正走上学术建设的轨道。
所以,本文只作1977~2008年研究何其芳评红情况的综述。
何其芳评红的研究概况与特点何其芳卓越地评论《红楼梦》的实践活动和学术成果,在红学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引人注目的客观存在。
从何其芳去世的1977年到2008年这三十余年间,评价和研究何其芳评红的论文、资料、回忆录、动态报道,不间断地见诸报纸、杂志、网络和其他媒体。
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
![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f21e0771711cc7931b71643.png)
4“紫娟”茶树品种适制性和品质特征
“紫娟”茶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这些特色的形成 与茶树品种有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鲜叶在初加 工过程中奠定形成了“紫娟”茶,色、香、味、形的品质 特征。经过对“紫娟”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分析和适制性 试验,结果表明。经初加工而成的“紫娟”茶茶多酚含 量、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在品质外形及香气上 具有特殊性,可适制成烘青和晒青两种类型。紫娟茶 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 片叶。鲜叶采摘后及时进行摊青,待表面水分散失、芽 叶萎软,及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烘干或晒干)三个
Juan”tea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large leaf species.
Key words
“Zi—Juan”;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quality characteristics;healthy functions
云南大叶种茶区分布广阔,气候独特,是中国茶 树种质资源的宝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世人 所属目。茶树属于山茶科Theaceeae山茶属Genus
《茶具图赞》中碾茶的用具有三:木待制、金法曹、石 运转。木待制、金法曹是用来碾团饼茶的,石运转是 用来磨散茶的。 现在我们说径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当年来径山 的日本留学僧荣西、圆尔辩圆、南浦诏明,他们从径 山学习和带回日本去的,正是这种芽叶散茶碾末冲 点的技艺。所以日本的茶叶加工制作在历史上,没有 经历过团饼茶制作的阶段。 刘禹锡在西山寺所见“斯须炒成满室香”的散 茶,唐代是一种另类茶;到北宋时被称为“草茶”,不 入主流;南宋时在都城临安已成了主流,并传人日 本。这种末茶品饮法,一直到明代虽已流行撮泡法, 但仍有流传。
tea
tea
从紫鹃形象看人情美与人性美
![从紫鹃形象看人情美与人性美](https://img.taocdn.com/s3/m/58fb1a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6.png)
从紫鹃形象看人情美与人性美
刘婉晴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11)004
【摘要】紫鹃是《红楼梦》中极其真诚、聪慧的、丫鬟,凝聚着大观园中女子特有的美德,这一文学形象所具有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值得深入探讨.首先从人情美与紫黛情感升华的融合方面来看,紫鹃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她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的真切守护;其次,从人性美与宝黛爱情终结贯通的视角来看,紫鹃在大观园坚强生活,为宝黛爱情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最后,从人情美与人性美的高度统一方面综合概括,由紫鹃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体味其对生命本身的感悟与体验.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刘婉晴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由"情"与"性"论述紫鹃的"完人"形象 [J], 朱碧原
2.从电影《盲点》看人性美 [J], 魏文静;田耀
3.用真情演绎新闻人物的人性美——从《枣庄日报》对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报道看新
闻报道彰显的人性美 [J], 柴可立
4.从紫鹃形象看人情美与人性美 [J], 刘婉晴;
5.从皮克斯动画作品看人性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J], 秦洪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娟茶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紫娟茶花青素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91d5df03d8ce2f006623f0.png)
紫娟茶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0-12-03T12:43:33.94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1期作者:杨佳一[导读] 紫娟茶树是一种较特异的植株,具有紫茎、紫叶、紫芽(紫色的芽尖)的特征杨佳一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省昆明市650000摘要:紫娟茶树是一种较特异的植株,具有紫茎、紫叶、紫芽(紫色的芽尖)的特征,以谐音为其取名“紫娟”(Zijuan)。
20 世纪50年代,云南茶研所研究人员在大叶群体茶树中发现这种树种,它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茶种中的普洱茶变种。
紫娟茶叶与普通的紫芽茶叶不同,特别是外形明显不同,其加工成的烘青绿茶,干茶的色泽为紫色,汤色也为黑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在国内茶叶中也属于较罕见的品种。
关键词:紫娟茶花青素;进展;根据生化室分析证明,紫娟茶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高蛋白过敏及抗HIV 宿主细胞功效等作用,并能缓解眼疲劳、预防视力下降等功效。
其较高含量的锌、黄酮类、超量的花青素是其呈现上述功效的主要物质。
此外, 大量研究表明紫娟茶具有降压、降血糖、保护肝脏、提高记忆力、影响脂类代谢及抗氧化等功效。
一、紫娟茶花青素的研究进展1.花青素的结构和性质。
花青素基本结构是2-苯基苯并吡喃母核, 即花色基元, 由于花色基元的B 环中各碳位上甲氧基取代基或羟基取代基的位置及数量的不同, 所以可形成很多种类的花青素。
自然界常见的花青素有6 种, 且多以花色苷的形式存在, 主要通过糖苷键与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形成花色苷。
花青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稀碱与稀酸等极性溶剂中, 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 并能被活性炭吸附。
花青素在紫外与可见光区域均具较强吸收, 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在280 nm 附近, 可见光区域最大吸收波长在500~550 nm 范围内。
花青素分子结构中存在高度的分子共轭体系, 有多种互变异构体, 能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
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影响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2beea702768e9951e738ff.png)
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作者:时鸿迪来源:《现代农业研究》2019年第10期【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选取了4种紫娟茶产品,分析比较了所制茶类的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
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优劣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紫娟;普洱茶;加工工艺;茶多酚;儿茶素“紫娟”,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茶种中的普洱茶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植物,是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1985年发现的一株紫色茶树基础上选育而成的,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特取名为“紫娟”[1]。
紫娟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在花青素含量上高于大叶种,因此而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2]。
研究表明,茶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以紫娟茶为材料,通过不同工艺对其进行加工,并进行比较分析,用试验数据来揭示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理化成分及品质特点,为饮用人群和开发利用不同加工工艺紫娟提供科学参考,对于紫娟茶的合理经营和正确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云茶产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样品:本实验紫娟茶鲜叶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整董镇,晒青绿茶、烘青绿茶、白茶和紫灵红茶由普洱天福生物科技公司加工而成。
标准品:茶多酚、茶氨酸、花青素、表儿茶素、茶黄素、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等。
纯度均≥98%。
试剂:氧化镁;甲醇:色谱纯;碳酸钠;福林酚;乙腈:色谱纯;乙酸:色谱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坏血酸;冰乙酸;茚三酮;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氯化亚锡;盐酸;无水乙醇。
除另有说明,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粉碎机。
1.3; 实验方法测定方法:参照 GB/ 8312—2013测定咖啡碱含量[3];参照GB/ 8314—2013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参照GB/ 8312—2013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儿茶素和茶多酚总量;参照GB/23193-2017测定茶氨酸的含量;参照GB/30483-2013测定茶黄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花青素含量。
219460264_茶树良种紫鹃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
![219460264_茶树良种紫鹃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d4ab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5.png)
同类茶多ꎬ 其特有的香气组分较多ꎮ 刘敏等 [7] 以 “ 紫
鹃” 的鲜叶为原料ꎬ 对不同固液比、 冷冻时间、 煮染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 抗突变、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ꎬ 保
时间、 染液温度以及不同材质布料煤染 效 果 进 行 比
好的园林观赏价值、 品饮价值及保健价值ꎬ 是一种珍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30630002
“ 紫鹃”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单
紫鹃茶和大叶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 比 较ꎮ 结 果 表
月 获 得 国 家 林 业 局 植 物 新 品 种 保 护ꎬ 品 种 权 号
农业与技术 ※农业科学
方法» 、 GB / T 14487 - 2017 «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及
广西地方标准 DB 45 / T 1114 - 2014 « 地理标志产品 六
收稿日期: 2023-04-19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 “ 适制六堡茶树良种引进适应性研究与示范” ( 项目编号: 桂科 AA20302018-3)
作者简介: 韦柳花 (1983-) ꎬ 女ꎬ 硕士ꎬ 高级农艺师ꎮ 研究方向: 茶树良种选育ꎬ 茶树资源研究及良种繁育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甚少ꎮ 六堡茶具有消暑去湿、 调理肠胃和治病驱痢功
陈伟等 [4]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 iTRAQ)
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ꎮ 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和
红芽茶的 3 倍ꎬ 降压效果也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茶ꎮ
技术比较分析 “ 紫鹃” 茶树的差异表达蛋白ꎬ 探索出
20世纪上半期女性红学研究述评
![20世纪上半期女性红学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4d20a020453610661ed9f414.png)
述
证, 尤其关于纳兰恋人姓氏的推断, 完全是猜测。然而, 苏氏
评
此文作为较早出现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突破了女性红评单一
的题咏、随笔式印象批评, 尝试了“他证”与“自证”相结合
的考证式批评, 这些都对以后的红学批评产生了不小影响。
值得肯定的是, 就大观园究在南方、北方, 苏氏在第五部分也
提出独到的看法, 并进行分析论证, 可聊备一说。
( 二) 本事索隐 以索隐理路阅读《红楼梦》, 早在乾隆末年即已存在, 至
20
世 纪 上 半 期 女 性 红 学 研 究 述 评
73
清末民初, 更是形成三大索隐派, 明珠家事说是其中重要一
派。受当时盛行的本事索隐影响, 苏雪林于1931年发表的洋
洋大篇— ——《饮水词与红楼梦》⑩亦采用这一方法, 通过梳理
瑶草金钗订旧盟, 何须石上问三生。杜兰香是仙家 女, 一谪人间便有情。
东风不卷绣帘斜, 两袖啼痕湿碧纱。抱得痴情抛不 断, 绿阴深处葬桃花。
两首七言绝句写得情思悱恻, 不仅对宝黛钗之间的情缘 二
零
感叹唏嘘, 也寄托了对黛玉痴情还泪深深的悼惜之情。
零
八
其中还往往出现用大量笔墨题咏人物故事的作品, 尤其
意冷, 苏氏认为纳兰亦有此经历, 其词中表明恋人早夭, 与卢
氏婚后虽美满, 但“鸾胶纵续琵琶, 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正
影射着“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之意。此外, 苏氏还
74
从《饮水词》中读出纳兰有“趋向空门的倾向”。( 5) “恋人
之性格及其他”: 苏氏分析词作表明纳兰恋人也有爱哭的特
征 ; 此 外 , 苏 氏 还 就 纳 兰 身 处 的 北 方 苦 寒 之 府 , 何 以《 红 楼
20世纪_红楼梦_比较研究综述_尤海燕
![20世纪_红楼梦_比较研究综述_尤海燕](https://img.taocdn.com/s3/m/201d752a482fb4daa58d4b54.png)
2004年第5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5,2004 第23卷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eneral No 191(总91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 123收稿日期:2004-06-08作者简介:尤海燕(1975)),女,安徽阜阳人,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世纪5红楼梦6比较研究综述尤海燕(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自5红楼梦6诞生以来,关于5红楼梦6的比较研究便源远流长。
众多论者从5红楼梦6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5红楼梦6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5红楼梦6作者与中外文学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总结了文学的流变过程,分析了比较中折射出的文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
关键词:20世纪;红楼梦;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20(2004)05-0012-16比较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比较,人们更容易发现个体的独特性,揭示在个体研究中可能被遮蔽的部分。
像5红楼梦6这样内涵极其丰富的巨著,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可比之处数不胜数。
回顾20世纪5红楼梦6比较研究,所涉及的作品之广泛,角度之多样,内容之繁复,可谓洋洋大观。
它们从不同方面彰显了5红楼梦6的独特魅力。
本文拟对20世纪5红楼梦6比较研究作一简略梳理、介绍,希望能起到提纲挈领、以资参考的作用。
5红楼梦6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再伟大的作品也不会凭空产生,5红楼梦6也不例外。
早在20世纪初,就有论者注意到5红楼梦6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承继关系,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5红楼梦6与5金瓶梅6的比较研究成就尤其突出。
关于5红楼梦6与5金瓶梅6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作专门介绍,此不赘述。
5说丛61917年3月第1~2期以/境遍佛声0笔名发表的5读红楼札记6一文认为:/5红楼6之书,得5国风6、5小雅6、5离骚6遗意,参以庄列寓言,奇想天开,戛戛独造。
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茶树的选育与应用
![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茶树的选育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9dcd0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0.png)
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茶树的选育与应用杨兴荣;田易萍;黄玫;包云秀;陈春林【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1【摘要】紫娟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的茶树.详细阐述了该品种的来源和选育过程,并从生物学特性、物侯期及鲜叶产量、抗逆性、生化成分、茶叶品质、区域适应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还就其在研究项目、茶产品研发、品种推广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总页数】3页(P1-3)【作者】杨兴荣;田易萍;黄玫;包云秀;陈春林【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相关文献】1."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与云茶1号试验示范"项目简介 [J],2.国家植物保护新品种"紫娟"茶树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J], 张艳梅;包云秀;杨兴荣;黄玫;伍岗3.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植物学特性和品质特征 [J], 杨兴荣;包云秀;黄玫4.'紫嫣'和'紫娟'茶树花青素及主要生化成分季节性的变化 [J], 谭晓琴;李伟;王聪明;黄嘉诚;杨洋;唐茜5.茶树品种"紫娟"及其诱变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陈春林;田易萍;邓少春;徐丕忠;仝佳音;尚卫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鹃的性格及命运
![紫鹃的性格及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0f27d02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紫鹃的性格及命运
刘召明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05(025)002
【摘要】紫鹃的性格中散发着不同于袭人、平儿等人的人性魅力;而其悲剧命运则与林黛玉具有巧妙自然的同一性.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看,曹雪芹在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塑造中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用意.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刘召明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性格与命运--辛亥革命前后黎元洪政治命运的性格因素 [J], 刘丰祥
2.性格决定命运命运表现性格——说《聊斋·青梅》 [J], 周先慎
3.性格决定命运--论哈姆雷特的性格与命运 [J], 郑贤军
4.袭人与宝钗、紫鹃性格之对照 [J], 赵静娴
5.性格决定命运
——《驿站长》中维林的性格分析 [J], 孔海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紫鹃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紫鹃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ae15e4770bf78a652954ac.png)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紫鹃研究综述<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摘要:本文从紫鹃的性格命运及紫黛关系、紫鹃的命名研究、关于紫鹃的比较研究、紫鹃与宝玉四个方面对紫鹃研究进行综述。
紫鹃与黛玉情同姐妹,她的名字不仅暗示了林黛玉的性格命运,同时也隐喻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紫鹃在宝黛爱情中穿针引线,许多学者便将她与红娘等同类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紫鹃;黛玉;宝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020-02紫鹃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贴身丫鬟,与黛玉情同姐妹。
红学研究的中心人物是宝钗黛等,紫鹃的研究则不甚被人重视,研究紫鹃的文章廖廖无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紫鹃的资料才大量出现。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紫鹃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紫鹃评论流变脉络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紫鹃的性格、命运及紫黛关系(一)紫鹃的完美人格紫鹃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忠”、“慧”,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写了大量的文章进行论述,如罗德湛《忠心耿耿的慧紫鹃》、李锦文《情深义重的好婢女》等。
冯育栋《关于紫鹃》中写道“要在大观园中找出一个堪为白璧无瑕者,当推紫鹃”,“她天真无邪,光明磊落,侠骨柔肠,忠心耿耿,只有成全他人之念,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她可以说是某种‘忠义’的化身,是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十分亲切可爱的心灵美的姑娘。
”邸瑞平《“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女儿群》中写道:“对《红楼梦》中任何人用‘崇高’两字,似乎都不妥,但对紫鹃可以用”。
(二)紫黛超越主仆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紫黛关系已突破了一般的主奴界限,形成了亲密的知己、挚友、姐妹关系。
张兰《论紫鹃》认为“她名份上是黛玉的侍婢,然而在情感上不啻黛玉的良师益友”。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a2d103bed5b9f3f90f1cbe.png)
第14卷第3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o3 2008年6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Jun 2008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综述黄娟(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史研究兴起以来,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受到史学界的日益关注,不论是宏观的整体描述,还是微观的个案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比之于其他区域经济史研究稍显薄弱,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8)03−0378−08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兴起,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研究也受到史学界的日益关注。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史的论文达180余篇,专著20多部,尤其近年来成果颇为丰富,呈现出高峰状态,这说明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
总结和回顾已有的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区域的研究,避免简单重复是十分必要的。
一、有关区域经济及市镇的研究本文所指长江中游是指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省在内的区域。
就所收集的材料来看,不仅有诸如张朋园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苏云峰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2]和万振凡、林颂华的《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3]等一系列[4−8]对区域经济进行全面考察的综合性成果,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更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长江中游区域经济进行剖析,主要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关于农业的研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国家近代化进程,尤其是长江中游这样一个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十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六紫鹃
![三十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六紫鹃](https://img.taocdn.com/s3/m/22eef3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7.png)
三十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六紫鹃紫鹃,《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
贾母见林黛玉来时只带了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
她聪明灵慧,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刻离不开。
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要紧。
为此,她想出林家要接黛玉回苏州的话来试宝玉,使宝玉痴病大发。
黛玉死后,她被派到宝玉屋里做丫头,后跟贾惜春出家,终身服侍惜春。
紫鹃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后来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让鹦哥去服侍黛玉,并改名为紫鹃。
后来就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成为与鸳鸯、平儿等人地位相当的“首席大丫头”。
在所有的大丫头当中,紫鹃的戏分相对较少,出场的机会也不多,几乎没有什么独立活动。
但即便如此,紫鹃却格外值得人们注意,这是因为,惟有她敢于批评黛玉!而且更为绝妙的是,她竟然能让常耍小性子的黛玉心悦诚服。
在鸳、平、紫等大丫鬟当中,紫鹃的戏最少,但是紫鹃有几场戏,曹雪写得非常地出彩。
曹雪芹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写这个人物他要么不写,要写的话,几笔,就像优秀的画家那个速写式的,几下就把人物的精神面貌,气质什么都勾勒出来了。
紫鹃她有一个特点,她最了解黛玉,由于黛玉体弱多病,又爱生气,动不动就掉眼泪,所以谁都不敢说她,一说她就哭。
你们可注意一下,整个《红楼梦》当中,谁敢说黛玉?就是紫鹃,而且紫鹃对黛玉的批评还特别重,分量特别重。
另外,特别高明的在哪儿呢?紫鹃最懂得怎么样才能让这黛玉接受她的批评。
紫鹃是丫头,黛玉是主子,是小姐,紫鹃她就有办法让黛玉接受,她话说那么厉害,黛玉还没辙,这就显出紫鹃的不凡了。
比如说,二十九回,由于张道士给宝玉提亲,那么这事回来以后,黛玉知道了就不高兴了,就哭哭啼啼了,那么就跟宝玉生气了。
宝玉呢,也急了,宝玉心想,我那么爱你,你还不信任我,宝玉气就,砸那个玉。
结果好,弄得是嚎啕大哭,俩人都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紫鹃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紫鹃的性格命运及紫黛关系、紫鹃的命名研究、关于紫鹃的比较研究、紫鹃与宝玉四个方面对紫鹃研究进行综述。
紫鹃与黛玉情同姐妹,她的名字不仅暗示了林黛玉的性格命运,同时也隐喻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紫鹃在宝黛爱情中穿针引线,许多学者便将她与红娘等同类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紫鹃;黛玉;宝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020-02紫鹃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贴身丫鬟,与黛玉情同姐妹。
红学研究的中心人物是宝钗黛等,紫鹃的研究则不甚被人重视,研究紫鹃的文章廖廖无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紫鹃的资料才大量出现。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紫鹃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紫鹃评论流变脉络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紫鹃的性格、命运及紫黛关系(一)紫鹃的完美人格紫鹃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忠”、“慧”,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写了大量的文章进行论述,如罗德湛《忠心耿耿的慧紫鹃》、李锦文《情深义重的好婢女》等。
冯育栋《关于紫鹃》中写道“要在大观园中找出一个堪为白璧无瑕者,当推紫鹃”,“她天真无邪,光明磊落,侠骨柔肠,忠心耿耿,只有成全他人之念,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她可以说是某种‘忠义’的化身,是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十分亲切可爱的心灵美的姑娘。
”邸瑞平《“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女儿群》中写道:“对《红楼梦》中任何人用‘崇高’两字,似乎都不妥,但对紫鹃可以用”。
(二)紫黛超越主仆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紫黛关系已突破了一般的主奴界限,形成了亲密的知己、挚友、姐妹关系。
张兰《论紫鹃》认为“她名份上是黛玉的侍婢,然而在情感上不啻黛玉的良师益友”。
子旭《紫鹃形影伴潇湘——紫鹃之怨》认为“黛玉既视紫鹃为知己,紫鹃更是‘一片真心为姑娘’。
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小姐,更可贵的是深知黛玉心事,能替小姐的终身着想”。
夏河《紫鹃浅析》从紫鹃的角度出发,就“紫鹃和黛玉的关系为什么如此密切”展开讨论,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紫鹃是林黛玉、贾宝玉这对恋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第二,她是丫头,也是挚友”;“第三,她端庄稳重,不趋炎附势”。
崔子恩的《紫鹃及紫黛友谊》从黛玉的角度出发,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三)紫鹃的悲剧命运——出家高鹗续《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明确交代了紫鹃出家的结局。
关于紫鹃出家的原因,聂鑫森《惜春和紫鹃的出家》一文写道:“黛玉的绝望,也正是她的绝望。
她亲眼见一桩美好的婚姻就这么被无情的毁灭,黛玉活活的气绝身亡,她怎不对这个污浊的世界产生憎恨?怎能不对自身的存在心灰意懒?”“紫鹃是从这一个单一事件中,窥探到人生的多灾多难,领悟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原本有的一副热肝热胆,一时变得冰冷。
她对这尘世再无什么眷恋,走入空门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曲沐《哀莫大于心死》、子旭《紫鹃形影伴潇湘——紫鹃之怨》、刘召明《紫鹃的性格及命运》等也都对紫鹃出家的原因做出了阐释。
综上,研究者们就紫鹃的完美人格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并肯定了紫鹃的性格特征为:善良、忠贞、聪慧、勇敢。
她把全部心思用于关怀、照顾林黛玉”,与林黛玉形成了超越主仆的亲密关系,并且二者的悲剧命运具有巧妙的一致性。
二、紫鹃命名研究(一)紫鹃与鹦哥林冠夫《紫鹃与鹦哥》认为《红楼梦》第三回贾母将鹦哥给了林黛玉,此后黛玉的贴身丫鬟就是紫鹃,鹦哥却再也没有出场。
林冠夫认为紫鹃与鹦哥之异的形成原因可能有四种:“一、二者是一个人,即林黛玉把鹦哥的名字改为紫鹃;二、林黛玉身边的丫鬟易人;三、作者在写作中对丫鬟的名字改变了主意,定稿时没有统一;四、第三回与第八回以后的各回出于两种不同的底本。
”作者认为第一、四种可能都是情理中事。
本文提出这个问题后,许多研究紫鹃的文章都涉及到紫鹃来历这一问题,如冯育栋《关于紫鹃》、万萍《紫鹃论》等,但大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紫鹃啼血万萍《紫鹃论》首次提出了“紫鹃”二字的深意——紫鹃啼血。
但本文只是一笔带过,为后来学者从命名角度研究紫鹃提供了巨大空间。
陈锦德《黛玉春心托紫鹃——谈中丫头的命名》认为紫鹃可解作紫红色的杜鹃花,与黛玉的“绛珠草”彼此映衬;紫鹃也可解作杜鹃鸟。
杜鹃啼血似乎暗喻黛玉将来咯血而死,“不如归去”的叫声似乎暗示了紫鹃日后出家。
子旭《紫鹃形影伴潇湘》认为“在古典诗文中,‘杜鹃’已成为恨别、望乡、冤屈等伤感哀痛的象征。
林黛玉被称为绛珠仙子、潇湘妃子皆与啼泪有关”。
且林黛玉在诗中也多提到杜鹃,表达自己的孤独、哀怨。
由此,黛玉便将贴身丫鬟改名为紫鹃,“既与她的哀怨心绪相合,又寄寓她思归南方家乡之情”。
周策纵《及紫鹃名称出处考》认为唐朝诗人蔡京《咏子规》诗第五、六句为“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曹雪芹很可能受到这首诗的影响。
他认为子规即杜鹃,紫塞当指边塞的土壤带赤紫色,而杜鹃鸟不仅产于南方,沿长城边塞一带也有,故“紫塞”正是“紫鹃”的出处。
许多学者希望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阐释曹雪芹创造人物之匠心,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紫鹃命名研究从中国古典文化中形成的紫鹃的固定意象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透析紫鹃的性格命运,诠释其主人林黛玉的形象性格,不仅丰富了紫鹃的形象,而且补充了黛玉的形象。
三、关于紫鹃的比较研究(一)紫鹃与红娘的比较1981年崔子恩的《紫鹃与紫黛友谊》将紫鹃与红娘进行了初步比较,认为“紫鹃在促进宝黛婚姻爱情的作用上并没有红娘那么重要,也没有红娘那样大胆而有效地行动”,但在思想上,紫鹃却高于红娘。
之后,万萍的《紫鹃论》认为红娘帮助崔张,脑子里有一个“我”。
红娘曾说过“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
而紫鹃“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毫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这一观点奠定了后来紫鹃、红娘比较研究的基调。
王颖卓《紫鹃与红娘比较谈》就认为紫鹃没能促成宝黛婚姻,但在思想境界上却比红娘更无私、更高尚。
陈志勇《理想与现实的嬗递——论婢女红娘与紫鹃》认“在《西厢记》中红娘扮演的是为崔张约会创造条件与时机,期以推动崔张爱情向前发展的角色,而紫鹃则是为宝黛二人试探对方是否真心和推动爱情向婚姻迈进做努力。
”然而《西厢记》毕竟是一部理想主义的作品,红娘则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她身上的性格特征是那个年代的婢女所不可能具备的。
《红楼梦》则是现实主义的,紫鹃在特定环境中付出的努力要艰难得多。
李珊《红娘与紫鹃人物形象的比较》一文也认为红娘能够帮助青年男女实现自由结合的理想,是王实甫理想中的人物;而曹雪芹要如实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作者塑造紫鹃主要是作为宝黛爱情的见证人,从紫鹃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这就造成了二者对男女主人公婚姻所起到的效果之不同。
以上文章从不同侧面出发研究紫鹃与红娘的异同及其原因所在,使红娘与紫鹃这两个“形同而质异”的艺术形象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轮廓、面目。
(二)紫鹃与莺儿、雪雁、画眉、彩云的比较一些学者还将紫鹃与《红楼梦》中的莺儿、雪雁、《定情人》中的彩云以及《一层楼》、《泣红亭》中炉梅的贴身丫鬟画眉进行了比较,但此类文章较少,需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研究者将其他作品中的同类艺术形象引入紫鹃研究,与紫鹃进行比较,更明显地凸显出紫鹃的性格及形象特征,尤其是紫鹃与红娘的比较研究可说已经十分成熟。
四、紫鹃与宝玉(一)紫鹃试玉紫鹃试玉是学者们分析紫鹃典型形象时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事件。
张兰《论紫鹃》认为“曹雪芹‘情辞试忙玉’把紫鹃的‘慧’和宝玉的‘情’,行云流水般的倾泻出来。
”马瑞芳《紫鹃试宝玉》认为“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紫鹃掀起了一场既试宝玉、亦试黛玉,还兼试贾母薛姨妈的大风波。
”并道出了紫鹃试玉的精彩之处:逼出宝黛情愫公开化,诱发宝黛共生共死盟,点醒懵懵懂懂史太君,叫板运筹帷幄薛妈妈。
(二)对紫鹃完美人格的质疑紫鹃深切地知道宝黛之间的真挚感情,积极为二者调解纠纷,甚至试探宝玉。
研究者一般都认为紫鹃为宝黛爱情奔波是为他人幸福着想,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
1998年赵国栋《紫鹃一心为黛玉着想吗》一文则提出了相反了观点。
他认为“宝玉对紫鹃,也颇有感情”,“紫鹃为黛玉着急,实际上也是在谋求自己的幸福”,“为黛玉谋划,实际上也是使自己终身有靠”。
本文第一次对紫鹃关心宝黛爱情的用心提出质疑。
王意如《紫鹃着的什么急》认为紫鹃为黛玉着急,虽的确是“一片真心为姑娘”,但也是出于青春少女的生理本能。
促成小姐婚姻对丫鬟来说“犹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并且小姐的婚事也与自己的婚事相关,“小姐的贴身丫鬟可能作为陪房随小姐一同来到夫家”。
且紫鹃也对宝玉有好感,薛姨妈看出了这一点,说紫鹃着急“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说明紫鹃是有一点私心在内的。
王意如的另一篇文章《紫鹃:怎舍得你叠被铺床》认为是宝玉在走廊上的嘘寒问暖使紫鹃想到要和这个男人共度一生,于是才试探宝玉,宝玉也心领神会,紫鹃临走时应宝玉要求留下了一面小菱花镜。
持上述观点的还有王振刚《紫鹃与宝玉》、李庆信《亦奴亦友慧紫鹃》、张红霞《宝黛爱情中的关键人物》等。
他们都认为倘或宝黛成亲,紫鹃则顺理成章地随嫁进而成为宝玉之妾,于是紫鹃积极为宝黛调节冲突。
以上论述推翻了以往研究者对紫鹃“白璧无瑕”、“完人”、“忘我”形象的定论。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紫鹃研究有许多比较集中的研究主题和角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研究主题与角度越来越丰富,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持续研究,各抒己见,使紫鹃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绿竹掩映的潇湘馆缓缓走出,使紫鹃这一寄托着曹雪芹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真真切切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读者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然而紫鹃与黛玉是不能分离的,随着林黛玉研究的不断进行,紫鹃研究也不会停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着林黛玉的研究。
参考文献:[1]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12.[2]子旭.儿女情长话红楼[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赵国栋.红楼梦之谜[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4]王意如.趣说红楼人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7.[5]曾扬华.钗黛之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08.[6]崔子恩.紫鹃及紫黛友谊[j].北方论丛,1981(5).[7]张兰.论紫鹃[j].红楼梦学刊,1982.[8]万萍.紫鹃论[j].江西师院学报,1983(2).[9]林方直.《红楼梦》人物的从属符号——紫鹃、雪雁与黛玉的关系[j].职大学刊,1996(1).[10]陈志勇.理想与现实的嬗递——论《西厢记》《红楼梦》婢女红娘与紫鹃[j].咸宁师专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