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空间句法简述 ppt课件
区分割法完全可以
胜任规模较大的建 最后的图示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每个点句法变量的大小,并
筑和城市空间分析。用等值线描绘出这些点之间的过渡区域。
空间句法的方法
空间分割(Ⅳ)
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从主入口开始沿建筑中轴线进 入展示空间,之后沿着一系列较短的交叉轴线参观。
参观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建筑左侧的展示空间。
主要变量(二)
组构:对于两个空间,如果我们把空间关系定义为它们之间任何形式的连接,比如 相邻或互通,那么根据这两个空间中任意一个或者两者连接到至少其他第三个空间 的方式,它们之间的上述关系就会发生了变化,组构就是存在于其中。
组构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关系,其中每一个关系由他自身与其他所有关系之间的关 系决定。
为另一个集成度较高的生活中心,主要原因在于它沿沱江而建,具有良好的风景资
源,所以后期开发时修建了大量的支巷与之相联,促使它高集成度的形成,减缓了 道门口、东正街的人流压力。
⑵ 空间如何为人工作在于组成一
种布局的所有空间之间的关系。所 谓布局,是指一种空间模式或者空 间构型,暗示同时存在的既有关系。 一般通过图示来思考空间构型,关 系图解,简称J图(justified graph) 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空间句法的方法
空间分割(Ⅰ)
构形分析首先要把空间 系统转化为节点及其相互连接组成的关系图解,其中,每个 节点代表空间系统的一个组成单元。这种将整个空间系统划分为各组成单元的过程 称为空间分割。
要求:邮递员送信——邮递员从邮局出 发,要把信送往各个地点,由于送信地 点多,(“·”代表送信地点),道路不好走, (两个送信地点之间必须要经过一个空白 方格“”,而且不能走对角),还要绕过 房子,出发前他要设计了一条送信路线, 从邮局出发不但把信送到了每一个地点, 而且路线不重复,最后回到邮局。在图 中画出邮递员的行走路线。
空间句法地简易应用
空间句法的简易演示1、研究方法空间句法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凸多边形法、轴线底图法、视区分割法,建筑和城市研究多采用前两种方法,本演示说明只针对前两种方法进行简单演示。
凸多边形法:凸空间定义:假设一个空间内部,任意两点之间可以相互看见(all see all)(如图)。
凸多边形法:适用于将建筑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图,进而计算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准确描述空间结构,来观察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反作用于研究建筑空间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左边空间为凸空间,右边空间由于部分点之间视线遮挡,不能定位为凸空间。
轴线底图法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和道路空间可达性的研究。
2、软件应用(1)凸多边形法演示——以单层建筑平面为例在网络上下载UCL 的Depthmap10进行安装,并打开软件。
Ctrl+N,新建一个graph文件。
在此之前,我们按照建筑平面进行凸空间整理,以下图空间为例,首先在CAD里进行凸空间绘制。
绘制完成后将CAD文件另存为“dxf”文件,用于导入Depthmap中。
按Ctrl+I,导入Depthmap中,并将文件转化为“Convex Map”(凸空间模型,转为Convex Map;轴线模型,转为Axial Map;线段模型,转为Segment Map。
),软件才可以进行凸空间运算。
运算完成后,得到有颜色的结果,对于有数值的,空间句法采用是颜色级别显示策略,如果一个元素是灰色的,说明这个元素是没有数值的,需要在CAD里重新绘制。
然后设定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常用按钮为Link和Unlink,。
点击“Select”退出编辑,然后进行运算。
在Depth Map→Axial/Convex/Pesh→Run Graph Analysis,弹出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参数设置,最上面为Rdius,设置计算半径,数值选择有“n,3,5,7,9,11”,以任意一个空间元素为中心,再以“全系统”、“半径3”、“半径5”、“半径7”等以此类推为限制条件,分别进行某个算法的计算。
空间句法的简易应用
空间句法的简易演示1、研究方法空间句法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凸多边形法、轴线底图法、视区分割法,建筑和城市研究多采用前两种方法,本演示说明只针对前两种方法进行简单演示。
凸多边形法:凸空间定义:假设一个空间内部,任意两点之间可以相互看见(all see all)(如图)。
凸多边形法:适用于将建筑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图,进而计算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准确描述空间结构,来观察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反作用于研究建筑空间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左边空间为凸空间,右边空间由于部分点之间视线遮挡,不能定位为凸空间。
轴线底图法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和道路空间可达性的研究。
2、软件应用(1)凸多边形法演示——以单层建筑平面为例在网络上下载UCL 的Depthmap10进行安装,并打开软件。
Ctrl+N,新建一个graph文件。
在此之前,我们按照建筑平面进行凸空间整理,以下图空间为例,首先在CAD里进行凸空间绘制。
绘制完成后将CAD文件另存为“dxf”文件,用于导入Depthmap中。
按Ctrl+I,导入Depthmap中,并将文件转化为“Convex Map”(凸空间模型,转为Convex Map;轴线模型,转为Axial Map;线段模型,转为Segment Map。
),软件才可以进行凸空间运算。
运算完成后,得到有颜色的结果,对于有数值的,空间句法采用是颜色级别显示策略,如果一个元素是灰色的,说明这个元素是没有数值的,需要在CAD里重新绘制。
然后设定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常用按钮为Link和Unlink,。
点击“Select”退出编辑,然后进行运算。
在Depth Map→Axial/Convex/Pesh→Run Graph Analysis,弹出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参数设置,最上面为Rdius,设置计算半径,数值选择有“n,3,5,7,9,11”,以任意一个空间元素为中心,再以“全系统”、“半径3”、“半径5”、“半径7”等以此类推为限制条件,分别进行某个算法的计算。
空间句法原理与方法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整合度值,根据它们的值简单地给空间上色,从红色 的最大值到蓝色的最小值,从而清楚地在视觉上显示整合度关系。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街道形式的网络也同样可以进行整合度的分析,将每条街画到其他街道的J图, 计算从各条街道到所有其他街道要经过的街的数量,然后以得到的整合度值给街 道网着色。
空间句法理论的切入点是“回归到空间本身”。与众多空间理论有所区别的是, 空间句法把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剖析其与建筑 的、社会的和认知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和城市的建筑性理论。空间句法基于两个关键想法:
①空间不仅仅视为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物体的背景,而是看作是人类做任何事 情的内在属性。 这些都有其自然 的和必要的空间 几何性。由于空 间是人类活动的 内在属性,我们 就以反映这个特 点的方式塑造空 间,也正是通过 这点,我们塑造 的空间变得人性 化了。
尽管城市街道网是城市中最大和最明显的全局性实体,但是,在城市研究的历 史上,它被相对的忽略了。
空间句法所做的就是把街道网放到研究的中心,分析它的不同形式。
空间句法与街道网
这种方法改变我们对城市的理论性理解:街道网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对运动 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结构是指:通过网络的几何学形式和拓扑学连接, 某些街道将比其他街道变得更具有可达性,于是具有成为目的地的更大潜力, 而另一些将更多地作为网络中起点和目的地之间的通过路线。 这样,街道网络引起人流运动。网络-运动的联系会带来一系列的结果,人流 的多少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模式,如零售会移到街道网中人流多的地方,居住 会移到街道网中人流较少的地方。网络-运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空间过程,导 致的结果是富有多样性的地点类型。
空间句法简述
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概述(国内)
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发表了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简要介 绍了 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 景、原理和其他应用。 随后又有学者开始运用空间句法对城市道路、城市地价等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 李江等以武汉市交通为例,在GIS环境下对不同尺度空间范围的句法变量进行对比分 析,探讨了空间可达性。集成度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 陈明星等基于空间句法对安徽省芜湖市城市交通网络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段瑞兰等将空间句法集成到GIS中,分析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间的关系; 高峰用空间句法分析了皖南村落巷道的空间系统等。 (备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空间句法假定人的空间行为和空间形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 系, 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由此难免惹出世间 的种种是是非非: 一方面,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空间句法对于模拟和理解 城市形态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如何使用电脑以及答案的有效性分析方面暂 时还不够具体,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依靠直觉判断的,以 及。。。
空间句法简述
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引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解释空间句法的经典案例:
如图,左数第一列的三个建筑平 面,其形状几乎一样,只是内部 隔墙开门略有不同。但在接下来 的分析中,会发现其 空间构形 有着巨大差异。
第二列的三个平面,是将第一列 平面进行图底反转,以强调我们 的研究对象——空间。 再用圆圈(即节点)代表矩形空 间,用短线来表示它 们之间的连 接关系,就可转换为第三列的三 个结构图解。
空间句法简述
空间句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概述(国内)
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发表了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简要介 绍了 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 景、原理和其他应用。 随后又有学者开始运用空间句法对城市道路、城市地价等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 李江等以武汉市交通为例,在GIS环境下对不同尺度空间范围的句法变量进行对比分 析,探讨了空间可达性。集成度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 陈明星等基于空间句法对安徽省芜湖市城市交通网络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段瑞兰等将空间句法集成到GIS中,分析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间的关系; 高峰用空间句法分析了皖南村落巷道的空间系统等。 (备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空间句法假定人的空间行为和空间形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 系, 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由此难免惹出世间 的种种是是非非: 一方面,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空间句法对于模拟和理解 城市形态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如何使用电脑以及答案的有效性分析方面暂 时还不够具体,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依靠直觉判断的,以 及。。。
空间分割(Ⅴ)
不同轴线引导 的人流运动量 存在差异,在 句法结构中, 拥有高集成度 的轴线能够引 入更多的人流 与社会功能。
空间句法的概念
主要变量(一)
空间句法的概念
主要变量(二)
组构:对于两个空间,如果我们把空间关系定义为它们之间任何形式的连接,比如 相邻或互通,那么根据这两个空间中任意一个或者两者连接到至少其他第三个空间 的方式,它们之间的上述关系就会发生了变化,组构就是存在于其中。 组构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关系,其中每一个关系由他自身与其他所有关系之间的关 系决定。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作者:张愚王建国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
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
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
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
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
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
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
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
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空间句法
现象学是20世纪哲学的一大流派,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主要代表人物有还有德国的舍勒、海德格尔、法国的梅洛-庞蒂、波兰的茵格尔顿等等。
在19世纪后期,整个哲学界都被心理主义垄断着,心理主义把一切都归结于人的心理现象,这样做的后果是把整个世界都主观化和内在化了。
同时欧洲又是一个深受理性主义浸染的地方,在近代科学发展起来之后,人们逐渐开始用数字化和符号化的方式来表征这个世界,并且称之为“科学”。
可是胡塞尔发现,这样的科学,其基础是不牢固的。
怎么样去寻找一个既不像心理主义那样主观化和内在化,又不像现代科学这样数字化和符号化的真正可靠地认识呢?胡塞尔最终找到了“现象学的直观”。
简单解释“直观”就是不去做主观先入为主的选择和判断,而是按照事物对我们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去认识。
现象学有一句名言叫“回到事实本身”,大致可以概括现象学的特性吧。
具体过程要求“悬置”和“现象学还原”,那就是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操作了。
问题二:现象学最开始是哲学,但是和社会科学有很密切的联系,因为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很适合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
现象学在伦理学(舍勒)、社会学(舒茨)、教育学(范梅南)、神学(舍勒)、美学(茵格尔顿)乃至建筑学当中都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现象学的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而非科学世界。
现象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价值判断。
并关注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记忆、期望、感受等。
那么是什么使意识导向了人的某个记忆、或者是期望呢?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被导向的过程。
那么是什么使人有意向呢?是意义(meanings)。
胡塞尔认为意义是意识的本质。
现象学就是力图对意义进行描述,来看看它究竟如何使意向成为可能。
那么究竟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考察意义呢?就是“悬置”,或者说是“加括号”的方法(bracketing),这个方法源自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我们并不进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本身,而是游离于其外,观看该意识本身,看看除了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在里面。
空间句法 ppt课件
4、绘制不同粗细的轴线关系图
图13 轴线关系 图
25
5、轴线模型分析
对比下实际情况,我们看到珞瑜路、民族大 道、关山路、虎泉街和鲁磨路共同围绕的是 鲁巷广场,在这些道路边缘分布有大学校园 、光谷步行街等大型商业文化空间,在光谷 步行街中又有家乐福、大洋百货这样的引领 众人消费的旗舰店。这些方面吸引了大量人 流、物流,同时也要求流通求道的通畅,加 上这里的珞瑜路、民族大道、关山路、虎泉 街和鲁磨路本身城市道路等级就较高,所以 以图13有明显粗线分布的区域在实际中也是 空间可达性高的城市空间,这与通过计算得 出的结论基本吻合
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 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 方法。
作为一种专业的空间关系分析理论,空间 句法源自于图论中的邻接矩阵,其实质是以构形 的关系分析任何空间元素的几何代表,如道路、 房间、线、视域范围甚至是点。
8
什么是"构形"? “构形”
该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系系统,且其中每一 关系都决定于其他所有的关系。”所以,改变系统 中一个元素的构形,就会改变很多其他元素,很可 能是其他所有元素的构形属性;继而使整个系统的 构形发生变化。
33
八、空间句法在城市中的应用
1、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2、城市商业选址 3、城市的发展演变历程
4、城市人流和车流流向和流量的预测与分析
5、城市犯罪制图 6、城市污染控制 7、城市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 8、园林分析
34
35
13
三、空间分割
任何一个城市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空间物体和自 由空间。自由空间具有连续性特征,即从任何一点可 以到达空间的任何其它点。对空间句法而言,自由空 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时又叫它开空间。空间 句法着眼于自由空间的表示。
再论“空间句法”
再论“空间句法”【摘要】本文重新探讨了”空间句法“这一语言学概念。
从句法学角度分析了空间句法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探讨了其在语言习得和计算机语言处理中的作用。
还展望了空间句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空间句法在语言学和计算机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和处理的效率。
展望明确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空间句法在各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以促进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空间句法的再论,本文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空间句法, 从句法学角度, 句法结构, 语言习得, 计算机语言处理, 未来发展, 总结, 展望1. 引言1.1 再论“空间句法”"再论“空间句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扮演着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点上的关键角色。
空间句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过程以及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空间句法本质上是研究语言中各个成分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句法学角度重新探讨空间句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结构中的各种规律和特点。
空间句法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空间句法和传统句法结构之间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语言习得和计算机语言处理领域,空间句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空间句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和学习实践。
而在计算机语言处理中,空间句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自然语言信息。
未来,空间句法的研究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
总结再论“空间句法”研究,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空间句法在各个领域的潜力和前景。
通过持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空间句法定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创新,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从句法学角度重新探讨空间句法从句法学角度重新探讨空间句法首先需要了解空间句法在句法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一级结构:再论“空间句法”(三)
3. 实际空间的构形分析⽅法 构形分析⾸先要把空间系统转化为节点及其相互连接组成的关系图解,其中,每个节点代表空间系统的⼀个组成单元。
这种将整个空间系统划分为各组成单元的过程称为空间分割。
前⾯将平⾯图形分割为细⼩格进⾏构形分析,完全是理想状态的,是为了揭⽰构形的⼀些客观规律;若将真实的复杂空间系统,划分为⼤⼩相等的格来分析,则没有实际意义[8]. ⼈们主要是以运动的⽅式,通过视觉体验才建⽴起实际空间的构形。
基于这种认识,空间句法通过基于可见性的空间知觉分析,形成了多种空间分割⽅法,现概括为如下三类。
3.1 三种基本的空间分割⽅法 从认知⾓度看,空间可分为⼤尺度空间与⼩尺度空间。
⼤尺度空间就是超过个体的定点感知能⼒,从⼀个固定点不能完全感知的空间;⽽⼩尺度空间则是可从⼀点感知的。
⼈们通过对很多⼩尺度空间的感知,才逐渐形成对⼤尺度空间的理解(江斌, 2002, 41)。
复杂的城市和建筑空间可看成⼤尺度空间,在空间句法中,将其分割为⼩尺度空间最基本的三种⽅法,就是凸状、轴线和视区。
3.1.1 凸状 凸状本是个数学概念。
连接空间中任意两点的直线,皆处于该空间中,则该空间就是凸状。
因此,凸状是“不包含凹的部分”的⼩尺度空间。
从认知意义来说,凸状空间中的每个点都能看到整个凸状空间。
这表明,处于同⼀凸状空间的所有⼈都能彼此互视,从⽽达到充分⽽稳定的了解和互动,所以凸状空间还表达了⼈们相对静⽌地使⽤和聚集状态。
空间句法规定,⽤最少且的凸状覆盖整个空间系统,然后把每个凸状当作⼀个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便可转化为前述关系图解,并计算和分析各种空间句法变量,然后⽤深浅不同的颜⾊表⽰每个凸状空间句法变量的⾼低。
3.1.2 轴线 轴线即从空间中⼀点所能看到的最远距离,每条轴线代表沿⼀维⽅向展开的⼀个⼩尺度空间。
同时,沿轴线⽅向⾏进也是最经济、便捷的运动⽅式,所以轴线与凸状⼀样,也具有视觉感知和运动状态的双重含义。
空间句法简述
⑵ 空间如何为人工作在于组成一 种布局的所有空间之间的关系。所 谓布局,是指一种空间模式或者空 间构型,暗示同时存在的既有关系。 一般通过图示来思考空间构型,关 系图解,简称J图(justified graph) 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空间句法的方法
空间分割(Ⅰ)
构形分析首先要把空间 系统转化为节点及其相互连接组成的关系图解,其中,每个 节点代表空间系统的一个组成单元。这种将整个空间系统划分为各组成单元的过程 称为空间分割。 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是空间分割,根据城市的自由空间情况,空间分割有3种基本方 法:轴线法、凸多边形法、视区分割法。
空间句法的方法
空间分割(Ⅲ)
视区分割法:对 其中的每一点, 相应的视区是由 所有从该点可视 的点的集合构成, 即视区分割法, 该方法目前限于 视区方法进行空间分割的步骤: 理论探索阶段, 也称为可见图分 首先在空间系统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特征点,一般选取道路交叉口和 解法。 转折点的中心作为特征点,因为这些地方在空间转换上具有战略性 视区分割法的最大 地位; 缺点是计算相当耗 时,但随着计算机 接着求出每个点的视区, 运算能力的不断增 强,只要适当控制 然后根据这些视区之间的交接关系,转化为关系图解,并计算每个 取样点的密度,视 视区的句法变量。 区分割法完全可以 胜任规模较大的建 最后的图示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每个点句法变量的大小,并 筑和城市空间分析。用等值线描绘出这些点之间的过渡区域。
空间分割(Ⅱ)
凸多边形法:对 于建筑内部房间 或者走廊,一般 采用凸多边形法, 它代表沿二维平 空间句法规定,用最少且最大的凸状覆盖整个空间系统,然后把 面展开的可感知 每个凸状当作一个节点根据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便可转化为前 的一个小尺度空 述关系图解并计算和分析各种空间句法变量,然后用深浅不同的 间。 颜色表示每个凸状空间句法变量的高低。
空间句法
开栏语:空间句法是建筑学理论中一支成熟的学派,它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吻合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分布,从空间的角度回答了形式与功能的问题。
同时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在西方的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笔者一直在伦敦学习并研究该理论及其实践,借《北京规划建设》这个难得的平台与大家交流探讨。
作者简介: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现师从空间句法创始人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研究大规模城市更新与城市空间网络的聚集效应,并协助希列尔教授完成了第六届空间句法国际会议主旨报告,同时参与讲授空间句法硕士课程;美国《环境心理期刊》审稿人;近期加入中英国际研究网络(城市历史与多尺度的空间整体规划)的筹建工作;曾在空间句法有限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曾师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北京街头零散商摊。
t.yang@说文解字:空间句法Looking Inside ‘Space Syntax’摘要:近期,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论被介绍到中国,也得到学术界及规划设计单位的关注。
然而,很多专家感觉“空间句法”这个词语翻译得较为晦涩,不利于空间句法理论的理解。
本文试图明晰“空间句法”这个词组,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词组可以概括空间句法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的讨论。
Abstract: The space syntax theory and methodologies, in general,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recently, which draws attention to both academic and practice fields. However, many Chinese professionals have doubt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because this seems to set a barrier for Chinese to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the words of ‘space syntax’, and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these two words can summarize the basic ideas in the theory of space syntax. Through which, the‘thinking aloud’ has been expected in the future.上世纪60、70年代,比尔?希列尔研究了空间与社会这个课题,认为抽象性的社会结构中应该考虑空间因素,而物质性的空间结构中应该考虑社会因素,开创性地提出空间结构中的社会逻辑、以及其中的空间法则,并于1984年与其同事朱莉安·汉森合著《空间的社会逻辑》(Hillier & Hanson,1984)。
一级结构:再论“空间句法”(二)
2. 基本构形的描述与分析 2.1 构形的直观描述——关系图解(justified graph) 让我们来看⼀个解释空间句法的经典案例。
左数第⼀列的三个建筑平⾯,其形状⼏乎⼀样,只是内部隔墙开门略有不同。
但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发现其空间构形有着巨⼤差异。
第⼆列的三个平⾯,是将第⼀列平⾯进⾏图底反转,以强调我们的研究对象——空间。
再⽤圆圈(即节点)代表矩形空间,⽤短线来表⽰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就可转换为第三列的三个结构图解。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是个很深的“链形”结构,⽽b则是相对较浅的“树形”结构,⽽c是套接起来的两个“环形”结构。
这种⽤节点与连线来描述结构关系的图解被称为关系图解。
关系图解为空间构形提供了有效的描述⽅法,同时也是对构形进⾏量化的重要途径。
关系图解是⼀种拓扑结构图解,它不强调欧⽒⼏何中的距离、形状等概念,⽽重在表达由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
2.2 构形的定量描述 在关系图解基础之上,空间句法发展了⼀系列基于拓扑计算的形态变量,来定量地描述构形。
其中最基本的变量有如下五个: (1)连接值(connectivity value)。
与某节点邻接的节点个数即为该节点的连接值。
在实际空间系统中,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则表⽰其空间渗透性越好。
(2)控制值(control value)。
假设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权重都是1,则某节点a从相邻节点b分配到的权重为[1/(b的连接值)],那么与a直接相连的节点的连接值倒数之和,就是a从相邻各节点分配到的权重,这表⽰节点之间相互控制的程度,因此称为a节点的控制值。
(3)深度值(depth value)。
规定两个邻接节点间的距离为⼀步,则从⼀节点到另⼀节点的最短路程(即最少步数)就是这两个节点间的深度。
系统中某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程(即最少步数)的平均值,即称为该节点的平均深度值。
⽤关系图解来辅助计算,则更加清晰,公式可表⽰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 (节点总数-1)].例如,⼊⼝空间的平均深度值MD=(1×1+2×2+3×2+4×3+5×1)/(9-1)=3.5.系统的总深度值则是各节点的平均深度值之和。
空间句法的简易应用
空间句法的简易演示1、研究方法空间句法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凸多边形法、轴线底图法、视区分割法,建筑和城市研究多采用前两种方法,本演示说明只针对前两种方法进行简单演示。
凸多边形法:凸空间定义:假设一个空间内部,任意两点之间可以相互看见(all see all)(如图)。
凸多边形法:适用于将建筑空间转换为二维平面图,进而计算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准确描述空间结构,来观察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反作用于研究建筑空间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左边空间为凸空间,右边空间由于部分点之间视线遮挡,不能定位为凸空间。
轴线底图法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和道路空间可达性的研究。
2、软件应用(1)凸多边形法演示——以单层建筑平面为例在网络上下载UCL 的Depthmap10进行安装,并打开软件。
Ctrl+N,新建一个graph文件。
在此之前,我们按照建筑平面进行凸空间整理,以下图空间为例,首先在CAD里进行凸空间绘制。
绘制完成后将CAD文件另存为“dxf”文件,用于导入Depthmap中。
按Ctrl+I,导入Depthmap中,并将文件转化为“Convex Map”(凸空间模型,转为Convex Map;轴线模型,转为Axial Map;线段模型,转为Segment Map。
),软件才可以进行凸空间运算。
运算完成后,得到有颜色的结果,对于有数值的,空间句法采用是颜色级别显示策略,如果一个元素是灰色的,说明这个元素是没有数值的,需要在CAD里重新绘制。
然后设定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常用按钮为Link和Unlink,。
点击“Select”退出编辑,然后进行运算。
在Depth Map→Axial/Convex/Pesh→Run Graph Analysis,弹出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参数设置,最上面为Rdius,设置计算半径,数值选择有“n,3,5,7,9,11”,以任意一个空间元素为中心,再以“全系统”、“半径3”、“半径5”、“半径7”等以此类推为限制条件,分别进行某个算法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作者:张愚王建国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
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
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
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
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
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
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
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
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1.1 构形的含义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
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系系统,且其中每一关系都决定于其他所有的关系。
”(Hillier, 1996, 35)所以,改变系统中一个元素的构形,就会改变很多其他元素,很可能是其他所有元素的构形属性;继而使整个系统的构形发生变化。
构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很多有形的物质形态,甚至是语言等非物质形态,当我们将其作为关系系统看待时,都会发现其构形的存在。
1.2 房屋的构形本性在《空间是部机器》一书中,希列尔从建筑学在理论层面的深刻思考中,揭示了空间的构形本质。
作者不同意“房屋最初是个庇护所”的观点,认为这是用简单的功能解释掩盖了内在的本质。
作者指出,房屋是对建造前的现存环境在实体和空间上的改变。
这种改变对人来说是复杂的,其中只有一部分是“功能性”的影响,即遮蔽和保护,更重要的还有逻辑和类别上的。
它蕴涵着本质上是逻辑的“关系”的概念,即出现了“内部”和“外部”,其间的关系是彼此独立,但又相互暗示、补充和不可分割的。
同时,这种内、外界限在逻辑上的区别具有复杂的社会学意义。
它不仅产生了物质上的分离,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分离的领域——被保护起来的空间——只认同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他们在此拥有特定的权利。
是这种关系综合体的逻辑性,导致了房屋在社会上的差别,并因此房屋第一次开始反映和干预到社会关系。
房屋正是通过其形态和空间在此过程中的这种本质联系,才由物质对象转化为社会和文化对象。
希列尔指出,房屋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居于其物质功能之上的重要社会意义:(1)将空间完善为某些可操作的社会模式,以产生和抑制一些社会认可的——既而是规范性的——碰面和回避的模式;(2)将实体形态完善为表达文化和艺术认同的模式。
即使最初级的房屋也体现为这两种二元性,即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和物质功能与社会文化功能。
当实体和空间完善为某种模式,即我们所说的构形时,这样才产生社会文化功能。
“空间的关系配置源于头脑的排序能力和空间秩序之间的某处,社会的关系正是内在地通过这种方式,才在空间中得以领会。
这样,如在形体中一样,我们在空间中也发现了房屋的物质本性和更加完善的构形本性之间的分离,虽然前者已显示初步的关系特征,但与后者相联系的是精神和社会体验,而不是物质和个人体验。
从简单空间到空间构形的过程,同时也是外显通向理解的过程”(Hillier, 1996, 26)。
总之,构形是房屋与生俱来的属性,也是连接物质属性与社会文化属性的中介。
1.3 建筑学理论应基于对构形的表述人们无须有意识的思考就可以认知构形,但却不知如何描述它。
这种构形的无意识性不仅局限于建筑学,“似乎贯穿于所有使用法则系统,并以社会的方式来运转的领域”。
例如,语言的概念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思考着的字词及其表达的对象,另一种是我们思考所运用的句法和语义规则,后者来支配如何让字词的配置产生意义。
我们思考着的字词就像事物本身,是有意识层面的。
而我们思考所运用的隐藏结构,则具有构形法则的本性,它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是下意识层面的。
(Hillier, 1996, 40)传统村落通过构形来传递文化和社会本性,就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是文化的自为,是对文化的空间和实体形态的复制,而并未有意识地理解建成环境的文化关系。
“只有当形体和空间的构形不是当作无意识的规则来遵循,而是提升到有意识思考的层面,并借此成为创造性关注对象的一部分时,建筑学才开始建立。
” (Hillier, 1996, 45)希列尔指出,建筑学理论存在的最普遍的错误倾向就是“重规范,而轻分析”。
很明显,在寻求指导设计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理解建筑。
因此希列尔提出,建筑学理论要寻求创造一种技术,以帮助系统论述本难以言说的空间形态的构形。
这种对构形的表述是建筑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空间句法的重要贡献和在操作层面的核心内容。
2. 基本构形的描述与分析2.1 构形的直观描述——关系图解(justified graph)让我们来看一个解释空间句法的经典案例。
如图1,左数第一列的三个建筑平面,其形状几乎一样,只是内部隔墙开门略有不同。
但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发现其空间构形有着巨大差异。
第二列的三个平面,是将第一列平面进行图底反转,以强调我们的研究对象——空间。
再用圆圈(即节点)代表矩形空间,用短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就可转换为第三列的三个结构图解。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是个很深的“链形”结构,而b则是相对较浅的“树形”结构,而c是套接起来的两个“环形”结构。
这种用节点与连线来描述结构关系的图解被称为关系图解。
关系图解为空间构形提供了有效的描述方法,同时也是对构形进行量化的重要途径。
关系图解是一种拓扑结构图解,它不强调欧氏几何中的距离、形状等概念,而重在表达由节点间的连接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
2.2 构形的定量描述在关系图解基础之上,空间句法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拓扑计算的形态变量,来定量地描述构形。
其中最基本的变量有如下五个:(1)连接值(connectivity value)。
与某节点邻接的节点个数即为该节点的连接值。
在实际空间系统中,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高,则表示其空间渗透性越好。
(2)控制值(control value)。
假设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权重都是1,则某节点a从相邻节点b分配到的权重为[1/(b的连接值)],那么与a直接相连的节点的连接值倒数之和,就是a从相邻各节点分配到的权重,这表示节点之间相互控制的程度,因此称为a节点的控制值。
(3)深度值(depth value)。
规定两个邻接节点间的距离为一步,则从一节点到另一节点的最短路程(即最少步数)就是这两个节点间的深度。
系统中某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程(即最少步数)的平均值,即称为该节点的平均深度值。
用关系图解来辅助计算,则更加清晰,公式可表示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 (节点总数-1)]。
例如,图1c中,入口空间的平均深度值MD=(1×1+2×2+3×2+4×3+5×1)/(9-1)=3.5。
系统的总深度值则是各节点的平均深度值之和。
很明显,深度值表达的是节点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即节点在空间系统中的便捷度。
这一概念最初源自应用图论的研究成果[4]。
深度是空间句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蕴涵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人们常说的“酒好不怕巷子深”、“庭院深深”,这其中的“深”就有局部深度的含义,它主要表达空间转换的次数,而不是指实际距离。
上面所说的平均深度值和总深度值都是整体深度值,是对整个系统的描述;与此概念相对的是局部深度值。
假设从某节点出发,要走k步才能覆盖整个系统,那么其在n步内走过的路程,即为局部深度值(这里n<k)。
(4)集成度(integration value)。
用上述方法定义的“深度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系统中节点的数目。
因此,为剔除系统中元素数量的干扰,P.Steadman 改进了计算方法,用相对不对称值(relative asymmetry)来将其标准化,公式是RA=2(MD-1)/(n-2)。
[5] [其中的n为节点总数]。
为与实际意义正相关,将RA取倒数,称为集成度。
后来又用RRA来进一步标准化集成度,以便比较不同大小的空间系统。
RRA= RA/Dn。
[6] 对应于整体深度值和局部深度值,也同样存在着整体集成度和局部集成度。
整体集成度表示节点与整个系统内所有节点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局部集成度是表示,某节点与其附近几步内的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通常计算三步或十步范围,称为“半径-3集成度”或“半径-10集成度”。
(5)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
上述连接值、控制值和局部集成度,是描述局部层次上的结构特征的;而整体集成度是描述整体层次上的结构特征的。
可理解度用来描述这种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的相关度。
希列尔指出,无论对城市还是建筑空间,我们都很难原地立刻体验它,必须通过在系统中运动地观察,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建立起整个空间系统的图景。
可理解度就是衡量从一个空间所看到的局部空间结构,是否有助于建立起整个空间系统的图景,即能否作为其看不到的整个空间结构的引导。
所以,如果空间系统中连接值高的空间,其集成度也高,那么,这就是一个可理解性好的空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