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合集下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变迁,引导学生了解农村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采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个小村庄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风貌等方面的特点;(2)认识农村改革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3)掌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2)运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变迁;(2)认识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村改革的意义;(2)让学生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故事课件;(2)图片资料;(3)讨论问题。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电脑;(3)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农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景色;(2)讲述一个小村庄的发展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故事(1)分段讲述小村庄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风貌等方面的特点;(2)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村庄的变化。

3.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农村改革给小村庄带来的变化;(2)分组讨论: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是什么?新农村建设有哪些成果?4. 分享成果(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2)教师总结:农村改革的意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故事内容;(2)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传递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故事背后价值观的感悟。

2.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准备教具:PPT、故事课件、作业本、环保宣传册环境:教室环境整洁,投影仪正常运作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PPT,展示一个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阅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环保主题展开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如何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师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课时:1. 复习故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2.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什么?如何将这些体会应用到日常生活中?”3. 写作练习教师让学生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提问:“你们打算如何保护环境?请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4. 分享与评价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从同伴的作文中学到了什么?如何改进自己的环保行动?”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程度如何,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b.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b.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b. 明白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难点:1.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2.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讨论问题清单。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内容。

2.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入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生字词卡片练习,巩固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20分钟)1. 教师提出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写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二、分配角色:1.环保局工作人员2.博士生3.高中学生4.中学教师5.卖盒饭的小商贩6.游客7.记者(兼主持)三、参加人数:8(有一位工作人员)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根据个人的角色不同,征询各种意见,进行了几次调查活动,写了调查报告;听取各种社会角色对此问题的看法,确立个人的社会角色的立场;查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参考书目及文献:《环境关系》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环境教育》杂志:19xx年2、3、4月《环境保护常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环境科学实践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共享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科学》97年第4期;98年第6、7、8、期《城市导报》19xx-19xx年《新周刊》19xx-19xx年《新民晚报》19xx-19xx年《文汇报》19xx-19xx年五、主持人:刘珺六、指导教师:严黎炜、贾志辉七、日程:19xx/12-19xx/7各角色的主要观点记者:一次性筷子的名词,好熟悉,它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消费,约一角钱一副,便能快速解决您的吃饭用具问题,它是简单、方便的化身,有许多的优点,但有人认为也有许多弊端。

下面我们将采访几位不同职业的朋友和学生,对大家关于一次性筷子的话题进行一番采访,请大家对此进行讨论。

记者:众所周知,一次性筷子价格便宜,又省事,相信您作为一位消费者,一定有许多的感慨吧?游客:我是一名游客,长年在外旅游。

记得一次,我从北京到上海,途径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那里的风景的确非常的优美。

济南的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南京的古代帝城的气派,深深地震撼了我。

上海的繁荣,夜色的迷人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美妙的一笔。

旅游是非常愉快和高兴的,但是象这样一次的长途旅行是不可能把吃的东西都带上的。

所以,一日三餐也就在这些旅游地解决了。

在这些地就餐中,不管是天津、济南,还是上海,我发现一次性筷子使用得非常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小吃店和客流量大的饭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案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程类型:语文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4.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4.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5.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如保护环境、和谐共处等。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并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传递价值观的理解。

3. 观察周围的环境,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乡或学校周边所看到的环保行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九、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 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2. 对于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小村庄的美丽和村民的和谐生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小村庄的环境特点和村民的生活方式。

3. 团队活动:设计保护小村庄的环境计划。

教学资源:1.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

2. 相关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环境保护计划模板。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村庄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小村庄的印象。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小村庄的环境特点和村民的生活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朗读练习: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小村庄的环境。

2. 团队活动:学生分组设计保护小村庄的环境计划,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方面。

3. 分享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环境计划,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设计的保护小村庄环境计划的创意和实践性。

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村庄环境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环保计划。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小村庄的图片和视频,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小村庄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

(2)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小村庄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村庄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疑难问题。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和谐。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了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村庄的感悟。

2. 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小村庄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小村庄的感悟。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家园,关爱他人,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故事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生僻词汇。

2. 准备故事相关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想象和理解故事内容。

3. 准备环境保护相关资料,用于课后延伸活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小村庄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村庄的印象。

2. 朗读故事:a. 教师朗读故事,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b. 遇到生僻词汇,教师适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解析:a.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描述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行为和情感。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小村庄的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

b.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后作业:a. 让学生绘制一幅小村庄的图片,体现故事中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生活。

b. 写一篇关于小村庄故事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 继续故事学习:a. 针对故事中的环境保护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b.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角色扮演:a. 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b. 各组表演故事情节,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价表演效果。

4. 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环保主题。

b.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5. 课后作业:b. 设计一份环保活动方案,如:植树节活动、垃圾分类活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一叁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a、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b、这个小村庄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一、学习课文(一)体会小村庄的美丽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相关的部分读一读。

3、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一想这个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请几位小画家上来讲台合作着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5、师生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6、教师随手擦掉一些学生认为美丽的景物。

大声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些美丽的景物没有了,你的心情会怎样?”7、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并找一找,这个小村庄的结局怎样。

(二)品读结局,引起思考指名读一读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启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村庄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呢?(稍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课文最后特意提到了锋利的斧头,这锋利的斧头在这件事情中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范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状态。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我国一个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状态,以及随着社会发展,村庄发生的变化。

2. 课文描绘了小村庄的美景,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课文通过讲述村民们的勤劳、善良、团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小村庄的美景。

3.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村民的生活状态和村庄的变化。

4.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村庄故事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环保行为,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村庄的自然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境。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一个小村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了解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及人物角色•发展学生对小故事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教学内容•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小村庄的人物角色•小故事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3. 教学重点•学生对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和人物角色的理解•学生对小故事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4.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师介绍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和人物角色,讲解小故事的内容和要点•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故事的理解和展开想象,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个人发言:学生发表对小村庄故事的个人理解和想法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村庄的生活特点和人物角色步骤二:讲解(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和人物角色,并与学生共同构建小村庄的形象和故事背景•教师详细讲解小故事的内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步骤三:分组讨论(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故事的理解和展开想象,可以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结局展开讨论•分组讨论的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步骤四: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小组的理解和想法•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步骤五:个人发言(10分钟)•学生自由发表对小村庄故事的个人理解和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观点6. 教学评价•在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小故事的理解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7.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小村庄的生活环境•小故事教材8.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小故事,或写下对小村庄故事的延续情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对小村庄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小村庄故事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小村庄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小村庄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分发故事文本,让学生预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提出对故事的好奇心和问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回顾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动机。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行为。

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完成故事情节的时间线和关系图。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完成的时间线和关系图。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成长变化。

培养学生对人物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

探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进行对话。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探讨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和寓意,如友情、成长、变迁等。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分享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并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情况。

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和思考的持续兴趣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村庄的美景与变化。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故事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以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探讨故事主题。

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村庄的美景与变化。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小村庄由美变丑的原因及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村庄的印象。

2.看图预测(1)展示故事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预测故事内容。

3.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复述故事,教师纠正错误。

4.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小村庄的变化,讨论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探讨小村庄由美变丑的启示。

5.生字词学习(1)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6.课堂活动(1)分组进行“小村庄故事接龙”活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故事进行拓展创作。

四、课后作业1.根据故事,写一篇关于小村庄变化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合作意识。

3.生字词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识。

4.课堂活动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3.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高,需要加强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描述小村庄的美景,掌握如“郁郁葱葱”、“波光粼粼”等形容词,以及“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等成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范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一个小村庄的发展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小村庄的景色。

(2)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关注小村庄的发展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小村庄的喜爱和关注。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的变化,与父母交流心得体会。

2. 拓展作业(1)以“我心中的美好家乡”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研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目标:通过讲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都住在哪里呢?你们对住在村庄还是城市有什么感觉?2.提问:你们了解村庄的生活吗?村庄有哪些特点和优势?二、讲授(30分钟)1.展示图片和视频:展示一些村庄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村庄的生活和环境。

2.介绍故事背景: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村庄因为环境问题而面临的危机。

3.逐段讲述故事:通过朗读或者讲述的方式,将故事的情节逐渐展开。

三、反思和探究(30分钟)1.问题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如村庄环境的问题、村民的生活变化等。

2.探究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导致村庄环境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们认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每个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

3.小组分享:每个组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班级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议论。

四、拓展和延伸(30分钟)1.角色扮演:将学生组织起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表演剧情中的一些场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2.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海报,鼓励他们用图片和文字表达对环境保护的观点和建议。

3.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讨论关于村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话题,并写一篇感想,分享在下节课上。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分享: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上的体会和收获。

2.总结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的成果,给出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六、课后反思这堂课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

通过故事的讲述、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学生对村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在拓展和延伸环节的角色扮演和制作海报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时间安排还需要更好的把控,下次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长度和密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发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斧头(树减少)破坏环境受到惩罚美丽什么都没有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篇2字:拎、栋、柴、喘、黎、卷词:甜润、锋利、_露、造犁、锋利、咆哮、清澈见底、郁郁葱葱词语: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_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好词:【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语文课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语文课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文课程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变迁。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变迁。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 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熟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文章背景、作者意图。

2. 准备与文章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1. 预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2. 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资料,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2. 阅读理解2.1 学生自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理解文章内容。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3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环境保护教育3.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村庄变迁的原因,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互相鼓励,共同提高环保意识。

4. 写作练习4.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4.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附近的村庄,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变迁,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感受小村庄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自然景观和村庄氛围。

2. 课文解析: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村庄的美丽与和谐2.1 课程内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村庄的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和村民的生活状态,体会村庄的美丽与和谐。

2.2 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小村庄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2. 感受村庄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

2.3 教学方法1. 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自然景观和村庄氛围。

2. 图片展示:展示小村庄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第三章:村庄的变迁3.1 课程内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村庄在时代变迁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村庄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1. 了解小村庄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

2. 分析变化对村庄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村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教学方法1. 课文解析:分析故事中村庄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村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案例分析:引入其他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供学生参考。

第四章:人与自然的冲突4.1 课程内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小村庄环境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

4.2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小村庄环境的破坏。

2. 分析破坏带来的后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小村庄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小村庄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小村庄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小村庄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村庄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小村庄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村庄的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环境、美化小村庄的计划。

(2)各组汇报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小村庄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和和谐相处。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课程教案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课程教案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小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村民生活方式;(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方式,展示小村庄的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评价小村庄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关注农村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小村庄的自然环境(1)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的自然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如何描绘小村庄的自然风光。

2. 第二课时:小村庄的人文景观(1)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2)教学难点:如何展示小村庄的人文魅力。

3. 第三课时:村民生活方式(1)教学重点: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习俗风情;(2)教学难点:如何展现村民的幸福生活。

4. 第四课时:小村庄的发展变化(1)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小村庄的发展变化;(2)教学难点:如何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5. 第五课时:我为小村庄献一策(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农村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具有实施价值的改进方案。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小村庄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村民生活等图片;2. 视频素材:关于小村庄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视频资料;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小村庄,深入了解其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村民生活方式;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关于小村庄的更多信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成果质量;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评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爱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角色扮演二、分配角色:1.环保局工作人员2.博士生3.高中学生4.中学教师5.卖盒饭的小商贩6.游客7.记者(兼主持)三、参加人数:8(有一位工作人员)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根据个人的角色不同,征询各种意见,进行了几次调查活动,写了调查报告;听取各种社会角色对此问题的看法,确立个人的社会角色的立场;查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参考书目及文献:《环境关系》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环境教育》杂志:19xx年2、3、4月《环境保护常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环境科学实践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共享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科学》97年第4期;98年第6、7、8、期《城市导报》19xx-19xx年《新周刊》19xx-19xx年《新民晚报》19xx-19xx年《文汇报》19xx-19xx年五、主持人:刘珺六、指导教师:严黎炜、贾志辉七、日程:19xx/12-19xx/7各角色的主要观点记者:一次性筷子的名词,好熟悉,它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消费,约一角钱一副,便能快速解决您的吃饭用具问题,它是简单、方便的化身,有许多的优点,但有人认为也有许多弊端。

下面我们将采访几位不同职业的朋友和学生,对大家关于一次性筷子的话题进行一番采访,请大家对此进行讨论。

记者:众所周知,一次性筷子价格便宜,又省事,相信您作为一位消费者,一定有许多的感慨吧?游客:我是一名游客,长年在外旅游。

记得一次,我从北京到上海,途径天津、济南、南京等地,那里的风景的确非常的优美。

济南的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南京的古代帝城的气派,深深地震撼了我。

上海的繁荣,夜色的迷人也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美妙的一笔。

旅游是非常愉快和高兴的,但是象这样一次的长途旅行是不可能把吃的东西都带上的。

所以,一日三餐也就在这些旅游地解决了。

在这些地就餐中,不管是天津、济南,还是上海,我发现一次性筷子使用得非常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小吃店和客流量大的饭店。

(有照片为证)我觉得一次性筷子方便,也很卫生,就像医院用的一次性针头,用完了就仍了,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对于一次性筷子的处理,我在旅店中路边小摊上看到的那些小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如:易拉罐,这样的东西做出来的,但是却很好看,很具有艺术性。

一次性筷子,我觉得也可以象这样回收起来,做成一些小工艺品,不是也很好看吗?或是也可以回收起来,经过研磨,消毒,再次合成一些简单的家具,或者用来制造纸张,这不是既减少了森林树木的砍伐,又适当的处理了一次性筷子的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吗?记者:作为一名学生,您认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高中学生:我觉得是利大于弊。

一次性筷子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经济实惠,一角钱一副,对于我们许多同学来说,并非是一种负担。

还有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比较卫生,这本身就是生产一次性筷子的目的。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一次性筷子密封性极差,运输比较随意,受污染的机会非常的多,其实倒并不见得卫生。

看来,要真正让一次性筷子发挥其作用,那么,它的包装要求将更高。

还有一个有利之处不得不提,它省去了我们携带筷子的不便,或是洗筷子的麻烦。

增加了学习的时间。

博士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使用一次性筷子弊大于利。

一次性筷子推广并使用之初,便有人呼吁: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还浪费大量的优质木材,长此以往,必然祸及子孙后代。

据了解,制造1000双筷子需要耗费1.4-1.6kg木材,其中的浪费是如此的惊人。

再说,我国的优质木材既少又珍贵,19xx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嫩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与其说是天灾,其实却存在着极大的人为因素--乱砍滥伐,造成这些河流中上游水土大面积流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间接的损失更为严重。

只有减少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才能使城市多一份绿色。

在我国大力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同时,附加值低至低层的一次性木筷却在毫无节制地出口,目前每年销往日本的就多达300万箱200亿双。

其实我们每天扔掉的不是废筷子而是钱。

我曾经去过日本,精明的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木筷。

如今却从不用自己的木材制筷子,每年从中国廉价进口筷子,用后又把它们回收制成纸,返销中国,赚回的钞票比进口筷子时用的钱还要多取之于中国,用之于中国,想得真周到,想想日本人那么富有,却在小小筷子上大做文章,而并不富有的我们却懒的回收,用后一扔,何其潇洒?!记者:学生的意见往往受老师的影响,我们来听听老师的想法。

中学教师:我不赞成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据19xx/3/11《城市导报》报道,中国人每年吃掉的筷子有166万立方米木材,需16万辆载重4吨的大卡车才能运走。

以每支筷子15厘米计,把中国人每年吃掉的1500多万箱筷子接起来,足以绕地球750多圈。

据说,日本对一次性筷子的生产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控制。

虽然,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左右,这远远高于中国,但是,据说,日本为了保护森林,严禁砍伐木材制造一次性筷子。

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中国和印尼进口,并且,日本还严格规定进口的一次性筷子必须是桦木为原料的,因为桦木是制造纸浆的优质原料,日本大约1/3的纸是由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制成的。

另外,日本对进口的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消毒情况也是严格把关的。

反观中国人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密封性极差,运输条件随意,受污染的机会非常多,其实并不见得卫生。

由此看来,我们是在不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造福子孙后代。

而刚才那位高中学生的说法,主要原因我想是为了节约时间,或者说是有偷懒的嫌疑,这与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不符合的。

而且长此以往,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浪费。

卖盒饭的商贩:对于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我倒想谈几句。

我是个卖盒饭的,懂得也不多,不过卫生筷子还是知道点的。

我们卖盒饭的人多了,我们几乎都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来卫生,二来方便。

来我们摊里吃饭的人多了,什么都有,里边肯定有生传染病的,我们如果使用竹筷子,消毒就是个大问题,再说,就算我的筷子消了毒,顾客也不愿意来吃啊,认为我们的店不卫生,实际上这种讲法不对的,我们店蛮卫生的。

要说用卫生筷子有什么经济利益呢?老实说不太有的,因为一双筷子一毛钱,我只有几分的赚头,主要是很多人看见我们用一次性筷子,所以对我们店的食品比较放心,才来吃我的饭,我从这儿倒可以稍微赚一点儿。

个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有利也有弊。

先说好的吧,它实惠方便、卫生、便宜,我前不久进了一车的筷子,才六分钱一双,便宜呀。

到我们这儿买盒饭的,本身就是为了图个方便,再说我们这里吃盒饭的大多数是民工,他们带筷子来是不可能的。

不现实的,如果不用一次性筷子,我们白送筷子的话,这不是亏本了吗?让民工买,买得起吗?用一次性筷子,那才实惠呢。

一次性筷子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一卡车一卡车地运一次性筷子,那么森林里的木材也将一卡车一卡车地运走,森林就将消失,同学们都学过生物,这样地话,臭氧层将受到破坏,对地球上的人类有极大的危害,重则会得哮喘。

我有个邻居专门到我这里吃盒饭,可儿子生下来却得了哮喘,虽说与一次性筷子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可现在的环境污染多么严重啊。

记者:听了这么多得朋友的话语,的确对于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大家都各抒己见,那么我们的现在来采访一下我们的最后一位嘉宾。

请您谈一谈,作为环保局工作人员,对我们现在的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有什么看法?环保局工作人员:的确,一次性筷子在使用时非常简单、快速,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弊端。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全国森林覆盖率1949年为7.5%,1991年提高为13.4%,但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则更少,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3%,算一算,平均每人又能有几棵树来做一次性筷子呢?由于造一次性筷子等原因,而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已经使我国的外兴安林几乎棵木不存,大兴安林也危在旦夕。

所以我觉得一次性筷子是弊大于利的。

对于这一次性筷子的解决问题,我还是有一点个人的建议想说一说。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于事后补救,为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寻求处理的方法。

指标的同时也要治本,要做到标本兼治,要把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扼杀在摇篮里,在树木在未被砍下之前,就以制订法律法规和运用行政手段的形式来制止乱砍滥伐和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

不过,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

记者:通过我们这次简短地讨论,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有自己各自的看法,的确,一次性筷子有利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它的优点之处在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以及制造起来不复杂;而它的缺点之处则在于:它使用时会带来不少的污染,并且会使大量的树木被砍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一次性筷子得以充分利用呢?由上述讨论,我们简单地得出结论,可以用以下四种方法:1.我们可以回收加工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使之成为木屑,再处理加工成一些简单的家具;2.我们可以回收一次性筷子经过加工制作成工艺品;3.我们可以利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制造出纸张;4.我们还设想是否可以利用其他原料如:铜、玻璃、塑料等来替代木头,使得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不断地减少,乃至消失。

当然,方法还有许多,那便需要我们大家的长期地摸索和探究,这也是我们本次讨论的最终目的。

希望,在讨论之余,能有更多的朋友关注一下与我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筷子。

决策报告由主持人总结得出为了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我们事先进行了一次采访,男女各一半,且涉足面较广,从职业来讲,从打工仔到博士,年龄,学历,跨度较大,最大程度上力求调查结果与事实相近。

在问及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时,35%的人经常使用,其中大多数人因中午在外吃饭,天天使用;60%人偶然使用,频率约为每周两次至三次;只有一人表示还未使用,他的解释是怕传染病。

对于一次性筷子的何去何从,10%的人认为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提倡使用;而45%的人认为由于一次性筷子的种种弊端,应禁止使用;另外,45%的人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既不该大力提倡,也不该禁止使用,因为一方面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另一方面近期内也禁止不了。

在问及几个有关树木的常识性问题时,75%的人回答出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3.9%,另两个问题:我国的人均占林面积居世界地121位和一棵树的经济及生态价值约为6400元的回答正确率都只有40%左右。

但当我们将答案告诉他们时,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这么出乎意料,这使我们意识到环保知识宣传的必要性。

对于一次性筷子回收,70%的人认为可由国家强制回收,有人甚至建议废品回收站回收。

关于回收以后这么办,70%的人认为可制其他物品,如:三夹板、家具等,另外,有30%的人回答就有些不合理,认为反正木头是会分解的,就埋掉算了。

这种回答显然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来考虑,这将使资源大量的浪费。

最后一个问题问及乱砍滥伐的后果,结果较令人满意,决大多数人认识到了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