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先生主要作品及分类介绍
刘半农
后世纪念
纪念馆 墓地
墓志铭 纪念文章
纪念馆
刘氏兄弟纪念馆(6张) 刘半农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横街,是一座二进六间二侧厢的建筑,三个天井和一 个庭院间隔其中,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距今约有150多年。1989年,刘半农故居已辟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 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馆,分成六间展室,陈列着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
个人成就
语言科学
文学主张
其他方面
文学主张
文学改革
51年中华书局版-刘半农《四声实验录》(2张)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 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 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 近。提出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随后,又发表 《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在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 的虚伪文学。 刘半农首先从“形式”的角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力求实现文学的变革;其次,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文言与白话,对文学语言变革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语言,作出了创 立新式标点等具体而又切实的努力。
双簧事件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许多人习惯于恪守旧的传统,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缺乏足够的认识。为壮大文学 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 角色,进行辩论。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 份,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与弊端”,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 者身份,发表了《答王敬轩》的长篇文章,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 驳,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刘半农原名复,一八九一年生於江苏省江阴县,一九三四年谢世。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写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着力模仿民歌,后结集出版诗集《扬鞭集》。
同时,刘半农又采集了不少民歌,编为《瓦釜集》。
他的名字以「半农」自诩,表明他眼光向下,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他还精心研究语言学,并有不少语言著述,在中国现代语言史上卓有成就。
他创造的「她」就影响深远。
一九二○年九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次创造了「她」,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后来,语言学家赵元任将这首诗谱成乐曲,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
关於「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曲,还有一段趣闻。
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小坐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在场的学生见到刘半农,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矮身驱、方头颅、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子,竟然会是创作出美妙歌词的作者!待刘半农离去后,青年学生们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在早年的白话文中,用「他」作第三人称代词,通用於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
一九一九年前后,有些文学作品用「伊」专指女性。
鉴於这种混乱,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而用「它」代称事物。
开始时虽遭到一些守旧者的攻击,但很快流传开来,广泛使用。
这在当时的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鲁迅在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
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刘半农
刘半农(1891.5.29~1934.7.14)原名刘复,江苏汀阴人。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役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自文,提倡白话文。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
1934年在北京病逝。
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刘氏三兄弟是指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
"刘氏兄弟故居"座落在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现已改为刘氏兄弟纪念馆。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
他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
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
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
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一生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奏曲和大量练习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半农是江阴人,我在江阴呆过三年,总觉得此地的乡音有些滑稽,硬邦邦的,缺少拐弯抹角,在吴浓软语中,也算是独树一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素材第二单元《一个小农家的暮》作者刘半农简介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
原名
刘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是最早发表白话诗的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
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六人》。
他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实践者。
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精心校对版本。
近代刘半农翻译作品、成就及其影响-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近代刘半农翻译作品、成就及其影响-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文学的倡导者,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主张通过翻译西方文学推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刘半农一生翻译众多的诗歌、散文等,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他是首批翻译外国诗歌的作家,同时又是第一个将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其主要译著有《茶花女》、《法国短篇小说集》等。
刘半农出生于家庭,其父亲刘宝山曾中过秀才,并创办江阴地区最早的翰林小学,该校重视新式教育,兼顾中英文教学。
这样,刘半农自幼就受到新文化熏陶,十多岁就在翰林小学就读,同时,其国文及英文出众,这也为其后的翻译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1911 年,刘半农参加辛亥,第二年以半农的名字向报刊投稿维持生活,并在文明戏的重要人物徐半梅的举荐下,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译工作,其作品主要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及阶级关系。
一、针砭时弊,启发民智,翻译众多国外作品1.翻译国外众多现实主义作品。
在20 世纪初期,刘半农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狄更斯的《伦敦之质肆》及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此何故耶》等。
1915 年,刘半农开始重视俄国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由于刘半农并不懂俄文,仅能通过英译本转译,由于其散文诗歌叙事性强,又没有一定的韵律,所以,他将这些散文诗以短篇小说的形式介绍给中国读者。
接着,刘半农又将屠格涅夫的《乞食之兄》、《地胡吞我之妻》、《可畏愚夫》等四部作品以《杜堇纳夫之名著》的题名发表在《中华小说界》杂志上,刘半农也成为中国最早翻译屠格涅夫散文诗的翻译家之一。
同时,刘半农还翻译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的作品《二十六人》,并发表于《小说海》杂志上,这也第一次高尔基作品被介绍到中国。
另外,他还与他人共同翻译了《福尔摩斯侦探全集》,在序言中刘半农提到出该书的宗旨就是启发民智。
在翻译出版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讲述了乾隆时期英国使者企图窥探门户并委曲求全服从中国礼节的故事,同时与鸦片战争以来清廷政府的猥琐进行对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半农作品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江苏江阴人,原名刘复,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8年和钱玄同写了著名的双簧信,由钱化名王敬轩以文言写信致《新青年》反对新文学,再由刘半农用白话写《奉答王敬轩书》予以反驳。
最初尝试创作新诗和白话文,并在新诗形式上进行了种种实验和探索。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斧集》。
他的诗朴素、平凡,用江阴方言写的山歌成就尤为突出。
他是个语言学家,在文学革命初期,他为白话创造“她”和“它”字,被鲁迅誉为打了几次大仗。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34年在北京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并对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著作书目]瓦斧集(诗集)1926,北新扬鞭集(上中卷,诗集)1926,北新半农谈影(摄影漫谈)1927,北京真光摄影社半农杂文(第1册)1934,北京星云堂书店半农杂文二集1935,良友刘半农诗选1958,人文赛金花本事(评传)与商鸿逵合著,1934,星云堂书店;1985,岳麓何典(小说集)校点,(清)张南庄著,1926,北新香奁集(诗集)校点,(唐)韩致尧著,1926,北新西游补(小说集)校点,(清)董若雨著,1929,北新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与李家瑞等合编,1932,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敦煌辍琐(上中下册)辑录),1925—1945,国立中央研究院[翻译书目]欧陆纵横秘史(小说)译述,1915,中华黑肩巾(小说)与天游合译述,1917,中华猫探(小说)评述,美国梅丽维勤著,1917,中华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英国马戛尔尼著,1917,中华帐中说法(小说)译述,英国唐格腊司著,1918,中华茶花女(剧本)法国小仲马著,1926,北新国外民歌译(第1集)1927,北新法国短篇小说集(第1册)1927,北新失业(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猫的天堂(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印度寓言校考,刘北茂原译,1930,(出版难单位不详)朝鲜民间故事校考,刘育厚原译,1932,(出版单位不详苏莱曼东游记苏莱曼著,与刘小蕙合译,1937,中华[研究资料书目]刘半农研究资料(鲍晶编)1985,天津人民半农诗歌集评(赵景深原评,杨扬辑补)1984,书目文献刘八农研究(徐瑞岳)1987,江苏古籍翻译作品刘半农编著作品。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刘半农个人作品翻译作品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编著作品中国文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敦煌掇琐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校点作品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个人成就文学改革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
教我如何不想她
• 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 • 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 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身文学革命,反 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 • 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 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 伏尔内语言学 专奖。 •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 音学。
练习
按照诗歌的形式,使用比兴手法,为 诗歌续写一段。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故乡的云》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 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 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它 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 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 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 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传统山歌 门前喜鹊叫喳喳, 唔知阿哥哪日来; 妹好炖好接风酒, 妹好煎好迎春茶。
新山歌 一树金桔滚滚圆, 如今农家生活甜, 食衣住行样样好, 闲暇旅游逛乐园。
刘半农(1891-1934)
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 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著作 甚丰, 创作了 《扬鞭集》、《瓦釜集》 《半农杂文》 学术著作《中国文法通论》 《四声实验录》等 译著 《法国短篇小说集》 《茶花女》等
关于刘半农的诗歌
关于刘半农的诗歌
刘半农是一位杰出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深入人心。
刘半农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在刘半农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刘半农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刘半农的诗歌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个小农家的暮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
月 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 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 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 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 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刘半农的诗歌创作
一、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1891-1934),江苏江阴人,名复,原名寿 彭,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五四”新文化 运 动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 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 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 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 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 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 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 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 “衔着”烟斗从田 里 “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 弄着” 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 活 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 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 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 样。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 着 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
刘半农先生主要作品及分类介绍
刘半农先生主要作品及分类介绍刘半农先生的主要作品分为编著作品、翻译作品和校点作品三大类。
一.编著作品(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1.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通论》,本书共分为三讲, 主要内容包括: 方法空间是什么、方法的范围、理论的方法与实际的方法、方法的研究法、归纳与实证、记载与解释等。
2.四声实验录用语音实验仪器研究汉语方言声调的著作,书名上的“四声”是汉语声调的统称,所实验的方言的声调不限于四声。
3.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是我国的声调实验语音学的开山之作4.国语运动略史(法文)国语运动是指中国从清末到1949年推行的以官话为基础制定汉语标准语和中国国语的运动5.瓦釜集(诗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刘半农先生的代表诗集,作为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6.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有名篇《相隔一层纸》、《铁匠》等7.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1926年初版8.半农谈影这本专著既对当时所出现的种种摄影思想观点作了评论,又着重探讨摄影艺术造型技巧的方法和规律,是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摄影参考书9.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俗字的重要资料。
10.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11.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12.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是一部著录中国曲艺及民间小戏作品曲目的工具书13.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一部音律学著作,对于古代钟乐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14.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15.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16.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17.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18.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19.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20.敦煌掇琐上、中、下卷翻译作品1.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2.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3.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4.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5.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6.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7.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8.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9.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10.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11.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12.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刘半农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刘半农个人作品翻译作品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编著作品中国文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敦煌掇琐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校点作品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个人成就文学改革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
刘半农
• 刘半农到北大后 自知资历浅,所以十分勤奋 刘半农到北大后,自知资历浅 所以十分勤奋 自知资历浅 所以十分勤奋, 讲课很受学生欢迎,创作也十分活跃 创作也十分活跃,但在北 讲课很受学生欢迎 创作也十分活跃 但在北 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像他这 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 像他这 样—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 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 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 对他能否胜任 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对他能否胜任 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 次在 新青年》 次在《 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次在《新青年》 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 编委组成人选上 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 学历问题,这地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 学历问题 这地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 同时,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 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包 激。同时 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 包 括衣着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 括衣着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 鲁迅后来在《忆刘半农君》中也指出:“那 鲁迅后来在《忆刘半农君》中也指出 那 些人批评他的为人,是肤浅 ”“但这些背 是肤浅。 些人批评他的为人 是肤浅。”“但这些背 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 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他的到法 后的批评 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 他的到法 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国留学 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 出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 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 不满和失望,刘半农做出了 刘半农做出了— 不满和失望 刘半农做出了 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到手 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放弃到手 的大好前程,毅然从学校退学 毅然从学校退学。 的大好前程 毅然从学校退学。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年5月27日) 年 月 日 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 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现张家港 市南沙镇)。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 )。父亲刘宝珊 市南沙镇)。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后 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 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1905 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 年,14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 以江阴 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 考生第—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 考生第 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 中学堂。 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 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每次考试各 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 每次考试各 科成绩平均都在90分以上 深受学监(校长 分以上,深受学监 校长)屠 科成绩平均都在 分以上 深受学监 校长 屠 元博的喜爱。 元博的喜爱。
刘半农的诗
刘半农的诗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叫我如何不想她落叶凿冰铁匠在一家印度饭店里在墨蓝的海洋深处诗神一个小农家的暮回声雨相隔一层纸奶娘面包与盐沸热三十初度稻棚我们俩尽管是……E弦稿子别再说……叫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落叶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它只能悉悉索索,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但它留得一刻,还要发一刻的声响,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
1919敲冰零下八度的天气,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水路不得通,旱路也难走。
冰!我真是奈何你不得!我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便与撑船的商量,预备着气力,预备着木槌,来把这坚冰打破!冰!难道我与你,有什么解不了的冤仇?只是我要赶我的路,便不得不打破了你,待我打破了你,便有我一条愉快的归路。
撑船的说「可以」!我们便提起精神,合力去做──是合着我们五个人的力,三人一班的轮流着,对着那艰苦的,不易走的路上走!有几处的冰,多谢先走的人,早已代替我们打破;只剩着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儿,轧轧的在我们船底下剉过,其余的大部份,便须让我们做「先走的」:我们打了十槌八槌,只走上一尺八寸的路但是,打了十槌八槌,终走上了一尺八寸的路!我们何妨把我们痛苦的喘息声,欢欢喜喜的,改唱我们的「敲冰胜利歌」。
敲冰!敲冰!敲一尺,进一尺!敲一程,进一程!懒怠者说:「朋友,歇歇罢!何苦来?」请了!你歇你的,我们走我们的路!怯弱者说:「朋友,歇歇罢!不要敲病了人,刮破了船。
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本文导读: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
辛亥革命中,赴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返乡。
同年3月,刘半农与其弟刘天华至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春,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
他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介绍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民国六年(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深刻见解。
同年夏,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
同年3月,在《新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
【刘复】刘复简介
【刘复】刘复简介刘复(文学家)刘复,语言学家、文学家。
原名寿彭,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江苏省江阴县人,即刘半农,曾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和中华书局编辑、《新青年》重要撰稿人之一和编辑、北京大学预科教授。
他所著的《中国文法通论》(1920年,群益书社)就是革新派的主要著作之一。
该书模仿斯维特在《新英语语法》中的研究方法,以先秦古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兼收一些现代汉语的例证。
刘复详细介绍刘复简介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次年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语音学。
1925年春季,他以《汉语字声实验录》《国语运动史》(均为法文本)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巴黎语言学会会员,获得法国学院的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世界日报》副刊编辑、北京大学研究所文史部主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语文运动、实验语音学及汉语语法的研究三个方面。
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国语运动得到推动,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19年4月成立,刘复为会员。
在第一次大会上,他与钱玄同、胡适、周作人等提出由刘复拟订的《国语统一进行方法》议案并获通过。
1925年9月,刘复等若干北京的音韵学者组成数人会,拟订《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8年9月,由当时的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这就是国音字母第二式(第一式为注音符号)。
在新文化运动中,刘复力主废止旧韵,改用符合今音的新韵;改革应用文,提倡分段、句读、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首创她它两个字。
在实验语音学方面,他用近代实验语音学的仪器和方法研究汉语的四声,写成《四声实验录》(1924年,群益书社)一书,指明决定四声的主要因素是高低,给四声以科学的说明。
这在我国音韵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语音乐律实验室,发明了声调推断尺(后改进为最简音高推算尺)、乙二声调推断尺刘氏音鼓等,从而使他成为我国实验语音学的先驱。
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名复,字半农。
江苏江阴人。
他是“五四”时代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一员勇将,是近现代史上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早期摄影艺术理论家。
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刘半农一生著作甚丰,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
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其中,《汉语字声实验录》获得“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刘半农也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忆刘半农君好段仿写
忆刘半农君好段仿写【原创版】目录1.介绍刘半农及其代表作品2.刘半农的文学成就与影响3.仿写刘半农的好段落4.总结刘半农的贡献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正文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诗人和翻译家。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初时期,亲身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变。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他投身于现代文学事业,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半农的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巴黎茶花女遗事》、《扬子江上游》等。
这些作品中,他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其中,《茶花女》一剧,成功地将西方文学名著移植到中国舞台,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先河。
刘半农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创作,还在于他的文学评论。
他曾提出“文学为人生”的观点,强调文学应关注现实,反映时代,这种观念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将世界名著介绍给中国读者,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刘半农的好段落仿写:刘半农在其作品中,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同身受。
如《巴黎茶花女遗事》中,他写道:“我是个漂泊的旅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偶然遇见了你。
你的美丽和哀愁,如同巴黎的夜空,深邃而璀璨。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我们不能长相厮守。
我离去时,你那双含泪的眼睛,成为我永世难忘的回忆。
”总结:刘半农是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评论、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文学观念,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半农先生主要作品及分类介绍刘半农先生的主要作品分为编著作品、翻译作品和校点作品三大类。
一.编著作品(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通论》,本书共分为三讲, 主要内容包括: 方法空间是什么、方法的范围、理论的方法与实际的方法、方法的研究法、归纳与实证、记载与解释等。
2.四声实验录用语音实验仪器研究汉语方言声调的著作,书名上的“四
声”是汉语声调的统称,所实验的方言的声调不限于四
声。
3.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是我国的声调实验语音学的开山之作
4.国语运动略史(法文)国语运动是指中国从清末到1949年推行的以官话为基础
制定汉语标准语和中国国语的运动
5.瓦釜集(诗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刘半农先生的代表诗集,作
为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
6.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有名篇《相隔一层纸》、《铁匠》等
7.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1926年初版
8.半农谈影这本专著既对当时所出现的种种摄影思想观点作了评
论,又着重探讨摄影艺术造型技巧的方法和规律,是一
本很有学术价值的摄影参考书
9.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俗字的重要资料。
10.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
11.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
用法
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
12.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是一部著录中国曲艺及民间小戏作品曲目的工具书
13.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一部音律学著作,对于古代钟乐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14.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
15.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
16.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
17.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
18.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
19.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
20.敦煌掇琐上、中、下卷
二.翻译作品
1.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
2.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
3.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
4.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
5.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
6.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
7.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
8.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
9.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
10.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
11.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
12.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
刘半农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
他在翻译时对声韵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校点作品
1.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
2.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
3.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
4.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
5.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