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新方向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城市发展的方向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城市发展的方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竞争力日益增强。
全国各地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力,涵盖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方面。
因此,城市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经济方面。
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健康发展的经济将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在当前形势下,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是城市经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创新等手段,打造知识型、智慧型、绿色型等新型经济体系,提高城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是文化方面。
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城市的特色和品牌。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要关注文化传承,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城市文化品牌,为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此之外,社会、科技等方面也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特别是社会领域,要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保障,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城市生活工作,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社会问题和环境污染等不利因素,对城市形象影响甚大。
科技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也要不断创新。
城市规划要与时俱进,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
城市管理要注重效率和公正,加强对城市发展和城市民生的管控,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打造良好的城市治理格局。
总之,我国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入手,以创新为核心,不断加强城市经济的竞争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社会的人文关怀、科技的创新等,全方位提升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评估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评估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评估是在当前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各个城市都在竭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吸引投资和人才,进而实现可持续区域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及方法、区域发展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与重要性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和国家经济体系中相对于其他城市、地区或国家的能力和优势。
城市竞争力是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时代中获得优势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与方法评估城市竞争力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的指标,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1. 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率、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指标,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
2. 社会指标:包括人口素质、教育水平、医疗保健等指标,反映城市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
3.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反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
4. 基础设施指标:包括交通网络、通信设施、供水供电等指标,反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评估城市竞争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主观评价法和客观指标法。
主观评价法侧重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和意见收集,而客观指标法则通过数据分析和指标统计来进行评估。
三、区域发展评估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
区域发展评估是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该区域多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等因素。
区域发展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该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区域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区域发展评估涉及到多个城市和各自的竞争力评估指标,同时需要考虑到区域内的协同效应和合作发展的潜力。
评估的方法可以结合城市竞争力评估的方法进行,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例如,可以将城市竞争力评估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政策措施。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五大层面构成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五大层面构成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五大层面构成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认为,“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由5个一级指标系统、23个二级指标系统和140个要素指标构成,是基于关联性、可度量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建立的,包括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的五个层面(即一级指标系统)为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
这就是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
城市实力:系统主要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反映城市规模、结构、基础功能和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等,揭示出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基础。
城市能力:系统反映了城市集聚、辐射、流通、增长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揭示出城市发展的速度与程度、竞争产生对抗效果的水平、作用强度和获得竞胜的概率。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生产力,竞争力的本质体现为市场化占有、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的权利的大小。
城市活力:系统反映了城市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包括企业活跃度、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开放度、创新环境、城市治理结构等方面,揭示了城市各要素和资源的活跃性、开放性以及相关约束的合理性,并综合体现为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效率。
城市潜力:系统反映了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夺取、控制制高点所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揭示了城市实现生存平台的跨越和生存模式的革新,获得城市再生和更高层次新生的后发优势。
城市魅力:系统是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是现代城市的灵魂。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魅力的功能在于对外界施加强烈的影响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充满迷人的亲和力,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对城市发展具有乘数效应。
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要遵循五大原则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认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第一,关联性。
本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每个指标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近似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某一方面的某些基本特征,或者说,每个指标只能从某一特定角度反映城市竞争力的程度。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一份评估中国各个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的报告。
该报告通常由相关机构或研究团体发布,旨在提供决策者和投资者关于中国不同城市竞争力状况的信息。
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经济竞争力评估:报告会评估各个城市的GDP大小、经济
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等经济指标,以评估其经济竞争力。
2. 社会发展评估:报告会关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指标,以评估其社会竞争力。
3. 环境指标评估:报告会关注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情况、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等环境指标,以评估其环境竞争力。
4. 创新能力评估:报告会评估城市的创新产出、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创新指标,以评估其创新竞争力。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报告可以给出各个城市的排名,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短板。
这些数据和分析可以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并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
同时,报告也可以为城市
间的竞争提供一个客观评估的参考指标,促进城市间的竞争和合作。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作为一名经济专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历史和理论,更应该关注最新的研究论文。
本报告将列举5个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的题目,逐一展开分析,并列举5个相关案例以进行深入阐述。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竞争力"被视作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该论文选题对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具体来说,该文在回顾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城市的新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人口流动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一,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密切。
该论文选题研究了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拓展了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三、"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
该论文选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综合考虑,建立了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四、"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城市化的加速将生产和生活资源聚集到城市,从而对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该选题研究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全球化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该选题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应对之策,旨在为地方政府财政实践提供参考。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6•【字号】苏政发〔2023〕104号•【施行日期】2023.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23〕10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备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
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扩大高水平国内国际合作,着力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产业链条,打造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10+X”未来产业体系,构筑江苏新型工业化竞争新优势,为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南京、苏州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前沿新材料、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先进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
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一、引言城市竞争力是自从城市产生以来就有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城市间的竞争存亡基本取决于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战争局势的变化;在计划经济年代,城市及其规模的大小、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的多寡都是由政府的“有形之手”予以计划和调控,城市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城市首脑“跑部钱进”的意志与能力,以及中央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式所制定的计划;随着市场机制日益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城市竞争力不再由政府计划或工矿企业发展所左右,而是被看不见、更加难以捉摸的多种因素和无形的资源所代替。
所以,研究城市竞争力以及决定因素在以城市为代表区域集团化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城市发展及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供思路。
(1)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比国内早,学者们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如Begg,Boddy,Cheshire,Jensen-Butler等人对城市之间的竞争过程进行了研究:D·Arcy,Keogh,Rogerson,Gordon等人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及其竞争后果进行了研究,包括地方生活质量、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接近电信网络、在协作网内获得外部经济性、市场需求和有效的组织结构等;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全球竞争、美国和欧洲的考察,研究了城市竞争的尺度问题。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又加强了城市竞争力研究。
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
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集,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
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城市的生命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高级生物体。
城市可以局部成长、部分消亡、自我更新。
”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以下三大地区:北美、欧洲以及亚太地区,以前两者尤为突出。
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网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构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评估指标体系包涵了表现性指针与结构性指针,其数据的获取来源于权威的国家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各城市政府网站所公布的统计资料、专家评价和普遍的问卷调查。
反映了规模(总量)、效率(均量)和增长(动态发展量),并体现了城市政府、城市企业、城市居民三大主体在整个城市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大系统,体现了整个城市系统的经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开放能力、聚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包括一级指标(单项竞争力)10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217个。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上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在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接下来将依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综述评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指标城市竞争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涉及到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发展水平、外贸活动、金融等方面内容。
在经济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人均GDP、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效果等等。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传统的经济指标向更具综合性的指标拓展。
例如,除了生产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数据,还需要关注城市的创新能力、税收规模、物流能力和资本吸引力等指标。
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全球性的和多维度的竞争性情况,并从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中提取信息。
二、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教育资源、健康水平、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面。
在社会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教育资源、健康水平、环境质量、社会安全等方面。
除此以外,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社会指标还要侧重于城市的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在这个基础之上,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更能够体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文化指标文化指标涉及到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产业、文化保护等方面。
在文化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
在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文化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公需课:《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课后学习答案
公需课:《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课后学习答案一、单选题1、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价值再造看,核心是()。
A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B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正确答案:D2、()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规模经济B实体经济C数字经济D再生经济正确答案:C3、以下()是生产力。
A工业互联网B区块链C数据中心D人工智能正确答案:D4、以下()构建数字经济试验区,主要是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来助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
A四川省B雄安新区C浙江省D福建省正确答案:C5、以下()是新的生产资料。
A大数据B区块链C云计算D人工智能正确答案:A6、建立以()为特点,以公开的文化要素市场平台为抓手的新型文化数字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它既是推动文化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促进文化数字经济良性循环的过滤器。
A数字经济B平台经济C生物经济D区域经济正确答案:A7、善于获取()、分析()、运用(),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A方法、数据、经验B经验、知识、方法C数据、数据、数据D数据、经验、知识正确答案:C8、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产品功能看,核心是()。
A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B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正确答案:A9、()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绿色经济D共享经济正确答案:A10、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A平台垄断B操作系统C智慧城市D网络平台正确答案:A11、以下()是“十四五”的规划和2035年的愿景目标的发展环境。
A数字社会B数字生态C数字政府D数字经济正确答案:B12、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与评估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与评估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与评估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与评估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城市竞争力是综合性的,既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也与城市治理、外部环境等相关。
因此,城市竞争力指标的构建必须考虑多个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因此经济指标的构建至关重要。
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GDP总量:GDP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标志性指标。
(2)GDP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城市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
(3)人均GDP:人均GDP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4)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的基础,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可以关注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反映了城市的人口吸引力。
(2)人口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对城市的发展贡献度更大,也更容易引进高科技人才。
(3)人口结构:城市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等都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环境质量: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噪音污染等方面都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2)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4. 城市治理因素城市治理因素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政府治理效率:城市政府的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反映了城市治理的能力,也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
(2)城市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
二、城市竞争力指标的评估城市竞争力指标的评估是根据指标体系,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量化评估。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城市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影响力,是城市吸引力的体现。
城市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因此,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提升策略。
竞争力指标确定竞争力指标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第一步,这些指标应涵盖城市各方面因素。
建立评价指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下面列举一些指标供参考:经济方面:GDP、财政收入、企业数量、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
社会方面:城市治安、医疗水平、教育水平、就业机会、人口流动等。
文化方面:文化遗产、文艺水平、知名学府、文化活动等。
环境方面:空气质量、水质、垃圾处理、交通状况、景观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估。
提升策略确定好竞争力指标之后,可以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城市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而制定出适合的提升策略。
下面就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介绍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经济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一个对经济友好的城市环境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鼓励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3.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社会方面:提升城市的社会品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城市安全建设,提高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
2.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才素质。
3.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文化方面: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文化也是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发扬本地文化,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塑造城市特色。
2.招引聚集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文化经济发展。
3.提高文化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先进文化。
环境方面:在环保意识愈加强烈的今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搞好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作者:吴金群巫诺雅来源:《党政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根据都市圈竞争力的核心概念,遴选出39个评价指标。
通过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和检验,构建出由竞争实力、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支撑等四个维度13个指标组成的中国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
结合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28个都市圈的竞争力进行了实际测度、排序和分类。
〔关键词〕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实际测度;城市群〔中图分类号〕D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5-0107-11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批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并逐步取代单个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载体。
〔1〕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我国都市圈的竞争力现状,进一步推动都市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科学遴选指标,构建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实际测度。
这既是一个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探索,又是一项旨在发现问题并求索未来的实践尝试。
一、都市圈和都市圈竞争力的内涵“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陆续编制并实施了19个城市群发展规划。
但是,部分城市群因缺乏都市圈建设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空心化”问题,无法有效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2〕鉴于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2月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开始大力推动我国都市圈发展。
因城市集聚和扩散而产生的都市圈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比如:利用都市圈的发展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协调城镇之间的发展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城市竞争力的评估与提升
城市竞争力的评估与提升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竞争力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城市相比,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进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如何评估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竞争力的评估城市竞争力的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
其中,经济指标包括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城市创新能力等;社会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环境指标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垃圾处理、城市规划等。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
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是城市竞争力评估的重要内容。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推动力。
其中,科技是城市创新能力的核心。
城市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人才。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知识产业:知识产业的发展情况能够反映城市的创新能力。
知识产业渗透率越高,城市的科技水平越高。
2、科技创新能力: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就会越多。
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创新活跃度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3、人才: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才储备和人才吸引力也是城市创新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1、政府角色:政府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主要推动者,其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来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政府的支持可以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研发资金等方面。
2、市场角色:市场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推动者。
市场竞争也是城市竞争的体现。
市场需要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市场竞争需要在市场规则和市场诚信的前提下展开,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的透明度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3、社会角色:社会需要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城市需要越来越尊重人和自然,提倡文化和创新精神,促进公共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
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如何衡量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析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几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1. 经济指标评价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比较城市的财政、产业、贸易、外贸、外资和需求等因素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城市的经济实力。
例如,城市的GDP是常见的经济指标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城市的财政收支、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人均收入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
2. 社会指标评价法城市的社会发展情况也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城市的人口、教育、卫生、安全、文化和娱乐等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社会状况和整体发展水平。
例如,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口结构、城市的学校数量和质量、城市的医疗设施和水平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城市的社会情况。
3. 环境指标评价法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也成为了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温度、景观等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环境状况和整体发展水平。
例如,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标、城市的水质指标、城市的噪声指数、城市的绿化率指标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
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策略1.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要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
例如,北京市发展高科技产业、上海市发展金融业、深圳市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等等。
这些产业都具有相应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 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城市品质和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要注重城市的品质和文化建设。
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刘鹏宋剑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02期摘要: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
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竞争力;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9)02-0065-08一、引言城市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区域城市群的结构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功能分工明确,核心城市能很好地带动辐射周围的节点城市,具有很强的城市竞争力。
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各地市与京津间的差距明显,还存在虹吸效应等问题,需要从各自城市的特点出发实现城市间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以此来提高京津冀区域城市的竞争力。
城镇竞争力的提升是推动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还存在城市竞争力科学量化难度大和城市功能定位模糊,以及城市间发展趋同、城市间无效竞争、各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2016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为57.4%,北京人口城镇化率为86.5%,天津人口城镇化率为82.9%,而河北省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3.3%,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4.1%的差距,可见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和整体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迫切需要对京津冀城市竞争力展开评价研究,找出各自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短板,协调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周边城镇的区位优势,培育和打造特色城镇产业体系。
开辟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新方向
开辟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新方向观察中国城市竞争力的三个着眼点在国内从事城市竞争力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理论到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
我们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研究,是从城市发展的动态描述入手,着眼于三个基本点深入展开的。
第一个着眼点,从全球化的需要出发研究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WTO背景下, 中国城市面临两大挑战。
一方面,WTO加速了中国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进程中,全球资源及其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尤其是物流、人力流、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速度加快。
这些要素的流动给城市资源重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这种外部力量迅速并且出乎意料的变化也给城市工业、市场、资本、人才、贸易带来波动,增强了城市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直接后果使城市内部秩序被破坏,使“静态型”城市的超稳定结构变得脆弱,城市不稳定的风险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全球资源流动的环境下,城市在吸引稀缺资源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全球化浪潮正在淹没城市之间的市场界限,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国际资本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单纯依赖本土市场和传统资源将失去竞争优势。
因此,全球化思考和本土化行动是我们研究城市竞争力课题的基本前提和着眼点,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应对全球化以及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着眼点,从城市转型的需要出发研究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
1978 年是第一次;1 9 9 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是第二次;2 0 0 1年中国加入WTO 后是第三次。
这三次转型从趋势来看,是从个人转型到企业转型再到政府转型的过程。
中国城市转型已经从过去的建设城市向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转变。
什么是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就是重组、整合城市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其本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
提升城市竞争力是经营城市的核心。
城市经营得好不好,关键看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强不强。
从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在经营城市中有三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城是新的,人是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辟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新方向观察中国城市竞争力的三个着眼点在国内从事城市竞争力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理论到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
我们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研究,是从城市发展的动态描述入手,着眼于三个基本点深入展开的。
第一个着眼点,从全球化的需要出发研究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WTO背景下,中国城市面临两大挑战。
一方面,WTO加速了中国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进程中,全球资源及其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尤其是物流、人力流、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服务流速度加快。
这些要素的流动给城市资源重组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这种外部力量迅速并且出乎意料的变化也给城市工业、市场、资本、人才、贸易带来波动,增强了城市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直接后果使城市内部秩序被破坏,使“静态型”城市的超稳定结构变得脆弱,城市不稳定的风险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全球资源流动的环境下,城市在吸引稀缺资源时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全球化浪潮正在淹没城市之间的市场界限,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国际资本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单纯依赖本土市场和传统资源将失去竞争优势。
因此,全球化思考和本土化行动是我们研究城市竞争力课题的基本前提和着眼点,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应对全球化以及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着眼点,从城市转型的需要出发研究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
1978年是第一次;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是第二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是第三次。
这三次转型从趋势来看,是从个人转型到企业转型再到政府转型的过程。
中国城市转型已经从过去的建设城市向管理城市和经营城市转变。
什么是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就是重组、整合城市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其本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
提升城市竞争力是经营城市的核心。
城市经营得好不好,关键看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强不强。
从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在经营城市中有三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城是新的,人是旧的。
也就是说人的素质滞后于城市发展;二是能力有限,动力不足;三是政府不强,市场不活。
经营城市要么走政府主导型的路子,要么走市场主导型的路子,但绝不能折衷。
这三对矛盾直接制约了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必须站在经营城市的战略高度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否则,城市竞争力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第三个着眼点,从城市竞争力态势出发研究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竞争,是以城市群为龙头,以城市群或城市联盟为单元,以企业集群为主体,以产业升级和产业扩充为重点,以国际商务为核心,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的区域性国际化的竞争态势。
这种态势有五大变化趋势:一是从市场竞争转向战略竞争。
战略竞争强调地位竞争,地位就是位差、就是制高点,是制高点与制高点的竞争;二是从人才竞争转向模式竞争。
模式竞争强调整合和流量。
对一个城市而言,不是竞争不竞争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方式和态度参与竞争的问题。
模式竞争的本质不在于你有什么,而在于市场要什么;不在于你生产什么,而在于你怎样去生产;不在于你有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你有什么样的品牌;不在于你有什么样的价格,而在于你有什么样的服务。
三是从资源竞争转向知识竞争。
知识竞争强调创新、活力、学习。
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最终取决于是否以创新的机制和活力去适应要素整合和环境变化,并且通过增强学习力能够克服历史惯性而改变规则,进而在全球化竞争结构中做出战略选择。
四是从权力竞争转向服务竞争。
服务竞争强调需求。
比如,每一个城市都讲投资环境,都提出诸多优惠政策,但这些“环境”和“政策”大体相同,没有什么新东西,也没有什么差异。
实际上,投资吸引不仅需要一流的投资环境,而且还需要一流的服务环境和一流的盈利环境。
真正的服务不是我有什么优惠条件,而是能够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五是从对抗竞争转向合作竞争。
合作竞争强调共赢,强调一体化、关联度、共同协商制度,强调共同决策、对话机制和系统协作。
城市群、城市联盟的出现实质是合作竞争的有力例证。
从城市价值链模型看中国城市竞争力从国内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现状看,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刚刚起步;二是起点较低;三是各自为政;四是一家之言,包括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多数城市或机构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设置的,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科学、实用、统一的完整的评价系统。
当然,我们所推出的这个指标体系也是初步的,探索性的,但它有很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依据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理论”和美国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WTO背景下中国城市竞争力需要的“全球竞争力理论”,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城市价值链模型”。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是独创的,是有创新意义的。
国际竞争力理论是城市竞争力理论的基础。
由于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学院首次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打开,较为细致地探讨其内部结构及其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可以描述分析的工具,使国际竞争力具有可以把握和测度性,使其从概念走向应用,因此颇受人们重视。
按照他们的定义,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它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
形象地说,它把国际竞争力比作一个球,设置了8大要素,41个领域,224个指标,这224个指标,每一指标就是球面的一个棱面,这么多的棱面组成了这个球。
用224个指标之间的联系和数量关系来解释这个球体结构,研究这个球怎么能够更快地运行。
我们把它比拟为“球体结构”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也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是世界竞争力理论大师、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他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全球竞争的基本原则:今天要问的不再是为什么某个国家有竞争力,而是为什么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特别具有竞争力,进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国内四个关键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这四个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企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是否能发展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
在波特的钻石体系中,他特别强调,当今的竞争已经处于一种动态多变的状态中,在基础科技可以迅速扩散、交通和传播成本降低的情形下,单单将生产活动迁移到廉价地区已经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惟一方式就是不断地持续升级和创新。
而这种创新的基础就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政府需要扮演好四个角色:首先,应该改善产业所需的一般资源,如人力、基础设施、充足的资本;其次,政府应制定出能够贯彻的法定政策,除了管制不合理竞争,更应鼓励创新与改进;第三,政府应协助产业在某个地区发展“集群”,并刺激集群升级;最后,政府应要求本国企业及人民培养更强大的竞争力。
鉴于对上述理论的理解与借鉴,我们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实现城市价值所具有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
这个概念包括这样几个含义:第一,城市竞争力其本质是一种系统合力,不是现象上的种种比较优势,也不是作为城市要素的种种资源;第二,城市竞争力是组织的系统合力,而不是局部或环节上的能力,也不是城市职能活动;第三,城市竞争力是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力量,其强弱或大小,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还与对手的竞争态势以及与总体竞争态势相关;第四,城市竞争力必须以全球资源流动为背景;第五,城市竞争力是以实现城市价值为最终目标的。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城市价值链模型”,城市价值链理论强调,城市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其本质是建立高度的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运行模式。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价值链包括其价值活动和价值流。
城市价值链模型将城市的资源配置过程描述成一个价值链,怎样将城市的各种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他们形成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整体,并按照层次结构逐级提升,这正是城市竞争力系统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同时强调,竞争不是发生在城市之间,而是发生在城市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各系统实行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城市竞争力要素鉴于上述的理解,其指标体系被分成三级两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140个,以及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这三级两类指标体系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系统。
并根据每一个指标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将其分为四种排序类型,即正常排序类型、加权排序类型、象征性排序类型和不排序类型。
前两种类型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状况的主要依据,后两种类型是为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作参考用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即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根据城市可比性状况进行分组,同时既要进行定性研究,也要进行定量研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数据处理,从而能对各城市竞争力变化过程进行充分的描述,通过建立城市竞争力模型,进行排序比较、问题分析、战略选择和预测研究,最终建立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十个关键因素连玉明院长说,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高度系统集成结构,各个要素之间关联性强,互动作用大,每一个要素都将直接影响竞争力,而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十个方面:第一,全球化程度。
城市竞争力以全球资源流动为背景。
一个城市全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强弱。
开放度越高的城市,集聚国际资本和社会财富的可能性越大,竞争力越强。
而依靠本土市场和传统资源的城市将逐步失去自己最终的竞争力。
在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中,我们通过区位国际衔接性、生产外向依存度、经济外向依存度、资本外向依存度和国际交往能力等因素反映城市对外开放的扩张能力和全球化水平。
第二,后工业化的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
一个城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科学并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城市战略模式及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
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现代服务业是这个产业结构的核心。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直接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未来城市价值取向。
现代服务业包括伴随工业化发展而展开的补充性服务业,即现代金融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等,也包括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即信息服务业、展会业、物流业、教育产业和国际商务业等。
第三,流量经济。
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它的现金流,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主要看它的价值流。
流量经济是指一个城市以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区外物资、人力、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资源要素向区内集聚,通过各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扩充,并将形成和扩大竞争能力向周边和外界扩张和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