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doc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车站中学的xxx,我说课的课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并就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反思.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的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内容的重要基础.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并运用其进行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身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锻炼推理能力.2.经历折纸活动,培养猜想、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从动手操作中,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2.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验证.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5.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课件,三角板.学生课前准备:等腰三角形纸片.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规范板书,指导学生性质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学生课堂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方法.针对猜想的得出,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法的学习方法;针对性质2的证明,主要采用类比法的教学方式;针对有难度练习题,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三、说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抽象结论,应以观察、实验为前提,几何教学应该把实验方法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通过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引入各小组展示各组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剪纸,获得图形的直观感受,并为下面的折纸操作做好铺垫,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提问:你们的三角形纸片都是怎么剪成的?(课堂实录片段)(有的同学是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再剪,由此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回顾: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师归纳并板书:在△ABC中,AB=AC,像这样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结合图形介绍“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设计意图:结合自已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和画出的图形学习相关概念,加深印象.)(课堂实录片段)(有的同学是将长方形纸片对折之后剪一个靠近对称轴的角,展开就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由此引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引入:教师引入课题: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计意图:在正式进行探索和发现前,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有十分明确的认识,做好探索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二)猜想与证明1.猜想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对折,作出等腰三角形ABC和折痕AD.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并填在书上的表格中.(课堂实录片段)拿掉折痕,只关注三角形ABC的边角.①AB=AC →两条腰相等②B=∠C →两个底角相等(设计意图:将两个性质分开探究、简化进行猜想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归纳出猜想1:猜想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2.猜想1的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猜想1的条件和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师生共同分析证明思路,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证明方法:①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②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课堂实录片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完成这一证明.同时做不同的辅助线得出这一证明的三种不同方法.)3.性质1:在学生证明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并强调符号语言的表达.4.猜想2:(课堂实录片段)由性质一的三种证明方法所做的三条辅助线实际是同一条线段,同时也回顾性质一的猜想过程,对剩下的相等线段、相等角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第二个猜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设计意图:在性质一完全得证后探究性质二,将本节课两个重要的内容分开,降低学生的掌握难度.)5.猜想2的证明:猜想2这个命题的符号语言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如图,① 已知:AB=AC ∠BAD=∠CAD (即AD 是顶角的角平分线), 求证: ② 已知AB=AC BD=BC (即AD 是底边上的中线), 求证:③ 已知AB=AC AD ⊥BC (即AD 是底边上的高线)求证:(设计意图:弱化将这一命题条件、结论区分清楚的难度,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课堂实录片段)类比猜想1的证明,探究猜想2的证明.选三个明天中的一个进行证明.6.性质2:在学生证明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并强调符号语言的表达.(第(二)环节设计意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与验证是本节课的重点,本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经历性质证明的过程,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和辅助线在几何论证中的作用,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完成了重点知识的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三)应用与提高1.课件出示:练习1(1)△ABC 中, AB =AC , ∠A =36°, 则∠B = °;(2)△ABC 中, AB =AC , ∠B =36°, 则∠A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设计意图:应用“等边对等角”,结合三角形内角和求三角形的角.第三问在第一二问的铺垫下应用分类思想.)2.课件出示:例: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设计意图:课本例题,使学生认识到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 等腰三角形是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和方程的思想.)B AC D3.课件出示:练习2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在AC 、AB 上,BC=BD,AD=DE=EB,求∠A 的度数.(设计意图:在讲解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一个同类型题目,巩固解决这一题型的方法步骤,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强化方程思想的应用.)4.课件出示:练习3如图⑴∵AB=AC ,AD ⊥BC∴∠_=∠_,_=_;⑵∵AB=AC ,BD=DC∴∠_=∠_,_⊥_;⑶∵AB=AC ,AD 平分∠BAC∴_⊥_,_=_(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再次以填空的形式强化三线合一的符号表达形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5.课件出示:练习4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E 在BC 上,且AD=AE.求证:BD =CE.(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对“三线合一”这一性质的灵活运用,体现这一性质有时候可以代替证全等的方法证线段相等.)(第(三)环节设计意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是这节课的难点,本环节就是通A B CDE过运用这一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让学生在解答活动中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四)小结与作业请学生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方法?(通过对本节课的回顾,增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和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自我的评价来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作业:课本77面练习1、2、3(五)板书设计13.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2.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边对等角”.在△ABC 中,∵AB =AC∴∠B=∠C性质2 “三线合一”.①∵AB =AC,AD平分∠BAC∴AD平分BC,AD⊥BC②∵AB =AC,AD平分BC∴AD平分∠BAC,AD⊥BC④∵AB =AC,AD⊥BC∴AD平分BC,AD平分∠BAC五、课后反思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尝试将两个性质的探究分开进行,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注意等腰三角形的相等边、相等角,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之一猜想;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再由性质1的不同证明方法关注等腰三角形对折的折痕,猜想这条线段既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再类比性质1的证明进行证明得出性质2.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有些学生没有投入到自主探索过程中.改进: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展示、学生说.2.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不够多.改进:增加谈论环节,共同提高;3.由于课堂时间的原因,性质2的证明只提了思路,学生课堂上没有完全完成.改进:分组证明,集中展示.以上是我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基础知识和初步推论证明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训练学生学会分析证明思路的任务,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主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命题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
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四、说教法与学法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开放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五、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与思考电脑展示人字型屋顶的图像,提问:1、屋顶设计成了何种几何图形?2、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那么它特殊在哪里呢?(两腰相等,是轴对称图形)3、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呢?由日常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创造丰富的旧知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特别是问题3,其实就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伏笔。
除了这些特殊点,等腰三角形还有其它特殊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此引出课题)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十分明确,做好探索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13.3.1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1《等腰三角形》说课稿20231121130赵兰聪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包含教学重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和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及应用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包含教学难点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的知识,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两腰相等的特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已经具有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动手实验,敢于大胆猜想,愿意与人合作,这些都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性质定理的证明涉及到添加辅助线,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能会使学习活动受阻。
因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分析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教学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教法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法和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腰三角形》 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论证能力,以及数学转化的思想。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判定方法是“等角对等边”。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这可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另外,学生在运用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当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
(二)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等腰三角形》 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这些性质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对于几何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学生在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三线合一”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直观演示、引导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通用4篇)
No matter what you do, do not rush to return, because sowing and harvesting are not in the same season, and there is a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m. We call it persistence.(页眉可删)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通用4篇)等腰三角形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先课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这些性质。
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操作——观察——发现——猜想——论证——应用”的方法是探究数学知识的常用方法。
同时“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又是接下来学习等边三角形知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知识,更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线垂直的重要依据。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能运用它们解决等腰三角形的边、角计算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观察、同组间学生以及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上期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感知,有一定的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但其运用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紧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教法与手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操作——观察——发现——猜想——论证——应用”的教学法,利用分组活动,组间合作与交流从而达到对“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的探究的层层深入。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也是今后论证角、边相等的重要依据,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及例2尺规作图题的思想方法。
由于性质2的理解运用,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例2的尺规作图题,其作法思路需要作一些分析转换。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直观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的专题讲解。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基本的图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
等腰三角形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对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有重要影响。
2. 方法培养: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尺规作图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力提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主要内容: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底边的中点到顶点的线段是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对称轴是底边的中垂线。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何画板、尺规作图等工具,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2.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推理等过程,逐步突破这些难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等腰三角形这一部分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它的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二)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四、教学方法(一)教法:本节课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二)学法: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我们学过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特殊的三角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二)实验探索,大胆猜想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获奖说课稿(通用13篇)
《等腰三角形》获奖说课稿《等腰三角形》获奖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 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 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获奖说课稿(通用13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等腰三角形》获奖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过程, 在实验操作、观察猜想、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实验法和探究法。
三、重难点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人类的聪明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 看看这些伟大的人类建筑中都含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图形?师1: 同学们, 这几张图片中共同存在的基本图形是什么?等腰三角形以它那对称、和谐、庄重、典雅之美成为我们数学殿堂的一枚瑰宝, 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这些建筑要设计成等腰三角形的形式呢?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个美妙的图形。
(板书)12.3.1等腰三角形(二)探究发现, 学习新知1.认识等腰三角形师1: 在小学时我们就知道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们利用剪纸的方法将手中的矩形纸片变变形。
《等腰三角形》 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证明思路不清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不当等问题。
同时,对于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过程,体会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
2、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也是今后论证角、边相等的重要依据,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直观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有着关键作用。
等腰三角形作为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其性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于后续学习其他图形,如圆、多边形等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1)作用与地位等腰三角形作为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的学习是构建几何知识框架的基石。
它不仅连接了基本的三角形知识和更高阶的几何图形理论,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如建筑、工程等领域。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基本性质展开:- 两边相等,即腰相等;- 两角相等,即底角相等;- 脐点、中线、高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点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三点共线。
(3)与其他章节的联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不仅是三角形章节的核心,它还为后续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内在的数学逻辑。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中各线段(如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关系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图形的构造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美的感受;-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讨论与分享,增强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性质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2)难点- 理解并证明等腰三角形各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复杂问题中,如何识别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
这些重难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几何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不容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感知能力。
(二)认知水平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的直观感知和实践操作。
(三)学习困难学生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可能会遇到辅助线的添加和推理过程的严谨性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
People who have never failed may not have succeeded either.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等腰三角形说课稿(通用3篇)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
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难点,通过折纸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好奇爱问,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并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维目标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我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
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验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立数学模式的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旳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旳第一学时旳内容——等腰三角形旳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旳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旳性质以外,还具有某些特殊旳性质。
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运用对称旳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旳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旳地位与作用:三角形是最简朴、最基本旳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他图形旳基础,作为特殊旳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摸索和掌握它旳基本性质对学生更好旳结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旳。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旳知识,具有初步旳推理证明能力旳基础上进行学习旳,肩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旳任务,在培养学生旳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旳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旳性质是此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旳重要根据,本节课是第三学时研究等边三角形旳基础,是全章旳重点之一。
3、教学目旳:知识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旳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旳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观测等腰三角形旳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测、证明等腰三角形旳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1、通过观测等腰三角形旳对称性,培养学生观测、分析、归纳问题旳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旳性质解决有关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旳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旳观测、发现,激发学生旳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旳活动中获取成功旳体验,建立学习旳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旳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旳性质旳摸索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生观测、操作、猜想旳能力较强,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旳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立数学模式旳意识等方面比较单薄,自主探究、合伙交流旳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旳加强和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3.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并深入理解知识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2.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包含等腰三角形的简单建筑结构。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证明相关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运用逻辑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观察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演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4.通过数学符号语言,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些
特殊的性质。
它是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本节课就是要利用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
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作为特殊的三
角形——等腰三角形,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更
好的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担负着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基础,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
学思考: 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
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等腰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并不陌生,在进入八年级后,学
生观察、操作、猜想的能力较强,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演绎推理、归纳、建
立数学模式的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
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遵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育原则,按照教学
中发扬民主,教师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基本要求,主要采
用以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针对新知应用,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建筑工人在盖
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
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由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数
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新
知创造丰富的情境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也为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性质的学习埋下伏笔。
)
(二)回顾定义,引出新知
提问小学所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授等腰三角形
和相关的概念。
教师再提问引入课题:等腰三角形还有其他的特殊性质吗?这节课我们
就来的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以此引出课题。
在回顾小学所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有关
概念基础上,使学生学习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
(三)动手实践,大胆猜想
1、动手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片按教材要求对折后剪下,再把它展开,看得
到了一个什么图形?(通过让学生动手剪纸,获得图形的直观感受,为学生提供参与数
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一想:(1)、剪纸过程中得到的⊿ ABC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交流意见,教师归纳并板书:在⊿ ABC中, AB=AC
思考:( 1)剪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等腰三角形 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除两腰相等还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再次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
⊿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 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学生能够说出一大部分的性质,但仍不全面,不具体。
)
2、仔细观察,合作交流
(1)、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观察折纸过程,
(2)、提出问题: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并填在书上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ABC有哪些性质吗?
①∠ B=∠C→两个底角相等
BC上的中线
②BD=CD →AD为底
边
③∠ BAD=∠CAD →AD为顶角
BAC的平分线
∠
④∠ ADB=∠ADC=90°→ AD为底边BC上的高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完善、归纳出性质 1 和性质2: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
成“三线合一”)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讨论、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
条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品质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注:注重发展学
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证明猜想,形成定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
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也要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
绎推理的确认)
(五)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一
(为了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 拓展思维能力 , 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让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题当中的应用。
)
2、课件出示:练习二
(这个例题是已知边相等,求角度数的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因此我对它
进行了改编,设置三个梯度问题降低难度,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寻求好的
解题方法。
此题充分利用了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
思想。
)
3、课件出示:练习三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使这节课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同时也是对性质 2 的灵活运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
模型)注: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
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六)归纳小结,提炼精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理顺知识点,归纳数
学思想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归纳,教师提炼,这个过程中特别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
的发展)
(七)注重个性,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51 页第 1、 2 题
2、选做题:课本第58 页第 12 题
3、动手实践题: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分层次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
发展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更深入地认
识等腰三角形和性质,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
(六)几点说明
板书设计: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
程,右边实例应用。
时间安排:
(七)说课综述
1、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以轴对称图形为切入点,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
识的形成过程上 ,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
证明,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由形
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最后,学生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学思想。
注意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